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植物学实验心得体会

植物学实验心得体会

2023-08-18 08:12:5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脚肚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9篇植物学实验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植物学实验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植物学实验心得体会

篇1:植物学实验心得体会

我国中医药的发展已有数千年。祖先透过他们的勇毅同智慧发现了各种草药的药理性,寒热性。进而治疗各种病人的病症,痛苦。这就是在我国的草本植物的发展。当今已是21世纪,让中医药继续发扬光大是各科学家,医生药师的重任。

在19世纪前国外发展得较我国慢,但当代发展地十分迅速。个性是近代与当代,植物学发展一日千里,新的代表植物分子生物学,植物细胞生物学,引领植物学向更微观世纪进军。植物组织培养,植物PCR技术等在国外是较成熟的。

前人留下的问题:

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的异同;植物体内的营养;草本植物为何高级于木本植物;

选“草本植物”的缘由:

草本植物,我们第一联想到草,草有很多用处。猪牛马羊等各类家畜也都吃草。竹子在日常生活处处可见,在我们中国还有竹子造的房屋。大自然中的野草不止是动物的食物,还能制造超多氧气,防止水土流失。

植物资源是极其丰富的,它的开发利用,能给人类带来物质财富;但若违反自然规律地滥采滥用,则会破坏资源,毁灭资源,给人类生存造成威胁。因此,正确认识植物资源的特点,是合理利用植物资源的出发点。

好处与目的:

1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生物学的形态的鉴定技术和分类方法,培养学生具备生命科学的专业基础,以利于更好地学习和从生物学研究;为开拓,发展生态学,环境学等边缘学科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2掌握一般的植物分类的理论基础。能认识30-50科植物。掌握重要植物标本采集的基本方法。认识(海岸)草本植物的特征。

3一般掌握大鹏半岛生物群落的植物分布类型。牢固掌握生物生态学和生物群落学的理论及其资料。

材料与方法:

植物专用钳,尖头钳,镐子,塑料袋,大编织袋,“红白蓝”大麻袋。

采集方法:

一个同学用小镐子,铲那些地上长的成株的植物;一个同学手持尖头剪或植物剪,剪下一些路边的树枝条(就应尽量带有花和果);一个同学带着大编织袋,把同组同学采集下来的植物放入袋中。

辨别技巧:

辨别植物所属科目时:就应注意植株的各种形态上的区别:根状茎,块茎;贮藏根,寄生根;单叶,复叶;轮生,对生,互生叶。。。。。。

注意:以上的特征就能够辨别大部分的植物的科目了。

花的基本构成:花萼,花被,花瓣,萼片,花冠,雄蕊群,雌蕊,花托等等。

每种花的基本组成,不尽相同。这能够区分各种植物。

实习日志:

7月19日

在海边山路两旁(鹿咀山庄入口路两旁)采集各类植物。下午鉴别植物,粘上纸条(上面写有植物的种名和科名)

7月20日

在南澳高岭村路旁,直到其中一个七娘山入口处上山(田园乐生态花园),采集各类植物。下午鉴别植物,粘上纸条(上面写有植物的种名和科名)

7月21日

在青少年训练营地外采集各类植物。下午进行植物实习考核。(桌上摆有五株植物,在纸上写种名和科名)

7月22日返校

植株的枝条(带有花果)或全株粘上纸条(上面写有植物的种名和科名)

关于草本的问题:

植物生物多样性;

草本植物(herbaceousplant或herb)―――自由的百科全书

草本植物是一类植物的总称,但并非植物科学分类中的一个单元,与草本植物相对应的概念是木本植物,人们通常将草本植物称作“草”,而将木本植物称为“树”,但是偶尔也有例外,比如竹,就属于草本植物,但人们经常将其看做是一种树。

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最显着的区别在于他们茎的结构,草本植物的茎为“草质茎”,茎中密布很多相对细小的维管束,充斥维管束之间的是超多的薄壁细胞,在茎的最外层是坚韧的机械组织。草本植物的维管束也与木本植物不同,维管束中的木质部分布在外侧而韧皮部则分布在内侧,这是与木本植物完全相反的,另外草本植物的维管束不具有构成层,不能不断生长,因而树会逐年变粗而草和竹子就没有这样的本领。相比于木质茎,草质茎是更进化的特征。

地球上已发现的植物中,草本植物占三分之二还多,大约有30万种,所有重要的粮食都是草,如小麦,大豆,高梁,玉米,稻米等。草本植物体形一般都很矮小,墙隅小草长不及7厘米,水稻、小麦也仅1米上下。

茎内木质部不发达,木质化细胞较少的植物。植株一般较小,茎干一般柔软,多数在生长季终了时,其整体或地上部死亡。

按草本植物生活周期的长短,可分为:

1.一年生草本(annual)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就可完成生活周期的,即当年开花、结实后枯死的植物,如水稻、大豆、西红柿等。

2.二年生草本(biennial)第一年生长季(秋季)仅长营养器官,到第二年生长季(春季)开花、结实后枯死的植物,如冬小麦、甜菜、蚕豆等。

3.多年生草本(perennialherb)能生活二年以上的草本植物。有些植物的地下部分为多年生,如宿根或根茎、鳞茎、块根等_器官,而地上部分每年死亡,待第二年春又从地下部分长出新枝,开花结实,如藕、洋葱、芋、甘薯、大丽菊等;另外有一些植物的地上和地下部分都为多年生的,经开花、结实后,地上部分仍不枯死,并能多次结实,如万年青、麦门冬等。

结论:

结论一:高等植物分类基础(营养器官/生殖器官)

我组所采野外植物的种类(草本植物):约为30个科

1.木兰科2.莎草科3.毛茛科4.十字花科5.藜科6蓼科7.葫芦科8.山茶科9.桃金娘科10.大戟科11.蔷薇科12.豆科(豆目的三亚科特征与区别)13.禾本科14.杨柳科15.桦木科16.壳斗科17.榆科18.桑科19.杜鹃花科20.木犀科21.芸香科22.无患子科23.24.马鞭草科25.唇形花科26.茜草科27.忍冬科28.菊科29.百合科30.兰科

鸡矢滕茜草科蒲公英菊科马兰菊科红车桃金娘科

珊瑚树忍冬科九结茜草科土荆芥金丝桃科野甘菊玄森科

黄牛木金丝桃科寄生藤檀香科。。。。。。

结论二:长得高的就是木本植物长得矮小的就是草木植物木本植物庞大些就是高级些

答:都是错误之见。无论草本还是木本,都是被子植物的一种。而草本植物是被子植物中较高等的。

茎的角度来看,①草本植物是较进化的植物,茎较柔软,有些属种还可攀爬,以便缠绕住高大的树来使叶子“挂”得更高,以便进行光合作用。

叶的角度来看,①草本植物的叶多为对生或轮生(利于限度地进行光合作用),②叶形较复杂,复叶等较多形状(木本植物多为单叶,一个叶柄上只生一个叶片;若叶片有受损则整个叶片叶柄都“报废”)。

花的角度来看,①较多草本植物为单性花,减少了自花传粉的可能,持续杂种优势②有些草本植物甚至是雌雄异株,便于杂种优势③花被多数分化为蕚片和花瓣,使花的形状更优美,蕚片对花被有保护作用

生活型来看:草本植物大多数为一年生,优势是更新的次代多了。虽然每一代的生命短了,但是物种有新鲜的“活力”,其实这是先进性的体现。

编表如下:

初生的,原始的性状此生的,较进化的形状

茎木本草本

直立缠绕

叶常绿落叶

单叶全缘叶形复杂化

互生(螺旋状排列)对生或轮生

花被同形,不分化为蕚片和花被花被分化为蕚片和花瓣,或退化为单被或无被花

两性花单性花

整齐花

篇2:《植物学实验》教学方案设计

《植物学实验》教学方案设计

《植物学实验》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植物学实验

(英文):Botany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18231027 课程学分:0.8学分 课程总学时:24学时 课程性质:科类基础课 前修课程:植物学

二、课程内容简介

植物学实验是植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植物学理论课既相互配合、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自成体系。植物学实验以巩固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为目的,内容包括数码显微实验系统的构成与使用,植物细胞、植物组织、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的形态与结构,植物界的基本类群,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与鉴定,以及植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

三、实验目标与要求

植物学实验是生科类、农学类等植物生产类各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科类基础实验课程。植物学实验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娴熟的动手能力、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勤于思考的求知欲望、开拓进取的创新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验证、巩固和加深植物学理论课知识,掌握植物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植物学研究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研究植物形态建成与结构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四、学时分配

本实验课程农学类等植物生产类各相关专业总计1学分,30学时,安排10次实验;生科类、蚕学专业0.8学分,24学时,安排8次实验,上表中第8与第10项实验不做。实际教学安排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可适当加以选择与变更。实验课程总计30学时,安排10次实验,其中验证性实验占80%,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占20%。

五、教学内容与安排

实验一:数码显微实验系统及其使用(3学时)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数码显微实验系统的结构组成。

2.掌握数码显微实验系统的使用方法。

3.掌握临时玻片标本制片方法。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

1.材料:洋葱鳞茎、植物制片标本。

2.器材:数码显微实验系统(生物显微镜、电脑);镊子,刀片,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吸水纸,纱布等。

3.试剂:蒸馏水,2%I2-KI溶液。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生物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光学原理

(1)生物显微镜的构造

(2)生物显微镜的光学原理

2.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的准备工作和保养

(2)使用方法

3.数码显微实验系统的软件组成与使用方法

(1)图像采集

(2)图像处理与分析

(3)电子作业的提交

4.数码显微实验系统使用练习

(1)观察气泡

(2)观察海桐叶横切制片或其他制片

(3)观察洋葱鳞叶表皮细胞制片

植物临时玻片标本制作法

(四)作业

1.拍摄并提交所观察的植物制片10×、40×电子图片各一幅。

2.试述使用数码显微实验系统的基本步骤与注意事项。

实验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3学时)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临时玻片标本制作法。

2.掌握光学显微镜下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了解质体的类型与特征。

4.掌握植物细胞常见后含物的类型及其显微化学鉴定方法。

5.学习植物细胞图的绘制方法。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

1.材料:洋葱鳞茎,紫鸭跖草叶,辣椒红果实,马铃薯块茎,蓖麻和花生种子,夹竹桃叶,黑藻叶,相关植物的新鲜材料。蓖麻胚乳制片,柿胚乳细胞制片,松茎管胞离析制片,松茎三切面制片。

2.器材:数码显微实验系统,镊子,解剖针,刀片,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吸水纸,纱布等。

3.试剂:蒸馏水,2%I2-KI溶液,苏丹Ⅲ染液。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质体:运用临时玻片标本制作法制片观察洋葱鳞叶或紫鸭跖草叶表皮细胞白色体、叶肉细胞叶绿体、辣椒果皮细胞有色体。

2.纹孔与胞间连丝:观察柿胚乳细胞制片、洋葱鳞叶表皮细胞制片、松茎管胞离析制片。

3.植物细胞的后含物——植物显微化学法

运用植物显微化学法与临时玻片标本制作法制片观察马铃薯块茎淀粉粒、蓖麻胚乳糊粉粒、花生子叶脂肪(油滴)等。

4.植物学绘图方法

(四)作业

1.拍摄并提交所观察的各种植物制片的电子图片各一幅。

2.绘洋葱鳞叶表皮细胞顶面观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3.绘叶肉细胞叶绿体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4.绘你所观察到的几种马铃薯块茎淀粉粒形态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实验三:植物组织(3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各类植物组织的结构特征、分布规律。

2.学会植物离析法与压片法。

3.学会徒手切片法。

4.熟练掌握植物细胞图的绘制方法。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

1.材料:蚕豆、白菜、、棉、小麦叶片,芹菜叶柄,梨果实,马铃薯块茎,大豆胚轴与松茎管胞离析材料。蚕豆(或洋葱)根尖纵切制片、蚕豆幼根横切制片、三年生椴树或杨树茎横切制片、棉叶横切片、棉茎横切片、水稻老根横切制片、南瓜或向日葵茎横切制片、南瓜或向日葵茎纵切制片、桑茎横切片、松针叶横切制片。

2.器材:数码显微实验系统,镊子,解剖针,刀片,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吸水纸,纱布等。

3.试剂:蒸馏水,1%番红水溶液,1mol/L盐酸溶液,间苯三酚溶液。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分生组织: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

2.保护组织:表皮与周皮;

3.基本组织:同化组织、贮藏组织、吸收组织、通气组织;

4.机械组织:徒手切片法,厚角组织、厚壁组织;

5.输导组织:离析法、压片法,导管与管饱、筛管与伴胞;

6.分泌结构:腺毛、分泌腔、异细胞、乳汁管、树脂道等。

(四)作业

1.拍摄并提交所观察的各种植物制片的电子图片各一幅。

2.任选以下三图绘制:

(1)绘一种双子叶植物叶片表皮细胞顶面观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2)绘营养组织、厚角组织细胞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3)绘2种以上大豆胚轴导管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4)绘梨果肉石细胞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3.列表比较各类植物组织的特点、分布及功能。

实验四:根的结构(3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根尖分区及其细胞特征。

2.掌握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特征。

3.掌握单子叶植物根的结构特征。

4.了解侧根的发生规律。

5.学会植物器官图的绘制方法。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

1.材料:蚕豆与小麦幼苗,桑树根,棉花根,茶树根等。蚕豆(或洋葱)根尖纵切片、蚕豆或棉幼根横切片、棉老根的横切片,小麦、水稻、玉米根横切片,松树根横切片,蚕豆根横切片(示侧根发生)。

2.器材:数码显微实验系统,镊子,解剖针,刀片,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吸水纸,纱布等。

3.试剂:蒸馏水,1%番红水溶液,I2-KI溶液。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根尖的分区:观察蚕豆或洋葱根尖纵切制片。

2.双子叶植物根初生结构:观察棉幼根横切制片。

3.双子叶植物根次生结构:观察棉老根等横切制片。

4.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观察小麦或玉米根横切制片。

5.侧根的发生:观察蚕豆根横切示支根制片。

(四)作业

1.拍摄并提交所观察的各种植物制片的电子图片各一幅。

2.绘棉花或蚕豆根毛区横切面简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3.绘一种禾本科植物根毛区横切面部分详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实验五:茎的结构(3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芽的`基本构造和类型。

2.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特征。

3.掌握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特征。

4.了解裸子植物茎的结构特征。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

1.材料:黑藻(或玉兰等)茎尖纵切制片,向日葵幼茎、棉幼茎的横切制片,3~4年生椴树茎横切制片,松茎横切制片,玉米茎、高粱茎、小麦茎、水稻茎的横切制片;龙血树、葱等其他单子叶植物茎的横切制片。

2.器材:数码显微实验系统,镊子,解剖针,刀片,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吸水纸,纱布等。

3.试剂:蒸馏水,1%番红水溶液。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茎尖的结构:观察玉兰芽纵切制片。

2.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观察棉幼茎或向日葵幼茎横切制片。

3.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观察椴树茎或棉老茎横切制片。

4.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观察玉米、高粱、小麦或水稻茎横切制片。

5.裸子植物茎的结构(林学类专业选做):观察松茎横切制片。

(四)作业

1.拍摄并提交所观察的各种植物制片的电子图片各一幅。

2.绘双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横切面简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3.绘禾本科植物茎一个维管束详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4.比较根和茎的初生结构的区别。

实验六:叶的结构与营养器官的变态(3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2.掌握单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3.了解C3与C4植物叶的结构差异。

4.了解裸子植物叶的结构特征。

5.了解各类植物营养器官变态的类型。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

1.材料:棉、玉米、小麦、水稻、松等植物叶片的横切制片,银杏叶柄离层制片,棉、桃、蚕豆、小麦、水稻等植物的叶;各类常见植物变态器官实物标本。

2.器材:数码显微实验系统,镊子,解剖针,刀片,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吸水纸,纱布等。

3.试剂:蒸馏水。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观察棉叶横切制片。

2.单子叶植物叶的结构:观察小麦叶、水稻片、玉米叶的横切制片。

3.裸子植物叶的结构(林学专业选做):观察松针叶的结构。

4.叶的离层:观察银杏叶柄离层制片。

5.营养器官的变态:观察各类常见植物变态器官实物标本。

(四)作业

1.拍摄并提交所观察的各种植物制片的电子图片各一幅。

2.绘棉叶横切面部分详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3.绘一种禾本科植物叶片横切面部分详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4.列表比较各类变态器官的特征区别。

实验七:被子植物生殖器官的形态与结构(3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花的组成。

2.掌握花药和子房的结构。

3.了解被子植物胚与胚乳的发育过程与类型。

4.了解果实的结构与类型。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

1.材料:油菜或白菜、桃等各类植物的花标本,百合幼嫩花药横切制片、百合成熟花药横切制片、桃花药横切制片、金针菜花药横切制片、小麦花药横切制片,应时植物的花粉粒,百合子房横切制片、荠菜幼胚制片、荠菜成熟胚制片,各类果实标本。

2.器材:数码显微实验系统,镊子、刀片、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吸水纸、纱布等。

3.试剂:蒸馏水。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花的组成:观察油菜或白菜、桃等各类植物的花标本。

2.花药的结构:观察百花药横切制片、桃树花药(四分体)制片、黄花菜花药(四

分体时期)制片、花粉粒萌发或花粉管制片、小麦花药横切制片。

3.雌蕊的结构:观察百合子房横切制片、百合单核胚囊制片、百合四核胚囊制片、观察百合八核胚囊制片。

4.种子的发育和结构:观察荠菜胚纵切制片。

5.果实的发育、结构和类型:观察各类植物果实标本。

(四)作业

1.拍摄并提交所观察的各种植物制片的电子图片各一幅。

2.绘百合(或金针菜、桃、小麦)花药横切面详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3.绘百合子房横切面简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4.完成果实的类型填空。

实验八:植物界的类群与代表植物(3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植物界各类群的特征。

2.了解植物界的进化发展规律。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

1.材料:念珠藻装片、衣藻装片、水绵装片、水绵接合生殖装片,轮藻制片,叶状地衣切片,地钱雌雄配子体,地钱胞芽装片,地钱雌托、雄托纵切片,葫芦藓雌雄苞纵切片,蕨叶经孢子囊群横切制片,蕨原叶体装片,蕨幼孢子体装片,松树大、小孢子叶球纵切片。

地木耳或发菜,衣藻、水绵,各种地衣标本,地钱、葫芦藓配子体,蕨类植物实物(营养叶、生殖叶),裸子植物各纲代表植物实物,松树大、小孢子叶球实物。

2.器材:数码显微实验系统,镊子,刀片,擦镜纸,纱布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低等植物的类群与代表植物:观察念珠藻制片、单胞藻制片、水绵的丝状体制片、水绵接合生殖装片、轮藻制片、海带标本、叶状地衣制片,各类实物标本。

2.高等植物的类群与代表植物:

(1)苔藓植物门:观察地钱雌托纵切片、地钱雄托纵切片、地钱孢子体装片、葫芦藓全封片,各类实物标本。

(2)蕨类植物门:观察蕨叶经孢子囊群横切制片、蕨原叶体装片、蕨幼孢子体装片,各类实物标本。

(3)裸子植物门:观察松树大、小孢子叶球纵切片,各类实物标本。

(四)作业

1.拍摄并提交所观察的各种植物制片的电子图片各一幅。

2.任选以下三图绘制:

(1)绘念珠藻丝状体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2)绘水绵丝状体图和接合生殖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3)绘异层地衣横切面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4)绘地钱雌、雄生殖托纵切面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5)绘松大孢子叶纵剖面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6)绘松小孢子叶纵剖面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实验九:校园植物形态观察与识别(3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室外植物形态学观察与描述的方法。

2.认识校园植物。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

枝剪、放大镜、号牌、记录本、HB铅笔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综合运用植物学知识,对校园植物作形态学观察与描述。

2.校园植物识别。

(四)作业

按照植物名、科名、主要特征的顺序,每人提交校园植物名录一份。

实验十: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与鉴定(3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植物标本采集、制作的基本方法。

2.掌握植物鉴定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

1.材料:便于鉴定的典型植物标本若干。

2.实验用品:体视显微镜、放大镜、解剖用具、枝剪、高枝剪、小铁铲、标本夹、吸水草纸、采集袋、标签、号牌、记录本、鉴定标签、HB铅笔、橡皮、0.5%升汞酒精溶液、面盆、小排笔、台纸、胶水、缝衣针、白棉线、牛皮纸条。

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植物志,安徽植物志等工具书。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植物标本的采集方法

2.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

3.植物标本的鉴定方法

(四)作业

1.每人采集5-10种未知植物,利用检索表、工具书将未知植物鉴定到种。

2.每人采集、制作、鉴定一种植物蜡叶标本2份。

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植物学实验成绩评定包括实验报告成绩(50%)、平时考核成绩(30%)及实验操作能力(20%)等综合评价。满分100分。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选用教材

关雪莲. 植物学实验指导,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何金铃. 植物学实验指导,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主要教学参考资料

金银根. 植物学实验与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

篇3:植物学实习心得体会

植物学实习心得体会

起初对实习没抱有太大的热情,因为去外面实习必然要乘车,而我晕车,是特晕的那种,见到车就想吐。第一天清早乘车去鹫峰,车子走得可真慢呀,尤其是在盘山公路上蜿蜒蛇形时,我感觉我的胃都要出来了,我真的想跳车啦。 但是下车稍作休整之后,我顿时被鹫峰迷人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平缓的山坡处处散发着绿的生机,迷人的花香沁人心脾,我还没来得及驻足欣赏,老师就带着大队人马浩浩汤汤席卷过来了。我这才意识到此次实习不是出来游山玩水的,于是只能打起精神,掏出纸笔,追随人流而去。山上的植物可真多呀,我一生也没见过这么多植物,更何况需要一一辨认。但是环顾四周,一个个同学如狼似虎,见到植物就挖,发现新的植株就抢,这场面近乎疯狂,我也等不及啦,拿起剪刀加入到第一波扫荡队伍中,所过之处,植株欲哭无泪呀,高大的乔木尚能自保,矮小伏地的要么被搜挖枯竭,要么惨遭践踏蹂躏,毕竟两个班五六十人呢,其破坏力真的不容小觑呀。老师寓教于乐,同学们对这也乐此不疲。整个过程中,我基本做到了认真听从老师指导,细心辨认植物、采集标本,留心做记录,生怕记漏、记错任何一个种名儿,遇到特别的植株与同学相互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利用午饭间隙,将采集好的植物压成标本,并记好实习日记。第一天收获颇丰,我认识了116种植物,了解了部分植物的用途,譬如唇形科的益母草、北京黄芪,景天科的景天三七具有药用价值,而壳斗科的栓皮栎树干竟可以做暖壶塞子,最为有趣的是木兰科的鹅掌楸,也叫马褂木,它的叶子可以用来写情书,多么浪漫呀。这次实习给我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我通过对植物的辨认,了解植物的科属特征,进而加强巩固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我深切感受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其中滋味。第一天的实习是难忘的,用心学到的东西将使我终身受用。实习也对大家的`体力与团队协作力提出了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第一天的实习用“累”来概括,那么第二天的实习就应是疲惫了。第二天,目的地是北京植物园,本想乐游园一番,无奈天公不作美,自清早至傍晚淅淅沥沥的雨没有停歇,于是我们在雨中享受了这一场值得回味的特别实习。

雨中游北京植物园别有一番滋味,园子里的花真多,好多都是我从未见过,也不知道名字的花.感谢老师告诉我一些美丽的花儿的名字。有的同学显得格外兴奋,频频按下相机的快门,一行人都停下脚步等他们,欣赏着他们“抢”镜头的如醉如痴的身姿。然而,植物园中奇花异草上百种之多,他们是无论如何也拍不完的。那雨也来凑热闹,铺天盖地,千丝万缕地将植物园中风姿各异的树木和奇花怪草笼罩起来,满眼绿色一时间虽实犹幻,仿佛一位画界高手正在一幅巨大的画布前浓墨重笔地挥洒??沿着细碎的沙土路慢慢前行,雨丝在伞面和树叶上发出的沙沙声,听起来很惬意舒心,周围很安静,几乎见不到游人,路两边栽植着等待辨认的树木,徜徉漫步间,转过一个慢坡,突然传来人语喧哗声,举目望去,竟是梁启超的墓,我们一行人怀着肃穆的心情瞻仰拜谒了伟人,随后继续寻找植物。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紫薇树,粗大干枯的主干顶端上,冒出蓬勃的翠色,抽出柔美的枝条,随风摆动,舞动着满树的艳丽和芬芳,真有枯木逢春,梅开二度的感觉。雨中植物园,别样的景致,别样的风情。

在接下来两天的植物鉴别考试中,乐趣仍然层出不穷,这是一场人与植物两情相悦的走秀。

篇4:植物学实习心得体会

在这次实习中,我发现植物学并没有我当初想的那么无聊,而是一门只要你去挖掘,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有趣的事物的科目。

植物学是一门内容又广又杂的学科,研究对象是植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植物和外界环境之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

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能很好地认识、控制、改造和利用植物,使它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

因此它是一门性很强的科学。

因此我们这些大一生为了和植物更亲密地接触而踏上了实习之旅。

在五天的过程中,我得到了以下几点心得:

1.它扩大、巩固和加强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

如前我所说的,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我感受到课堂教学的内容,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也只有通过野外实习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够起到扩大知识范围,拓宽知识领域的作用,真正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为将来胜任本专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对于植物来说,它们并不如动物吸引人,因为它们并不会动,令人觉得很没意思。

具有颜色鲜艳或形状奇特等易于吸引人的特点植物并不多,所以,学习植物,需要细心以及耐心。

观察、比较、分析植物界各大类群的典型代表植物,探讨各类群之间的形态特征和亲缘关系,充分认识植物。

3.重点认识各大植物类群中常见的重要科、属及其特征。

这一切为我们以后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打好基础。

篇5:植物学实习心得体会

期末考试一考完,我们就到xx植物学实习。我觉得在这过程中所获得的快乐比受到的艰苦多一点。虽然仅仅短暂的五天,其中三天是上认识各种植物,但我们收获颇多。

首先,在学习方面,我们虽然爬爬的有点辛苦。大家毕竟比较少接受锻炼,一下子走了那么多路,我们大多数女生确实有点吃不消,还好自己平时积极锻炼身体,这点运动量多我说不算什么。我这个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得很顺利,分别负责剪枝,记录,编号等。我们确实都很认真对待学习,总是寸步不离周云龙老师,生怕漏掉什么似的。周老师人也很好,总是让我们多认识陌生植物的同时还帮我们复习认过的植物,这样我们对亚热带植物印象深刻。

每天晚上我们组几个就围坐在一大堆采的植物,一起学习,在互相帮助中记住了越越多这些我原本没见过的植物,那种学习的氛围让我感觉很快乐。在大学之前,很少机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更多的时候是在各学各的。虽然每次我们蹲的很晕也很累,但至少我们一起学习的很愉快,现在想想那幕幕大家蹲的脚麻的情景真令人记忆犹新。第一天认识的植物很多,我自己实际上也记得很辛苦,每次刚认过又忘了,还好后慢慢的不断重复,终于记得大部分了。

在生活上,大家一起吃晚饭的.情景很温馨很美好。疲惫了一天,终于坐下好好犒劳自己了。每次菜一上,饿狼般的我们便开始吃了,没多久所有饭菜便一扫而光。同学们之间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难得有机会聚在一起吃饭,这次我们就趁实习好好聚聚。住的宾馆条还好,我们都很满足。

总之,这次实习不仅让我们学习到很多知识,挑战了我们的记忆极限,还让大家的接触时间多了,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培养了大家的团队合作精神。这次不仅仅是实习,更像是大家一起旅游,我们看似很辛苦,但收获颇多。这是一次有意义的植物学实习。

为期五天的植物学野外实习,在26号下午压制完标本后宣告结束了。此次的野外实习,不仅仅使我们开拓了眼界,更让我们对植物有了更深的了解。

透过这次的野外实习,我对植物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专业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虽然这次因为天气恶劣的关系,我们的行程收受到很大的影响,但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穿着雨衣冒雨前行,穿梭在植物丛中,没有丝毫的退宿。

此次的野外实习收获很大,我学会了如何透过植物的外部特征去辨认植物的种类,如先观察是单子叶植物还是双子叶植物、看叶子是对生还是互生、看果实的类型…在采集标本时,不同种类的植物要求也不同,对于禾本科的要求根、茎、叶都要齐全,而对于木本植物,则需要花、果还要完整的叶子生长,能够让我们辨认出其叶子生长类型,而且在采集标本时,我们不呢但是选取那些比较嫩的植物,因为如果植物太嫩,在压制标本时不好压,很容易变形,而且植物太嫩,它的特征也不够明显,因此,选取植物标本,必须要选取其特征明显的部位,这样既方便我们辨认标本,而且在压制过程中不易变形,容易压成标本,而那些果实就能够另外晾干,不必放在标本夹内,等制作标本时在放回原位。

在所有的植物中,就压制标本而言,蕨类植物是相比较较容易成功的,而木本植物就相对难一些,因为它的叶子容易脱落,容易发霉……

篇6:植物学实习心得体会

通过这七天的野外实习,我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知识,还学到了很多课堂之外的东西,认识到活生生的植物远比课本上的图片更加生动有趣。野外实习让我对植物学充满了兴趣。

野外实习让我的视野更开阔。马比木、杜金山、四川红淡、拔葜……一种又一种课堂上不曾出现的'植物让我眼花缭乱,也让我的兴趣更加浓厚。自然永远是神奇而伟大的!与此同时,我也学到了一些辨别植物的方法。例如,伞形科植物的果实多为双悬果,蓼科植物多是节膨大且具膜质托叶鞘,豆科植物多具叶枕等。另外,我还学会了采集植物、制作植物标本和使用检索表检索植物。为期三天的植物学野外实习使我懂得“实践出真知”,让我明白动手实践的重要性。

在野外,除了学习了许多新知识,我还明白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同学们分工明确,各自独立完成作业。同时,我们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在浓浓的友情氛围中走向未来。野外实习让我与同学的友谊更加深厚。

篇7:植物学实习心得体会

起初对实习没抱有太大的热情,因为去外面实习必然要乘车,而我晕车,是特晕的那种,见到车就想吐。第一天清早乘车去鹫峰,车子走得可真慢呀,尤其是在盘山公路上蜿蜒蛇形时,我感觉我的胃都要出来了,我真的想跳车啦。但是下车稍作休整之后,我顿时被鹫峰迷人的风光深深地吸引住了。平缓的山坡处处散发着绿的生机,迷人的花香沁人心脾,我还没来得及驻足欣赏,教师就带着大队人马浩浩汤汤席卷过来了。我这才意识到此次实习不是出来游山玩水的,于是只能打起精神,掏出纸笔,追随人流而去。山上的植物可真多呀,我一生也没见过这么多植物,更何况需要一一识别。但是环顾四周,一个个同学如狼似虎,见到植物就挖,发现新的植株就抢,这场面近乎疯狂,我也等不及啦,拿起剪刀参加到第一波扫荡队伍中,所过之处,植株欲哭无泪呀,高大的乔木尚能自保,矮小伏地的要么被搜挖枯竭,要么惨遭践踏蹂躏,毕竟两个班五六十人呢,其破坏力真的不容小觑呀。教师寓教于乐,同学们对这也乐此不疲。整个过程中,我根本做到了认真听从教师指导,细心识别植物、采集标本,留心做记录,生怕记漏、记错任何一个种名儿,遇到特别的植株与同学相互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请教教师。利用午饭间隙,将采集好的植物压成标本,并记好实习日记。第一天收获颇丰,我认识了116种植物,了解了局部植物的用途,譬如唇形科的益母草、北京黄芪,景天科的景天三七具有药用价值,而壳斗科的栓皮栎树干竟可以做暖壶塞子,最为有趣的是木兰科的鹅掌楸,也叫马褂木,它的叶子可以用来写情书,多么浪漫呀。这次实习给我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大自然的时机,我通过对植物的识别,了解植物的科属特征,进而加强稳固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我深切感受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其中滋味。第一天的实习是难忘的,用心学到的东西将使我终身受用。实习也对大家的体力与团队协作力提出了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第一天的实习用“累”来概括,则第二天的实习就应是疲惫了。第二天,目的地是北京植物园,本想乐游园一番,无奈天公不作美,自清早至黄昏淅淅沥沥的雨没有停歇,于是我们在雨中享受了这一场值得回味的特别实习。

雨中游北京植物园别有一番滋味,园子里的花真多,好多都是我从未见过,也不知道名字的花.感谢教师告诉我一些美丽的花儿的名字。有的'同学显得格外兴奋,频频按下相机的快门,一行人都停下脚步等他们,欣赏着他们“抢”镜头的如醉如痴的身姿。然而,植物园中奇花异草上百种之多,他们是无论如何也拍不完的。那雨也来凑热闹,铺天盖地,千丝万缕地将植物园中风姿各异的树木和奇花怪草笼罩起来,满眼绿色一时间虽实犹幻,仿佛一位画界高手正在一幅巨大的画布前浓墨重笔地挥洒“”沿着细碎的沙土路慢慢前行,雨丝在伞面和树叶上发出的沙沙声,听起来很惬意舒心,周围很安静,几乎见不到游人,路两边栽植着等待识别的树木,徜徉漫步间,转过一个慢坡,突然传来人语喧哗声,举目望去,竟是梁启超的墓,我们一行人怀着肃穆的心情瞻仰拜谒了伟人,随后继续寻找植物。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紫薇树,粗大枯槁的主干顶端上,冒出蓬勃的翠色,抽出柔美的枝条,随风摆动,舞动着满树的艳丽和芬芳,真有枯木逢春,梅开二度的感觉。雨中植物园,别样的景致,别样的风情。

在接下来两天的植物鉴别考试中,乐趣仍然层出不穷,这是一场人与植物两情相悦的走秀,但不在本文所涉之列,不可说不可说“”

篇8:植物学实习心得体会

外出实习的时机很是难得,因此这次实习是令我很兴奋。虽然这次去实习时为了学的更多的知识,但是还未去实习时我就开场在梦想去实习的地方是多么的美丽、神秘,实习时是多么的开心。在这次实习中我也是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们的'实习时间历时三天〔20xx年11月9号~11号〕,第一天实习是小哨山上,我早晨9:00出发,下午13:30坐车回来。我们的任务是上山采集植物并将采集好的植物制作成标本。到了小哨山下,我们都迫不及待的往山上爬,在上山的路上,我们一边上山,一边采集植物,植物何其之多,风景何其之亮丽。上山前教师教会我们在采集植物时,最好的是要有花、有叶、有根、有果实。在采集植物时更是得到教师在旁指导。得到教师的指导,我们在采集时减少了很到麻烦。也许是长时间没有上山的缘故,我们山上都很兴奋,我们满上遍野的去采集植物,看新奇的景观。当我们采集好植物时,教师教我们压制标本,还不时告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植物,让我们认识、了解了很多我们以前不知道的植物。

篇9:植物学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植物学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植物对很多人来说就是被人们种植的绿色的有生命的生物。其实植物的概念并不是这样,有的细菌如蓝藻也属植物的范畴。植物是指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一类自养型生物。它是自然界的生产者,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很喜欢植物,我喜欢研究它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喜欢了解植物的药用价值,所以我很期待植物学的野外实习,这样我就可以实地考察它们,近距离接触它们,以便更好的理解掌握书本知识了。

就谈一谈在岭南和杭州实习时的感受吧。201x年6月30日下午,我们来到了岭南,那天下午我们没有上课,只是忙于熟悉一下环境,包括吃饭、住宿等。大家都在忙,有说有笑。看着这个场景,我有种说不出的高兴。这样的场景对于我们快要走出学堂的人来说何尝不是一种留恋。那天还有一件事让我我印象深刻:我发现当地人对于我们的到来很是欢迎;提供饭菜、住宿的主人和帮忙做饭的人对我们的照顾很是周到。7月2日上午,先是方老师向我们讲解了野外实习中的组织管理、安全防护、简易用具、如何采集植物、采集什么样的植物才算符合要求及如何制作标本等等。然后我们被分成几个大组,各个大组在相应老师的带领下带着枝剪、高枝剪、采集袋就去采集植物了。我归属于张老师的带领下。张老师带着我们那一大组往山上走,当见到常见的植物时,张老师就向我们讲解它是什么科、什么属、什么种、果实的类型或花序的类型或这两者,有时还介绍植物背后的小故事,我们边听边记,然后老师就让学生把它剪下来留作标本。不知不觉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我们就收拾好工具、背着标本回去了。因为植物不像动物那样有活动的能力,所以上午的收获自然不会少,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第一,在观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这株植物的整体形态(木本还是草本?直立还是攀援?),然后再从叶形、叶缘、叶脉、气味、花、果实等细节特征去观察鉴别,以前总认为一棵树上的叶子都是雷同的,不会有多大区别,但现在不这么认为了,因为评判叶子是否一样的标准有叶形、叶尖、叶缘、叶脉等;第二,要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观察鉴别植物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听老师讲,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自己只需要提供手记录老师讲的东西就行了。可是我觉得这其中也有几点不足:一是这全部由老师讲学生记,并不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二是大家都跟着老师转,没有独立观察鉴别植物的机会,达不到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三是学生“保护资源,珍爱生命”的意识不强,学生采集标本时不去考虑这种植物的现存量,只知道采,而且毫不留情,就像鬼子扫荡敌人一样要把他们消灭掉。下午,张老师帮助学生确定要做的论文题目,然后讲解了怎样写论文。剩下的时间就留给我们自己分配,想做标本的就留下做标本,不想做的就去采集植物。我们那一大组全是女生留下做标本男生去采集植物。我觉得做植物标本一点都不难,《植物学野外实习指导》上说得很清楚,但要做得精致美观,那还得下功夫。晚上,各个大组的组长召集成员继续做标本,所有人围在一张桌子上,有的站着,有的坐着,大家互相帮助,气氛很融洽。我觉得偶尔实行集体学习也是有必要的,俗语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每个人思维是不一样的,把多个人的想法集合在一起,那就会找出更好的办法解决问题。7月4日上午,我们那一大组人继续采集缺少的植物标本,因为只需要采集很少的标本,所以我们早早的就完成任务回来休息了。下午和晚上,我和室友一直寻找资料写植物学野外实习论文初稿。这个下午和晚上对我来说算是刻骨铭心,我在找资料时,书上讲的东西有很多都不理解,我无从下笔,搞得兴趣降低了一半,但是又是和室友一起合作,有她们的鼓励和支持,我们共同完成了这个任务,也许不是很好,但是我已经很满足了。

7月5日的上午,老师带着我们去三溪大峡谷游玩了。说实话,我就是带着出去旅游 完全不用去想书本知识的心态去的,我和同学一起观赏沿途风景,不时的拍照留念,随 之笑声传到了很远的地方。我看很多人也是这样的。走到某个地方,我看到张老师正在采集

植物,他是在溪边用手拔的。为什么我的思想和张老师的会有这么大出入?为什么别人会树立这样的观念—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而自己却那肤浅?我决定我也要树立这样的观念。下午,每一大组都把全套标本上交给老师,老师对此进行打分。今天的晚餐有点特别,不仅比平常丰富,而且还有啤酒喝。张老师和王老师简略总结了在岭南实习的`情况后,就各向我们班女生和生科班女生敬了一杯酒,我们也回敬了。我估计在野外实习结束后,我就彻底地远离了这两位老师(因为我不打算考研),有点不舍。晚餐过后,大家都去看晚会了。晚会上上台者有岭南乡的乡委书记、招待我们的主人、黄松老师的女儿、生科和生技的学生。这次的晚会让我看到了三点:一是当地人的热情好客;二是年青人的生机活力;三是生科班的人要比我们班的人对待事情更积极,而且才艺也胜过我们班,我们班的人要加油了。7月6日的早餐过后,我们又拿起了自己的行李踏上了回校的旅程。

此外,岭南的实习提高了我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能力。在这里,白天我要抵住太阳和植物叶子对我的伤害,晚上我要忍受没有风扇和被蚊子叮咬的痛苦。可我最后还是带着活力回来了,我已经具有相应的“抗体“了。

7月7日,我们乘车去了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称的杭州。我们到杭州的时候已近十二点了,大家都因为坐车感到很累,老师就带着我们去吃饭。谁知那菜太淡了,我没办法吃下去,硬是逼着自己吃。吃过后,司机又用车把我们带到植物园。我喜欢植物,我想认识更多的植物,所以进了植物园后我就开始记录植物名及它是什么科,我跑了好多地方,不过时间有限,很快就到了集合的时间,我还是有好多地方没有去,我只能带着遗憾离开这个植物园了。之后,老师就带我们去吃饭、找宾馆住宿了。这一晚是实习以来睡的最好的一晚。

7月8日上午,老师带着我们去西湖游玩了。这是我初次见到西湖,真的觉得好美,喜欢西湖的水,喜欢西湖边上的垂柳,喜欢西湖的桥。此外,遍及各地的游客也是西湖一道亮丽的风景。在这里几乎每个人都拍了照片留念,我也为我敬爱的两位老师—张慧冲和王德青老师拍照了。下午我们去了自然博物馆,哇,那的建筑好豪华!因为要交动物名录,组长给每一个成员分配任务。那里面陈列着无脊椎动物、脊索动物的化石或模型或两者,那里面还有动物进化的介绍图纸,好壮观。我不是很喜欢动物,但我还是认真的记录动物的属名、种名,因为对于我应该做的事,即使我不喜欢,我也会坚持到底。我自认为我是一个善始善终、不轻易半途而废的人。7月 9日上午,我们去了野生动物园,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很多活生生的动物,这和自然博物馆有所不同。在这里我看到了世界上不同地区分布的动物,如果没有学这个专业,我估计没有机会看到这么多动物。我还进了游乐园玩,我体验到刺激的感觉,当我快要飞出去时,又会有强大的向心力把我拉了回来。出了野生动物园门口,我们班全体学生和老师一起合影拍照。之后匆匆的吃了顿饭就返校了,我们的野外实习就结束了。

我还应该对我的辅导员谢丹芳说声谢谢,她身体不适,本可以不用带我们去实习,但她并没有推卸这份重任,依然选择和我们一起吃苦,我很是感动。她真得是一位称职的辅导员,她事事都为学生考虑。谢老师,谢谢您对学生的关怀!

篇10: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为了加深学生对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笔者通过调整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及建立实验考核体系等教学改革,有效地解决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作 者:荆云 白素平吴艳芳 荆焕洁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医学院药学院,453003 刊 名: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DRUG APPLICATION 年,卷(期): 3(5) 分类号:G71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实验教学   改革  

篇11:植物学(Botany)

botany, the study of plants, occupies a peculiar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knowledge. for many thousands of years it was the one field of awareness about which humans had anything more than the vaguest of insights. it is impossible to know today just what our stone age ancestors knew about plants, but form what we can observe of pre-industrial societies that still exist a detailed learning of plants and their properties must be extremely ancient.

this is logical. plants are the basis of the food pyramid for all living things even for other plants. they have always been enormously important to the welfare of people not only for food, but also for clothing, weapons, tools, dyes, medicines, shelter, and a great many other purposes. tribes living today in the jungles of the amazon recognize literally hundreds of plants and know many properties of each. to them, botany, as such, has no name and is probably not even recognized as a special branch of “ knowledge” at all.

unfortunately, the more industrialized we become the farther away we move from direct contact with plants, and the less distinct our knowledge of botany grows. yet everyone comes unconsciously on an amazing amount of botanical knowledge, and few people will fail to recognize a rose, an apple, or an orchid.

when our neolithic ancestors, living in the middle east about 10,000 years ago, discovered that certain grasses could be harvested and their seeds planted for richer yields the next season the first great step in a new association of plants and humans was taken.

grains were discovered and from them flowed the marvel of agriculture: cultivated crops. from then on, humans would increasingly take their living from the controlled production of a few plants, rather than getting a little here and a little there from many varieties that grew wild- and the accumulated knowledge of tens of thousands of years of experience and intimacy with plants in the wild would begin to fade away.

篇12:实验心得体会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本科生第一次接触到了真正培养实验能力的实验课,它不同于我们在大二开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实验课。在这些课上,主要以制备样品并观察样品的形态、结构特征为主,这是由于我们当时正值大二,专业知识还远不够。

随着以后理论课学习的深入,我们开始了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学习,这无疑对于深刻巩固我们理论课上学到的知识是有帮助的,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如启动子的概念、类型、PCR的原理等。另外,在实验课中,我们掌握并学会如何运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些基本实验技术,如质粒的提娶总RNA的制备、PCR技术等。

我们的实验动手能力通过亲身接触实验过程并亲自设计一些实验得到了提高,使我们不再象刚开始做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时候照搬实验指导上的实验步骤,而是通过我们自己的思考,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对原有的步骤作必要的改进。

此外,通过这门实验课的学习,我们形成了严谨的态度,如有时得出的实验结果与理论不符,我们渐渐养成了仔细分析实验结果的习惯,查找在实验设计或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对理论知识认识得更清楚。

总之,我认为,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是称得上实用、精彩、有意思的好实验,对于今后我的研究或工作很有价值。

篇13:实验心得体会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课程。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因此实验就显得十分重要。

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也使学生们感到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自我看书,独立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明白,到达了“双赢”的效果。在做实验前,务必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正因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实验前理论知识的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资料,如:实验要求,实验资料,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实验现象等等。否则,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做实验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刻。比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氯气的的实验要清楚各实验仪器的接法,如果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刻,会事倍功半。虽然做实验时,老师会讲解一下实验步骤,但是如果自我没有一些基础知识,那时是很难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乱按老师指使做,其实自我也不明白做什么。做实验时,务必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要复习,思考,这样,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会根据自我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学生,拓宽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

学生做实验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我的看法,这样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若是做了也不明白是个什么实验,那么做了也是白做。实验总是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就应尽量减少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实验效率的保证,有的人一开始就赶着做,结果却越做越忙,主要就是这个原因。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认真吃透实验步骤,忙着连接实验仪器、添加药品,结果实验失败,最后只好找其他同学帮忙。个性是在做实验报告时,正因实验现象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继续下去,对于思考题,有不懂的地方,能够互相讨论,请教老师。

我们做实验不好一成不变和墨守成规,就应有改良创新的精神。实际上,在弄懂了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我们的时刻是充分的,做实验就应是游刃有余的,如果说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是件难事,那改良总是有可能的。比如说,在做金属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我们能够透过自制装置将实验改善。

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质。培养这种潜质的前题是学生对每次实验的态度。如果学生在实验这方面很随便,等老师教怎样做,拿同学的报告去抄,尽管学生的成绩会很高,但对将来工作是不利的。

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在实践中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质以及培养了良好的探究潜质和科学道德,例如团队精神、交流潜质、独立思考、实验前沿信息的捕获潜质等;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潜质,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增强创新意识。

篇14:实验心得体会

通过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的学习,我们首先了解了分子生物学常用的载体,即质粒载体的制备及宿主细胞的感受态的制备。这些都让我们在学过书本状的知识以后有了一个亲手操作,更深一步所学的知识的机会。

生物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如果只有单纯的理论课上的讲解而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实验操作,跟的无法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我们所学的那些如转导转化之类究竟是怎样操纵的。

至于PCR基因扩增、RT-PCR、蛋白质印迹这些实验操作技术的学习对我们以后生物化学大实验、生化技术原理、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的学习都奠定了一个很坚实的基础,帮助我们对这一系列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有了很好的了解和掌握的。

相配套的理论课的学习与实验操作上是非常必要,我觉得分子实验课的时间安排就相当合理,在我们学理论课的同时就进行实验课的操作,这样相辅相承的学习,才能促进我们的进一步提高。

篇15:实验心得体会精选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课程。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因此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

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也使学生们感到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自己看书,独立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实验前理论知识的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资料,如: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实验现象等等.否则,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做实验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比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氯气的的实验要清楚各实验仪器的接法,如果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会事倍功半。

虽然做实验时,老师会讲解一下实验步骤,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一些基础知识,那时是很难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乱按老师指使做,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要复习,思考,这样,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学生,拓宽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

学生做实验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这样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若是做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实验,那么做了也是白做。实验总是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实验效率的保证,有的人一开始就赶着做,结果却越做越忙,主要就是这个原因。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认真吃透实验步骤,忙着连接实验仪器、添加药品,结果实验失败,最后只好找其他同学帮忙。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实验现象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继续下去,对于思考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互相讨论,请教老师。

我 们做实验不要一成不变和墨守成规,应该有改良创新的精神。实际上,在弄懂了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我们的时间是充分的,做实验应该是游刃有余的,如果说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是件难事,那改良总是有可能的。比如说,在做金属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自制装置将实验改进。

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前题是学生对每次实验的态度。如果学生在实验这方面很随便,等老师教怎么做,拿同学的报告去抄,尽管学生的成绩会很高,但对将来工作是不利的。

篇16: 实验心得体会

在成功的道路上,免不了失败。一次小小的实验,就可以证明,失败乃成功之母.

那是风和日丽的一天早上,我坐在家里悠然自在的看报纸。几个黑体大字引人注目:一条细线可以钓起冰块!不是吧?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便试做起来。

我从冰箱里拿出冰块,放在杯子里,撒点盐,边开始我的“钓鱼”了。我满怀信心地把细线放进撒了盐的冰块上,往上一提,只见冰块刚粘在线上就掉下来了,我反复试了几次,都是毫无收获。我真的想放弃了。正当我气馁的时候,姐姐看了看我,却说:“我想不是报纸作的假,而是你不会做,你要放弃,你就是缩头乌龟!”我生气极了,说:“我不要做缩头乌龟,最多我再做一次!”我拿起报纸有认认真真的看一遍。哦!原来是顺序搞错了。报纸上说“先把细线放在杯子里,再撒上盐,冰块就会像与般轻而易举地钓上来了。”而我却先把盐撒在冰块上再把细线放在杯子里。

我得意扬扬,重新做起防盐的步骤。我先把细线放在杯子里,再撒上盐,然后把细线往上一提。啊!简直就像千万吨钢铁系在一根头发上一样。细线把所有的冰块都钓上来了。顿时,我感觉到细线上的不是冰块,而是成功。我终于成功了!

通过这次的钓冰块实验,我知道了:做每一件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半途而废,到最后就能尝到甜的滋味,酸、苦和辣只是成功的调和剂。

“纸能托住水!”这句话不可思议吧?一张普通上午纸竟能托住一杯水。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还得从头说起。

一天,我正在看一本有关科学制作的书,忽然一个标题吸引了我的眼球:“能托住水了纸”。这怎么可能呢?纸一碰水就会破的啊?于是我怀着不解的心情,按照书上的做法去做。首先我准备材料:一只玻璃杯、一张平整的纸还有水,然后往杯子里灌了些水,将平整的纸慢慢地盖在瓶口上,并让纸紧紧地与瓶口粘合在一起,再拿起杯子,将杯子迅速地倒转过来。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水竟然“毫不客气”地流了出来。这是怎么回事?我明明按照书上的去做的啊?我不解地去问妈妈,妈妈听了以后,就把我那书翻来看,妈妈看完,好像无奈地对我说:“说你平时做事认真点你就不听,你看,书上明明说要灌满水了,你只灌了约半杯水,水当然会流出来了。”原来是这样啊!都怪自己马虎。于是我连忙重新做了实验,这次我更仔细了,。果然,这次实验成功了,水并没有流出来,而是被纸稳稳地托住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上网查了查,网上解释说:在瓶口放纸,由于在杯中装满了水,已经没有了空气,所以不存在大气压。然而,把杯子倒过来的时候,纸的另一侧依然受到大气的压力,所以水不会流出来。

啊!这次的科学实验太有趣了,这不仅让我尝到成功的甜头,同时也激励着我要多去探索科学。我永远也忘不了这次有趣的科学实验。

篇17: 实验心得体会

为期一周的电子工艺实习终于结束了,实验过程中,大家都在忙碌自己的事,紧张而又有序,时间过得很快,实验中遇到不少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都解决了,以下是我的电工实习心得:

刚开始时我并不清楚电子工艺实习到底要做些什么的,以为像以前的金工实习那样这做做那做做。后来得知要每个人做一个波形发生器。听起来真的很有趣,做起来应该也挺好玩的吧!就这样,我抱着极大的兴趣和认真的心态开始这次的实习战役。

第一天上午,主要是实验老师给我们讲解实验的要求任务,如何焊接元件,及一些主要元器件的识别等。下午,也并不是学制作,而是做一些基本工的练习,练习如何用电烙铁去焊接元件。电烙铁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我以前在电子协会时用过很多,算得上会用但谈不上是熟练那个,所以我也很认真地对待这练习的机会。焊接看起来很简单但个中有很多技巧要讲究的,在焊的过程中时间要把握准才行,多了少了都不行!练习时最好边做边想想老师教的动作技巧这样学得比较快一点。

第二天的主要任务是做个一简易的电子彩灯,并将波形发送器电路板钻好孔,其实也是为波形发生器做准备的。电路很简单,元件也比较,很快就焊接完毕,但是当接上电源时,才发现彩灯两个都只亮着,却不交替闪烁(实验要求),没办法,继续找问题所在,换了几次元件,始终都是那样,我静下心,仔细的想问题究竟在哪呢?最后我觉得是否电路有问题,就重新检查了遍,果然,有个地方接错了,马上改正,结果令人很兴奋,成功了。

第三天,我们要把插好的每个元件焊接上去。由于昨天打好孔了,接下来就是焊接了,汲取昨天的教训,做事应心细,稳定,不能过于急躁。所以过程比较缓慢,直到下午4点左右才完全焊接完,做完后,给老师接查,调试后发现我的

制作有点小问题,但老师说基本通过了!检查时,挺紧张的,因为那么多元器件,如果出了点小问题,还真不知从何查起。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很开心。

这次实习很有趣很轻松,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懂得了波形发生器的基本原理,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有关电子的专业知识。在实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之余,也体会到了实践的乐趣。因为在实践时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遇到问题后要细心检查才能发现其中的错误,最后就要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样的一个过程不知不觉地使我的实践能力提高,为以后学习、做实验打下基础!

篇18: 实验心得体会

大学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只学习课本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专业水平,我在大三第一学期参加了大学生创新实验,在为期一年的实验中,我学到了很多。值此大创结题的时刻,我说说这一年的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一年的实验,我学到了更多专业课上不能学到的知识及技能,同时,我的实验动手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通过阅读了大量的文献,特别是部分英文文献的学习,大大开拓了我的视野、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在大量文献和实际操作的基础之上,认真思考,进行实验的设计和规划、策划,这锻炼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平时,我还不断的向老师、学长请教,与同学、朋友交流,无形中增强了我的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而且对于激发我的学习兴趣,开阔我的视野,培养我的探究精神,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提高我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十分有意义的。通过半年多的实验工作,使我对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验操作有了较为深刻和清晰的认识:首先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对本课题有了一个整体的、清晰的认识,在指导老师热心帮助下,主动参与确定具体实验方案、进程,并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其次,在这次大创实验中,这次让我深刻明白了许多做人道理,

向他人虚心求教,与人文明友好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在工作中和其他成员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对于自己在校大学生,面临踏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次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来自老师和小组成员的教导。我们每完成一项工作都会向老师征询意见,总结以前的工作并且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所以与老师的有效配合也是我们结题的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以后还要争取更多的这样的训练来完善自己充实自己。在实验室的浓厚实验氛围内,在这个温暖欢快的大家庭里,我们在思想和心理上不断的成长。

第三,在实验过程中也培养了我良好的实验素养,不违反实验操作,不损坏仪器,不浪费药品的,在不影响实验的前提下尽量节约资源,每次实验完毕,要清洗、清点和摆好实验用品,遇到困难也会根据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寻找解决方法,而不是一味的问别人。这也是我作为学生该具有的基本素质。

最后我深深的感受到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道所措,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些与实践还有一段距离。老师常说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我们自身最大的价值。当我真正独立

去实践,去体验的时候,我才突然发现:原来那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在这为期一年的课题研究过程当中,我感觉收获颇多,受益匪浅。这次创新实验,我认为是一次成功的有用的实践。它是我大学期间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在此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次锻炼的机会,最后,我用几句话来总结我的实践心得体会: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我们要积极地面对困难,挑战自我。

篇19: 实验心得体会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基础学科,它需要数学、物理学、电子学、力学、机械等知识,同时还要掌握各种物理量的变换原理、各种静态和动态物理量(如力、振动、噪声、压力和温度等)的测定,以及实验装置的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所涉及的基础理论。许多测试理论和方法只有透过实际验证才能加深理解并真正掌握。实验就是使学生加深理解所学基础知识,掌握各类典型传感器、记录仪器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具有测试系统的选取及应用潜力;具有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潜力;得到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与分析潜力的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测试技术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独立进行机械工程测试的潜力,对各门知识得到融会贯通的认识和掌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测试技术实验课是本门课程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从而掌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手段,为将来从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

透过本门课程实验,以下潜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1、了解常用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以及传感器使用的注意事项及各种测试中不一样传感器的选取方法。

2、培养具有综合应用相关知识来解决测试问题的基础理论;

3、培养在实践中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我们务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以实践证实理论,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验是我们快速认识和掌握理论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植物学实验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1.实验心得体会

2.植物学实验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3.植物学综合性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实践

4.植物学实习报告

5.性实验心得体会

6.物理化学实验心得体会

7.实验心得体会范文

8.个人实验心得体会

9.实验经济学心得体会

10.单片机实验心得体会

下载word文档
《植物学实验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