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白驹》原文翻译赏析
“雯馨很温馨”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诗经·小雅·白驹》原文翻译赏析,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诗经·小雅·白驹》原文翻译赏析,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诗经·小雅·白驹》原文翻译赏析
《诗经·小雅·白驹》原文翻译赏析
《白驹》,《诗经·小雅·鸿雁之什》的一篇。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全诗四章,每章六句。是一首别友思贤诗,文笔优美,隐意深刻,而”白驹“作为一种意象也广泛存在于历代文人墨客的作品中。《毛诗序》以为是大夫刺宣王不能留用贤者于朝廷。朱熹《诗集传》说:“为此诗者,以贤者之去而不可留。”明清以后,有人认为殷人尚白,大夫乘白驹,为武王饯送箕子之诗;有人认为是王者欲留贤者不得,因而放归山林所赐之诗。汉魏时期,蔡邕《琴操》说:“《白驹》者,失朋友之所作也。”曹植《释思赋》也有:“彼朋友之离别,犹求思乎白驹”之句。今人余冠英《诗经选》以为是留客惜别的诗,上承蔡、曹,较合诗意。
白驹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
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
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译文
马驹毛色白如雪,吃我菜园嫩豆苗。绊住马足拴缰绳,尽情欢乐在今朝。心想贤人终来临,在此作客乐逍遥。
马驹毛色白如雪,吃我菜园嫩豆叶。绊住马足拴缰绳,尽情欢乐在今夜。心想贤人终来临,在此作客心意惬。
马驹毛色白如雪,风驰电掣飘然至。应在朝堂为公侯,为何安乐无终期。优游度日宜谨慎,避世隐遁太可惜。
马驹毛色白如雪,空旷深谷留身影。喂马一束青青草,那人品德似琼英。音讯不要太自珍,切莫疏远忘友情。
注释
⑴皎皎:毛色洁白貌。
⑵场:菜园。
⑶絷(zhí):用绳子绊住马足。维:拴马的缰绳,此处意为维系,用作动词。
⑷永:长。此处用如动词。
⑸伊人:那人,指白驹的主人。
⑹于焉:在此。
⑺藿(huò):豆叶。
⑻贲(bēn)然:马放蹄急驰貌。贲,通“奔”。思:语助词。
⑼尔:你,即“伊人”。公、侯:古爵位名,此处皆作动词,为公为侯之意。
⑽逸豫:安乐。无期:没有终期。
⑾慎:慎重。优游:义同“逍遥”。
⑿勉:“免”之假借字,打消之意。遁:避世。
⒀空谷:深谷。空,“穹”之假借。
⒁生刍(chú):青草。
⒂其人:亦即“伊人”。如玉:品德美好如玉。
⒃金玉:此处皆用作意动词,珍惜之意。
⒄遐心:疏远之心。
鉴赏
《白驹》一诗,《毛诗序》以为是大夫刺宣王不能留用贤者于朝廷。从诗本身看不出有这一层意思。朱熹《诗集传》说:“为此诗者,以贤者之去而不可留。”出语较有回旋之余地。明清以后,有人认为殷人尚白,大夫乘白驹,为武王饯送箕子之诗;有人认为是王者欲留贤者不得,因而放归山林所赐之诗。然而汉魏时期,蔡邕《琴操》就说:“《白驹》者,失朋友之所作也。”曹植《释思赋》也有:“彼朋友之离别,犹求思乎白驹”之句。蔡、曹二人都认为这是一首有关朋友离别的'诗。今人余冠英《诗经选》以为是留客惜别的诗,其说上承蔡、曹,较合诗意。
全诗四章分为两个层次。前三章为第一层,写客人未去主人挽留。古代留客的方式多种多样。《汉书·陈遵传》载有“投辖于井”的方式,当客人要走的时候,主人将客人车上的辖投于井中,使车不能行走,借此把客人留住。此诗描写的主人则是想方设法地把客人骑的马拴住,留马是为了留人,希望客人能在他家多逍遥一段时间,以延长欢乐时光,字里行间流露了主人殷勤好客的热情和真诚。主人不仅苦心挽留客人,而且还劝他谨慎考虑出游,放弃隐遁山林、独善其身、享乐避世的念头。在第三章里诗人采用间接描写的方法,对客人的形象作了刻画。客人的才能可以为公为侯,但生逢乱世,既不能匡辅朝廷又不肯依违,只好隐居山林。末章为第二层,写客人已去而相忆。主人再三挽留客人,得不到允诺,给主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于是就希望客人能再回来,并和他保持音讯联系,不可因隐居就疏远了朋友。惜别和眷眷思念都溢于言表。
由上文所述可知,此诗形象鲜明,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刻画人物手法灵活多变,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交相使用,值得玩味。孙鑛评曰:“写依依不忍舍之意,温然可念,风致最有余。”(陈子展《诗经直解》引)诚然。
篇2:诗经小雅白驹赏析
诗经小雅白驹赏析
白驹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
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
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出自《雅小雅》
【注释】
1、场:圃。参看《豳风?七月》(F-154)篇注49。
2、絷(直zhí):绊马两足。维:用绳一头系马一头系在树木楹柱等物上。《集传》:“絷,绊其足。维,系其靷(引yǐn)也。”
3、永:长。这句是留客之词,言多留一刻,这欢乐的早晨就多延长一刻。下章“以永今夕”仿此。
4、谓:这里训“勤”,就是望或念的意思。“伊人”,此人,指白驹的主人。
5、焉:此。逍遥:闲散自在貌。这句是说伊人在此游息。
6、藿(霍huò):初生的豆。上章的“苗”就是指豆苗。
7、于焉嘉客:这句说在我处做好客人。
8、贲(奔bēn):饰。贲然:是光彩貌。
9、尔公尔侯:指“伊人”。
10、逸豫:安乐。期:读为“綦(其qí)”,极。以上二句是说客人在这里可得到极大的安乐。
11、慎:重。优游:犹“逍遥”。
12、勉:抑止之词。遁:迁。以上二句对客人说:你重视这一番优游罢,且别作离去的打算。
13、空谷:《文选》李善注引《韩诗》作“穹谷”,即深谷。以上二句言白驹离此归去正走在深谷之中。
14、生刍:青草,用来喂白驹。
15、其人:指白驹的主人。如玉:言其有美德。
16、毋金玉尔音:这句对“其人”说,别太珍惜你的音信像珍惜金玉似的。
17、遐:远。遐心:是说疏远之心。最后两句是希望其人勿断绝音信。
【余冠英今译】
白白的小马儿,吃我场上的青苗。拴起它拴起它啊,延长欢乐的今朝。那个人那个人啊,来到这儿寻乐。
白白的小马儿,吃我场上的豆茎。拴起它拴起它啊,延长今晚的良辰。那个人那个人啊,我家尊贵的客人。
白白的小马儿,把光辉带到此地。高贵的客人!此地十分安逸。好好儿乐一乐吧,甭打走的主意。
白白的小马儿,回到山谷去了。咀嚼着一捆青草。那人儿啊玉一般美好。别忘了给我捎个信啊,别有疏远我的心啊!
诗歌鉴赏:
《白驹》,出自《诗经雅小雅》,表达留客惜别之情。
《白驹》共四章,每句四字,每章中只变换各别字,这种结构叫做重章叠句,在表达上有回环往复,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形式上有结构美,朗读起来有音韵美,内容上有含蓄意境美。
每章都以“皎皎白驹”开头,这是诗经中“兴” 的`表现手法,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以“皎皎白驹”来引起下文所说的“伊人”、“嘉客”,用白驹色泽之纯,品种之优来暗示嘉客德行昭彰。
全诗四章分为两个层次,前三章写全诗四章分为两个层次。前三章为第一层,写客人未去主人挽留。本诗描写的主人则是想方设法地把客人骑的马拴住,用开玩笑的口吻,故意找借口说:“你的马吃我青苗了,吃我的豆叶了,马得拴起来,不给走了。”留马是为了留人,希望客人能在他家多逍遥一段时间,以延长欢乐时光,“以永今朝”到“以永今夕”,可见一起欢乐的时间比较长,字里行间流露了主人殷勤好客的热情和真诚,主人不仅苦心挽留客人,而且还劝他谨慎考虑出游,放弃隐遁山林、独善其身、享乐避世的念头。诗中虽然是主人之言,但从主人的话中也可看出客人的才能。在第三章里诗人采用间接描写的方法,对客人的形象作了刻画。客人的才能可以为公为侯,但生逢乱世,既不能匡辅朝廷又不肯依违,只好隐居山林。末章为第二层,写客人已去而相忆。主人再三挽留客人,得不到允诺,给主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于是就希望客人能再回来,并和他保持音讯联系,不可因隐居就疏远了朋友。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想结合,使热情好客的主人和才华横溢,独善其身的客人形象跃然纸上,短短四章,就把主人见到客人的惊喜,与客人共乐的欢愉和客人离去的惜别之情和眷眷思念之情娓娓道来,感情变化溢于言表,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篇3:诗经小雅白驹全文
诗经小雅白驹全文
白驹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
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
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注释
⑴皎皎:毛色洁白貌。
⑵场:菜园。
⑶絷(zhí):用绳子绊住马足。维:拴马的缰绳,此处意为维系,用作动词。
⑷永:长。此处用如动词。
⑸伊人:那人,指白驹的主人。
⑹于焉:在此。
⑺藿(huò):豆叶。
⑻贲(bēn)然:马放蹄急驰貌。贲,通“奔”。思:语助词。
⑼尔:你,即“伊人”。公、侯:古爵位名,此处皆作动词,为公为侯之意。
⑽逸豫:安乐。无期:没有终期。
⑾慎:慎重。优游:义同“逍遥”。
⑿勉:“免”之假借字,打消之意。遁:避世。
⒀空谷:深谷。空,“穹”之假借。
⒁生刍(chú):青草。
⒂其人:亦即“伊人”。如玉:品德美好如玉。
⒃金玉:此处皆用作意动词,珍惜之意。
⒄遐心:疏远之心。
译文
马驹毛色白如雪,吃我菜园嫩豆苗。绊住马足拴缰绳,尽情欢乐在今朝。心想贤人终来临,在此作客乐逍遥。
马驹毛色白如雪,吃我菜园嫩豆叶。绊住马足拴缰绳,尽情欢乐在今夜。心想贤人终来临,在此作客心意惬。
马驹毛色白如雪,风驰电掣飘然至。应在朝堂为公侯,为何安乐无终期。优游度日宜谨慎,避世隐遁太可惜。
马驹毛色白如雪,空旷深谷留身影。喂马一束青青草,那人品德似琼英。音讯不要太自珍,切莫疏远忘友情。
鉴赏
《白驹》一,《毛诗序》以为是大夫刺宣王不能留用贤者于朝廷。从诗本身看不出有这一层意思。朱熹《诗集传》说:“为此诗者,以贤者之去而不可留。”出语较有回旋之余地。明清以后,有人认为殷人尚白,大夫乘白驹,为武王饯送箕子之诗;有人认为是王者欲留贤者不得,因而放归山林所赐之诗。然而汉魏时期,蔡邕《琴操》就说:“《白驹》者,失朋友之所作也。”曹植《释思赋》也有:“彼朋友之离别,犹求思乎白驹”之句。蔡、曹二人都认为这是一首有关朋友离别的诗。今人余冠英《诗经选》以为是留客惜别的.诗,其说上承蔡、曹,较合诗意。
全诗四章分为两个层次。前三章为第一层,写客人未去主人挽留。古代留客的方式多种多样。《汉书·陈遵传》载有“投辖于井”的方式,当客人要走的时候,主人将客人车上的辖投于井中,使车不能行走,借此把客人留住。此诗描写的主人则是想方设法地把客人骑的马拴住,留马是为了留人,希望客人能在他家多逍遥一段时间,以延长欢乐时光,字里行间流露了主人殷勤好客的热情和真诚。主人不仅苦心挽留客人,而且还劝他谨慎考虑出游,放弃隐遁山林、独善其身、享乐避世的念头。在第三章里诗人采用间接描写的方法,对客人的形象作了刻画。客人的才能可以为公为侯,但生逢乱世,既不能匡辅朝廷又不肯依违,只好隐居山林。末章为第二层,写客人已去而相忆。主人再三挽留客人,得不到允诺,给主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于是就希望客人能再回来,并和他保持音讯联系,不可因隐居就疏远了朋友。惜别和眷眷思念都溢于言表。
由上文所述可知,此诗形象鲜明,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刻画人物手法灵活多变,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交相使用,值得玩味。孙鑛评曰:“写依依不忍舍之意,温然可念,风致最有余。”(陈子展《诗经直解》引)诚然。
篇4:小雅·白驹
先秦佚名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
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
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译文
光亮皎洁小白马,吃我园中嫩豆苗。拴好缰绳绊住脚,就在我家过今朝。所说那位贤德人,请在这儿尽逍遥。
光亮皎洁小白马,吃我园中嫩豆叶。拴好缰绳绊住脚,就在我家过今夜。所说那位贤德人,在此做客心意惬。
光亮皎洁小白马,快速来到我的家。为公为侯多高贵,安逸享乐莫还家。悠闲自在别过分,不要避世图闲暇。
光亮皎洁小白马,空旷山谷留身影。一束青草作饲料,那人品德似琼英。走后别忘把信捎,切莫疏远忘友情。
注释
皎皎:毛色洁白貌。
场:菜园。
絷(zhí):用绳子绊住马足。维:拴马的缰绳,此处意为维系,用作动词。
永:长。此处用如动词,延长。今朝:今天。
伊人:那人,指白驹的主人。
于焉:在这里。
藿(huò):豆叶。
贲(bì)然:文饰,装饰得很好。思:语助词。
尔:你,即“伊人”。公、侯:古爵位名,此处皆作动词,为公为侯之意。
逸豫:安乐。无期:没有终期。
慎:慎重。优游:悠闲自得。
勉:“免”之假借字,打消之意。遁:避世。
空谷:深谷。空,“穹”之假借。
生刍(chú):喂牲畜的青草。
其人:亦即“伊人”。如玉:品德美好如玉。
金玉:此处皆用作意动词,珍惜之意。
遐(xiá)心:疏远之心。
鉴赏
全诗四章,分为两个层次。前三章为第一层,写客人未去主人挽留。古代留客的方式多种多样。《汉书·陈遵传》载有“投辖于井”的方式,当客人要走的时候,主人将客人车上的辖投于井中,使车不能行走,借此把客人留住。此诗描写的主人则是想方设法地把客人骑的.马拴住,留马是为了留人,希望客人能在他家多逍遥一段时间,以延长欢乐时光,字里行间流露了主人殷勤好客的热情和真诚。主人不仅苦心挽留客人,而且还劝他谨慎考虑出游,放弃隐遁山林、独善其身、享乐避世的念头。在第三章里诗人采用间接描写的方法,对客人的形象作了刻画。客人的才能可以为公为侯,但生逢乱世,既不能匡辅朝廷又不肯依违,只好隐居山林。末章为第二层,写客人已去而相忆。主人再三挽留客人,得不到允诺,给主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于是就希望客人能再回来,并和他保持音讯联系,不可因隐居就疏远了朋友。惜别和眷眷思念都溢于言表。
由上文所述可知,此诗形象鲜明,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刻画人物手法灵活多变,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交相使用,值得玩味。
创作背景
《毛诗序》以为此诗是大夫刺周宣王不能留用贤者于朝廷。明清以后,有人认为殷人尚白,大夫乘白驹,为周武王饯送箕子之诗;有人认为是王者欲留贤者不得,因而放归山林所赐之诗。今人余冠英《诗经选》以为是留客惜别的诗,上承蔡、曹,较合诗意。
篇5:诗经白驹赏析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
絷之维之,以永今朝。
所谓伊人,於焉逍遥。
皎皎白驹,食我场藿。
絷之维之,以永今夕。
所谓伊人,於焉嘉客。
皎皎白驹,贲然来思。
尔公尔侯,逸豫无期。
慎尔优游,勉尔遁思。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注释】:刺宣王不能留贤。
皎皎:洁白,光明。这里指马皮毛发光。
絷(音执):绊。维:拴。焉:此,在这儿。
贲(音闭):饰也。一说光采之貌。
逸豫:安乐。
勉:抑止之词。
遁:隐去。一说走。
空谷:穹谷;深谷。
音:信。遐:远。
【赏析】:
《白驹》抒写思念贤者到来的思想感情。诗用象征,以白驹比喻志行高洁的人。第三章去劝勉贤人离开公侯之处,仍然是盼望的心情,末尾一章,言贤人未来而生的期望,不要疏远。所以古人早就咏叹说:“感时歌《蟋蟀》,思贤咏《白驹》”(曹摅《思友人诗》)。
篇6:《诗经小雅白驹》的全诗出处翻译赏析
《诗经小雅白驹》的全诗出处翻译赏析
《诗经·小雅·白驹》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
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
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诗经名句“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出自《诗经。小雅。白驹》,意思是:皎洁的白色骏马,在空寂的山谷 .它咀嚼着一捆青草 ,那人如玉般美好 .
译文:
马驹毛色白如雪,吃我菜园嫩豆苗。绊住马足拴缰绳,尽情欢乐在今朝。心想贤人终来临,在此作客乐逍遥。
马驹毛色白如雪,吃我菜园嫩豆叶。绊住马足拴缰绳,尽情欢乐在今夜。心想贤人终来临,在此作客心意惬。
马驹毛色白如雪,风驰电掣飘然至。应在朝堂为公侯,为何安乐无终期。优游度日宜谨慎,避世隐遁太可惜。
马驹毛色白如雪,空旷深谷留身影。喂马一束青青草,那人品德似琼英。音讯不要太自珍,切莫疏远忘友情。
作品赏析:
《白驹》一诗,《毛诗序》以为是大夫刺宣王不能留用贤者于朝廷。从诗本身看不出有这一层意思。朱熹《诗集传》说:“为此诗者,以贤者之去而不可留。”出语较有回旋之余地。明清以后,有人认为殷人尚白,大夫乘白驹,为武王饯送箕子之诗;有人认为是王者欲留贤者不得,因而放归山林所赐之诗。然而汉魏时期,蔡邕《琴操》就说:“《白驹》者,失朋友之所作也。”曹植《释思赋》也有:“彼朋友之离别,犹求思乎白驹”之句。蔡、曹二人都认为这是一首有关朋友离别的诗。今人余冠英《诗经选》以为是留客惜别的诗,其说上承蔡、曹,较合诗意。
全诗四章分为两个层次。前三章为第一层,写客人未去主人挽留。古代留客的方式多种多样。《汉书·陈遵传》载有“投辖于井”的方式,当客人要走的时候,主人将客人车上的辖投于井中,使车不能行走,借此把客人留住。此诗描写的主人则是想方设法地把客人骑的马拴住,留马是为了留人,希望客人能在他家多逍遥一段时间,以延长欢乐时光,字里行间流露了主人殷勤好客的热情和真诚。主人不仅苦心挽留客人,而且还劝他谨慎考虑出游,放弃隐遁山林、独善其身、享乐避世的.念头。在第三章里诗人采用间接描写的方法,对客人的形象作了刻画。客人的才能可以为公为侯,但生逢乱世,既不能匡辅朝廷又不肯依违,只好隐居山林。末章为第二层,写客人已去而相忆。主人再三挽留客人,得不到允诺,给主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于是就希望客人能再回来,并和他保持音讯联系,不可因隐居就疏远了朋友。惜别和眷眷思念都溢于言表。
由上文所述可知,此诗形象鲜明,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刻画人物手法灵活多变,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交相使用,值得玩味。孙鑛评曰:“写依依不忍舍之意,温然可念,风致最有余。”(陈子展《诗经直解》引)诚然。
篇7:诗经白驹全文
诗经白驹全文
原文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
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
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意译
光亮皎洁小白马,吃我园中嫩豆苗。拴好缰绳绊住脚,就在我家过今朝。所说那位贤德人,请在这儿尽逍遥。
光亮皎洁小白马,吃我园中嫩豆叶。拴好缰绳绊住脚,就在我家过今夜。所说那位贤德人,在此做客心意惬。
光亮皎洁小白马,快速来到我的家。为公为侯多高贵,安逸享乐莫还家。悠闲自在别过分,不要避世图闲暇。
光亮皎洁小白马,空旷山谷留身影。一束青草作饲料,那人品德似琼英。走后别忘把信捎,切莫疏远忘友情。
注释
①驹:小马。场:菜园。絷[zhí]:用绳子拴住马足。维:把马缰绳系在树上。永:尽。伊人:这人。指朋友,白驹的主人。于焉:在此。
②藿[huò]:豆叶。
③贲[bēn]:通奔。贲然,马快跑的样子。逸豫:安乐。慎:谨慎。勉:免的假借字。遁:逃,逃避现实生活。
④生刍:喂马的青草。这句表示期待朋友回来。金玉:贵重之物,这里做“珍惜”动词用。遐:远。遐心,疏远我的心。
鉴赏
《白驹》一诗,《毛诗序》以为是大夫刺宣王不能留用贤者于朝廷。从诗本身看不出有这一层意思。朱熹《诗集传》说:“为此诗者,以贤者之去而不可留。”出语较有回旋之余地。明清以后,有人认为殷人尚白,大夫乘白驹,为武王饯送箕子之诗;有人认为是王者欲留贤者不得,因而放归山林所赐之诗。然而汉魏时期,蔡邕《琴操》就说:“《白驹》者,失朋友之所作也。”曹植《释思赋》也有:“彼朋友之离别,犹求思乎白驹”之句。蔡、曹二人都认为这是一首有关朋友离别的诗。今人余冠英《诗经选》以为是留客惜别的诗,其说上承蔡、曹,较合诗意。
全诗四章分为两个层次。前三章为第一层,写客人未去主人挽留。古代留客的方式多种多样。《汉书·陈遵传》载有“投辖于井”的方式,当客人要走的`时候,主人将客人车上的辖投于井中,使车不能行走,借此把客人留住。此诗描写的主人则是想方设法地把客人骑的马拴住,留马是为了留人,希望客人能在他家多逍遥一段时间,以延长欢乐时光,字里行间流露了主人殷勤好客的热情和真诚。主人不仅苦心挽留客人,而且还劝他谨慎考虑出游,放弃隐遁山林、独善其身、享乐避世的念头。在第三章里诗人采用间接描写的方法,对客人的形象作了刻画。客人的才能可以为公为侯,但生逢乱世,既不能匡辅朝廷又不肯依违,只好隐居山林。末章为第二层,写客人已去而相忆。主人再三挽留客人,得不到允诺,给主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于是就希望客人能再回来,并和他保持音讯联系,不可因隐居就疏远了朋友。惜别和眷眷思念都溢于言表。
由上文所述可知,此诗形象鲜明,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刻画人物手法灵活多变,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交相使用,值得玩味。孙鑛评曰:“写依依不忍舍之意,温然可念,风致最有余。”(陈子展《诗经直解》引)诚然。
篇8:诗经《白驹》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
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
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译文
马驹毛色白如雪,吃我菜园嫩豆苗。绊住马足拴缰绳,尽情欢乐在今朝。心想贤人终来临,在此作客乐逍遥。
马驹毛色白如雪,吃我菜园嫩豆叶。绊住马足拴缰绳,尽情欢乐在今夜。心想贤人终来临,在此作客心意惬。
马驹毛色白如雪,风驰电掣飘然至。应在朝堂为公侯,为何安乐无终期。优游度日宜谨慎,避世隐遁太可惜。
马驹毛色白如雪,空旷深谷留身影。喂马一束青青草,那人品德似琼英。音讯不要太自珍,切莫疏远忘友情。
注释
⑴皎皎:毛色洁白貌。
⑵场:菜园。
⑶絷(zhí):用绳子绊住马足。维:拴马的`缰绳,此处意为维系,用作动词。
⑷永:长。此处用如动词。
⑸伊人:那人,指白驹的主人。
⑹于焉:在此。
⑺藿(huò):豆叶。
⑻贲(bēn)然:马放蹄急驰貌。贲,通“奔”。思:语助词。
⑼尔:你,即“伊人”。公、侯:古爵位名,此处皆作动词,为公为侯之意。
⑽逸豫:安乐。无期:没有终期。
⑾慎:慎重。优游:义同“逍遥”。
⑿勉:“免”之假借字,打消之意。遁:避世。
⒀空谷:深谷。空,“穹”之假借。
⒁生刍(chú):青草。
⒂其人:亦即“伊人”。如玉:品德美好如玉。
⒃金玉:此处皆用作意动词,珍惜之意。
⒄遐心:疏远之心。
篇9:诗经《小雅·鹤鸣》原文翻译赏析
《小雅·鹤鸣》,《诗经·小雅·鸿鴈之什》的一篇。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全诗二章,每章九句。这首诗讽谕周王朝最高统治者应该招用隐居山野的贤才。此诗大致上是写诗人在广袤的荒野听到鹤鸣声震动四野,高入云霄;看到游鱼潜入深渊,又跃上滩头;又看到园林长着檀树,近旁一座山峰。于是他想到山上的石头可以取作磨砺玉器的工具。历代对其主题有不同的看法。全诗意脉贯串,结构完整,通篇运用比喻,富有艺术感染力。
鹤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译文
幽幽沼泽仙鹤鸣,声传四野真亮清。深深渊潭游鱼潜,有时浮到渚边停。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有浓荫,下面灌木叶凋零。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
幽幽沼泽仙鹤唳,鸣声响亮上云天。浅浅渚滩游鱼浮,有时潜入渊潭嬉。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枝叶密,下面楮树矮又细。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琢玉器。
注释
⑴九皋:皋,沼泽地。九:虚数,言沼泽之多。
⑵渊:深水,潭。
⑶渚:水中小洲,此处当指水滩。
⑷爰(yuán):于是。檀(tán):古书中称檀的木很多,时无定指。常指豆科的黄檀,紫檀。
⑸萚(tuò):酸枣一类的灌木。一说“萚”乃枯落的枝叶。
⑹“它山”二句:利用其它山上的石头可以错琢器物。错:砺石,可以打磨玉器。
⑺榖(gǔ):树木名,即楮树,其树皮可作造纸原料。
⑻攻玉:谓将玉石琢磨成器。朱熹《诗集传》:“两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后玉之为器,得以成焉。”
鉴赏
此诗共二章,每章九句。前后两章共用了四个比喻,语言也相似,只是押韵不同。关于诗的主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毛诗序》认为是“诲(周)宣王也”,郑笺补充说:“诲,教也,教宣王求贤人之未仕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举例证明鲁诗、齐诗、韩诗都与毛诗观点一致。到了宋代朱熹《诗集传》则说:“此诗之作,不可知其所由,然必陈善纳诲之辞也。”认为这是一篇意在劝人为善的作品。今人程俊英在《诗经译注》祖毛、郑旧说而加以发展,说:“这是一首通篇用借喻的手法,抒发招致人才为国所用的主张的诗,亦可称为‘招隐诗’。”这种说法较易为今人所理解。
先谈朱熹的说法。他分析第一章说:“盖鹤鸣于九皋,而声闻于野,言诚之不可揜(掩)也;鱼潜在渊,而或在于渚,言理之无定在也;园有树檀,而其下维萚,言爱当知其恶也;他山之石,而可以为错,言憎当知其善也。由是四者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理,其庶几乎?”他将诗中四个比喻,概括为四种思想:即诚、理、爱、憎。并认为从这四者引申出去,可以作为“天下之理”——即普遍真理。他的说法看起来很辩证,都是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而且兼顾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然而他却是用程朱理学来说诗,这一点从他对第二章的解释中看得更加清楚。
《诗集传》释第二章结句引程子曰:“玉之温润,天下之至美也。石之粗厉,天下之至恶也。然两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后玉之为器,得以成焉。犹君子之与小人处也,横逆侵加,然后修省畏避,动心忍性,增益预防,而义理生焉,道理成焉。”程子说诗与朱子说诗,如出一辙,皆为引申之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字面而言,就是另一座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磨制玉器,今人也常常引以为喻。然而是否为诗的本义呢,似乎很难说。
再谈今人程俊英关于此诗的解释。程先生在《诗经译注》中说:“诗中以鹤比隐居的贤人。”“诗人以鱼在渊在渚,比贤人隐居或出仕。”“园,花园。隐喻国家。”“树檀,檀树,比贤人。”“萚,枯落的枝叶,比小人。”“它山之石,指别国的贤人。”“毛传:‘榖,恶木也。’喻小人。”她从“招隐诗”这一主题出发,将诗中所有比喻都一一与人事挂钩,虽不无牵强附会,倒也自成一说。
其实,就诗论诗,不妨认为这是一首即景抒情小诗。在广袤的荒野里,诗人听到鹤鸣之声,震动四野,高入云霄;然后看到游鱼一会儿潜入深渊,一会儿又跃上滩头。再向前看,只见一座园林,长着高大的檀树,檀树之下,堆着一层枯枝败叶。园林近旁,又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峰,诗人因而想到这山上的石头,可以取作磨砺玉器的工具。诗中从听觉写到视觉,写到心中所感所思,一条意脉贯串全篇,结构十分完整,从而形成一幅远古诗人漫游荒野的图画。这幅图画中有色有声,有情有景,因而也充满了诗意,读之不免令人产生思古之幽情。如此读诗,读者便会受到诗的艺术感染,产生无穷兴趣。若刻意求深,强作解人,未免有高深莫测之感。
篇10:诗经《小雅·鸿雁》原文翻译赏析
诗经《小雅·鸿雁》原文翻译赏析
《鸿雁》,《诗经·小雅·鸿雁之什》的一篇。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全诗三章,每章六句。《鸿雁》一诗的主题,历来看法不一。《毛诗序》云:“美宣王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朱熹《诗集传》云:“流民以鸿雁哀鸣自比而作此歌也。”方玉润《诗经原始》云:“使者承命安集流民”,“费尽辛苦,民不能知,颇有烦言,感而作此。”细究诗意,朱熹之说近于诗情。《毛诗序》以为是赞美宣王能安置流民,是因为同《车攻》、《吉日》、《庭燎》等诗排在一起。
鸿雁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译文
鸿雁翩翩空中飞,扇动双翅嗖嗖响。那人离家出远门,野外奔波苦尽尝。可怜都是穷苦人,鳏寡孤独心悲伤。
鸿雁翩翩空中飞,聚在沼泽的中央。那人筑墙服苦役,先后筑起百堵墙。虽然辛苦又劳累,不知安身在何方。
鸿雁翩翩空中飞,阵阵哀鸣声嗷嗷。惟有那些明白人,知我作歌唱辛劳。惟有那些糊涂虫,说我闲暇发牢骚。
注释
⑴鸿雁:水鸟名,即大雁;或谓大者叫鸿,小者叫雁。
⑵肃肃:鸟飞时扇动翅膀的声音。
⑶之子:那人,指服劳役的人。征:远行。
⑷劬(qú)劳:勤劳辛苦。
⑸爰:语助词。矜人:穷苦的人。
⑹鳏(guān):老而无妻者。寡:老而无夫者。
⑺于垣:筑墙。
⑻堵:长、高各一丈的墙叫一堵。作:筑起。
⑼究:终。宅:居住。
⑽嗷嗷:鸿雁的哀鸣声。
⑾哲人:通情达理的人。
⑿宣骄:骄奢。
鉴赏
《鸿雁》一诗的主题,历来看法不一。《毛诗序》云:“美宣王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朱熹《诗集传》云:“流民以鸿雁哀鸣自比而作此歌也。”方玉润《诗经原始》云:“使者承命安集流民”,“费尽辛苦,民不能知,颇有烦言,感而作此。”细究诗意,朱熹之说近于诗情。《毛诗序》以为是赞美宣王能安置流民,是因为同《车攻》、《吉日》、《庭燎》等诗排在一起。
这是一首“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诗作。具有国风民歌的特点。全诗三章,每章均以“鸿雁”起兴,并借以自喻。首章写流民被迫到野外去服劳役,连鳏寡之人也不能幸免,反映了受害者的广泛,揭露了统治者的残酷无情。振翅高飞的`大雁勾起了流民颠沛流离无处安身的感叹,感叹中包含着对繁重徭役的深深哀怨。次章承接上章,具体描写流民服劳役筑墙的情景。鸿雁聚集泽中,象征着流民在工地上集体劳作,协同筑起很多堵高墙,然而自己却无安身之地。“虽则劬劳,其究安宅”的发问,道出了流民心中的不平和愤慨。末章写流民悲哀作歌,诉说悲惨的命运,反而遭到那些贵族富人的嘲弄和讥笑。大雁一声声的哀叫引起了流民凄苦的共鸣,他们就情不自禁地唱出了这首歌,表达了心中的怨愤。
这首诗感情深沉,语言质朴,韵调谐畅,虽是一首抒情诗,但又兼有叙事、议论的成份。然而此诗最大的特点是比兴手法的运用,每章开头都以鸿雁起兴,不仅可以引起丰富的联想,而且兼有比义。鸿雁是一种候鸟,秋来南去,春来北迁,这与流民被迫在野外服劳役,四方奔走,居无定处的境况十分相似。鸿雁长途旅行中的鸣叫,声音凄厉,听起来十分悲苦,使人触景生情,平添愁绪。所以以之起兴,是再贴切不过的了。全诗三章根据所述内容的不同,或是兴而比,或是比而兴。一章以鸿雁振羽高飞兴流民远行的劬劳,二章以鸿雁集于泽中,兴流民聚集一处筑墙。这两章都是兴中有比,具有象征意味。第三章以鸿雁哀鸣自比而作此歌,是比中含兴。比兴意蕴的交融渗透,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艺术表现力。由于此诗贴切的喻意,以后“哀鸿”、“鸿雁”即成了苦难流民的代名词。
另外,此诗每章所写的具体内容虽各不相同,但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首章写出行野外,次章写工地筑墙,末章表述哀怨,内容逐层展开,主题得到了升华。再加上“鸿雁”、“劬劳”等词在诗中反覆出现,形成了重章叠唱的特点,有一唱三叹的韵味。
篇11:诗经·小雅·祈父之什·白驹
诗经·小雅·祈父之什·白驹
原文: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
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
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注释:
1、场:圃。参看《豳风o七月》篇注49.
2、絷(直zhí):绊马两足。维:用绳一头系马勒一头系在树木楹柱等物上。《集传》:“絷,绊其足。维,系其靷(引yǐn)也。”
3、永:长。这句是留客之词,言多留一刻,这欢乐的早晨就多延长一刻。下章“以永今夕”仿此。
4、谓:这里训“勤”,就是望或念的意思。“伊人”,此人,指白驹的主人。
5、焉:此。逍遥:闲散自在貌。这句是说伊人在此游息。
6、藿(霍huò):初生的豆。上章的“苗”就是指豆苗。
7、于焉嘉客:这句说在我处做好客人。
8、贲(奔bēn):饰。贲然:是光彩貌。
9、尔公尔侯:指“伊人”。
10、逸豫:安乐。期:读为“綦(其qí)”,极。以上二句是说客人在这里可得到极大的安乐。
11、慎:重。优游:犹“逍遥”。
12、勉:抑止之词。遁:迁。以上二句对客人说:你重视这一番优游罢,且别作离去的打算。
13、空谷:《文选》李善注引《韩诗》作“穹谷”,即深谷。以上二句言白驹离此归去正走在深谷之中。
14、生刍:青草,用来喂白驹。
15、其人:指白驹的主人。如玉:言其有美德。
16、毋金玉尔音:这句对“其人”说,别太珍惜你的音信像珍惜金玉似的。
17、遐:远。遐心:是说疏远之心。最后两句是希望其人勿断绝音信。
译文:
白白的小马儿,吃我场上的青苗。拴起它拴起它啊,延长欢乐的今朝。那个人那个人啊,来到这儿寻乐。
白白的小马儿,吃我场上的豆茎。拴起它拴起它啊,延长今晚的良辰。那个人那个人啊,我家尊贵的客人。
白白的小马儿,把光辉带到此地。高贵的`客人!此地十分安逸。好好儿乐一乐吧,甭打走的主意。
白白的小马儿,回到山谷去了。咀嚼着一捆青草。那人儿啊玉一般美好。别忘了给我捎个信啊,别有疏远我的心啊!
鉴赏:
《白驹》一诗,《毛诗序》以为是大夫刺宣王不能留用贤者于朝廷。从诗本身看不出有这一层意思。朱熹《诗集传》说:“为此诗者,以贤者之去而不可留。”出语较有回旋之余地。明清以后,有人认为殷人尚白,大夫乘白驹,为武王饯送箕子之诗;有人认为是王者欲留贤者不得,因而放归山林所赐之诗。然而汉魏时期,蔡邕《琴操》就说:“《白驹》者,失朋友之所作也。”曹植《释思赋》也有:“彼朋友之离别,犹求思乎白驹”之句。蔡、曹二人都认为这是一首有关朋友离别的诗。今人余冠英《诗经选》以为是留客惜别的诗,其说上承蔡、曹,较合诗意。
全诗四章分为两个层次。前三章为第一层,写客人未去主人挽留。古代留客的方式多种多样。《汉书·陈遵传》载有“投辖于井”的方式,当客人要走的时候,主人将客人车上的辖投于井中,使车不能行走,借此把客人留住。此诗描写的主人则是想方设法地把客人骑的马拴住,留马是为了留人,希望客人能在他家多逍遥一段时间,以延长欢乐时光,字里行间流露了主人殷勤好客的热情和真诚。主人不仅苦心挽留客人,而且还劝他谨慎考虑出游,放弃隐遁山林、独善其身、享乐避世的念头。在第三章里诗人采用间接描写的方法,对客人的形象作了刻画。客人的才能可以为公为侯,但生逢乱世,既不能匡辅朝廷又不肯依违,只好隐居山林。末章为第二层,写客人已去而相忆。主人再三挽留客人,得不到允诺,给主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于是就希望客人能再回来,并和他保持音讯联系,不可因隐居就疏远了朋友。惜别和眷眷思念都溢于言表。
由上文所述可知,此诗形象鲜明,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刻画人物手法灵活多变,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交相使用,值得玩味。孙鑛评曰:“写依依不忍舍之意,温然可念,风致最有余。”(陈子展《诗经直解》引)诚然。
篇12:《诗经·小雅·鱼丽》原文翻译赏析
《诗经·小雅·鱼丽》原文翻译赏析
《鱼丽》,《诗经·小雅·鹿鸣之什》的一篇。是一首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全诗六章,前三章每章四句,后三章每章二句。为周代燕飧宾客通用之乐歌。诗中盛赞宴享时酒肴之甘美盛多,以见丰年多稼,主人待客殷勤,宾主共同欢乐的情景。诗中所称的“君子”,是宾客对主人美称。
鱼丽
鱼丽于罶,鲿鲨。君子有酒,旨且多。
鱼丽于罶,鲂鳢。君子有酒,多且旨。
鱼丽于罶,鰋鲤。君子有酒,旨且有。物其多矣,
维其嘉矣!物其旨矣,维其偕矣!物其有矣,维其时矣!
译文
鱼儿落进捕鱼篓,鲿鱼魦鱼都鲜活。
主人有酒宴宾客,那酒甘美又盛多。
鱼儿落进捕鱼篓,鲂鱼鳢鱼嫩而肥。
主人有酒宴宾客,那酒盛多又甘美。
鱼儿落进捕鱼篓,鰋鱼鲤鱼一齐煮。
主人有酒宴宾客,那酒甘美又丰足。
食物丰盛实在妙,质量又是非常好。
食物甘美任品味,各种各类很齐备。
食物应有尽有之,供应也都很及时。
注释
1.丽:《书·吕刑》:“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诗·鄘风·干旄》:“良马五之。”孔颖达疏引三国魏王肃曰:“夏后氏驾两谓之丽。”《诗·大雅·文王》:“商之孙子,其丽不亿。”《周礼·夏官·校人》:“丽马一圉。”《荀子·正名》:“累而成文,名之丽也。”《小尔雅·广言》:“丽,两也。”这里用为成群结队之意。
2.罶:(liu柳)《诗·小雅·苕之华》:“牂羊坟首,三星在罶。”这里用为捕鱼的竹篓子之意。
3.鲿:(chang尝)动物名。鲿科鱼类的通称。《诗·周颂·潜》:“有鱣有鲔,鲦鲿鰋鲤。”
4.旨:《书·说命中》:“旨哉,说。乃言惟服。”《诗·邶风·谷风》:“我有旨蓄,亦以御冬。”《诗·陈风·防有鹊巢》:“防有鹊巢,邛有旨苕。”《诗·周颂·丝衣》:“旨酒思柔,不吴不敖。”《诗·鲁颂·泮水》:“既饮旨酒。”《论语·阳货》:“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仪礼·乡饮礼》:“告旨。”《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说文》:“旨,美也。从甘,匕声。”这里用为美昧的食物之意。
5.鲂:(fáng防)鱼名。鳊鱼的古称。《诗·齐风·敝笱》:“敝笱在梁,其鱼鲂鳏。”《诗·小雅·采绿》:“其钓维何,维鲂及鱮。”
6.鳢:(lǐ礼)一种淡水鱼,体圆长,口大,牙尖,色黑,有斑点,性凶猛;捕食其他鱼类。肉肥美,供食用。又名黑鱼、乌鳢、铜鱼;俗称“乌鱼”。
7.鰋:(yǎn偃)即鲇鱼。《诗·周颂·潜》:“有鱣有鲔,鲦鲿鰋鲤。”
8.偕:《诗·鄘风·君子偕老》:“君子偕老,副笄六珈。”《诗·魏风·陟岵》:“夙夜必偕。”《诗·小雅·宾之初筵》:“酒既和旨,饮酒孔偕。”《左传·庄公七年》:“与雨偕也。”《孟子·公孙丑上》:“故由由然与之偕而不自失焉。”《说文》:“偕,俱也。”这里用为共同在一起之意。
【《诗经·小雅·白驹》原文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1.诗经白驹赏析
5.诗经小雅伐木赏析
8.诗经小雅
9.诗经小雅采薇原文
10.《诗经皇矣》原文翻译赏析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