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属于谁》
“豪乐旎”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财产属于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财产属于谁》,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财产属于谁》
教案
一、 导入新课
播放:1、xx大庆祝“越来越好—生活篇”;2、歌曲视频《越来越好》
二、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
(一)财产所有权
所谓合法财产是指财产取得的方式、内容符合法律规定。
因此在我国法律中明确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这个规定强调合法性。
除此以外诸如:施工发现的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拾到的他人的遗失物、采用非法手段获得的财物,都不属于个人所有。
(二)压岁钱大调查
教师提问:好。(我们折中取个数)假设春节期间你收到了1000元压岁钱,你会如何安排这些钱呢?
这100元压岁钱属于我————占有(权)
买衣服、文具等 ——————使用(权)
捐给希望工程(或消费)———处分(权)
存入银行获得利息——————收益(权)
(展示ppt)财产所有权:即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三、当合法财产受到侵害时,要依法维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教师:教材p71,如果你放学回家,看到了图片中的情形,你的反映是什么?(家中被盗了)——说明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重要性(直接关系到衣食住行,是实现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
1、法律保护合法权利的意义:p71
2、现实生活中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具体手段有那些呢?(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
四、以案说法
1、运用民事法律(民法通则)——重要武器(最普遍的做法)
2、运用刑事法律(刑法)——锐利武器(最有效、最严厉的方法)
3、dvd的归属
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
归属问题 ----------- 请求确认所有权
被非法占据不归还 ------- 请求强制返还
毁坏或灭失 ------------ 请求赔偿损失
教师总结: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行政违法现象。当其违法实施没收财产的行政处罚,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撤消裁决,或予以行政赔偿,以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
在现实生活中,侵犯公民财产所有权的事件时有发生。当我们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犯时,应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篇2:《财产属于谁》教案设计
一、相应的课标内容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部分;“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财产所有权,财产所有权的归属,正确认识财产合法性;明确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法律规定和保护。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识别个人财产的合法性,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认识到不能占有非法财产,树立正确的财产观和法律维权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权。
教学难点:对个人财产合法性的认识
四、教法及教学准备
教法:案例教学法、活动探究法、讨论教学法
教学准备:收集相关案例 学生预习新课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新 课 教 学
一、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
(一)导入新课:讲述故事《磨房》引出财产到底属于谁?
教师:现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家里的各种电器也是越来越多,我们家中的财产日益丰富,处处洋溢着小康的气息。那这几年我们的家里都添置了那些财产呢?
(学生列举)
教师:刚才大家列举了那么多属于自己的财产。下面请看图片,看看这些财产的所有权都归属于谁?
(出示图片:学校的投影仪、路边的电话亭、学校的操场、父亲给我买的自行车等。)
教师:我们如何划分财产归属的种类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将财产分为个人所有、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由此可见,不是所有的财产都属于公民个人。
1、社会财产按照归属划分:(板书)
个人所有财产
集体所有财产
国家所有财产
我们看教材第68~69页出示的五种财产占有情况,判断一下哪些应该属于个人,哪些不属于个人?为什么?
(学生判断,教师总结)
在我国,施工发现的所有不明的埋藏物、捡拾到的他人遗失物,采用非法手段获得的财产,都不属于个人所有。只有公民的合法财产,才属于个人所有。
出示板书,学生判断哪些属于公民合法财产(幻灯显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所谓合法财产是指公民通过符合法律规定的方式、方法取得的合法的财产。
我国法律中明确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这个规定强调合法性。
2.公民合法财产的范围(板书)
提问:了解了公民合法财产的范围,那么我们对自己的财产拥有什么权利呢?
学生看课本P70小王父亲的例子,结合课本分析财产所有权:即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学生自己举例子来理解财产所有权。
3.财产所有权的含义
二、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过渡:了解了财产所有权和合法财产的范围,那么生活中我们的合法财产是否受保护呢?受到侵犯又该怎么办呢?
请看事例:(幻灯展示)
丁某于2月向房产公司购买两层小洋楼一栋,在交纳房产税后,到房屋产权中心办理了购房登记手续,取得了房产证。5月,丁某将楼下租给了王二做店面,每月租金500元,自己住二楼。
1、丁某对这栋洋楼拥有所有权吗?
2、丁某行使了财产所有权的那些方式?
3、王二对他租的这层楼享有什么权利?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对,丁某拥有这栋楼的所有权,同时也通过出租的.方式获得了利益,这让丁某很是高兴。可接下来的事却让他不堪回首。(出示PPT)
7月6日,丁某因生意急需现金,以该房地产作抵押,从银行贷款20万元,约定7 月 6日还款。月底,丁某因车祸重伤。12月初,某银行听说丁某车祸重伤,性命不保,抢先将丁某两层小洋楼卖给陈某,得款18万元,抵作贷款。12月10日陈某持房产证,以该房产权已经属于他为由,要求王二今后将房租给他,并趁丁家无人之机将锁撬开,雇人将丁家财产搬走,寄存于某单位库房,因无人管理,大部分霉烂。
1、某银行有权处置丁某的房屋吗?为什么?
2、评述陈某的行为。
2月,丁某脱离生命危险,3 月5日,丁某出院。回家发现二楼已被陈某占据,要求陈某搬走,陈某说他是从银行购买的,要丁某找银行。于是丁某找到银行,银行以丁某未归还贷款为由搪塞。丁某无家可归,流落街头,无奈之下,于3月15日愤然向人民法院起诉银行和陈某。
1、陈某和银行给丁某造成那些伤害?
2、法律会保护丁某的权益吗?为什么?
3、如果法律保护其权益,丁某可请求法院采取哪些方式保护其财产所有权?
(学生看书结合事例回答)
教师总结板书:
我们知道法律只有切实保护公民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才能维护公民的正常生活,保障其专心致志地从事生产、工作和学习,为此我国法律明确作出国家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丁某可以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其合法财产的所有权,这是最普遍的做法。其具体方式有:(1)请求确认所有权;(2)请求恢复原状;(3)排除妨害;(4)赔偿损失。 下来我们请左边四组同学注意,如果你是案件中的丁某,你将向法院提出什么诉讼请求?我们请右边四组同学注意,如果你是法官,你又会做出怎样的判决?
(根据民法相关规定,学生广泛讨论,选举代表回答问题)
教师:好,让我们来看看法院最后做出了怎样的判决? (出示PPT)
法院于4月5日判决如下:
1)确认丁某对房屋的所有权;
2)丁某与银行的贷款合同有效;
3)银行与陈某的交易无效;
4)责令陈某搬出,并赔偿丁某财产损失 3000元;
5)诉讼费5700元,由银行承担70%,陈某承担30%。
教师总结板书:这个判决中告诉我们当合法财产受到侵犯时可以怎样维护自己的权利?(出示PPT)
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
归属问题 -----------请求确认所有权
被非法占据不归还 -------请求返还原物
毁坏或灭失------------请求赔偿损失
如果可修复---------- 请求恢复原状
教师:接下来丁某又遇到了什么呢?(出示PPT)
丁某回家让陈某搬出,但陈某拒不搬出,丁某于是向法院申请执行,法院向陈某发出3次强制执行令,陈某均拒绝。第四次法院强制执行时,陈某竟将煤气瓶搬到房顶上,点燃打火机,扬言谁让他搬就与房屋同归于尽,结果不慎点燃柴草,引发大火,导致房屋严重受损。法院以放火罪、侵占罪、拒不执行生效判决罪、妨碍公务罪数罪并罚,判处陈某有期徒刑6年。丁某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
1、法院为什么要判处陈某有期徒刑?
2、从这个案例中我们能看出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最有效、最严厉的手段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通过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是最严厉最有效的保护方法。相信大家意见是一致的,即对于那些严重侵犯财产所有权的犯罪(如抢劫、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等)必须交由公、检、法机关依法对其进行相应的惩罚。具体来讲,就是运用刑法这一最为严厉的法律武器对犯罪人进行最有力、最有效的打击,从而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不受侵犯。因为这些进行抢劫、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行为的犯罪人,他们的存在不仅会给公民财产带来一定的损害,而且还对公民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胁。不仅如此,这类实行侵犯财产所有权犯罪的犯罪人,还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如果仅用民事手段来解决,根本无法起到威慑、保护作用。因此,国家在规定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的同时,公民可以通过刑事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财产。
过渡:刚才我们探讨的是公民与公民之间发生的纠纷,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财产所有权也可能受到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侵犯,那我们该怎么做呢?(看书p74赵某的事例并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行政违法现象。当其违法实施没收财产的行政处罚,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撤消裁决,或予以行政赔偿,以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板书做结)
教师:在现实生活中,侵犯公民财产所有权的事件时有发生。当我们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犯时,应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内容提要及板书设计
篇3:《财产属于谁》教案设计
一、法财产及其所有权
1、社会财产的归属
2、公民合法财产的范围
3、财产所有权的含义保护?
二、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1、民事法律手段 最普遍的做法 《民法通则》
2、刑事法律手段 最严厉最有效的方法《刑法》
三、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
归属问题 -----------请求确认所有权
被非法占据不归还 -------请求返还原物
毁坏或灭失------------请求赔偿损失
如果可修复---------- 请求恢复原状
行政违法行为---------- 请求依法撤销裁决,或予以行政赔偿
篇4:《财产属于谁》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财产属于谁》是八年级思想政治第七课的第一框题。本框设置三个目,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属于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必须是合法财产,财产所有权的涵义,我国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利剑”。其落脚点是增强学生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学好本框,对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的同时,能够爱惜国家财产和他人合法财产,并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目标: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公民的合法财产,财产所有权的涵义;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意义、方式;财产所有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或所有权受到侵害,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
2、能力目标:
鉴别合法财产与非法财产的能力,依法维护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目标:
珍惜国家、集体、他人、自已的财产,敢于同侵犯财产的行为做斗争。
(二)教学重点: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教学难点:对个人财产合法性的认识
二、学情简析:
在现实生活中,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已的财产所有权日益重视。法律也加大了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力度。例如,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22条中明确做出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规定。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侵犯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现象频繁发生。有些未成年人采用抢劫、盗窃等手段侵占他人财产、危害社会和他人利益,对此,必须加强法制教育,以减少侵权事件的出现。另外,也有些未成年人缺乏维权意识和能力,当自已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不能及时寻求法律保护。基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对未成年人进行采用正当方式获得财产的教育,有针对性地提升未成年人的.法律素质。
三、教法、学法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纳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所以本课教学在教学中遵循启发示教学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采用指导阅读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通过“展示材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归纳结论”,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我在新课导入时,用多媒体出示了电影《有话好好说》的片断,并组织学生讨论:
1、影片中赵小帅的什么权利被侵犯了?他侵犯了张秋生的权利了吗?
2、电脑是属于谁所有的?张提出的赔偿要求合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这涉及到了有关财产所有权方面的知识,从而引入本课。
这样的新课的导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电影片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味盎然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讲授新课:
本课共三目,即: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法律保护合法财产所有权;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三目。知识点较多,内容丰富。我的这样设计的。
引导学习,解决目标:
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出示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图片,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通过自已的分析,得出结论,获取知识。并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表现,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突破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是: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具体有:民事法律保护和刑事法律法律保护。
我在讲这部分内容时,设计了一个案例,《王林房屋被侵占》。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角色互换,体会民事法律手段保护的内容。案例继续,是使学生理解刑事法律手段的内容。并且通过“我来断案”这个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
巩固小结:
学生谈谈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以检测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构想:
本课内容较多,必须帮助学生理清头绪。同时,摆正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优化课堂结构,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每一个情景都是围绕学生最感兴趣的身边事,从而帮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我就是这样构想的。有不足之处,请多指正,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愿为提高我县的政治教学水平尽自已的微薄之力。
篇5:八年级政治财产属于谁
课题 第七课第一节 财产属于谁课型新授 课时 1课时教、学法分析案例、讨论、总结
教学目标1、 1、了解公民的个人财产范围2、 2、理解财产的所有权的内涵3、 3、了解公民合法财产的两种保障4、 4、运用所学知识懂得并掌握保护合法财产的重要方式 重点难点目标2目标4教具、学具 通案个案 一、课前测评及预习(1、陈毅同志有诗云:“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从这首诗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下列属于个人合法财产的是( )a小明爸爸用自己劳动挣来的钱买了一辆小汽车b、小红在马路上拾到了一个钱包c、某村长把地基款占为己有d、小张的父亲在自家的宅基地下挖到了一件明代文物。一、导入新课:(建议教师结合切合学生实际的案例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小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二、探究新知:1、结合68——69页图片判断财产的归属问题。明确:(发现的不明埋藏物、遗失物、非法获得的财产都不属于个人所有)可让学生举例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个人财产的范围。2、财产所有权(1) 内涵(2) 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的重要意义(3) 保护财产所有权的两部法律保障3、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认真阅读教材并结合74页案例,组织学生分两组讨论,鼓励学生依据所要求的去学新知,解决问题。 明确:(1)不合法(2)建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可以要求行政赔偿。点拨:依此案例教育学生充分运用合法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课堂检测1、书面回答71和74页的案例,(目的是教育学生懂得法律对公民合法财产的保护和确认)2、分析以下案例:王某是某市副市长,在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之便,非法收受他人贿赂折合人民币共500万元,后东窗事发,其财产被依法没收,王某之妻以存折上是自己的名字为由,认为有部分存款是自己的合法财产,不应没收。 试对王某之妻的说法加以分析。 教学反思
篇6:《财产属于谁》教学方案
《财产属于谁》教学方案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珍惜国家、集体、他人、自己的财产,对学生进行采取正当的方式获得财产的教育,敢于同侵犯财产的行为作斗争,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知识目标:识记公民的合法财产和财产所有权的涵义;理解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意义与方式;当财产所有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或所有权受到侵害时,学会依法维权。
能力目标:在比较中提高正确认识和鉴别合法与非法财产的能力,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依法维权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掌握维权方式。
教学难点: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学会维权。
【导学流程】
略
【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一、阅读教材68页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按财产的归属可将财产划分哪几种?
二、阅读教材第68~69页出示的五种财产占有情况,判断一下:
哪些应该属于个人所有哪些不应该属于个人所有?为什么?
三、阅读教材70页 活动解答:小王的父亲对属于自己的财产拥有什么权利? 你是如何理解这一权利的?
四、阅读教材71页的故事思考一下:
法律为什么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保护的意义)
五、阅读教材72页的两个故事 ,讨论:
法律如何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保护的手段、方式)
【探究与展示】
一、阅读教材73-74页的故事告诉大家:
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公民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哪些诉讼请求?
二、阅读教材75页的材料:
1、请你为朱某出谋划策讨回钱财。
2、如果你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人拦截并向你要钱,你该如何应对?
【课堂小结】
一、知识结构(提纲)
二、感悟与启示
【反馈检测】
1、王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一个漂亮的手机,下列想法中正确的是( )
①寻找失主,物归原主 ②失主来要就给,没人来要,就留下自己用 ③反正也没人看见,应该属于我 ④捡拾到他人的物品不归还是侵犯他人合法财产的行为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2、公民利用自己的电视机收看节目,利用家中的洗衣机洗衣服等,都属于财产所有人行使对自己财产的( )
a.占有权 b.使用权 c.收益权 d.处分权
3、某市人民审判员赵某,在担任经济审判员的8年间,收赂170多万,人民检察院根据刑法,对其提起公诉,经法院审判,4年,并追回价值170万元的钱物。这个案件说明我国法律不保护( )的所有权。
a.合法财产 b.非法财产 c.财产收入 d.储蓄
4、王某依仗自己的势力,强行占有邻居李某的财物,并声称:这些财物已归他所有,李某不能再和他争。这时你认为李某应( )
篇7:《财产属于谁》教学反思
这次有幸参加市优质课评比,是我第一次参加市级比赛,紧张、辛苦,多谢区内各位老师的关心和帮助,让我最终有勇气站在讲台上,谢谢!
这次优质课是24小时备课,漫长又紧张的24小时,以至于课上完后“恍如隔世”,两天前的事情都觉得是很遥远。这次备课、上课发现自己的很多问题,很多时候拿不定主意,总是不确定“怎样上才好”。
一、备课伊始,就想标新立异
这次备课第一稿出的很粗糙、很慢。为什么?因为就想着一定要和别人不一样,一定要有不同之处。看到网上的资料,更是觉得这类案例人家也用过了;那样的思路人家也上过了。就把自己逼的没有路可以走,非常痛苦。早上8点拿到客厅,到中午还没有第一稿,下午第三节就要试讲,很仓促的就上了第一遍。结果问题很多,刘老师、纪老师、乐雨珠还有其他听课的老师都帮我提了很多问题,自己感觉也特别不好,很深的“挫败感”,非常痛苦。等到自己能够调整好情绪,再次坐到电脑前面好好备课,宝贵的两个多小时已经被浪费了。
原来第一稿是以“拆迁”为案例来贯穿,因为感觉不好,晚上自己就另外备了以“学生得到奖励”来贯穿,征求陈桂林老师意见的时候,认为第二种方案太琐碎,财产,还是原来的方案好些,又三个小时没有了。
在备课过程中,一点弯路都不走,一点时间都没有浪费是不可能的,但是我这次浪费严重!相比较上次区里教坛新秀备课,只有十几个小时,也没有备课备的这么痛苦,就因为那次备课很快确定了思路,想好了要怎么上,后面就是不断完善的过程,时间很少浪费。
这一短的时间备课,如果一开始就冲着“新意”去,可能会把自己困在瓶颈,更是不会上了。要先理清思路,把完整的一节课上好,然后再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去完善。
二、案例取舍,犹豫不决
这次上《财产属于谁》,我一开始的方案是以拆迁为案例,后来自己怕学生觉得远离自己的生活,就设计了第二稿以学生考进创新班得到奖励来展开教学;后来在这两个案例里,犹豫不决,拿不定注意,又去征求乐雨珠的意见。还是她帮我下了决定、理清头绪,不然脑子混沌、犹豫不决,时间就无限制的浪费下去了。
自己反思案例取舍为什么这么犹豫不决,归根结底还是自己吃不准什么样的案例是最合适这节课?还是自己对教材的把握不准,平时不钻研。
三、环节设置,该如何判断
1、“小组活动——案例探究”环节
这个环节,我是在想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的情况下设计的。
这节课的知识点很多,但是能够设置情景冲突、两难问题的却很少,值得探究、讨论的点也很难设置。如果为了探究刻意增设情景,案例编造的痕迹就太明显了。
“三个维权方式、法律依据”是这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我想小组探究也应该设置在这里,讨论合作应该针对这个知识点展开。但是探究应该怎么设置,直到最后上课我都没有让自己满意的方案,迫于时间的限制,只能是退而求其次,设置这样的一张探究单,在小组回答的时候,结合幻灯片来展开知识点。
但是最终,这个知识点的教学还是不够紧凑。
2、结尾“板书设计”环节。
不知道是不是天生缺乏艺术细胞,我的板书设计总是喜欢知识框架,对于初三的课还比较合适,但是初一、初二的思品课,这样的板书无趣、死板。关于板书设计,纪老师提出三项归属、四个权能要展示,三个法律依据要展示。我也认同纪老师的看法,这样知识结构是很清楚,不过,评委会不会觉得没有“设计感”,觉得这个板书根本就没有设计过?
我后来咨询董老师,她建议我突出“依法维权”,尤其是“法”和“权”两个字,在“法”字后面标出三个法律依据。可是,我又舍不得“三项归属、四个权能”这两个重要知识点。
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如果让学生设计板书呢?让学生给老师的板书提提意见,认为要补充什么,可以怎样设计的更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注意到知识点和知识联系,构建知识框架,毕竟是法律课,知识点的`掌握还是很重要的。而且这个环节可长可短,也可以移到课后,方便我控制时间。我自己对这个点子还挺满意的,
但是,翁老师提出这个环节不好,“板书是老师的事情,不是学生的事情”,围绕板书小结,应该干净清楚。
所以,还是“怎么上才好”?一个知识难点,怎样设置教学能更好的去突破?一个教学环节到底合适还是不合适?我还缺乏判断和取舍的能力。
其他
翁老师这次听课后,给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上课声音不够响,太轻了”,尤其是学生回答的时候,学生声音轻我也会跟着轻,就变成两个人的悄悄话。这是我的一个新毛病,因为总想着要跟学生亲近,所以自己的音量、情绪也很容易受到感染,上课激情不够。
还有,就是对于学生的追问不够,不能抓住学生的答案及时追问。
……
篇8:思想品德课《财产属于谁》教案
课题 财产属于谁
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财产所有权,财产所有权的归属,正确认识财产合法性;法律是个人合法财产的守护者。
充分认识到不能占有非法财产,树立正确的财产观和法律维权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权。对个人财产合法性的认识。
一、导入新课
1、情境导入:
材料1:——拾钱捐献 失主索还
2、板书: 1、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
二、讲授新课
1、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
⑴ 财产属于谁
今天,随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社会财富大幅度增加,我们家中的财产日益丰富。手机、电脑、数码摄像机已经成为我国居民家中的“新三件”。
说一说:
①你家中近来新增加了哪些财产?
②这些财产给家庭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
③谈谈社会上还有哪些财产,它们属于谁?
板书:社会财富的`归属
分析判断:
①路边的电话亭 ②学校内的运动设施 ③ 学校电教室的电脑④某街道居委会办的的企业 ⑤某公民买的轿车 ⑥你家的大屏幕彩电
教师赠言:社会财富分别属于国家、集体和个人。
教学过程
⑵ 合法的个人财产
公民个人合法财产包括:
①公民的合法收入 ②房屋 ③储蓄 ④生活用品 ⑤文物 ⑥图书资料 ⑦林木 ⑧牲畜 ⑨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它合法财产等
⑶ 财产所有权
教师小结:以上事例表明小王的父亲分别对自己的合法财产(小轿车)行使了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也就是说小王的父亲对自己的合法财产享有财产所有权。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2、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⑴ 法律明确规定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⑵民法是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的重要武器
⑶刑法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锐利武器
3、依法维护合法财产所有权
⑴确认财产所有权的归属极其重要
⑵遇到行政违法时可提起行政诉讼
⑶及时寻求各种法律救助
课堂小结
练习册本课练习
【《财产属于谁》】相关文章:
5.属于谁的苦恼作文
6.财产离婚协议书
7.财产保险合同
8.财产协议书范本
9.财产分割证明
10.财产管理协议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