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一幅名画的诞生》
“Rose有条斑点裤”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评《一幅名画的诞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评《一幅名画的诞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评《一幅名画的诞生》
以人为本 以读为本
评《一幅名画的诞生》
执教者:杨妍
评课者:施晓红
很有幸能亲临附小,在现场观摩这么多优秀青年教师的风采.现场的感受是如此的震撼,如此的亲近,如此的投入,以至于我的整个思绪和身心都沉浸入那一堂堂精彩的展示课中.
在我所听的课中,杨妍老师的《一幅名画的诞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杨老师以其智慧的语言,丰富的表情,激情的投入,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走进了《一幅名画的诞生》这一课.整堂课情感充沛,激情四溢,在独具匠心的设计中,在精彩分呈的对话中,在诗一般的语言中,学生学的明白,学的充实.
抓住主线 条理清晰
课伊始,杨老师就以这幅名画为突破口,伴随着低沉悠扬的号子声,声情并茂的讲述这幅名画的知识.低缓的音乐,那暗沉的画面,使学生很快融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中,让学生有了更为直观的情感体验,为学生更好理解课文打下感情基础.随后,杨老师让学生找出列宾创作过程中的三个时间,以〈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创作时间为主线,将课文分成主要三个版块,以文中三个时间为结点,一下子就使学生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对课文有了初步的认识.整堂课思路清晰,过渡自然.在课的最后,杨老师利用板书让学生回顾这幅名画的创作过程,显得顺理成章,整个过程水到渠成,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和完整性,最后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以读为本 以人为本
《一幅名画的诞生》文本内容距离学生的年代已经久远,那样的情景是四年级的学生无法体验,更难以琢磨的.在教学中,杨老师善于把握课文内容,以读为本,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悟,真正做到了以读为本,以人为本.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列宾为何要画这副名画,杨老师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指导朗读,在身临其境的多媒体的辅助下,学生有侧重点的朗读,使学生走进名画,走进列宾当时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让学生感悟到底层劳动人民身上无穷的力量,由衷地产生对于不屈不挠的可贵精神的赞美,同时引发对剥削统治阶级的憎恨.同时,杨老师在朗读上完全体现以人为本,很注重学生自己的情感,比如:假如你是列宾,看到这个情景有什么感触 让学生边读边思,在思中领悟,在读中体现.不是一味的不同形式的朗读,杨老师的每一次朗读都有目的,都留给学生自己内化的空间,如:你是一位画家,你会怎样构思你的画呢 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列宾创作的过程及其对纤夫身上不屈力量的赞美.
语言训练 恰到好处
杨老师的语言训练,不是停留在文本表面.她从深层次地挖掘学生的思维力度.在学习列宾为了更好的创作所以与纤夫一起生活的时候,杨老师适时引入课外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会读,更加会用,将课外的文本和课内的文本结合起来进行语言训练.同时,老师运用丰富灵活的多媒体,让学生感悟,如描写纤夫的一段,教师设计他们的年龄不同,有的( );他们姿态不一,有的( );他们神情各异,有的( ),这样的语言训练学生不断学会思考,学会组织语言,更会更加仔细的观察画面,精心思考,将文本内化,使学生的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
杨老师的这堂课在诗一般的意境中进行,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这是一堂非常成功,值得借鉴的课.从杨老师的课上,我看到了对于文本的钻研,对于教材的把握,对于课文空白点的挖掘,对于整个课堂的驾驭.更要学习的是杨老师诗般优美的语言和流畅自然,深情的过渡语,这些都是我以后要不断努力的方向.
篇2:一幅名画的诞生
班级 姓名
一、填空:
1868年的夏天,列宾受同学之约游览涅瓦河,看到 ,这情景给他留下了 印象。两年后,他 ,终于在1873年完成了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二、说说涅瓦河边的哪些情景给列宾留下印象?
三、划出描写列宾创作这幅画的语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四、仿造课文第一小节,选择一幅画进行介绍。
五、阅读练习。
齐白石画虾
dàmínɡ dǐnɡ dǐnɡ的齐白石早已是家喻户晓了,但一提起他,我们总会bù yūe ěr tónɡ地想到他画的活灵活现的虾。灵动而呈半透明质感的虾在水中嬉戏,或急或缓,时聚时散,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情态各异,着实惹人喜爱。然而白石老人取得这样前无古人的成就却是来之不易,据说他画虾先后竟历经八十六年, 真是千锤百炼才打造了“白石虾 ”。
齐白石老家有个星斗塘,塘中多草虾,幼年的白石常在塘边玩耍,从此与虾结缘。儿时欢乐的情景也成了他每每题画的素材。
为了画好虾,他在案头的水盂里养了长臂青虾,这样就可以经常观察虾的形态并写生,能更好的了解虾的结构和动态。
再以后,他在观察虾的过程中,将虾的进退,游的急缓,甚至斗殴,跳跃等情态统统收于笔端。
七十岁以后白石老人画虾已基本定型,但仍在不停改进,使其趋于完美,八十岁以后他的虾画得已是炉火纯青。画虾仅仅是白石老人的雕虫小技,在他的艺术宝库中千百幅艺术珍品静待我们去观赏学习。
1. 根据拼音写词语。
2. 文中哪句话描写了齐白石画的虾?用直线划出。
3. 人们提起齐白石就会想到他画的虾,为什么他能将虾画得如此活灵活现呢?根据文章找出原因。
篇3:一幅名画的诞生的教案设计
一幅名画的诞生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学生能正确理解“难以磨灭、褴褛、顽强”等词语意思。
2、借助“读、议、感悟”相关练习,理解重点句段。
3、在理解、体会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列宾创作名画的原因及过程,体会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感受他们身上不屈的力量。
教学重点:
学习名画诞生的原因及创作过程,体会列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及对他们不屈力量的赞颂。
教学难点:
在重点语段的学习中,学会理解重点句段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背景解读,感受名画。
1、出示课题,了解名画。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幅名画的诞生》。(板书课题),板课题时,我们一起来书写“诞”字。(齐读课题)大家预习了课文,知道这幅名画的名字吗?(板书: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纤”这里读qian,它还有一个读音,交流、组词。(让学生在黑板上板出“qian”和“xian” 纤维)
理解:纤夫 (谁能告诉我什么是纤夫?)
师:纤夫就是以拉船为生的人。
2、介绍背景
师:这幅画画的就是在俄国著名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看看当时的情况。
媒体出示: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正是俄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沙皇的残酷统治,使得俄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盛夏的伏尔加河气温高达40多度,但是纤夫们为了挣得几块面包,不得不贱价出卖自己的劳动,终年拉着沉重的货物,在伏尔加河上来来去去。)
(指名学生读,)
3、介绍名画
师:这是俄国著名画家列宾的成名作。
媒体出示:《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画。
(1)、画中有些什么?(学生交流)
师:文中是这样写的。
媒体出示:文第一节
(2)、全班一起读
师:你觉得纤夫的工作怎样?(让学生交流:辛苦 艰苦 艰辛……)
师:是啊,他们的生活是这样的艰辛,脚步是这样的沉重,让我们放慢节奏再读读这段话。(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幅名画是怎样“诞生”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打开书,自由读课文3-7小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想想在这些时间段中,列宾看到了什么?或做了些什么?)
1、自读课文,理出时间线索,根据时间概括列宾所做的。
交流板书:
1868年 1870年 1873年
2、简要复述名画的完成的过程。
媒体出示:( 读读课文,填一填:1868年夏天,在涅瓦河畔,一队______的纤夫给列宾留下了______的印象。于是,他____次来到伏尔加河,与纤夫们________,并_____地观察,______地工作,反复修改,用了___年时间,终于创作了名画——_________________。)
(1)填空。
(2)全班齐读。
三、感悟过程,升华情感
(一)找出列宾看到的和怎么做的句子。
师:这段话有几句话?(两句),第一句写的`是……(留下印象)请你快速浏览3-4小节,用直线画出描写纤夫的话。
(二)交流、相机教学:
交流看到的句子:“天哪……流露出凝重的神情。”
媒体出示:天啊,为什么他们这样-------
1、从这个句子中你读懂了什么?
师:再读句子,抓住“肮脏、褴褛、凝重”等词语,说说你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什么?
2、交流:
板书:肮脏 褴褛 ( 留下印象)
师:课文怎样把“肮脏、褴褛”写具体?(引读:有些人的裤子……)师:课文先概括写,后具体写。我们一起来分读,老师读概括的句子,你们读具体的句子。
3、为什么他们这样“肮脏、褴褛”? 难道他们不想穿干净点吗?
学生交流:(不是的,因为他们贫穷啊!谁不想穿好,吃好呢?……)
师:怪不得每个人的脸都是阴沉沉的,神情是凝重的……
师:从“凝重”中感受到什么?(学生交流……沉重,痛苦)
板书:凝重
师:那凝重的神情分明写着他们不堪重负,却还要默默地(承受着)。列宾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久久不能平静,所以,刚看见纤夫时,他脑海里蹦出的第一个词“天哪”。
这个词里包含什么?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生说:惊奇 同情 )
师:让我们带着惊讶和同情,再来读读这个词。(生读:天哪)
4、说话练习:
师:这一切都给列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此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媒体出示:说话练习: 列宾目送着渐渐远去的纤夫,直到他们消失在视线里,可列宾心中却忘不了 ,忘不了 ,忘不了 ,他心想:
。
预设:1、我要帮助他们--- 2、我要把他们画下来 ----
师:这些人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交流怎么做的:(6-7自然段)
过渡:师:纤夫苦役般的劳动情景,激发了列宾的创作欲望,这个想法一直在他心里激荡,两年以后,他终于的机会来到伏尔加河畔
引读:在那里,他和纤夫们生活在一起……
“他仔细地观察着……抚摩那些铁铸般粗壮的手……”
“他勤奋地工作……带着厚厚的一册素描回到了彼得格勒。”
“根据这些素描……于1873年完成了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体会重点词句。
(1)出示句子指名读,
媒体出示:他仔细地观察着……
师:这句话中写了列宾的哪些动作?
板书:共同生活 观察 注视 抚摸
(2)观察着---注视着-----抚摸着------,这三个结构相似的短句连起来就是一个什么句?(排比句)
(3)再读读句子,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明白了什么?
(4)师:为了更好的创作,列宾和纤夫们吃住在一起,从生疏到熟悉。在深入生活的同时,列宾从纤夫身上看到了——
学生交流:强壮、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善良。
师:列宾不仅走进了纤夫的生活,还真真切切的走进了纤夫的内心,他看到了纤夫的善良,看到了不屈的力量,看到了民族的希望。有一天这不屈的力量会站起来,贫穷的俄罗斯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5)感悟敬佩,再读句子。
师:此时列宾对纤夫的情感还是原先的同情吗,而是转变成了——(生交流:喜爱,敬佩、热爱……) 。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来读读这一句。
2、小结归纳、引读6、7小节
师:为了画好这幅画,列宾三次来到伏尔加河——(引读“他勤奋工作……”)
为了画出列宾心中对力量的赞歌,对光明的向往,它更是——(引读“画啊,改啊……,”)
板书:反复修改 顽强
三年来列宾倾注自己全部的情感与心血,终于在——(引读“1873年完成了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画里,他描绘了——(引读“劳动人民苦难……”)
3、结文
三年中,列宾勤奋刻苦地画着,他把自己高超的画技和他对沙皇反动统治的不满,对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完美地融入了画中,这一切赋予这幅画更深刻的意义,所以我们把这幅画的完成,称为诞生。(齐读课题。)
四、布置作业,总结全文
1、激发情感,再读课文第一节。
师:同学们,此时我们再一次站在这画面下,我们仿佛听到,远处传来纤夫苦役般劳作的声音;我们仿佛看到列宾正用自己火一样的热情画啊,改啊……让我们带着内心的感动和震撼再来读读第一小节。
板书:
31、一 幅 名 画 的 诞 生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868年 留下印象 肮脏 褴褛 凝重
1870年 深入生活 观察 注视 抚摩
1873年 反复修改 顽强
篇4:读《一幅名画的诞生》有感
读《一幅名画的诞生》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一幅名画的诞生》。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伟大的俄罗斯画家伊里亚・叶菲摩维奇・列宾的著名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诞生的经过。
一天,列宾的同学们约他乘船去游览涅瓦河;列宾发现一只大船上有纤夫;而且他们的衣服肮脏、褴褛,每个人的脸都阴沉沉的、流着亮晶晶的汗珠;于是,纤夫的形象将给列宾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后来,列宾就把纤夫的形象用素描画在了画面上,1873年他终于画成了他的.著名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在这幅画里,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歌颂了他们精神上的美与隐藏在人民身上的力量。
从这篇文章中我体会到当时社会的黑暗。想想我们,我们现在多么幸福,我长这么大,从来不知道饥饿是什么滋味。我在学校里受到老师的爱护和教育,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在家里我受到奶奶、爸爸、妈妈的爱抚,我吃的饱,穿的暖,睡的足,每天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学习、玩耍。这一切,可是当时沙皇时期的孩子们连想都不敢想的。除了这个,我们也要学习列宾那样,做生活上的有心人,多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与事。
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幸福时光,从小学好本领,长大以后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篇5:一幅名画的诞生教学设计
衣着褴褛 仔细观察
难以磨灭 勤画素描
神情痛苦 反复修改
教学效果反馈:
在教学本课时,从课题入手,并围绕课题展开教学。出示课题后,让学生再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从整体上设计一个能概括课文内容的填空题,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初步的整体了解。
在此基础上继续围绕课题让学生展开思考:课文哪些小节介绍了名画?哪些小节介绍了名画的创作过程?理清课文的层次。欣赏名画后,让学生在学习列宾创作名画的过程这一部分时,引导学生思考他能创作出这样一幅举世名画的原因。学生围绕这根主线深入思考、广泛交流。在研读重点之后又抓住关键信息回顾课文整体。整堂课,主线清晰,层次分明,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能力的形成。
篇6:一幅名画的诞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自学生字,理解“肮脏、褴褛”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带点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体会句子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1节或第4节。
4、体会列宾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之心。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带点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体会句子的含义。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了解列宾的生平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欣赏名画。
1、板书:一(幅)名画 填写量词,注意正确使用“幅”。
2、补全课题,一起书空“诞生”。齐读课题。
3、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幅名画指的就是——
出示:《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作品和画家。齐读画名,欣赏画作。正音:纤qiàn夫,知道纤夫就是画作中那些拉船的劳工;伏尔加河位于俄罗斯境内。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快速浏览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试着填空
1868年夏天,在涅瓦河畔,一群____________的纤夫给列宾留下了______________的印象。于是,他用___________时间潜心绘画,终于创作了名画——_______________
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小节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画,哪些小节向我们介绍了名画是怎样诞生的?
3、交流理清层次:1——2节介绍名画;3——7节介绍名画的诞生。
三、研读课文1-2节。
1、课文是怎样介绍这幅名作的呢?出示1-2节轻声朗读。
2、结合画作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3、学生交流:
重点指导:“他们大多身子前倾,都在拼命使劲,因为船上载着沉重的货物。”
理解“前倾、拼命、沉重”等词,感受纤夫工作的劳苦,使学生体会到纤夫苦难的生活和列宾的同情心。
4、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四、研读课文第3-7节。
1、师:这幅画是俄罗斯画家列宾的成名作品,那列宾当年又是如何创作出这样一幅作品的呢?自由朗读第3—7节,思考:列宾创作出这样一幅作品,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2、指名交流:第3-5节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第6节与纤夫一起生活进行素描;第7节作画并修改。
3、再读课文第3-7节,从他整个创作过程中感受为什么他能创作出这样一幅举世名画。
4、小组讨论。
5、交流并学习课文3-5节。
1)出示句子:“这情景给列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质疑并思考:这情景指什么情景?为什么会给列宾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2)自由朗读3-5节思考问题划出有关语句并交流。
3)重点学习第4小节。
出示句子1:“天哪,为什么他们这样肮脏、褴褛呀!有些人的裤子破了,就赤裸着大腿,拖着破布片往前走;他们的衬衣呀,简直认不出是蓝布做的……”
①根据上下文理解“肮脏、褴褛”体会纤夫生活的艰辛。
②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呢?观察图片进行说话练习。
③体会感叹词“天哪”两个“呀”及感叹号所表达的情感。
④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2:“每个人的脸都是阴沉沉的,流淌着亮晶晶的汗珠;在乱蓬蓬的头发下面,流露出凝重的神情。”
①给列宾留下难以磨灭印象的不只是纤夫的肮脏和褴褛,还有纤夫脸上的`神情,这是为什么?
②理解“阴沉沉、凝重”,体会纤夫承受着生活的重压,生活非常艰辛。
③指导朗读。
4)根据交流适时理解“豪华的别墅”“蠕动 ”“大木船”等词在文中的作用。
(补充社会背景: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正是俄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沙皇的残酷统治,官吏的剥削压迫,使得俄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纤夫们往往为了挣得几块面包,不得不贱价出卖自己的劳动,终年拉着沉重的货物,在伏尔加河上来来去去。)
5)根据上下文说话练习:
这情景给列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心想:……
6、交流学习课文6-7节。
1)师:这情景给列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激发了列宾创作的灵感和欲望。那他是如何完成这幅作品的?读读第6、7小节,结合词句说说:为什么他能创作出这样一幅惊世之作?
2)交流:体会“生活在一起、仔细地观察、长久地注视、扶摸、三次、厚厚地”与完成名作的关系。说说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7、师小结:列宾之所以能创作出这样一幅名画,是因为一次偶然看到的情景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为了画好这幅画,他与纤夫们——生活在一起,近距离与他们接触,画了大量的素描;又花了——三年时间进行作画和修改。在这幅作品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还感受到了他们身上蕴含的巨大力量。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成了一幅名画。
五、总结拓展
1、再次欣赏名画并朗读第一小节。
2、练笔。按照一定的顺序从衣着、动作、神态几个方面来介绍几位拉船的纤夫。
板书设计:
篇7:一幅名画的诞生同步练习题
一幅名画的诞生同步练习题
一、填空:
1868年的夏天,列宾受同学之约游览涅瓦河,看到,这情景给他留下了印象。两年后,他,终于在1873年完成了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二、说说涅瓦河边的哪些情景给列宾留下印象?
三、划出描写列宾创作这幅画的语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四、仿造课文第一小节,选择一幅画进行介绍。
五、阅读练习。
齐白石画虾
dàmínɡdǐnɡdǐnɡ的齐白石早已是家喻户晓了,但一提起他,我们总会bùyūeěrtónɡ地想到他画的活灵活现的虾。灵动而呈半透明质感的虾在水中嬉戏,或急或缓,时聚时散,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情态各异,着实惹人喜爱。然而白石老人取得这样前无古人的成就却是来之不易,据说他画虾先后竟历经八十六年,真是千锤百炼才打造了“白石虾”。
齐白石老家有个星斗塘,塘中多草虾,幼年的白石常在塘边玩耍,从此与虾结缘。儿时欢乐的情景也成了他每每题画的素材。
为了画好虾,他在案头的水盂里养了长臂青虾,这样就可以经常观察虾的形态并写生,能更好的了解虾的结构和动态。
再以后,他在观察虾的`过程中,将虾的进退,游的急缓,甚至斗殴,跳跃等情态统统收于笔端。
七十岁以后白石老人画虾已基本定型,但仍在不停改进,使其趋于完美,八十岁以后他的虾画得已是炉火纯青。画虾仅仅是白石老人的雕虫小技,在他的艺术宝库中千百幅艺术珍品静待我们去观赏学习。
1.根据拼音写词语。
2.文中哪句话描写了齐白石画的虾?用直线划出。
3.人们提起齐白石就会想到他画的虾,为什么他能将虾画得如此活灵活现呢?根据文章找出原因。
【评《一幅名画的诞生》】相关文章:
3.名画赏析
4.世界名画赏析
5.诞生近义词
6.诞生的反义词
8.中秋节的来源诞生
10.大班美术教案:名画欣赏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