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七年级下册短文考点

七年级下册短文考点

2023-05-06 08:07: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微博毛民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七年级下册短文考点,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七年级下册短文考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短文考点

篇1:七年级下册短文考点

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考点

七年级下册每课要点--25短文两篇之一

《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古代神话人物。《山海经》作者不详,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撰。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学习本文首先要通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掌握文章的内容,了解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主旨。

一、掌握如下字词。

1、为下列加红字注音。

盘盂( ) 沧沧凉凉( )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逐日:追赶太阳。

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逐走:竞跑,赛跑。

辩斗:争辩,争论。

3、通假字。

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

4、古今异义。

去:距离。

汤:热水。

二、课文内容学习。

1、这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两小儿辩日》这篇短文写两个小孩子对太阳在早上和中午时离地球上人的远近有不同的看法,各持一端,争执不下,连孔子也不能作出判断,以此说明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这篇短文还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2、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夸父口渴而死,

3、怎样看待两小儿对孔子的讥笑?

《两小儿辩日》的故事是编出来的,并非真有其事。经专家研究,《列子》里写这个故事,确实有讥笑孔子的意思,这是因为《列子》是道家的著作,而孔子是儒家。学派不同,所以道家在这个故事中讥笑孔子。但我们学习本文,应从文章本身出发,来认识它的思想价

值。就本文来看,孔子不能回答一个难题并不能说明他不

三、译文

1、《夸父逐日》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2、《两小儿辩日》

孔子往东方游学时,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

另一个小孩说:

孔子不能够断定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

四、问题思考。

1、同学们读了《夸父逐日》,有什么样的感想?

2、两个小孩的辩斗,对于同学们有什么样的启发?

之二

三. 新课讲解

《夸父逐日》

1. 作品简介:

《山海经》,书名。18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亦无定论,近代学者多认为不出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时作品,《海内经》四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晋郭璞作注,并为《图赞》,今图佚而赞存;其后考证注释者有清代毕沅《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今人袁珂《山海经校注》等。

2. 词语积累

正音:

饮于河、渭(wèi) 弃其杖(zhàng)

词义:

逐走(跑)

饮于河(到)(黄河)

未至(到达)

道渴而死(表修饰)

弃其杖(他的)

化为邓林(桃林)

句义: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点拨:重点理解“逐走”,“入日”等词语。

(2)未至,道渴而死。

还没有赶到,就半路渴死了。

3. 整体把握: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夸父是一位十分神奇的人物。他是一个善于奔跑的巨人,他与太阳“逐走”。他口渴如焚,虽然接连喝干了黄河和渭水两条大河,仍不解渴,又赶往大泽,终于没来得及喝大泽的水而渴死。他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还能为人类造福。夸父敢与太阳决一高低,可以奔驰于天地,可以饮干大河大江,可以化手杖为桃林,真是气概非凡,本领非凡。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像、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

这篇神话对后世影响很大。人们常以“夸父逐日”或“夸父追日”“逐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如陶潜《读山海经》诗有“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句,柳宗元《行路难》诗有“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句。有时也用“夸父逐日”来比喻不自量力,但这是从消极方面理解这个神话,不合乎《夸父逐日》作为神话在本质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4. 深入剖析:

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夸父口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那么,什么是“邓林”呢?“邓林”实有其地,在现今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据清代学者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即“桃林”。“邓林”为地名之说,与“邓林”即“桃林”之说并不矛盾。我们可以认为,“邓林”既是地名,也是“桃林”,“邓林”这一地名是因“邓林”的“桃林”之义而得名的。此外,“杖”与“桃林”同为木,形象上有相通之处;夸父的口渴如焚,与提供甘甜多汁果实和成片绿阴的“桃林”,在内容上也是相合的。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5. 小结: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6. 译文: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

1、作家作品和神话内容:

选自《淮南子・天文》。《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他聪明敏慧,有智谋,他统治的地盘很大,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他

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颛顼部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认为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 要说这两个人比起来,力气上,共工氏要强;论机智,他却不如颛顼。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煽动部落民众,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氏。当时的人对自然知识缺少了解,对鬼神之事都极为相信,不少人上了颛顼的当,共工氏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坚信自己的计划(自出国留学网www.liuxue86.com,请保留此信息。)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业。他来到不周山(今昆仑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的坚定决心。共工氏英勇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敬。

2、文言词语积累:

颛顼(zhuān xū) 水潦尘埃归焉(lǎo)

维:大绳子。

绝:断。

焉:这里。

潦:路上的流水。

3、译文: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皇帝,(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地向东南方向下塌,所以江河道路上的流水尘埃都在这里汇集。

4、短文理解:

(1)“怒而触不周之山 ”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2)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3)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请你作一点推测。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

5、小结:

(1)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①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

②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2)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之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黄帝等等传奇人物来。尽管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为民造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5分钟)

(一)基础训练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饮于河、渭____________

②地维绝____________

③水潦尘埃归焉____________

④夸父与日逐走____________

2. 下面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故水潦尘埃归焉 (流向) B. 夸父与日逐走 (跑)

C. 未至,道渴而死 (到达) D. 故日月星辰移焉 (呢)

3. 翻译文句。

(1)弃其杖,化为邓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文段一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______________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 这一神话故事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运用什么手法来刻画夸父这一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对于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段中横线上,补写出原文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二 南歧之见 明 刘元卿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①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②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③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平哉!”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贤奕编 警喻》)

(注释)①瘿:(yǐng)颈瘤病。即颈上生囊状瘤子。②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③焦:细瘦。

1. 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 )。

A. 凡饮之者辄病瘿――西施病心而颦其里

B. 其水甘而不良――出游泥而不染

C. 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彼竭我盈,故克之

D. 吾乡之人皆然――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2. 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异 哉 人 之 颈 也 焦 而 不 吾 类!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南歧人为什么会笑“外方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一)基础训练

1. ①黄河②断③路上的流水④竞,比赛

2. D

3. ①(他)扔掉手杖,(手杖)化成一片桃林。

②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

(二)阅读:

文段一

1. 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2. 想象、夸张

3. 具有浪漫主义特色,表现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及对桃林来源的朴素解释。

4. 饮于河、渭,河、渭不足。

文段二

1. D

2. 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

3. 不找些好药除去你们的颈瘤病,反倒觉得我的头颈细瘦(不正常)。

4. 因为南歧人生活在人人皆病的环境中,所以看到正常的“外方人”反觉得不正常,就嘲笑他。

之三

《短文两篇》

(一)知识考点分析

1. 文学知识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山海经》一书,过去传为禹、益所作,现代多数学者认为,它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和巴蜀地方的人所作,到西汉刘歆校书时才合编在一起。《山海经》全书18篇:五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4篇、大荒经4篇、又海内经1篇 。约3.1万字。

《山海经》中所记神话不仅数量最多,而且大多比较原始,情节比较完整的也有不少,这在先秦古籍乃至后世典籍中都是少有的。它在神话学、宗教学上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同时,对于古代历史、地理、物产、医药等方面也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列子》是道教经典。又称《冲虚真经》。原为中国战国时道家著作,相传为列御寇所作。《列子》思想文风皆近似《庄子》,多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其《黄帝》、《汤问》篇描绘仙界奇景和至人、神人灵异故事。

2. 疏通文意

A. 重点注释:

①与日逐走。逐走:竞跑,赛跑。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认为。去:距离。

③及其日中如探汤。汤:热水。

④孰为汝多知乎?为:以为,认为。汝:你。知:通“智”。

⑤孔子不能决也。决:判断。

B. 全文翻译:

《夸父逐日》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两小儿辩日》

孔子往东方游学时,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清凉寒冷,等到了正午,它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距离远就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够断定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3. 分析文章

(1)《夸父逐日》表现什么主题?这篇神话有什么特点?

《夸父逐日》表现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世界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这篇文章运用想象和夸张,具有浪漫主义特色。

(2)《两小儿辩日》表现什么主题?

《两小儿辩日》表现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物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夸父逐日》备考要点》相关的文章。

中考文言文“地毯式”训练:《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一 填空题

1 《夸父逐日》选自 ,这部书的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 知识,中还保存了不少远古的 。

2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 ,又名 ,是西汉淮南 王 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二 解释下列词语

1 夸父逐日( )

2夸父与日逐走( )

3入日( )

4道渴而死( )

5昔者( )

6地维绝( )( )

7共工怒触不周山( )

8故水潦尘埃归焉( )( )

三 问答题

1 《夸父逐日》为我们编织造就了一个怎样的既悲壮又辉煌的结局?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夸父逐日》这则神话故事的内容要点?

3 夸父逐日的行为是否自不量力?

4 对夸父临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5 《夸父逐日》塑造了夸父这位古代英雄的形象,他逐日的故事表现了当时人们有什么愿望和精神?

6 “夸父逐日”后来常用来比喻

7 《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的共工是一个什么形象?这一形象表现了一种什么气概?

8 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共工怒触不周山后发生了什么?

篇2:七年级下册《短文》教案

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3.理解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陋室铭(刘禹锡)

一、预习

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2.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

1.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读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四、小结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第二课时

爱莲说(周敦颐)

一、预习

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2.题解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均可。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3.请再次朗读课文。

4提问: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5.提问: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讨论并归纳: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

6.提问:“我”爱莲花什么呢?讨论并归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提问: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好形象。讨论并归纳:

(1)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灌清涟而不妖的质朴;(2)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

远益清”的芳香;(3)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8.提问: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讨论并归纳:作者把菊花比喻象征成隐士,把牡丹比喻象征成富贵的人,把莲花比喻象征成君子。

9.提问: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讨论并归纳: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牡丹雍容艳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而对爱莲同气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小结这篇短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短文运用比喻、象征、衬托手法,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将记叙、抒情、议论结合起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句式骄散交错运用,读起来控骼悦耳,顿挫有致。

篇3: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知识点

夸父逐日先秦:佚名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两小儿辩日 / 两小儿辩斗先秦:列御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辩日 一作:辩斗)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篇4: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知识点

夸父逐日先秦:佚名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往北去大湖喝水。还没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丢弃他的手杖,(手杖)化成桃林。

逐走:竞跑,赛跑。逐:竞争。走:跑。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欲得饮:想要喝水解渴。河、渭:即黄河,渭水。北饮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北: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北方,向北面。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邓林:地名,今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即“桃林”。未至:没有赶到。渴:感到口渴。弃:遗弃。为:成为。逐日:追逐太阳。于:到。(饮于河、渭中的于,应译为到,介词)大泽:大湖。足:够。(因为足的意思等同于够,所以 足够:同义复合词)

两小儿辩日译文

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注释

东:东方。

游:游历、游学。

见:看见。

辩斗:辩论,争论.

辩:争。

其:代词,他们。

故:缘故,原因。

以:认为。

始:刚刚,才。

去:离;距离。

日中:正午。

初:刚刚。

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及:到。

则:就。

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为:是。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汤,热水,开水。(古时还特指沐浴时用的热水。)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气很热。

决:决断,判定,判断。

孰:谁。

为:同“谓”,说,认为。

汝:你。

知:zhì,通假字。“知”通 “智”聪明、智慧。

笑:在这里不是嘲笑,在这里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而略带寒意。

篇5: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知识点

1、夸父是一位怎样的人物?你如何理解(怎样认识)这一人物形象?

答:夸父是位神奇的人物,他是一位善于奔跑的巨人,与太阳“逐走”。 夸父有明确追求,他勇敢、执着;有理想、有抱负、有牺牲精神、甘为人类造福。这一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夸张的浪漫主义色彩。

2、“逐日”的意思是:追逐太阳 怎样理解这一行为?

这一行为体现了夸父的英雄气概,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3、怎样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 夸父敢于逐日,你如何看待他?)

答:此题为开放题,① 从积极角度看:表现了夸父宏大的志向、勇敢追求,巨大的力量和气魄。英勇的气概。为人类造福死而后已的积极意义 ② 从消极角度看:表现了夸父不自量力。

4、不是,“夸父与日逐走”,夸父是不是自不量力?

答:这个神话主要是表现夸父宏大的志向和豪壮的气魄,也正是因为日不可以逐,才更加显现出夸父那令人赞叹和佩服的勇气。

5、如何理解“弃其仗,化为邓林。”的结尾?

答:丰富了这一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2分)

6、若夸父没有渴死在半路上,他最终能赶上太阳吗?说说理由。

答:不能。因为太阳和地球是不同的两个星球,没有一条供夸父赶到太阳的路。这样写具有超现实的理想,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

7、《山海经》中保存了一些人们熟知的神话,你还能写出一个吗?神话故事中还有夸父一样的人物吗?说说看 答①《精卫填海》。②《精卫填海》中的精卫,《后羿射日》中的后羿。

8、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

答: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

《两小儿辩日》表现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阐述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事实上,现代科学已经对这种现象有了科学的解释:早上和傍晚,太阳角度低,穿透的大气层很厚,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率影响很大,光路弯曲显著,所以人看到的太阳就大;中午太阳角度大,穿透的大气层相对较薄,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率影响较小,光路弯曲没有早上和傍晚明显,所以人看到的太阳就觉得小了。此外,当太阳在早上的时候是从地面升起,而远处的屋子或山正和那大太阳成了一小一大的鲜明对比,而在中午周围没有任何东起跟它对比,显然就会显得小,这是我们的肉眼骗了我们。而且由于地球形状、大气层、运行规律等自然因素,简单运用生活规律或生活常识去解释是无法作出正确解释的。但作出正确解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的正是“两小儿”和孔子的这种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

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而不妄加决断,正体现了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1] 而两小儿善于观察常见的生活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也可以从两小儿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结果自然就不一致;说明他们平时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具有多元化思维;同时他们也具有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本文同样深刻阐述了“学无止境”这一道理。

篇6:《短文》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

《短文两篇》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余国福  -5-7

【教学目标 】

1.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理解积累文言词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2.了解并掌握神话故事的知识,理解短文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3.有感情地诵读并熟练地背诵课文;能通过想象,扩展文章省略的细节和场景,

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感受共工勇敢、坚强,自我牺牲的精神,以及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体会古代人民

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时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诵读及背诵。

2.让学生明白故事中蕴含的意义及课外的拓展延伸。

【教学设想】

1.教学这两篇短文,要注重诵读。

2.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神话是最早的口头叙事文学之一,是古代先民以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为基础,集体创造的部落故事。神话是远古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无法作科学的解释,主要通过超自然的现象和幻想的形式,表达远古先民对自然现象及人与自然的理解,一定程度上表达出古代先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

一些神话学者将神话分为独立神话和体系神话两种。所谓独立神话,又叫“原始的、单个的神话”,所谓体系神话,又叫“文明的、综合的神话”。中国神话是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地、嫦娥奔月、八仙过海等,或宏伟壮丽,或典雅庄重,或优美动人,或谐趣天成,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寓意,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及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尤其影响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

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2.《山海经》18篇,作者不详。分为《山经》(五篇)和《海经》(《海外经》四篇,《海内经》四篇,《大荒经》四篇和又一篇《海内经》)两个部分。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今人袁珂《山海经校注》等。

3.《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今存的有二十一篇。“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作者认为此书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全书内容庞杂,它将道、阴阳、墨、法和一部份儒家思想糅合起来,但主要的宗旨倾向于道家。

二、课文感知

1.词语积累

a.解词:

逐走(  )  饮于河(  )(   )  欲得饮:(      )      大泽:(    )入日(     )

未至(   ) 道渴而死(    )  弃其杖(    )  化为邓林(    )昔者(     )水潦(     )

b.注音:

天倾(    )颛顼(    )(    )水潦(   )

c.古今异义:

饮于河渭。河 古义(      )今义(     )北饮大泽。北 古义(     )今义(    )地维绝。  维 古义(     ) 今义(     )

d.词类活用:

北饮大泽                 道渴而死

2.本文属古代神话,全文仅375字,但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结果全都展示出来,且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

3.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

4. 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5. 你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的认识。

6. 这则神话的主题:

7.阅读《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叫。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山海经 北山经》

8.课堂小结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像、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

《共工怒触不周山》

1.“五帝”指的是黄帝和他以后的颛顼、帝喾、尧、舜这五个部落联盟领袖。

共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神,为西北的洪水之神。传说他是二人首蛇身,满头的赤发,坐骑是两条龙。

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他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是炎帝的后代。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 颛顼部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

这两个人比起来,力气上,共工氏要强;论机智,他却不如颛顼。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煽动部落民众不要相信共工氏。共工氏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来到不周山(今昆仑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的坚强决心。共工氏英勇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在他死后,人们奉他为水师 (司水利之神),他的儿子后土也被人们奉为社神(即土地神),后来人们发誓时说“苍天后土在上”,就谈的是他。

2.不周山:不,表否定;周,周全,完整;山,高与地平面的自然隆起。不周山,就是不完整的山。这山一有名字,就不完整。共工氏怒触不周山,怒触的时候,这山就叫不周了。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王(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轩辕氏的孙子),(共工)发怒撞不周之山(触:碰,撞。不周山:传说中的一座大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按,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拴挂),系挂地的绳子断了。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焉:代词兼语气词,与“于是”或“于此”相当);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潦:积水。水潦,这里泛指大地上的江河。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归:归向,这里指流向)。

3.感知课文

原因

经过

结果

4.“怒而触不周之山 ”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5.了解文章内容,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6.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7.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叙述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共工大败发怒撞击不周山,使日、月、星辰移位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和探索、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文章行文简洁,全文虽然不足一百字,但是情节完整,层次分明,想象丰富,气魄宏大。

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黄帝等等传奇人物来。 尽管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为民造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拓展训练:

1.余光中的诗

夸    父

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黄昏呢?那只是落日的背影。

也不必吸尽大洋与长河,那只是落日的倒影。

余光中的诗引领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所谓“追不上”,也并不表示结束,面对人生的困境与僵局,不是一味的勇往直前,浪掷生命于错误的目标上,而是冷静理性地思索确认方向追逐希望,一切都将有峰回路转的突破。

2.《愚公移山》是个寓言故事,传统看法往往从愚公移山的目的、精神的角度正面肯定愚公为修建一条通往山外的通衢大道、改善生存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良好动机和勇于面对困难不怕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逆向思维:与其搬山,不如搬家;移山贻误子孙; “愚公移山,精神可嘉,方法不当” ;我们做事情仅仅具有满腔热情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科学的方法,三者结合,才能把事情办好。

3.精卫填海:以自己弱小的力量要填平大海,写出他敢于向大自然挑战、持之以恒的精神

四、个性化备课

五、教学反思

余国福

篇7:七年级英语下册知识考点总结

【Unit6】

【重点单词】

newspaper n .报纸

read a newspaper 看报纸

use v.使用;运用

soup n.汤

make soup 做汤

wash v.洗

movie n.电影

go to movies 看电影

just adv. 只是;恰好

eat out 出去吃饭

house n.房子

drink v..喝n.饮料

tea n.茶;茶叶

drink tea 喝茶

tomorrow adv. 在明天 n. 明天;未来

pool n. 游泳池;水池

shop v. 购物 n. 商店

supermarket n. 超市

man n.男人;人

race n.竞赛

host n.主人;东道主

study v./n. 学习;研究

state n. 洲

the United States 美国;美利坚合众国

American adj. 美国的;美洲的 n. 美国人;美洲人

dragon n.龙

Dragon Boat Festival 端午节

any adj. 任何的,任一的 pron. 任何;任一

other adj. 另外的;其他的 pron. 另外的人(或物)

young adj. 幼小的,年轻的

children n. 儿童

miss v.怀念. 思念

wish v. 希望

delicious adj. 可口的,美味的

still adv. 还.仍然

living room 客厅

【重点短语】

1.watch TV看电视

2. read a newspaper 看报纸

3. talk on the phone 通过电话交谈

4. listen to a CD 听CD

5. a useful book 一本有用的书

6. make soup 做汤

7. wash the dishes 洗碟子

8. go to the movies 去看电影

9. at home 在家

10. eat out 在外面吃

11. drink tea 喝茶

12.Dragon Boat Festival 端午节

13. make zongzi 包粽子

14. watch the boat races 看龙舟比赛

15. the night before the festival 节日前的晚上

16. any other night 任何其他的晚上

17. his host family 他的寄宿家庭

18. read a story to sb 读故事给某人

19. miss sb. 思念某人

miss doing sth 错过做某事

20. wish to do sth希望做某事

wish sb to do sth希望某人做某事

hope to do sth希望做某事

21. no place like home 没有地方像家一样

22. in the United States 在美国

23. study for a test 为一个考试而学习

【重点句型】

1.一 What are they doing?

他们在干什么?

—They’re listening to a CD.

他们在听光碟。

2. That sounds good.

那听起来挺不错的。

3. Not much,I'm just washing my clothes. What about you?

没忙什么,只是在洗衣服.你呢?

4. Do you want to join me for dinner? My parents aren't at home. We can eat out.

你愿意和我一块吃晚饭吗?我爸妈不在家,我们可以下馆子吃饭。

5. —Are you doing your homework.

你在做家庭作业吗?

—Yes, I am/No,I’m not. I'm cleaning my room.

是的/不,我在打扫房间。

6. —Are they using the computer?

他们在使用电脑吗?

—Yes, they are/No, they aren’t. They're exercising.

是的/不,他们在锻炼。

7. Why are Zhu Hui's family watching boat races and making zongzi.

为何朱辉全家看划船比赛并且包粽子呢?

8. So it’s like any other night for Zhu Hui and his host family.

所以对朱辉和他的房东家人来说,今晚和平时的晚上是一样的。

9. But there’s still “no place like home. ”

但是“千好,万好,不如自己的家好。”

10. Zhu Hui misses his family and wishes to have his mom's delicious zongzi.

朱辉非常想家并盼望着能吃到到妈妈包的美味粽子。

【Unit7】

【重点单词】

rain v.下雨 n.雨水

windy adj.多风的

cloudy adj.多云的

sunny adj.晴朗的

snow v下雪;雪

weather n.天气

cook v.做饭

bad adj.坏的;糟的

park n.公园

message n.信息;消息

take a message 捎个口信;传话

him pron.他(he的宾格)

could v.能;可以

back adj.回来;回原处

call(sb)back 回电话

problem n.困难;难题

again adj.再一次;又一次

dry adj.干燥的

cold adj.寒冷的;冷的

hot adj.热的

warm adj.温暖的

visit v.拜访;参观

Canada n.加拿大

summer n.夏天;夏季

sit v.坐

juice n.果汁;饮料

soon adv.不久;很快

vacation n.假期

on(a)vacation 度假

hard adv.努力地;困难的

Europe n.欧洲

mountain n.高山

country n.国;国家

skate v.滑冰

snowy adj.下雪的

winter n.冬天;冬季

Russian adj.俄罗斯的;俄罗斯人;俄语

snowman n.雪人

rainy adj.阴雨的;多雨的

【重点短语】

1.How is the weather...?=What’s the weather like...? 天气怎么样?

2.in the rainy weather 在雨天

3.talk about the weather with friends 和朋友谈论天气

4.play computer games 玩电脑游戏

5.watch TV 看电视

6.How’s it going? 一切还好么?.

7.not bad 不坏,不错

8. at the park= in the park 在公园

9.sound like 听起来像

10.have a good time 玩得开心;过得愉快

11.study at sb’s home 在某人的家中学习

12. take a message for sb. 为某人带消息

13. tell sb. to do sth. 告诉某人做某事

14. call sb. back (给某人)回电话

15. no problem 没问题

16. do one’s homework 做某人的作业

17. right now 现在;立即;马上

18. study English 学习英语

19. have a great time doing 开心做某事

20. summer school 暑期学习班

21. visit some of my old friends 拜访我的一些老朋友

22. be happy to do sth. 高兴做某事

23. sit by the pool 坐在游泳池边

24. drink orange juice 喝橙汁

25. summer vacation 暑假

26. study hard 努力学习

27. be on vacation 在度假

28. write to sb. 给某人写信

29. in your country 在你的国家

30. next month 下个月

31. for three hours 三个小时

32. wear hats 戴帽子

33. take a photo of sb. 给某人照相

34. speak to sb. 给某人谈话

【重点句型】

1. Hello,Rick speaking.

喂,我是里克。

2. Hi Rick, It’s Steve.

里克你好,我是史蒂夫。

3. —How’s it going?

近来可好?

—Not bad, thanks.

马马虎虎,谢谢。

4.Sounds like you’re having a good time.

听起来你玩得好开心。

5.Could you just tell him to call me back?

你能否叫他给我回个电话?

6. She is working here and I'm going to summer school.

她在这里上班,而我呢,将要去上博假学习班。

7. 一How's the weather?

天气怎么样?

—It's cloudy. /It's sunny. /It's rainy.

多云/阳光明媚/天正下雨呢。

8.He’s studying at his friend’s home.

他正在朋友家学习呢。

9.I’m having a great time visiting my aunt in Canada.

现在我在加令大看望我姑姑,玩得非常开心。

10.The weather here is cool and cloudy,just right for walking.

这儿的天气凉爽,正好适宜于散步。

11. I'm studying English and I'm learning a lot.

我正在学习英语且收获颇丰。

12. How’s your summer vacation going?

暑假过得怎么样?

【Unit8】

【重点单词】

post n.邮政

office n.办公室

post office 邮局

police n.警察

police station 警察局

hotel n.旅店;酒店

restaurant n.餐馆

bank n.银行

hospital n.医院

street n.大街

pay v.付费

pay phone 付费电话

near prep.在……附近

acros adv.过;穿过

across from 在……对面

front n.前面

in front of 在……前面

behind prep.在……后面

town n.镇;市镇

around adv.&prep.到处;大约

north n.北;北方 adj.北方的

along prep.沿着

go along 沿着(这条街)走

turn v.转向;翻

right adv.向右边 n.右边

left adv.向左边 n.左边

rurn right/left 向右、左转

crossing n.十字路口

neighborhood n.街区;街坊

spend v.花(时间、钱等)

spend time 花时间

climb v.爬

road n.路

often adv.时常;常常

air n.空气

sunshine n.阳光

free adj.免费的

enjoy v.享受;喜爱

enjoy reading 喜欢阅读

easily adv.容易地

money n.钱

【重点短语】

1. near here 在这儿附近

2. post office 邮局

3. police station 警察局

4. pay phone 付费电话

5. on Bridge Street 在桥街

6. across from 在…对面

7. next to… 在…旁边

8. between...and... 在…和…中间

9. in front of… 在……前面

10. behind… 在…后面

11. on Center Street 在中心街

12. far from … 远离…

13. go along 沿着

14. turn right/ left 向右/左转

15. at the first crossing 在第一个十字路口

16. on one’s left/right 在某人的左边/右边

17. spend time (in) doing 花费时间做某事

18. watch sb. doing sth. 看见某人正在做某事

19. look like 看起来像

20. love the clean air and sunshine 喜爱清新的空气和阳光

21. the best things 的事情

22. be free 免费的

23.cross Center street 穿过中心街

24. have to do sth. 不得不做某事

25. a noisy neighborhood 喧闹的街区

26.get to the library easily 很容易到达图书馆

27. enjoy doing sth. 喜欢做某事

28. go shopping 去购物

29. be busy 忙的

30. make the foods 做食物

【重点句型】

1.—Where are the pay phones?

付费电话在什么地方?

—They’re between the post office and the library.

在邮局与图书馆之间。

2.How can I help you?

需要我帮忙吗?

3.I’m new in town.

我新来此镇。

4.To get there, I usually walk out and turn right on Bridge Road.

赛去那儿的话,我通常步行外出,在大桥路向右拐。

5.The best things in life are free!

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是免费的呀!

6. It is very quiet and I enjoy reading there.

图书馆很安静,我喜欢在那儿看书。

7.Turn right at the first crossing and the resturant on your left.

在第一个十字路口向右拐,饭馆就在你左边。

8.Thank you very much.

非常感谢。

9.You’re welcome.

不客气。

【Unit9】

【重点单词】

curly adj.卷曲的

straight adj.直的

tall adj.高的

medium adj. 中等的

height n.身高;高度

of medium height 中等身高

thin adj.瘦的

heavy adj.重的

build n.身材

of medium build 中等身材

tonight adv.&n.今夜

little adj.小的

a little 一点,少量

cinema n.电影院

glasses n.眼镜

later adj.以后

handsome adj.英俊的

actor n.演员

actress n.女演员

person n.人

nose n.鼻子

blonde adj.金黄色的

mouth n.嘴

round adj.圆形的

face n.脸

eye n.眼睛

singer n.歌手

artist n.艺术家

crime n.犯罪活动

criminal n.罪犯

put v.放

each adj.&pron.每个,各自

way n.方式,路线

describe v.描述

differently adv.不同地

another adj.&pron另一,又一

end n.结尾,尽头

in the end 最后

real adj.真正的;真实的

jeans n.牛仔裤

【重点短语】

1. look like 看起来像

2. short/long/curly/straight hair 短/长/卷/直 发

2. medium height 中等身高

3. medium build 中等身材

4. be a little late 有点儿晚

5. wear glasses 戴眼镜

6. See you later then. 那么回头见。

7. a big nose 大鼻子

8.a small mouth 小嘴巴

9. big eyes 一双大眼睛

10. blonde hair 金黄色头发

11. a long face 一个长脸

12. a round face 圆脸

13. have an interesting job 有一份有趣的工作

14.police artist 警局绘画师

15. draw a picture of the criminal 画一个罪犯的像

16. in newspapers 在报纸上

17. on television=on TV 在电视上

18.each criminal 同一个罪犯

19. describe the same person differently 描述同样的人不同

20. real criminal 真正的罪犯

21. in the end 最后

22. first of all 首先;第一

23. wear jeans 穿牛仔裤

24. wear sports shoes 穿运动鞋

25. have(has) straight brown hair 有一头直棕色头发

26. be short /tall 矮/高的

【重点句型】

1.I may be a little late.

我或许要晚一会儿。

2. He isn’t tall or short.

他个头既不髙也不矮。

3.—What does he look like?

他长什么样?

—He's really tall.

他长得确实高。

4—What does she look like?

她长什么样?

—She has long straight hair.

她留着长直发。

5.—What do they look like?

他们长什么样?

—They’re of medium build.

他们中等身材。

6.—Do they have straight or curly hair?

他们留有直发还是卷发?

—They have curly hair.

他们留有卷发。

7. Is he tall or short?

他个头高还是矮呢?

8.He isn’t tall or short He’s of medium height.

他既不髙也不矮,中等个头。

9.What does your favorite teacher look like?

你最喜欢的老师长什么样?

10. And he's really handsome.

而且他的确帅气。

11.She has blonde hair.

她长着一头金发。

12.Many people don't always see things the same way so they may describe the same people differently.

人们并非总是以同样的方式看待事物,所以他们会将同一个人描述得不一样。

篇8: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共工神话源远流长了几千年,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怒触不周山。为什么在所有的共工神话里,怒触不周山会脱颖而出?从文学本体上,它又有何价值?放在神话这个特定的题材中去,怒触不周山的高明之处又在哪里呢?对我们今天来说,学习神话究竟是为了什么,除了继承传统文化外,有没有更深刻的含义?带着这些疑问,重新走进共工怒触不周山,这个短小的文本包含了更多丰富的内容。

教学设计:

首先要看到的是《共工怒触不周山》作为双重文本在教学上的意义。第一,它是一篇短小的古文;第二,它是一篇神话。那么在教学设计上如何兼顾两者,应该把重点放在哪里,就成了首先要关注的东西。幸而,不周山实在很短,而且对于“言”的要求实在不高,这也为课堂教学的延续性提供了便利。那么接下来要思考的是,究竟应该让学生学什么,通过这个文本,应该让学生知道些什么。也就是确定教学内容。

对于文言文教学,诵读和背诵已经成为一个共识,不周山也不应该例外。所以,熟读成诵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围绕这个教学内容,应该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当堂成诵,同时也要注意多读。另外,共工怒触不周山也不仅仅只是一篇文言文,他更是一篇神话作品,对于神话作品应该如何来读,神话与其他文学题材最大的不同点在哪里?在思考归纳之后,私以为神话最大的特点就是留白。只有留白才能真正扩大神话的想象空间,从而保持神话的神秘感,也为后来人对神话的二次创作留下余地和空间。所以,设计将以不周山为例,感受和分析神话的省略艺术。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

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背诵《共工怒触不周山》

2、以《共工怒触不周山》为例,进一步感受神话的省略艺术。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共工之怒。

2、不周山的省略艺术在神话中的广泛运用。

3、不周山的省略艺术对后世文学作品的原型意义。

教学步骤:

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共工怒触不周山》,出自《淮南子》。有谁来介绍一下《淮南子》这本书,上学期学过的《塞翁失马》也选自它。事实上,《淮南子》里不仅保留了许多寓言故事,也保留了许多上古神话,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共工怒触不周山》就是一篇神话。(以复习文学常识导入)

一、读一读

1、师范读,学生正音,并感受节奏。(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哪几个词比较陌生?)

颛顼:与黄帝、鲧、尧、舜并称为传说中的五帝之一。是黄帝的后裔。

共工:传说中的部族首领,炎帝的后裔。

2、生自由读几分钟,要求读准确,并读出节奏。

3、生范读,检验自由读成果。

4、全班读,有节奏,有感情。

二、感受课文,并背诵

1、课文很短,我们对照注释看一遍,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可以是字词,也可以是整体意义上的一句话。

不周山:《山海经·大荒西经》云“西北海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不,表否定;周,周全,完整;山,高与地平面的自然隆起。不周山,就是不完整的`山。

不周山象征着不完整、灾难。或者说,它本身就是不完整、灾难的集合体。

维:绳子。绝:断。

触:碰,撞。焉:代词兼语气词,与“于是”或“于此”相当

潦:积水。水潦,这里泛指大地上的江河。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

归:归向,这里指流向。

3、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造成了什么后果?一个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特点?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

后果是使“天柱折,地维绝。”破坏力很强。

“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结合不周山释义)

好,我们体会情感,把课文的第一句话试着一起来背诵一下,看看能不能背下来。

4、最后一句写了什么?故事已经完了,为什么还要这么写?(结合神话体裁回答)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背诵第二句,语气舒缓的。

本文的第一句叙述了这个故事,第二句借助神话解释天文现象,很简单也很清楚。在理顺了全文之后,我们能不能很快的背诵它。试着背诵全文。

共工究竟是一位英雄还是一个暴君,还要结合《山海经》及有关典籍中的形象再做分析,不要形成定论为好。要不要讨论共工形象?似乎与本课设计没有关系?!但后面也有关系。

三、感受神话的省略艺术

1、课文写了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和结果,唯独没有写过程,这是为什么?(最能吸引人的

东西不写,不符合艺术规律,如果把这个拍成电影,票房一定很低。)

虽然课文没有写共工与颛顼的这场大仗,但是从共工的表现来看,我们完全能想象这场战争有多激烈。是怎样惨烈的战争,让一族之首领怒到用头撞山的地步。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天柱折,地维绝”看成是双方交战之后的满目疮痍,如果这样考虑,这场战争又是如何硝烟弥漫,也不言而喻了。

2、那么我们来看,《共工怒触不周山》这种写法是不是一种唯一呢?来看《山海经》里的另

一场经典战争,也是炎黄两族的战争——《刑天舞干戚》

补充材料:《山海经。海外西经》云:“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莽于常羊之野。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盾)戚(大斧)而舞。”

这篇神话在写法上是不是与《共工怒触不周山》有异曲同工之妙啊。的确,神话正是以它的省略才带给了我们无穷的想象,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省略就是神话的艺术生命。我们在写作时也常说要详略得当,但与其他省略不同的是神话总是把关键的东西省略,再比如《夸父逐日》,夸父究竟是怎样追上太阳的?简直可以拍一部动作片,省略。《精卫填海》,精卫是怎样淹死的?这么生动的过程,省略。这就是神话。这也是神话的魅力所在。

3、回到《共工怒触不周山》来,这个故事除了省略了共工与颛顼争帝的过程,还省略了什么?

共工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和颛顼谁是正义的一方?共工最后的命运如何?,等等。

所以我说《共工怒触不周山》只是一部拙劣的动作片,就一个“触”,共工的所有形象就只依赖于这个字存在。但是,这个故事却最终演化成许许多多的故事,成为许多文人的灵感和创作源泉。

4、共工故事的流变

补充:鲁迅《补天》故事中对《共工怒触不周山》故事的套用和改写。

毛泽东的诗词:(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1931 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毛按:诸说不同。我取《淮南子·天文训》,共工是胜利的英雄。你看,“怒

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西南,故水

潦尘埃归焉。”他死了没有?没有说。看来是没有死。共工确实是胜利了。

两处改写,思想感情完全不同,对故事的理解不同,只有神话,才可能以无数个面貌出现在世人眼前。

探索与研究(任选一题)

1、发挥想象,也来做神话的改写者,写出你心目中的《共工怒触不周山》

2、课外查阅《山海经》、《淮南子》、《史记》等著作中对于共工的描述,全面感受共工的人物形象及特征。

3、以《共工怒触不周山》为例,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神话中关于上古时期战争的描写及人物关系。

4、阅读《山海经》及《淮南子》中的著名神话篇章,感受神话中省略的艺术。

【七年级下册短文考点】相关文章:

1.大学英语六级短文改错考点考察类型总结

2.七年级下册英语教案

3.七年级下册作文

4.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5.七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6.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7.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8.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

9.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

10.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

下载word文档
《七年级下册短文考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