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发展战略的观点谈电视电影
“duduzuiba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从电影发展战略的观点谈电视电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从电影发展战略的观点谈电视电影,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从电影发展战略的观点谈电视电影
从电影发展战略的观点谈电视电影
一、讨论电视电影问题的前提有一个事实或许能够打开我们的思路,就是电影界的一个新成员――电影频道这几年的发展态势。电影频道是靠国家贷款启动的,也就是负债经营。1月正式开播,第一年就还清了贷款,第二年取得了丰厚的利润,第三年的广告收入在前一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翻。而且这一年多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势头,乃至电影频道在全国媒体利润收入上排名第五。更值得提出的是,位居前四位的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东方电视台、上海电视台都各自拥有多个频道,而电影频道只有一个频道。这么好的经济效益正是由于电影频道的节目有很高的收视率。根据央视调查,这些年在中央八个频道中,电影频道的收视率始终排名第二。尽管全国有3000多家电视台,上星的电视台已近50家,电视竞争十分激烈,但电影频道的收视率一直平稳地保持在中央八套节目的第2位。电影频道有这么好的广告效益和收视率实在是说明电影光芒四射的魅力仍然强烈地吸引着观众。
为了满足观众对电影欣赏的需求,这几年电影频道一方面每年用一个多亿购买国产影片,买断了建国以来拍摄的几乎所有的国产片,还买了大量的二十至三十年代拍摄的国产片和各类短片。电影频道购买国产影片的电视播映权价格上在国内是力度最大的,为了让广大观众看上当年的优秀电影,曾多次拿出70万以上的高价购买电影的播映权。另方面电影频道不断加大投资拍摄国产影片的力度,仅去年一年就投资4000万与各电影厂联合拍摄了18部电影,从影片部数上看占去年国产片生产总量近五分之一。在今年华表奖获将的十部影片中,电影频道投资拍摄的影片就有四部,占总数近一半。为了丰富节目源,电影频道又开拓了新型态电影……电视电影,年产量在百部左右,而且制作力量主要依靠全国的电影厂家。电影频道以这种方式进一步加强电影厂家的造血功能。一个电视频道开办4年多对电影能有这么高的回报率,是创办者始料未及的,这个事实也是令人深思的。
从世界影视发展史来看,电视比电影的诞生晚40多年,它给世界各国电影业带来过重大的冲击,但它也给电影带来丰厚的利润,这在欧美国家早有经验。美国仰仗好来坞使电影显赫于世,可是在电视的重创下,也曾不得不屈尊向电视台卖老电影片以贴补电影的不足。开始在经济上并没有看到更多的实惠,直到1961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电视网在黄金段最先推出电影剧场《周六晚间影院》,播放的都是一些新影片,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见此情景,1962年、1965年另外两大电视网美国广播公司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也先后推出自己黄金段的电影剧场,使电影新片在电视上播出形成气候并获得非常好的收视率,一些影片的相对收视率达到了40%-50%,如希区柯克的《鸟》和《乱世佳人》。于是,更多的电影剧场出现了,带来了电视台对电影的极大的需求,电影的电视播映权费也随之大大提高,一部奥斯卡获奖影片《桂河桥》的电视播映权竟卖到了300万美元的天价,这一切给美国电影补充了血液,带来了生机。
欧洲电影也走过类似的历程。根据专家的统计数据,法国电影在50年代,影院观众在4亿人次左右,70年代下降到1亿7千万,80年代又下降了50%。巴黎的电影院数目1982年为286家,到1988年就只有187家了。英国50年代、60年代影院上座率很高,但到80年代就有74%的人口不去影院看电影了。西班牙1966年影院观众是4亿人次,到90年代只有8000万人次,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每年都有将近400家影院关闭。欧洲人清楚地意识到这一切是电视蓬勃发展的结果,开始他们想尽办法维持电影的地位,后来发现虽然影院的电影观众大量流失,但电视台的电影观众却大大增加。西班牙60年代是4亿电影观众,到90年代陡增到32亿电影观众,其中85.5%的观众是通过电视看电影的'。电影院在大幅度减少,电视机却在翻倍地增加等事实,使欧洲电影人认识到电影可以在电视上获得更广大的观众群,不但扩大了电影的影响也赢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如法国电视四台每年播出电影在400部左右,使电影业获得利润上亿美元。
这些历史和事实提示我们的是,电影的传播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影不再仅仅是影院中的电影。我们急需改变传统的电影观念,从新的角度去延伸我们的电影概念,去讨论电影未来的发展。
那么,面向21世纪,电影的概念究竟是什么,电影的发展究竟应建立在什么基点上,有几个现象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第一,当今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尤其是90年代电脑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使电影制作进入了新领域,电影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奇观;而且产生了一系列新兴娱乐媒体,如录象机、激光影碟机、电脑多媒体、互联网络等。更重要的是这些新兴娱乐媒体在高新技术作用下,将打破电影、电视、电脑多媒体、互联网络之间的界限最终走向融合,从而改变了我们的娱乐和视听观念。
第二,由于电
[1] [2] [3] [4]
篇2:从电影《国王的演讲》谈演讲
从电影《国王的演讲》谈演讲_演讲稿
1、职责所在,必须发出“你自己的声音”
公众演讲让乔治六世遭受讥笑、尊严受伤,演讲成了他的心理阴影和深恶痛绝的事情。可是作为一国之君,他无法逃脱。老国王过世,兄长辞去国王之位,英国已经向希特勒宣战……
所有的一切都要求乔治六世必须担当起来国王的重任。于是,才引出电影这一段关于演讲的教与学的故事。
现在的企业里,一步步向上走的领导者们都会发现:凝聚人心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一企之长,恰如一国之君,不可能躲在办公室里暗自操作公司,你必须到一线去,站到前面去,面对所有团队和员工演讲,为他们展示愿景、鼓舞士气。即使你在重压之下,还要粉碎不利谣言,重整团队雄风,指引未来方向。这时,演讲就是你的必备利器。
那些具有“反英雄主义视角”的专家们,更倾向于企业管理者成为“沉静领导”。这种深思熟虑、务实可用的领导模式提倡采用细小的、谨慎的步骤来解决复杂的大问题。可是在当今的很多行业和专业里,这种领导模式让人担忧。
人心复杂,史无前例;众口难调,意见不一。谁来担当?谁来领导?不能指望员工自发地产生蓬勃的凝聚力,也不能总是指望你的得力副手可以代表你发表言论。你必须发出“你自己的声音”,这是职责所在。
2、放下你的身份和既有习惯
国王最终放下了高高在上的身份,学会了与老师平等对话。他随之克服了自己的坏脾气,征服了自暴自弃和恐惧,最终成为了一个内心强大、勇敢担当的君主。可是,如果国王不肯屈就,也不愿意躬身去到罗格医生的住所接受辅导,不和罗格先生平等对话,那么,还会有后来那次成功的“英王圣诞演讲”吗?
如果一个演讲学习者无法放低自己的身份,学习将收效甚微。因为在演讲的过程中,你会出错,而且一出错就会被老师揪出来并纠正。你会出丑,动用你所有现有能力还是错漏百出。要是维护你的尊贵颜面的话,你就寸步难行。另外,你要改变你既有的那些习惯,忘掉你以前的方法,即使这些方法曾一度很有用。在老师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前,很多既有习惯都要清零而重新来过。你如果高高在上自以为是,老师又能有什么办法?
在演讲的教学之中,学员与老师之间最好的关系将是朋友关系。它是平等的,不论你是高管还是多显赫的职位,在接受演讲能力的辅导之时,都必须放下你的身份和既有习惯。这样你才能放松、愉快,而不被矜持和有所保留的态度所羁绊。
3、不盲从名师及其教练方法
一个拥有爵位头衔的医生为国王治疗口吃,不仅要国王吸烟,说可以放松喉咙,还要求国王口含7颗玻璃珠子来练习说话,国王羞愧和痛苦难耐,大发雷霆,夺门而去。医生无奈地对说王后说:这可是古希腊的时候就有的方法。
即使翻书和上网,我们也可以轻易找到1000种提高演讲的方法。可是,它们有效吗?有一些方法和技巧的目的仅仅是让学习者有事可做。至于这些小把戏是否有效,并没有严谨地检验和测量。
比如克服紧张的方法可谓繁多且五花八门:上场前大口深呼吸、把听众当成傻子、想象听众都光着身子、把目光放在听众的头顶……其实,上场前大口深呼吸往往让心跳更为狂乱。如果真把听众当成傻子或者什么可笑的东西,你实际上是严重认知不协调。一个在欺骗自己的人,敢说能不欺骗听众吗?!把目光放在听众头顶,听众难道不会感到有点怪怪的吗?这样不是在扼杀和听众目光的交流吗?
演讲涉及从生理到心理的复杂过程,每个学习者在选择练习方法的时候,不是越多越好。审慎的态度去看待那些演讲的8个妙招和10条秘笈,学习之前做做功课,可以粗略了解一下每种方法后面的生理和心理机制。那些仅仅鼓吹让你薪水成倍增长的演讲培训课,如果你不是财迷心窍的话,应该不会对它那么激动。
4、练习,而且最好是每天
失望的国王在家听罗格先生给他的录音,惊讶的发现这个罗格先生很不简单。再次屈尊来找罗格先生,并请罗格先生为他治疗。临走时国王说:“我下周来找你”。罗格先生说:不,我每天都要见你。
大量的练习,在教练指导下的练习,是成功演讲的`必经之路。实际上,演讲不好的人,往往最惧怕练习。他们在练习的过程中往往最不投入。有时,是因为缺乏想象力带来的障碍,他们很难把练习的环境和即将演讲的场景联系起来。但更多的时候,是他们懒惰,又缺乏对训练的尊重,练习时很没有激情。或者根本上就是有意的不留时间来练习。没时间,成了最常见的借口,尤其是商务人士。但这也是我作为一个教练最不相信的借口。国王都要每天练习,谁也不能例外。跟大家说,可以不练习的理由有两个:要么是你还可以忍受自己糟糕的表现;要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浑然不觉。
演讲能力很好的人,往往爱制造一种假象,有意地不提及自己演练的苦闷和提升的艰辛,这势必让听众误以为他的演讲能力就是天生的。其实,从国家总统到江湖郎中,他们能滔滔不绝的说话且能言之有物,都是练习的结果。至于引人入胜、激动人心的演讲,更要专业的训练和相当长时间的练习。
除了专门的讲话训练,阅读、写作、思考、选择有优秀表达能力的人进行交谈,都是提升演讲能力的好方法。
5、把心放在听众那边
国王在王后和老师的陪伴下,走进一个精心准备的小房间里,国王的“圣诞演讲”开始广播直播。罗格先生就站在国王的话筒前面,象极了一个乐队指挥。罗格先生轻声说:“排除杂念,说给我听,说给我这个朋友听……”。
演讲紧张,是因为现场有听众,而不一定是演讲者心里有听众。糟糕的演讲人是不关心听众的,即使“他们”让“他”汗流浃背。这是一个难以解释的悖论吗?
演讲的紧张来自对自我控制缺乏信心,来自能否取得演讲效果的担心,来自一大堆心理学上可以讲上一天的原因和理由。但是,演讲人只是担心自己而不担心听众,这是演讲的头号杀手。“你的演讲对听众有什么好处?”这个简单的问题,如果在演讲之后去问这个演讲人,这就是一个让多数演讲人马上发懵的问题。如果放在演讲之前问,它又是一个对演讲者有高度启发的问题。说不定演讲者就在这句话的启发之下,马上要调整自己的演讲了。
Jerry Weissman在他的经典著作《Presenting to Win》中,几乎用了两个章节的篇幅谈“听众至上”和“这对你(听众)有何好处?”。别把听众当成敌人。因为你的敌人大概永远都不会给你机会,让你在他们面前侃侃而谈。听众是演讲者的朋友、部下、师长、臣民、同僚、亲人。所以,把心放在听众那边,尊重他们,并对他们讲述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把心放在听众那边,他们不是你的敌人,而是你的朋友。这是最强大的演讲技巧,甚至也是一种使人更加快乐和充实的思维。
篇3:寻求电视电影可持续发展战略
摘要:中国电视电影走过了八年。八年间拍摄的影片已达900部。数字煌煌,成就煌煌,电视电影已蔚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电视电影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年轻的编剧、年轻的导演,推出了一部又一部属于自己的标志性作品。打开电视看电影,已成为亿万观众的收视习惯。电视电影适时地产生了自己的艺术宣言和艺术纲领,柳城先生的《电视电影三字经》即是集大成者。这一切,标志着中国的电视电影走向成熟,走向绚烂。
盛世危言:电视电影八年和面对的严峻挑战面对如此风光的电视电影,我愿发一盛世危言。我以为,电视电影将面对巨大的挑战。一面是多媒体的强势挤压,那就是网络电影和新媒体电影、流媒体电影,将抢占电视电影的生存发展空间。我预计不出5年,这些多媒体电影将铺天盖地。另一面是大银幕电影经过市场历练和自身调试之后,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将与电视电影争夺观众争夺生存天地。预应这些巨大的挑战和挤压,我们再反思电视电影的今天,它的不足和软肋,更使我们的忧患意识有了现实性。我们有精品力作,但是没有形成强势,我们有比较丰富的样式和风格,但是没有形成风格群落,没有形成成熟的类型化的艺术格局。由此看来,一个话题的确立就显得十分必要:那就是应该寻找电视电影可持续发展战略。
应战预案:可持续发展之美学主张对挑战的应战,从来是文化发展的动力。理论上清醒,实践上方能主动。寻找并确立电视电影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是当务之急。电视电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看来应该包含着以下几个内容:第一,鲜明美学主张;第二,强化品牌意识;第三,科学编辑系统;第四,扩大文学后援;第五,整合资源配置。
第一,鲜明美学主张。美学主张首先体现在题材层面上。表现什么生活,彰显什么人物,是文化立场的印证。我们选什么,怎样选择,是我们的文化背景和中国国情决定的。科学发展观的构筑,和谐社会的战略布局,都在一点上重复,那就是以人为本,关注百姓命运,关注百姓的生活,这被提到了执政第一要务的高度。基于这样一点,在电视电影的题材层面上,我们应该做到在各种题材中,以现实题材为主;在现实题材中,以平民题材为主;我们要书写百姓、书写大众、书写草根。今天应该重提人民性的话题,人民性确实被淡忘已久了。现在的作品礼赞白领的太多了,那是一种贵族化倾向。我们不应以中产阶级自居、自傲,应多一些平民情怀。不应抱着一种贵族和精英的姿态居高临下,俯视平民俯视众生。我们应坚守为大众的方向和立场。
在题旨层面,要清醒我们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环境。我们既可以说置身于主流文化的环境,也可以说置身于世俗文化的环境,更可以说我们进入了一种泛娱乐化时代的环境。打开电视,我们有主流作品,有主流文化,有主流话语,但是没有形成强势;形成强势的是万民选秀,助民狂欢,天天过年,这类综艺节目形成收视狂潮。而剧类作品,则是世俗风情大行其道。我们不反对世俗情怀,我们正视公众有享受快乐的权利,但有学者称,人民也有格调低下的权利,我却质疑。美国传媒大王默多克说过一句话“我们的趣味降低一点点,读者就会蜂拥而至”,这句话有片面的真理性。关键是降低的度,降低多了为恶俗,降低少了为媚俗,降低多少为准确,这是至关重要的。考察剧类作品,我们发现其中虽有英雄形象,虽张扬英雄主义,但没有形成强势;形成强势的是市民情绪。可谓英雄退位小市民登场。小市民的世俗欲望,小市民的世俗情感,小市民的世俗性格,在电视剧类作品中成为时尚。重欲望,轻责任;重自己,轻他人,成为私人化写作的主要内容,而私人化书写又被时尚评论家奉为上佳境界。小市民情怀不等于平民情怀,平民情怀则为百姓情怀。
有鉴于此,我们在题旨层面上可否应有这样几个方面:关注民生,关注民情,既要为民解压找乐,更要为民代言请命。题材层面重提人民性,在题旨层面上要关注民生、关注民情。我们可以用快乐的作品,给观众带来欢愉;用人文关怀给观众带来心灵慰藉;但,更应反映平民大众的愿望和理想,关注他们的生存境遇和精神状态。为民写作,为民立言,才是上佳境界。为什么《天狗》被视为艺术珍品,因为我们珍视《天狗》的思想力量,反过来,我们考察电视电影,我们缺少《天狗》的思想锋芒。同样,我们珍视电视电影《村官过大年》的思想力量和艺术力量。
这部作品从村官过大年切入,既带出当下农村一片祥和喜庆气氛,又带出剧中雪乡村村长和他的农民在市场经济拼搏中的困顿。这个问题具有典型意义和尖锐的当下性。此剧不走歌舞升平路线,而走表现农民如何学会在市场中打拼、学会办大农业的现实主义路线。电视电影也应该擦拭锋芒亮出刀锋,批判社会种.种伪善和不公。我们需要英雄情怀和英雄气概,以此来构筑民主与法制。所以,我们在题旨层面上应该把平民情怀和英雄情怀并举,人文关怀与主流意识关怀并举,精英化与人民性并举,娱乐化与郑重性并举。既有主流化又有多样化。
在样式层面上,我认为应提倡个性化与类型化并举,系列组合与单篇力作并举。我们要有样式群落和风格群落。我们已有《法官老张轶事》系列,有《名将》系列、《陆小凤》系列,也有《水浒人物》系列,确保电视电影收视的强势。同时我们也需要像《飞》、《小火车》、《天籁》、《城市上空的鸟》和《雪狼》这样一些充满前卫意识、探索精神,具有独特的艺术品质和艺术个性的作品,以丰富我们的风格和样式。
我们倚重表达层面,是因为我们尊重艺术本质和艺术规律。止于题材好题旨好,而轻艺术表达,这是题材决定论。过往的教训太沉重,不可遗忘。对于文化市场而言,不管何种题材的作品,好看是硬道理;其余皆为妄言。先被吸引后被教化,这是规律。我们注重艺术表达,就该注重艺术手段。
当下电影电视在艺术表现上构成对文本最大杀伤力的是虚假,伪真实,伪生活,伪情感。在艺术上打假,我们就该在表达层面上尊重生活,追求生活质感显得尤为重要。不要把作品中的生活打磨得太光滑,必须追求生活实感和质感。要有矛盾冲突的时代质量,不应沉迷于杯水**和脂粉气息。既不要矫饰生活,也不要伪造生活。电视电影创作者,不能因其小而轻视它。我以为,沙龙写作是当前创作中一种文化瘟疫,单凭想象写不出生活实感。我们既要现实主义表达,也要另类表达。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表达,何种叙事策略,关键点是我们要审美,不要审丑,要真实,不要矫饰;要反映生活本质,不要满足于罗列生活现象。一些表现无聊男女的无聊作品应该杜绝,不要表现无聊人生、无聊情趣。有一些年轻人的作品,习惯于审丑,以审丑来张扬艺术个性。在张扬个性的时候,过多地欣赏自己,或者把“愤青”的东西融入到作品当中,明明北京有很多好的东西,偏拍厕所等私密的东西,拍上海也拍一些负面的东西,以为这就是美。有嗜丑嗜脏之好,有嗜恶嗜俗之好,这是伪现实主义,是猥琐的自然主义。目前创作当中确实有一些自然主义的倾向值得警醒。我们要追求人性的复杂和人性的深度,但是不要人性的卑琐,不要把审丑当做艺术理想。我们要追求崇高的艺术理想。
可持续发展的品牌牵引和推进力量在众多媒体作品争夺电子媒体播映空间与时间的态势下,要保持电视电影的强势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品牌牵引,不断提升自己的公信力和竞争力;同时还要有科学的编辑系统;扩大文学后援;整合电影频道的资源配置;形成巨大的推进力量和推动机制。
要强化电视电影的品牌意识。品牌效应和公信力是它的艺术品质和思想品质的恒定保证和不断提升。为什么一提主旋律作品,作者便赧然不敢承认其为“主旋律”。谈“主旋律”作品则理不直气不壮,何以然?因为主旋律作品公信力下降。这是创作者自身造成的,不是观众酿成的。
我们强调品牌意识就是为了提升电视电影的公信力。品牌效应是有标志性的,它有次第出现的作为代言、作为标志的作品,我们要用力打造构成品牌的作品,无论是系列作品也好,还是单篇佳作也好。品牌要提到非常重要的地位。
坚守质量才能创造品牌,不坚守质量品牌是空话。
科学编辑系统,这里的“科学”是动名词。我们公认电影文学是电视电影的龙头,是第一生产力。而这第一生产力的第一,龙头的龙头,便是编辑。编辑曾被尊为仅次于上帝的人,因为他给别人铺红地毯,助别人成名而隐身幕后。电视电影对编辑应给予深深的礼赞。电影文学编辑新时期以来活跃于各电影厂的文学部,如今,电影频道的文学编辑为硕果仅存者,成为文化遗址。如果检视电视电影走到今天,八年能取得这样大的成就,成为文化气象,首功应该归功于电影频道的编辑系统。
强调科学编辑系统,是使编辑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在编辑系统中,首先应该强化策划,变被动为主动,不要等米下锅、守株待兔,来一个《天籁》有一个《天籁》,来一个《飞》有一个《飞》,来一个《中国桥》有一个《中国桥》,将策划转化为文学创意,转化为创意项目,形成总体布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观众的需求,时代和社会的需求,还要根据总体艺术格局的需求,选择策划项目,然后邀请编剧创作。策划意识是科学编辑系统的第一要务。电影频道的电视电影已有很大影响,吸引一大批创作者和制作人参与其间。这是因为投产的作品能确保投资人的回收,并有不菲的利润空间。拍电视电影渐呈趋之若鹜之势,然而,相当一些中小文化公司却视为畏途,他们觉得立项太难,时间太长。我们可否科学规范编辑系统,规范一审工作日多长时间,二审多长时间,三审多长时间,科学规范工作日,而且要公示化。每一道创作程序既保质量又定时限。质量是前提。运营透明化,程序合理化。
扩大文学后援。强化扩大文学后援,是为了强化电视电影的第一生产力。电影频道的电视电影部门是组织者,文学后援是实践者。后援越多越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就越大。无论是科学编辑系统还是扩大文学后援,都是为了强化文学力量,强化电视电影的启动平台。扩大文学后援的第一点,积极借用当代文学成果,寻找当代文学名篇佳作,团结大批有实力有生活有才情的中青年作家。关注他们的作品,关注他们的创作动势,以丰饶电视电影的文学沃土。
基于此,建议电影频道签约一批剧作家。给编剧提供深入生活的便利和经费,从生活中发现和确立创作项目;给编剧提供观摩优秀影片的机会;适度提高稿酬标准。既注重团结知名作者,也注重培养新锐作者。
整合资源配置。电影频道可否调动各种传媒手段,形成媒介强势,力推名篇佳作,使之成为电视电影品牌的文化代言。应该革新电视电影的播出方式。电视电影的播出应栏目化,以此强化类型意识。如推出喜剧系列,悲情系列,青春系列,言情系列,史诗系列,都市系列,乡土系列,武打系列,关东系列,海派系列,西部系列,岭南系列,等等,将类型规模化,将风格规模化,将样式也规模化,强势出场。
电影频道节目中应该把播出格局与影院放映一体化,纳入自己的战略布局当中,以此来带动全国其他的电视电影,推进中国数字电影的整体进程。
电视电影越过了八年。第一个八年,电视电影蔚成文化现象,下一个八年,期盼电视电影能够蔚成文化奇观。我对电视电影的前景持热情的乐观态度。
【从电影发展战略的观点谈电视电影】相关文章:
2.电影经典台词
3.爱国主义教育电影
4.电影艺术论文
5.电影读后感
6.励志电影
7.电影策划书
8.电影观后感
9.电影赏析
10.电影文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