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课堂实录与实践反思
“张老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解决问题》课堂实录与实践反思,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解决问题》课堂实录与实践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解决问题》课堂实录与实践反思
《解决问题》课堂实录与实践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第2――6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课堂实录:
(课前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已出示课本2-3页“解决问题”的主题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刚才上课前,大家都在观察和议论这幅图,你能说说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生1:有很多小朋友,他们玩得很开心。
生2:有的小朋友在玩跷跷板,有的小朋友在看木偶戏。
生3:还有一个小朋友说“我要去买面包”。
生4:看木偶戏的小朋友中有几个想去丢沙包,走开了。而另一部分小朋友又加入进来看木偶戏了。
生5:有12个小朋友在玩跷跷板。
……
2、师: 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在看木偶戏,现在有几个小朋友在看木偶戏?
师:那我们一起去看看木偶戏的情况吧。
(课件出示“木偶戏”主题图)
二、主动探索,协作交流,领悟解法。
1、解决看戏问题。
师: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和同桌交流一下。(师边说边点击出示对话诓“原来有22人在看戏”;“我们去丢沙包吧”;“我们也来看戏了”。)
(学生交流。)
师:看了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吗?
生:我能解决现在有多少人在看戏了。
师:(边点击对话诓边说):你跟小精灵明明的问题一样“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师: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做在本子上。
(学生尝试解题)
师:谁来说说“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生:现在看戏的有29人。
师:有不同答案吗?(生:没有。)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谁来说给大家听听。
生1:我是22-6+13=29(人),因为原来有22人,走掉6人要去掉,又来了13人要加上。
生2:我是22+13-6=29(人),先加上来的13人,再去掉6人。
师:可以吗?(生:可以。)
生3:我是22-6=16(人),16+13=29(人)。
(生:也对的,就是分开来了。)
生4:那么还可以这样:22+13=35(人),35-6=29(人)
(生:我也想到了。)
你能不能把这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说给同桌听听。
(学生协作交流。)附板书:(1)22-6+13=29(人) (2)22+13-6=29(人)
(3)22-6=16(人)
(4)22+13=35(人)
16+13=29(人) 35-6=29(人)
师:在刚才的交流中,对这四种方法你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生:第(1)种和第(3)种其实是一样的,第(2)种和第(4)种也是一样的,只是下面两种是分开写的。
师:大家思考一下,是不是这样。(学生在瞬间的思考后都欣喜地表示认同。)
2、解决买面包问题。
师:我们解决了看戏的问题,下面我们该去面包房了。(课件出示面包房的主题图)
师: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小朋友再排队买面包。
师:对呀,可能刚才小朋友玩得有点饿了吧,看他们买面包多有秩序,不济不闹,排队购买,我们平时去超市排队吗?
生:当然排队。
师:看了这幅图,你想到些什么问题?
生1:面包师傅的面包有可能会不够,因为排队的还有好多小朋友。
生2:面包师傅零钱可能会不够,找不开了。
生3:面包师傅一共做了多少面包?
生4:一个面包要多少钱?
生5:王老师,看到这些面包,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
师:大家的想象非常丰富。可能我们平时会碰到这样的事情。现在,图上出现了这么些信息。(课件出示对话:“我一共做了54个面包。”“我们买了22个面包。”“我们买了8个面包。”)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生1:面包师傅一共做了54个面包,卖去22个面包,还剩几个面包?
生2:左边的小朋友和右边的小朋友一共买走了几个面包?
生3:如果知道一个面包的价钱,我还能算出买8个面包多少钱了。
师:当然,你真棒。
生4:面包师傅那里还有多少面包没有买走?
师:这个问题又和小精灵明明的一样了――“还剩多少个?”(课件出示对话?)
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思考片刻
师:大家在本子上试试看,该怎么列式计算。
――生尝试解题。
反馈:方法(1)54-8-22=24(个) (2)54-22-8=24(个)
(3)54-8=46(个) (4)54-22=32(个)
46-22=24(个) 32-8=24(个)
(5)22+8=30(个)
54-30=24(个)
师:能不能把第(5)种方法也写成一个两步的算式呢?
54 C 30 = 24(个)
22 + 8
(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
生1:把22和8放在30的下面。(生1板书: )
生2:王老师,我和他不一样一点。
54 C 30 = 24(个)
22 8
(生2板书: )
……
师:你们的想法都对,30就是由22+8得来的,你们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了创新,老师你们鼓掌。(师生鼓掌)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把30去掉,写成54-22+8呢?
(生:不能,这样答案不一样了。)
师:在数学中我们一般用一种小括号的形式来把这个算式写成两步式题。54-(22+8)=24(个),小括号象两扇门,把22和8这对好朋友关在一起,在计算时,我们就要先算小括号里的,22+8=30,再算54-30=24,这和刚才两位小朋友的意思一模一样,只是在写法上改用了小括号。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巩固小括号的应用
[1] [2] 下一页
。师:我们认识了新朋友小括号,你能来算一算吗?
(课件出示算式,一组一组出示。)
25-(5+15)==
25-5+15=
(1)
25-15-9==
25-(15-9)=
(2)
25-10+5==
(25-10)+5=
(3)
……
师:通过计算,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1:上面两组用了小括号后,答案不一样,第(3)组两题的结果是一样的。
生2:小括号在前面的话,答案是一样的,小括号在后面结果就不一样。
师:在这三组题中是这样的。
生3:一个算式中,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
2、拓展编题。
师:前面大家还提到“有12个小朋友在玩跷跷板”,那么跷跷板那里又会发生些什么呢?请你想象一下,然后再听听你们小组中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想的。
(学生边思考边小组交流。)
反馈:
生1:我是这样想象的,“原来有12个小朋友再玩跷跷板,有4个小朋友玩累了走了,又来了5个小朋友,请问现在有几个小朋友?”
生2:我能解决他的问题,12-4+5=13(个),现在有13个小朋友。
生3:王老师,我写了个算式请大家猜一猜什么意思,12-(4+5)。
师:哇,你还用到小括号啦!(生3很是得意。)
师:同桌相互猜猜他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猜测非常热烈。)
生:12个人玩跷跷板,一共走掉9人,其中第一次走了4人,第二次走了5人,现在还剩3人。
(大家一致认同。)
师:有可能买面包去了吧。
3、独立作业。
师:今天大家都能积极动脑,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下面,请大家独立完成书本第6页的第1、2小题。
教学反思:
1、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状态。
从课一开始,学生就以一种轻松的心情进入情境,“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善于想象的低年级孩子思维处于积极、兴奋状态,在学生感兴趣的画面中学生的思维火花开始点燃了。接着的.“看木偶戏”和“买面包”学生的兴趣有增无减,尤其在买面包中,学生想到
“面包师傅的面包有可能会不够,因为排队的还有好多小朋友。”“面包师傅零钱可能会不够,找不开了。”“面包师傅一共做了多少面包?”“一个面包要多少钱?”“王老师,看到这些面包,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会碰到的问题,听来可爱,似乎在进行想象训练。当师老师提到“跷跷板那里又会发生些什么呢?”孩子们的想象又一次打开了“闸门”,在自主遍题中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如何去解决问题,而且掌握了如何去提供一定的信息和从中提出问题,巩固了题目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没有呆板的数量关系的说理分析,灵活、积极的思维状态胜过了说理,这是我在新课程中“用数学”方面的对“说理分析”的尝试性的突破。
本课从学生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最后自己编题,使整堂课融为一体,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状态。
2、学习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学生手中。
问题的产生、提出、解决这一系列过程都是孩子们自行完成的,教师在其中始终处于引导者的地位。、“师: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生1:我想知道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在看木偶戏,现在有几个小朋友在看木偶戏?”顺理成章地把画面“切换”到了“看木偶戏”的“镜头”。“师: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和同桌交流一下。”“师:看了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吗?”教师始终处于引导的地位,由学生根据画面情况及自己的想象提出问题,在同桌或小组交流中解决问题。包括小括号的产生:
54 C 30 = 24(个)
22 + 8
54 C 30 = 24(个)
22 8
学生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完善地认识了小括号,并掌握了如何运用小括号。如果前人没有规定好,那么孩子的方法就已经很好地解决了“把第(5)种方法也写成一个两步的算式”的问题。当主动权掌握在孩子手中时,孩子们的创新思维是会不断闪现火花的。这是我本节课自感比较满意的地方。
3、教师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
新的理念已经告诉我们:“教师的教学始终要为学生学习服务”。本课简单的几张幻灯片的制作,却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引起了孩子无限的想象。尽管课上的很多时间并不是在“解决问题”,比如“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这样的问题不仅在丰富图的内容,更在丰富儿童的想象。再如“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极好地培养了孩子们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当老师要求学生把“22+8=30(个)54-30=24(个)”也写成一个两步算式时,孩子们的思维是积极的,创新的,如果老师直接告诉孩子这两个算式可以写成“54-(22+8)”,那么就剥夺了孩子主动探索的过程,尽管结果或许差异不明显,但至少这个过程是不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长此以往,我们的孩子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将很难具备。教师的教学不仅要为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服务,还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月27日星期日
上一页 [1] [2]
篇2:《解决问题》课堂实录与实践反思
《解决问题》课堂实录与实践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第2――6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课堂实录:
(课前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已出示课本2-3页“解决问题”的主题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刚才上课前,大家都在观察和议论这幅图,你能说说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生1:有很多小朋友,他们玩得很开心。
生2:有的小朋友在玩跷跷板,有的小朋友在看木偶戏。
生3:还有一个小朋友说“我要去买面包”。
生4:看木偶戏的小朋友中有几个想去丢沙包,走开了。而另一部分小朋友又加入进来看木偶戏了。
生5:有12个小朋友在玩跷跷板。
……
2、师: 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在看木偶戏,现在有几个小朋友在看木偶戏?
师:那我们一起去看看木偶戏的.情况吧。
(课件出示“木偶戏”主题图)
二、主动探索,协作交流,领悟解法。
1、解决看戏问题。
师: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和同桌交流一下。(师边说边点击出示对话诓“原来有22人在看戏”;“我们去丢沙包吧”;“我们也来看戏了”。)
(学生交流。)
师:看了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吗?
生:我能解决现在有多少人在看戏了。
师:(边点击对话诓边说):你跟小精灵明明的问题一样“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师: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做在本子上。
(学生尝试解题)
师:谁来说说“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生:现在看戏的有29人。
师:有不同答案吗?(生:没有。)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谁来说给大家听听。
生1:我是22-6+13=29(人),因为原来有22人,走掉6人要去掉,又来了13人要加上。
生2:我是22+13-6=29(人),先加上来的13人,再去掉6人。
师:可以吗?(生:可以。)
生3:我是22-6=16(人),16+13=29(人)。
(生:也对的,就是分开来了。)
生4:那么还可以这样:22+13=35(人),35-6=29(人)
(生:我也想到了。)
你能不能把这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说给同桌听听。
&nbs
[1] [2] [3] [4] [5]
篇3:实践与反思
这是一个弘扬个性,注重人格和主体回归的人文时代,这是一个高度重视问题意识、思维品性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创造教育时代,这更是一个以信息多元易得可选、教育更趋向民主理性为特征的后喻文化和网络教育时代。这样的时代,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传承作用得到了人们更广泛的认同。教师专业化发展,无论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关注的焦点。
作为教师,如何在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上有进一步的提高与超越,是我们不断地追求。
记得刚来幼儿园是三年前的事情了。我接的是一个大班,这个班的男孩们特别地顽皮,尤其是以三个男孩为首的,他们是我园的“风云人物”。人们都说顽皮地孩子都是比较聪明的,的确,在他们身上尤为显著。刘佳,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欧阳海平,想象力丰富、能词善辩、能一口气念完一整篇故事。姚唯奕,能说会道,讲故事绘声绘色,是刘佳最好的朋友。他们三人无论是学什么本领都是率先完成的'。于是他们会想出各种方式来戏弄其他小朋友,我的耳边不时传来小朋友的抗议。这时我往往让他们三人坐回位子,告诉他们不要影响其他人。过了没多久,位子上早已没了踪影。一次、两次、三次之后,我陷入了沉思中,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呀?该怎么办呢?我试着表扬他们本领学得棒,继而请他们帮助其他小朋友。没想到这个方法果然奏效,三个人安安静静地做起了“小老师”。
一次、两次、三次、甚至n次失败,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每经过一次失败你的进步相应增长一分,离一百分也就近一分。人往往都是在不断地实践中成长起来的。
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教师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教育评价的过程,也是教师的专业学习与全面发展的过程。在反思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两个变化,由单纯的教育工作者变为研究型教师,由“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习型”教师,在自己身上实现了教学与研究,教育与学习的一体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反思不及只是改进教育实践,还可以改变教师自己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教师能够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可以逐步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为了使自己成为一名反思型的教师,我时刻关注幼儿,关心幼儿的发展;关心自己,关心自己的成长,关心自我完善,努力以自己的生命之光启迪孩子的心灵,为自己的生命能与众多儿童的生命一起闪光而感到自豪与满足。首先,我经常会在教学前进行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在每一次活动前,我都会对前一次的活动进行反思,想想自己是否与孩子亲近尊重了孩子的发展;是否适时的介入活动,有效的引导幼儿;是否对孩子的问题、行为做出了及时的反馈……除此之外,我还会对孩子在本次活动中的一些表现进行估计,孩子对这个游戏的兴趣会怎样,是否会出现比较激动的场面,一旦出现该怎样较好的引导;回答问题时孩子会回答哪些方面的内容,考虑各种答案的可能性等。其次,我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提高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活动中我常常会对孩子的一些表现、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的反思、调整。如在活动“全家福”中,一开始孩子可能有些紧张,活动氛围较严肃。发现这一情况后,我觉得可以适当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气氛活泼一些。于是,我就马上把孩子们熟悉的歌曲“我的家有几口人”加入到活动中,通过歌唱活动调动气氛,使孩子们不再感到拘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下面的活动中,为之后的活动提供了较好的活动氛围。再次,教学后的反思更是重要,它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提高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因此每一次活动之后,我都会对活动中自己的教学语言是否恰当、与孩子的关系、眼中是否有每一个孩子、指导策略是否正确、对孩子的表现问题是否及时反馈等进行反思,总结本次活动的优缺点,使其成为今后活动 我深知只有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实践并通过不断反思,改进教学策略,积累经验,才能加深我们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迅速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实践、教育教学评价等专业水平。此外我也经常地反思自身的实践,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自觉深入地带着问题去教学,去研究,去反思;养成带着问题去教学,在教学中研究和反思的习惯,自觉地由关注教学情境,重视自己的教学表现,转向关注幼儿需求,逐步形成符合新课程的教学思想和理念。
篇4:新闻两则课堂实录与反思
新闻两则课堂实录与反思第一课时
师:听了以上几则新闻,根据你的认识,你觉得新闻是一种怎样的文体呢?
生:把发生的事写出来。
师:把以前的事写出来是新闻吗?
生:把最近发生的事写出来。
师:对。在生活中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或者出现了一个有意义的新事物,如果我们要尽快地把它告诉尽可能多的人,可以采用怎样的办法呢?
生齐:写成新闻。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重要的新闻,板书课题。
师:这则新闻是1949年4月22日夜,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主席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想不想“一读为快”
生齐答:想。
师:“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带着问题读会更有的放矢。
师:(播放课件3)读课文之后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这则新闻的内容表达出来。
师:大家先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生:我认为这句话应该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生:我认为这句话应该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生:我认为这句话应该是“人民解放军消灭一切抵抗之敌,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师:谁还说?(无人举手)
师:大家提出了三种说法。哪种说法最符合要求呢?
生:我认为第二种说法最符合您提出的要求。他用课文的题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极为简练地用一句话说出了课文的内容。
生:我也同意第二种说法,因为用课文的标题说出课文的内容,正好是一句话。而且这句话较另外两种说法更简练。
师:对,就是这样。既要做到是一句话,又要做到简练。这样,才能和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具有明显的区别。
师:下面请大家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生小声讨论)
生:我认为应该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生:我认为应该是:“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已渡过30万人。”
师:我从同学们的回答中看到了思维的火花。现在有两种说法,大家想想,哪种说法准确地说出了全文的内容呢?
生:我认为第一种说法简明地说出了全文的内容。第二种说法不对。因为这篇文章是说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而第二种说法只说了30万,还差70万呢!(众生笑)从渡江人数看概括得不全面。
生:第二种说法不仅人数概括得不全,而且渡江时间说得也不准确。渡江从20日夜开始,23日才渡完,而他只说了20日夜起24小时的渡江情况。
生:第二种说法只说了中路军的渡江情况。还有东路军、西路军没说呢? 所以我认为第二种说法不对。
师:对。从渡江人数、时间、三路大军都要渡江来看,说得不够全面,但这种积极发言的精神应该发扬。我们再看第一种说法是否准确说出了全文的内容呢?
(生七嘴八舌地说: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师:用一段话概括这则新闻的内容,不可能把全篇内容全说出来,只能简明地说出主要内容。什么人?(人民解放军)多少?(百万)什么事?(渡江)从记叙的要素考虑,他说的这段话还差什么内容没交待清楚?
(生议论纷纷)
篇5:新闻两则课堂实录与反思
新闻两则课堂实录与反思第二课时
生:渡江地点。
师:对。应把渡江地点说出来,地点是记叙的要素之一。谁能把第一种说法改一下?
生:我认为应该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师:对。用课文开头的第一、二句话就简明准确的说出了全文的内容。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以上我们用一句话介绍了全文的内容,又用一段话介绍了全文内容,下面请同学们用几段话说出全文的内容。
(生沉思)
师:你们专注沉思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谁来说一下?
生:我觉得应该是: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已渡过30万人。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全部23日可渡完。
师:先看这种说法对不对。
生:这样说只说了中路军、西路军的渡江情况,东路军渡江情况没说。所以我认为不对。
师:分析得不错。还有别的意见吗?
生:我认为,为了把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说清楚,可以把全文都读了。
生:我认为具体详细地介绍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是从第三句“20日夜起”开始的。第一、二句是简明概括地介绍,所以应从第三句读起。
师:同学们同意哪一种说法?
生22:我认为第二种说法更为准确。因为它把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渡江情况分为三层进行了具体详细的介绍,而且没有多余的内容。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齐):没有
师:是的。请同学们通过课件3来进一步了解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
(生边看展示边默读课文)
师:谁能照着大屏幕复述一下这一部分呀?
(一生复述)
师:首先肯定你精神可嘉,再就是你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不错。
师:我们用三种方式介绍了这则新闻的内容,大家应该从中明确以下几点:
新闻要有标题。(板书:标题)所谓标题就是用极为简练的语言概括一则新闻的最主要的内容。也就是说标题是新闻的提要。(板书:提要)
新闻要有导语。(板书:导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一小段话,大多是简明地概括出报道的事实或中心。导语是新闻的概述。(板书:概述
新闻要有主体。主体是新闻的主干,是事实的叙述和展开。它要求对所报道的内容具体地述说。(板书:详叙)
大家记住:用一个语句单独介绍新闻的内容叫标题;用一段短话在开头介绍新闻的内容叫导语;用几段话,具体介绍新闻的内容叫主体。同学们抓住了“一个语句”“一段短语”“几段话”这三个要点,就能比较顺利地区分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了。
师:课文开头括号部分: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这在新闻这种文体中叫电头。(板书:电头)电头要交待清楚发电时间、发电地点、发电单位。以上我们研究了新闻的结构,它包括标题、电头、导语、主体四部分。大家明白了吗?
生(齐):明白了。
师:学习到这里,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
生:文中两方面写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为什么先写我军的情况后写敌军的情况。
师:“学贵有疑”,问题是思考的产物,你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量,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生:因为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这是渡江胜利的主要原因。
生可以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
师:是啊!作为一篇正面报道我军渡江战役战况的消息,先分析我方士气后分析敌军士气,完全合情合理;而且这两个分析还一个详,一个略,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各抒己见)。
师:两方面的议论一略一详,是因为“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这一方面,在当时已是众所周知,广大读者已经形成共识,可以一笔带过;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使敌军官兵“都很泄气”这一方面,在当时还是一个新出现的情况,有较大的新闻价值,也充分反映了国民党反动阵营内部分崩离析、士气低落的虚弱本质,值得较为详细地写出来。
教学反思
《新闻两则》是毛泽东为著名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战所写的新闻。两则报道目光如炬、高屋建瓴,今天读来,那场惊心动魄、气吞山河的战争犹历历在目,令人荡气回肠。两则新闻在既有共同点,又各具特色。为了让学生学习得主动,又不至于感到重复,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采取了“一带一”的策略,即重点讲读第一则,然后引导学生自学第二则。
我的总体设想是这样的: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方式与方法的建构,重视师生间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并注意应用活动性教学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模拟经历,感受体验,增强对新闻这种文体的感性认知。同时注意以开放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主体意识和个性都得到了张扬。本节课中绝大多数的资料搜集、感悟体验、品味表达、联想反思都是由学生来完成的,老师起到了导学的作用。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的合作、交流、共享尤为重要。要达到这一要求,平等的对话是前提。通过这节课,我体会到,教师要实现和学生的平等对话,就必须鼓励他们每一个思想的火花,不轻易否定任何一次思维的过程。当学生的思维火花被点燃时,他们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情感去主动探究,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情感的体验等目标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达成
篇6:高中英语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
T:Good afternoon, boys and girls!
Ss: Good afternoon, MrGao! T:How are you?
Ss: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T:I’m fine,too.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Ss:It’s sunny.
T:Very good.Sit down, please!
设计意图:以学生耳熟能详的英语问候语“Good afternoon.”“How are you?”以及天气等引入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Step 2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The students learn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all by themselves, and help each other, the teacher checks and helps. Now call a student to read them ,the others listen and check..
S1:(reads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The teacher teaches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then the Ss read them and check each other.
设计意图:单词的教学,由学生自已拼读——互相检查帮助——教师检查辅导等方式方法改变原来单一的教师教学生跟着读,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且掌握得更好。真正地体现学生的自学互帮与老师的导学。
Step 3 resentation
T: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 What’s this in English? Ss:It is a cinema.
T: Very Good. Then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cinema? S2: Yes,I’d like to. S3:That’s a great idea. S4:That’s a good idea. T:What else? S5: Great idea. S6:Good idea. Theteacher takes out another picture and says this is a football match between Num.1 Middle Schooland Num.3 Middle School.They are playing football.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a football match?
S7:It’s a great idea.When is it? T:It’s on Saturday. S8:Let’s go on Saturday.
S9:Let’s go to the football match. S10:It’s a good idea.
T:Excellent! All of you have a good memory. Now all of you make dialogues “Would you like…? Let’s…” with your partners, then act in the front of the classroom.
(Five minutes later)
Call some groups to act out their dialogues.
设计意图:教师抓住现场的教学资源,从教师自身穿的dress入手,问“what colour is my dress?”到学生的衣服,最后到通过desk问答“what colour is it?”,从教师到学生再到物体,充分利用了现场的教学元素,生活化课堂自然生成.] Step4 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pictures. six pictures and six words and expressions to the students. Show Work in pairs.
Step5 Listen and read 1. A game
T:Now, please look at our old friend.(Show Jackie Chan’s photo) Hello!
Ss:(huuu)Hello! T:Glad to meet you! Ss:Glad to meet you, too!
T:Listen! I am your friend. You can ask me some questions. Now, you please! S5:What is your name? T:My name is Tony. S6: How old are you? T:I’m one.
S7: what colour is it?
T:Listen! I am a brown bird. S8:Glad to meet you,Tony. T:Nice to meet you, Li Chong.
T:Now I ask questions, and you answer them. What colour am I? LiChong:Brown.
T:Very Good, Li Chong! Come here. You’re the little teacher. Read “brown”,please!
LiChong: (Point to the brown) One two begin, brown, brown
T:Thank you! Who’d like to be the little teacher? Would you like to have a try? (Some students hands up.)Li Chunlin,please.„
篇7:高中英语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
一、歌曲导入:
T: Let’s sing a song. The song’s name is 《One little finger》. [评:教学热身是英语课堂TPR教学方法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师采用歌曲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建立轻松和协民主的课堂氛围,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师生问候:
T: Class begins! Hello, everyone! Ss: Hello, Miss Cai! T: How are you today? Ss: We're fine, thank you. 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Ss: It's fine. [评:简单的问候,可以帮助学生适应英语语感,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英语学习状态。]
三、新授知识:
T: A lovely today, isn't it? I have a good news for you. We're going to visit the zoo. Are you happy? Ss: Yes! T: Today we'll learn a lesson about the zoo. Please tell me. Which lesson shall we learn? Ss: Lesson9 T: OK! Now, let’s count from one to nine! (教师同时书写板书Lesson9。) [评: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以数字引入,使课题的出示别具特色,自然而不失趣味性。] T: Well, who can tell me what you can find in the zoo? Ss: Monkeys, tigers, and hippos… .
T: Oh, we’ll see so many animals. That’s great! Now, please look here. We'll meet many animal friends today. What’s this?(出示动物头饰) T: Do you have a monkey? S: No, I don’t.
T: Oh, Don’t worry. This monkey is for you! (S1带上头饰) (以下lion, hippo, tiger, panda, elephant, dog, goat同上)
T: Now, we have so many animals, they are our best friends! But look there, there is another friend. She's waiting to meet us. Who's she?(指向长颈鹿玩偶) Ss: Changjinglu. T: Yes, it’s a Changjinglu, but in English it's a giraffe. Now, please say after me, “giraffe”! T: Look there, I have a beautiful picture, what’s this?(贴出长颈鹿图) Ss: Giraffe. T: Yes, but how to spell it?(出示单词卡) Ss: “g-i-r-a-f-f-e ”
T: Let’s sing a song, make a giraffe in the air.(师生同唱并拼写,教师指图) T: What’s this?
第 1 页 共 15 页 Ss: It’s a giraffe.
[评:运用头饰这一简单的教具,将学生喜爱的动物请到了课堂上来,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抽象化的词汇学习具体化,易化了词汇这一教学难点。] T: We met so many animal friends. And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zoo with Tutu? Are you ready? Let's go! OK?
T and Ss: One, Two, Three, go.(师生同看多媒体投影)
[评:从英语学科的实际特点出发,教者运用电脑多媒体再现课文内容,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T: What did Jack say? Ss: “Look there!” T: Yes, Jack说“看那儿”,in English we should say, “Look there.” T: Now, look at me please. Look there! It’s a monkey. Look there! It’s a hippo. Do you understand? Please say after me. (教师手指教室内戴头饰的学生)
T: Now, let’s sing a song 《One little finger 》, but this time please sing that like me.(师生共同唱并手指相应的动物头饰)。
T:Now please point to an animal,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学生分组练习)
T:Well, please look at me please. Look there!(指向猴子) It’s a monkey. I like monkeys(拿出心形单词卡)Do you understand? What does it mean in Chinese? Ss:Xihuan. T: Yes. Please follow me. I like monkeys. (板书: like monkeys)
T: OH. Now look there. There is a “s ”, but why? (拿出单数卡)There is a monkey. Only one! So there’s no “s”. (拿出复数卡)Wow, there are so many monkeys, then, we must add an “s”(利用多张卡片领学生练习这区分单词的单复数) T: Now, every one make a sentence like me, please. Ss: I like monkeys. I like elephants…
T: Well, please listen to me carefully. Do you like monkeys? If you like, you can say, “Yes, I do.”(师生练习句型) T: Let’s play a game. I’ll ask you “Do you like …?” If you like it, please stand up. [评: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难点,教师通过TPR教学法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使句型的操练这有一枯燥的演练形式兴趣化。] T: Your pronunciations are fine. Now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it. (Listen and speak) [评:在英语教学中,原声语音的模仿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美的语感,为英语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T: Ok, good job! But I'd like to know which is your favorite animal, so let's ask each other. (由学生进行调查练习) [评:采用采访形式,设计得情趣盎然,生动活泼,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时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到了更大限度的发挥,学生争先恐后参与活动,成为活动的主人,他们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中得到了知识的巩固,得到了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锻炼,提高了交际性能力,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反馈。] T: We all like the animals, but the zoo isn't really the animals hometown. Where is their real hometown? S: 大自然。
篇8:高中英语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
T:Let’s watch TV. What is this?
Ss:A butterfly.
T:Yes, it’s a butterfly.Please repeat, a lovely butterfly, a little butterfly.
T:(Show a green and red butterfly)What colour is this butterfly? Helen:It’s green and red.
T:Excellent.You will be the little teacher, come to the front. Helen:One two, begin! It’s green and red. Ss: (Read aloud after Helen) It’s green and red.
(Teacher sticks the green and red butterfly to the blackboard) T:(Show a pink and blue butterfly)What colour is this one? Bob:It’s a pink and blue butterfly.
T:Very good! Thank you. You will be the little teacher.Come here! Bob:One two, begin! It’s a pink and blue. Ss: (Read after Bob.) It’s a pink and blue.
[沿袭了单词brown教学中的little teacher,这种教学方法可谓是策略,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有效果.另外,教师在前部分教学的基础上,加大了难度,出现了butterfly,而且颜色都涉及到了两种.但于前部分内容仍旧环环相扣,循序渐进.课堂向深度,高度发展.] 2.Practice T:Today we will act one btterfly”. and .Read and do the actions after me!
T:OK! I say the words and you do the actions.
Ss:(Do the actions while singing.)
T:Iwant three students to act the butterflies. Any volunteers? Great! Come to the front. You are the lovely butterflies. All students answer my question.
T:What olour is it
Ss:(Doing actions while singing )It’s green and red. It’s pink and blue. It’s brown and yellow blue.
T:Thank you!
[唱歌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教师将此部分内容安排在此处,一方面是与前面所学相挂钩,巩固所学;另一方面是在学生保持了较长时间的注意力之后,让学生得到些许放松,以便以更饱满的情绪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包括后面的act the butterflies,也是让学生动一动,抖擞抖擞精神.] Step5 Playing a game
T:Let’s play a game. Who wants to be my partner? Mike:Let me have a try.
T:(Throw a ball to Mike) What colour is it? Mike:It’s pink and blue.
T: Very good! I want two other pairs of students to do the game again. Toby:What colour is it? Sandra: It’s orange and black. Frank: What colour is it? Camilla:It’s brown and yellow.
[围绕butterfly,有了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虽然只是简短的对话,但是却为后面的Free talk做好了准备.] Step6 Free talk The teacher takes out a pen on a student’s desk, and makes a dialogue with the whole class.
T:Hello,every one! Ss:Hello,Mr.Gao!
T:What’s this in English?
(Students take out their school things and make up new dialogues by themselves. At last, Teacher chooses two groups come to the front act their dialogue.)
June: Hello! Lucy: Hello!
June:What’s your name?
Lucy:My name is Lucy.What’s your name? June:My name is June. How old are you? Lucy: I’m one. What colour is it?
June:It’s blue and pink. What colour is it?
Lucy:It’s brown and yellow. What day is it today? June: Monday.OK,bye-bye! Lucy:Bye-bye!
(Teacher asks two more pairs to act out
[学生英语表达的细胞在此完全得到释放,而且教师引导学生拿出自己的玩具,互编新对话,培养了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在此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 Step7 Magic T:Look,what colour is it? Ss:It’s blue.
T:Look,what colour is it? Ss:It’s yellow.
T: (Mixing the two colours)Look,what colour is it now? Ss:It’s green.
T:How lovely!Listen,blue and yellow is green. Ss:Blue and yellow is green.
T:Now everybody takes out your colour oil pastel. Show me yellow. Ss:Yellow-yellow-yellow.(Read and hands up) T:Show me blue. Ss:Blue-blue-blue. T:Show me red. Ss:Red-red-red.
T:Mix the colours and then find out what you get. Talk with your partner about the colours.
Ss:(Doing the experiment and then have conversations in their group.) T: What do you get from what you did just now?Tell me together. Ss: Red and blue is purple. Red and yellow is orange. T:You’re clever.
Step 8 Everyday English
T:Let’s see what’s on TV. Blue in the face.What is the meaning? Ss:蓝色的脸。
T:脸变成了蓝色说明了什么? Ss:很生气。 T:Yes. Ss: Red.
T:Yes, red.可是在英语中要表示“气得脸发红”,应该怎样说呢? Ss:Blue in the face.
T:That’s right!You should remember it.注意可不要望文生义哟!
T:Time is up.We have to say good bye!
their dialogues.)
篇9:高中英语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
从事英语教学五年, 笔者接触两种不同新教材----人教版和人教新课标.虽然执教时间不长,却颇有感触.特别是九月份开始接触人教新课标这本教材,深深感觉到教学永远是形影不离的.高中英语教学给我的印象是: 与时俱进;一气呵成;环环相扣,步步为赢;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学生永远是主体,教师是渔夫,授学生与渔.
作为授渔者,要了解授渔的渔具.教师首先必学对新教材有深刻的认识,对其指导精神了如指掌.在笔者眼里,新教材本着”以人为本”,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话题与时俱进,语言地道自然;;教学理念先进,倡导体验学习;引导探究学习,编排体系合理;设计图文并茂,留给创造空间;单元生词大幅增加,语法进度大步加快.
作为教授者,要了解授渔的对象.笔者执教于一所县城中学.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往往都具备这样的特征:英语基础薄弱,底子差,深受”语法”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影响,只关注语法和单词用法, 听力口语零阶段. 同时,由于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学生见识少而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学习英语就是考试会做题.总之,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学习方法且自尊心特强.
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以下尝试:
一. 教学过程中, 注重常规教学中求创新,注意高一年级与初中的衔接过渡:
高一新学期开始,我们可以通过入学考试等了解学生的大致水平,及时给学生弥补初中的缺漏知识。利用开学后一月左右的时间从语言、词汇、句型、语法等方面帮助学生系统复习。尽快使学生适应高中英语教学,具体做法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坚持尽量用英语授课,要求并鼓励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根据高考要求,从高一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课后加强与学生接触,尽快和学生熟悉起来。
二. 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不玩花架子
1. 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记的习惯(2)读的习惯(3)写的习惯
2. 高中英语教学要始终贯彻交际性原则,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让游泳者到水中去。”这是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的思想核心。语言学家毛鲁(ke morrow)曾说过:“to learn it, do it… only by practising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can we learn to communicate.”贯彻交际性原则也就是要把教学活化为实际,我的做法是:
⑴.建立“课前五分钟会话”,培养课堂交际氛围。如一进课堂我说:“it’s nice to see you again. / it’s fine today, isn’t? / how are you today?”星期一上课问:“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at the weekend?”学生会作出不同的回答,引出更多的对话,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⑵.如果有可能的话,尽量坚持让学生作duty report锻炼学生开口的好方法。具体是让当天值日生在讲台前向同学们介绍当天日期、天气、出勤等情况,也可以让他们讲故事,并允许他们随意挑选同学回答问题。
⑶.适当让学生表演对话或课文内容。针对近期所学内容,布置学生课后进行讨论排练,然后再搬上课堂表演。
⑷.定期举办英语课外活动,如:办英语小报,举行英语晚会。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开口参与交际的积极性。
3.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只有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发挥。我的具体做法是: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各种方法掌握英语基本知识的能力、学生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另外,自学能力的提高还得益于学生课外大量的独立的阅读,于是高一我们就要求学生人人尽量有一本英汉词典作为工具书,让他们勤查字典。
4. 认真抓好英语早读:外语教师下班级认真抓早读课,除了对学生起督促鼓励的作用外,还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发音、朗读、理解课文及语法概念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纠正、示范和指导,从而掌握了学生实际水平的第一手资料。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各阶段的教学计划及具体教学安排,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早读课不像上正课那样规矩严格,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不拘形式,这样有助于密切师生感情。而这时情感的产生往往在激发学生学习外语兴趣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早晨是人的记忆高峰期。在这个时期明读外语、拼读单词、背诵课文或练习语音语调等,能在短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以上的做法,学生的兴趣明显增强,信心也增强了,学习变得主动了.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也对教材的使用存在有不少困惑:
1.生词量大,学生难以掌握. 新课标要求的词汇量: 修完1-5本必修课本, 词汇量为2400-2500个,达到七级要求; 达到八级要求, 即修完1-8本教材, 词汇量要求为3300个; 九级要求的词汇量是4500个. 鉴于这样的安排,每个单元的词汇基本是在50-60之间。对于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难度颇大。
2.听力材料多而长,设题较难不便使用。新教材每个单元中的听力内容比较多,连同练习册中的至少有三个听力材料与练习,尽管所选材料都与本单元话题密切相关,但是总体难度都很大。我们曾在教学第一单元时,按照要求给学生听第六页的短文,后让学生完成相应练习,结果学生普遍没听明白,不但浪费了一节课,还容易使学生丧失信心。
3.workbook部分包括有利于巩固或进一步提高知识与技能的练习和活动,容量几乎和主教材相当。有的教师惟恐不周,为了赶进度,只好加班加点,走马观花过一遍。有的教师以课时有限、学生消化不了为由放弃workbook。只有少数教师根据需要有选择地使用练习册的内容。
4.教学内容多,学生积极性不高。学生进入高中,对新学期的生活充满期待,对英语学习也是如此,无论是重点班还是普通班,刚开始都是精神饱满,信心百倍。可是一两个星期的教学过后,发现学生们的精神状态开始逐渐走下坡路,究其原因:1、教材难度大,内容多,应接不暇;2、课堂所学的内容似乎和考试脱节,试题不会做,没有成功感;3、学生本身意志力薄弱,碰到困难极易退缩.
对新教材的使用的反思与实践:
合理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必要的重组. 新课标对教材的使用提出如下建议: 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的需要,灵活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教材内容, 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地取舍或调整。实际操作过程中, 对教材的使用主要作了相应调整:
1)删减难度教大的内容主要是listening, speaking, 以及练习册中的project 等等; project因为需要学生走出课堂,对某个问题进行研究探讨,甚至需要收集资料,参与社会实践才能完成,这对于农村寄宿制的学校,很难做到。而listening and speaking 则是鉴于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大部分根本无法开展。于是选用英语辅导报上的听力材料或者英语歌曲等代替,以此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另外关于写作,因为每个单元写作任务比较多,也只能是有所筛选着用或者不用,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常见的句型背诵以及课文精彩段落背诵。
2)调整教学顺序每个单元的教学我们一般需要7个课时,通常是:warming up。
篇10:高中英语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
Step 1 Greetings
T: Good afternoon, boys and girls!
Ss: Good afternoon, Miss Wang!
T: How are you?
Ss: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T: I’m fine, too.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Ss: It’s sunny.
T: Very good. Sit down, please!
设计意图:以学生耳熟能详的英语问候语 “ Good afternoon.” “ How are you?” 以及天气等引入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Step 2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The students learn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all by themselves, and help each other, the teacher checks and helps. Now call a student to read them , the others listen and check..
S1:(reads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The teacher teaches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then the Ss read them and check each other.
设计意图:单词的教学,由学生自已拼读——互相检查帮助——教师检查辅导等方式方法改变原来单一的教师教学生跟着读,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且掌握得更好。真正地体现学生的自学互帮与老师的导学。
Step 3 Presentation
T: 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 What’s this in English?
Ss: It is a cinema.
T: Very Good. Then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cinema?
S2: Yes, I’d like to.
S3: That’s a great idea.
S4: That’s a good idea.
T: What else?
S5: Great idea.
S6: Good idea.
The teacher takes out another picture and says this is a football match between Guqiao Middle School and Yanghe Middle School. They are playing football.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a football match?
S7: It’s a great idea. When is it?
T: It’s on Saturday.
S8: Let’s go on Saturday.
S9: Let’s go to the football match.
S10: It’s a good idea.
T: Excellent! All of you have a good memory. Now all of you make dialogues “Would you like…? Let’s…” with your partners,then act in the front of the classroom.
(Five minutes later)
Call some groups to act out their dialogues.
设计意图:教师抓住现场的教学资源,从教师自身穿的dress入手,问 “ what colour is my dress?” 到学生的衣服,最后到通过desk问答 “ what colour is it?”,从教师到学生再到物体,充分利用了现场的教学元素, 生活化课堂自然生成.]
Step4 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pictures.
Show six pictures and six words and expressions to the students. Work in pairs.
Step5 Listen and read
1. A game
T: Now, please look at our old friend. (Show Jackie Chan’s photo)
Hello!
Ss: (huuu) Hello!
T: Glad to meet you!
Ss: Glad to meet you, too!
T: Listen!I am your friend. You can ask me some questions. Now, you please!
S5: What is your name?
T: My name is Tony.
S6: How old are you?
T: I’m one.
S7: what colour is it?
T: Listen! I am a brown bird.
S8: Glad to meet you, Tony.
T: Nice to meet you, Li Chong.
T: Now I ask questions, and you answer them. What colour am I?
Li Chong: Brown.
T: Very Good, Li Chong! Come here. You’re the little teacher. Read “brown”, please!
Li Chong: (Point to the brown) One two begin, brown, brown
T: Thank you! Who’d like to be the little teacher? Would you like to have a try?
(Some students hands up.) Hu Lingli, please.…
设计意图:整个过程,学生都处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围绕 “ Brown Bird”展开教学.通过让学生提问brown bird到brown bird提问学生,操练了英语基本用语, 给学生开口说英语提供了机会。 教师还让学生尝试当小老师,
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学习,这既是对该生回答正确的肯定, 让优生带动了全班同学,又充分调动了其他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Step 4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 Presentation
T: Let’s watch TV. What is this?
Ss: A butterfly.
T: Yes, it’s a butterfly. Please repeat, a lovely butterfly, a little butterfly.
T: (Show a green and red butterfly) What colour is this butterfly?
Helen: It’s green and red.
T: Excellent. You will be the little teacher, come to the front.
Helen: One two, begin! It’s green and red.
Ss: (Read aloud after Helen) It’s green and red.
(Teacher sticks the green and red butterfly to the blackboard)
T: (Show a pink and blue butterfly)What colour is this one?
Bob:It’s a pink and blue butterfly.
T: Very good! Thank you. You will be the little teacher. Come here! Bob: One two, begin! It’s a pink and blue.
Ss: (Read after Bob.) It’s a pink and blue.
(Teacher sticks the pink and blue butterfly to the blackboard. Do the same to the brown and yellow butterfly.)
[沿袭了单词brown教学中的little teacher,这种教学方法可谓是策略,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有效果.另外,教师在前部分教学的基础上,加大了难度,出现了butterfly, 而且颜色都涉及到了两种.但于前部分内容仍旧环环相扣,循序渐进.课堂向深度,高度发展.]
2. Practice
T: Today we will learn a new song: “A butterfly”. Stand up. Read and do the actions after me!
T: OK! I say the words and you do the actions.
Ss: (Do the actions while singing.)
T: I want three students to act the butterflies. Any volunteers? Great! Come to the front. You are the lovely butterflies. All students answer my question.
T: What colour is it?
Ss: (Doing actions while singing )It’s green and red. It’s pink and blue. It’s brown and yellow blue.
T: Thank you!
[唱歌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教师将此部分内容安排在此处,一方面是与前面所学相挂钩,巩固所学;另一方面是在学生保持了较长时间的注意力之后,让学生得到些许放松,以便以更饱满的情绪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包括后面的act the butterflies,也是让学生动一动,抖擞抖擞精神.]
Step 5 Playing a game
T: Let’s play a game. Who wants to be my partner?
Mike: Let me have a try.
T: (Throw a ball to Mike) What colour is it?
Mike: It’s pink and blue.
T: Very good! I want two other pairs of students to do the game again.Toby: What colour is it?
Sandra: It’s orange and black.
Frank: What colour is it?
Camilla: It’s brown and yellow.
[围绕butterfly,有了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虽然只是简短的对话,但是却为后面的Free talk做好了准备.]
Step 6 Free talk
The teacher takes out a pen on a student’s desk, and makes a dialogue with the whole class.
T: Hello, every one!
Ss: Hello, Miss Wang!
T: What’s this in English?
(Students take out their school things and make up new dialogues by themselves. At last, Teacher chooses two groups come to the front act their dialogue.)
June: Hello!
Lucy: Hello!
June: What’s your name?
Lucy: My name is Lucy. What’s your name?
June: My name is June. How old are you?
Lucy: I’m one. What colour is it?
June: It’s blue and pink. What colour is it?
Lucy: It’s brown and yellow. What day is it today?
June: Monday. OK, bye-bye!
Lucy: Bye-bye!
(Teacher asks two more pairs to act out their dialogues.)
[学生英语表达的细胞在此完全得到释放,而且教师引导学生拿出自己的玩具,互编新对话,培养了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在此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
Step 7 Magic
T: Look, what colour is it?
Ss: It’s blue.
T: Look, what colour is it?
Ss: It’s yellow.
T: (Mixing the two colours) Look, what colour is it now?
Ss: It’s green.
T: How lovely! Listen, blue and yellow is green.
Ss: Blue and yellow is green.
T: Now everybody takes out your colour oil pastel. Show me yellow. Ss: Yellow-yellow-yellow. (Read and hands up)
T: Show me blue.
Ss: Blue-blue-blue.
T: Show me red.
Ss: Red-red-red.
T: Mix the colours and then find out what you get. Talk with your partner about the colours.
Ss: (Doing the experiment and then have conversations in their group.) T: What do you get from what you did just now? Tell me together. Ss: Red and blue is purple. Red and yellow is orange.
T: You’re clever.
Step 8 Everyday English
T: Let’s see what’s on TV. Blue in the face. What is the meaning? Ss: 蓝色的脸。
T:脸变成了蓝色说明了什么?
Ss: 很生气。
T: Yes. 如果中国人很生气,脸变成什么颜色?
Ss: Red.
T: Yes, red. 可是在英语中要表示“气得脸发红”,应该怎样说呢? Ss: Blue in the face.
T: That’s right! You should remember it.注意可不要望文生义哟! T: Time is up. We have to say good bye!
Ss: Bye-bye! Miss Bai. Thank you!
[此部分内容,虽然是课堂的尾声,但却是此课的精彩部分所在.对于本课所学颜色类单词,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个小活动和一个习惯用语的渗透.一个调色盘的游戏, 艳丽的色彩足以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英语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艺术细胞;还有从 “ Blue in the face.”形象地告诉学生 “气得脸发红”就用 “Blue in the face”.表达,还告诉了学生不要望文生义.在此,英语课堂已完全突破了教材的限制,但又能立足于课堂,教师独具匠心的设计极为巧妙,值得学习.]
篇11: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与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与反思
余东中心小学何叶萍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5-67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摘录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用列表或摘录的方法整理简单的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
2、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感受整理信息的必要性
出示情景图,提问: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并说说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学生充分交流。
结合学生的“无序”交流,教师组织学生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板书:
(1)小华用去多少元?
(2)小军能买多少元?
二、解决问题,自主探究整理信息的方法
1、提问:要解答“小华用去多少元”,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指名用简洁的语言陈述。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将发言的内容,即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所需要的条件整理出来。
18元买3本,元买5
学生的整理方案可能有:
3本要18元,小华买15本
小明买3本用去18元,
小华买5本用去()元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比较,评说,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列表整理。
教师在小黑板上绘出空表格,学生完成填空:
小明3本18元
小华5本()元
小明3本18元
小华
小明
小华
提问:下面我们来解决问题,你是看原先的购物图呢,还是看你整理的内容?为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后在全班交流,然后独立解答。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18÷3=6(元)
6×5=30(元)
再让学生口述算式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2、谈话:再来看问题2,大家会整理信息吗?
学生自主整理,展示学生整理的内容。
师生评议学生的整理结果。
指名板演解答,其余自练。
评析板演的解法,口述算式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引导比较,强化整理信息的方法。
讨论、交流:
A把刚才解决的两个问题联系起来比较,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B把解决两个问题的数据合起来看,你发现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本数在变化,钱数也在变化;本数与钱数发生了相对应的`变化,不变的是——每本的价钱。
3、引导学生反思: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三、巩固应用,提高整理信息的自觉性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列表整理,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少数学生作个别指导。
展示学生的整理结果。
提问:通过整理,解题的感觉如何?
学生列式解答,教师指名板演,
师生评析板演。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整理、解答,指名板演。
提问:大家觉得在这里解决问题要注意什么?
四、揭示课题,提升对整理信息意义的认识
谈话:回顾一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探讨了——列表整理,摘录整理。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今天所学习的列表、摘录问题信息等策略,都能使信息得到简明的表达,方便我们理解,有助于顺利解题。下一节课我们还要继续探讨解决问题的其他策略。
五、课堂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教后反思:
教材中的例题及练习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以往被称之为“归一”、“归总”的内容,但在苏教版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定位已发生了变化。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不是目的,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问题信息,体验解决问题中的思考策略。教学时采用了由扶到放的教学策略,通过引导,放手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来摘录条件和问题,然后让学生来评论、比较、鉴别,从而认可最简洁的一种,形成共识;接着教师绘制表格,让学生填写。这里一方面相信和尊重学生,任由学生来摘录和整理信息;另一方面又不失指导点拨的教学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走向规范简洁的列表整理。
篇12: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与反思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5-67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摘录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用列表或摘录的方法整理简单的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
2、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感受整理信息的必要性
出示情景图,提问: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并说说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学生充分交流。
结合学生的“无序”交流,教师组织学生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板书:
(1)小华用去多少元?
(2)小军能买多少元?
二、解决问题,自主探究整理信息的方法
1、提问:要解答“小华用去多少元”,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指名用简洁的语言陈述。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将发言的内容,即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所需要的条件整理出来。
18元买3本,()元买5
学生的整理方案可能有:
3本要18元,小华买15本
小明买3本用去18元,
小华买5本用去()元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比较,评说,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列表整理。
教师在小黑板上绘出空表格,学生完成填空:
小明3本18元
小华5本()元
小明3本18元
小华
小明
小华
提问:下面我们来解决问题,你是看原先的购物图呢,还是看你整理的内容?为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后在全班交流,然后独立解答。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18÷3=6(元)
6×5=30(元)
再让学生口述算式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2、谈话:再来看问题2,大家会整理信息吗?
学生自主整理,展示学生整理的内容。
师生评议学生的整理结果。
指名板演解答,其余自练。
评析板演的解法,口述算式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引导比较,强化整理信息的方法。
讨论、交流:
A把刚才解决的两个问题联系起来比较,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B把解决两个问题的数据合起来看,你发现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本数在变化,钱数也在变化;本数与钱数发生了相对应的变化,不变的是——每本的价钱。
3、引导学生反思: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三、巩固应用,提高整理信息的自觉性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列表整理,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少数学生作个别指导。
展示学生的整理结果。
提问:通过整理,解题的感觉如何?
学生列式解答,教师指名板演,
师生评析板演。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整理、解答,指名板演。
提问:大家觉得在这里解决问题要注意什么?
四、揭示课题,提升对整理信息意义的'认识
谈话:回顾一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探讨了——列表整理,摘录整理。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今天所学习的列表、摘录问题信息等策略,都能使信息得到简明的表达,方便我们理解,有助于顺利解题。下一节课我们还要继续探讨解决问题的其他策略。
五、课堂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教后反思:
教材中的例题及练习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以往被称之为“归一”、“归总”的内容,但在苏教版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定位已发生了变化。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不是目的,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问题信息,体验解决问题中的思考策略。教学时采用了由扶到放的教学策略,通过引导,放手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来摘录条件和问题,然后让学生来评论、比较、鉴别,从而认可最简洁的一种,形成共识;接着教师绘制表格,让学生填写。这里一方面相信和尊重学生,任由学生来摘录和整理信息;另一方面又不失指导点拨的教学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走向规范简洁的列表整理。
【《解决问题》课堂实录与实践反思】相关文章:
1.实践与反思
2.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7.实践反思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