诗经解析
“哗哗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诗经解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诗经解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诗经解析
有关诗经解析范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诗经》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时期,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
据说春秋时流传下来的诗,有三千首之多,后来只剩下三百一十一首(其中有六首笙诗: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后来为方便,就称作“诗三百”。孔门弟子中,子夏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他传诗。到汉初,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而如今世上只剩外传10卷。至于当今世上流传的诗经,则是毛公(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苌)所传的毛诗。 根据《尚书》上所说,《豳风·鸱鸮》为周公旦所作。20xx年入藏清华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中的《耆夜》篇中,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其间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诗《蟋蟀》,内容与现存《诗经·唐风》中的《蟋蟀》一篇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中叶,跨越了大约5。
《诗经》的作者亦非一人,尹吉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诗经》的主要采集者,被尊称为中华诗祖。其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这些民间歌谣是如何集中到朝廷来的,则有不同说法。汉代某些学者认为,周王朝派有专门的采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又有一种说法:这些民歌是由各国乐师搜集的。乐师是掌管音乐的官员和专家,他们以唱诗作曲为职业,搜集歌谣是为了丰富他们的唱词和乐调。诸侯之乐献给天子,这些民间歌谣便汇集到朝廷里了。
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首,“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它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产生于如今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湖北北部等;“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颂”主要有四十首,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这是其音乐的特点。”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赋”就是铺陈(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就是类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就是启发(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经》思想和艺术价值最高的是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伐檀》、《硕鼠》就是“风”的代表作。
包含“风”“雅”“颂”和修辞手法“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六义”。风、雅、颂,是诗经的体裁,也是诗经作品分类的主要依据。
《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西周、东周、东周春秋中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但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只有个别诗是以杂言为主的,如《伐檀》。以四言句为主干,可以由此推想当时演唱《诗经》的音乐旋律,是比较平稳和比较简单的。
有些诗,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等,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有些诗,如《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唐风·鸨羽》、《小雅·采薇》等写征夫思家恋土和对战争的哀怨;《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等表现了思妇对征人的怀念。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和灾难。有些诗,如《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画了妇女们采集车前子的劳动过程;《豳风·七月》记叙了奴隶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小雅·无羊》反映了奴隶们的牧羊生活。
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如《秦风·蒹葭》表现了男的和女的之间如梦的追求;《邶风·静女》表现了男女之间戏谑的欢会;《王风·采葛》表现了男女之间痛苦的相思;《召南·摽有梅》表现了男女之间的相互馈赠;《郑风·将仲子》则反映了家长的干涉和社会舆论给青年男女带来的痛苦;另《卫风·氓》还抒写了弃妇的哀怨,愤怒谴责了男子的忘恩负义,反映了阶级社会中广大妇女的悲惨命运。诗与乐关系密切,所以诗三百皆有曲调。
篇2:《诗经》解析
《诗经》两首解析
《氓》
【氓】
民。
【蚩蚩】
忠厚的样子。
【贸】
交换,交易。
【匪】
即非,不是。
【即我】
到我这里。即,就。
【谋】
商量婚事。
【涉】
渡过。
【淇】
淇水,在现在河南境内。
【顿丘】
在现在河南清丰境内。
【愆】
拖延。
【良媒】
好媒人。
【将】
愿,请。
【怒】
生气。
【以为】
把订为。
【乘】
登上。
【垝垣】
倒塌的墙。垝,毁坏,倒塌。
【复关】
卫国的`一个地方。
【涟涟】
泪流不断的样子。
【载载】
一边一边
【卜】
用火烧龟板,看龟板上的裂纹,推断祸福。
【筮】
占卦。
【体】
卜筮的对象。
【咎】
灾祸。
【贿】
财物。
【迁】
迁移,诗中意为用车拉去。
【沃若】
润泽的样子。
【于嗟】
叹息,于,通吁。
【食】
吃。
【耽】
沉溺。
【说】
通脱,脱身。
【陨】
落。
【徂】
往。
【三岁】
多年。
【汤汤】
水势很大的样子。
【渐】
溅湿、浸湿。
【帷裳】
车两旁的围布。
【爽】
差错。
《氓》
【氓】
民。
【蚩蚩】
忠厚的样子。
【贸】
交换,交易。
【匪】
即非,不是。
【即我】
到我这不专一,有二心。
【罔极】
没有定准。罔,无。极,标准。
【二三】
三心二意,不专一。
【德】
心意、情意。
【靡】
无,没有。
【室劳】
家里的劳苦活儿。
【夙兴夜寐】
早起晚睡。夙兴,早起。夜寐,晚睡。
【靡有朝矣】
没有一天不是这样。朝,一朝,一日。
【言】
助词。
【遂】
顺心,满足。
【暴】
虐待。
【知】
了解。
【咥】
讥笑的样子。
【言】
这里相当于而。
【躬】
自身。
【悼】
伤心。
【及】
同。
【偕老】
白头到老。
【怨】
痛苦。
【隰】
低湿的地方。
【泮】
通畔,边岸。
【总角】
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宴】
欢聚,或指小孩子的游戏
【晏晏】
欢乐的样子。
【信誓旦旦】
誓言真挚诚恳。旦旦,诚恳的样子。
【反】
反复,变心。
【反是】
违背誓言。是,这,指誓言。
【亦已焉哉】
那就算了吧,已,止,了结。焉哉,相当于了吧。
《采薇》
【薇】
野豌豆。
【亦】
作语助。
【作】
初生。
【止】
语助。
【玁狁】
我国古代民族名。春秋时被称戎狄。一说秦汉时为匈奴,隋唐时为突厥。
【柔】
嫩。比喻进一步的生长。
【烈】
忧貌。
【聘】
问,问候。
【刚】
坚硬。
【阳】
阴历十月。
【疚】
病。
【来】
慰问。
【彼尔维何】
尔,花盛貌。
【常】
常棣,樱桃。
【路】
辂,大车。
【騤騤】
马强壮貌。
【腓】
庇,掩护。
【翼翼】
娴熟。指马训练有素。
【弭】
弓末的弯曲处,以骨为之。
【鱼服】
鲛鱼皮制的箭袋。
【棘】
急。
【依依】
茂盛貌。
【盬】
息,止。
篇3:诗经名句解析
诗经名句解析
诗经名句解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沿着弯曲的河边道路到上游去找伊人。道路上障碍多,很难走。顺流而下寻找她。仿佛在河的中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美丽贤德的好姑娘,正是我的好伴侣。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桃树含苞满枝头,花开灿烂如红霞。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和顺。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 我怀恋着倩影,我心伤悲!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纷纷飘落。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译: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译:在别的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译:开始还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终。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脸如蝤麒,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手指纤纤如嫩荑,皮肤白皙如凝脂,美丽脖颈像蝤蛴,牙如瓠籽白又齐,额头方正眉弯细。微微一笑酒窝妙,美目顾盼眼波俏。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译: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我曾经对你说过,我愿意握着你的手,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魏风·硕鼠》
译:老鼠老鼠,别再吃我的黍。多年侍奉你,可从不把我顾。发誓要离开你,到那舒心地。(这里把剥削阶级比作老鼠)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诗经·小雅·斯干》
译:潺潺的山涧水,深远的南山。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译:汉水之南有乔木,我却不愿探林幽。隔水美人在悠游,我心渴慕却难求。 汉水滔滔深又阔,水阔游泳力不接。汉水汤汤长又长,纵有木排渡不得。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甫田之什·车舝》
译:高山抬头看得清,沿着大道向前奔。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译:月亮出来,如此洁白光明,璀璨佳人,如此美貌动人。身姿窈窕步轻盈,让我思念心烦忧。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诗经·国风·周南·卷耳》
译:采呀采呀采卷耳,半天不满一小筐。我啊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
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诗经·国风·召南·采苹》
译:哪儿可以去采苹?就在南面涧水滨。哪儿可以去采藻?就在积水那浅沼。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诗经·国风·召南·鹊巢》
译:喜鹊筑成巢,鳲鸠(布谷鸟)来住它。这人要出嫁,车队来迎她。
篇4:诗经黄鸟解析
交交黄鸟鸣声哀,枣树枝上停下来。是谁殉葬从穆公?子车奄息命运乖。谁不赞许好奄息,百夫之中一俊才。众人悼殉临墓穴,胆战心惊痛活埋。苍天在上请开眼,坑杀好人该不该!如若可赎代他死,百人甘愿赴泉台。
交交黄鸟鸣声哀,桑树枝上歇下来。是谁殉葬伴穆公?子车仲行遭祸灾。谁不称美好仲行,百夫之中一干才。众人悼殉临墓穴,胆战心惊痛活埋。苍天在上请开眼,坑杀好人该不该!如若可赎代他死,百人甘愿化尘埃。
交交黄鸟鸣声哀,荆树枝上落下来。是谁殉葬陪穆公?子车针虎遭残害。谁不夸奖好针虎,百夫之中辅弼才。众人悼殉临墓穴,胆战心惊痛活埋。苍天在上请开眼,坑杀好人该不该!如若可赎代他死,百人甘愿葬蒿莱。
篇5:诗经黄鸟解析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注释
⑴交交:鸟鸣声。马瑞辰《毛传笺通释》:“交交,通作‘咬咬’,鸟声也。”黄鸟:即黄雀。
⑵棘:酸枣树。一种落叶乔木。枝上多剌,果小味酸。棘之言“急”,双关语。
⑶从:从死,即殉葬。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姓嬴,名任好。
⑷子车:复姓。奄息:人名。下文子车仲行、子车针(zhēn)虎同此。
⑸特:杰出的人材。
⑹“临其穴”二句:郑笺:“谓秦人哀伤其死,临视其圹,皆为之悼栗。”
⑺彼苍者天:悲哀至极的呼号之语,犹今语“老天爷哪”。
⑻良人:好人。
⑼人百其身:犹言用一百人赎其一命。
⑽桑:桑树。桑之言“丧”,双关语。
⑾防:抵当。郑笺:“防,犹当也。言此一人当百夫。”
⑿楚:荆树。楚之言“痛楚”。亦为双关。
篇6:诗经词语解析
诗经两首词语解析
诗经两首词语解析
【关关雎鸠】
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关关,拟声词。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
【洲】
水中的陆地。
【窈窕】
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
配偶。
【荇菜】
一种可食的水草。
【左右流之】
在船的'左右两边捞。流,捞取。
【寤寐】
这里意思是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思服】
思念。
【琴瑟友之】
弹琴鼓瑟表示亲近。
【芼】
挑选。
【钟鼓乐之】
敲击钟鼓使她快乐。
【蒹葭】
芦苇。
【苍苍】
茂盛的样子。
【伊人】
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水一方】
在水的那一边,指对岸。
【溯洄从之】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溯洄,逆流而上。洄,上水、逆流。从,跟随,这里是追寻的意思。之,代伊人。
【阻】
艰险。
【溯游】
顺流而下。
【宛在水中央】
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到达。宛,仿佛、好像。
【萋萋】
茂盛的样子。
【晞】
干。
【湄】
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道阻且跻】
路又险又高。阻,险。跻,高。
【坻】
水中的高地。
【采采】
茂盛,众多。
【未已】
还没有完。
【涘】
水边。
【右】
弯曲。
【沚】
水中的小块陆地。
篇7:诗经棠棣解析
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宜尔家室,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解题:
这是一首贵族宴请兄弟、赞美兄弟和睦骨肉情深的诗歌。诗中以棠棣比喻兄弟,成为常用典故。这首诗的影响很大,后世以花萼,棠棣,脊鴒,孔怀比兄弟之情,都是从此诗中取意。
注释:棠棣: 棠棣又称郁李或者六月樱,开白色或粉红色花,果实比李小,可食用,蔷薇科李属。棠棣花两三朵为一缀,茎长而花下垂。诗人以常棣的花比兄弟,或许因其每两三朵彼此相依,所以联想。
华:花。鄂不:花蒂。“鄂”字《说文》引作“萼”。“不”字在甲骨文是花蒂的.象形。韡韡(音伟):鲜明貌,一作盛貌。不:语助词。威:畏。孔怀:孔,最、很。最为思念关怀。原隰(音习):原,原野。隰,洼地。
裒(音抔)聚:聚集。聚于原野似指战争一类的事。《集传》:“裒,聚也……至于积尸裒聚于原野之间,亦惟兄弟为相求也。”一说“裒”读为“踣”(薄bó),毙。襃令(音剖令):襃:聚土成堆。
脊令(音急领):水鸟名,通常叫“鹡鸰”。头黑额白,背黑腹白,尾长。每:虽。犹言时常。
况:就是“贶”,赐给。以上两句是说当危难的时候往往有些良朋只能为之长叹,而不能像兄弟奔赴援助。永:长久。 兄弟阋(音戏)于墙:阋(细xì):相争,兄弟在家里争吵。御:抵抗。
务:侮。烝:终久。戎:帮助。虽:发语词,通“惟”。友:朋友、友人。 生:发语词。犹如反问。
傧尔笾豆:傧:陈列。笾(音边)豆:祭祀或宴享时用来盛物的器具。笾用竹制,豆用木制。
好合:相亲相爱。翕(音西):和顺,作聚合理解。
湛:深厚。宜:和顺。帑(音奴):通“孥”,子女,儿女。
傧:陈设。饫(音裕):满足、饱,指家宴劝人痛饮。孺:相亲。究:深思。言用心体会上面两句话的道理。图:考虑。言努力做到。
亶(音胆):诚然;信、确实。其:指宜室家,乐妻帑。然、如此。
【译文】
棠梨树上花朵朵,花托花蒂两相依。世上朋友寻常人,亲情难比亲兄弟。
死亡威胁来临时,兄弟牵挂最揪心。丧命荒野洼地里,兄弟上坟去相祭。
鹡鸰病困在郊原,解救危难靠兄弟。平时朋友不算少,安慰徒增空叹息。
自家兄弟窝里斗,同心抗御外人欺。平时虽是好朋友,关键时候不出力。
丧乱灾祸已平息,生活安定没问题。此时同胞亲兄弟,友情反比亲情蜜。
摆设家里碗和盘,开怀痛饮家宴美。兄弟亲人全来到,详和欢乐真甜美。
夫妻恩爱家事和,如鼓琴瑟谐音美。兄弟相会团聚时,详和欢乐日子美。
家人和顺万事兴,妻子儿女乐滋滋。深思熟虑兄弟情,此话是否是真理?
篇8:诗经子衿解析
诗经子衿解析
子衿
先秦:佚名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经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
注释
⑴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衿,即襟,衣领。
⑵悠悠:忧思不断的样子。
⑶宁(nìng):岂,难道。嗣(yí)音:寄传音讯。嗣,通“贻”,给、寄的意思 。
⑷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⑸挑(tá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 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此诗已开其先。
这首诗是《诗经》众多情爱诗歌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它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平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实质,女主人公在诗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即对情人的思念。这在《诗经》以后的历代文学作品中是少见的。
参考资料:
1、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78-179
2、王卉.《郑风·子衿》中的女性爱情意识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9,08.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曰:“《子衿》,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孔颖达疏:“郑国衰乱不修学校,学者分散,或去或留,故陈其留者恨责去者之辞,以刺学校之废也。经三章皆陈留者责去者之辞也。”朱熹《诗集传》云:“此亦淫奔之诗。”这些观点今人多不从。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歌者热烈着一位青年,他们相约在城阙见面,但久等不至,歌者望眼欲穿,焦急地来回走动,埋怨情人不来赴约,更怪他不捎信来,于是唱出此诗寄托其情思。
【诗经解析】相关文章:
2.诗经
3.诗经全集
4.诗经七月
5.诗经 关雎
6.诗经 思无邪
7.诗经 国风
8.诗经 取名
9.诗经爱情
10.诗经:东山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