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复杂性、科学与后现代思潮

复杂性、科学与后现代思潮

2023-07-25 07:59:4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人间美乐蒂”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复杂性、科学与后现代思潮,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复杂性、科学与后现代思潮,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复杂性、科学与后现代思潮

篇1:复杂性、科学与后现代思潮

复杂性、科学与后现代思潮

复杂性科学与后现代主义有着一定的关联.但是复杂性科学绝非后现代主义得以成立的科学基础.后现代主义思潮批判审视科学发展.把其中合乎自己思潮的东西拿过来为己所用,其中既有把其思想发挥的'地方,也有大量误读的地方.复杂性科学可效仿后现代主义思潮,从后现代主义思潮发展中索取“为我所用”的东西,来推动对于复杂性思想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作 者: 吴彤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北京,100084 刊 名: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35(4) 分类号:

篇2:后现代思潮的论文

[摘 要]从经济学研究的视角看,后现代主义思潮是指在未来或更长的时间里,在全球将出现一个以满足人们休闲的精神 文化需求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时代,这种经济的产值和吸引的就业人数将会占国民生产的重要地位它以休闲经济娱 乐经济体验经济等具体方式体现出来,对现代旅游消费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当今社会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人 们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了旅游企业的对策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思潮;旅游消费行为;旅游企业对策

篇3:后现代思潮的论文

时至今日,人类已经历了两次巨大的变迁浪潮,正面临着第三次浪潮文明:第一次浪潮——农业革命使人类从原始的渔猎采集生产方式进入到以耕种畜牧为特征的农业为本的时代第二次浪潮——工业革命在短短的两个多世纪里,使欧洲北美和地球上其他地区的生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第二次浪潮迄今仍在蔓延,许多至今依旧属于农业社会的国家,工业化的势头未见减弱但是,从世界范围内来说,工业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达到了顶峰,第二次浪潮文明已经走到了尽头另一个重要的过程——第三次浪潮开始兴起,20世纪后30年里先后遍及大部分工业化国家,开始席卷全球,其潮头所到之处,一切为之改观

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分析后工业社会第一个也是最简单的特点是使大多数劳动力不再从事农业或制造业,而是从事服务业,如贸易金融运输保健娱乐研究教育和管理未来社会的发展将把更多的人从各种束缚中解放出来,不去干那些束缚人的工作,而更多的是从事创造性的工作工作对人来说不再是一种被迫,而是一种志愿,变工人农民为知识分子技术人员社会管理人员几个人操作机器即可以完成以前成百上千人的工作,解放出来的人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

甘哈曼在《第四次浪潮》一书中对后现代社会中休闲活动的情况作过预测,认为第四次浪潮中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多多少少是以我们目前所说的休闲活动为中心的如会唤起壮丽矜持华丽敬畏或社会性宗教性自然性以及与万物一体性感情的仪式和艺术性的活动;创造禁忌图腾制戒律严格的宗教传统与习惯;特别为自己而进行的读书著作绘画演出作曲工艺制作;观光游戏竞技仪式性行事展览会公演;美食主义者到处品尝佳肴,贵族形式主义者的生活样式,享乐主义者以家庭为中心的价值观,包括访问招待和聚会;狩猎钓鱼郊游露营泛舟;学习和利用趣味性技能;非经济性动机的园艺管理室内装潢手工艺品使用等;会话议论讨论政治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大部分的福利社会保障机能;其他的度假,如改变情绪扩大经验冒险兴奋娱乐,等等20世纪最后的10年发生的全球信息化进程,已不可逆转地将人类提升到一个新的社会文明阶段休闲经济将成为社会的主流经济形态

休闲产业即使在工业社会也占据着日益增大的份额,并逐步发展为支柱产业,而在未来的社会信息化过程中,休闲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即休闲经济产值在GNP中将占50%以上,并将提供最大规模的就业市场,从而进入“休闲经济时代”休闲经济的发展,正是休闲文明时代来临的重要标志

著名的未来学家格雷厄姆·莫里托在《全球经济将出现五大浪潮》一文中认为,到人类将走过信息时代的高峰期而进入休闲时代在美国,休闲经济产值将占GNP的50%以上,休闲经济会给人们带来许多新的生活态度观点和活动人们将购买经验而不是物品而提供娱乐和冒险的行业将有望繁荣兴旺

美国最大的体育娱乐顾问机构创办人迈克尔·沃尔夫在《娱乐经济》一书中指出,人类即将进入娱乐经济时代为此,他提出了“娱乐因素”概念,认为“娱乐因素”将成为产品与服务竞争的关键,消费者不管购买什么,都在其中寻求“娱乐”的成分在这种“娱乐导向消费”的驱使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产品服务提供娱乐功能和娱乐因素,只要能让人感受到轻松有趣,跟休闲娱乐甚至文化艺术有关的人事物,都是娱乐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当其他产业不断仿效娱乐业或大致采取相同的策略时,社会便进入了“娱乐经济时代”

还有的美国学者在预测未来经济时,提出了“体验经济”概念,认为人类社会继“服务经济”之后将进入“体验经济时代”“体验”一般被看成是服务的一部分,但实际上体验是一种商品,像服务货物一样是实实在在的产品与过去不同的是,商品服务对消费者来说都是外在的,但体验是内在的,存在于个人心中,是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所得每个人的体验不会完全一样,因为体验来自个人的心境与时间的互动创造体验一直是娱乐的核心,但如今的娱乐体验已在影视游乐园之外的产业中生根,新科技的发展,带起互动游戏动态模拟虚拟现实等新的体验,更进一步刺激电脑业的新发展

笔者认为,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后现代主义思潮是指在未来20年或更长的时间里,在全球将出现一个以满足人们休闲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时代,这种经济的产值和吸引的就业人数将会占国民生产的重要地位它以休闲经济娱乐经济体验经济等具体方式体现出来

二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之下,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旅游市场明显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进入90年代,一种全新的旅游消费模式正在形成世界旅游组织指出:随着人们旅游消费行为的改变,世界旅游业开始迈进新的时代(New Age of Tourism,NAT)在这个新的时代里,旅游业的各个环节都具有了新的特点旅游消费表现出以下特征:

旅游消费主体群的年龄结构发生了改变,中青年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加这种变化在20多年来——亦即未来学家托夫勒所指出的.第三次浪潮文明开始兴起以来,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在西方,推崇努力工作的新教伦理思想对人们的影响似乎日渐式微,享乐思潮渐隆过去,西方国家普遍主张少壮努力工作,暮年以丰厚的积蓄广游世界,因此老年人在旅游市场中所占份额较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青年步入旅游市场,在紧张工作之余外出度假,寻求身心的放松,丰富人生的经历大量的资料表明:在美国,二战以后生长起来的中青年人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积极进取的精神,他们普遍认为消遣性旅游度假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表现,因此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主体在欧洲的度假市场上,一个相对年轻而富有的主要由商界和高技术专业人员组成的消费者层正在崛起,晚婚晚育小型家庭使他们具有比前辈高得多的消费水平和不同的消费模式——喜欢外出度假,向往遥远的旅游地就是在日本——其国民素有“工作狂”“重节俭”之称的这样一个东方国度里,近年来,出境旅游人次数的年增长率超过了两位数,而持既要奋斗也要享乐价值观的所谓“新人类”是旅游市场增长最快最引人注目的客源层,许多国家或地区的旅游地都把日本的女青年作为重点促销目标我国的国内旅游市场也有类似的情况,从80年代中期以来,不少青年人主张工作享受两不误,虽然受收入水平低的限制,不得不选择乘坐火车硬座车厢携带大包方便面出游,甚至在异地投宿朋友亲戚之家(有人戏称这种旅游方式为“乞丐式”旅游),但旅游的热情甚为高涨,成为生长最为旺盛的客源层

在全球正在步入的旅游新时代,旅游需求具有进一步细分供给与分配灵活化的特征旅游市场细分不再只是理论上的一个词汇,类型众多的较小规模的专门市场如商务客人度假者老年人女青年蜜月旅行者双薪无子女家庭特殊兴趣爱好者等在分割取代原来的大众市场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有其一定的特点和与众不同的需求,从而构成总体需求的多样性和每个小市场的特殊化比如:观光客和度假者的需求差别很大老年游客一般喜欢在交通不拥挤的非旺季参加有全陪的包价团外出旅游,偏好静态的旅游产品;中青年游客则一般喜欢快速出游,选择小包价或完全自助的形式,偏好动态的旅游产品日本的“办公室小姐”喜欢结伴到欧美国家的城市观光,将要毕业的大专院校学生则多选择欧美等地的农牧场完成毕业旅行

当代旅游需求还具有另一个鲜明特征,那就是渴望参与的意识越来越强烈旅游者更希望自己是表演者运动员(即使是场外的),而非一般的旁观者在高度工业化的今天,几乎没有谁能生产出一件完整的产品,产品的生产都不能归功于任何个人,每个人的贡献即便不是无法辨认,至少也是十分困难的但是,能够看着自己的作品并发现它是一件完整的作品,在大多数人的心理上似乎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人们利用自己的闲暇来寻求这种满足——由自己单独完成某一件事,并自豪地宣称“这是我做的”,抑或带着个人表演的希望来参加活动分享成功的喜悦

尽管现代旅游者的需求趋于多样化,但文化旅游动机正得到明显强化,出于求知的欲望,希望学习和探索异国他乡的文化历史艺术风俗语言宗教的旅游者日趋增多,文化旅游成为一种颇受青睐生机盎然的旅游形式第一,构成旅游市场主体的中青年旅游者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求知欲望强,乐于了解异文化和接受新思想,把旅游和学习合二为一,从中开阔思路,拓宽视野,获得高层次的精神享受;第二,新技术革命推动了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化,第三次浪潮文明的曙光已染遍了半个天空,人们的社会行为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开始自觉地关注文化,学会了强调文化特点,推崇民族的多样性,意识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乃至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关系;第三,冷战结束之后,世界经济出现一体化倾向,国家之间地区之间人民之间的交流和联系越来越为密切,这进一步刺激了文化旅游动机的强化,而新技术成果在交通通讯等行业的应用又为跨大区文化旅游动机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在由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转变的时期,人类的自然价值观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得到真正的重视,许多人希望返璞归真,逃离都市的喧嚣,走向清静优美开阔洁净的大自然,由对自然的把握而赋予自然以生命,同时也扩大自己的生命,使主体与客体在融合中同时得到升华于是,追求淳朴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的旅游动机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强化,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海洋旅游探险旅游方兴未艾,成为世界旅游发展的一种潮流据载,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旅游者普遍偏重自然风光,乡村旅游流量增长迅速西班牙旅游部的一次抽样调查结果表明,52%的旅游者愿意到恬静的环境中度假我国国内的一些大城市也出现了类似的旅游流向

综上所述,后现代主义思潮已成为现代旅游消费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后现代主义思潮中旅游企业的对策

适应后现代主义思潮中休闲经济娱乐经济体验经济等形式的需要,结合旅游者消费行为的上述变化,旅游企业必须在需求多样细分参与意识加强供给充分信息技术发达等因素基础上,发展自助式自选式组合式等全新旅行方式

首先,大力发展自助旅游,适应散客潮的涌起在远程旅游市场上,包价团仍是一种主要的方式但是,在近中程旅游市场上,自助旅游者即所谓散客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据统计: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散客在世界国际旅游市场所占的比重就约为70%;到90年代,这个比例又有所升高自助旅游合乎人的自发消费倾向,因而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日益扩大的前景应完全按照他们自己的兴趣制定日程和路线,甚至自行预订机票和客房

其次,普及自选式旅游方式在旅游发达国家,人们随着旅游经验的日趋丰富,很少再像过去那样不加选择随团出游游客不再是被动适应的角色,他们可以向旅行代理商提出关于目的地和旅行路线的具体要求,然后由旅行代理商去组织落实在价格构成上,放弃传统的全包价形式,代之以其他灵活的包价方法,如只含机票和饭店的包价自选旅游方式在我国一些城市也已出现,应加强其普及程度

再次,推广组合式旅游也即所谓的“异地成团”方式组合式旅游是一种介于团体旅游和散客旅游之间的更加灵活更加尊重客人意志的旅行方式,客人通过旅行商预订之后,三三两两地从不同的地方出发,前往同一目的地,抵达后就地成团,由当地旅行社接待组合式旅游有长线也有短线,可以有领队也可以没有领队,其随机性强,游客有更多的自由选择和活动的机会,因而颇受旅游者尤其是青年人和家庭式旅游者的欢迎著名旅游胜地夏威夷开展组合式旅游较早,经营手段非常灵活,即使一个游客也能成行香港的组合旅游路线有80条之多日本交通公社开展组合式旅游业务已有10多年历史,并且成绩显著进入90年代,组合式旅游始在旅华市场兴起,并立即受到国内旅游界人士的关注国内旅游企业不仅要开展异地组团业务,而且应借助现代化的技术力争达到即便一条路线只有一个游客也照常营业的高度灵活性。

参考文献:

[1]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 。

[2]章海荣。旅游文化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3][美]迈克尔·R·所罗门。消费者行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4]罗钢,王中慎。消费文化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5]褚明德。旅游服务心理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6]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7][英]马凌诺斯基。文化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 。

[8]崔进。旅游文化纵览[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

[9]沈祖祥。旅游心理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8。

[10]刘纯。旅游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

[11]孙喜林,荣晓华。旅游心理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12][英]雷蒙德·弗思。人文类型[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

[13]李天元。旅游市场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2。

[14]宁士敏。中国旅游消费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篇4:后现代思潮与中国法学和法制

后现代思潮与中国法学和法制

“人们会听到新的问题……。在所有这些问题背后,我们几乎只听到漠不关心的低语:

‘是谁在说话,这有什么关系?’“

DD米歇尔。福柯*

近年来,在国内学术理论界,“后现代”一词已经颇为流行,然而在法学界,我所看到的、真正算得上后现代法学的文章大约只有冯象先生的一篇短文,而且还不是发表在法学杂志上。[1]我在评论波斯纳的著作时尽管提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但仅仅是作为波斯纳的学术背景而论及,并没有展开。[2]在这样的背景下季卫东先生的新作《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法与社会》一文[3]从现代主义的角度(我将在后面论证我的这一判断)简要地谈及了后现代对法学的影响,并针对中国法制[4]建设分析了后现代法学的意义和局限。在一定意义上,季文中所提及的三个问题都具有后现代性(当然,这也就意味着现代主义者同样可以处理这些问题),介绍了一些后现代法律观点和论文,这对中国法学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但是季文对后现代主义思潮所作的某些概括、分析和判断,我却有一些不同看法。现在在中国引介后现代法学有意义吗?对中国当代法制建设和法学研究会产生什么影响?处在一个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现在谈后现代是否太早,过于奢侈,甚至不利于当代中国法制的建设和法学的发展?季文中明确提到中国不能“等现代化功告垂成之后再来谈后现代主义”,并认为“后现代法学与发展中国家的法治现代化并不矛盾”;但与此同时,季文“并不认为中国可以跨过法制现代化的阶段,来一个后现代主义的大跃进”,文章认为“后现代法学在很大程度上只不过是为了解决现代化的构造难题而划的一条辅助线”,首先是要“补课”,因此文章认为应当“考虑和戒备”“法制现代化过程导入后现代主义的观点……妨碍对传统的批判和变革”;季文对中国大陆目前学者的`关于法学研究的本土化和中国特色的“丝丝缕缕的乡愁”表示了一种适度的怀疑,认为“以‘现代化之后的’理论美酒来浇‘现代化落后’的实践块垒”,是无法一醉方休的,认为弄不好后现代法学在中国就会堕入“托古改制”的窠臼。

季文的担忧不无道理;在这一前提下,我觉得有四个基本问题可以进一澄清一下。首先,什么是“后现代主义思潮”,什么是后现代?从文字上来看,季文认为“一般而言,先有‘现代’,然后才有‘后现代’”,因此这也许容易使人误解,后现代主义思潮是“现代化之后”的理论,仅仅解决后现代社会的问题。而且由于季文认为中国不可能跨过法制现代化的历史阶段,因此文章在很大程度上隐含地沿用了一种单线进化的时代观。而我将在本文中论证,对后现代主义思潮也许不能作这种现代主义的概括;至少在一些后现代思想家看来,固然历史不是随意创造的,但也决不是一种单线进化发展的。 其次,季文的判断中隐含了这样一种观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于中国目前的法学发展和法制建设可能是弊大于利,因此应当有必要的警惕。在这一点上,季文所体现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不承认跨越时间的普适真理,我完全赞同;但就在同时,基于上面所说的单线进化的阶段论,季文针对中国法制现代化开出的药方是中国现在应当更多一些现代主义,似乎是现代主义的法学对当代中国就一定是利大于弊。在这里,季文无意中流露出一种几乎是无保留地认可现代主义具有跨越空间的普遍真理的观点。在这一点上,季文似乎未能保持其学术逻辑上一致性。的确,后现代主义思潮存在问题,但现代主义同样存在问题,并不存在抽象意义上的、脱离语境的更正确的理论。因此,尽管在本文中我的结论与季文的结论相似:中国法制会拒绝后现代主义思潮,但我的论证与季文不很一致。我认为这种拒绝不是由于学者的警惕,而是由于后现代主义思潮本身的弱点和法制本身的特点。

第三,即使假定后现代主义思潮法学不能普遍适用,并因此假定它会对中国法学界研究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学者产生不良影响,那么是否一定会对中国的法制建设不利?季文之所以认为要警惕后现代法学,固然有其他实践的考虑,但一个潜在的预设也许是他过分强调了法制和法学的联系和同一。但我担心这一本来是正确的强调容易强化法制主要是法学家的创造这一在中国目前法学界中颇为普遍的观点,而支撑这种观点的是一个多年来被当作理所当然的理论命题:即法

[1] [2] [3]

篇5:评后现代科学思潮对科学客观性的消解

评后现代科学思潮对科学客观性的消解

后现代科学思潮对自然科学的客观性持消解甚至否定的态度.由于其肯定了科学中不可避免的主观或说人文因素,有其合理性,而便于人们对科学作人文性理解,进而有利于“两种文化”的'协调统一.但其对科学客观性的这种消解与否定,却又是一种矫枉过正,因而有过犹不及的消极作用,这是必须加以注意和批判的.

作 者:黄瑞雄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教学研究部,广西,桂林,541004 刊 名: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37(1) 分类号:B505 关键词:后现代科学   科学客观性   消解  

篇6:论后现代思潮对技术问题的反思与批判

论后现代思潮对技术问题的反思与批判

现代技术问题是当前人类面临难题之一,已引起诸多学者关注并成为重要讨论域.人类对技术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抽象反思到社会文化批判再到生态批判的逐渐具体化过程.现象学、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绿色运动组织、未来学研究等都对技术问题作过论述,而作为盛行西方的.一种极具批判力的文化思潮后现代理论对技术问题的揭批更具颠覆性.

作 者: 张成岗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北京,100084 刊 名: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HUAIYIN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5(5) 分类号:

篇7:后现代科学观之审视与反思

后现代科学观之审视与反思

该文从后现代科学的形成背景人手,考察后现代科学观产生的.现实和历史依据,进而对后现代科学观的理论实质加以概括和反思.相对于现代科学观来说,后现代科学观是对科技与社会现实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表述,是对科学内涵认识的新突破.但是后现代科学观本身在理论和现实中也存在着偏颇之处.

作 者:赵凌云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刊 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SOCIAL SCIENCS) 年,卷(期):2002 1(2) 分类号:B15 关键词:现代科学   后现代科学   整体观方法   泛经验论  

【复杂性、科学与后现代思潮】相关文章:

1.后现代语境与中国文化现代性建设

2.《社会学主要思潮》读后感

3.话语伦理学在传统与后现代之间论文

4.袁宏道与晚明三教合一思潮

5.论作为后现代科学哲学家的费耶阿本德

6.后现代语境中唯物史观的自觉

7.科学与科学的梦说明文

8.信息与计算科学简历

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我鉴定

10.科学视域文化与哲学视域文化

下载word文档
《复杂性、科学与后现代思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