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数据的渤海海冰灾害风险研究
“goodbab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基于遥感数据的渤海海冰灾害风险研究,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基于遥感数据的渤海海冰灾害风险研究,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基于遥感数据的渤海海冰灾害风险研究
基于遥感数据的渤海海冰灾害风险研究
从海冰带来的严重灾害问题出发,针对传统监测方法的`局限性,阐述了遥感技术在海冰灾害监测中的优越性.以渤海海冰为例,提出一种海冰灾害风险等级划分方法,即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制作经纬度间隔为0.2°的网格,然后得到渤海海冰密集度,选择最大冰密集度、平均冰密集度、冰厚和冰期作为等级划分的指标.根据现场观测和多年调查研究,把海冰灾害风险程度分为3个等级:零风险、低风险和高风险.结果表明:该指标能够反映海冰灾害的风险程度,用该方法描述海冰灾害风险等级可以为海洋预报提供依据.
作 者:国巧真 顾卫 李京 刘珍 陈云浩 Guo Qiaozhen Gu Wei Li Jing Liu Zhen Chen Yunhao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资源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北京,100875 刊 名:灾害学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 年,卷(期): 23(2) 分类号:P731.15 关键词:密集度 冰厚 海冰灾害 网格 遥感 渤海篇2:渤海海冰分布特征
海冰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①气温比水温低,水中的热量大量散失;
②相对于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冰点),已有少量的过冷却现象;
③水中有悬浮微粒、雪花等杂质凝结核。淡水在4℃左右密度最大,水温降到0℃以下即可结冰。海水中含有较多的.盐分,由于盐度比较高,结冰时所需的温度比淡水低,密度最大时的水温也低于4℃。随着盐度的增加,海水的冰点和密度最大时的温度也逐步降低。
篇3:渤海海冰分布特点
海冰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①气温比水温低,水中的热量大量散失;②相对于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冰点),已有少量的过冷却现象;③水中有悬浮微粒、雪花等杂质凝结核。淡水在4℃左右密度最大,水温降到0℃以下即可结冰。海水中含有较多的盐分,由于盐度比较高,结冰时所需的温度比淡水低,密度最大时的水温也低于4℃。随着盐度的增加,海水的`冰点和密度最大时的温度也逐渐降低。
海冰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海冰在大自然中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海冰数量变化,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地球的气候。假如高纬度地区海洋里漂浮的冰减少了,低纬度的暖流便会北上,或是南下,使得原来的雨区变得干旱起来。海冰还有保持海水温度的功能,有人把海冰比作是“海洋的皮袄”,使海水减少蒸发量,保持海水温度。海冰可以促使海水上下对流,对海洋生物繁殖十分有利,这就是为什么地球两极有那么丰富的浮游生物的环境原因之一。海冰能阻挡潮汐使潮高降低,潮流减慢,把波浪压低,把海流“拖住”。总而言之,海冰是自然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篇4:渤海海冰反射光谱基本特征的观测研究
渤海海冰反射光谱基本特征的观测研究
摘要:针对渤海海冰监测的需要,在分析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洁净平整冰人手,通过控制实验,在辽东湾鲅鱼圈港内获取不同厚度的洁净平整冰、有积雪覆盖海冰和含有泥沙海冰的样本,开展海冰现场反射光谱观测实验.根据两年的观测数据,在可观测到的小于30 cm厚度范围内,洁净平整冰的光谱曲线呈现出一大一小的`双峰特征,且主反射峰值与海冰厚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有积雪覆盖海冰的主反射峰光谱值要大大高于相同厚度的没有积雪覆盖的洁净平整冰主反射峰光谱值;含有泥沙的海冰的光谱曲线在675~725 nm波长范围内表现为先略有抬升,然后再继续下降的特征,而且其主反射峰值也大大升高.积雪覆盖和泥沙是产生渤海海冰同厚异谱或同谱异厚现象的重要原因. 作者: 李宁谢峰顾卫崔维佳黄树青刘珍 Author: LI Ning XIE Feng GU Wei CUI Wei-jia HUANG Shu-qing LIU Zhen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期 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ISTICEISCIPKU Journal: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年,卷(期): , 28(2) 分类号: P733.3 关键词: 渤海 海冰 厚度 光谱 机标分类号: P73 P41 机标关键词: 渤海海冰 反射光谱 基本特征 观测研究 平整冰 反射峰 洁净 积雪 厚度范围 光谱曲线 泥沙 光谱值 相关研究 控制实验 海冰监测 海冰厚度 观测数据 观测实验 峰值 对应关系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篇5:气象灾害风险预报研究
气象灾害风险预报研究
气象灾害风险预报概述 气象灾害现状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大气环流变化异常,热带风暴、暴雨洪涝、高温干旱等极端气象灾害呈多发趋势,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和谐发展带来严重威胁.据统计,在诸种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最大,气象灾害的经济损失约占全部自然灾害的80%以上.
作 者:吴富宁 作者单位:北京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刊 名:城市与减灾 英文刊名:CITY AND DISASTER REDUCTION 年,卷(期): “”(2) 分类号:X4 关键词:篇6:沙尘灾害遥感监测方法研究与比较
沙尘灾害遥感监测方法研究与比较
在研究和分析沙尘灾害遥感监测原理的基础上,针对沙尘灾害遥感监测工作的.需要,给出了2种沙尘信息提取方法(分层提取法和热红外窗区法)和3种沙尘灾害强度监测方法(密度分割法、变化矢量分析法和可比沙尘强度指数法),并对各种方法的应用效果分别进行了分析、验证和比较.结果表明:(1)沙尘信息提取方法中,热红外窗区法较分层提取法物理意义明显,稳定性低较高,步骤简单,更适合于业务化实现.(2)沙尘强度监测方法中,密度分割法相对简单,能定性描述沙尘灾害强弱分布;变化矢量分析法虽是一种较好的监测方法,但对数据要求苛刻;可比沙尘强度指数法可用于多源遥感数据动态监测应用,是较为理想的沙尘强度监测方法.(3)综合利用遥感和地面监测数据是沙尘灾害强度监测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同时,解决多种卫星数据监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是实现卫星协同使用、提高沙尘灾害监测时间分辩率的必经途径.
作 者:范一大 史培军 李素菊 FAN Yi-da SHI Pei-jun LI Su-ju 作者单位:范一大,FAN Yi-da(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北京,100053;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100875)史培军,SHI Pei-jun(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100875)
李素菊,LI Su-ju(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北京,100053)
刊 名:自然灾害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TURAL DISASTERS 年,卷(期): 16(5) 分类号:P425.5+5 TP79 关键词:沙尘灾害 信息提取 强度监测篇7:灾害风险管理
应用风险管理学的理论阐述了灾害风险管理的特性和基本类型,探讨了灾害风险管理系统的构建目标和环境定位与面临的技术方面的问题,最后确定了抵御灾害风险的基本方法.
作 者:郭志明 GUO Zhi-ming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刊 名:武汉化工学院学报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年,卷(期):20xx 28(5) 分类号:X4 关键词:风险 风险管理 方法 系统论篇8:灾害风险管理
20xx年“5。12”汶川大地震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沉重,同时大量次生水灾害隐患的风险处置实践也给我们的水利科技工作带来了一些全新的启示,值此地震灾害一周年之际,我们在紧锣密鼓实施灾后重建工作的同时,总结地震次生水灾害处置的成功经验尤为重要。
灾害事件的典型特征就是其灾害可能后果,即风险的不确定性,人们评价灾害事件的风险通常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发生某种量级灾害事件的可能性,灾害事件的风险首先取决于该事件的规模大小和相应的发生概率,地震次生水灾害由于其致灾因子的不确定性,任何一种致灾模式都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对这种高度不确定性事件按照确定性模式进行决策是不可取的。因此,风险决策过程中,在确定灾害事件危险特征时,往往要评价各种不同灾害事件规模对应的可能性。其次是受灾害事件影响的对象(承灾体)的特征,包括可能受影响的范围,该范围内人口数、资产价值及其分布,可能受影响区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等,这就需要结合灾害规模及对应的可能性进行影响对象的综合分析,同样,这种影响也具有不确定性和多种可能性。第三是可能受灾害影响对象对灾害事件的抗御能力,也就是对象的脆弱性,这一点是人们以往很少注意的。实际上,承灾体若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该承灾体所对应的风险水平就有可能显著降低。
地震次生水灾害是典型的风险事件。据调查统计,“5。12”地震后,仅四川省就造成了20xx多座水库的不同程度损坏,堤防破坏长度达700多km,形成大小堰塞湖100多个。这些堰塞湖和震损水利工程给相关区域带来了大小不等的次生水灾害风险,也给我们水利行业的风险管理提出了重大挑战。水利部矫勇副部长在一次抗震救灾工作报告中总结了汶川地震水利次生灾害风险特征,概括为四大特点:一是应急风险事件量大种类1决定灾害事件风险的三要素2汶川地震可能次生水灾害的处置多;二是各类应急事件的风险级别高;三是应急事件的风险影响范围广;四是应急事件的风险分析难度大。面对前所未有的大量地震次生水灾害风险集中释放的重大挑战,风险决策与风险处置的全新模式在地震次生水灾害的防灾减灾实践中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人们不仅仅关注工程对象本身的危险性,也开始从综合风险的角度全面关注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承灾体特征等相关的各个方面。以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为例,从综合风险管理的`理念看,首先是风险识别问题,通过广泛收集资料,围绕唐家山堰塞湖可能溃决的各个因素进行尽可能全面的分析,确定不同溃决模式及其可能发生的几率,包括不同溃口形态尺寸、不同上游来流条件、不同物质组成,全面了解与可能风险有关的主要因子,确定一定条件下的安全隐患,全方位地研判各个风险因子的作用,包括堰塞湖滑坡体的基本特性,上游水文情势,上游淹没特征,下游可能影响范围等,从风险事件的危险性、风险事件的可能影响后果、风险对象的脆弱性等各个方面入手确定了唐家山堰塞湖在不同情况下的风险水平。其次,在具体风险处置方面,通过综合风险评价,针对唐家山堰塞湖安全风险特征,采取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手段来降低风险事件的综合风险,包括降低风险事件规模(降低坝顶溢流高程、开挖溢流槽减小溢流冲刷的不确定性),加强相关信息收集(坝体稳定性观测、水位观测),根据各种不同风险水平评估结果,有选择地进行人员财产疏散等,成功消除了唐家山可能溃决给下游广大地区带来的巨大风险。
自然和人为的许多影响水利工程安全因素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而我们人类的决策又是确定性的,这就导致一定的决策风险,显然这种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如何识别风险及其不确定因素,评估风险及其不确定程度并据此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是进行风险管理的核心问题。实证和理论分析皆表明,在各种可能的已知或未知自然和人为外力作用下的水利工程,其生命周期内不3汶川地震次生水灾害管理的启示可避免地存在危及其安全的风险因素。然而在我国,传统的水利工程安全管理仍多以水文事件的发生概率为背景,忽略了风险的本质特征,对工程风险缺乏全方位、多因素的综合分析。总结本次抗震救灾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实践经验,对于推进风险综合管理,提高我国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增加水利工程效益、避免水利工程运用的重大决策失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社会财富与人口的增长,许多对于洪水并没有切身认识的人群也开始大量进入洪水风险区,往往使得同样一个区域的洪水风险发生动态变化。同时,由于防洪工程措施的加强,原来经历过洪水灾害的人群也开始认为他们的生存环境已经大大改善,洪水已经远离他们而去,这种洪水风险意识的懈怠有可能带来实际风险的增加。
同一个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大量高标准防洪工程的建设导致了保护区域的资产与人口的进一步集中,这种人口与财富的集中使洪水灾害所产生的影响更加巨大,使人们了解这一点,并采取与当地洪水风险特征相适应的开发与发展模式,预先做好应对非常洪水事件的准备,是至关重要的。国内外防洪减灾实践中不乏这样的例子,一个洪水频繁淹没的地区,由于人们防洪意识的提高、具体防洪能力得到了增强,其实际洪水风险水平并不是很高,而对于一些洪水事件发生不是那么频繁的地方,反而往往形成较大灾难。实际上,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的进一步集中,人口增加等多种因素,我们整个社会的洪水风险一直在持续上升,一些原来洪水风险并不是很高的地方逐渐成为洪水高风险区,这是我们今天特别强调“洪水风险”概念的根本原因。“洪水风险”的概念全面进入我国的防洪减灾实践还是近一二十年的事,即使是在科学研究领域目前仍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虽然近些年,人们逐渐认识到了防洪减灾领域从风险的角度来安排我们的生产与生活,并以洪水风险分析为基础考虑我们的一些重要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性。但出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实际考虑问题时大多仍然是基于某一事件的危险性考虑的,从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其中所描述的风险实际上都是水文事件发生的概率特性,大量的研究工作包括分析方法和思考问题的途径,很多工作实际上都是从分析事件的危险性出发的。
我国现有85000多座水库,各种不同等级的堤防超过26万km,其中还存在大量没有达到设计标准的所谓病险工程,一般情况下,这些水利工程不可能像“5。12”地震后的次生水灾害那样出现风险集中释放的情况,但基本风险特征是一致的,如何从风险的角度从危险事件的可能性、造成损失的程度、风险控制措施的代价、危险事件的综合影响因素等各个方面把握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的主线是当务之急。这次汶川地震次生水灾害的处置模式为我们今后的水利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基础。
地震灾害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灾难,也给我们的理念更新提供了机遇,灾难已经过去,人们正在为重建家园而努力。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汶川地震的恢复重建将不仅给我们带来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还必将提高我们的灾害风险管理水平,增强我们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我们在这个风险无处不在的生存环境中更加安全地生活和发展。洪水保险是分散洪水灾害风险,减少受灾人负担的重要手段,虽然呼吁了多年,但是在我国始终未能开展。根据国外的成功经验,一是要扩大保险的范围,建立全民的强制性保险体制;二是扩大保险品种的内涵,单纯的洪水保险适用范围有限,如果将各种自然灾害捆在一起保险其适用范围就会扩展至全国。这样,对于灾害风险的分散作用就会大得多。同时,建立灾害的再保险及巨大灾害的国家
救助体制,进一步分散保险公司的风险,更有益于建立全民参与的自然灾害保险体制。
全社会防洪减灾体制与现行防洪减灾体系的不同4建立基于正规教育的的防灾减灾教育体制在于:(1)在强调防洪的同时注重减灾工作;(2)从单纯的河道防洪建设扩大到保护区的风险管理;(3)由单纯的专业队伍防洪到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防洪减灾;(4)全社会由被动地、松散地应付洪水到由法律规范的主动防洪减灾行为。
设立国家防灾减灾日为建立全民防洪减灾体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应当做好防灾减灾日的活动计划,利用每年的国家防灾减灾日开展丰富多样的专题宣传、训练活动。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还可以开展专题的宣传周、宣传月活动,把宣传和动员群众参与防洪减灾活动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逐步建立全民的防洪减灾体制。
篇9: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方法比较研究
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方法比较研究
本文基于笔者从事遥感图像处理相关工作经验,研究分析了多源遥感数据的'常用融合方法,从方法机理着手,分析了乘法性融合,Brovey变换融合,HIS变换融合与小波变换融合四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文中给出的方法原理虽然在实际的软件操作中不会涉及,但对于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有着重要作用,全文是来自于笔者长期实践工作的技术和理论总结,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作 者:牛冲 作者单位:山东省地质测绘院,山东济南,250013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5) 分类号:P2 关键词:多源遥感影像 数据融合 小波变换 HIS【基于遥感数据的渤海海冰灾害风险研究】相关文章:
10.电子银行的风险与控制研究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