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名画的诞生的教案设计
“老实敦厚的泰菲”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一幅名画的诞生的教案设计,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一幅名画的诞生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一幅名画的诞生的教案设计
一幅名画的诞生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学生能正确理解“难以磨灭、褴褛、顽强”等词语意思。
2、借助“读、议、感悟”相关练习,理解重点句段。
3、在理解、体会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列宾创作名画的原因及过程,体会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感受他们身上不屈的力量。
教学重点:
学习名画诞生的原因及创作过程,体会列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及对他们不屈力量的赞颂。
教学难点:
在重点语段的学习中,学会理解重点句段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背景解读,感受名画。
1、出示课题,了解名画。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幅名画的诞生》。(板书课题),板课题时,我们一起来书写“诞”字。(齐读课题)大家预习了课文,知道这幅名画的名字吗?(板书: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纤”这里读qian,它还有一个读音,交流、组词。(让学生在黑板上板出“qian”和“xian” 纤维)
理解:纤夫 (谁能告诉我什么是纤夫?)
师:纤夫就是以拉船为生的人。
2、介绍背景
师:这幅画画的就是在俄国著名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看看当时的情况。
媒体出示: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正是俄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沙皇的残酷统治,使得俄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盛夏的伏尔加河气温高达40多度,但是纤夫们为了挣得几块面包,不得不贱价出卖自己的劳动,终年拉着沉重的货物,在伏尔加河上来来去去。)
(指名学生读,)
3、介绍名画
师:这是俄国著名画家列宾的成名作。
媒体出示:《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画。
(1)、画中有些什么?(学生交流)
师:文中是这样写的。
媒体出示:文第一节
(2)、全班一起读
师:你觉得纤夫的工作怎样?(让学生交流:辛苦 艰苦 艰辛……)
师:是啊,他们的生活是这样的艰辛,脚步是这样的沉重,让我们放慢节奏再读读这段话。(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幅名画是怎样“诞生”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打开书,自由读课文3-7小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想想在这些时间段中,列宾看到了什么?或做了些什么?)
1、自读课文,理出时间线索,根据时间概括列宾所做的。
交流板书:
1868年 1870年 1873年
2、简要复述名画的完成的过程。
媒体出示:( 读读课文,填一填:1868年夏天,在涅瓦河畔,一队______的纤夫给列宾留下了______的印象。于是,他____次来到伏尔加河,与纤夫们________,并_____地观察,______地工作,反复修改,用了___年时间,终于创作了名画——_________________。)
(1)填空。
(2)全班齐读。
三、感悟过程,升华情感
(一)找出列宾看到的和怎么做的句子。
师:这段话有几句话?(两句),第一句写的`是……(留下印象)请你快速浏览3-4小节,用直线画出描写纤夫的话。
(二)交流、相机教学:
交流看到的句子:“天哪……流露出凝重的神情。”
媒体出示:天啊,为什么他们这样-------
1、从这个句子中你读懂了什么?
师:再读句子,抓住“肮脏、褴褛、凝重”等词语,说说你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什么?
2、交流:
板书:肮脏 褴褛 ( 留下印象)
师:课文怎样把“肮脏、褴褛”写具体?(引读:有些人的裤子……)师:课文先概括写,后具体写。我们一起来分读,老师读概括的句子,你们读具体的句子。
3、为什么他们这样“肮脏、褴褛”? 难道他们不想穿干净点吗?
学生交流:(不是的,因为他们贫穷啊!谁不想穿好,吃好呢?……)
师:怪不得每个人的脸都是阴沉沉的,神情是凝重的……
师:从“凝重”中感受到什么?(学生交流……沉重,痛苦)
板书:凝重
师:那凝重的神情分明写着他们不堪重负,却还要默默地(承受着)。列宾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久久不能平静,所以,刚看见纤夫时,他脑海里蹦出的第一个词“天哪”。
这个词里包含什么?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生说:惊奇 同情 )
师:让我们带着惊讶和同情,再来读读这个词。(生读:天哪)
4、说话练习:
师:这一切都给列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此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媒体出示:说话练习: 列宾目送着渐渐远去的纤夫,直到他们消失在视线里,可列宾心中却忘不了 ,忘不了 ,忘不了 ,他心想:
。
预设:1、我要帮助他们--- 2、我要把他们画下来 ----
师:这些人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交流怎么做的:(6-7自然段)
过渡:师:纤夫苦役般的劳动情景,激发了列宾的创作欲望,这个想法一直在他心里激荡,两年以后,他终于的机会来到伏尔加河畔
引读:在那里,他和纤夫们生活在一起……
“他仔细地观察着……抚摩那些铁铸般粗壮的手……”
“他勤奋地工作……带着厚厚的一册素描回到了彼得格勒。”
“根据这些素描……于1873年完成了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体会重点词句。
(1)出示句子指名读,
媒体出示:他仔细地观察着……
师:这句话中写了列宾的哪些动作?
板书:共同生活 观察 注视 抚摸
(2)观察着---注视着-----抚摸着------,这三个结构相似的短句连起来就是一个什么句?(排比句)
(3)再读读句子,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明白了什么?
(4)师:为了更好的创作,列宾和纤夫们吃住在一起,从生疏到熟悉。在深入生活的同时,列宾从纤夫身上看到了——
学生交流:强壮、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善良。
师:列宾不仅走进了纤夫的生活,还真真切切的走进了纤夫的内心,他看到了纤夫的善良,看到了不屈的力量,看到了民族的希望。有一天这不屈的力量会站起来,贫穷的俄罗斯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5)感悟敬佩,再读句子。
师:此时列宾对纤夫的情感还是原先的同情吗,而是转变成了——(生交流:喜爱,敬佩、热爱……) 。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来读读这一句。
2、小结归纳、引读6、7小节
师:为了画好这幅画,列宾三次来到伏尔加河——(引读“他勤奋工作……”)
为了画出列宾心中对力量的赞歌,对光明的向往,它更是——(引读“画啊,改啊……,”)
板书:反复修改 顽强
三年来列宾倾注自己全部的情感与心血,终于在——(引读“1873年完成了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画里,他描绘了——(引读“劳动人民苦难……”)
3、结文
三年中,列宾勤奋刻苦地画着,他把自己高超的画技和他对沙皇反动统治的不满,对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完美地融入了画中,这一切赋予这幅画更深刻的意义,所以我们把这幅画的完成,称为诞生。(齐读课题。)
四、布置作业,总结全文
1、激发情感,再读课文第一节。
师:同学们,此时我们再一次站在这画面下,我们仿佛听到,远处传来纤夫苦役般劳作的声音;我们仿佛看到列宾正用自己火一样的热情画啊,改啊……让我们带着内心的感动和震撼再来读读第一小节。
板书:
31、一 幅 名 画 的 诞 生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868年 留下印象 肮脏 褴褛 凝重
1870年 深入生活 观察 注视 抚摩
1873年 反复修改 顽强
篇2:一幅名画的诞生
班级 姓名
一、填空:
1868年的夏天,列宾受同学之约游览涅瓦河,看到 ,这情景给他留下了 印象。两年后,他 ,终于在1873年完成了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二、说说涅瓦河边的哪些情景给列宾留下印象?
三、划出描写列宾创作这幅画的语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四、仿造课文第一小节,选择一幅画进行介绍。
五、阅读练习。
齐白石画虾
dàmínɡ dǐnɡ dǐnɡ的齐白石早已是家喻户晓了,但一提起他,我们总会bù yūe ěr tónɡ地想到他画的活灵活现的虾。灵动而呈半透明质感的虾在水中嬉戏,或急或缓,时聚时散,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情态各异,着实惹人喜爱。然而白石老人取得这样前无古人的成就却是来之不易,据说他画虾先后竟历经八十六年, 真是千锤百炼才打造了“白石虾 ”。
齐白石老家有个星斗塘,塘中多草虾,幼年的白石常在塘边玩耍,从此与虾结缘。儿时欢乐的情景也成了他每每题画的素材。
为了画好虾,他在案头的水盂里养了长臂青虾,这样就可以经常观察虾的形态并写生,能更好的了解虾的结构和动态。
再以后,他在观察虾的过程中,将虾的进退,游的急缓,甚至斗殴,跳跃等情态统统收于笔端。
七十岁以后白石老人画虾已基本定型,但仍在不停改进,使其趋于完美,八十岁以后他的虾画得已是炉火纯青。画虾仅仅是白石老人的雕虫小技,在他的艺术宝库中千百幅艺术珍品静待我们去观赏学习。
1. 根据拼音写词语。
2. 文中哪句话描写了齐白石画的虾?用直线划出。
3. 人们提起齐白石就会想到他画的虾,为什么他能将虾画得如此活灵活现呢?根据文章找出原因。
篇3:评《一幅名画的诞生》
以人为本 以读为本
评《一幅名画的诞生》
执教者:杨妍
评课者:施晓红
很有幸能亲临附小,在现场观摩这么多优秀青年教师的风采.现场的感受是如此的震撼,如此的亲近,如此的投入,以至于我的整个思绪和身心都沉浸入那一堂堂精彩的展示课中.
在我所听的课中,杨妍老师的《一幅名画的诞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杨老师以其智慧的语言,丰富的表情,激情的投入,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走进了《一幅名画的诞生》这一课.整堂课情感充沛,激情四溢,在独具匠心的设计中,在精彩分呈的对话中,在诗一般的语言中,学生学的明白,学的充实.
抓住主线 条理清晰
课伊始,杨老师就以这幅名画为突破口,伴随着低沉悠扬的号子声,声情并茂的讲述这幅名画的知识.低缓的音乐,那暗沉的画面,使学生很快融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中,让学生有了更为直观的情感体验,为学生更好理解课文打下感情基础.随后,杨老师让学生找出列宾创作过程中的三个时间,以〈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创作时间为主线,将课文分成主要三个版块,以文中三个时间为结点,一下子就使学生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对课文有了初步的认识.整堂课思路清晰,过渡自然.在课的最后,杨老师利用板书让学生回顾这幅名画的创作过程,显得顺理成章,整个过程水到渠成,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和完整性,最后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以读为本 以人为本
《一幅名画的诞生》文本内容距离学生的年代已经久远,那样的情景是四年级的学生无法体验,更难以琢磨的.在教学中,杨老师善于把握课文内容,以读为本,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悟,真正做到了以读为本,以人为本.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列宾为何要画这副名画,杨老师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指导朗读,在身临其境的多媒体的辅助下,学生有侧重点的朗读,使学生走进名画,走进列宾当时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让学生感悟到底层劳动人民身上无穷的力量,由衷地产生对于不屈不挠的可贵精神的赞美,同时引发对剥削统治阶级的憎恨.同时,杨老师在朗读上完全体现以人为本,很注重学生自己的情感,比如:假如你是列宾,看到这个情景有什么感触 让学生边读边思,在思中领悟,在读中体现.不是一味的不同形式的朗读,杨老师的每一次朗读都有目的,都留给学生自己内化的空间,如:你是一位画家,你会怎样构思你的画呢 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列宾创作的过程及其对纤夫身上不屈力量的赞美.
语言训练 恰到好处
杨老师的语言训练,不是停留在文本表面.她从深层次地挖掘学生的思维力度.在学习列宾为了更好的创作所以与纤夫一起生活的时候,杨老师适时引入课外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会读,更加会用,将课外的文本和课内的文本结合起来进行语言训练.同时,老师运用丰富灵活的多媒体,让学生感悟,如描写纤夫的一段,教师设计他们的年龄不同,有的( );他们姿态不一,有的( );他们神情各异,有的( ),这样的语言训练学生不断学会思考,学会组织语言,更会更加仔细的观察画面,精心思考,将文本内化,使学生的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
杨老师的这堂课在诗一般的意境中进行,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这是一堂非常成功,值得借鉴的课.从杨老师的课上,我看到了对于文本的钻研,对于教材的把握,对于课文空白点的挖掘,对于整个课堂的驾驭.更要学习的是杨老师诗般优美的语言和流畅自然,深情的过渡语,这些都是我以后要不断努力的方向.
篇4:读《一幅名画的诞生》有感
读《一幅名画的诞生》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一幅名画的诞生》。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伟大的俄罗斯画家伊里亚・叶菲摩维奇・列宾的著名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诞生的经过。
一天,列宾的同学们约他乘船去游览涅瓦河;列宾发现一只大船上有纤夫;而且他们的衣服肮脏、褴褛,每个人的脸都阴沉沉的、流着亮晶晶的汗珠;于是,纤夫的形象将给列宾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后来,列宾就把纤夫的形象用素描画在了画面上,1873年他终于画成了他的.著名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在这幅画里,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歌颂了他们精神上的美与隐藏在人民身上的力量。
从这篇文章中我体会到当时社会的黑暗。想想我们,我们现在多么幸福,我长这么大,从来不知道饥饿是什么滋味。我在学校里受到老师的爱护和教育,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在家里我受到奶奶、爸爸、妈妈的爱抚,我吃的饱,穿的暖,睡的足,每天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学习、玩耍。这一切,可是当时沙皇时期的孩子们连想都不敢想的。除了这个,我们也要学习列宾那样,做生活上的有心人,多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与事。
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幸福时光,从小学好本领,长大以后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篇5:一幅名画的诞生教学设计
衣着褴褛 仔细观察
难以磨灭 勤画素描
神情痛苦 反复修改
教学效果反馈:
在教学本课时,从课题入手,并围绕课题展开教学。出示课题后,让学生再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从整体上设计一个能概括课文内容的填空题,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初步的整体了解。
在此基础上继续围绕课题让学生展开思考:课文哪些小节介绍了名画?哪些小节介绍了名画的创作过程?理清课文的层次。欣赏名画后,让学生在学习列宾创作名画的过程这一部分时,引导学生思考他能创作出这样一幅举世名画的原因。学生围绕这根主线深入思考、广泛交流。在研读重点之后又抓住关键信息回顾课文整体。整堂课,主线清晰,层次分明,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能力的形成。
篇6:一幅名画的诞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自学生字,理解“肮脏、褴褛”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带点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体会句子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1节或第4节。
4、体会列宾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之心。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带点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体会句子的含义。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了解列宾的生平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欣赏名画。
1、板书:一(幅)名画 填写量词,注意正确使用“幅”。
2、补全课题,一起书空“诞生”。齐读课题。
3、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幅名画指的就是——
出示:《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作品和画家。齐读画名,欣赏画作。正音:纤qiàn夫,知道纤夫就是画作中那些拉船的劳工;伏尔加河位于俄罗斯境内。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快速浏览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试着填空
1868年夏天,在涅瓦河畔,一群____________的纤夫给列宾留下了______________的印象。于是,他用___________时间潜心绘画,终于创作了名画——_______________
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小节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画,哪些小节向我们介绍了名画是怎样诞生的?
3、交流理清层次:1——2节介绍名画;3——7节介绍名画的诞生。
三、研读课文1-2节。
1、课文是怎样介绍这幅名作的呢?出示1-2节轻声朗读。
2、结合画作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3、学生交流:
重点指导:“他们大多身子前倾,都在拼命使劲,因为船上载着沉重的货物。”
理解“前倾、拼命、沉重”等词,感受纤夫工作的劳苦,使学生体会到纤夫苦难的生活和列宾的同情心。
4、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四、研读课文第3-7节。
1、师:这幅画是俄罗斯画家列宾的成名作品,那列宾当年又是如何创作出这样一幅作品的呢?自由朗读第3—7节,思考:列宾创作出这样一幅作品,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2、指名交流:第3-5节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第6节与纤夫一起生活进行素描;第7节作画并修改。
3、再读课文第3-7节,从他整个创作过程中感受为什么他能创作出这样一幅举世名画。
4、小组讨论。
5、交流并学习课文3-5节。
1)出示句子:“这情景给列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质疑并思考:这情景指什么情景?为什么会给列宾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2)自由朗读3-5节思考问题划出有关语句并交流。
3)重点学习第4小节。
出示句子1:“天哪,为什么他们这样肮脏、褴褛呀!有些人的裤子破了,就赤裸着大腿,拖着破布片往前走;他们的衬衣呀,简直认不出是蓝布做的……”
①根据上下文理解“肮脏、褴褛”体会纤夫生活的艰辛。
②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呢?观察图片进行说话练习。
③体会感叹词“天哪”两个“呀”及感叹号所表达的情感。
④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2:“每个人的脸都是阴沉沉的,流淌着亮晶晶的汗珠;在乱蓬蓬的头发下面,流露出凝重的神情。”
①给列宾留下难以磨灭印象的不只是纤夫的肮脏和褴褛,还有纤夫脸上的`神情,这是为什么?
②理解“阴沉沉、凝重”,体会纤夫承受着生活的重压,生活非常艰辛。
③指导朗读。
4)根据交流适时理解“豪华的别墅”“蠕动 ”“大木船”等词在文中的作用。
(补充社会背景: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正是俄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沙皇的残酷统治,官吏的剥削压迫,使得俄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纤夫们往往为了挣得几块面包,不得不贱价出卖自己的劳动,终年拉着沉重的货物,在伏尔加河上来来去去。)
5)根据上下文说话练习:
这情景给列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心想:……
6、交流学习课文6-7节。
1)师:这情景给列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激发了列宾创作的灵感和欲望。那他是如何完成这幅作品的?读读第6、7小节,结合词句说说:为什么他能创作出这样一幅惊世之作?
2)交流:体会“生活在一起、仔细地观察、长久地注视、扶摸、三次、厚厚地”与完成名作的关系。说说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7、师小结:列宾之所以能创作出这样一幅名画,是因为一次偶然看到的情景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为了画好这幅画,他与纤夫们——生活在一起,近距离与他们接触,画了大量的素描;又花了——三年时间进行作画和修改。在这幅作品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还感受到了他们身上蕴含的巨大力量。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成了一幅名画。
五、总结拓展
1、再次欣赏名画并朗读第一小节。
2、练笔。按照一定的顺序从衣着、动作、神态几个方面来介绍几位拉船的纤夫。
板书设计:
篇7:一幅名画的诞生同步练习题
一幅名画的诞生同步练习题
一、填空:
1868年的夏天,列宾受同学之约游览涅瓦河,看到,这情景给他留下了印象。两年后,他,终于在1873年完成了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二、说说涅瓦河边的哪些情景给列宾留下印象?
三、划出描写列宾创作这幅画的语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四、仿造课文第一小节,选择一幅画进行介绍。
五、阅读练习。
齐白石画虾
dàmínɡdǐnɡdǐnɡ的齐白石早已是家喻户晓了,但一提起他,我们总会bùyūeěrtónɡ地想到他画的活灵活现的虾。灵动而呈半透明质感的虾在水中嬉戏,或急或缓,时聚时散,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情态各异,着实惹人喜爱。然而白石老人取得这样前无古人的成就却是来之不易,据说他画虾先后竟历经八十六年,真是千锤百炼才打造了“白石虾”。
齐白石老家有个星斗塘,塘中多草虾,幼年的白石常在塘边玩耍,从此与虾结缘。儿时欢乐的情景也成了他每每题画的素材。
为了画好虾,他在案头的水盂里养了长臂青虾,这样就可以经常观察虾的形态并写生,能更好的了解虾的结构和动态。
再以后,他在观察虾的`过程中,将虾的进退,游的急缓,甚至斗殴,跳跃等情态统统收于笔端。
七十岁以后白石老人画虾已基本定型,但仍在不停改进,使其趋于完美,八十岁以后他的虾画得已是炉火纯青。画虾仅仅是白石老人的雕虫小技,在他的艺术宝库中千百幅艺术珍品静待我们去观赏学习。
1.根据拼音写词语。
2.文中哪句话描写了齐白石画的虾?用直线划出。
3.人们提起齐白石就会想到他画的虾,为什么他能将虾画得如此活灵活现呢?根据文章找出原因。
篇8:一幅名画的诞生课文ppt
一幅名画的诞生课文ppt
【课文】
天空晴朗。在辽阔的伏尔加河上,有一艘货船,因为没有风,帆没有张起来。岸上,一队穿着破烂的纤夫,迈着沉重的步子,踏着黄沙,沿着河岸一步一步向前走。他们大多身子前倾,都在拼命使劲,因为船上载着沉重的货物。
这是俄罗斯画家列宾的成名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一八六八年的,列宾是在彼得格勒度过的。一个星期日,同学们约他坐轮船去游览涅瓦河。轮船跑得飞快,一会儿就出了城,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豪华的别墅。忽然,迎面来了一只大木船,列宾发现岸上有什么东西在蠕动……同学告诉他,那是拉船的纤夫。
纤夫靠近了。天哪,为什么他们这样肮脏、这样褴褛呀!有些人的裤子破了,就赤裸着大腿,拖着破布片往前走;他们的衬衣呀,简直认不出是蓝布做的……每个人的脸都是阴沉沉的,流淌着亮晶晶的汗珠;在乱蓬蓬的头发下面,流露出凝重的神情。
这情景给列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目送着纤夫,直到他们消失在视线里。
两年以后,列宾来到了伏尔加河。在那里,他和纤夫们生活在一起。他仔细地观察着那些蕴藏着无穷力量的身体,长久地注视着那些善良的眼睛和脸,抚摸那些铁铸般粗壮的手……为了画好这幅画,他三次来到伏尔加河。他勤奋地工作,画了伏尔加河的自然景色,画了许多纤夫的肖像,最后,带着厚厚的一册素描回到了彼得格勒。
根据这些素描,他顽强的画呀,改呀,用了三年时间,于一八七三年完成了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在这幅画里,他描绘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也歌颂了他们身上的巨大力量。
【前言】
《一幅名画的诞生》是四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结构清晰,叙述了俄国画家列宾创作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原因及过程,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表现了列宾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让学生感受到遣词造句的魅力、在扎实有效的语言实践中使各项语文基本能力得以训练,还应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了解19世纪俄国黑暗统治下的底层老百姓的痛苦生活,并体验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勤奋刻苦的精神,感受到列宾对他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
【学习目标】
1、理解关键句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语段,背诵课文第1、2节。
2、学习按一定顺序介绍一个画面。
3、体会画家的勤奋刻苦及对纤夫的深切同情。
【教学设计】
一、欣赏名画,初读画面
1、今天这节课让我们沐浴在艺术的殿堂里,请大家先欣赏几幅世界名画。
出示4幅名画。
2、今天我们一起来关注其中的一幅画。板书:一幅名画
出示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画,然后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课文中就有一段对这幅画面的描写。
出示课文第一小节。(老师读、齐读)
4、这幅画是谁画的呢?——出示第二小节。
介绍列宾。
5、那么这幅名画是怎么诞生的呢?板书:诞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齐读课题。
二、了解原因,再读画面
1、《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名画的诞生源于列宾在涅瓦河上的一次游览。我们跟随列宾一起去看一看。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3—5节。想一想,涅瓦河上的哪些情景给列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找出有关词句。
3、生交流,师归纳板书。
4、出示第四节,引读。
5、说话训练
出示:1868年的夏天,列宾受同学之约游览涅瓦河,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情景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5、如果此时你是列宾,目送着纤夫,心里会怎么想?
6、当我们了解了纤夫的痛苦生活,回过头来再看这段文字(第一小节),肯定能读得更出色。
出示第一节,指名朗读。
三.感受过程,三读画面
1、这情景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列宾心里总忘不了纤夫那疲惫痛苦的神态,所以两年以后,他来到了伏尔加河与纤夫们生活在了一起。
列宾是怎样创作这幅画的?指名读6、7节。
2、学生交流,教师梳理要点板书。
3、说话训练
出示:两年后,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于在1873年完成了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4、在这过程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找出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学生谈感动的地方,结合朗读,进一步体会画家的勤奋和刻苦。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之所以成为名画,是由于作品蕴涵著作者对纤夫的深切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强烈不满,它的诞生,还在于画家列宾的刻苦。
5、当我们了解了纤夫的痛苦生活,了解了画家的勤奋、执着,了解了这幅名画所蕴含的意义,第三次看这段文字,肯定能读得更出色。
出示第一节,朗读。
四、读写结合
1、作者是通过怎样的观察顺序来介绍这幅画的呢?从哪些方面介绍画面上的纤夫?
2、我们在介绍一幅画,或者是一个场景的时候,可以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写清楚。抓住衣着、神态、动作,颜色等写具体。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幅画。
3、提示试背
4、选择画面,仿写。
篇9:小学四年级语文《一幅名画的诞生》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识记:1、自主识字若干,积累“展现”、“难以磨灭”、“歌颂”等词语。
2、能背诵课文第1、2节。
理解:1、体会“展现”与“发现”的差异。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家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
运用:1、有感情地朗读句段。
2、能用“展现”与“发现”造句。
3、能按一定顺序介绍一个画面。
教学重点:
1、体会“展现”与“发现”的差异,并造句。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家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
教学难点:
能按一定顺序介绍一个画面。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课文、投影、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投影片: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你能看懂画上画的是什么吗?
2、学生自由交流。
3、师:这是俄罗斯画家列宾的成名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你知道这幅名画是怎样诞生的吗?
板书:一幅名画的诞生
4、指名读课题,齐读。
5、过渡:让我们带着问题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下面就请同学们读读课文。
自学建议: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用各种方法理解词义。
思考:这幅名画是怎样诞生的?找出有关内容。
2、交流、反馈,出示词语:
展现 发现 难以磨灭 歌颂 辽阔 无穷 迎面 肮脏
褴褛 蠕动 乱蓬蓬 蕴藏
(1)指名读
(2)体会“展现”与“发现”的差异,并造句。
3、接龙读课文。
思考:这幅名画是怎样诞生的?谁能用简练的话来概括地说一说。
4、学生交流。
三、细读课文,深入了解
1、师:到底是什么激发了列宾的创作欲望?
2、交流:(学习课文4、5节)
1)出示:纤夫靠近了。天哪,为什么他们这样肮脏、这样褴褛呀!有些人的裤子破了,就赤裸着大腿,拖着破布片往前走;他们的衬衣呀,简直认不出是蓝布做的……每个人的脸都是阴沉沉的,流淌着亮晶晶的汗珠;在乱蓬蓬的头发下面,流露出凝重的神情。
2)这情景给列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目送着纤夫,直到他们消失在视线里。
3)指导朗读,了解纤夫的贫穷和艰辛,努力达到传情达意。
3、师过渡:《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之所以成为名画,是由于蕴涵着作者对纤夫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强烈不满。不过,仅仅这些就行了吗?列宾是怎样创作这幅画的?
4、学生讨论,交流:(学习课文6、7节)
5、师板书:三次到伏尔加河、厚厚的一册素描、三年时间仔细观察、长久地注视、抚摸。
6、指导朗读,体会画家的勤奋和刻苦以及对同情和赞美之情。
7、师过渡:让我们再来仔细看看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呢?书上是怎样描写这幅画的?
8、学生交流:(学习课文第1节)
1)出示:天空晴朗。在辽阔的伏尔加河上,有一艘货船,因为没有风,帆没有张起来。岸上,一队穿着破烂的纤夫,迈着沉重的步子,踏着黄沙,沿着河岸一步一步向前走。他们大多身子前倾,都在拼命使劲,因为船上载着沉重的货物。
2)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观察画中人物,体会纤夫的艰辛。
9、指导背诵:
天空晴朗。在辽阔的伏尔加河上, , ,
。岸上, , ,
, 。他们大多 ,都在 ,因为 。
10、师:认真朗读的同学可以发现,作者是按一定的观察顺序来描写这幅画的。我们也来尝试一下,写写下面这幅画。
四、课外拓展
1、师出示一幅画作,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
2、学生介绍这幅画。
3、介绍自己熟悉的一幅画。
篇10:小学四年级语文《一幅名画的诞生》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学生能准确理解“难以磨灭、褴褛、顽强”等词语意思。
2、借助“读、议、感悟”相关训练,理解关键句段。
3、在理解、体会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列宾创作名画的原因及过程,体会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感受他们身上不屈的力量。
教学重点:
学习名画诞生的原因及创作过程,体会列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及对他们不屈力量的赞颂。
教学难点:
在重点语段的学习中,学会理解关键句段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背景解读,感受名画。
1、出示课题,了解名画。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幅名画的诞生》。(齐读课题)回家预习了课文这幅名画的名字?(板书: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纤”这里读qian,它还有一个读音,交流、组词。 理解:纤夫 师:纤夫就是以为他人拉船为生的人。
2、介绍列宾。
(师作简介。)
3、介绍名画 在这幅画面上,列宾利用了沙滩的地形和河湾的转折,使十一个纤夫犹如一组雕像,被塑造在一座黄色的、高起的底座上。画中的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独、无助之感,生动地刻画了纤夫的内心世界。除此以外,本画的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是相当成功的。所以这幅画在1873年展出的时候,评论家认为这是俄罗斯画坛的奇迹。
4、借助朗读,感受名画;
1)了解画面内容 师:让我们带着对这份了解,一起走进名画,课文的第一节就写了名画画面的内容,轻声快速读,想想按作者描写的顺序,画中分别画了些什么? 小结并引读:作者就是按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的顺序,写出了画面所画的(怎样的)天空?怎样的伏尔加河?
2)齐读第一节,理解纤夫的艰难。
师:那么又是怎样的纤夫呢?让我们读这段文字来感受。 背景介绍,体会纤夫的苦难。
(出示投影)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正是俄国历最黑暗的年代。沙皇的残酷统治,官吏的剥削压迫,使得俄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纤夫们往往为了挣得几块面包,不得不贱价出卖自己的劳动,终年拉着沉重的货物,在伏尔加河上来来去去。) (了解背景后引读第一节)
师:步子再沉重些,节奏再慢些,身子前倾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刚才我们初步了解了名画,那么为什么把这幅名画的完成称为“诞生”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打开书,读课文3-7小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想想在这些时间段中,列宾做了些什么?
1、自读课文,理出时间线索,根据时间概括列宾所做的。
2、简要复述名画的完成的过程。
交流板书: 1868年 留下印象 1870年 共同生活 勤画素描 1873年 反复修改
三、感悟过程,升华情感
找出列宾看到的和怎么做的句子。
师:在刚才的交流中,我们了解了这幅画完成的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列宾看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快速浏览3-7小节,用直线画出与这幅名画的诞生密切相关的句子。
交流、相机教学
交流看到的句子:“天哪„„流露出凝重的神情。” (这是列宾画这幅画的原因)
1、圈出表现纤夫的苦难生活的词语。
师:再读句子,圈出一些关键词语,说说你从这些关键词中感受到什么?
2、交流,相机教学;
理解:肮脏和褴褛; 理解“肮脏”
师:文中是怎么写他们的肮脏的?为什么他们这样肮脏? 感受他们因生活所迫。 理解“褴褛”
师:“褴褛”的意思。书空。文中是怎么写他们的褴褛的?从中又感受到什么? 感受他们苦难得生活。
结语:在对纤夫衣着的描写中,我们感受到纤夫的贫穷和苦难。
理解“凝重”
师:这是一个表示人物神情的词语,从中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生活的沉重。压迫、痛苦。 引读句子。
师:那凝重的神情分明写着他们不堪重负,却还要默默地(承受着)。你看,他们——(引读句子)
指导朗读。
看着这些,列宾的内心怎能平静,那么“天啊”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生:用惊讶的语气读。(生读句子)
生:同情。(生读句子)
师:让我们带着惊讶和同情,再来读读这一句。
2、说话练习;
师:这一切都给列宾留下了——
生(难以磨灭)的印象。 此时,他会想写什么呢? 说话练习:目送着渐渐远去的纤夫,列宾心想: 。 交流怎么做的;
师:纤夫苦役般的劳动景象,激发了列宾的创作欲望,那么两年以后他来到彼得和勒又是怎么做的呢? “他仔细地观察着„„抚摸那些铁铸般粗壮的手„„” “他勤奋地工作„„带着厚厚的一册素描回到了彼得格勒。”
“根据这些素描„„于1873年完成了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根据关键词自已质疑,解疑。
师:再读读这三句,有什么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吗?
2、交流。 预设问题: 为什么列宾要观察者哪些与藏着无穷力量的身体?
为什么列宾要长久地注视着那些善良的眼睛和脸?
为什么列宾要抚摸那些铁铸般的粗壮的手? 纤夫的身体中蕴藏着怎样的力量? 为什么说他们的眼睛是善良的? 从铁铸般的粗壮的手中感受到什么?
(细碎的问题提出后就解决,对第一句句子中的问题先不解决。等其他问题解决之后再回到第一小节。)
师:刚才同学们针对第一句提出了很多的问题,不少问题还很有质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句句子,相信一旦读懂了句子,那么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1)出示句子指名读,在和纤夫共同生活的日子里,列宾做了些什么? 板书:观察 注视 抚摸
(2)再读读句子,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明白了什么?
(3)师:为了更好的创作,列宾和纤夫们吃住在一起,从陌生到熟悉。在深入生活的同时,列宾从纤夫身上看到了—— 学生交流:强壮、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善良。
(4)读句子,借助补充材料感悟中心。
师:那他还看到什么?读读补充材料,想一想,列宾看到什么?
生:坚韧的性格、希望、不屈的力量„„
(5)想象说话提升中心
师:列宾不仅走进了纤夫的生活,还真真切切的走进了纤夫的内心,他看到了不屈的力量,看到了民族的希望,此时,列宾回想: 学生交流
师:正是这样不屈的力量,正是这希望,使列宾想到,有一天这不屈的力量会站起来,贫穷的俄罗斯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艺评家对这幅画还有这样的评论。(生齐读评论)
(6)感悟敬佩,再读句子。
师:此时列宾对纤夫的情感还是原先的同情吗,而是转变成了——(生交流:喜爱,敬佩、热爱„„) 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来读读这一句。
3、小结归纳、引读6、7小节
师:为了画好这幅画,列宾三次来到伏尔加河——(引读“他勤奋工作„„”) 为了画出列宾心中对力量的赞歌,对光明的向往,它更是——(引读“画啊,改啊„„,”) 三年来列宾倾注自己全部的情感与心血,终于在——(引读“1873年完成了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这幅画里,他描绘了——(引读“劳动人民苦难„„”)
4、结文 三年中,列宾勤奋刻苦地画着,他把自己高超的画技和他对沙皇反动统治的不满,对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完美地融入了画中,画出了纤夫的不屈和力量,这一切赋予这幅画更深刻的意义,所以我们把这幅画得完成,成为诞生。
四、布置作业,总结全文
1、布置作业。
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借助老师的板书,用上这些词,加入适当的想象,用你的笔把名画诞生的过程记录下来。
2、激发情感,再读课文第一节。
师:同学们,此时我们再一次站在这画面下,我们仿佛听到,远处传来纤夫苦役般劳作的声音;我们仿佛看到列宾正用自己火一样的热情画啊,改啊„„让我们带着内心的感动和震撼再来读读第一小节。
板书设计:
一 幅名画的诞生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列宾 1868年 留下印象 肮脏 褴褛 凝重 1870年 深入生活 观察 注视 抚摸 勤画素描 1873年 反复修改 顽强
篇11:小学四年级语文《一幅名画的诞生》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归纳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名画诞生的过程,体会画家的勤奋刻苦及对纤夫的深切同情。
2、理解关键句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学生根据自己所理解、积累的内容按要求介绍《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关键句段,品味重点词语体会纤夫的艰辛和列宾同情心。
2、观察画作,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其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介绍背景资料。(要点:伏尔加河、纤夫、列宾)
(音乐)同学们,这就是俄罗斯的伏尔加河,俄罗斯的人民把它称为母亲河,就是在这条母亲河上,终年有一群人为了养家糊口,拉着载有沉重货物的船只来回奔波,他们就是最辛苦、最贫穷的纤夫。俄罗斯画家列宾就以伏尔加河为背景,创作了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纤”就是指拉船用的绳子)
2、出示第一节。指名读,要求:读正确。
这段文字就向我们描绘了画面的内容,谁来朗读?
3、揭示课题:31 一幅名画的诞生 (齐读)
过渡语:这幅画一问世就在画坛引起了轰动,年轻的列宾也一举成名,今天我们就来回顾这幅画诞生的过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读课文的3~7节。思考:
1868年的夏天,列宾受同学之约游览涅瓦河,看到 ,这情景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两年后,他 ,终于在1873年完成了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2、学生自读,思考,同桌交流。
三、深入研读,感悟体会
(一)学习3、4、5节,了解列宾创作的原因。
1、出示:1868年的夏天,列宾受同学之约游览涅瓦河,看到 ,这情景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2、生交流,师归纳板书。
3、出示第四节,指名朗读。
你们是从哪里读懂的?恩,第4小节,请位同学来朗读一下。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确实可以感受到纤夫生活的艰难,当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纤夫的生活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是让我们为之震惊的。
4、听补充资料的录音,自由读。如果此时你是列宾的话,你心中的感触是什么?
5、指导朗读。
6、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填空,并理解“难以磨灭”。
同学们,现在回过头来,你能不能根据板书,把这句话说得更好呢,在下面自己说说看。
对,纤夫们的衣衫褴褛,从眼神中流露出的强烈的痛苦,给列宾留下了……除了“难以磨灭”还可以怎么说?所以,他现在要用手中的画笔描绘……歌颂……(第7节)
(二)学习6、7节,了解列宾创作的过程。
1、出示:两年后,他 ,终于在1873年完成了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2、学生交流,教师梳理要点板书,指导归纳。
刚才小朋友们说的就是这两段内容,请你们快速地读一下,想一想列宾做了哪些事情?
现在你能把这句话说得既清楚又完整吗?
3、学生谈感动的地方,结合朗读,进一步体会画家的勤奋和刻苦。
伟大作品的诞生都有它曲折的一面,请同学再读读这两段话,你最感动的是什么?
(三)教师小结:师生合作朗读3~7节,再次回顾名画诞生的过程。
正是画家带着这份伟大的情感,带着执着、刻苦,所以完成《一幅名画的诞生》,让我们合作着再来读一读。
1868年的夏天,列宾受同学之约游览捏瓦河,看到了……,这情景令他怦然心动,激发起他创作的灵感……。他三次来到伏尔加河,带了厚厚的一册素描回到了彼得格勒……。《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之所以名噪全球,列宾之所以一举成名是因为……,伟大的情感产生了伟大的作品,所以课题是……,诞生二字意义非凡。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当我们了解了纤夫的痛苦生活,了解了画家的勤奋、执着,了解了这幅名画所蕴含的意义,回过头来再看这段文字,肯定能读得更出色。
出示第一节,指名朗读。
2、语言训练:
天空晴朗。在辽阔的伏尔加河上,有一艘货船,因为没有风,帆没有张起来。(从衣着、神态、动作三方面具体介绍画面上的纤夫)
篇12:名画《梦》观后感
名画《梦》观后感
今天,我们上课学的是静态观察法。老师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名画。
在我心目中最欣赏的是《梦》这幅画。
《梦》这幅画是著名画家、雕塑家毕加索画的。这幅画不大,大概三英尺长,两英尺宽吧,整幅画以暖色调为主,分别有红、黑、黄三种颜色,红色是沙发;黑色是墙的花纹;黄色是衣服的主色,造成了人与物的鲜明对比,让人眼前一亮。这幅画画的是一个女孩儿在睡觉,她的神情很安详,微挑的嘴角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
仔细看这幅画,我觉得,这个女孩睡得很舒服,好像在做一个美梦,我猜想她有可能梦到了一桌子的海鲜大餐,有可能她梦到了她拥有着很多的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所以她的嘴角挂着幸福的微笑。
听老师说,毕加索让自己心爱的女孩当模特,画出她睡着的样子,有可能是因为这个女孩儿也会画画,她想看一看毕加索的画技,所以毕加索就把她画出来了。
《梦》是世界著名的画,光是一个打印版就如此令我惊叹,要是看到真的画,那不是更加震撼了?这幅画让我体会到了艺术的魅力。
精彩点评:芷涵文笔流畅,能够简明扼要地描绘细节,让读者仿佛也见到了真画。另外,文章段落间衔接自然,继续保持。如果能联系到毕加索的生平谈,升华主题,会更好!
一次下课的时候,老师在墙上挂起了一幅画,说让我们观察,下节课就学习描写这幅画。
我瞟了一眼,它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它是知名画家毕加索的名画——《梦》。
我仔细地看了看,第一眼看到的是那白色衣服,白色中隐约点缀着淡黄,背景深红色中又有少许橙色,和冷色调的白色形成鲜明对比。
画中描绘的是一个少女,坐在沙发上睡着了。她头向右倾斜,嘴巴微抿,显得神情安详,又有点高兴,可能是做了一个美好的梦,她可能梦见了许许多多的'美食,自己正在“埋头苦吃”呢!不信你看,她嘴角仿佛还留着口水呢!
毕加索想表达什么呢?我猜想可能毕加索十分喜欢这个少女,而她好像又在做梦,也许是毕加索希望她在梦里能梦见自己,想表达自己对她的一种“爱”吧!
我又查阅了这幅画的资料,果然证实了我的猜想。那时候毕加索十分喜欢这个少女,一次,他趁那个少女睡着的时候,偷偷画了这幅画。我还听说,这幅画的原名是《躺在红色沙发上的睡觉的女孩》,后来才改成《梦》。因为毕加索觉得这个女孩正在做一个美好的梦,又十分喜欢这个女孩,希望她在梦里梦见自己,便改名为《梦》。
“叮叮叮……”
上课的铃声响起了,我依依不舍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我凝视着那幅画,沉思着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孩,虽然我只观察了几分钟,但《梦》这幅画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它的色彩,它给我的感觉,使我终身难忘。
精彩点评:泰来有着不错的文字功底,整篇文章结构自然清晰,并且能够有意识地区分口语和书面语,继续保持!可以把画作的内容再写详细些,由画的细节来引申想象,这样会让文章更加充实哦!
篇13:赏名画作文
赏名画作文
创作于1年级暑假今天,我看到了一幅名画,画的名字叫《少女爱情的升华》。上面画的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正在向一个长得像公主似的女孩示爱。但是,女孩并没有理睬他。因为女孩长得很漂亮,穿着礼服似的裙子,所以那个男孩很喜欢她。女孩的.身边是花丛,草丛,花坛,树木和一座雕像。画面的远处是一座大山,头顶上就是蓝天和白云。这幅画是法国弗拉贡纳尔画的,收藏在纽约弗里克收藏馆。赏名画作文150字中国大学网 小学生作文网
篇14:中国名画欣赏
01、《人物龙凤帛画》/战国帛画
02、《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西汉帛画
03、《女史箴图》·局部/顾恺之
04、《洛神赋图》·局部/顾恺之
05、《职贡图》·局部/萧绎
06、《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画像砖
07、《鹿王本生图》/莫高窟壁画
08、《西方净土变》/莫高窟壁画
09、《维摩诘经变》/莫高窟壁画
10、《张议潮统军出行图》/莫高窟壁画
11、《游春图》/展子虔
12、《历代帝王图》·局部/阎立本
13、《步辇图》/阎立本
14、《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
15、《捣练图》/张萱
16、《簪花仕女图》/周昉
17、《高逸图》/孙位
18、《江帆楼阁图》/李思训
19、《明皇幸蜀图》/李昭道
20、《辋川图》/王维
篇15:那张名画作文
那张名画作文
冷风飕飕吹来,轻而易举攻下我的防御系统,眼前这幕景,使我的心房情不自禁的将锁一个个解开,待“它”探索我内心最深处的心迹。
我走进了这空洞虚无的`时空,一抬头,“哇!”蓊郁高大的树林,隐蔽了我的视线,但却给人一种气派俨然的威严感,每棵树都犹如用无情冷酷的眼神看着我,盯着我向前进,像是在指引些什么……,“砰!”心中捶下重重一击,多哀愁的夜啊!像是神秘的夜女士,时而湛蓝,时而黑,弥漫着忧郁的气氛,但是月先生,却温柔的散发光晕,静静陪着夜女士,并召集星星孩子们为夜女士散发耀眼光芒,加油打气……。
我回到现实,看着身旁这位憔悴而苍白,硬撑着身子到外头透透气的病人,我轻抚她日渐灰白的秀发,为她静静盖上被子。再次凝望着这片星空,我多想像月一样,能守护着我最挚爱的亲人,使她像夜一样永久陪伴着我,而不是像树林里的枯叶,随时准备掉落,凋零在这个时空,而随风消逝、远走……,触到伤心处,内心如海水般波涛汹涌,悲伤与无能为力的痛,随着一条条涓涓细流,滑落脸庞,一颗颗珍珠滴上草地,彷彿使这片草原也跟着怏怏不乐,啜泣了起来。
我爬起身,像是领悟些什么似的,了解到只要默默的支持着她,用爱的光晕包围着她,也会有那么一天,夜能喜悦起来,健康的朝我挥挥手,看!现在的夜,不就转为漂亮的宝蓝色,甜甜的对着我笑吗?
冷风再次吹来,我却只感到一阵凉爽的微风,沁入我的心脾,真希望能再一次“旧地重游”,回到那段美丽时光,再次走进──梵谷的星夜。
篇16:名画《向日葵》鉴赏
名画《向日葵》鉴赏
初次看到《向日葵》的时候,就被它的这种强烈艺术品味震撼了。
这幅画有别于我看到过的所有画植物的画。另外的画,要不是表现花的娇美,就是变现树的挺拔。但《向日葵》就不同了。这一朵朵向日葵,就好像有美丽却又有些害羞似的。还有些三五成群的拥在一起,像好伙伴似的。梵高在生命一样,有的昂首怒放,充满朝气。有的半开半闭着,好像想展示自己的画的时候,运用了许多黄色。在这么多的黄色中,我竟找到了一些似乎看起来很不般配的颜色,蓝、红、黑。在这些不般配的颜色色背后,我似乎也找到了些梵高那超出凡人的想象和思想。
《向日葵》总体看起来似乎并不是很细致,可以说是有些粗糙,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无不充满着智慧和灵气。让我可以感觉到作者绘画时的心情。那一朵朵向日葵,好想就是作者自己,他是用向日葵的'各种花姿向世人来表现在各个时期的自己。
我想,这就是《向日葵》的魅力吧。不同的人看就有不同的想法,让人百看不厌。总之观者在观看此画时,都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
【一幅名画的诞生的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3.名画赏析
4.世界名画赏析
5.诞生近义词
6.诞生的反义词
8.中秋节的来源诞生
10.大班美术教案:名画欣赏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