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其七,其七柳永,其七的意思,其七赏析

其七,其七柳永,其七的意思,其七赏析

2023-06-03 08:37:4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人间真果粒”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其七,其七柳永,其七的意思,其七赏析,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其七,其七柳永,其七的意思,其七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其七,其七柳永,其七的意思,其七赏析

篇1:其七,其七柳永,其七的意思,其七赏析

其七,其七柳永,其七的意思,其七赏析 -诗词大全

其七

作者:柳永  朝代:宋 帘垂深院冷萧萧。花外漏声遥。青灯未灭,红窗闲卧,魂

梦去迢迢。

薄情漫有归消息,鸳鸯被、半香消。试问伊家,阿谁心绪

,禁得恁无□(“谬”换

竖心旁)。

篇2:柳永《其七》诗文介绍

年代:【宋】 作者:【柳永】

帘垂深院冷萧萧。花外漏声遥。青灯未灭,红窗闲卧,魂梦去迢迢。

薄情漫有归消息,鸳鸯被、半香消。试问伊家,阿谁心绪,禁得恁无□(“谬”换竖心旁)。

篇3:古风其七李白

五鹤西北来。

飞飞凌太清。

仙人绿云上。

自道安期名。

两两白玉童。

双吹紫鸾笙。

去影忽不见。

回风送天声。

我欲一问之。

飘然若流星。

愿餐金光草。

寿与天齐倾。

客有鹤上仙。

飞飞凌太清。

扬言碧云里。

自道安期名。

两两白玉童。

双吹紫鸾笙。

飘然下倒影。

倏忽无留形。

遗我金光草。

服之四体轻。

将随赤松去。

对博坐蓬瀛。)

【注释】:

我欲一问之。  ( 一作举首远望之)

[出处]

全唐詩卷一百六十一

篇4:张九龄 感遇其七

作者: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诗文解释】

江南一带生长着的丹橘,经过严冬仍然碧绿成林。哪里是因为江南地气温暖,全凭自己有耐寒的本性。本来可以推荐给嘉宾,无奈阻隔太多路途遥远。命运决定了遭遇,循环的天道无法追寻。世人只说种植桃李,难道丹橘就不能荫凉吗?

【韵译】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 经冬不凋四季常青。 岂止南国地气和暖, 而是具有松柏品性。 荐之嘉宾必受称赞, 山重水阻如何进献? 命运遭遇往往不一, 因果循环奥秘难寻。 只说桃李有果有林, 难道丹桔就不成阴?

【词语注释】

岂:难道。

伊:那里,指江南。

岁寒心:耐寒的本性。

荐:进献。

嘉客:嘉宾贵客。

奈何:无奈。

阻重深:山高水深,阻隔重重。

运命:命运。

循环:周而复始,变化莫测。

寻:探求。

徒言:只说。

树:种植。

此木:指丹橘。

阴:树阴。

【诗文赏析】

本诗托物言志,诗人借赞颂丹橘,经冬犹绿,是因为有耐寒的本性来比喻自己坚贞不屈的情操。而丹橘由于路途阻隔无法介绍给嘉宾的命运,也映衬了诗人遭排挤的境遇。无可奈何的,诗人只得把这一切归结于命运,以反诘句收束全诗,指责人们只顾种桃李,而不重视丹橘的行为,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愤怨。

本诗的语言清新简练,抒发胸臆的同时,给了读者驰骋想像的空间。全诗平淡而浑然天成,时时发问的句子达到了正反起伏的效果,而语气却是温文尔雅,不着痕迹中,哀伤、愤怒尽情抒发,可谓炉火纯青。

篇5:从军行王昌龄其七

(唐)王昌龄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这首诗描写了玉门关地形的险要和军事地位的举足轻重。玉门关位于层峦叠嶂的.祁连山北麓,无论山南山北,烽燧连绵,逶迤相接,形象地反映出其关防壁垒森严的守备形势。戍卒依傍着远方的营垒站岗放哨,需要不停地察看烽火,随时注意敌情的变化。山深路幽,战士骑马巡逻于深山中,虽然看不见马踪人影,但透过这铿锵有力的诗句,使我们仿佛听到了急促的哒哒马蹄声,从而创造出了一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艺术效果,一幅鲜活的戍卒骑马巡边图景跃然纸上。

知识扩展:从军行七首原文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篇6:张九龄《感遇其七》

张九龄

原文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解释

1、岂伊:难道。

2、伊:语助词。

3、岁寒:孔子有“岁寒而后知松柏也”语。后人常作砥砺节操的比喻。

4、岁寒心:意即耐寒的特性。

5、荐:进献。

6、树:种植。

译文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

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

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

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

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就不成阴?

篇7:拟古其七 陶渊明

拟古其七 陶渊明

导读:

这是一篇透着陶渊明对人生无奈的诗作。其原文如下

拟古・其七

陶渊明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太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月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拟古其七阅读答案:

1,第二句中的“扇”字,是常见的字眼,却显得新鲜有味。试结合诗句赏析。

答:“扇”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既准确地写出了春风和熙的特点,又形象生动地将无生命的春风写得情意绵绵,构画出一幅春意融融、沁人心脾的浴风图。

2.“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冷语刺骨。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句中的“刺骨”之痛。

答:“云间月”和“月中华”只是暂时的美好,不久的将来会怎么样呢?诗人借对花月的嗟叹,抒发了华年易逝、好景不长的感慨。这种人生无常的无可奈何的喟叹让人有刺骨之痛。

拟古其七翻译:

日暮长天无纤云,

春风微送气温和。

佳人喜爱清澄夜,

到晓酒酣欢唱歌。

歌罢凄然长叹息,

此情此景感伤多。

皎洁明月在云间,

绿叶之中鲜艳花。

虽有一时风景好,

好景不长当奈何!

拟古其七字词解释:

(1)扇:轻吹。微和:微微的和暖之风。

(2)美:赞,喜爱。清夜:良夜。达曙:直到天明。酣:畅饮。

(3)歌竟:歌罢,唱完。持:凭,“念”的意思。此:指上四句的内容。

(4)灼灼:鲜艳灿烂的样子。华:同“花”。

(5)一时好:暂时的美好。不久:不长久。

拟古其七赏析:

这首诗以比兴的手法,感叹好景不长、青春易逝的悲哀。佳人酣歌,终将衰老;明月皎皎,将为云掩;灼灼叶花,终将凋零,所以诗人也不免自伤暮年之至。

“日暮天无云”中所写“云间月”、“叶中华”,便既是月夜春景,又是对人生最美好酣畅的短暂时光的比喻。陶渊明笔下的景物往往被人格化,如青松、芳菊、归鸟、孤云,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也是诗人高洁性格的'象征。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汉族,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田园诗派创始人。

陶渊明的诗和辞赋散文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开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境界。作品平淡自然,出于真实感受,影响唐代诗歌的创作。

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大约生于365年。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卓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父名史不载,存疑。)

以上这篇拟古其七 陶渊明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unjs.com!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篇8:感遇张九龄其七

感遇张九龄其七

张九龄《感遇(其七)》作为《感遇》中的一首,也是广为流传。大家一起重温一下吧。

感遇十二首1

其七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⑿。

可以荐嘉客⒀,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⒁,此木岂无阴。

【注释】

1.感遇:古诗题,用于写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诗。

⑿伊:语助词。岁寒心:意即耐寒的特性。

⒀荐:进奉意。

⒁树:种植意。

【白话译文】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就不成阴?

【赏析】

读着张九龄这首歌颂丹橘的诗,很容易想到屈原的《橘颂》。屈原生于南国,橘树也生于南国,他的那篇《橘颂》一开头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其托物喻志之意,灼然可见。张九龄也是南方人,而他的谪居地荆州的治所江陵(即楚国的郢都),本来是著名的产橘区。他的这首诗一开头就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其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屈原的名句告诉我们:“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可见即使在南国,一到深秋,一般树木也难免摇落,又哪能经得住严冬的摧残?而丹橘呢,却“经冬犹绿林”。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丹橘经冬犹绿,究竟是由于独得地利呢?还是出乎本性?如果是地利使然,也就不值得赞颂。所以诗人发问道:难道是由于“地气暖”的缘故吗?先以反诘语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澜。“岁寒心”,一般是讲松柏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张九龄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

汉代《古诗》有一篇《橘柚垂华实》,诗中说橘柚“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表达了作者不为世用的愤懑。张九龄所说的“可以荐嘉客”,也就是“冀见食”的意思。“经冬犹绿林”,不以岁寒而变节,已值得赞颂;结出累累硕果,只求贡献于人,更显出品德的高尚。按说,这样的嘉树佳果是应该荐之于嘉宾的,然而却为重山深水所阻隔,为之奈何!读“奈何阻重深”一句,如闻慨叹之声。

丹橘的命运、遭遇,在心中久久萦回,诗人思绪难平,终于想到了命运问题:“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看来运命的好坏,是由于遭遇的不同,而其中的道理,如周而复始的自然之理一样,是无法追究的。这两句诗感情很复杂,看似无可奈何的`自遣之词,又似有难言的隐衷,委婉深沉。最后诗人以反诘语气收束全诗:“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人家只忙于栽培那些桃树和李树,硬是不要橘树,难道橘树不能遮阴,没有用处吗?在前面,已写了它有“经冬犹绿林”的美荫,又有“可以荐嘉客”的佳实,而“所遇”如此,这到底为什么?《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里讲了一个寓言故事:阳虎对赵简主说,他曾亲手培植一批人才,但他遇到危难时,他们都不帮助他。

因而感叹道:“虎不善树人。”赵简主道:“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只树桃李而偏偏排除橘柚,这样的“君子”,总不能说“慎所树”吧!

杜甫在《八哀。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一诗中称赞张九龄“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后一句,是说他的诗语言清新而简练;前一句,是说他的诗意余象外,给读者留有驰骋想象和联想的余地。读这首诗我们不就很自然地联想到当时朝政的昏暗和诗人坎坷的身世吗!这首诗平淡而浑成,短短的篇章中,时时用发问的句子,具有正反起伏之势,而诗的语气却是温雅醇厚,愤怒也罢,哀伤也罢,总不着痕迹,不露圭角,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拓展阅读:张九龄在云台山的事迹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河(今广东曲江)人。少聪敏,七岁能写文草,十岁中进土,为右拾遗、中书舍人、中书令,后贬荆州长史。玄宗时任宰相。

他为人正直、贤良、敢言,从不阿谀逢迎。为相期间,唐玄宗李隆基过生日,群臣献宝祝寿,可他送上《千秋金鉴录》,论述历代兴亡原因,请玄宗借鉴,又如妃子派宦官牛贵送礼于他,请他帮助废太子谟。他方声斥责,并告诉玄宗,避免了一次大**。他亲抓农田水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致使开元年间经济有很大发展。可惜他为相时间太短,因劝阻唐玄宗不要重用安禄山和李林甫,指明安禄山是个野心家“乱幽州者,此胡雏也”。后安禄山犯法,张九龄要按法处死,以绝后患,而玄宗反说张九龄“误害忠良”,不仅不治罪反而加官进爵,后果谋反称帝,造成“安史之乱”。玄宗被逼逃往四川,在路上一了悔恨自己没有听张九龄的话。唐幺宗要任用李林甫为相,张九龄直谏此人将来要“祸延宗社”,玄宗很不高兴,贬了张九龄的官。任用了李林甫为相,李林甫重用安禄山等掌兵,造成国内大乱,造成历史有名的奸相李林甫,说明唐玄宗后期昏庸。

张九龄任相的第二年,曾随唐玄宗东巡来视察太行山。从其留诗可以看出对当时唐玄宗奢侈豪华巡视规模的描写,六军持戈,大风慢天,戈枪超出树林,盔甲映明雪野,朝上大臣陪游,地方百官迎接,山呼万岁,草荣烟喜,是多大的气派,但从此,唐玄宗已登上山顶开始走下坡路啦。这就是盛极必衰之理。

篇9:张九龄 《感遇其七》

张九龄 《感遇(其七)》

张九龄的《感遇(其七)》语气温雅醇厚,愤怒也罢,哀伤也罢,总不着痕迹,不露圭角,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感遇十二首1

其七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⑿。

可以荐嘉客⒀,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⒁,此木岂无阴。

【注释】

1.感遇:古诗题,用于写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诗。

⑿伊:语助词。岁寒心:意即耐寒的特性。

⒀荐:进奉意。

⒁树:种植意。

【白话译文】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就不成阴?

【赏析】

读着张九龄这首歌颂丹橘的诗,很容易想到屈原的《橘颂》。屈原生于南国,橘树也生于南国,他的那篇《橘颂》一开头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其托物喻志之意,灼然可见。张九龄也是南方人,而他的谪居地荆州的治所江陵(即楚国的郢都),本来是著名的产橘区。他的这首诗一开头就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其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屈原的名句告诉我们:“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可见即使在南国,一到深秋,一般树木也难免摇落,又哪能经得住严冬的摧残?而丹橘呢,却“经冬犹绿林”。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丹橘经冬犹绿,究竟是由于独得地利呢?还是出乎本性?如果是地利使然,也就不值得赞颂。所以诗人发问道:难道是由于“地气暖”的缘故吗?先以反诘语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澜。“岁寒心”,一般是讲松柏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张九龄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

汉代《古诗》有一篇《橘柚垂华实》,诗中说橘柚“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表达了作者不为世用的愤懑。张九龄所说的“可以荐嘉客”,也就是“冀见食”的`意思。“经冬犹绿林”,不以岁寒而变节,已值得赞颂;结出累累硕果,只求贡献于人,更显出品德的高尚。按说,这样的嘉树佳果是应该荐之于嘉宾的,然而却为重山深水所阻隔,为之奈何!读“奈何阻重深”一句,如闻慨叹之声。

丹橘的命运、遭遇,在心中久久萦回,诗人思绪难平,终于想到了命运问题:“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看来运命的好坏,是由于遭遇的不同,而其中的道理,如周而复始的自然之理一样,是无法追究的。这两句诗感情很复杂,看似无可奈何的自遣之词,又似有难言的隐衷,委婉深沉。最后诗人以反诘语气收束全诗:“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人家只忙于栽培那些桃树和李树,硬是不要橘树,难道橘树不能遮阴,没有用处吗?在前面,已写了它有“经冬犹绿林”的美荫,又有“可以荐嘉客”的佳实,而“所遇”如此,这到底为什么?《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里讲了一个寓言故事:阳虎对赵简主说,他曾亲手培植一批人才,但他遇到危难时,他们都不帮助他。

因而感叹道:“虎不善树人。”赵简主道:“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只树桃李而偏偏排除橘柚,这样的“君子”,总不能说“慎所树”吧!

拓展阅读:张九龄简介

翻开《唐诗三百首》,第一位诗人,是张九龄,这使那些即使是“杀书头”(恩师屈守元先生戏称那些看书只看前面一点,从来不看完为“杀书头”)的人,也一下子就知道了张九龄的名字。

其实张九龄是唐玄宗时候的名相,他的前辈张说,就曾经向唐玄宗推荐过他,说他学识渊博,堪为顾问。“安史之乱”之前,他就曾经提醒过唐玄宗:“安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可惜唐玄宗没有听从他的意见。他做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后来虽然因李林甫的排挤,被贬为荆州长史,但唐玄宗对他的印象一直是很好的。他死了以后,唐玄宗起用新人,都要问一句:“风度能若九龄乎?”

张九龄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为当世名臣,他不以诗名世,但诗却写得很好。连大诗人杜甫都很佩服的,说他的诗“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八哀·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饶有余味。他的诗,《全唐诗》收录三卷,应制之作占了不小的比例。他的诗,以感遇咏怀和一些山水咏物诗最为人称道。比如《唐诗三百首》的第一首《感遇》: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其实这首诗并不是张九龄最好、传诵最广的诗。他传诵最广的诗,是那首《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一直到今天,在许多中秋庆典或晚会上,出现得最多的两句话,还是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和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篇10:张九龄感遇其七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李林甫得势,正直之臣备受排挤。

【其七,其七柳永,其七的意思,其七赏析】相关文章:

1.从军行其七王昌龄翻译

2.四言诗 其七,四言诗 其七嵇康,四言诗 其七的意思,四言诗 其七赏析

3.张九龄《感遇(其七)》阅读答案

4.感遇其七张九龄阅读练习

5.张九龄感遇其七原文及翻译

6.唐诗《绝句漫兴(其七)》欣赏

7.《秦州杂诗其七》阅读答案

8.《秋怀诗·其七》唐诗原文及注释

9.其九,其九柳永,其九的意思,其九赏析

10.饮酒其五赏析

下载word文档
《其七,其七柳永,其七的意思,其七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