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诗经原文赏析之卷耳

诗经原文赏析之卷耳

2022-06-23 08:19:4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周斯越”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诗经原文赏析之卷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诗经原文赏析之卷耳,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诗经原文赏析之卷耳

篇1:诗经原文赏析之卷耳

诗经原文赏析之卷耳

语言文字是中国独有的一种语言和文字。它独特的音、形及拼法使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因此,我们从小就要用心去学好我们自己的文化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篇诗经原文赏析之卷耳吧!

卷耳注释及译文

作者:佚名

注释

(1)采采两句:采采,不断的采;另一说,采采,茂盛貌。卷耳,即苓耳。形如鼠耳,叶青白色,白华细茎,蔓生。可食,但滑而少味。盈,满。顷筐,浅筐。这两句说,虽不断地采着卷耳,但仍不能采满一浅筐;以形容其忧思之深。

(2)寘,同“置”。周行,周的行列。行,疑指军行。这句说,我所怀念的人,被置于周的军队中。一说,周行,大路;彼,指顷筐;寘彼周行,把顷筐放在大路边。

(3)陟,攀登。崔嵬,《毛传》说是覆盖着石子的土山。《尔雅》则说是覆盖着泥土的石山。

(4)我,妇人相像中的丈夫自我。虺隤(huītuí),马疲劳生病。

(5)姑,姑且。金罍(lei,二声),青铜酒器,比酒尊大;是青铜时代贵族所用的器物。又,《说文》引此句作“我沽酌彼金罍”,则为满酌金罍之意。同书:“秦人以市买多得为沽。”

(6)永,长久。怀,思念。这句写征人藉饮酒来排除自己对家里的怀念。

(7)玄黄,疾病的通称。

(8)兕(si,四声)觥(gong,一声),兕牛角制成的洒器。兕,类似犀牛的野牛,一角,青色。

(9)永伤,犹永怀。伤亦思之意。

(10)砠(ju,一声),《毛传》说是覆盖着泥土的石山,《尔雅》说是覆盖着石子的土山。

(11)瘏(tu,二声),病。此处作动词用,为患病之意。

(12)痡(pu,一声),疲困不堪。

(13)云何吁(xu,一声)矣,多么忧伤。云,语词。吁,忧。

译文

采了又采卷耳菜,采来采去不满筐。

叹息想念远行人,竹筐放在大路旁。

登上高高的石山,我的`马儿已困倦。

我且斟满铜酒杯,让我不再长思念。

登上高高的山岗,我的马儿多踉跄。

我且斟满斗酒杯,但愿从此不忧伤。

登上高高的山头,我的马儿已难行。

我的仆人疲困不堪了,多么忧伤啊。

篇2:卷耳诗经赏析

卷 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词解:

采采:不停地采。巻耳:即苍耳,嫩苗可食用,子可入药。

盈:满的意思。顷筐:浅口小筐子。寘(zhì音如致):同“置”,放,搁置。

周行(háng):环绕的道路,特指大路。陟:升;登。彼:指示代名词。

崔嵬:山高不平。虺隤(huī tuí音如灰颓):疲极而病。

姑:姑且。酌:斟酒。  金罍(léi音如雷):金罍,青铜做的罍。罍,器名,青铜制,用以盛酒和水。

玄黄:黑色毛与黄色毛相掺杂的颜色。朱熹说“玄马而黄,病极而变色也”,就是本是黑马,病久而出现黄斑。

兕觥(sì gōng音如四工):一说野牛角制的酒杯,一说“觥”是青铜做的牛形酒器。

永伤:长久思念。   砠(jū音如居):有土的石山,或谓山中险阻之地。

瘏(tú音如图):因劳致病,马疲病不能前行。

痡(pū音如扑):因劳致病,人过劳不能走路。 吁(xū音如虚):忧伤而叹。

现代诗译:

采了又采的巻耳菜,半天也采不满一小筐

思念远方的情郎,索性把筐儿丢路旁

翻山越岭眺远方,累的马儿廋又黄

独自斟满一杯酒,饮尽忧伤长又长

我再攀越上高岗,哪怕马童行路忙,哪怕马儿已受伤

奈何我愁丝缠心上

篇3:卷耳诗经赏析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寘 通:置)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译文

采呀采呀采卷耳,半天不满一小筐。我啊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

攀那高高土石山,马儿足疲神颓丧。且先斟满金壶酒,慰我离思与忧伤。

登上高高山脊梁,马儿腿软已迷茫。且先斟满大杯酒,免我心中长悲伤。

艰难攀登乱石冈,马儿累坏倒一旁,仆人精疲力又竭,无奈愁思聚心上!

注释

⑴采采:采了又采。毛传作采摘解,朱熹《诗集传》云:“非一采也。”而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则认为是状野草“盛多之貌”。卷耳:苍耳,石竹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苗可食,子可入药。

⑵盈:满。顷筐:斜口筐子,后高前低。一说斜口筐。这句说采了又采都采不满浅筐子,心思不在这上头。

⑶嗟:语助词,或谓叹息声。怀:怀想。

⑷寘(zhì):同“置”,放,搁置。周行(háng):环绕的道路,特指大道。索性把筐子放在大路上,于是眼前出现了她丈夫在外的情景。

⑸陟:升;登。彼:指示代名词。崔嵬(wéi):山高不平。

⑹我:想象中丈夫的自称。虺隤(huī tuí):疲极而病。

⑺姑:姑且。酌:斟酒。金罍(léi):金罍,青铜做的罍。罍,器名,青铜制,用以盛酒和水。

⑻维:发语词,无实义。永怀:长久思念。

⑼玄黄:黑色毛与黄色毛相掺杂的颜色。朱熹说“玄马而黄,病极而变色也”,就是本是黑马,病久而出现黄斑。

⑽兕觥(sì gōng):一说野牛角制的酒杯,一说“觥”是青铜做的牛形酒器。

⑾永伤:长久思念。

⑿砠(jū):有土的石山,或谓山中险阻之地。

⒀瘏(tú):因劳致病,马疲病不能前行。

⒁痡(pū):因劳致病,人过劳不能走路。

⒂云:语助词,无实义。云何:奈何,奈之何。吁(xū):忧伤而叹。

赏析

《卷耳》是一篇抒写怀人情感的名作。其佳妙处尤其表现在它匠心独运的篇章结构上。旧说如“后妃怀文王”“文王怀贤”“妻子怀念征夫”“征夫怀念妻子”诸说,都把诗中的怀人情感解释为单向的;另外,日本的青木正儿和中国的《诗经》专家孙作云还提出过《卷耳》是由两首残简的诗合为一诗的看法。这些看法反映出对《卷耳》篇章佳妙布局认识不足的`缺陷。

《卷耳》四章,第一章是以思念征夫的妇女的口吻来写的;后三章则是以思家念归的备受旅途辛劳的男子的口吻来写的。犹如一场表演着的戏剧,男女主人公各自的内心独白在同一场景同一时段中展开。诗人坚决地隐去了“女曰”“士曰”一类的提示词,让戏剧冲突表现得更为强烈,让男女主人公“思怀”的内心感受交融合一。首章女子的独白呼唤着远行的男子,“不盈顷筐”的卷耳被弃在“周行”——通向远方的大路的一旁。顺着女子的呼唤,备受辛苦的男子满怀愁思地出现;对应着“周行”,他正行进在崔嵬的山间。一、二两章的句式结构也因此呈现着明显的对比和反差。第三章是对第二章的复沓,带有变化的复沓是《诗经》中最常见的章法结构特征,这种复沓可以想象为是一种合唱或重唱,它强有力地增加了抒情的效果,开拓补充了意境,稳定地再现了音乐的主题旋律。第四章从内容分析仍是男子口吻,但与二、三章相差很大。这类《诗经》中经常用的手法称为单行章断,比如《召南·采蘩》《召南·行露》《周南·葛覃》《周南·汉广》《周南·汝坟》等诗中都有此类手法。这类手法是合唱形式的遗存,可以想像这是幕后回荡的男声合唱。其作用是渲染烘托诗篇的气氛,增强表演的效果。

《卷耳》的语言是优美自然的。诗人能够熟练地运用当时的民谣套语。《周易·归妹三·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女承筐,无实”正与《卷耳》首句“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对应。把民谣用作套语,像一个套子一样放在诗章句首,为诗奠定韵脚、句式的基础和情感思绪的习惯性暗示,这是《诗经》的起兴手法的一例。诗人善于用实境描画来衬托情感。旅途的艰难是通过对山的险阻的描摹直接反映出来的:诗人用了“崔嵬”“高冈”“砠”等词语。而旅途的痛苦则是通过对马的神情的刻画间接表现出来的:诗人用了“虺隤”“玄黄”“瘏矣”等词语。而描摹山、刻画马都意在衬托出行者怀人思归的惆怅。“我姑酌彼金罍”“我姑酌彼兕觥”,以酒浇愁,便是正面对这种悲愁的心态提示。全诗的最后是以一种已类化的自问自答体收场的:“云何?吁矣!”它既是对前两章“不永怀”“不永伤”的承接,也是以“吁”一字对全诗进行的总结,点名“愁”的主题,堪称诗眼。

怀人是世间永恒的情感主题,这一主题跨越了具体的人和事,它本身成了历代诗人吟咏的好题目。《卷耳》为中国诗歌长河中蔚为壮观的一支——怀人诗开了一个好头。其深远影响光泽后世。徐陵《关山月》、张仲素《春归思》、杜甫《月夜》、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元好问《客意》等抒写离愁别绪、怀人思乡的诗歌名篇,多多少少体现了与《卷耳》一脉相承的意味。

篇4:诗经《卷耳》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译文

采了又采卷耳菜,采来采去不满筐。

叹息想念远行人,竹筐放在大路旁。

登上高高的石山,我的马儿已困倦。

我且斟满铜酒杯,让我不再长思念。

登上高高的`山岗,我的马儿多踉跄。

我且斟满斗酒杯,但愿从此不忧伤。

登上高高的山头,我的马儿已难行。

我的仆人疲困不堪了,多么忧伤啊。

篇5:诗经原文赏析之卷耳的注释及译文

作者:佚名

注释

(1)采采两句:采采,不断的采;另一说,采采,茂盛貌。卷耳,即苓耳。形如鼠耳,叶青白色,白华细茎,蔓生。可食,但滑而少味。盈,满。顷筐,浅筐。这两句说,虽不断地采着卷耳,但仍不能采满一浅筐;以形容其忧思之深。

(2)寘,同“置”。周行,周的行列。行,疑指军行。这句说,我所怀念的人,被置于周的军队中。一说,周行,大路;彼,指顷筐;寘彼周行,把顷筐放在大路边。

(3)陟,攀登。崔嵬,《毛传》说是覆盖着石子的土山。《尔雅》则说是覆盖着泥土的石山。

(4)我,妇人相像中的丈夫自我。虺隤(huītuí),马疲劳生病。

(5)姑,姑且。金罍(lei,二声),青铜酒器,比酒尊大;是青铜时代贵族所用的器物。又,《说文》引此句作“我沽酌彼金罍”,则为满酌金罍之意。同书:“秦人以市买多得为沽。”

(6)永,长久。怀,思念。这句写征人藉饮酒来排除自己对家里的怀念。

(7)玄黄,疾病的通称。

(8)兕(si,四声)觥(gong,一声),兕牛角制成的洒器。兕,类似犀牛的野牛,一角,青色。

(9)永伤,犹永怀。伤亦思之意。

(10)砠(ju,一声),《毛传》说是覆盖着泥土的石山,《尔雅》说是覆盖着石子的.土山。

(11)瘏(tu,二声),病。此处作动词用,为患病之意。

(12)痡(pu,一声),疲困不堪。

(13)云何吁(xu,一声)矣,多么忧伤。云,语词。吁,忧。

译文

采了又采卷耳菜,采来采去不满筐。

叹息想念远行人,竹筐放在大路旁。

登上高高的石山,我的马儿已困倦。

我且斟满铜酒杯,让我不再长思念。

登上高高的山岗,我的马儿多踉跄。

我且斟满斗酒杯,但愿从此不忧伤。

登上高高的山头,我的马儿已难行。

我的仆人疲困不堪了,多么忧伤啊。

篇6:卷耳原文翻译及赏析

卷耳原文翻译及赏析

卷耳

【概要】描写别后相思。首写女子怀念征夫,然后写征夫旅途劳顿,饮酒遣愁。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注释】

01、卷耳:野菜名,嫩苗入菜

02、盈:盛满

03、顷筐:形状如簸箕、前低后高的筐

04、嗟(Jie):感叹词

05、置彼周行(Hang):将它(此指顷筐)放在大路上

06、陟(Zhi):登

07、崔嵬(Wei):有石头的土山

08、虺隤(HuiTui):疲惫腿软

09、姑:姑且

10、酌:饮酒

11、罍(Lei):青铜铸造盛水或酒的大肚小口缸

12、永:总是

13、玄黄:马过度疲劳而视力模糊

14、兕觥(SiGong):牛角做的酒具

15、砠:有土的石山,与崔嵬不同的是石多土少

16、瘏(Tu):马因疲劳过度而生的病

17、痡(Pu):人疲劳而病

18、吁(Xu):叹气,忧愁

译文

采了又采卷耳菜,

采来采去不满筐。

叹息想念远行人,

竹筐放在大路旁。

登上高高的石山,

我的马儿已困倦。

我且斟满铜酒杯,

让我不再长思念。

登上高高的山冈,

我的马儿步踉跄。

我且斟满牛角杯,

但愿从此不忧伤。

登上高高山头呦,

我的马儿难行呦。

我的仆人病倒呦,

多么令人忧愁呦。

赏析

征夫怨妇,是中国古代生活方式中的独特景观,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景观。正如西方文学中崇尚个人奋斗的英雄一样,中国古代诗人十分关注由男女有别、男女分工而造成的男女不同的内心情怀。

男子汉不能无所作为,总得要做点什么,才会对得起祖先、子孙。孔子所说的“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是专对男人说的。立功既可以在庄稼地里、仕途上,也可以在疆场上。长期在外征战的汉子,被称为“征夫”。按人之常情,他们有刚强勇猛无所畏惧的一面,也有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一面。

照传统的观点,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虽然主内,但女人缠绵悱恻的.情意却足以感动诗人和刚毅的汉子。在那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年代,一个出嫁为人妻的女子,全部的希望和情感的依托,都在夫君身上。夫君出征在外,在家中守侯的“怨夫”不仅要孝敬公婆,养育子女,操持家务,还得把本该由夫君承担的担子承担起来。阿内心的幽怨、苦楚、情思、想象,除了自己之外,又有谁能体会得到?

好在儒家虽然歧视女人,认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但他们的“诗教”却不拒绝表达“怨妇”的内心情怀,在“怨而不怒”的=前提下对表达女人的内心世界网开一面,因而形成了中国诗歌中的独特景观。也许,是他们真的体味过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或女人的一半是男人的滋味?

如今的女人当中,恐怕再也找不到“怨妇”了,诗歌因而也失去了一个独特的品种。“歌谣文理,随时推移”。即使真有“怨妇”,她们也拥有广阔和自由得多的倾诉、排遣和表达的空间,与古时的女子不可同日而语。

篇7:卷耳,卷耳诗经,卷耳的意思,卷耳赏析

卷耳,卷耳诗经,卷耳的意思,卷耳赏析 -诗词大全

卷耳

作者:诗经  朝代:先秦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1]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P[2]。

我姑酌彼金[3],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4]矣,我马[5]矣。

我仆j[6]矣,云何吁矣!

篇8:诗经周南卷耳原文鉴赏

诗经周南卷耳原文鉴赏

【作品介绍】

《卷耳》是《诗经》里面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是一篇抒写怀人情感的名作。其佳妙处尤其表现在它匠心独运的篇章结构上。而且《卷耳》这首诗的语言优美自然。诗人能够熟练地运用当时的民谣套语。《卷耳》为我国诗歌长河中蔚为壮观的一支——怀人诗开了一个好头。其深远影响光泽后世。

这是女子怀念征夫的诗。她在采卷耳的时候想起了远行的丈夫,幻想他在上山了,过冈了,马病了,人疲了,又幻想他在饮酒自宽。第一章写思妇,二至四章写征夫。

【原文】

采采卷耳[1],不盈顷筐[2]。嗟我怀人[3],寘彼周行[4]。

陟彼崔嵬[5],我马虺隤[6]。我姑酌彼金罍[7],维以不永怀[8]。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9]。我姑酌彼兕觥[10],维以不永伤[11]。

陟彼砠矣[12],我马瘏矣[13],我仆痡矣,云何吁矣[14]。

【注释】

[1]采采:采了又采。采者是一个正怀念着远人的女子。卷耳:菊科植物,又叫做“苍耳”或“枲(xǐ)耳”,嫩苗可以吃。

[2]顷筐:斜口的筐子,后高前低,簸箕之类。这种筐是容易满的,卷耳又是不难得的,现在采来采去装不满,可见采者心不在焉。

[3]嗟:叹词。我:采者自称。怀:思念。

[4]寘(zhì):即“置”,搁。彼:指那盛着卷耳的顷筐。周行(háng):大路。她因为怀人之故本没心思采卷耳,索性放下顷筐,搁在大路上。

[5]陟(zhì):登。“陟彼”的“彼”字是指示形容词,与下文“酌彼”的“彼”字同。崔嵬(wéi):高处。这一句写思妇想象行人正登上高山。

[6]虺隤(huītuí):又作“瘣(huī)颓”,就是腿软。这是思妇设想行人在说。自此以下的“我”都是思妇代行人自称。

[7]姑:且。金罍(léi):盛酒之器。

[8]维:发语词,无实义。永怀:犹言“长相思”。思妇想象行人用酒宽慰自己,使自己不至于老想家。

[9]玄黄:病。这里指眼花。

[10]兕(sì):兽名,像牛,青色,有独角。用兕角做的酒杯叫做兕觥(gōng)。

[11]永伤:犹“永怀”。

[12]砠(jū):有土的石山。

[13]瘏(tú):与下句痡(pú)同义,都训作“病”,就是疲劳力竭。仆:同路仆人。

[14]云:语助词,无实义。吁(xū):又作“盱”,忧意。“云何吁矣”等于说“忧如之何!”

【译文】

采呀采呀卷耳菜,采来采去不满筐。怀念我的心上人,竹筐搁在大路旁。

我骑马儿上高山,马儿疲惫力用光。唯有暂饮杯中酒,使我暂时忘家乡。

我骑马儿上高冈,马儿疲惫眼发黄。唯有暂饮杯中酒,使我暂时不心伤。

我骑马儿上石岭,马儿疲惫体已伤。仆从生病难跟随,此情此景好凄凉!

【讲解】

《卷耳》是一篇抒写怀人情感的名作。其佳妙处尤其表现在它匠心独运的篇章结构上。旧说如“后妃怀文王”、“文王怀贤”、“妻子怀念征夫”、“征夫怀念妻子”诸说,都把诗中的怀人情感解释为单向的;另外,日本的青木正儿和我国的《诗经》专家孙作云还提出过《卷耳》是由两首残简的诗合为一诗的看法。这些看法反映出对《卷耳》篇章佳妙布局认识不足的缺陷。

《卷耳》四章,第一章是以思念征夫的妇女的口吻来写的;后三章则是以思家念归的备受旅途辛劳的.男子的口吻来写的。犹如一场表演着的戏剧,男女主人公各自的内心独白在同一场景同一时段中展开。诗人坚决地隐去了“女曰”、“士曰”一类的提示词,让戏剧冲突表现得更为强烈,让男女主人公“思怀”的内心感受交融合一。首章女子的独白呼唤着远行的男子,“不盈顷筐”的卷耳被弃在“周行”——通向远方的大路的一旁。顺着女子的呼唤,备受辛苦的男子满怀愁思地出现;对应着“周行”,他正行进在崔嵬的山间。一、二两章的句式结构也因此呈现着明显的对比和反差。第三章是对第二章的复沓,带有变化的复沓是《诗经》中最常见的章法结构特征,这种复沓可以想象为是一种合唱或重唱,它强有力地增加了抒情的效果,开拓补充了意境,稳定地再现了音乐的主题旋律。第四章从内容分析仍是男子口吻,但与二、三章相差很大。我把这类《诗经》中经常用的手法称为单行章断,比如《召南·采蘩》、《行露》,《周南·葛覃》、《汉广》、《汝坟》等诗中都有此类手法。这类手法是合唱形式的遗存,可以想像这是幕后回荡的男声合唱。其作用是渲染烘托诗篇的气氛,增强表演的效果。

《卷耳》的语言是优美自然的。诗人能够熟练地运用当时的民谣套语。《周易·归妹三·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女承筐,无实”正与《卷耳》首句“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对应。把民谣用作套语,像一个套子一样放在诗章句首,为诗奠定韵脚、句式的基础和情感思绪的习惯性暗示,这是《诗经》的起兴手法的一例。诗人善于用实境描画来衬托情感。旅途的艰难是通过对山的险阻的描摹直接反映出来的:诗人用了“崔嵬”、“高冈”、“砠”等词语。而旅途的痛苦则是通过对马的神情的刻画间接表现出来的:诗人用了“虺隤”、“玄黄”、“瘏矣”等词语。而描摹山、刻画马都意在衬托出行者怀人思归的惆怅。“我姑酌彼金罍”、“我姑酌彼兕觥”,以酒浇愁,便是正面对这种悲愁的心态提示。全诗的最后是以一种已类化的自问自答体收场的:“云何?吁矣!”它既是对前两章“不永怀”、“不永伤”的承接,也是以“吁”一字对全诗进行的总结,点名“愁”的主题,堪称诗眼。

怀人是世间永恒的情感主题,这一主题跨越了具体的人和事,它本身成了历代诗人吟咏的好题目。《卷耳》为我国诗歌长河中蔚为壮观的一支——怀人诗开了一个好头。其深远影响光泽后世。当我们吟咏徐陵《关山月》、张仲素《春归思》、杜甫《月夜》、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元好问《客意》等抒写离愁别绪、怀人思乡的诗歌名篇时,都可以回首寻味《卷耳》的意境。(朱渊清)

篇9:《卷耳》诗经的诗

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

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

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

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

歌钟旋可望,衽席岂难行。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

篇10:《卷耳》诗经的诗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1]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2]。

我姑酌彼金罍[3],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4]矣,我马瘏[5]矣。

我仆痡[6]矣,云何吁矣!

作品赏析

【注释】:

卷耳:野菜名,嫩苗可当菜吃

[1]:同置

陟:登高。[2]:虺隤:音灰颓,疲惫

[3]:酒尊

玄黄:马过劳而视力模糊

兕觥:音四公,制的`大酒杯

[4]:音居,有土有石的山丘

[5]:音途,疲病。

[6]:音扑,疲病。

卷耳.后妃之志也.又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詖私谒之心.朝夕思念.至于忧勤也.

-------------------------------------------------

1.采采:毛传作采摘解,

朱熹

《诗集传》云:“非一采也。”而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则认为是状野草“盛多之貌”。卷耳:又名苍耳,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呈枣核形,上有钩刺,名“苍耳子”,可做药用。嫩苗可食。

2.顷筐:浅而易盈的竹筐。一说斜口筐。

3.嗟:语助词,或谓叹息声。

4.寘(zhì至):搁置。周行(hánɡ 杭):环绕的道路,特指大道。

5.陟:升;登。彼:指示代名词。崔嵬(wéi 违):山高不平。

6.虺隤(huī tuí灰颓):疲极而病。

7.姑:姑且。罍(léi 雷):器名,青铜制,用以盛酒和水。

8.永怀:长久思念。

9.玄黄:马过劳而视力模糊。

10.兕觥(sì ɡōnɡ 四公):一说野牛角制的酒杯,一说“觥”是青铜做的牛形酒器。

11.永伤:长久思念。

12.砠(jū 居):有土的石山,或谓山中险阻之地。

13.瘏(tú 途):因劳致病,马疲病不能前行。

14.痡(pū 扑):因劳致病,人过劳不能走路。

15.云:语助词。云何:奈何,奈之何。吁(xū 虚):忧愁。

题解:采摘卷耳的女子,怀念离家亲人,设想他途中种种困顿情况,以寄离思。

译文:

采呀采呀采卷耳,

半天不满一小筐。

我啊想念心上人,

菜筐弃在大路旁。

攀那高高土石山,

马儿足疲神颓丧。

且先斟满金壶酒,

慰我离思与忧伤。

登上高高山脊梁,

马儿腿软已迷茫。

且先斟满大杯酒,

免我心中长悲伤。

艰难攀登乱石冈,

马儿累坏倒一旁,

仆人精疲力又竭,

无奈愁思聚心上!

篇11:诗经《卷耳》的解读

诗经《卷耳》的解读

原文:

采采卷耳,不盈倾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聩。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先通义。第一句:“采采卷耳”,“采采”两字叠加,说明采之多矣(卷耳是一种植物);“不盈倾筐”,“盈”是盈满,不盈,就是还没有装满筐;“嗟我怀人”,就不必多说了,怀念心中的人吧;“置彼周行”,“置”是把筐放到哪了呢,放在“周行”,就是道路旁。

这句有个借鉴的地方,即,“嗟我怀人,置彼周行”。这里描写了一种人的心理活动,而产生的一个动作的表象,就是采摘卷耳的时候,由于怀想着心中的人,想到伤心处,不仅长叹了口气,把手中的筐也放到了道路旁。这个细腻的心理刻画,通过一个动作的表达,把诗中的主人公由于怀思心切,而连卷耳也没心思再采了。

第二句:“陟彼崔嵬”,“陟”就是登上的意思,“崔嵬”,就是山头有石头的土山;“我马虺聩”,“虺聩”,就是腿软而无力的状态,“我姑酌彼金罍”,“姑”就是姑且,“酌”就是喝了,“金罍”,一种酒器,那么喝酒为了什么呢?下句说:“维以不永怀”,“维”,就是为了维持不再怀思心上的人一种方法而喝酒,能不能达到以酒解千愁呢,看下文。

第三句:“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这一句跟第二句语言结构非常类似,这就是写诗的一个特点,语法结构以相同、类似的形式出现,与音乐上的重复一个主旋律相似,但虽然是重复,也有不同之处,即,“崔嵬”对“高冈”、“虺聩”对“玄黄”、“金罍”对“兕觥”、“永怀”对“永伤”。不仅如此,更具艺术特色的是,还有递进之势,关键点是对于的马的描写,开始是马的虺聩,即,腿软而无力,进而是“玄黄”,即,马之毛色由“黑”转而因疲老而变为“黄”色,就象人的头发由黑变成苍白一样,是由于老了,说马也是如此,其实是影射了诗中主人公忧思的更加沉重,这种重复加递进的手法,也是值得借鉴的。

那么前二段已经重复了,结尾的最后一段就不能再跟着重复了,那样就完全抹杀了前二段的艺术特色,所以结尾怎么来呢,连用了四个带“矣”的'句子,即,1、陟彼砠矣,2、我马瘏矣,3、我仆痡矣,4、云何吁矣。这是非常完美的结尾艺术手法,这里的几个字需要通义一下,“砠”是上面盖土的石山;“瘏”是马病而不能行走;“痡”是仆人由于疲惫不堪而跌倒;“吁”是诗中主人公由于怀思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整观这首诗,先铺垫背景,再交代怀思,然而重复主旋律二次,最后以情思而造成的最终结果,即带“矣”字的四种表象结束。整首诗围绕一个“怀思”之情而展开,采用递进的手法来突出主题,以结尾的“吁”字,长叹之声,而缓解诗中主人公胸中的郁闷之气,来完结这首诗的意境,非常恰当贴切。

【诗经原文赏析之卷耳】相关文章:

1.卷耳诗经注音朗读

2.诗经《式微》原文及赏析

3.诗经采薇原文赏析

4.诗经《大雅·绵》原文赏析

5.诗经《小雅·桑扈》原文赏析

6.《诗经皇矣》原文翻译赏析

7.诗经《小雅·鹤鸣》原文翻译赏析

8.诗经赏析

9.诗经《国风·豳风·东山》原文赏析

10.诗经《国风·齐风·鸡鸣》原文赏析

下载word文档
《诗经原文赏析之卷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