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回忆童年的散文随笔:稻花香里说丰年

回忆童年的散文随笔:稻花香里说丰年

2023-12-21 09:02:2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c1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回忆童年的散文随笔:稻花香里说丰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回忆童年的散文随笔:稻花香里说丰年,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回忆童年的散文随笔:稻花香里说丰年

篇1:回忆童年的散文随笔:稻花香里说丰年

一路走来,看过众多旖旎绚丽的风景;清风过岸,很多都已成为记忆中的闲花野草,开过一茬也就败了;只有故乡的青山碧水,蓝天白云,甚至是漫山遍野的花草树木,以及那些印满我成长足迹的昨天,才是心头繁花似锦的春天,才是人生葱茏苍翠的少年。

记得在故乡读中学时,学辛弃疾的《西江月》。老师讲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时,全班同学齐声喧哗,那就是写我们的家乡嘛!老师温和地笑笑,既然如此,每个人写一篇题为“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作文吧!大家顷刻鸦雀无声。

那时的故乡,虽然家家户户都种小麦、玉米和水稻,但坡地收成差,远不如水稻产量高。在那个一家人生活好坏,主要依仗田地间收成的年代,务劳水稻便成为村里农事生产的重头大戏。

要想种好水稻,重中之重便是打秧母子(既培育秧苗)。每年春节刚过,还是咋暖还寒的早春,大地还在一片清冷寂静的空茫里沉睡,父亲便早早开始张罗着打秧母子了。

父亲像检阅士兵的将军一样,细细犁了田地,一排排捡去头年的稻草根,再用铡刀细细铡了,然后给田里灌满水,浸泡一个礼拜左右,等到田里的泥土都变得松软湿润后,再用牛耙一遍遍拉着,直到田里的泥土被抹得水平如镜后方肯作罢。然后才在靠近田埂的地方,单独开辟出一条一米多宽的培育基地来。

别看那一小块天地,在父亲看来,那可是得精心伺候的宝贝。

上家肥,浸泡稻谷种子,蓬细竹条,蒙蓬布,用黄泥压牢温棚四周,这一系列工序,可都是一项项技术活。温棚不能全部封死,还要预留进水口和通风口。既要保暖,适宜秧苗发育;还要能透气,秧苗才能健康成长。而后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每天放水浇灌,通风透气,检测棚内温度,观察长势......感觉稍有妥,便要极时做出相应调整,否则秧苗就有可能夭折。不是被泡死,便是烧包了变得一片枯黄萎靡。

秧苗长不好发愁,长得好却也犯愁。

眼看着那嫩绿青翠的秧苗长到三四寸深时,便不能再捂了,需提前揭开篷布,让它接受阳光雨露的爱抚,只有经历过风吹日晒的秧苗,被移植到稻田里才能快速而茁壮地成长起来。如此以来,那些清新欢嫩的秧苗便提前曝光了,不止秧雀惦记,还有那些自己不打秧母子,却总惦记着在谁家拔点的懒汉们也得防。

愈是临近插秧的季节,大人们便愈发地紧张起来。

对付秧雀简单。拿稻草扎成人形,给它们穿上五颜六色的衣服,用白塑料纸扎上长长的腰带,然后把稻草人立在田头,是父亲常用的法宝。

风一吹,那些塑料便刺啦啦做响,胆大些下到田里的秧雀,常常被吓得惊慌失措,扑棱棱便飞走了。而一些胆小的秧雀,只要看到田头色彩斑斓的稻草人,便不敢造次,只能远远立在树枝上,咕-咕-咕-咕地叫着。

对付那些总想不劳而获的懒汉,唯一的办法,只能夜间在田头支了床看秧。记得有一年临近插秧时,父亲在城里做小生意没能及时赶回来,看秧的任务便落到我和母亲身上。

第一次体验那种地为床、天做被的感觉,实在美妙极了。彼时万籁俱静,在微寒的夜风里,遥望着天幕上密密麻麻的星星,听母亲讲着星宿的故事。只觉得星星那么亮,那么多;夜色那么空旷,那么广袤;母亲的声音那么悦耳动听,那么生动迷人......

渐渐睡意卷来,即将进入梦乡时,却突然听到一阵咕-咕咕-咕,咕-咕咕-咕的叫声,吓得我浑身一激灵,直愣愣坐了起来。

母亲把我紧紧搂在怀里,轻轻拍着我的背说:不要怕,那是秧雀。

因为年龄小,也因为身处野外缺乏安全感,第一次听到秧雀叫,一点也不觉得清脆新奇,反而觉得那叫声凄厉而尖锐,周身都弥漫着深深的恐惧,于是怎么也睡不着。母亲见状,便给我讲起了秧雀的故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员外的老婆死后,留下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

没过多久后,员外又娶了新老婆,也带来一个儿子,只是略小了几岁。

说来奇怪,虽然两人不是亲兄弟,但感情却甚好。遗憾的是,继母却不待见大儿子,总觉得他不是亲生的,常常千方百计地虐待和陷害他。

心地善良的弟弟不便明着跟母亲做对,便一直在暗地里保护哥哥。

有一天弟弟偷听到母亲要雇人杀害哥哥,睡上睡觉时,便跟哥哥调换了房间。

他想,母亲怎么着也不会杀了自己吧?等那人来时,自己说明原委即可。可惜睡下没多久他口渴,喝了哥哥桌上母亲送来的那杯茶,原来茶里竟然下了安神药,夜里睡得太沉了,直接被人砍了脑袋。

第二天继母发现大儿子完好无损,跑到房间一看,死的竟然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于是悲愤难当,直接一头撞死了。死后化成一只鸟,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凄厉而悲惨地叫着:我—儿—错—剁,我—儿—错—剁(即咕-咕咕-咕)......

母亲讲完,长长地叹息一声:人呀,不能做亏心事,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天意。

听了这个故事后,我愈发讨厌秧雀,每次听到秧雀叫,都会想起那个心狠手辣的继母,愈发地毛骨悚然了。

春天可真是最能焕发生机的季节,只要春风微微地一吹,前几日遥看成碧,近看仍然枯黄的草地,只经几场雨水的滋养,绿色便像涨潮的波浪,一寸寸就漫了上来。而后山花竞放,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秧苗愈发的碧绿欢腾了,人们便开始张罗着插秧了。

插秧的时候,根据自家秧苗的长势,大家相互换工帮忙。插秧本身是一件并没多少技术含量的农活,凭的只是眼力和手劲。常常数十人排成排,一人一排往下栽,只要把根扎实在泥土里,不让它漂浮起来,便能成活。但若想栽得齐整,却还是需要经验的,所谓熟能生巧。

碰到经验老到的,他们常常左手握着秧把子,右手不停地分着,一边分一边栽。就那样撅着屁股头也不抬地一排排插过去,你回头去看时,却横平竖直,棵棵姿态端正笔挺,像等候检阅的士兵。就好像他们心底也长了量尺一样,人们常常笑着喊把式。

哪里哪里,不过是多吃了几碗饭而已。

那些被喊做把式的人,虽然嘴上谦虚着,心底实则乐开了花。

而经验稍浅的年青人,则需要钉桩拉绳子,他们顺着绳子栽,常常一边栽着一边再瞄瞄左右,这样才能保证不歪七扭八,保证行是行,道是道。

眼看着近晌午了,主家媳妇提着篮子送来了水和干粮。主家看一眼水田里棵棵威风凛凛的秧苗,便眉开眼笑地大声吆呼着:歇气,歇气!

起初乡邻们会客气地推辞着,还没干下多少活呢,不歇不歇。

主人再笑着喊:不少了,歇会歇会。

如此反复再三,大家才会上岸,去渠边洗了手,开始喝水、吃干粮、抽旱烟、说笑话。当然也有追逐打闹的,不是你溅我一脸水,便是我弄湿你一条裤腿,好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女人也有会插秧的,碰到几家人插秧时间凑到一起,人手不够时也会请女人来帮忙。有女人在一起劳动,笑声愈发地响亮轻快,男人们像拧紧的发条,活也干得分外带劲。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说得就是这个理。

遇到女人心情好时,还会扯几嗓子悠扬婉转的山歌,有人受到感染便加入了进来,最后大家一起加入进来,于是独唱慢慢就变成了大合唱。每年插秧时,荒芜了一个冬天的稻田,顷刻就鲜活生动起来了。

插过秧后,天气一日暖似一日,青蛙便开始产卵了。

也许那时水质好,常常在池塘里,稻田间,小河边,或者是有水的沼泽里,总能见到像水晶项链一样串在一起的蛙卵,四周是白色的卵泡,中间有黑色的小点,像剥了皮的葡萄。

那时幼不更事,经常抓了玩,每次捏着那细腻柔滑的水晶串串,感觉甚是有趣。为此常常被母亲训斥,母亲心慈,总说那是生命,让我们赶快放生。

只几天功夫,再去看时到处都是黑压压的蝌蚪,扁扁的脑袋,细细的尾巴,特别惹人喜爱。

秧苗一天天高了,蝌蚪也变成了小青蛙。它们都是弹跳高手,行走在乡间的田野里,总能见到它们蹦蹦哒哒,四处跳跃的身影。在静谧无声的夏夜里,青蛙此起彼伏的叫声,就是夜色里最嘹亮的大合唱,有微风拂过的时候,还能闻到丝丝缕缕,清新淡雅的稻花香......

转眼秋天来了,山野开始换上橙黄油亮的新装,稻田也不甘落后,以一身更为耀眼的金黄闪亮登场了。乡亲们看着沉甸甸的稻穗,一个个嘴角眉眼,瞬间也弯成满怀喜悦的稻穗。

一场秋雨一场凉,天一寸寸高远起来,天幕像被秋水洗过一样,蓝得让人想落泪。乡亲们看看天,再看一眼黄得要疯了的水稻,开始磨刀霍霍。

而后一排排,一垅垅金灿灿的稻子,便只能以倾倒的姿态,在挥汗如雨的农人脚下俯首称臣。一阵飒爽的秋风吹过,清新芬芳的稻香,和着空气中的瓜果香,把农人丰收的喜悦,装扮得愈发深厚丰盈了。就连那亮晶晶的汗珠,仿佛都闪耀着颤抖的喜悦,闪动着幸福的微笑......

一把把镰刀,一座座扳桶(脱稻子),一个个背篓,堆积如山的稻谷便静静地躺在农家小院里,晒着纯净明媚的阳光了。天气若能持续晴朗,往往只需一周左右,那些堆积如山的稻子,便能被农人们收进粮仓。等到想吃米饭时,只需把晒干的稻谷放在石窝子里舂去谷壳即可。

而舂米又是另外一出大戏。

只有舂出来的米,才带有珍珠的光泽,粒粒都闪着晶莹剔透的光芒,看了令人赏心悦目。若有谁家在舂米,经过时远远就能闻见米香味。舂过的米被蒸成米饭后,更是芳香浓郁,吃过了那样的米饭,一辈子都是不会忘记。

只是后来,这世界日新月异地变化着,有了脱皮机后,人们再也不去舂米了,自然再也吃不到那些香甜可口的米饭了。舂米用的石窝子也就成了古董,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销声匿迹了。

前几日去友人的农家小院,她拉我去看她养的莲花。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她竟然把莲花养在一个大大的石窝子里,静静地抚摸冰凉寂静的石窝子,不由得思绪万千。

我笑着对她说:以后别养莲花了,多浪费啊!

她好奇地问:不养花,做什么?

我脱口而出,舂米啊!

她愣了一下,随之哈哈地大笑起来。

那个下午,我一直围着那个石窝子打转。

或者真的老了,更愿意去回忆了,更容易回想起以前那些不曾在意的简单生活了。尤其是每每回忆起童年时那些朴素且原汁原味的乡村岁月,仿佛连梦,都带着香甜的柔软。

作者:解晚晴

公众号: 晚晴文苑

篇2:稻花香里说丰年作文1000字

稻花香里说丰年作文1000字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在这农村最繁忙的时节,为了让我参加社会实践,爸爸妈妈把我送到了乡下的姑妈家参加劳动――学习插秧。

我们走在田间的小路上,天气热得出奇,气温高达34度了,太阳炙烤着大地,阳光亮得刺眼。田地里,农民们有的在插秧,有的在犁田,还有的在种菜,忙得不亦乐乎。

姑妈将秧苗用担子挑到了一块水田边,这块田已被整得平平整整的。只见姑妈抓起一捆捆秧苗,扬起手臂就把它们均匀地丢在田里,平整的水面上就出现了一束束绿色鲜花。“你先看一看我是怎么插的。接着,你插一两株,让你熟悉了方法后。再多插几行,好吗?”姑妈一边亲切地对我说着话,一边麻利地挽起裤脚,脱下鞋,走入潮湿泥泞的水田里,左手拿起一捆秧苗,解开草绳,弯下腰用右手轻轻捏起一株秧苗,根朝下放在无名指和中指之间,秧叶靠在虎口,大拇指自然地搭在秧苗的茎上,在中指和无名指的帮助下把秧苗插在了松软的水田里。姑妈快速地整齐地插了一横排,好像用直尺拉了一条直线,然后又向后退了一步,用手抹平田里的脚印,继续向后插秧。她边忙着手里的活儿,边给我讲解插秧的技巧。不一会儿,一个绿色长方形就呈现在我眼前,秧叶随风舞蹈,好像在向我招手。

我看了,兴奋不已,感觉很简单,也很有意思。于是我情不自禁地喊道:“姑妈,这太简单啦,我学会了,我来插,我来插!”

“好!”

我立即像一只欢快的小鸟,哼着小调迫不及待地脱下鞋子,踩在湿软的.田里,滑滑的,凉凉的,好舒服!我抓起一捆秧苗,按照姑妈教我的方法,在姑妈后面插了起来。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插的禾苗像一个个醉汉,东倒西歪,竖着看过去,又活像一条小青龙,歪歪扭扭。好不容易插完一行之后,已经汗流浃背了,我拔起一条腿,准备往后退时,脚下一滑,身体向后一仰,眼看就要睡倒在秧田里了。幸好我眼疾手快,一只手拄着田埂,才将身子歪靠在了田埂上。吓得我的心怦怦直跳,打起了退堂鼓。但看到姑姑还在马不停蹄地插着秧苗,动作那么娴熟,手脚那么灵活,我好羡慕啊!“我一定也可以的!”我给自己打了打气,定了定神,仔细观察模仿着姑妈的动作,站稳步伐,尽量把秧苗插得端正一点。刚找到点感觉,蚊子却来凑热闹了。这种山里的蚊子毒性很大,一咬一个大包,又痒又痛,简直让人崩溃。我哇哇叫喊起来,边挠边咒骂着那些恶毒的害虫。姑妈心疼地给我涂抹着风油精:“宝贝,干脆你别干了,去阴凉的地方歇歇吧!”我犹豫着,正想要放弃,但心里又有一个声音告诉我“我就这样被困难打败了吗?不!要学会坚持!”我下定了决心,继续坚持着。蚊虫叮咬着我,太阳暴晒着我,累得我腰酸背痛,汗水一滴一滴地洒在泥土里,汗水泥水沾了一身,我成了一个“泥人”。

不知过了多久,那块很大很大的田里终于被秧苗站满了,一阵风吹过,那片秧苗随风舞动,就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我顿时觉得神清气爽,疲惫也消除了一大半,好有成就感啊!

午饭时,我感觉今天的农家饭菜比以往都要香甜。细细咀嚼着米饭,品味着那微微的甘甜,我脑海里浮现着美好的画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今天种下的秧苗结出了丰硕的稻谷,变成了餐桌上的香喷喷的米饭……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今天我算是真正理解了它的含义。想想我们每天吃的饭菜,都是农民伯伯头顶烈日,脚踩烂泥,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袁隆平爷爷为了研究杂交水稻,多年来夙兴夜寐、日夜坚守在稻田里,解决了十几亿中国人的温饱!想到这,我对他们不由肃然起敬。他们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着泥土的芬芳,诠释着一个民族崛起的最古老的密码: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

篇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解析

路旁的稻田里,稻花飘香,预告着又一个丰年的到来。田里的青蛙也耐不住寂寞,阵阵叫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写出作者热爱自然,夏天的生机勃勃。

作者笔下这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乐.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读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美.表现了词人说丰年的主体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创造.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因此被称为名句。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注释

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④鸣蝉:蝉叫声。

⑤旧时:往日。

⑥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⑦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⑧见:同“现”,显现,出现。

翻译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写作背景

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他被弹劾罢官,回到带湖家居,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辛弃疾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这首词作于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期间。

篇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思

出处

这两句古诗词是出自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全诗如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代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稻花香里说丰年”一句中的“稻花香”和“丰年”互相呼应,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而稻田里不仅有稻花香,还有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在为丰收而喜悦的词人听来却并不烦人,反而有种群蛙在庆贺丰年的感受。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以蛙声说丰年,令人称绝。

【回忆童年的散文随笔:稻花香里说丰年】相关文章:

1.驻在回忆里散文随笔

2.我的回忆里的童年

3.回忆日子里的花香600字作文

4.回忆里的老杏树的散文随笔

5.回忆童年的散文随笔:儿时琐忆

6.回忆青春散文随笔

7.童年回忆作文

8.雪中回忆童年

9.日子里的花香作文

10.老家?童年?种花香作文

下载word文档
《回忆童年的散文随笔:稻花香里说丰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