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的终结散文
“baobaohongch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一个时代的终结散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一个时代的终结散文,欢迎大家分享。
篇1:一个时代的终结散文
一个时代的终结散文
一直使用同一个手机号码,是我的情结。也许是懒,或许是已经习惯……旧日并没有让我讨厌的人,不怕哪一个淡出视野的人想到或是找出我。
最高记录是五年。仍是会换号的,因为一些客观的原因。
每次更换手机或卡,总是要删掉一部分不常用的号码。这很象是一次出发,整理物品,总有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会被放下。而不通音讯的人,那排数字还是保存在那里,仿佛一切仍是有迹可寻。就象有的人,已经在彼此世界之外,仍在意念之中。
也许有一天,那个已经终止的号码,会被哪一个人拔响,会收到没有人可以知道内容的短信。有的.人,平时不打电话,不想让你知道,怕思念是一种打扰。可当它停机时,却偶尔会打通它,在平淡的一天,平淡的一刻,听一个女声说:对不起,您拔打的号码是空号……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不是现实主义的行为。而手机又是最现实的通迅工具。自由到底是什么呢。为了它,放弃了一些东西,离开那些想要束缚和改变自己的人。游离于一部分秩序之外,仍旧不能好好尝试它赋予的权利。
事实上,无处可逃,纵使逃也逃得生硬笨拙。
人总是容易背离初衷。第一次用手机时,号码尾数是729,铃声是《昨日重现》,背景字幕是:莫愁。最希望接到那个生日是0729的人的电话。事实上,大部分时间,都事与愿违,找自己的都是同事、家人、朋友,或是不同阶段的过客。
印象特别深刻的人渐渐散落天涯。在同一个城市,也似天涯。没有什么现实的联系,不会去找对方,这是默认的规则。
也不再对手机有那样的情怀。不会设分组铃声,觉得哪一个人打来的都无甚分别。
“千年日月落,雪尽已成河,心与君伴人相隔……此生无缘阴阳错,抚琴把酒对谁歌?曲虽错,谁能说?弱水三千唯君难再得。”
篇2:中关村电子市场的没落,或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近日不断有媒体报道:“受金融危机影响,IT卖场交易量明显下滑,部分商户看好网店经营,转战网络”云云等,我们且来看看这几个关键字:经销商销量锐减、5%店铺倒闭、卖场降租,以国内的报道的惯例和传统,实际濒临倒闭的店铺肯定远远不止5%,本人确实没有想到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能够传导的如此迅猛!
不过,仔细想想,冰冻三尺也绝非一日之寒,一个好的实体应该是有一定的能力抵御外部的环境变化,即使要倒下也不应该是第一个或第一批倒下的,马云不也说过:“即使跪着,我也得最后倒下”,那究竟谁才是压垮中关村电子市场这头大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呢,我这里简单的做出如下分析,有时间的话也顺便聊聊未来一段时间电子商务的趋势和发展:
购物环境及诚信经营的重要性;
中关村本人去的越来越少了,现在基本上是一年一次或两次,尽管工作和住的离这里都并不算太远,因为一想到卖场里被销售人员包裹兜售的情形,就是非常的不爽,当人们一再大谈用户体验之上的时候,中关村还是继续着自己这种落后的QJ似销售模式,能让人会有好的购物体验和环境吗?更何况今后个性化和多元化消费肯定是趋势,而在中关村到处充斥着的兜售的噪声甚至是拉扯,无时无刻不打断购物者的思绪,这样的购物环境首先便严重侵犯了购物者的个人空间,也打断了购物者的自主消费意念,这时候身处其中购物者很难不很汗。。。
而恰好是这个时候,你更要提防骗子们的出现,随口一个不可思议的超低价格,往往让你摸不着头脑的跟着上了某个楼上,公司通常也会比较体面,可就是你所锁定的某个产品不是缺货就是被‘曝有’严重缺陷,之后顺势再向你推荐某个“热门”产品,而消费者通常这时候早已口干舌燥,体力不支,多数会在骗子们的蛊惑和殷勤下,逐渐放下了警惕,猛的发现推荐的东东也不错,价格也还行,随即掏钱成交。
购物者经过这番折腾之后,心有忐忑者是情理之中的,多半还是会忍不住上网或询问下官方,却发现手上的这个热门货竟然比官方报价都高出好几千,顿时肠子都悔青了。依照国人的传统及维权的困难性,多半还是打掉牙往肚里咽,只好下次小心小心再小心,脑子里自然想到:老子以后能不去中关村就不去中关村,实在要去也要带个超级懂行的,或是有网店的并且支持支付宝的(顺便去中关村逛逛并拿货而已)
以上案例也许都仅仅是个案,但是分众营销时代,谁又能轻视口碑传播的威力,当以上事实通过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上万时,中关村是否只能剩下老鸟们和骗子们的自娱自乐?
以我看来,二十一世纪最贵的不一定是和谐,但一定会是诚信!
为什么老鸟也频频上当?
鉴于很多很多的同学甚至是老鸟,都有在中关村上当的经历,这里还是先说说为什么上述骗局并不巧妙,但却还是屡试不爽:
1、贪图便宜就不说了,废话,低价买到更优的东东,谁不想呢?!
2、骗子洞悉了人性弱点,你非要往心理学上靠也说得通的,但是骗子们难道都是心理学高材生毕业吗,所以还是要鄙视下所谓专家论点的废话;
3、言归正传,去中关村购物的消费者往往都是在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也问了不少懂行的人,付出了很高的学习和市场调研成本,最后锁定了某几款产品,可正是由于这点,精力、目力、意念过于集中于一点,一旦骗子们给你们推荐其他你并不熟悉的所谓热门产品时,就算你是专家还是大拿,也一定会头脑发蒙,各种参数什么的肯定是来不及详细对比,何况这些参数还是被骗子们隆重包装过的,再加上一天的购物那个疲惫和环境吵杂什么的,潜意识中的尽快成交念头也会跳出来说:“买了算了,反正性能都差不多的,何况媒体报道也未必靠谱呢”,于是乎上套就成了必然,
所以,这里恰好验证了,学的多未必是好事情,一不小心就过于执着了,换了个环境马上不灵了。
上面说的比较表层的,再来浅析下中关村电子市场没落的体制根本。
如果一个卖场主要是靠吃包租差价的简单经营模式,通过一手,二手转租来获得最高和一手利润的时候,一切监管手段和有序经营也都将不再靠谱,经济正常运转的时候,还能通过不断的转卖来套取转租受益,当危机来临的时候,只能是将卖场中绝大多数最后接盘的租户直接套牢,由此5%或更大面积的店铺倒闭势必成为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而高租金也必然压迫那些还未倒下但苟延残喘的店铺,在经营手段和方式上又无所不用其极,进一步加剧整个中关村电子市场生态环境的恶劣和不堪。
以上仅是自己的一点个人看法,欢迎指正。
时间有限,接下来会另起一篇介绍下谁是下一个卖场模式的赢家和未来方向。
作者:饶凯(阿凯,blog.myqun.org) 版权所有,如若,必须保留作者链接及本声明!谢谢合作!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raokai@tom.com
篇3:一个时代的终结 IE6即将退出美国历史舞台
Net Applicatinos发布的数据显示,IE浏览器在美国的市场份额降到不足1%,对于IE6即将退出美国历史舞台,微软在IE官方博客中进行了进行了庆祝,并表示:“我们希望更多的开发者和IT人停止支持这么一款落后的浏览器,”
在很多开发者看来,IE6浏览器是他们的肉中刺,因为IE6已经与目前的很多标准产生了严重的不一致和不兼容,
IE9也已成为IE浏览器的最新版本。然而让微软感到不甚理解的是,很多企业的IT部门都不愿放弃IE6。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微软就加速了IE6退出美国历史舞台的进程。
然而,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其它一些国家,IE6仍是一个主流浏览器,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网络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HTML5的推广采用如此慢的原因之一。
via windowsteamblog
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自36氪
篇4:在一个时代里自由行走散文欣赏
在一个时代里自由行走散文欣赏
在一个时代里自由行走
人车寂静的平常夜晚或周六 ,我喜欢沿着小区里的林荫道慢慢散步 ,想想世 界又发生了哪些特别的事。
这样的散步习惯有几年了。这么多年了,温带的阳光总是轻轻洒在我们身上。然而,我还是喜欢夜晚,喜欢夜的寂寥,无人喧嚣,远离尘世。甚至常在周末晚上工作,白天 睡觉。从两年前开始,我变累了,疲劳了。也是从那时起,我更喜欢夜。
在我看来,不同的 人们生长在同一个时代里,不是更应该顺 着个性有更多自我面貌?
我看到的这个世界却不是如此。
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情绪变得很多,感觉 变得很少:心思变得很复杂,行为变得很 单一;脑的容量变得越来越大,使用区域 变得越来越小。更严重的是,我们这个世 界所有的城市面貌变得越来越相似,所有 人的生活方式也变得越来越雷同了。
我们为 了适应同一种时代氛围,强迫自己失去了 自己。
如果,大家都有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想从我自己说起。
小时候我觉得,每个人都没问题,只有我 有问题。长大后我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 问题。当然,我的问题依然存在,只是随 着年龄增加又有了新的问题。小时候的我胆小,在团体中我总是 那个被排挤孤立的人;长大后让我和别人保持距离,成为一个人性的旁观者,能更清楚地看到别人 的问题和自己的问题。问题那么多,似 乎有点儿令人沮丧。但我必须承认,我就 是在小时候和长大后的问题中度过目前为 止的人生。而且世界就是如此,每个人都 会在各种问题中度过他的一生。
小时候的问题,往往随着你的出生的那一刻的和上帝赋予的天赋而来。 然而,上天对你关了一扇门,一定会为你 开另一扇窗;我认为这正是自然界长久以 来的生存法则。就像《侏罗纪公园》里的 一句经典台词:生命会找到他自己的出 路。童年的'一切让我能 坚持走出一条自已的路。
我们碰上的,刚好是一个物质最丰硕而精 神最贫瘠的时代,是幸福的时代。但所谓的幸福,却 早已被商业稀释而单一化了。市场的不断 扩张、商品的不停量产,其实都是违反人 性的原有节奏和简单需求的,激发的不是 我们更美好的未来,而是更贪婪的欲望。 长期的违反人性,大家就会生病。当我 们进步太快的时候,只是让少数人得到 财富,让多数人得到心理疾病罢了。
是的,这是一个只有人教导我们如何成 功,却没有人教导我们如何保有自我的世 界。我们这个时代,对我们大家开了一场 巨大的心灵玩笑:我们周围所有的东西都 在增值,只有我们的人生悄悄贬值。世界 一直往前奔跑,而我们大家紧追在后。可为了追 求速度,却丧失了我们的生活,还有生长 的本质。
从我懂得事理时,已有十年左右。这十年里, 我看到这个国家的人们,先被贫穷毁坏一 次,然后再被富裕毁坏另一次。我把这篇文章献给我自己,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在这个时代里自由地向前走。
篇5:我们生活在一个艺术正在消亡的时代的散文
我们生活在一个艺术正在消亡的时代的散文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但我们能为这个时代做的,远比我们想象中多。
图片源于网络
这一天,当我再重复去读那些诞生在19世纪中叶的读物时,我不得不意识到,属于时代的读物、画册、音乐――甚至能标志时代的一切艺术都正在消亡。
我们生活的时代,各种综艺节目比肩而立,它们来自韩国、美国或者中国原创。
它们裹挟着时代潮流,似乎人们不知道昨天综艺节目演了什么,就无法与人交流。它们所引导的潮流美和服装美,成为这个时代年轻人所效仿的。
于是,所有人穿着与日本人、韩国人一样的服饰走在街上。所有国家的年轻人越来越融合,听一样的音乐,甚至有一样的审美,但却逐渐丢失了属于自己国家的外在精神及内在精神。
有人说,不,你没看到吗,中国虽然读物越来越少了,但是我们有电影啊。在所有艺术产业都呈现衰弱态势的时候,中国的电影行业仍旧以饱满的情绪、高亢的市场占有率而持续前进着。
电影的确每个月都有上新,每年都有爆款。可人们不难发现,充斥在中国影坛的爆款,近几年在往内容和深度方面转化,这似乎暗暗隐藏着观影群体的变化。
但在中国市场上,外国电影还是在受到好评的电影大军中占据半壁江山,甚至更多。
美国的电影总充斥着超现实主义,它们总在刷新世界的可能性。
印度的电影在打破国内女性歧视、争取女权和摆除民族歧视上做着重大的贡献。韩国电影屡次为国内的.法律完善做出努力。
虽然中国的电影市场也在迎来内容时代的到来,但毕竟还在路上。同时,也的确再没有一部《霸王别姬》了。
无疑,此时的中国,是90后的主战场。作为九零后中的一员,我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已经进入一个深度转型期,而在这个时期,很难有属于一个时代甚至一个国家的艺术。
生活越安逸,创造艺术的可能性就越低。古老的艺术仍在殿堂之上,但却用昂贵的价格为人们走入它划上一条明晰的分割线。
你看,我们难以找到属于鲁迅、胡适、萧红等文人墨客为政治努力的黄金时代;也再难以找到属于崔健等摇滚人的80年代;又或者,中国艺术连偶像时代都已经过去了。
大多数人很难从艺术中感受到引领和陶冶,少数人正在艰难地为真正的艺术努力着。
而更多充斥在我们时代中的偶像、天团甚至综艺巨星,除了乏善可陈地带给我们肤浅的笑容之外,很少能给我们带来流淌在内心的深刻印象,更别提正确地引导时代。
人们对于艺术的尊重正在可怕地演变为对于金钱和物质的尊重。
年轻人很少再为书本动容,他们玩着抖音、快手,用各种明媚而招摇的所谓艺术,获得了无数人的围观。但艺术的真正价值,却在这种围观中逐渐消亡着。
王中军在做自己的私人美术馆时说,希望他的美术馆能是小众人的艺术殿堂。那里有国内唯一的梵高,有毕加索,甚至有年轻一代的新兴艺术家。但他们的画,在时代主流中,却越来越少被关注、被尊重。
人们依然弹着钢琴、吉他,甚至一切乐器,但再难有类似于《献给爱丽丝》、《蓝色多瑙河》这样的世界名曲。也没有属于时代的音乐鬼才。
是的,时代没有诗歌,没有文学,但还有舞蹈。但中国的古典舞蹈,已经彻底被西洋舞蹈或者韩流舞蹈所冲垮,民族艺术正在消亡。
这一代青年人,甚至很少关心政治、军事,大家更关心如何赚钱与享乐――这个时代可以赚钱的方法太多了,即便是对社会没有任何思考的年轻人,依然能在混迹一天的工作中得到能够解决温饱的钱。
甚至有些年轻人,是不会为工作作出任何努力的,但他们似乎有种先天的优势,开着跑车轰鸣在城市的街道上。
于是,灯红酒绿、午夜梦回,多少年轻人的内心,只剩下属于时代的空虚和冷漠。
这是极其悲惨的时代境遇,但它却盘踞在每个人心中,甚至于我自己。
多少年轻人,下班回家后,刷上几把游戏,看上几集电视剧,就决定结束一天。他们很少思考,自己所生活的时代是怎样的,他们能做的事有哪些,他们甚至心安理得的过着这样的生活。
当然,在很多个瞬间中,我是这样的年轻人中的一员。我们抱怨时代,却从未从根本上审视自己。
我们忘记了我们的艺术先驱们,他们为了写下引领时代、唤醒人知的文字东躲西藏甚至被暗杀的艰辛境遇。我们也忘记了所有艺术工作者正在为艺术或古迹申遗,走在一条重重受阻的艰难大道上。
我们的时代作家,往往在文学道路上渐行渐远,多少人脱离文字生活着。他们拿着许多钱,住在高档的别墅中,却再难为当代年轻人作出任何贡献。
现代油画被锁在漂亮的裱装框内,充当着没有人会多看一眼的摆设。带着鲜活和深刻思想的书籍,被整齐陈列在书架上、家中、图书馆里,但很少有人真正因为喜欢而阅读,大部分人都带着功利心阅读着,甚至让他们成为彰显自己文化修养的高档摆饰。
我所能看到的中国艺术,仅剩1894-1960的辉煌,剩下的艺术,都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转型。
人们对于咖啡厅和简餐的渴望,弥漫在整个社会追求高雅的人们心中,但却很少人了解,西方最早出现的咖啡厅,就是用来读报纸的神圣殿堂。
时代往往带着令人难以洞悉的敏锐观察力审视着人们,就像深渊一样。当人们凝望深渊时,深渊也在凝望我们。
而我们,明知道那是深渊,却不肯为不踏入它而尽一丝一毫的力量。
没错,艺术是一种个体现象,但也是整个时代甚至历史造就的结果,它是阶段性的,所以它应当为我们身处的时代作出相应的贡献。
中国的上流社会那么庞大,但真正崇尚和弘扬艺术的人那么少。电影发行商把电影做得越来越廉价,还把这些廉价电影放到雅俗共赏的影院中上映。无论票房是否惨淡,这种现象的出现本身就暴露着问题。
中国的中产阶级那么多,让孩子从小学习艺术进行精神修养的家庭也不在少数。但真正允许孩子从事艺术的家庭仍旧不多。
我们很难在这个时代里渴望真正艺术的成功,取而代之的是商业的消费和民众的推崇,似乎所有主流的东西才是艺术。而真正的娱乐圈,又被乌烟瘴气的性与利益绑架着。
时代留给年轻人的财富真的越来越少了,而我们也急切地想知道我们作为时代中最重要的一代,能为我们身处的时代做些什么。
即便生活裹足不前,但依然有人为了这停滞的文艺事业努力着。不论是写出这篇文字的我,还是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
我们都应共同思考,当我们面对这个艺术正在消亡的时代时,能否为这广大的、焕发着母性魅力的,且越来越有国际影响力的祖国做点什么?
【一个时代的终结散文】相关文章:
1.同居时代散文
2.姚时代结束散文
3.看脸时代散文
4.飞旋的时代散文
5.幼师年度终结总结
6.历史的终结读后感
7.一个写手散文
8.一个牛人散文
9.一个深夜散文
10.这是一个雷锋的时代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