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论经验思维--自然语言基本思维方式系列研究之一

论经验思维--自然语言基本思维方式系列研究之一

2023-09-22 08:07:2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风筝”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论经验思维--自然语言基本思维方式系列研究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论经验思维--自然语言基本思维方式系列研究之一,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论经验思维--自然语言基本思维方式系列研究之一

篇1:论经验思维--自然语言基本思维方式系列研究之一

论经验思维--自然语言基本思维方式系列研究之一

经验思维是遵循直观同异对立统一律、运用经验思维方法操作经验语词代换、把握对象观念,建构用经验逻辑结构起来的思维成果的逻辑规律型代换思维.直观同异对立统一律是在不变革对象观念的前提下,从直观的同与异的对立统一中径直地把握、代换对象观念的`逻辑规律.经验逻辑是通过经验思维组织经验逻辑形式而建构起来的思维成果之意义的结构.经验逻辑形式是经验思维成果之意义结构的一般模式;包括经验概念、经验命题、经验推理、经验论证等.经验思维是人类历史上创造的第一个运用自然语言的基本思维方式.运用经验思维,人类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化.它的历史功绩应充分肯定,它的否定也是必然的.

作 者:苏富忠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系,山东,济南,250002 刊 名:哈尔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年,卷(期): 23(1) 分类号:B804 关键词:经验思维   同异对立统一律   经验逻辑   经验逻辑形式   经验概念   经验命题   经验推理  

篇2:论具体思维--自然语言基本思维方式系列研究之三

论具体思维--自然语言基本思维方式系列研究之三

在抽象思维的局限性和困难面前,有一批思想家在辩证思维和辩证逻辑的名义下,不自觉地探讨由抽象走向具体的`思维途径;另一些思想家则企图回归经验主义.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提出由抽象走向具体的思维发展道路.具体思维是遵循同异对立统一律的逻辑规律型思维.同异对立统一律是在变革对象观念的前提下,从同与异的对立统一中取同取异地把握、代换对象观念的逻辑规律.具体逻辑是遵循同异对立统一律组合具体逻辑形式而形成的结构具体思维成果的逻辑.具体逻辑形式是具体逻辑的遵循同异对立统一律的结构模式,是运用具体语词表达的逻辑形式.具体思维方法是遵循同异对立统一律的思维方法.在今天的科学眼界下,具体思维是最佳的运用自然语言的逻辑规律型思维方式.

作 者:苏富忠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系,山东,济南,250002 刊 名:哈尔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年,卷(期):2002 23(5) 分类号:B804 关键词:具体思维   同异对立统一律   具体逻辑   具体逻辑形式  

篇3:论抽象思维--自然语言基本思维方式系列研究之二

论抽象思维--自然语言基本思维方式系列研究之二

抽象思维是遵循同一律,运用抽象思维方法,操作抽象语词代换、把握对象观念,建构用抽象逻辑结构起来的思维成果的逻辑规律型代换思维.同一律是在变革对象观念的前提下,从同与异的时立中去并取同地把握、代换对象观念的逻辑规律.抽象思维有其巨大的合理性,也有其重大的'局限性.它的创造是必然的,它的否定也是必然的.

作 者:苏富忠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系,山东,济南,250002 刊 名:哈尔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年,卷(期): 23(3) 分类号:B804.1 关键词:抽象思维   同一律   抽象逻辑   抽象逻辑形式   抽象概念   逻辑困难   悖论  

篇4:论中西思维方式

论中西思维方式

摘要: 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一方面,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又对文化心理诸要素产生制约作用.思维方式体现于民族文化的所有领域,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和交际文化,尤其体现于哲学、语言、科技、美学、文学、艺术、医学、宗教以及政治、经济、法律、教育、外交、军事、生产和日常生活实践之中.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 连淑能 Author: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期 刊: 外语与外语教学   PKUCSSCI Journal: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年,卷(期): 2002, (2) 分类号: H0-06 机标分类号: G4 H31 机标关键词: 文化心理    思维方式的差异    文化与语言    制约作用    制度文化    行为文化    物质文化    文化差异    生活实践    民族文化    精神文化    交际文化    诸要素    宗教    政治    哲学    艺术    医学    文学    外交 基金项目:

篇5:论思维方式及其作用

论思维方式及其作用

在分析认识思维与思维方式的基础上,较深刻地论述了影响思维方式形成的`主要因素,进一步揭示了思维方式在人生过程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最后,指出了如何建构思维方式的途径和方法.

作 者:谷成久 Gu Chengjiu  作者单位: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安徽,合肥,230061 刊 名: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POLICE OFFICERS 年,卷(期): 2(5) 分类号:B804 关键词:思维   方式   决定性   作用  

篇6:也论实践论思维方式

也论实践论思维方式

试图揭示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在于其实践理论思维方式的提出,继而对这一思维方式的内涵进行分析、梳理,最后结合现代哲学思维方式的.走向评价马克思哲学实践论思维方式的优越性所在.

作 者:颜岩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学院,陕西,西安,710063 刊 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年,卷(期):2003 13(1) 分类号:B023 关键词:哲学   实践论思维方式   现代哲学思维方式  

篇7:论爱因斯坦的思维方式

爱因斯坦的思维方式

内容提要:爱因斯坦作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生为人类做出了重大的科学贡献,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方式。研究其思维方式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爱因斯坦的科学观。作者从美学思维、直觉思维、辩证思维、逻辑简单性四方面分析了爱因斯坦的科学思维方式。

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一生有许多科学发现,特别是他的相对论,揭示了空间--时间的辩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无论是在科学上,还是在哲学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爱因斯坦科学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的独特思维方式。总观其思维方式,大体表现出美学思维、直觉思维、辩证思维以及逻辑简单性原则等四个特点。

一、美学思维是爱因斯坦科学发现的内在动力。爱因斯坦认为,科学的目的就是追求宇宙的和谐。这种美学思维方式体现了爱因斯坦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他一方面承认科学内容具有客观性--美的规律。认为自然界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同时,也强调人在其意识的支配下通过科学来发现和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和美的规律,并按美的规律改造自然,造福于人类。爱因斯坦从事的科学研究的目的也正在于此。

1931年初,他忠告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学生:“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来是不够的,关心人们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们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①]正是这种追求宇宙的和谐美,造福于人类的科学目的,成为爱因斯坦科学发现的内在动力,使他的一生都在科学事业上为这种目标不懈地努力追求着,体现了爱因斯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爱因斯坦把人们从事科学研究的目的分为三类。而爱因斯坦本人在其科学发现的过程中,则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构成了他独特和美学思维方式,促进了科学事业的发展。

第一,科学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人类爱好科学,因为科学研究能给人一种超乎常人智力之上的快乐。所以,把科研看成是一种特殊的愉悦。爱因斯坦在把自己和一生献给伟大的科学事业的同时,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他把科学研究本身看作是一生中最大乐趣。在爱因斯坦的著作中,曾多次推崇德国启蒙运动者、诗人和思想家莱辛所说的话,认为寻求真理的努力所付出的代价,总是比不担风险地占有它要高昂得多。因为,在爱因斯坦看来,在我们之外,有一个巨大的世界,它离开我们人类而独立存在,它在我们面前就象一个伟大而永恒的谜,然而至少部分地是我们的观察和思维所能认识的。对这个世界的凝视深思,就像得到解放一样吸引着我们。“而且我不久就注意到,许多我所尊敬和钦佩的人,在专心从事这项事业中,找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在向我们提供的一切可能范围里,从思想上掌握这个在个人以外的世界,总是作为一个最高目标而有意无意地浮现在我们的心目中。”[②]爱因斯坦把这种科学发现的过程称作通向天堂的道路,虽然它并不像通向宗教天堂的道路那样舒坦和诱人,但爱因斯坦说,他从来也没有为选择这条道路而后悔过。他在科学发现的过程中,获得了充分地满足,找到了一种精神寄托。

第二,科学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受制于人的需求能力的,而衣、食、住、行等物质需求则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科学的目的,就是要在客观上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及量子论的发现本身就为人类物质生活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第三,科学的目的是用一种审美的观点来探索世界,用科学家的好奇心来征服未来。爱因斯坦认为,科学家一心一意相信普遍的因果关系。在他看来,未来同过去一样,它的每一细节都是必然的和确定的。科学家总是对自然规律的和谐感到一种狂喜的惊奇,因为这种和谐显示出一种高超的理性,同它相比,人类一切有系统的思想和行动都只是它的一种微不足道的反映。

自然界有它固有的美。爱因斯坦美学思维方式的实质就在于,既然自然界是和谐的,那么反映自然界的科学理论也应该是和谐的;既然自然界是美的,追求自然界的科学理论也应该是美的。

二、直觉思维是爱因斯坦科学发现的基本途径。直觉思维是直接领悟的思维。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在面前的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及其关系的一种迅速识别,敏锐而深入的洞察,直接的本质理解和综合的整体判断。爱因斯坦对科学发现中的直觉思维问题作了大量的论述。他提出了科学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思维自由创造概念的途径实现的命题。19,爱因斯坦在柏林物理学会举办和麦克斯·普朗克六十岁生日庆祝会上的发言中谈到,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要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而“要通向这些定律,并没有逻辑的道路,只有通过那种以对经验的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得到这些定律。”[③]他认为,感觉经验对于物理学理论基础的关系“只能直觉地去领悟。”[④]

爱因斯坦赋予直觉以特别重大的意义。他重视和强调直觉思维在科学发现过程中的作用并非偶然。

首先,他是针对科学研究和科学发展中的传统思维方式提出来的。当时培根重视归纳,轻视演绎的思维方式在哲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爱因斯坦认为,科学不仅是在自然界中发现的,而且应该是自由创造概念,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加以验证。爱因斯坦强调理论必须以经验为依据,他所说的直觉的依据就是对经验的“共鸣”,但直觉的依据又不单是从经验中归纳出来的,而要经过“理智的构造”、“自由发明”才能得到,因此,它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是“构造性的尝试”。所以,爱因斯坦明确指出“科学不是一本定律汇编,也不是一本把各种互不相关的论据集合在一起的总目录,它是用来自由地发明观念和概念的人类智力的创造物。”[⑤]这是直觉思维的第一步,也是科学发现的前提。

其次,针对牛顿轻视假说的思想提出的。牛顿认为,不做假说是任何健全的自然科学家的基础。这个思想到19世纪末仍被人们所推崇。这种狭隘的经验主义历来认为,试验中没有的东西,理性中也不会有。爱因斯坦在批驳这种思维方式的同时,提出科学需要假说,这种假说在一定意义上是指一种直觉的判断力,它往往来源于一种信念。19,当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刚刚问世的时候,《物理学记事》上发表了德国物理学家考夫曼关于他的实验测量结果“与洛伦兹--爱因斯坦的基本假说不相符”的论文,然而,爱因斯坦当时承认考夫曼提供的事实,但并不放弃自己的假说,因为直觉告诉他自己经过十年沉思而得出的结论是和谐的、符合世界和统一性。十年之后,法国物理学家居耶和拉旺揭示了考夫曼的实验装置是有毛病的。

第三,爱因斯坦思维自由创造概念的命题,是针对科学认识中的唯心主义先验论提出的。爱因斯坦认为,科学的概念、理论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才有的,是人们的思维自由创造出来的。爱因斯坦认为,科学就是历史悠久的努力,要大胆想象、大胆创造,科学往往就是这样一种企图,通过构思的过程,后验地重建存在。根据已有的知识,构思世界的联系,得出新的概念,建立新的假说,然后,经过实验加以验证。

爱因斯坦的直觉思维包括三层含义:

一是通过直接经验构思理论体系,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说,从特殊上升到一般不是通过归纳的道路实现的,而是通过直觉思维的形式实现的。二是从理论体系到基本结论是通过逻辑演绎的道路实现的。三是思维自由创造概念是人的思维本性所决定的。人主要有三个思维特点,即思维的自觉能动性、知识和经验的储备以及人的思维具有差异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其见解,深度及概念和理论表达均不相同,因此,要借鉴先进的思维头脑推动社会的进步。

显然,爱因斯坦提出直觉思维这个命题是唯物主义的命题,不仅因为这个命题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也因为这个命题的形式是一种自觉地思维形式。爱因斯坦这个命题同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提出的“概念是人脑的最高产物”这一命题是基本一致的。

直觉思维也是爱因斯坦评价其他科学家才能的一个标准。他认为,哥白尼、法国化学史家梅耶松、居里夫人、玻尔、朗之万等著名科学家的伟大发现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的直觉思维。

三、辩证思维是爱因斯坦科学发现的主要方法。爱因斯坦是具有辩证是思想的科学家。没有辩证思维,就不会有相对论和量子论的科学发现。狭义相对论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观点,广义相对论中关于时空与场的观点,量子论中关于能量与质量的观点,都体现了爱因斯坦的辩证思维方式。爱因斯坦的辩证思维方式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爱因斯坦承认世界是有序的、和谐的、统一的整体。1931年,当爱因斯坦论及科学时指出:“相信世界在本质上是有秩序的和可认识的这一信念,是一切科学工作的基础。”[⑥]爱因斯坦不仅承认世界的有序性、和谐性与统一性,而且,对此深信不疑,甚至把这种信念建筑在宗教感情上,他说:“我的宗教感情就是对我们的软弱的理性所能达到的不大一部分实在中占优势的那种秩序怀着尊敬的赞赏心情。”[⑦]

爱因斯坦认为,世界是有序的,有规律可循的。1952年3月,他在写给M·索洛文的信中谈到,人类世界的可理解性是一个奇迹,或者是一个永恒的神秘。先验地,我们好象可以很自然地认为世界是完全紊乱的,人的思维完全无法掌握。“但是理论的完成暗示了客观世界的高度规律性。这是人们不可能先验地预先设想的。”[⑧]

第二,爱因斯坦承认自然界中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他在科学研究中,一方面能够从统一中看出对立,能够在对立中追求统一。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中关于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对于这个问题具有典型意义。因为在探讨时空观这个问题时,他采取的方法是把时间与空间联系起来看作一个整体,即认识到了二者的绝对与相对的对立统一关系。爱因斯坦仔细地考察了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他发现:“两个事件间,没有空间的绝对关系,也没有时间的绝对实质,便是有空间与时间绝对关系。”[⑨]在爱因斯坦看来,对于两个事件,在不同的惯性系看来,它们的空间关系是相对的,它们的时间关系也是相对的,只有从空间与时间的联系去考察,才有绝对的意义。正是在这个基础上,爱因斯坦把时空与场联系在一起,建立了他的广义相对论。

第三,爱因斯坦承认自然界和科学理论的可变性。他认为,由于自然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反映自然界本质规律的科学理记和概念也不可能是永恒正确的。1950年,爱因斯坦在国际外科医学院讲话时曾提出,由于自然界的不断变化,当时,物理学像天体力学的小妹妹一样随之发展,而生物学则又是像物理学的小妹妹一样随之发展。这种自然科学的发展观反映了爱因斯坦的科学观。

四、逻辑简单性原则是爱因斯坦科学发现的理论依据。爱因斯坦对逻辑简单性原则曾作过科学解释。他认为,我们所谓的逻辑简单性,并不是指学生在领会这种体系时困难最少,而是指这个体系所包含的彼此独立的公理、假设或概念最少。爱因斯坦提出了四条原则:

第一,理论体系所包含的公理、假设、概念基本结构等逻辑元素最少,逻辑元素越多,包含的真理性则越少。

第二,理论体系所包含的假设、公理、概念等基本关系必须彼此独立,不能互为因果关系或互为前提。亦即是不用定义的概念和不用证明的命题减少到最低限度。

第三,理论体系的逻辑前提必须归真,正确地运用逻辑规则。做为一种理论体系,假设、公理及概念,在形式逻辑上必须具有不矛盾性,这是检验一种理论是否可靠的重要要求和必须遵守的标准。

第四,理论体系所包含的假设、公理、概念之间的基本关系,在逻辑上要保持前后一致。

爱因斯坦提出并遵循的逻辑简单性原则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首先,逻辑简单性原则是评价理论的一个重要方法。从逻辑观点来看,如果一种理论并不是从那些等价的和以类似方式构造起来的理论中任意选出的,那么,我们就给予这种理论以较高的评价;其次,逻辑简单性原则有助于人们对理论的选择。它是用来选择或然性最大的知识理论体系的辅助性启发手段;再次,逻辑简单性原则构成了理论体系和科学结构上所追求的目的。要解决真正地反映客观实在这一课题,就应当用最合理、最简单、最清楚的方式进行思维,并从许多同样有价值的理论中选择一个更简单、更明确、更经济地达到这一目的的理论,构成理论体系和科学结构。从而使理论体系和科学研究本身尽可能地达到“内在完备性”要求,力求少走弯路。

总之,爱因斯坦科学发现的思维方式,充分地证明了他的哲学倾向和他的科学态度一样,是严谨而深刻并富有创造力的。

篇8:论反思的思维方式

论反思的思维方式

反思的思维方式体现着人对真理和理想生活更高层次的追求.反思作为哲学思维方式力求透过具体的层次和环节达到对普遍必然性的把握,实质是对思维与存在、人与世界的大关系的思考和觉解.从自发的反思到自觉的反思存在着由此及彼的桥梁.反思思维具有辩证本性,本质上是以感性经验为中介的.概念思维.反思的直接对象是思想现实.反思作为创造性思维方式并非冰冷的逻辑,即概念问的逻辑联结,而是直觉与逻辑的统一.

作 者:高峰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山东,淄博,255091 刊 名: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ATIO) 年,卷(期): 18(4) 分类号:B804 关键词:反思   思维方式   思想现实   直觉   逻辑  

篇9:范示思维方式研究

范示思维方式研究

以事例分析为基础,对范示思维的'概念、范示思维的两种基本过程和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讨论了可作为范型的事物和将一事物确立为范型的根据.

作 者:兰毅辉 曾华锋  作者单位:兰毅辉(漳州师范学院,漳州,363000)

曾华锋(国防科技大学,长沙,410073)

刊 名: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5(4) 分类号:B80 关键词:范示思维   范型  

篇10:六种思维方式

1、横向思维

我们可以理解为横向思维、思维的组合,也就是思维控制的过程。是思维者、会议主持人、讨论参加人对思维方式的选择。就是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哪种思维或思维组合,选用什么样的思维顺序。是回答:下一步怎么想,下一个议程是什么的问题。就好比乐队的指挥,该钢琴、该小号还是该低音贝斯还是哪些乐器的组合等等。

在使用这种思维时要注意:我们在思考什么?使用的是哪一种思维?我们的思维是否在思考范围之内?还应该使用哪一种思维?我们应该按照某一模式思考多长时间?还需要延长吗?是否应该转换思维?转换成哪种思维?我们怎样总结现有的结论?我们的决定是什么?还有哪些不完善,应该用哪种思维来完善我们的决定?

合适的思维组合通常可以起到促进者的作用,指出不合适的意见,促使团队做出合适的决策。在阶段性评估时,我们通常使用认同思维与质疑性的思维相结合的思维方法。在小结时采用认同思维和质疑性的思维加上信息扩展性思维再加上创造性的思维提出下一阶段的计划,最后用情感性的思维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中去。

2、质疑性的思维

我们可以理解为批判性的思维、否定性思维、质疑性的思维、逆向思维,也是寻找和发现困难因素的思维。是从相反的角度去审视、反思、调查所面对问题的真实性、正确性、可行性、正确性、合法性、普遍性并剖析其弱点及不利条件,发现风险和隐患等等,用电影“创业”里的话来说就是“横条鼻子竖挑眼”。找出所选择方案、设想的各种不足之处。

这种思维方式是进化成人类以来就具有的,遇事先审视环境是否对自己有害,握手就是由原来早期人类伸出手,向对方表示自己没带武器,主动让对方审视,使对方有安全感而演化为友好表示的。质疑性的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绕开或排除隐患从而做出最佳决策,能够提前预见困难从而设法避免。

认同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配合起来是一个强大的评估工具,在我们审视自己的工作、自己起草的公文时更要注意和质疑性的思维反复使用。

在针对自己工作的具体思维过程中,要注意质疑性的思维和认同思维相协调。过少或过多使用质疑性的思维都是不利的。过少使用质疑性的思维、过多使用肯定性的思维会让人轻信、莽撞,过于乐观自信;过多使用质疑性的思维,过少使用肯定性的思维则容易使人过多地看到阴暗面,感到困难重重,失去前进的勇气。

当然也可以从相反的角度去应用它。在军事上,有示形的做法,强则示弱,弱却示强就是促使对方在思维方式上犯错误,我们在对付竞争中的对手企业时也可以利用这些思维。空城计中,诸葛亮以弱示强,吓走了司马懿。还有孙膑用增兵减灶之计以强示弱促使庞涓思维发生错误,最后打败庞涓。

3、信息扩展性思维

我们可以理解为信息扩展性思维,是用新的事实、信息来填充原来思维的基础。在两种对立的情况难分正误时可以暂时把这两种对立的情况平行放置,必要时作记录,接下来寻找新的信息,评估原有情况的相对性和准确性。我们还可以区别信息是事实还是推论,再用信息填补信息与事实的差距。扩展原有的思维范围,来深化和解决问题。在这种思维过程中,我们可以问自己:

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

我们想得到什么信息?

我们需要什么信息?

我们怎样获取遗漏的信息?

4、直觉思维

我们可以理解为感受性思维、直觉思维、情感性思维、预感性的思维和潜意识。这里的情感性思维并不是感情用事。

在进行这种思维时,可以不必问“为什么”。事实上,人的一生中凭直觉和知觉的思维所占的比例是很大的,在不能做到或来不及进行深层次思维时,都可以凭直觉思维来随机应变。我们往往有这种经验,在一种成熟认识形成之前,直觉往往是各种还没有充分加工过的信息在头脑中的总和,其正确的比例相当高。很多人有这样的体会:所谓的“第六感官”、直觉是不容忽视的。在一些警匪片中,警察有时就凭直觉去查找线索。

但是如果只是凭直觉思维,不去扩展信息往往也会被自己的一时情绪、情感所蒙骗,越是自信的人越要注意这个问题。空城计中,带领二十万大军的司马懿被仅有少数老弱病残的诸葛亮骗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同样,庞涓过于相信自己看到敌人锅灶数量逐日减少的“事实”,思维发生错误,被孙膑打败。试想如果当时他们如果把认同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配合起来历史可能就要重写。

5、创造性思维

我们可以理解为创造性思维、创新思维。是针对原有的信息、条件、正负面因素、兴趣点、兴奋点通过灵感、筹划、讨论而产生的新设想、新方案、替代办法的思维。

在解放战争中,孟良崮战役就是一个使用创造性思维的例子。当时重点进攻的国民党军队有45万人,全部美式装备,而且其中还有国民党的王牌军——74师。我华东野战军只有33万人,其中有相当部分还是才收编不久的部队。粟裕将军经过十多天的部署,完成了对国民党黄伯韬军的包围。在总攻前20个小时,获得了一个新的信息:国民党的王牌军——74师孤立突前,进入了孟良崮。粟裕将军果断地使用创造性思维——还有更好的方案吗?又,打74师——决定改变围歼黄伯韬军为围歼74师,并在十多个小时时间内完成了战略调整,使双方的最高统帅都吃了一惊。经过艰苦的战斗,终于全歼了74师,一举打破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使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转入了战略进攻。是解放战争的一个战略转折点,粟裕将军的创造性思维起到关键作用。

在使用创造性思维时,我们经常要回答:是否有更多的代替方法?在这个领域理有什么新的思路?能否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同时要注意摆脱平常的思维定式,就是要按照理性去分析问题,而不要按照套公式的思维去考虑问题。

6、认同思维

也称阳光思维,我们可以理解为顺向思维、认同思维、肯定性的思维。是从逻辑关系上顺延、深化原有的思维,找出所选择方案、设想的各种益处:简捷性、合理性、可行性、低风险、低成本、高收益、易接受等优点。

这种思维可以在某一个阶段单独进行,也可以跟随在否定性思维或创造性思维之后补充、发展和强化原有的思维。使用顺向思维、认同思维、肯定性的思维绝不是做应声虫,而是要深思熟虑,把问题的正面、主导方面思考透彻。

【论经验思维--自然语言基本思维方式系列研究之一】相关文章:

1.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2.思维方式变革与现代化建设

3.职场成功者的思维方式

4.颠覆思维方式的故事

5.换一种思维方式的事例故事

6.《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字

7.实践思维方式:论马克思人的本质的科学规定

8.思维训练

9.论灵感思维的神经生理机制

10.哲学思维方式总体演变初析

下载word文档
《论经验思维--自然语言基本思维方式系列研究之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