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胡宗宪简介

胡宗宪简介

2024-01-04 08:31:2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任是无情也动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胡宗宪简介,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胡宗宪简介,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胡宗宪简介

篇1:胡宗宪简介

胡宗宪(?—1565年),字汝贞,徽州绩溪(今属安徽绩溪)人,明朝名将。

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初任知县,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按御史。当时倭寇大肆攻掠沿海州县,严嵩党羽、工部侍郎赵文华奉派督察沿海军务。赵文华依仗严嵩权势,恣意横行,打击不肯阿附自己的总督浙江、福建、南畿军务的张经和浙江巡抚李天宠。将张经等的王江泾大捷之功归于宗宪,又陷害李天宠,擢胡宗宪为右佥都御史,代天宠御倭之任。后文华又排斥新任总督杨宜,以胡宗宪为兵部右侍郎代杨宜任总督。三十九年,又以平海盗王直功,加太子太保。以得明世宗宠信,晋兵部尚书。

胡宗宪在主持东南御倭战争期间,发挥了一定作用。他推荐戚继光任参将,并允其招募新军,使戚家军成为浙江御倭的主力。又以剿抚兼行及反间计,先后诱捕通倭海盗首领王直、徐海、陈东等。但他屡次虚报战功,为减轻浙江压力,甚至有意放走倭寇,纵其寇掠福建,并嫁祸于俞大猷等,使他们蒙冤下狱。

史载宗宪“多权术,喜功名。因文华结严嵩父子”,“威权震东南”。后又累献祥瑞,讨好明世宗。严嵩败后,言官劾其为严党,革职逮问,明世宗特令释放闲住。后发现其与严嵩子严世蕃勾结的信件,而下狱,病死狱中。著有《筹海图编》。

篇2:《明史胡宗宪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胡宗宪传》原文及翻译

胡宗宪,字汝贞,绩溪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历知益都、余姚二县。擢御史,巡按宣、大。三十三年,出按浙江。时歙人汪直据五岛煽诸倭入寇,而徐海、陈东、麻叶等巢柘林、乍浦、川沙洼,日扰郡邑。时柘林诸倭移屯陶宅,势稍杀。会苏、松巡抚曹邦辅歼倭浒墅,文华欲攘功不得,大恨,遂进剿陶宅残寇。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宗宪乃与文华定招抚计。文华还朝,盛毁总督杨宜,而荐宗宪,遂以为兵部右侍郎代宜。初,宗宪令客蒋洲、陈可愿谕日本国王,遇汪直养子E于五岛,邀使见直。宗宪与直同乡里,欲招致之,释直母妻于金华狱,资给甚厚。洲等谕宗宪指。直心动,又知母妻无恙,大喜曰:“俞大猷绝我归路,故至此。若贷罪许市,吾亦欲归耳。但日本国王已死,各岛不相摄,须次第谕之。”因留洲而遣E等护可愿归。宗宪厚遇E,令立功。E大喜,以徐海入犯来告。亡何,海果引大隅、萨摩二岛倭分掠瓜洲、上海、慈溪,自引万余人攻乍浦,陈东、麻叶与俱。宗宪壁塘栖,与巡抚阮鹗相掎角。会海趋皂林,鹗遣游击宗礼击海于崇德三里桥,三战三捷。三十六年正月,阮鹗改抚福建,即命宗宪兼浙江巡抚事。至明年春,新倭复大至,严旨责宗宪。宗宪惧得罪,上疏陈战功,谓贼可指日灭。所司论其欺诞。帝怒,尽夺诸将大猷等职,切让宗宪,令克期平贼。时赵文华已得罪死,宗宪失内援,见寇患未已,思自媚于上,会得白鹿于舟山,献之。帝大悦,行告庙礼,厚赉银币。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翻译:

胡宗宪,字汝贞,绩溪人。嘉靖十七年考中进士。历任益都、余姚知县。被提拔为御史,巡查宣化、大同。嘉靖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查御史,当时歙县人汪直占据五岛煽动倭寇入侵,而徐海、陈东、麻叶等人巢居柘林、乍浦、川沙洼等地。每天在骚扰郡县。当时柘林中众多倭寇转移屯据陶宅,势力逐渐衰弱。恰逢苏州、松江巡抚曹邦辅在浒墅歼灭倭寇,赵文华想窃取功劳,没有成功,非常生气,于是进攻、剿灭陶宅的残敌。胡宗宪和他一同进攻,带领精锐士兵四千人,驻扎在砖桥,约定曹邦辅一起夹击,倭寇殊死抵抗,胡宗宪的士兵死了一千多,同时倭寇侵犯浙江东部诸多州县,杀死很多文武官吏。胡宗宪于是和赵文华制定安抚计策。赵文华回朝,极力诋毁总督杨宜,并且推荐胡宗宪,胡宗宪于是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替代杨宜。当初,胡宗宪让幕僚蒋洲、陈可愿告诉日本国王,在五岛遇见汪直的养子汪E,汪E邀请使者去见汪直。胡宗宪和汪直是同乡,想收罗他,从金华监狱里释放了汪直的母亲和妻子,资助很丰厚。蒋洲等人向汪直宣告了胡宗宪的想法,汪直内心动摇。又知道母亲和妻子安然无恙。非常高兴地说:“俞大猷断了我的归路。所以才到这地步。如果免除罪过准许海上贸易,我也想归顺,只是日本国王已死,各岛不能相互统摄,必须一个一个地宣告。”于是留下蒋洲而派汪E等人护送陈可愿回去。胡宗宪优待汪E,让他立功。汪E非常高兴,把徐海入侵的消息告诉了胡宗宪。不久,徐海果真带领大隅、萨摩二岛的`倭寇分头抢掠瓜洲、上海、慈溪,自己带领一万多人进攻乍浦,陈东、麻叶同他一起进攻,胡宗宪坚守塘栖,和巡抚阮鹗形成夹击之势。正碰上徐海急奔皂林,阮鹗派游击将军宗礼在崇德三里桥攻击徐海,三战三胜。嘉靖三十六年正月,阮鹗改任福建巡抚,就认命胡宗宪兼任浙江巡抚。到第二年春天,新来的倭寇大量增加,皇帝严厉责备胡宗宪。胡宗宪惧怕皇帝治罪,上奏陈述陈述战功,说敌寇能够在短时期歼灭。主管官吏判他欺骗罪,皇帝愤怒,全部撤销俞大猷等将领的职务,严厉责备胡宗宪,让他限期平定倭寇。当时赵文华已经犯罪死去,胡宗宪在朝中没有了内援,看见倭寇的祸患不停,想讨好皇上,恰逢从舟山得到白鹿,献给皇上。皇上很高兴,施行告庙礼,馈赠给他许多银币。

篇3:《明史胡宗宪传》原文及翻译

胡宗宪,字汝贞,绩溪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历知益都、余姚二县。擢御史,巡按宣、大。三十三年,出按浙江。时歙人汪直据五岛煽诸倭入寇,而徐海、陈东、麻叶等巢柘林、乍浦、川沙洼,日扰郡邑。时柘林诸倭移屯陶宅,势稍杀。会苏、松巡抚曹邦辅歼倭浒墅,文华欲攘功不得,大恨,遂进剿陶宅残寇。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宗宪乃与文华定招抚计。文华还朝,盛毁总督杨宜,而荐宗宪,遂以为兵部右侍郎代宜。初,宗宪令客蒋洲、陈可愿谕日本国王,遇汪直养子滶于五岛,邀使见直。宗宪与直同乡里,欲招致之,释直母妻于金华狱,资给甚厚。洲等谕宗宪指。直心动,又知母妻无恙,大喜曰:“俞大猷绝我归路,故至此。若贷罪许市,吾亦欲归耳。但日本国王已死,各岛不相摄,须次第谕之。”因留洲而遣滶等护可愿归。宗宪厚遇滶,令立功。滶大喜,以徐海入犯来告。亡何,海果引大隅、萨摩二岛倭分掠瓜洲、上海、慈溪,自引万余人攻乍浦,陈东、麻叶与俱。宗宪壁塘栖,与巡抚阮鹗相掎角。会海趋皂林,鹗遣游击宗礼击海于崇德三里桥,三战三捷。三十六年正月,阮鹗改抚福建,即命宗宪兼浙江巡抚事。至明年春,新倭复大至,严旨责宗宪。宗宪惧得罪,上疏陈战功,谓贼可指日灭。所司论其欺诞。帝怒,尽夺诸将大猷等职,切让宗宪,令克期平贼。时赵文华已得罪死,宗宪失内援,见寇患未已,思自媚于上,会得白鹿于舟山,献之。帝大悦,行告庙礼,厚赉银币。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翻译:

胡宗宪,字汝贞,绩溪人。嘉靖十七年考中进士。历任益都、余姚知县。被提拔为御史,巡查宣化、大同。嘉靖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查御史,当时歙县人汪直占据五岛煽动倭寇入侵,而徐海、陈东、麻叶等人巢居柘林、乍浦、川沙洼等地。每天在骚扰郡县。当时柘林中众多倭寇转移屯据陶宅,势力逐渐衰弱。恰逢苏州、松江巡抚曹邦辅在浒墅歼灭倭寇,赵文华想窃取功劳,没有成功,非常生气,于是进攻、剿灭陶宅的残敌。胡宗宪和他一同进攻,带领精锐士兵四千人,驻扎在砖桥,约定曹邦辅一起夹击,倭寇殊死抵抗,胡宗宪的士兵死了一千多,同时倭寇侵犯浙江东部诸多州县,杀死很多文武官吏。胡宗宪于是和赵文华制定安抚计策。赵文华回朝,极力诋毁总督杨宜,并且推荐胡宗宪,胡宗宪于是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替代杨宜。当初,胡宗宪让幕僚蒋洲、陈可愿告诉日本国王,在五岛遇见汪直的养子汪滶,汪滶邀请使者去见汪直。胡宗宪和汪直是同乡,想收罗他,从金华监狱里释放了汪直的母亲和妻子,资助很丰厚。蒋洲等人向汪直宣告了胡宗宪的想法,汪直内心动摇。又知道母亲和妻子安然无恙。非常高兴地说:“俞大猷断了我的归路。所以才到这地步。如果免除罪过准许海上贸易,我也想归顺,只是日本国王已死,各岛不能相互统摄,必须一个一个地宣告。”于是留下蒋洲而派汪滶等人护送陈可愿回去。胡宗宪优待汪滶,让他立功。汪滶非常高兴,把徐海入侵的消息告诉了胡宗宪。不久,徐海果真带领大隅、萨摩二岛的倭寇分头抢掠瓜洲、上海、慈溪,自己带领一万多人进攻乍浦,陈东、麻叶同他一起进攻,胡宗宪坚守塘栖,和巡抚阮鹗形成夹击之势。正碰上徐海急奔皂林,阮鹗派游击将军宗礼在崇德三里桥攻击徐海,三战三胜。嘉靖三十六年正月,阮鹗改任福建巡抚,就认命胡宗宪兼任浙江巡抚。到第二年春天,新来的倭寇大量增加,皇帝严厉责备胡宗宪。胡宗宪惧怕皇帝治罪,上奏陈述陈述战功,说敌寇能够在短时期歼灭。主管官吏判他欺骗罪,皇帝愤怒,全部撤销俞大猷等将领的职务,严厉责备胡宗宪,让他限期平定倭寇。当时赵文华已经犯罪死去,胡宗宪在朝中没有了内援,看见倭寇的祸患不停,想讨好皇上,恰逢从舟山得到白鹿,献给皇上。皇上很高兴,施行告庙礼,馈赠给他许多银币。

[《明史胡宗宪传》原文及翻译]

篇4:胡宗宪字汝贞绩溪人原文及译文

胡宗宪字汝贞绩溪人原文及译文

胡宗宪,字汝贞,绩溪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历知益都、余姚二县。擢御史,巡按宣、大。三十三年,出按浙江。时歙人汪直据五岛煽诸倭入寇,而徐海、陈东、麻叶等巢柘林、乍浦、川沙洼,日扰郡邑。时柘林诸倭移屯陶宅,势稍杀。会苏、松巡抚曹邦辅歼倭浒墅,文华欲攘功不得,大恨,遂进剿陶宅残寇。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宗宪乃与文华定招抚计。文华还朝,盛毁总督杨宜,而荐宗宪,遂以为兵部右侍郎代宜。初,宗宪令客蒋洲、陈可愿谕日本国王,遇汪直养子激于五岛,邀使见直。宗宪与直同乡里,欲招致之,释直母妻于金华狱,资给甚厚。洲等谕宗宪指。直心动,又知母妻无恙,大喜日:“俞大猷绝我归路,故至此。若贷罪许市,吾亦欲归耳。但日本国王已死,各岛不相摄,须次第谕之。”因留洲而遣激等护可愿归。宗宪厚遇激,令立功。激大喜,以徐海入犯来告。亡何,海果引大隅、萨摩二岛倭分掠瓜洲、上海、慈溪,自引万余人攻乍浦,陈东、麻叶与俱。宗宪壁塘栖,与巡抚阮鹗相掎角。会海趋皂林,鹗遣游击宗礼击海于崇德三里桥,三战三捷。三十六年正月,阮鹗改抚福建,即命宗宪兼浙江巡抚事。至明年春,新倭复大至,严旨责宗宪。宗宪惧得罪,上疏陈战功,谓贼可指日灭。所司论其欺诞。帝怒,尽夺诸将大猷等职,切让宗宪,令克期平贼。时赵文华已得罪死,宗宪失内援,见寇患未已,思自媚于上,会得白鹿于舟山,献之。帝大悦,行告庙礼,厚赉银币。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B.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C.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D.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嘉靖是明世宗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除帝王年号纪年外还有一种常用的纪年方式为干支纪年。

B.擢是提拔的意思。古代官职的变动有些特殊称谓,如,升官常用“升、擢、拔”等,贬官常用 “贬、谪、左迁”等。

C.疏是古代臣子向皇帝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事意见的一种文体。臣子向皇帝陈述自己的意见常用的文体还有表,如《陈情表>o

D.庙是古代供祀祖宗的地方。古代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因天子供奉七庙,所以有时用。七庙”代指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宗宪进士出身,做过知县、御史等职,后在与倭寇的激战中闻名,因赵文华的举荐而升职。

B.胡宗宪在处理倭寇时,剿抚并用。他为了招抚汪直,从监狱释放了汪直的母亲、妻子,并友好地对待其养子。

C.胡宗宪在倭寇大举进攻上海、慈溪时,与阮鹗互为掎角,并在崇德三里桥与徐海激战,三战三捷。

D.胡宗宪在朝中失去内援和倭寇祸患不止的形势下,为了讨好皇帝,迸献白鹿,受到了皇帝的赏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苏、松巡抚曹邦辅歼倭浒墅,文华欲攘功不得,大恨,遂进剿陶宅残寇。(5分)

(2)帝怒,尽夺诸将大猷等职,切让宗宪,令克期平贼。(5分)

参考答案

1.A(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2.C(《陈情表》是李密向皇帝陈述自己的实情,而非“陈述自己对某事的意见”)

3.C(“在崇德三里桥与徐海激战,三战三捷”的不是胡宗宪而是宗礼)

4.(1)恰逢苏州、松江巡抚曹邦辅在浒墅歼灭倭寇,赵文华想窃取功劳,没有成功,非常生气,于是进攻、剿灭陶宅的残敌。(“会”,状语后置,“攘功”,“恨”,各1分,句意通顺1分,共5分)

(2)皇帝愤怒,全部撤销俞大猷等将领的职务,严厉责备胡宗宪,让他限期平定倭寇。(“夺”,“切”,“让”,“克期”各1分,句意通顺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胡宗宪,字汝贞,绩溪人。嘉靖十七年考中进士。历任益都、余姚知县。被提拔为御史,巡查宣化、大同。嘉靖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查御史,当时歙县人汪直占据五岛煽动倭寇入侵,而徐海、陈东、麻叶等人巢居柘林、乍浦、川沙洼等地。每天在骚扰郡县。当时柘林中众多倭寇转移屯据陶宅,势力逐渐衰弱。恰逢苏州、松江巡抚曹邦辅在浒墅歼灭倭寇,赵文华想窃取功劳,没有成功,非常生气,于是进攻、剿灭陶宅的残敌。胡宗宪和他一同进攻,带领精锐士兵四千人,驻扎在砖桥,约定曹邦辅一起夹击,倭寇殊死抵抗,胡宗宪的士兵死了一千多,同时倭寇侵犯浙江东部诸多州县,杀死很多文武官吏。胡宗宪于是和赵文华制定安抚计策。赵文华回朝,极力诋毁总督杨宜,并且推荐胡宗宪,胡宗宪于是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替代杨宜。当初,胡宗宪让幕僚蒋洲、陈可愿告诉日本国王,在五岛遇见汪直的养子汪滶,汪滶邀请使者去见汪直。胡宗宪和汪直是同乡,想收罗他,从金华监狱里释放了汪直的母亲和妻子,资助很丰厚。蒋洲等人向汪直宣告了胡宗宪的想法,汪直内心动摇。

又知道母亲和妻子安然无恙。非常高兴地说:“俞大猷断了我的归路。所以才到这地步。如果免除罪过准许海上贸易,我也想归顺,只是日本国王已死,各岛不能相互统摄,必须一个一个地宣告。”于是留下蒋洲而派汪滶等人护送陈可愿回去。胡宗宪优待汪滶,让他立功。汪滶非常高兴,把徐海入侵的消息告诉了胡宗宪。不久,徐海果真带领大隅、萨摩二岛的倭寇分头抢掠瓜洲、上海、慈溪,自己带领一万多人进攻乍浦,陈东、麻叶同他一起进攻,胡宗宪坚守塘栖,和巡抚阮鹗形成夹击之势。正碰上徐海急奔皂林,阮鹗派游击将军宗礼在崇德三里桥攻击徐海,三战三胜。嘉靖三十六年正月,阮鹗改任福建巡抚,就认命胡宗宪兼任浙江巡抚。到第二年春天,新来的倭寇大量增加,皇帝严厉责备胡宗宪。胡宗宪惧怕皇帝治罪,上奏陈述战功,说敌寇能够在短时期歼灭。主管官吏判他欺骗罪,皇帝愤怒,全部撤销俞大猷等将领的职务,严厉责备胡宗宪,让他限期平定倭寇。当时赵文华已经犯罪死去,胡宗宪在朝中没有了内援,看见倭寇的祸患不停,想讨好皇上,恰逢从舟山得到白鹿,献给皇上。皇上很高兴,施行告庙礼,馈赠给他许多银币。

篇5:胡世宗简介

人民撑大船

作者:胡世宗

在我两次重走长征路的经历中,最令我难忘的是那些普普通通的红军战士和那些曾经为红军长征的胜利贡献了才智、挥洒了汗水、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乡亲们。

在藏族聚居区,我曾访问了几位“流散红军”,他们面相和言谈都与藏民几乎完全一样,可是你细聊才知晓,他们是从江西或四川出发长征的红军战士啊!他们因为生病、负伤、年小、体弱而没能走到陕北,流落到了藏族民众中间。我从内心对他们发出由衷的崇敬。

军委派出第一个过草地的先头团,因饥寒交迫,敌骑兵袭扰、前进方向不明,不得不退回来。第二次派出的部队就因请了一位曾无数次走过草地的藏族向导,部队派出8个身强力壮的战士轮流抬着他,依着他的指引,红军队伍走出了险象环生的草地。

在安顺场,我采访了当年给抢渡大渡河的红军勇士们摆渡的老船工帅仕高。他说红军大部队原本打算在安顺场休整一番的,这时家住铁寨子一个83岁老秀才叫宋大顺的,他告诉红军不要在此地休息,否则要失败。这个老秀才曾耳闻目睹当年石达开为庆贺自己生了儿子“传令犒赏三日”,错过大好时机酿成的悲剧。毛泽东听说过,专请老秀才来谈,并亲自给老秀才倒开水。老秀才见红军领袖如此礼贤下士,不耻下问,对他如此敬重,临别时向毛泽东进言:“首长勿停留!此地凶险,不宜于大部队周旋,石达开殷鉴不远!”于是,红军统帅部做出了改渡河为过桥,立即派部队去飞夺泸定桥这个关系全军命运的甚为关键的决定。

我曾两次徒步行走几十里山路赶到金沙江的皎平渡,去拜访曾为红军摆渡过江的老船工。

红军来到金沙江之前,敌人已经控制了这里几百里的防线,控制了所有的渡口,并把所有船只掠到了北岸,断绝了两岸的交通。敌人做梦也不会想到红军神兵天降般抵达江边。由于百姓热心相助,红军共得到7只船。红军请来汉、彝、傣、纳西等各族船工36人。这36人倒班干,歇人不歇船。红军对船工关怀备至,渡江总指挥刘伯承亲自给船工做思想动员,每人每天给2至5块大洋报酬,一天一宿6顿饭,每顿饭里都有肉,而指挥部的首长们,每顿饭的菜里只有青豆。

我与老作家袁鹰首次来访时,3位大爹像当年给红军摆渡一样,用一条大木船,战胜金沙江的惊涛骇浪,把我们送到了对岸。我访问的3位老船工中有一位张朝满,他曾为毛泽东主席过江摆渡。张大爹满脸沧桑,目光悠远,心态平和,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待我第二次来访时,张大爹已不在人世。我在陈余清大爹家里,听说曾有一个当年掉了队的红军团长欧阳平重访旧地还来看过他。我们离开金沙江时,陈大爹专门赶来送别。

望着这位拄着拐杖的年迈的大爹,听着嗡嗡轰响的金沙江的涛声,我在想,我们中国革命的航船,有党和领袖掌着舵把子,而始终在那里奋力支撑的、划动的,是人民,人民,永远是普通而伟大的人民啊!(人民日报2006-11-11)

【胡宗宪简介】相关文章:

1.林德宪简介

2.胡大海简介

3.胡亥简介

4.尼克胡哲简介

5.胡歌个人简历资料(胡歌人物介绍简介)

6.庞宗鹏简历(庞宗鹏人物资料和简介)

7.文言文廉希宪事略

8.孙光宪——《菩萨蛮》

9.正旦上司宪府诗

10.孙光宪——《风流子》

下载word文档
《胡宗宪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