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古人修身格言精选

古人修身格言精选

2023-07-11 08:03:2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KatosKu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古人修身格言精选,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古人修身格言精选,希望您能喜欢!

古人修身格言精选

篇1:古人修身格言精选

1、自胜

《吕氏春秋》云:“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欲胜人者,必先自胜。”这正是对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充分发挥。接上文所述,面对金钱、权势等的诱惑,你能战胜得了自己的贪欲,把握住自己吗?只有战胜自己的人,才能战胜他人。只有战胜自己的人,才是世上真正的强人。

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古人把修身当作一个艰苦的不断积累的过程,认为只有经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磨炼,才能够“积善成德,神明自传,圣心备矣。”修身的艰巨性、长期性是显而易见的,没有终南捷径,也没有豁然顿悟,有的只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一以贯之。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意思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是将自己所要成就的目标推己及人地变为成就他人的目标,这非但不损人利己,还要克己利他,与人为善,非仁人君子不能有所为。不但能向内求诸己,而且能将仁义、王道推己及人,在自己成功的同时也帮助别人成功,古人修身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

4、正心诚意

《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部儒家经典对于如何修身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强调自身修养的理性自觉,注重修身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修身首先要认识到它的意义,端正自己的态度。也就是格物致知,“明明德”,“明善在乎格物穷理’,这是修身的认知阶段,旨在主体认识能力的提高。

5、善思

《论语》中记述了孔子的主张:“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这段话全面概括了人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其中孔子要求自己和学生们一言一行都要做到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虽然不能做到时时思考,事事反省,但如果能意识到做事有考虑,先思后动,为人处世有自我的准则,也是就是做到“善思”了。

6、自重言行

徐干在《中论》中认为,君子修身要自重言行,“君子必贵其言,贵其言则尊其身,尊其身则重其道,重其道所以立其教。”明确指出修身之道的要义在于贵言,也即自重言行,《论语》中也说:“君子不重,则不威。”人的言行,一举一动要自重;讲话,一言一行要自重;处世,一事一物要自重;人生,一时一刻要自重。人若不自尊自重,何能要求别人尊重之。所谓“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人必自轻而后人轻之。”古人立身处世,追求自重言行,既是对自我的尊重,也是赢得他人尊重的前提。

7、谦卑自守

《周易》“谦”卦有“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句,牧即养、守也,卑以自牧就是谦卑自守的意思。古人常以谦谦君子作为对谦虚谨慎之人的赞誉,卑以自牧,自我完善也是中国人修身的一大特点。中国人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在个人修身实践中,规定和要求性格内向,谦逊大度,礼貌待人,讲究分寸,日常生活中要自我约束力强,同时强调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既要有思想上的自觉,又要有行动上的自觉,认为这样的经历才是人才修炼之途,有了这样的历练,才能成长为有用之材。

8、见利思义

物质利益的满足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因而对利益的追求是人的共性。今天的你我,是否还能做到儿时歌谣中唱的“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当利益与道德产生矛盾冲突时,古人又是如何做的呢?孔子看得透彻,他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但孔子对有志之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他们不能和一般人一样把利益的追逐放在首位,而应该把追求仁道,追求君子人格放在首位,即所谓“见利思义”、“见得思义”,是说在获取利益时,必须要考虑是否与求君子之道有矛盾。不合道义的利益如过眼烟云,不应追逐,而合乎道义的贫贱生活,乐在其中,不应舍弃。故而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回到现在,即使我们不能做到面对金钱而不动心,但毕竟心中要有一把道德之尺,量得了是非,hold得住自我。

篇2:修身道德名言古人修身格言

关于修身的古人励志格言:

1、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

2、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吾善养浩然之气。

4、养生治性,行义求志。

5、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6、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7、功莫大于去恶而好善,罪莫于去善而为恶。

8、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去义以为的。奠而发发,发必中矣。

9、君子虽殒,美名不灭。

1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1、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3、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4、世间亿万人,面孔不相似,借部何因缘,致令遗如此?各执一般见,互说非兼是。但自修已身,不要言他已。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6、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

17、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

1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9、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20、独立不惭影,独寝不愧衾。

古人修身格言:

1、修身以不护短为第一长进。人能不护短,则长进者至矣。——吕坤

2、修身洁行,言必由绳墨。——王安石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4、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布莱希特

5、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贝多芬

6、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卢梭

7、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罗素

8、富贵不傲物,贫贱不易行。

9、一个人如能在心中充满对人类的博爱,行为遵循崇高的道德律,永远围绕着真理的枢轴而转动,那么他虽在人间也就等于生活在天堂中了。——培根

10、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列夫?托尔斯泰

11、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德谟克利特

12、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鲁迅

13、虚伪永远不能凭借它生长在权利中而变成真实。——泰戈尔

14、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柏格森

15、修身以敬,勿托以尊。——晋书

修身道德名言:

1、一个最高尚的人也可以因习惯而变得愚昧无知和粗野无礼,甚至粗野到惨无人道的程度。——陀思妥耶夫斯基

2、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这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加尔多斯

3、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德谟克利特

4、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邓肯

5、有真道德,必生真胆量。凡怕天怕地怕人怕鬼的人,必是心中有鬼,必是品行不端。——宣永光

6、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礼记

7、在我们的社会中,劳动不仅是经济的范畴,而且是道德的范畴。劳动最大的益处还在于道德和精神上的发展。——马卡连柯

8、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孟德斯鸠

9、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乔叟

10、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以后的产物。——柏格森

11、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子

12、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卢梭

13、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邹韬奋

14、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15、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罗素

篇3:修身格言节选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德经》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毛泽东

善国者,莫先育才;育才之方,莫先劝学。——范仲淹

教之有道,则人才济济,风俗丕丕,而国以强。——孙中山

修身洁行,言必由绳墨。——王安石

美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而美也是到处出现的。——黑格尔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推动你的事业,不要让你的事业推动你。——爱因斯坦

为享有自由,必须限制自由。——伯克

欲教化其民,成其美俗,非学不可。——孔颖达

人无常心,习以成性;国无常俗,教则移风。——白居易

教人者,成为之长,去人之短。——魏源

受过教育的人好引导但难以驱使,好管理但难以差遣。——布鲁厄姆

不能等别人为你铺好路,而是自己去走,去犯错,而后,创造一条自己的路。——古祖特

教育能增加人固有的价值,有素的训练能坚定人的信心。——贺拉斯

篇4:古人格言

古人格言

1、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2、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

3、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4、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5、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9、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10、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子》

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1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3、洁廉为心,忠信为仗;文章在册,功德在民。

14、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15、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

16、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17、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1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

19、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20、愿闻已过,求通民情。 ――梁章钜《楹联全话》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2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2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5、《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2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27、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纪昀

28、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29、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30、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31、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分,我为人不值一文。――张伯行《禁止馈送檄》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刘向

34、一官来此四经春,不愧苍天不愧民;神道有灵应信我,去时犹似来时贫。――张之才《辞汤庙诗》

3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

3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孙昭远

3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行不正,虽令不行。――《论语》

38、门如市,心如水,一尘不染;提得起,放得下,百事敢为。――谈迁《枣林杂俎圣集》

39、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40、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4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4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43、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

4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45、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4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47、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48、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京

49、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50、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

51、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

52、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5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54、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题墨梅》

55、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56、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57、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勿以官小而不廉,勿以事小而不勤。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包拯《乞不用脏吏》

5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5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60、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61、忧劳可以兴国,逸欲可以亡身。――欧阳修《灵官传序》

6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6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6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65、唯廉而后能平,平则公矣。不廉必有所私,私则法废,民无所措手足矣。――杨士齐《历史名臣奏议》

66、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67、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68、学无止境。――荀子

69、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70、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7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7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7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74、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7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76、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77、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78、做官事则不营私家。――刘向《说怨至公篇》

79、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80、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81、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82、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83、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84、玩物丧志。――《书经》()

85、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8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87、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8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89、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9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91、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墨子《墨子公孟》

92、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岳飞

93、为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丛省身克已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9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篇5:修身励志格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4.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5.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

8.不因果报方修德,岂为功名始读书。

9.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

10.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

11.立足定须成白璧,读书何止到青山。

12.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

13.读书有四个字最要紧,曰阙疑好问;做人有四个字最要紧,曰务实耐久。

14.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15.处草野之日,不可将此身看得小;居廊庙之日,不可将此身看得大。

16.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17.自责之外,无胜人之术;自强之外,无上人之术。

18.语言间尽可积德,妻子间亦是修身。

19.勿施小惠伤大体,毋借公道遂私情。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20.品诣常看胜如我者,则愧耻自增;享用常看不如我者,则怨尤自泯。

21.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22.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23.怒宜实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

24.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

25.直不犯祸,和不害义。

26.道生于安静,德生于卑退,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和畅。

27.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28.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理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

29.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

30.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

31.能容小人,是大人;能培薄德,是厚德。

32.宽厚者,毋使人有所恃;精明者,不使人无所容。

33.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3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3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7.事父母,能竭其力;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38.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3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0.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4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团结但是不搞帮派,小人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4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4.多闻阙(quē)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阙疑:有疑问的地方要保留。虽然见多识广,有不懂之处,还应存有疑问。指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

子张问如何求禄仕。先生说“多听别人说话,把你觉得可疑的放在一旁,其余的,也要谨慎地说,便少过。多看别人行事,把你觉得不安的,放在一旁,其余的,也要谨慎地行,便少悔。说话少过失,行事少后悔,谋求禄仕之道就在这里面了。”

45.乐而不淫,衰而不伤。

46.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47.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48.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4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50.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5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52.德不孤,必有邻。

53.见其过而内自讼。

5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5.仁者先难而后获。

56.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5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时时忧虑)。

60.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61.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是原来没有爵禄的平民;先当了官然后再学习礼乐的人,是君子。如果要先用人才,那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

62.克己复礼以为仁。

63.非礼忽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64.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敬,是指内心的一种端庄,一种正直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使大家都可以尊敬你,那么你再去做事情,尽可能让自己少一点失误。另外一点就是真正跟别人公事的时候要恭而有礼,内心保持着一种恭敬、彬彬有礼,真正能够对人有一份尊重,如果你能做到这样,少一点过失,多一点尊重)。

65.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6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67.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68.君子以文会友,以反辅仁。

69.居外恭,执事敬,与人忠。

7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71.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72.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7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4.君子通达于仁义,小人通达于财利。

7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76.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77.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78.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

7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0.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81.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82.见事贵乎明理,处事贵乎心公。

83.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84.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温良者戒无断。

85.心慎杂欲,则有余灵;目慎杂观,则有余明。

86.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87.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88.敬守此心,则心定;欲抑其气,则气平。

89.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90.名誉自屈辱中彰,德量自隐忍中大。

91.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92.毋毁众人之名,以成一己之善;毋设天下之理,以护一己之过。

93.海阔凭鱼跃,天空(高)任鸟飞。

94.困辱非忧,取因辱为忧;荣利非乐,忘荣利为乐。

95.见人不是,诸恶之根。见己不是,万善之门。

96.以耐事了天下之多事;以无心息天下之争心。

97.大学者,非大楼之谓,大师之谓也。

9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9. 赫拉克利特:请留心你的行动,因为行动能变成习惯。请留心你的习惯,因为习惯能成为性格。请留心你的性格,因为性格能决定你的命运。

100.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蹈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拈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

篇6:古代修身格言

1.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4.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战国策·秦策》

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6.多行不义必自毖。——《左传·隐公元年》

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10.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11.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12.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大学》

1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14.图穷而匕首见。——《战国策·燕策》

1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16.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17.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中庸》

18.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19.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赵策》

20.生得贞心铁石坚,肯将识见与时迁?——郑思肖

2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2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23.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24.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战国策·楚策》

25.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26.欲诚其意,先致其知。——《大学》

27.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2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2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30.华而不实,脆而不坚。——《左传》

31.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

3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3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3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大学》

35.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关人赴安西》

36.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37.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国语》

38.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39.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孟子

40.平静如水,正直如绳。——严遵

4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42.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中庸》

4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44.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45.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4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47.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48.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49.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50.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51.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5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5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54.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55.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56.君子诸已而后求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大学》

5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58.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59.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大学》

60.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

6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

6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63.世道别颓波,我心如砥柱。——刘禹锡

6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65.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窘困而改节。——孔子

66.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6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

68.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大学》

69.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70.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大学》

71.宁静可以致远,淡泊可以明志。——诸葛亮

72.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73.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74.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75.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76.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7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78.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79.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葛洪

8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篇7:处世修身格言

☆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 无欲之谓圣,寡欲之谓贤,多欲之谓凡,徇欲之谓狂。

☆ 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

☆ 怒是猛虎,欲是深渊。

☆ 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 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何以上达?曰下学;何以远到?曰近思。

☆ 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 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

☆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工夫。

☆ 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妄。

☆ 接人要和中有介,处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通。

☆ 何思何虑,居心当如止水;勿助勿忘,为学当如流水。

☆ 爱惜精神,留他日担当宇宙;蹉跎岁月,尽此身污秽乾坤。

篇8:经典道德格言修身

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2.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3.金玉满堂莫收,古人安此尘丑。独以道德为友,故能延期不朽。——(魏晋)嵇康

4.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5.人人可以注意到,过着不道德生活的人比旁人更缺少不了使自己昏迷的药物;强盗或小偷,赌徒与妓-女没有麻醉品是不能生活的。——托尔斯泰

6.一生的生活是否幸福、平安、吉祥,则要看他的处世为人是否道德无亏,能否作社会的表率。因此,修身的教育,也成为他的学校工作的主要部分。——裴斯泰洛齐

7.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而是让儿童练习良好道德行为,克服懒惰、轻率、不守纪律、颓废等不良行为。——夸美纽斯

8.修身洁行,言必由绳墨。——王安石

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0.商人不言商是不道德的。——佚名

11.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马克思

12.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萨迪

13.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贝多芬

14.那最神圣恒久而又日新月异的,那最使我们感到惊奇和震撼的两件东西,是天上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康德

15.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罗曼·罗兰

16.道德不是良心的可卑的机谋,而是斗争和艰难,激情和痛苦。——托马斯·曼

17.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礼记

18.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19.即使不考虑道德因素,不诚实的广告也被证实无利可图。——李奥贝纳

20.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21.人们宣扬的一切道德家庭的道德,社会的道德,只有失掉了利己主义才是美好的,只有在为了过分人道的亲爱者——好儿女或好配偶——而牺牲了自己神圣的思想时才是美好的!——罗曼·罗兰

22.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柏格森

23.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24.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的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那末认识世界(包括学习)就是不可能的。——(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25.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培根

26.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赫尔巴特

27.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 —— 布莱希特

28.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29.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30.道德心的功能是叫人区别好坏,让人们随心所欲地挑选一样来做。可是从这里他可以得到些什么好处呢?他不断地挑选,而十有八九他倒宁可挑选坏的。世界上不应该有什么坏事情;没有了道德心,就不会再有什么坏事情。然而人是那么一种不懂道德的动物,他们没法看到:应是因为有了道德心,他们才落到生物的最底层去。谁具有了它,谁就堕落。——马克吐温

31.仁义为友,道德为师。——史襄哉

32.我们有无产阶级道德,我们应该发展它,巩固它,并且以这种无产阶级道德教育未来的一代。——加里宁

33.心灵美就是精神的美与道德的美。——库申

34.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35.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苏霍姆林斯基

36.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37.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普卢塔克

38.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或者说,就是逾越我们自己的本性,而溶于旁人的思想、行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雪莱

39.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4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1.我所谓共和国里的美德,是指爱祖国、也就是爱平等而言。这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种基督教的美德,而是政治上的美德。——孟德斯鸠

42.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43.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44.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5.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清·杜文澜《古谣谚》

46.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鲁迅

47.体也,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毛泽东

48.不论你是一个男子还是一个女人,待人温和宽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称。一个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断,决不等于用拳头制止别人发言。——萨迪

49.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50.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古人修身格言精选】相关文章:

1.修身格言座右铭

2.谚语格言精选

3.精选教育格言

4.家庭教育格言【精选】

5.勤奋格言精选

6.悲伤格言精选

7.修身座右铭

8.廉洁修身

9.党干部严以修身心得体会精选

10.教师教育格言精选

下载word文档
《古人修身格言精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