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课文石壕吏
“空幻”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续写课文石壕吏,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续写课文石壕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续写《石壕吏》
续写《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史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原文
续写:
时如箭出弦,日似雁南飞。往复三五载,老妇日思归。
大唐得天佑,安史乱终平。九死得一生,满腹归乡情。饥寒两不顾,思忆促归心。归路数千里,好似一朝尽。
趋步至城门,双木撑病体。窗内灯火暗,檐上鸦声凄。推门门未闭,儿媳独抽泣。失声唤爷娘,泪水落满膝。老妇轻声应,孙儿惊梦起。六眼皆溅泪,三人共相依。
老妇力本衰,又经旅途苦。久病未相医,于事已无补。好景将逝去,噩梦终到来。但求安入土,共与老翁眠。儿媳如何哭,幼孙如何啼。老妇已长眠,阴阳两相间。
战争是何物?只叫人分离!
篇2:《石壕吏》续写
时间:大唐安史之乱年间的一天傍晚至夜间
地点:石壕村一老翁、老妪家中
人物:杜甫、老妪、老翁、及吏甲、吏乙
(夜晚)
杜甫:(面容悲壮)唉,如今可真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走到一个人家门前,叩门】(叩门声)
老妇:(边说边缓缓走向门口)来了来了(打开门)不知客官到此地......
杜甫:(不等老妇说完)别怕,我不是官吏,我刚刚经过石壕村,见天色已晚,没有停留之地,我可否能借宿一晚呢?(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
老妇:(咳嗽)好吧,反正房子正空着呢!(杜甫便跟着老妇入屋了)
(追赶声)
官吏甲乙(一个佩戴大刀,一个手拿约一米长的木棍):抓住他!别让他跑了!
老妇:(小声的,紧张)老头儿,快……快逃!来抓人了!
(老翁便一瘸一瘸地爬墙走,老妇擦擦额头上的冷汗,出门口去了)
【门口】(啪啪啪,几声重重的敲门声传来)
老妇:来了来了……(还没说完,凶横的官吏已经踢门而入)
官吏甲:老太婆,怎么就你一个人,家里的男丁的?都统统带出来!(大声)
老妇:长官别急,且听我说,家中本有三个男丁,只因前几日战事太紧他们兄弟三人都去守邺城去了。前两日,老三捎信来说,老大和老二都在战争中死去了,(抹泪)活着的苟且活着,也不知还能不能相见。死了的已经再也不会回来了!可怜了我那三个孩子啊!
官吏乙:(更加凶恶,大声喊道)哭什么!战争哪有不死人的!快点把你家男丁交出来!
(婴儿哭声)官吏乙:好哇,你个老婆子还敢骗人!屋子里明明还有人!
官吏甲:(随声附和)对呀,你还敢骗人!
老妇:长官呐,屋里真的已经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可怜他还未断奶,就没有了父亲。只因孩子无人照看,他的母亲才未曾改嫁。怎奈家中贫困,儿媳连件合身的衣服也没有,不敢出来见人啊。愿两位长官看在孩子的父亲为国捐躯的份上,放过他们母子吧!(老妪大哭,泣不成声)
官吏甲:你有完没完!走开走开,上面有命令,今晚非抓人不可,你滚开,我们搜屋了……(准备冲入老屋)
老妇:长官饶过他们母子二人吧!老妇我虽然力量不大,但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准备军人们的早饭。
(小吏们互使了一个眼色,嘴角微微翘起)
官吏甲:屋中真的没有人?好吧,这次就算了。
官吏乙:你,老太婆,快点走!我们可困了!(便拉着老妇走了)
【老翁爬墙回来,泪流满面,默默叹息】
老翁:老太婆真是的,唉,回不来了……那些官吏是人么?唉~怎不顾及一下老百姓啊!好怀念以前呀(哭了整整一晚)
(早晨)
杜甫:老伯,我走了,谢谢您让我借宿一晚。(又行了一个礼)
(老翁点了点长满白发的头,脸似乎变得更憔悴了)
【杜甫不时地回头远望】(越来越小的婴儿的哭声)
篇3:《石壕吏》续写
天一亮,三人便动身了带足了干粮。走了两天终于到了前线的营地,三人在一旁的山里找了个山洞。老头子与儿媳商量了营救计划。天一黑,老头子去救人儿媳留在山洞了看儿子等待老头子救完老妇人与他会合。
老头子在山里向营地跑去。到了营下发现有两个哨兵,他用事先准备好的弓,将两个哨兵射死了。他便穿上他们的衣服潜入营中。他四处寻找老妇人的下落。可是没有找到。这时来了个当兵的人。老头子问他兄弟前些天为你们做饭的老太太哪去了?当兵的说死了。两个字死了使老头子吓了一身冷汗。心想回去吧。刚一回头,老妇人正端着将士剩的饭往做饭的地方走呢。
老妇人也回了头。两人都十分激动。原来士兵说的不是她。
老头子带着老妇人往外跑。可是被当兵的发现了,老头子中了一箭。但他们也成功逃跑了。
与儿媳会合后,他们不想在这个充满战争的地方待了。他们乘船逃跑了,船漂了几天他们登上了一个小岛,从此以捕鱼为生,他们幸福快乐的生活下去。
篇4:《石壕吏》续写
《石壕吏》续写550字
老妇人被捉走后,老头子与儿媳都非常伤心,老头子夜夜都睡不着觉,心想一个男人怎么能让女人提自己从军。想着想着他就想起去救老妇人的念头。儿媳也同意了老头子的意见。光想不行老头子也行动起来,年轻时老头子做过木匠所以会木活,他为自己做了一把弓箭和一个长矛。为儿媳也做了一根长矛来保护自己。
天一亮,三人便动身了带足了干粮。走了两天终于到了前线的营地,三人在一旁的山里找了个山洞。老头子与儿媳商量了营救计划。天一黑,老头子去救人儿媳留在山洞了看儿子等待老头子救完老妇人与他会合。
老头子在山里向营地跑去。到了营下发现有两个哨兵,他用事先准备好的弓,将两个哨兵射死了。他便穿上他们的衣服潜入营中。他四处寻找老妇人的下落。可是没有找到。这时来了个当兵的人。老头子问他兄弟前些天为你们做饭的老太太哪去了?当兵的.说死了。两个字死了使老头子吓了一身冷汗。心想回去吧。刚一回头,老妇人正端着将士剩的饭往做饭的地方走呢。
老妇人也回了头。两人都十分激动。原来士兵说的不是她。
老头子带着老妇人往外跑。可是被当兵的发现了,老头子中了一箭。但他们也成功逃跑了。
与儿媳会合后,他们不想在这个充满战争的地方待了。他们乘船逃跑了,船漂了几天他们登上了一个小岛,从此以捕鱼为生,他们幸福快乐的生活下去。
篇5:续写《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史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原文
续写:
时如箭出弦,日似雁南飞。往复三五载,老妇日思归。
大唐得天佑,安史乱终平。九死得一生,满腹归乡情。饥寒两不顾,思忆促归心。归路数千里,好似一朝尽。
趋步至城门,双木撑病体。窗内灯火暗,檐上鸦声凄。推门门未闭,儿媳独抽泣。失声唤爷娘,泪水落满膝。老妇轻声应,孙儿惊梦起。六眼皆溅泪,三人共相依。
老妇力本衰,又经旅途苦。久病未相医,于事已无补。好景将逝去,噩梦终到来。但求安入土,共与老翁眠。儿媳如何哭,幼孙如何啼。老妇已长眠,阴阳两相间。
战争是何物?只叫人分离!
篇6:石壕吏续写
石壕吏续写1000字
夜幕将至,袅袅炊烟徐徐升起。一个老妇人搓着手等待饭菜煮熟。
“大娘,好了吗?”一个年轻的面孔询问道。
“快了,马上。”老妇人揭开锅盖看了看里面几乎掺满了水的粥,眉头皱了一下,满是歉意地笑笑,“今天的饭菜可能……”
不等老妇说完,少年摆摆手:“没事,我不挑食。”说完,还朝老妇人和善一笑。少年稍微顿了一下:“吃饱就好。”
老妇的心狠狠地揪了一下,可能连吃饱都……老妇心疼地望着眼前半大的孩子,消瘦的身材,因常年吃不好而显得苍白的脸……想起了她还在征战的儿子,是否吃得饱,穿得暖……此时此刻,老妇心里五味杂陈,想念老头,想念媳妇和还在襁褓之中的孙子。
少年看着失神的老妇,轻轻叹息道:“您在想念家人吗?”
老妇看着眼前的年轻人,不知为何心里涌出一股亲切感,点点头:“想,很想。孩子,你也是被迫应征的吗?”
少年苍白的脸上现出一点红晕,丝毫不掩饰眸中的骄傲:“不,我是自愿的。”
老妇神色复杂地望着少年,少顷,她才开口道:“你的家人……他们允许你应征?”
少年的眸色逐渐暗淡下来,淡淡地说:“他们死了。”
“当叛军占领了我们村的时候就死了。”
“全村就剩下了我一个人。要不是当时我刚好出去了,否则估计我现在……也死了吧。”少年淡淡地笑了一下,满脸的忧伤,“从那时起,我就决定参军,我想结束战争,来换取和平。”
老妇看着少年平静地说完了这些话,反而……更想家了,目光投向远方,那是石壕村的方向。
那是家的方向……
夜深了,有个黑影蹑手蹑脚地跨出了军帐,来到马厩前独自叹息。
“您是在想家吗?”不知何时,白日的少年已经出现在了老妇身后,笑着问。
“你这是……”老妇显然被这少年的突然出现吓了一跳,皱着眉头问。
少年尴尬一笑,摸摸马厩前那匹大黑马:“我来看看它。”说完,大黑马顺从地蹭蹭少年的手。
“不如我载您回去吧。”少年摸了摸马背,自言自语道,“从这到石壕村,应该不远。”
老妇顿时惊慌失措,连连摆手:“不行,不行,太冒险了。”说完,还警惕着四周。
少年“扑哧”一笑,慢慢打开马厩的门,牵出大黑马,不紧不慢地说:“您请放心,现在深夜了,大伙都睡着了,只要赶在大伙睡醒之前回来就好了。”
老妇还是犹豫不决,直到少年把马完全牵出来后,才下定决心似的:“好,你是个好孩子。”
少年缓缓一笑,不再多说,将老妇扶上马后,自己也跨上黑马,向着石壕村的方向奔去。
大约骑了两个多时辰,少年眼前终于呈现了一片村落,也许是夜色深了,村落很安静,只有隐隐约约几束昏黄的灯还亮着。
大概是听到了马蹄声,村落几束灯全灭了,好像从来没人住过似的。
老妇人摸着黑,一间一间地细细查看着。终于,在一间小屋前停下了。
她双手微颤地敲了敲门。
屋子里一片安静,甚至可以听见敲门的回声。老妇不死心,依旧敲着门,还是无人应答。
老妇敲门地动作慢了下来,喃喃道:“难不成都搬走了?”
少年轻轻摇头,很坚定地说:“这个屋子里的灯之前是亮着,要不,您喊几声试试?”
老妇依言,叫唤了几句,门前还是一片安静。
没过一会,门内传来脚步声,门稍稍打开了一条缝,一个老头探出头来,打量着来者:“老婆子?”
老妇再也忍不住了,抱住老头就是一顿痛哭,什么都没说,就是哭。
少年的眼前渐渐湿润了。
老妇聊了近两个时辰,出来时,对少年说:“都交待好了,我们回去吧。”
少年稍稍动了动站酸的脚:“走吧。”少年将老妇扶上马,两人骑着马向军营走去。
今天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夜!少年想。
篇7:八年级石壕吏续写
八年级石壕吏续写
天空灰蒙蒙的,突然,一个声音传入了耳朵。“快走!!”一听就知道是那些可恶的`官吏们,他们现在正“赶”着昨晚抓到的人到边塞去。其中,也有那个可怜的老妇人。
她一步步,慢慢地走着,因为她已年迈,再加上昨晚没有休息,速度就更慢了。唉,这可怎么办才好呢,家里就剩下孙子、儿媳和老头子了,她能照顾和孙子吗?为什么我会这么可怜,儿子战死,现在自己又要为他们办事,唉,我想,我还是任命吧!“老婆子,还不快点走。”说着,差役就要用鞭子抽打老妇人,老妇人见状,马上跪在地上求饶道:“您就好心饶了老婆子吧,我这老骨头禁不起打,我还可以为你们做饭。”“死老太婆,要不是看你还有用,今天老子就要你黄泉”差役狠狠地说。老妇人听了,一声都不敢吭,加快了脚步往前走去。
天色也慢慢亮了,老妇人他们,也离战场不远了,一路上,已经有好多人倒在路边,没有再起来了。可恶的差役,只知道打人。老妇人再也走不动了,就坐在路边,不肯起来。“死老太婆,快起来,要我们所有人等你一个吗,信不信我现在就抽死你!”“哎哟,差大哥,您就让我这老婆子歇下吧,我实在是没力气了。”“不行,快给我起来。”说着,便要拉老妇人起来,一个不小心,老妇人就倒在了地上,晕了过去。“死老婆子,别给我装死!!”差役用鞭子向老妇人身上抽打了下去。这时,老妇人已经失去了知觉。“死了?兄弟们,我们继续赶路。”差役将鞭子一挥,人们便被带往前线了。
鲜红的血从老妇人身上流了出来,洗染了这条道路。
“轰隆”天上开始打雷,天色暗了下来,似乎,它们也在为老妇人叫冤。
篇8:八年级下册语文石壕吏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石壕吏教案
知识目标
1.反复朗读,同时在梳理完读音后注重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积累.
2.通过翻译感知主要内容,并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能力目标
1.熟读成诵。
2重点分析老妇人的话对表达中心的作用,学习通过叙述故事、刻画人物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石壕吏》认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2.揭露官吏的横暴,同情人民的苦难
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鉴于学生文言功底薄弱,加之对文言文的排斥,所以还是以文言基础为准。布置以下预习作业:
1.查询作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经历,收集作者的故事,明白此诗的背景来历。
2.梳理字音,自行对照标注进行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字词翻译。
3.汇成连贯的句子翻译。(不会翻译的或有问题的地方进行标注)
提前背诵。
4.全班分为两大组,根据本课内容自行准备一个短剧。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教学过程:
作者导入
1.让学生讲述与杜甫有关的小故事(慢则一则,快则两则)。
2.让学生说说我们所学过的杜甫的作品有哪些。
3.让学生简单介绍杜甫(提示:尤其要有最基本的文学常识)及作品背景来历
教师补充明确: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杜甫正由洛阳经过潼关,赶回华州任所。途中就其所见所闻,写成了《三吏》、《三别》。《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
整体感知
1.听朗读,梳理字音及节奏,之后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点拨后用幻灯片明确。(在本课最后还要进行朗读提升:有感情的朗读)。
2.要求学生看课文注解,理解全文大意,整体感知。教师出示重点文言词汇进行提问并最后明确于幻灯片。
3.教师提问
(1)《石壕吏》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明确。
明确:它讲的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唐朝穷兵黩武,为补充兵力以平定安史之乱,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
(2)《石壕吏》作为叙述诗,其叙述的时间,地点,人物,前因,后果分别是什么?抢答形式进行。
(3)根据内容如何进行分段。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并分析如此分段的原因,对所有课文分段的技巧进行
分析诗歌
第(1)段
征兵作战一般都要健壮的青年,然而一句“老翁逾墙走”却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有理教师均予以肯定,并提示学生一定要联想。最后教师明确于多媒体。
第(2)段
1.对于征兵一事,老妪的哭诉有哪些?这些哭诉内容又说明了或是反应了什么?请同学们在回答相应诗句时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其他同学评价。老师点评。
2.面对老妪的哭诉,官吏有什么反应?在对话中,酷吏和老妪的形象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明确。
八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应当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
学习语文需要日常的积累,没有积累的语言是苍白的,没有积累的学习是徒劳的。有了厚实的积累才能激活思维,能触类旁通。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首先是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其次才是理解和运用。
复习时应强化如下四个环节:1.领悟含义。对背诵的诗文,要领悟其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要真正弄懂。2.圈点强记。对诗文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3.边诵边写。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写出上下句或句中的关键字,以防“口是手非”。4.规范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八年级语文学习技巧
首先要培养浓厚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也就说明了学习一定要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有兴趣去学习,是学好的根本,学习语文也一样。只要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发觉其中的乐趣,发现了学习的乐趣,才有助于我们去持之以恒地学习语文,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根本学不好语文。有的同学认为语文很无聊,要背记的东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学,成绩当然也就上不去,所以,兴趣对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
其次,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积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当我们空闲的时候,读一读好的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陶冶你的性情。不过,不能只是读,还要思考,我们应准备一个记录与摘抄的本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将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来,并不时地看看,让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当遇到疑点难点时,也要记下来,与旁人讨论,听取别人的看法。这样才会有所长进,水平才会提高。
篇9:石壕吏续写作文
傍晚将近,落日的余辉照射着这个凄苦的世界。秋风夹带着丝丝寒气削砍着干枯的树木,使得树上仅存的几片枯叶也打着旋飘了下来。一只乌鸦飞过,发出“呱呱”的叫声,骀荡在这个沉寂的村庄上空,久久不散……
这时,一个书生模样的人敲开了一扇门,开门的是一个枯瘦如柴的老妇人。她满头白发,脸上沟壑纵横,衣服破烂不堪。当她得知这个人是来投宿的时候,忧郁无光的眼中增添了一丝迟疑,短暂的犹豫后,她迅速将年轻人拉进了屋里,旋即关上了房门。
屋里十分简陋:一在行破旧的桌子,一支桌腿下还垫着好几块大小不一的石块以保持桌子的平衡;一把同样破旧的椅子斜靠在墙壁上;一张窄小的床摆在一个墙角里,床垫是用干草铺的,“被子”单薄得似一张纸,让人情不自禁想到“布衾多年冷似铁”的诗句。还有一扇紧闭的门,不时传出婴儿的哭闹声。
过了不久,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老头子闻声越墙而逃,慌乱中,这个投宿的年轻人在老妪的指点下钻到了堆满杂物的床脚。
老妪惊慌地打开屋门,两个官吏模样的人立刻冲了进来,一边用凌厉的目光环视四周,一边厉声喝道:“老婆子,你家的拿人哪里去了?”老妪被吓坏了,颤抖着声音说:“官爷,我们家哪里还有可以打仗的男人啊?我的三个儿子都已经戍守邺城。一个儿子前不久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在前线打仗死了……”老妇人泣不成声了。“哭什么?打仗还有不死人的?你家男人哪去了?”官吏怒斥着。“没……没了……老头子早没了。”小夫人的声音细若游丝。
不巧的是,此时紧闭的里屋里传出婴孩“哇哇”的哭声。两个官吏一把推开老妇往里迈,一面恶狠狠地骂:“你个死老婆子!这屋里藏的什么?”老妇踉跄一步抢在官吏前头,堵在房门前央告说:“两位官爷,求你们高抬贵手啊!这是我的小孙孙。可怜的孩子,刚刚没有了父亲,他的妈妈因为孩子太小没有改嫁。她进进出出没有一件完好的衣裳。就求求你们别进去了……”官吏“呸”了一声,“哐啷”一声撞开了里屋的门,眼见一位衣不蔽体的.妇人坐在床头嘤嘤地哭。
“老子可不管那么多了,今天你总得给我交出个人来!要不然……”官吏咆哮着,扬了扬明晃晃的刀。“可别怪我无情啊!”老妪由于着,满脸的皱纹颤动着,老泪纵横。她咬咬牙:“那就把我带走吧。虽然我不能打仗,但还可以为士兵们做饭。趁这时还早,我们赶紧上路吧。……”老人的话淹没在官吏的推搡和呵斥里……
夜也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空气里弥漫着悲怆的声音,是哭声!是凄楚的哀鸣!
第二天清晨,投宿的年轻人就要离开这个在一夜之间经历了风雨的小屋。告别时,他看到的是老头子红肿的双眼……
篇10:石壕吏续写作文
天色渐晚,我来到石壕这个村庄。来到这个地方时,我饥肠辘辘,疲惫不堪。敲开一户人家的门,要去吃些饭。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接待了我。家中残破不堪,有一对老年夫妇、一位年轻妇人和一个小孩。村庄寂静无声,但突然在这时却传来了撕裂般的哭声,由远至近。老翁告诉我,这是官吏来抓人服兵役了。老两口互相对了一个眼神,老翁把我安排在床下,让儿媳及小孙子藏在一口大空水缸里,安顿好了我们,老翁便越过矮墙走了,老妇人出来观看情况。
官吏正好来到她家,说:“把你们家能够服兵役人全部召来!快去!”官吏愤怒的说。老妇这时便开始抽泣起来。
老妇抽泣着说:“我家原本有三个儿子,我让他们全部去邺城服役去了。大儿子刚刚来信,我的两个儿子都已经战死了!”老妇人这时泣不成声。官吏道:“那你们家还有能服兵役的人吗?”“呀,长官呀,我家实在是没有能服兵役的人了。”“咦,没人了?那么从哪里来的哈欠声?”官吏又有些气愤了,“嗨,我家中还有一个吃奶的小孙子,因为孙子还在吃奶,所以我的儿媳就还没有改嫁,长官,您发发慈悲,放了我们一家老小吧!”“不行,这怎么可能,你们家今天必须出一个人跟我去服兵役!不必多说!”“那……好吧,我这个老妇就跟您去服兵役,有可能还能为将士们做些早饭吧!”老妇长叹一声,就被官吏给抓走服役去了。
夜很深了,但家家户户的心却没有能够平静下来。他们担心自己地亲人是否能够平安归来。这时好像从每家每户都传来低微、断续的哭声,好像在为自己的家人默哀。这一碗,我久久不能入睡,辗转反侧,想了很多唐王朝经历的是非,无奈王朝已经败落,我却我能为力!
天大亮了,我起身出门,谢过了老翁,向着我的目标华州前进吧!我在这里也希望统治者能体谅百姓,做一个深知人情事理的明君!
【续写课文石壕吏】相关文章:
1.《石壕吏》扩写版
2.石壕吏教案
3.杜甫 石壕吏
4.石壕吏原文
5.石壕吏翻译
6.石壕吏赏析
7.改写石壕吏
9.石壕吏教学设计
10.石壕吏作文800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