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什卡雪峰美文
“潜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岗什卡雪峰美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岗什卡雪峰美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岗什卡雪峰美文
岗什卡雪峰美文
万物萧瑟,雪落无声,冰冻了谁的心事?
踏着黎明前的夜色,我来了,揣着崇敬的心,走进你----岗什卡雪峰!
坐大巴从西宁出发,黎明前的天空,灰茫茫的。 路上偶尔有一层薄薄的霜冻,在暗黄的车灯照射下,显得晶莹剔透。经过黒泉水库之后,车在达坂山的盘山公路上像蜗牛一样慢慢爬行,看得出来,这种道路,连常走的司机师傅也十分谨慎,一道一道的弯儿,就这样缠线一般被缠到我们身后。
我一路看着车窗的外面,此时的天已经亮了,但天空依旧阴沉沉的,背阴的地方,霜冻已经变成了厚厚的积雪,山路弯弯,有的地方路面已然结了冰,路的一侧便是山谷,看上去惊心动魄的,不知不觉间,天空放晴了,阴云密布处有了淡蓝色的亮,像是一块布被人撕破了个口子,上了山顶,车继续在盘山道上前行的时候,路面的冰明显减少了,这个时候,阳光竟然毫无预兆地从厚厚的云层中射了出来,阴云被大朵儿大朵儿地撕开了。
翻过达坂山,有一个小镇,这个镇子特别小,小得我上网也查不出它的名字,街面上比较破旧,街头堆着扫起的厚厚积雪,隔着车窗我能隐约感觉到外面空气的冰冷刺骨。但在这样的环境里,依然不缺乏生机,周边是一望无际的荒原,安静地吃草的羊群,天空、土地,还有勇敢地努力适应大自然的人们,一切的一切都让人肃然起敬。那手拎羊鞭的沧桑老人,那带着皮帽满面尘土的开拖拉机的男人,那身穿民族服饰捂着口罩的女人…………形形色色,并不有异于我们中间的任何人,他们一样热爱着生活,热爱着这方他们自己的家园,和我们一样,都在一寸一寸飞逝的光阴中,同样地老去。
天空低矮,原野无边,宛若一幅笔墨浓淡相宜的国画,眼前的这一切与大自然浑然一体,而我们,这群不速之客,倒像是画家不经意的一个败笔,因为这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而破坏了这本该完美的画面。
不知不觉中我睡着了,不知是过了多久,安静的车厢忽然嘈杂起来,原来,岗什卡到了!仰头,雪峰傲然挺立,想想终于要亲自登一下雪山了,心中不由得激动起来了。对于一个南方人来说,这是我第一次离一座雪山这么近!
眼前的一块大石头上写着‘岗什卡’三个红字,上面有五颜六色的经幡,距离它不远处是另一块大石头,上面写着“七彩瀑布”。在它们的周围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玛尼堆,让人不由地感到一种神秘的氛围扑面而来。
我来了,岗什卡,带着缠绵悠长的思慕,带着简单明净的魂魄,我来了。我闻到了,你冰雪的气息扑面而来,我看见,阳光下,天际耀眼的蓝,静穆在雪山之上,这蓝,背靠雪山,蓝的纯净、蓝的高贵、蓝的迷人。彻底看一眼,仿佛能透彻心肺,直达灵魂,那才是真正的无可复制无可臆造的天的颜色。人类的城市活动已经让我们永远的失去了这种享受,还好,在岗什卡,我们还能看到这样真实的蓝。这是上天对我们的恩赐,我相信,不管何时,只要我们抬头就能有这样的蓝,那将是我们人类如仙似神的终极时刻,蓝的纯粹,蓝的深邃。雪山正是有了这份蓝,才有了纯净、透明、旷远,神山的传说,西王母和青鸟使者更平添了你的超凡脱俗。我看见,自由的风,拂净了蔚蓝的天空,飘过了,携着空灵的双眸飘向圣洁的雪山。
雪域高原天然地排斥一切正常,它招徕一切非凡灵魂,与雪山共舞。雪山的纯净洗涤着一路风尘,那些久远的传说,在蓝天、雪山、七彩冰瀑中荡漾着、升腾着、融化着这些行人的信仰,灵魂和爱情。
神魂的融汇,心灵的共通,就是深情和挚爱的最高层次。唯此,亲爱的,我依然在浅墨里聚拢着你前世的魂,如果你翻遍我每一页书写,于我轻柔笔触间寻你的魂,那就能还原你今世的完整。因为你是水样轻柔、灵动、妙曼的女孩,是你在不经意润湿了我的文魂诗魄。所以你的情总是跃然于我的纸上笺中。透过你的双眼,我总能感知你心的馨香、你魂气的玲珑、你温柔的韵味……使我感受了你的真挚、质朴。你用心读我、悉心体察我的所思所想,惜拭着我如烟淋墨的字里行间的人间喜忧,体恤着我素笺浅画于红尘际遇中的尘世感受,让我不仅心灵受到由衷地震颤,而且,你丽质琼香的形象,也会永远驻在我柔软的心海和随风飘荡的灵魂中,你的琼姿玉影如一只小船,永远在我的心海中荡漾。
此刻,眼前这一片耀眼的七彩瀑布,是我经年的期盼,是我梦里的色彩。我想我们的爱情,也随时间雕刻成一朵朵美丽的冰花,在这里凝固了、停滞。走过宽阔的河滩,崖壁上大大小小似水晶项链一样的冰瀑挂壁,或凝固成玉琢的佛塔,或静化成冲天的利剑,或像水晶莲花般盛开,或如玉脂般剔透幽兰,或如玉笛般悬空垂挂,层层叠叠,远远看去似无数条玉雕的巨龙从崖壁上垂头汲取冰河中的水,将千年的时光凝结在亘古不变的悠扬天地间。晶莹的冰帘,千姿百态的冰幔冰挂,俏丽的冰笋、冰凌、冰花,星罗棋布,形态各异,好似一派璀璨耀眼的冰晶世界。在这里,矿物经过沉淀,黄色、褐色、深绿、墨绿、白练构成了七彩群,也许春夏秋冬各不相同,相同的是人们心中的神往。静静的冰河穿越时空蜿蜒流长,粼粼的波光可是你深情的呼唤?潺潺流水冲破寒冷,载着轻快去向远方,看,一条刚跃出河面的虎鲸身披冰霜,瞬间便被寒风冻结在时空里。每一束阳光在这里都能落脚,都能找到回声,金光闪闪,恰如你碧波荡漾的回眸,轻漫悠远,宛如你情深似海的恬静,静泊云天,一定是你阅尽沧桑的心如止水。行走之中,只见一匹雪白的绢绸从崖壁内跃出,飞泻而下,当空飞舞,凌空飘落,泛起的丝丝水雾,恰似一个披着洁白薄纱的妙龄少女,那般妖娆温柔,清秀如玉,千娇百媚,伴随着舞动的音符,欢呼着、奔腾着、吟咏着,此刻,心已迷漫在那片迷雾中。
在寂寥的冬日,飘雪的日子里,是雪花编织的一张张情网,网着秋末长冬里日晖月华,描摹设计着新的春色。有你的陪伴,寒冷的冰雪会消融,草木会滋润。在微软清徐的拂抚中,忆起了逝去的时光,那往昔生命中丝丝缕缕的际遇、情愫、友爱和欢乐。当然,也忆起了冰寒雪冷日子的枯寂,但恰好这苦寒的冷霜冰雪,把那过去掩埋了起来,然后让它在静谧、安宁、清寂中酣畅淋漓地香睡得满足。这不仅延长了它生命的过程,而且又让它在生命的轮回中,能更多地欣赏红尘中的精彩、奇妙。
再往上,一路蜿蜒曲折,来到乱石交错的3800米处,伫立在冰冷的`雪野里,清风无色,但分明嗅到雪的气息,无杖无路,此时生命高度的抵达,全凭一页心的泅渡。
亲爱的,今天,我带你踏着夜色出发,跋涉百里,为岗什卡而来,只想忘记时空,把我们恍若隔世的梦幻爱情筑进一尘不染的卵石。行走在没膝深的雪地里,嬉笑着把沁凉晶莹的雪粒抛洒在思绪中,雪纤细如沙,波浪般起伏在眼里、心里。
记得西方冰川学鼻祖丁铎耳描述过的雪:“全是由小冰花组成的,每一朵小冰花都是六片花瓣,有些花瓣像山苏花一样放出美丽的小侧舌…..”。银装素裹的世界里,弥漫着透亮,干涩却教人神怡。透过一望无垠的白,我只想将岗什卡雪山深深地看进心底,留在心里,留在那个永恒的记忆里。而那些比翼双飞的留影,宛如一对对凌空翱翔的飞鹰,展翅在雪域里。天宇此刻是那么的近,将温热的手掌轻轻伸入那层蓝,沁人的冰凉浸透全身,慢慢闭上眼,感受着天与地、地与雪之间的宁静和清凉,臣服于这几千米高山上雪与人的交融。我远远的注视,看着岗什卡如一个侧卧的美少女,裸露着光洁的肌肤,翘起弯弯的嘴角,深情凝视着那些跋涉者,是你目光的温情,融化了薄愁,是你指间的缠绵,拨动了心弦,诱惑着人们向你一步步靠近,而那距离何其远啊!
在宁静的雪山上,似乎屏息海洋深处,感觉自己在下潜,当走向空旷的雪野,突然找到了世界的尺度:自己的脚步。而脑海里的雪景幻化成另一种再现,那是蓝黑色的圣诞夜在雪橇铃声伴奏下逐渐进入的一个梦境,那是冬夜里一位女士睫毛上倏忽闪现的挑逗的微光,那是童年打雪仗时迷蒙的眼睛里泛现的欢乐……
再往上,驻足于4200多米处向远处久久凝望,瞰峡而坐,万水千山尽收眼底。也许,正是在这种高度,才能挤出生活堆积在心中的一切繁杂,还内心一个干净、清洁、静谧、安宁。
天空很低,白云很近,似乎伸手就可触及,似乎像调皮的孩子,躲在不远处看着我们这群不速之客。不断变幻着身影,做出各种可爱的掬态,真想追随并融入它们,自由的飘飞,俯瞰世界。此时,我听到一声遥远而亲切的呼唤,一个四百多年前移情山水的强驴跃然眼前—徐霞客,一个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先驱者,恍然间感觉他是从我们这个时代穿越到明朝的山山水水中去了。他行独自如,只为达意,以性灵躯命游者,亘古以来,一人而已。他的驴途说到底是一种延长生命的手段,在有限的、人人平等的时空里,别人活了一世,而他活了好几世。但我知道,即使我身在岗什卡雪峰,仍心居浮躁,内心永远无法与先人相比拟。
但是不管如何浮躁,来了,就把永恒留给岗什卡雪峰吧,关于灵魂,关于爱情,蔓延在无尽的红尘,那无尽动人的故事,迷离的幻思,交织成岁月的五颜六色,衬着点点滴滴的感受,不带虚幻,亦不含伪善、空虚,在这漫散着阳光的沁心冰凉中,铺开心情,欢乐着回味,回味迷人的蔚蓝,回味爱的生生世世。而爱,是人们永远温习不完的课业,是人生永远的思索,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不管是深情的初爱,还是中年的柔情,还是黄昏时的暮恋,那些由衷地相携,便是人生的真谛。让自己去思索、去体味,去理解,就可以将很多事情悟透。但是,在岗什卡雪峰之上,骨子里的真情就绝对能和对方融合在一起,约定三生三世不了的情缘。
不知不觉间已落日西沉,几许惆怅袭来,咀嚼着意犹未尽,转身下山,回望伟岸雪峰,看它凝态娴静温婉,听它心语静默呢喃,不与哗宠,静谧安然,峻拔飘逸,于季节的最深处默然心悦,结晶最美的六棱花瓣,用最深沉的厚度包容万物沧桑,抚伤过往,蓄积生命伊始再度的轮回浅唱,清浅款款。凝眸七彩瀑布,瞬间看见了我们的青春,灵魂和爱情随那些玄奥的冰笋、冰柱,色彩斑斓的冰瀑,千奇百怪地或挂或悬,永久地凝固在那里。
我们寄情山水,有形无形的远近,有声无声的清濛,我相信,深情着就可以永远,深爱着就可以长久,所以总是安心着一个回眸,不问地老,不问天荒,不问海枯,不问石烂。站在时光的彼岸,怀想着刚刚离开的那片雪域,那些嫣然处的欢笑,那些低眉处的生动,使人久久不想离开。
把握真诚的爱,和爱的人一路同行,把灵魂和爱情留给时光,我觉得这就是人生的真谛。在晶莹剔透的雪花中抛洒一切美好,将细微的真情和深深的感动小心地收藏了起来,那么,我们在前行的路上,就会用脚步踏出永恒的足迹,每一程都能嗅到美妙,每一刻都会感受到青春不老、深爱不息。
回程的路上,天已经黑了,每个人都累得在夜幕中睡着了,你也睡着了,我却是怎么也睡不着,满脑子都是在岗什卡与你携手,撩起一阵雪花纷飞,深深地感动着。爱情曾到过一个浪漫而有信仰的地方。 你脉脉的心语,流淌在我的心田。有你,便是我的温暖。你也是我红尘路上的永恒,任时光荏苒,但愿彼此安暖陪伴!
夜色深深,你我牵手而去,又牵手而归,任风月在心海徜徉,于雪中踏出轻盈的脚步。
我突然想,要是此刻下一场雪该有多美,让雪花落我一身,也落你一身。
让誓言凝结成山体的冰棱,绽放成冰晶的雪莲,守护神圣的雪域高原。让雪域之境,照出纯净的爱情,透明地,不染一丝纤尘。
篇2:岗什卡,美丽的冰雪童话散文
岗什卡,美丽的冰雪童话散文
春有春的柔情,冬有冬的壮美。皑皑白雪,七彩冰瀑,茫茫冰川,晶莹冰挂,奇石嶙峋……岗什卡,一个美丽的冰雪童话。
——题记
一直认为,无雪的冬天是无趣的,今冬少雪,有些失落。立春后的某一天,天空飘起了星星点点的雪花,那种欣喜,无言可喻。然而,雪并没有预期的那样大,只是薄之又薄的一层,裸露的地面,粉碎了踏雪的绮梦,于是就寻思着到哪里去来一场与冰雪的约会。
终于,机会来了,有一天,看到熟悉的旅行社组织去岗什卡徒步,我兴奋不已,便在同学群里呼朋唤友相约岗什卡。
二月十八日,六点四十分,披着晨曦,从西宁出发,虽然时令已经立春了,但依然寒气逼人。大巴车窗蒙着一层水气,外面的风景被水汽隔离,但我不甘做瞌睡的奴隶,就用餐巾纸擦去水汽隔窗而望。窗外,树木精条条的,伫立路边,缄默不语,仿佛沉思的智者。过了大通,进入227国道,风景开始丰富起来,道路变得曲曲折折、斗折蛇行,远看,山连着山,高高低低,连绵不绝。过了一山又一山,那些褚红,那些黝黑,在眼前一闪而过,又很快迎面而来。车子就这样在峰回路转中穿行着。
心随景动,不知不觉间已经进入了宝库乡,过了黑泉水库,驶入了达坂山隧道。达坂山系祁连山脉之一脉,山势陡峭,高耸入云。达坂山之路依山而凿,曲折蜿蜒,盘山越岭。达坂垭口延至阴坡,冬春雪拥冰横,常遇雪崩冰坍,凶险难行,有首歌儿极为形象地说明了此山的凶险:“千难万险的鬼门关,难不过雪天里的达坂。”所以,翻越达坂山,一定要找天气晴好的时刻,今天赶上天气不错,沿途随处可见的喀斯特地貌清晰可见,山势奇特,奇石高耸,自有一种不能言说的刚毅美。不一会就过了青石嘴,十几公里的路上,左右两侧都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草色呈金色,在阳光下闪着柔柔的光泽,如黄色的锦帐。一些没有了色彩的金露梅或银露梅随性而生,黑黝黝的,一簇簇的,如锈在黄色锦帐上的黑色的大花,成为金色海洋里的独特点缀。
或许因为贪恋沿途风景,150公里的路途,两个小时的车程并不觉很远,岗什卡雪峰已近在眼前。
岗什卡雪峰海拔5254.5米,是祁连山脉东段的最高峰,也是门源境内群山之首,此山是神话故事中西王母的水晶宫,也是华热藏族崇拜的十三大山山神中的第一神峰。峰顶有百万年冰川,终年白雪皑皑、银光闪闪,宛若一条玉龙,气候更是瞬息万变、变幻莫测,时而蓝天白云、温润无比,时而狂飙大作、暴戾无比,若是雪崩爆发,龙啸虎吟,飞雪漫卷,令人胆战心惊。而每当夕阳西下晚霞轻飞,山顶晶莹白雪熠熠闪光,时呈殷红淡紫,浅黛深蓝,五彩缤纷,犹如玉龙遨游在花锦丛中,暮霭升腾,被称为“龙岭夕照”,是门源八大景之一。
岗什卡雪峰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向往,所以,离雪峰越近我就越兴奋。车停了,雪峰就在眼前。停车场就在岗什卡雪峰山脚下,也是岗什卡七彩瀑布的所在地。下车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木头廊亭,一排高大的金色转经筒排列整齐,带着佛教特有的光泽。走过去,顺时针方向逐一转动,仿佛听到了从佛堂传来的悠悠诵经声,一种虔诚由心而生。走下廊亭,环顾四周,心便欢呼起来。
向阳的一面,是岗什卡大阪坡,山坡皆是青灰色的碎石,中间或有一座山峰突兀而起,嶙峋怪异,造型奇特,或如蝼蚁之穴,或如竹笋林立,或如岩石堆砌,无法想象,要怎样的神力才能构造出如此奇幻的山石,对大自然超能量不由地顶礼膜拜。
站在停车场眺望阴面的山峰,一轮红日刚刚爬到山顶,缕缕光芒如细细的金线,柔美闪亮,泼洒在山脉上,山脉因此而镀上了一层柔光,耀眼夺目。山坳里,白雪晶莹,随山脉丝丝悬挂,自下而上看,如一条条洁白的哈达,从天空中飘拂着,圣洁神圣。抬首,天蓝如洗,通透纯净,没有一丝杂色。收回目光,跟着导游准备向雪峰进发,但刚刚走到碎石坡,就有管理人员告知,因为天气变暖,上山很危险,已经贴出告示,禁止入山,虽有些遗憾,但七彩瀑布就在眼前,于是,心无旁骛,直奔七彩瀑布。
瀑布在停车场上面一点,碎石坡偏下一块石碑上“七彩瀑布”四个红色的大字非常醒目,石碑上那些红的、黄的经幡和洁白的哈达,在风中猎猎飞扬,石碑更显神性十足,不由得双手合十虔诚膜拜。
绕过石碑,沿着碎石坡往下走,心便沸腾起,好一个冰雪世界!只见一片洁白的冰川沿着山脚一直向上伸展着,晶莹如镜。弃冰爪于一边,迫不及待地奔向冰面,同学密友直呼小心一点,别摔着,喊归喊,人也已经在冰上了,两个人手拉手向冰面深处走去。匍匐在冰上,紧紧贴着冰面,一缕冷香直扑鼻息。坐在冰面上,用尽各种姿势咔嚓咔嚓拍个不停,边拍边滑,有些地方的冰面已经不是那样结实了,有了浮冰,屁股全湿了,快乐依然充满心怀。直直地躺在冰面上,看蜿蜒山脉白雪晶莹,彩色的经幡迎风飘扬,心灵被一种前所未有的纯净洗涤着。
走出冰川,来到七彩瀑布前面,一帘高约10米多宽约200多米的冰瀑,悬空而下,矗立在眼前,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我疑天仙织素练,素练脱轴垂青天”,好像只有杨维桢的诗可以贴切形容这瀑布的壮观。瀑布在阳光下闪着银色的光,若天仙织就的素锦,突然从织机上脱落而下。隔河仰望,终不如亲临,于是欢欣雀跃翻身下到瀑布下方的小溪,近距离贴近瀑布。
瀑布下方是一条淙淙溪流,水清见底,溪水自千奇百怪的石隙间淙淙流着,水卷银花,宛若一条玉龙,摇尾游动。脚下的石头忽大忽小,我们只好攀上跃下,顺着小溪,小心翼翼踩着石块,在随时滑入小溪的危险中,终于摸到了瀑布那冰凉的肌肤。
抬头望去,直直的冰瀑,如一幅巨大的玉帘,悬空而下,壮观无比。那悬针般的冰挂如倒立的玉竹悬在崖上,通体晶莹,根根如精雕细镂过的羊脂玉,温润细腻。间或有岩石秀出黑黝黝的肌肤,间断着白皙,细腻中透着狂放,更加摄人心魂。
细细观望,洁白的瀑布中间,有一缕缕翠绿贴着黑褐色的岩壁徐徐而下,在岩底扯出一些细细的柔柔的绿色冰挂,让人怜爱不已。突然发现,结结实实的玉帘中间出现了一个个椭圆或者长方形的冰洞,一个连着一个,奇妙之极。踩着凸起的冰块爬进冰洞,这个洞正中开阔,前方狭窄,只有一米左右,神奇的是冰与岩石是完全分离的。瀑布就是一道洁白的帘帐,将洞与外界隔离。置身于此,简直如进入了玉砌的神话宫殿。脚下,一朵朵玉雕的祥云团团簇拥着;前方,一座玉塔,飞檐高翘,高耸挺立;一朵巨大的冰菇,周身通透;侧面,一尊玉雕的观音,身披白纱,手拿净瓶,含笑撒露,还有可爱的稚子双手环抱,胖嘟嘟的胳膊如新鲜的竹笋……正在遐想,一滴水落在脸上,唤醒了如痴如醉的我,钻出冰洞,继续前行。
没走几步,一个更大的冰洞出现在眼前,此洞与前面的不同,两边是高大的冰柱,岩顶冰凌上滴答滴答地滴着水,细细的,不急不缓,如串串玉珠垂落,妙趣横生,大概水帘洞就是这个样子吧。
再往前走,一道晶莹剔透的蓝色冰,惊艳了眼眸,从没有见过冰可以有这样的蓝色。无论从那个角度看,都是蓝盈盈的。那种蓝干净纯粹,毫无瑕疵。它是将雪域高原的圣洁集于一身吧?我想,再高明的画家都调不出如此纯净的蓝色。面对这样的圣洁,躁动的心也趋于安静。
蓝色冰瀑的上下左右,冰更是变幻成各种姿态,或如一个披着白纱的婷婷少女,或如一只昂首向前的神龟,或如一只虎虎生威的百兽之王,或如一只闭目养神的玉兔,或如驼峰隆起的玉骆驼……更为奇妙的是,有一组像极了《圣经》里美丽的圣母玛利亚,长发飘飘,目露慈祥,怀抱着稚嫩的婴儿。此时,任何文字都是苍白的,只能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从瀑布下方走出,越过小溪走到冰川,再次近距离仰望瀑布,那素雅的白,那纯净的蓝,那厚重的黄,那清新的绿,那淡淡的红,在阳光下,更加光彩夺目。七彩瀑布,神奇无比!
远山,冰川,蓝天,七彩瀑布,岩石,经幡,还有那一个又一个诚心垒起的呢玛石。岗什卡,恬静不失灵动,纯洁不失明艳,大自然的杰作,美妙绝伦的冰雪童话。从此,你将永驻我的心中!
篇3:卡文迪什
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卡文迪什(卡文迪许),担任过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等,从事科学研究,其重大贡献是建立电势概念、测量万有引力扭秤实验等,论文有《论人工空气》且获皇家学会科普利奖章,而卡文迪什工作室后被后人筹建成著名卡文迪什实验室。爱德华王子岛卡文迪什,是旅游圣地,有着古迹阿卡迪亚丛林等,自然景观海滨等,宜人的气候,友好的民众,名人故里,等等。职业自行车运动员卡文迪什,曾是场地选手,现为职业公路赛选手(现效力于美国的哥伦比亚车队),自行车世锦赛麦迪逊赛冠军和环意大利自行车赛2个赛段冠军等。
目录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卡文迪什(卡文迪许)爱德华王子岛卡文迪什 清秀佳人之地职业自行车运动员卡文迪什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卡文迪什(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卡文迪什(卡文迪许)(Henry Cavendish,1731~1810)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
人物简介
1731年10月10日生于法国尼斯。1749年考入剑桥大学,1753年尚未毕业就去巴黎留学。后回伦敦定居,在他父亲的实验室中做了许多电学和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176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当选为法国科学院外国院士。卡文迪什毕生致力于科学研究,从事实验研究达50年之久,性格孤僻,很少与外界来往,终身未娶。他在化学、热学、电学、万有引力等方面进行地行多成功的实验研究,但很少发表,过了一个世纪后,麦克斯韦整理了他的实验论文,并于1879年出版了名为《尊敬的亨利・卡文迪什的电学研究》一书,此后人们才知道卡文迪什做了许多电学实验。麦克斯韦说:“这些论文证明卡文迪什几乎预料到电学上所有的伟大事实,这些伟大的事实后来通过库仑和法国哲学家们的著作而闻名于科学界。”
早年研究
早在库仑之前,卡文迪什已经研究了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问题。1777年,他向皇家学会提出报告说:“电的吸引力和排斥力很可能反比于电荷间距离的平方,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物体中多余的电几乎全部堆积在紧靠物体表面的地方,而且这些电紧紧地压在一起,物体的其余部分处于中性状态。”他还通过实验证明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其中 。他还早于法拉第用实验证明电容器的电容取决于两极板之间的物质。他最早建立电势概念,指出导体两端的电势与通过它的电流成正比(欧姆定律在1827年才确立)。当时还无法测量电流强度,据说他勇敢地用自己的身体当作测量仪器,以从手指到手臂何处感到电振动来估计电流的强弱。
重大贡献
卡文迪什的重大贡献之一是17完成了测量万有引力的扭秤实验,后世称为卡文迪什实验。他改进了英国机械师米歇尔(John Michell,1724~1793)设计的扭秤,在其悬线系统上附加小平面镜,利用望远镜在室外远距离操纵和测量,防止了空气的扰动(当时还没有真空设备)。他用一根39英寸的镀银铜丝吊一6英尺木杆,杆的两端各固定一个直径2英寸的小铅球,另用两颗直径12英寸的固定着的大铅球吸引它们,测出铅球间引力引起的摆动周期,由此计算出两个铅球的引力,由计算得到的引力再推算出地球的质量和密度。他算出的地球密度为水密度的5.481倍(地球密度的现代数值为5.517g/cm3),由此可推算出万有引力常量G的数值为 6.754×10-11 Nm2/kg2(现代值前四位数为6.672)。这一实验的构思、设计与操作十分精巧,英国物理学家J.H.坡印廷曾对这个实验下过这样的评语:“开创了弱力测量的新时代”。 卡文迪什在1766年发表了《论人工空气》的论文并获皇家学会科普利奖章。他制出纯氧,并确定了空气中氧、氮的含量,证明水不是元素而是化合物。他被称为“化学中的牛顿”。 卡文迪什一生在自己的实验室中工作,被称为“最富有的学者,最有学问的'富翁”。卡文迪什于182月24日去世。 后来,他的后代亲属德文郡八世公爵S.C.卡文迪什将自己的一笔财产捐赠剑桥大学于1871年建成实验室,它最初是以 H.卡文迪什命名的物理系教学实验室,后来实验室扩大为包括整个物理系在内的科研与教育中心,并以整个卡文迪什家族命名。该中心注重独立的、系统的、集团性的开拓性实验和理论探索,其中关键性设备都提倡自制。近百年来卡文迪什实验室培养出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已达26人。麦克斯韦 、瑞利、J.J汤姆孙、卢瑟福等先后主持过该实验室。
爱德华王子岛卡文迪什 清秀佳人之地爱德华亲王岛卡文迪什圣地(Cavendish Resort Area of Prince Edward Island)有红色的海滩,宜人的气候,友好的民众,这些深深的吸引着各地的游客不断的来此观光游览。同时,它也因为是全球风行的文学名作《清秀佳人》(Anne of Green Gables.)的作者蒙哥马利(Anne of Green Gables.)的故乡而远近闻名。 蜿蜒的街巷古道,曲折的乡村小路,在卡文迪什,你将感受到在《清秀佳人》的副本作品《潺潺之溪》(Babbling Brook),《闪耀之湖》(Lake of Shining Waters),《杯弓蛇影的丛林》(Haunted Wood),以及《情人小径》(Lover’s Lane)等书中,描绘的和少女珍妮一样的真实生活。书中提到的绿屋本身就是作者蒙哥马利的好友大卫(David)和玛格丽特・麦克尼尔(Margaret MacNeill)的房子,在1973年此屋被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封闭,已经开始向公众开放。离此不远,安妮迷们还可以参观到蒙哥马利的官邸,并在作者当年走过的院中小径上轻轻的漫步,真切的体会一下这条令蒙哥马利不断迸发灵感的神奇之径。 除了蒙哥马利的举世之作,卡文迪什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世界文化相互交流的良好氛围。同时,这里还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古迹,以及风景优美的自然景观。 在卡文迪什,有着三大类极具特点的居民:本土的Mik’maq人,阿卡迪亚人,以及众多的苏格兰移民者。 在卡文迪什的海滨,分布着许多的沙丘,沙石悬崖,含盐的湿地,以及风光旖旎的阿卡迪亚丛林(Acadian Forests)。无论你漫步在波光淋漓的水中,还是幻想置身于小说的场景里,卡文迪什总会给你带来无尽的惊奇和美好。
职业自行车运动员卡文迪什人物简介
姓名:马克・卡文迪什 Mark Cavendish (英国) 国籍:英国 性别:男 生日:1985.5.21 身高:1.75米 体重: 69公斤 项目:自行车 车队:比利时快步车队 来自英国的卡文迪什是一名自行车人全才,在,12岁的时候开始自行车训练,开始的时候他是一名BMX小轮车选手,随后成为一名出色的场地赛选手,参加麦迪逊赛,个人计时赛和追逐赛。在场地自行车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后,在的时候他成为一名职业公路赛选手,并且在比赛中,展示了自己出色的冲刺天赋。 在20转行成为职业公路赛选手后,他第一次参加了环法大赛。20是他职业生涯第二次环法大赛。
主要成绩
20洛杉矶国际自盟场地自行车世锦赛麦迪逊赛冠军(搭档是Rob Hayles-海勒斯)。 英联邦运动会场地追逐赛冠军。 年国际自盟场地自行车世界杯北京站第二名.(搭档 Bradley Wiggins-维金斯) 年环意大利自行车赛2个赛段冠军。 2008年环法大赛在前十三赛段中,获得了4次赛段冠军。 环法第二,三,十,十一,十九,二十一赛段中,获得了6次赛段冠军。 环法第五,六,十一,十八,二十赛段中,获得5次赛段冠军。(卡文迪什因此成为佩利西尔和莫克斯之后历史第三位连续两届环法赛能至少5夺赛段冠军的车手。) 年环西大赛绿衫(冲刺王) 环法自行车赛中第五,七,十一,十五,二十一赛段中,获得5次赛段冠军。并如愿穿上了环法赛的最终绿衫。卡文迪什就此追平卢森堡传奇弗朗茨成为环法赛赛段冠军榜历史并列第6名的位置。 环意大利自行车大赛第一赛段冠军。 20环法第五赛段冠军。
篇4:描写雪峰的美文
八月一十九日,在鹤城区作协主席易水寒老师的精心组织安排下,我们鹤城作协的十几位作家和几位在职的学校老师,一行二十余人,在市作协主席江月卫,市作协秘书长柴棚老师的率领下。迎着秋日的朝阳,分五辆小车,从天星广场集合出发,开始了我们的雪峰山采风之旅。
之前,曾听闻过雪峰山风景之美,近日,又听易老师说得神乎其神天花乱坠。不管怎么说,就“山”这个话题而言,对于我这个曾饱受山道弯弯之苦,盘山陡峭之累的人来说,触动并不是很大。就像是海边的渔民,对海虽有感情,但对海也似乎缺少激情,提不起神来。一路上,我是抱着疑惑的心态去验证一下,易老师之前所言的真实与否。
坐在车上,看着少岩熟炼的挂挡,换挡,油门刹车,左转右弯,上坡下坳,穿林海,过集市,终于在铁山乡政府门口停了下来。
原来,是两位乡政干部之前约好在此相等,帮我们一行临时导游。互相简单的喧寒几句之后便又继续上车,朝着我们今天的目的地——铁山乡苏宝顶村禾梨坪组前进。
大约过了一杯茶两袋烟的功夫,便在一座横跨溪坑的石拱桥边停了下来,说是“大峡谷”已经到了。我下得车来便捷足先登,抢先进行了我今天的验证之行动。
我站在石拱桥上,首先朝峡谷的上游望了一望,又转过身来向着下游的方向看了看,还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了一跳。这哪是我们平常在别的地方所看到的那所谓的溪呀?这简直就是一幅“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的山水画卷,又像是国家级别的园艺大师亲手打造的超级大盆景,更像是传说中的“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处寻”的人间仙境!
我们顺着“河”床的峡谷上下而求索。但逢水帘飘处,下方总会有一个碧绿清幽的水潭,潭水深浅不一,约一两米左右,真是干净透明得似有若无,毫无沉泥杂污。与白云蓝天互相辉映,呈现出一个“天蓝蓝水蓝蓝,波光倒影醉里面”的超凡意境。山风轻轻拂过,掀开阵阵清凉,就连人们常说的这初秋的“老虎”来到此处,也变得温顺可爱了许多。
有文友说:“忘记带水了”,我说在这雪峰山下,到处都是“农夫山泉”。说话间顺势来了个腑卧半撑,对着那天然矿泉之水咕嘟咕嘟的喝了起来,顿时,一种舒坦满足的感觉油然而生,愉悦着整个心身。
要不是我们这里面夹杂着女生,我会肯定地甩脱衣裤,跳进这“瑶池”里,来一个赤裸裸的原始状态,肯定会在这天然的浴吧里,痛痛快快的沐浴一场。
说来,有些事物的发生,还真有些意境上的联想和巧合,有一个老师带着小男孩,只顾游玩嬉戏,却忘记了脚下的警惕,一脚踩空摔了一跤,看样子确实摔疼了。从他挣扎着爬起来的面部表情足可以证明这一点。我本欲跨过去扶他一把,岂料惊动了一只青蛙,只见它慌乱间朝着水里一跃,来了一个“不痛”,我说:“人家这么一跤还‘不痛’,你这个青娃呀!你想‘蹦动’就‘蹦动’,还说人家‘不痛’真是一点同情心也没有“。
走着走着,我又突发奇想,这么好的自然风光,这么清幽冰凉的潺潺流泉,不来个小插曲凑凑热闹,岂不是辜负了天公的美意?于是,我随意捡了一块片状的巴掌大的石块,对着几位文友说:“看我的”,一个拳头砸下去,那块石头便应声断成两半。所见者个个惊愕,之余还是我接受了大家敬佩的目光有点洋洋得意了,来了一句“我们这里面卧虎藏龙”。其实,我也不是什么“龙”,也非“虎”也。每个人都会有点自己的小能耐、小伎俩,甚至可以说是小秘密,那么,就让这样的小秘密永远保持着它的神秘色彩吧!
我们穿越在看似乱七八糟的崖壁间,攀爬在错综复杂的岩石上。不管你怎样的去挑剔,总挑剔不出它的缺点和不当来,别看它“乱”,却都有着它“乱”的理由,都是大自然精心设计的结果。每个石块的形状都是独一无二,各有千秋。有些石块就像是一张平整的晒垫露天摊开,有些则像是被人踩塌了尖顶的斗笠凹陷了下去,有些又像是缺了脚趾的半栋脚掌,真是五花八门言之不尽,就看你以怎样的角度来观察,又是怎么样的思维去想象。
当我从踏进峡谷的那一刻起,便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现象,就是这里的大小石块都非常地干净,干净到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这里的石头,为什么就不长青苔蓝丝?又为什么不粘泥带沙?我试着在一块接近七八十度角的崖壁上攀岩,只要你踩上去,就像是被一种粘合剂给黏住了,不会轻易地朝下滑动。一路走来,基本没遇上“此路不通”断崖绝壁,总能找到能上能下的落脚支点。我设想,如果要是被跑酷爱好者发现,这将是一个纯天然设计的辗转腾挪的运动天堂。
我们在不知不觉的寻寻觅觅中,已是接近“日落西山红霞飞”的时候了,只好在依依不舍的回望中打道回府。
如果,有人问我此次的雪峰之行看到了什么?我会告诉她:在那雪峰山下,有一个叫着铁山乡苏宝顶的地方,那里,有一条小溪清澈明亮,日夜不停地静静的流淌。婉如一个深闺待嫁的姑娘,对山外的世界充满着期待和向往,假如还有人问我,在那峡谷里还看到了什么?我会告诉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要是还有人问我今天收获了什么?我还会告诉她:“风也清风也静,白云过山峰也传情。”
篇5:维什涅夫斯卡娅个人资料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26年
国籍:俄罗斯
维什涅夫斯卡娅,俄罗斯女高音,著名大提琴演奏家罗斯特罗波维奇的妻子.在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学习时,师从贝拉·嘉丽娜,18岁走上轻歌剧舞台,后成为列宁格勒爱乐乐团独唱演员.1952年被邀在国家歌剧院首次登台,演唱《奥涅金》中的女主角,一举而成名.维什涅夫斯卡娅属抒情女高音,她的音质干净,歌唱中突出强烈的情感倾诉,又富于多彩多姿的音色与表情变化.其演唱的穆索尔斯基、柴科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的歌曲和浪漫曲,都有独到的魅力.而由于罗斯特罗波维奇和布里顿的关系,布里顿歌剧中的许多角色专为她而创作,她的表现也极显游刃有余。
1952年在《奥涅金》中演唱女主角
篇6: 和什托洛盖看日出经典美文
和什托洛盖看日出经典美文
7月中旬的一天,我乘班车路过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和什托洛盖镇,当时正是清晨6点。汽车孤独地奔驰在茫茫戈壁草地公路上,经过一天一夜的颠簸,很多人还都沉睡在纷乱的梦乡中。我当然也很疲倦,但看到夜色渐退,黎明的曙光即将到来,便时不时的向东方观望一下。
远处的天空依然呈铁青色,一望无际的戈壁平旷绵延,遍地野草的轮廓逐渐明晰起来。才过了几分钟,远处天空与戈壁交接的地平线处泛起了微弱的暗红色霞光,随着时间的推移,霞光的范围逐渐向上延伸,颜色也开始向粉红过渡。天空也由铁青色变成淡淡的铅色,显得飘渺虚无,朦朦胧胧。远山的也由黛色变为青灰色或深青色。到6点10分的时候云幕顿开,天光放亮,铅色的天边溢满橘黄与红色交织的层层霞光。红色的朝阳迅速挤出了地平线,天空的色彩瞬间变得异常壮美、绚烂。
到6点20分时,金黄耀眼太阳基本上挣脱了大地的束缚开始缓缓上升,太阳正前方的霞光全部消失,金黄的朝阳显得非常清新、秀丽、炫目,把周围的一切都镀上了一层迷人的金边。到6点30分时太阳已升至地面山头以上的位置,宛若绚烂的金盆,继续冉冉上升,整个戈壁草地在朝阳映照下变得神奇而美妙,令人亢奋而激昂,心头不觉涌起一种浓浓的.幸福感,这光明、温暖的朝阳充满了希望与力量,感受到人世间的珍贵而短暂的灿烂、美好与圣洁。
此时的朝阳金黄而不刺眼,温暖而不炽热,和谐变化中款款展现华美风姿,先前消失的霞光再次悄然出现在太阳的影子中。先是一道暗红的霞光给朝阳围上了一条腰带,接着是两道、三道……朝阳在暗红的霞光中奋力向上穿越升腾,到6点40完全突破霞光的封锁,光芒四射,俊美超脱,尽显戈壁红日本色。环顾四野,微微的冷风拂过无边的戈壁草地,金光万丈下生命的绿色瞬间溢满人的眼眶,沁人心扉,浸透心海。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心情舒畅,快意无穷。
看到美丽的初日升起在苍茫的戈壁草地上空,金黄的光辉洒满我的全身,令我深深沉醉、迷恋,为我漫长的旅途穿插了一段幸福、惬意、自豪的乐章。
【岗什卡雪峰美文】相关文章:
1.杨雪峰事迹材料
2.雪峰下散文
3.什字成语
7.描写雪峰的拟人句
10.要什摸初中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