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不要吝惜对孩子的表扬
“春天的钉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教育笔记:不要吝惜对孩子的表扬,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教育笔记:不要吝惜对孩子的表扬,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篇1:教育笔记:不要吝惜对孩子的表扬
美术课上,我让孩子们画笑脸。在孩子们画完画后,我看到汪朱涵、桂显、徐旸等几个平时画画很棒的孩子,今天画的特别好,就表扬了他们几个。结果另外有几个孩子听后纷纷说“老师,你看我的,我也画的好。”孩子们用期望的眼神看着我,我真不忍心让他们中的任何一位失望。
确实,表扬是无疆界也无定式的,表扬在思想教育方面也发挥着巨大的魅力;作为老师,我们要学会表扬,因为表扬可以改变环境,可以改变心情;老师的表扬,更是充满了对幼儿的尊重、宽容和理解,是对幼儿的一种爱,一种信任,一种表许……
望着这么多的孩子,虽然他们当中有一些人的画在我们成人眼里并不怎样。但是,我争取从他们的画中找出优点,给每位孩子发了一个他们期待已久的小贴画。
手工课上,孩子们都在认真地剪纸。这时,我意外地发现林安浩、吴御龙、吴晟玮等几个平常难以安静下来、剪纸能力又较弱的孩子都在安静地剪着,看着他们安静而又认真的样子,真是特别可爱。我忍不住大大地表扬了他们。这下,他们可高兴了,剪起纸来更加带劲了。活动结束了,展示作品时,他们三人的作品算不上好,但为了鼓励他们,我最先给他们三个贴上了小贴花,瞧!他们多兴奋啊!
是呀,表扬对幼儿来说是最大的鼓励,是一种收获,也是一种无形财富,表扬人人都有。当你在与幼儿相处时,表扬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因为表扬是老师与幼儿感情交流的润滑剂;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最神奇、最有效地语言;“表扬”作为思想教育的因子,还需要讲究艺术;表扬代表着肯定,代表着信任,也代表着老师对幼儿的爱。因此,作为老师请不要吝啬您的言语,将表扬施与幼儿。
我虽然时常只是发给他们一个小小的贴画,但是这贴画却代表着老师对他们的肯定,对他们的鼓励。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他们成长路上的一缕阳光。
篇2:教育随笔:不吝惜对孩子的表扬
教育随笔:不吝惜对孩子的表扬
今天在孩子们画完画后,我发现有几个孩子的画画的特好,就表扬了他们几个。结果另外有几个孩子听后纷纷说“老师,我本领也很大的。”看着他们一双双期望的眼神看着我,我真不忍心伤害他们中的任何一位。
确实,表扬是无疆界也无定式的,表扬在思想教育方面也发挥着巨大的魅力;作为老师,我们要学会表扬,因为表扬可以改变环境,可以改变心情;老师的`表扬,更是充满了对幼儿的尊重、宽容和理解,是对幼儿的一种爱,一种信任,一种表许……
今天望着这么多的孩子,虽然他们当中有一些人的画在我们成人眼里并不怎样。但是,我争取从他们的画中找出优点,给每位孩子发了一个他们期待已久的小粘纸。
表扬对幼儿来说是最大的鼓励,是一种收获,也是一种无形财富,表扬人人都有。当你在与幼儿相处时,表扬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因为表扬是老师与幼儿感情交流的润滑剂;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最神奇、最有效地语言;“表扬”作为思想教育的因子,还需要讲究艺术;表扬代表着肯定,代表着信任,也代表着老师对幼儿的爱。因此,作为老师请不要吝啬您的言语,将表扬施与幼儿。
今天我虽然只是发给他们一个小小的粘纸,但是这粘纸却代表着老师对他们的肯定,对他们的鼓励。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他们成长路上的一缕阳光。
-10-13
篇3:不要滥用表扬教育随笔
不要滥用表扬教育随笔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更何况是孩子,面对老师、家长的表扬,每个孩子都会喜笑颜开,充分体现了“表扬”的魅力所在。但是,在具体的实际工作实践中,有些表扬激励的措施却往往不奏效,甚至适得其反。其中,随意的“表扬”就是一种。
由于孩子已经升入中班,年龄逐渐变大,心智也逐渐成熟,不如小班时好哄好管。于是,在本学期一开学,我就有了一个观念,那就是对孩子多表扬,多鼓励,多用正面的积极地方法去管理他们。比如刚开学的前几天,我们担心孩子上中班不适应,放假时间长不愿主的来园等,每天早晨来时我都面带笑容,很亲切地对孩子先大大的表扬一番:“小朋友,你真棒,今天来园,来得真早。”晚上放学回家,再给孩子上一次政治课,又开始大大的对他们每一个人进行表扬一番,鼓励他们第二天能开心来园。这个方法还真有效,从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到现在,没有一个孩子闹情绪,哭鼻子的。就连上学期新来的爱哭的小女孩,本学期也像换了一个人,一上楼梯,就给我们灿烂的微笑,还主动向老师问好,问早,主动与妈妈再见。一开始,我看到这种表扬的方法这么的神奇,就在班内组织各项活动中,在孩子的生活学习中,处处都充满了表扬。所以,前一段的工作比较顺利,班内孩子的`秩序感较好,我切身地感受到:“表扬的作用真是很大的!怪不得人们推崇周弘的赏识教育法呢!我也想找个机会想别的老师传授我的经验呢!”
但是,上周偶然发生的一件事,使我陷入了反思,认识到老师的称赞不能随意,要有度,“言语要严谨”。
国庆节前一周,有一次孩子们分别进入工作区工作,其中张矩卓小朋友和其他的几名小朋友进的是美工区,他们在美工区各自选择一份工作进行活动,其中张矩卓小朋友选择的是添画填色,要求孩子们先给一幅画添上背景图,然后再选择美丽的颜色进行涂色装饰,在工作中,张矩卓小朋友也比较投入认真。由于小班不太喜欢画画,所以功底太差。在作品完成后,他还很自豪的向我炫耀,说实话他这篇作品真是颜色太杂,线条太乱,而且添画的没有规律,但是。我看到他今天表现的不错,就表演了一番,夸他今天表现的不错,画的也不错。他立刻高兴得不得了,马上向其他的小朋友展示,但是,使我始料未及的是所有的小朋友都说他画的很难看,画的很乱……可是,它却反驳道:“老师都夸我画的好呢?不信,你们去问老师。”于是,他满怀委屈,带着一大群的孩子找我证实,以致我两下为难,决不愿伤害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我就对其他的孩子说他画的还好吧。就这样,我欺骗了小朋友的审美观。
这件事后,我反思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呢?怎样的评价语言才能起到激励孩子的作用,又不会适得其反呢?一假期不断地反思,使我逐渐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对孩子的评价应多用激励的语言,客观的描述孩子的进步,潜能及不足,在对孩子教育过程中,既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肯定孩子在活动过程中的亮点,又要注意评价时语言要严谨适度。这次就是我犯了语言不严谨的错误,误导孩子。所以,我本学期多鼓励,多表扬的观念应该让他更严谨,更科学,更实效,更不能表扬泛滥成灾,适得其反。
篇4:教育笔记:对孩子多点信心
教育孩子,教师要做到有爱心、耐心、责任心,而同样也需要家长的爱心、耐心还有信心。我们小一班是一个温馨的集体,在这个温馨的集体里,我们一起学习、游戏,从入园的哭闹到如今已能主动关心帮助小朋友,这几个月见证了宝贝们进步的点点滴滴。可是总有家长还是不放心不舍得放手,看到孩子哭就不忍心离开,为他倒水、拿纸、拿玩具......可是你们知道吗?这些事情我们老师都教过,孩子现在已经完全能够胜任了,为什么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呢,其实每次你们走了一会儿他们就不哭了,和其他小朋友开心地玩起来。
总会有家长说“老师的话特别管用,在幼儿园很听话,但在家就管不住,特别调皮”,其实有时候我想家长也需要反思一下,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在幼儿园,老师制定了很多规则,这些规则是面对所有小朋友的,所以必须得遵守,而在家,常常就因为孩子的“不想”“不愿意”而打破这些规则,既然在园可以遵守这些规则,为什么在家不坚持一下呢?为什么对自己的孩子没有信心呢?如果连父母都对孩子没信心,那孩子如何自信呢?
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我并不是说想批评哪些家长,但你们是否想过,每个孩子也都有自己的成长方程式,而这方程式的解却早已悄悄由父母设定好了......
篇5:表扬孩子也是教育孩子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哦。6岁的家家也是如此,小家伙只要一听到溢美之词,就会立刻神采飞扬。
在生活当中,我经常会表扬家家:呀,家家你真棒!太厉害了!真了不起。但是最近,我发现家家的自信心非常膨胀,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在其他孩子面前表现得霸道。星期天和邻居玩游戏的时候,他居然一把推倒了邻居的孩子:“你为什么不听我指挥?”
我狠狠批评了儿子。同时进行反思,最后我觉得是因为我对他表扬太多。“其实表扬没错,重要的是你要用具体的语言。要让孩子知道他哪儿优秀,哪儿还做得不够。”家家爸替我分析道。如:儿子主动收拾了玩具,你应该这样表扬他:谢谢你帮妈妈整理房间。妈妈回到家,还以为田螺姑娘来了呢,心里好快乐。谢谢宝贝。
我点头,原来这样啊。表扬要有针对性,可以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表现优秀在哪儿。所以,当我知道儿子拣到一元钱,在班里找到失主归还时,我立刻表扬了他:“你把钱还给了小朋友,做得很对。你那么爱吃棒棒糖,却没有拿钱去买,忍住了没吃,妈妈真为你高兴。”家家笑了:“其实,我也想把钱装口袋里。但想到老师说要拾金不昧就不敢了。”我立刻点头:“嗯,听老师话,家家你会越来越优秀。”
往后,只要家家做了好事,我表扬时都会用具体语言。家家主动洗碗,我会说,妈妈最喜欢你分担家务了;家家出外和我的男同事打招呼,我会说,叔叔夸你讲礼貌,妈妈听了很开心呢;家家在医院给奶奶叫护士,我会说,宝贝真懂事,都会关心照顾奶奶了等等。当然,每当家家做错了事,我的批评也很有针对性,再也不用一些笼统的词汇去否定家家。慢慢地,在我的表扬中,家家的性格很阳光,表现也越来越好了。
这是,我在生活中表扬孩子的经验,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也写你们的孩子成为一个懂事的好娃娃。
篇6:教育笔记:请不要抹杀孩子的求知欲
在幼儿教育事业的开始我满怀期待,却又胆战心惊。经历了一年的洗礼,从不知所措到井然有序,感谢生活里的你们。是你们让我明白什么叫生活处处是课堂,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便是一种智慧!
回忆过去的一年,那群可爱的孩子已深深在我的心里落了根。有他们的调皮捣蛋,有他们的天马行空,有他们的温暖甜心,才有我进步和思考的空间。还记得那个特别的上午:
早操的音乐响起,孩子们排好队像往常一样开着小火车来到了操场上。所有的孩子都跟着音乐欢快地做着早操,只有几个孩子蹲在地上不知道看什么,带着好奇,我也走了过去。扬扬很兴奋地告诉我:“老师,快看,这里有一颗小苗苗。”“老师,扬扬把小苗苗拔起来啦!”小七气呼呼地告诉我,同时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里又带着对小苗苗的同情。这时,旁边的孩子你一句我一句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眼看着场面难以控制,为了让孩子们尽快地回到队伍里,我把小苗苗放回缝隙间并告诉他们:小苗苗又种回去了,它会健康长大的!孩子们脸上露出了将信将疑的表情,却也无奈地回到队伍中心不在焉地做早操。
小七依旧土着脸,我蹲下来问她:“小七不开心吗?是为了什么事呢”?“老师小苗苗还会长大吗?”利用晨间谈话的时间,把小七的这个问题抛给了小朋友们,这时小虎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小苗苗怎么会在操场的缝隙里的?孩子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是老师种下去的,有的说把种子放在里面,有的就说它自己长出来的……听着各种各样的答案,我很开心,因为孩子们在动脑筋,在思考。而我也给出了几个可能性的答案:可能是小鸟、蝴蝶飞过不小心落下的,可能是风爷爷来的时候带来的……就给孩子们留一个探索的机会吧!
突然响起了鞭炮声,原本安静的课堂,原本专注力都在我这里的孩子们,一下子被这鞭炮声吸引。有的孩子捂着耳朵,有的孩子兴奋地手舞足蹈。“哇~这是什么声音?这是鞭炮声。哪里在放鞭炮呀……”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说开了。慌乱的我在心里问自己:怎么办?怎么办?尝试着说了几句,想让他们的保持安静,注意力回过来。虽然明知孩子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但也硬说了几句,果不其然,没有一个小朋友是理睬我的。那就让他们尽情地讨论,等待着鞭炮放完。没过两分钟,鞭炮声消失在我们的耳畔,孩子们讨论的兴趣依然那么浓烈。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你们知道什么时候要放鞭炮吗?他们立刻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我示意他们举起小手来回答问题。喧闹的环境立刻鸦雀无声,孩子们纷纷举起自己的小手,迫不及待地想要回答我的问题。还别说,孩子们会让我吃惊,他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呢!渐渐地淡出这个话题,带领孩子们回到了教学活动中。
请不要抹杀孩子求知的欲望,你会发现,她们与你越来越近。老师——请拿出你的机智,给孩子一片蔚蓝的天空。让她们自由翱翔!
后记:抓住教育活动中偶发事件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孩子们小小的发现,其实也是一种探究,请机智地对待,不要抹杀她们对探究的兴趣。至此,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我从不“抹杀”,给予他们探讨的机会,同时参与其中,在慢慢引导她们走向你的“轨道”。老师——请记住:你是孩子学习生活里的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
篇7:怎么教育孩子不要玩火
怎么教育孩子不要玩火
29日中午12时左右,福州连江中路一栋居民楼发生火灾,两个10岁左右的小孩在家中玩打火机,点燃床单,自家被烧。幸而邻居及时发现,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上网搜索,小孩淘气引发火灾的事故多有报道。暑期孩子时常单独在家,如何教育孩子不玩火,防止意外发生?29日记者采访了几位专家和市民。
起火时不知所措打电话给爸爸
29天中午12时半,记者赶到现场,火势已被控制。被烧的是晋安区铧兴花园东方阁南1梯位8楼的住户,从楼下就可以看到这户人家的阳台已完全被熏黑,还有大量烟雾从阳台冒出。
发生火灾的是卧室,整个卧室被烧得一团漆黑,吊顶被烧光,连天花板上的钢筋都看得到,客厅和其他房间受损较轻,但也被浓烟熏得漆黑。
同住在东方阁南1梯位的业主说,当时这家的家长并不在家,只留下10岁的女儿和来家里玩的一个同学。当时两个小孩在卧室里玩打火机,烧着了床单,火苗一下子就蹿了起来,两个小孩一下慌了神,无法将火扑灭,便打电话给自己的爸爸。小孩的爸爸随后打了报警电话。打完电话,两个小女孩赶紧冲出家门,跑下楼。
在小区里,记者见到了10岁的女孩小美(化名),面对大家问话,小美吓坏了,只是一个劲摇头,偶尔说出几句“不知道”。
保安冲上8楼灭火救人
住在铧兴花园东方阁2梯位14楼的一先生当时正在楼下散步,看到8楼的一户家里冒烟,意识到可能是着火了,赶忙通知社区内的.保安。
保安老金、老杨、老叶以及物业的潘主任四人,立马拿出社区物业处存放的灭火器,又到小区内拿了消防水带,跑上8楼灭火救人。
四人顶着烟雾来到8楼时,两个女孩正打开家门逃出,他们便让两个女孩先从楼梯下楼。随后四人用消防水带接在附近的消防栓上,带着灭火器进入屋内。
“房间内都是浓烟,几乎什么都看不到,非常呛鼻。”几位保安掩着鼻子冒着浓烟救火。随后,接到报警的消防人员赶到现场,把火扑灭。小区居民都说,要是没有保安的自救,可能损失更加严重。
事发后,发生火灾的楼栋的电梯被暂停使用。
延伸阅读
“不要玩火”该怎么对孩子说
游戏法
福州台江区某高档小区物业处工作人员说,家长可和孩子一起练习怎样在大火中逃生,教孩子怎样弯腰,怎么用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子,防止被浓烟呛伤。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模仿报火警,当然,得教育孩子不能乱打“119”火警电话。
故事法
福州阳光心理服务中心主任陈震平从事儿童心理教育多年。陈震平说,首先要充分顾及儿童特点。讲一番小孩子难以接受的防火意义,硬灌一些小孩子难以领会的防火知识,事倍功半。孩子总爱缠着爸爸妈妈讲故事,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用卡通故事主人公的经历,融入一些防火小故事,让防火意识渐渐“渗”进小孩子的大脑里。
比如唐老鸭出门忘了关天然气火;机器猫烧穿了铝锅,险些引燃厨房;小头爸爸上班忘了拔下电熨斗插头,烫焦了桌面;黑猫警长停电后点蜡烛,刚转过身,窗帘就被引燃。这些故事,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小孩子的防火意识。
参观法
在福州软件园从事网站设计的廖先生说,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去消防宣传教育素质基地等场所参观,让孩子真正见识更多的消防标志,甚至还可以体验火场逃生的感觉。家长带孩子去酒店或者商场的时候,可以借机告诉孩子安全出口标志在哪,什么是疏散标志,什么是疏散的通道。
他山之石
加拿大幼儿园孩子参观消防局
在西方发达国家,防火等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中很重要的部分,孩子从幼儿园开始,每年都会亲身体验“消防行动”。
在加拿大,先是老师带孩子们去消防局,现场听消防员演示、讲解防火安全常识,还给每个人发了一些材料带回家看,内容都是迎合小朋友的阅读趣味,以卡通形象、场景形象地给小朋友们灌输关于防火的基本常识,比如哪些东西易燃。接下来在幼儿园里,老师带小朋友们温习、演练防火的常识,手工活动就是做一个消防员的安全帽。
篇8:教育孩子不要走极端
教育孩子不要走极端
其实父母在和子女交流是应该注意方式方法,不能采用极端的行为,那样多数是会使得其反的。
曾经轰动一时的美国“虎妈”,日前来到上海,与上海“猫爸”进行了一场关于家庭教育的对话。媒体制作的标题是:上海“猫爸”交锋美国“虎妈”。“猫爸”说,尊重孩子选择,给予更多自由;“虎妈”说,富不过三代,教育就要严格。
笔者很佩服标题党的煽动能力,寥寥数语就把中西两位家长的教育观点推到了水火难容的两个极端。然而,耐心读一读“虎妈”的育儿经,仔细听一听“虎妈”和“猫爸”各自的家庭教育故事,其实你就会发现,主张“给予更多自由”的“猫爸”,在“像猫一样温柔地踩着轻松的步子和孩子跳圆舞曲”的同时,也有非常严厉的一面;而坚信“教育就要严格”的“虎妈”,在“严厉得近乎偏执,要求得几近苛刻”的表象背后,也隐藏着一颗温柔和慈爱的心。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从来就不存在东西方谁优谁劣之争,那只是出版商炒作出来的一个伪命题。然而我们必须承认,企鹅出版社找到了一个东西方都感兴趣的卖点,那就是:孩子的家庭教育。在当今的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孩子的教育更让人关注。
其实,家庭教育原本就是极具个性的教育,每个家长都应把注意力放在观察、了解、研究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家庭上,千万别老去比较,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听话、那么有出息。就像世界上没有一种万能的灵药可以包治一切疑难杂症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一种全能的方法能够教好所有的孩子。
“虎妈”的成功并不全在于她秉承了东方的教育之道,这其中有着与众不同的独特因素。蔡美儿是大学教授,她的家庭拥有良好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她在严厉要求女儿的同时,还能给孩子很多有效的帮助和支持。而这恰恰是现在有些家长无能为力的。与学校教育最大的区别是,孩子的家庭教育条件是千差万别的。教育的主体――孩子,都有其独特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特点,因而他们应对外界的方式也千差万别;教育的客体――环境,每个家庭的人员结构、地域背景、文化氛围都不一样,因而它们对孩子的影响也各不相同。而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是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就好比给每把锁配一把合适的钥匙。比如,对待比较内向、敏感的孩子,需要细致一些、温和一些的方法,帮他自悟自省;对待比较外向、好动的孩子,不妨严厉一点,既给压力,又给机会,让他发挥潜力;对待注意力容易分散、粗心大意的孩子,就要狠抓习惯培养、坚持意志训练,从小事从细节抓起。总之,只有找到能打开孩子心锁的那把钥匙,你才会成为成功的父母。
还是“虎妈”说得辩证:“美国的教育太宽松了,所以需要严厉;但中国的教育已经很严厉了,家长就需要放松对待,关键在于平衡。”这就是家庭教育的精髓。
篇9:教育随笔:不要轻易对孩子许诺
今天,恩可妈妈带恩可来上课。再换鞋子的时候,恩可妈妈看到了我,于是就说:“恩可,快跟老师问好。”可是小恩可只是坐在鞋橱上看看了看我,恩可妈妈见恩可没什么反应,于是又接着说了一句:“恩可,你跟老师问好,老师就给你糖。”当听到这句话以后,恩可立马跟我打招呼问好了,可是我很尴尬,因为我根本就没有糖。于是我就跟恩可说:“恩可,你好!下了课老师给你糖好吗?”恩可乖巧的点了点头。
在课上,做工作的时候,恩可一开始表现还很好,后来就有点坐不住了,于是我又听见恩可妈妈说了一句:“恩可,你快来做工作,你好好做工作,下了课,妈妈就带你去玩。”听到这句话,我就想:恩可妈妈是不是经常这样随便就给孩子许诺呢?
下课后,我从同事那里找了两块糖拿给恩可,恩可很高兴。恩可妈妈说:“老师,不用,我就是随口一说,您不用给她。”听到这句话我就跟恩可妈妈沟通,沟通以后,恩可妈妈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一直在对我说:“我以后不这样说了,没想到无意识的一句话,会对孩子的影响这么大。”
我们对孩子无意识的一句话,我们说过就忘了,可是孩子会记得,当我们经常这样做的时候,孩子就会来模仿,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养成随口给别人许诺,不守信用的习惯。别看孩子小,他什么都懂,我们成人要以身作则,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做好学习的榜样。
篇10:教育笔记:尊重孩子
今天看了一篇教育文摘,讲的是一个外国老师,教唱的英文歌曲一直很吸引人,不仅是孩子们喜欢,连老师也十分喜欢。有一次老师要教唱的英文歌曲有好几段歌词,在每一段歌的中间都有一段间奏。而每段间奏快结束的时候总有一个很有戏剧效果的类似汽车喇叭声音的音响效果出现,比如bebebaba等,很尖锐甚至有点刺耳,但是很能烘托气氛。孩子们在听到这种怪声后的反应就是跟着尖叫,而班上的一个孩子就不停的模仿起来。当局面有一点失控时,这位老师并没有去批评制止,而是指挥孩子在第二次间奏时邀请孩子加入,孩子有节奏的怪声成了其他孩子每次听歌曲的期待。我想到了我和孩子们开展了《电梯小卫士》的活动,活动中孩子们学习电梯故障时候的安全常识。当说到被困在电梯里小朋友可以用鞋子拍打电梯门呼救时,孩子们兴奋的大笑,有的用手模仿做着鞋子拍打的动作,局面乱糟糟的,就像这位外国教师课堂小失控的局面一样。但很惭愧,我对孩子们的表现马上给以批评:“都被困在电梯了,还这么开心。”我严厉的语气让孩子们马上安静了。现在想来我可以换一种方法,用语言创设个情景,让孩子们模仿一回,就有同样效果的收场了。我做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该尊重孩子们的天性,让他们去模仿。对于孩子来说模仿是一种乐趣。
篇11:教育笔记-孩子责任
责任比能力更重要读书笔记 推荐度:《告诉孩子你真棒!》读书笔记 推荐度:家长接送孩子安全责任书 推荐度:教育专著读书笔记 推荐度:《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教育笔记-孩子责任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她的儿子在5岁那年,一家人上街买回了一个西瓜,回到家里,儿子高兴之余,把西瓜当作球来玩,结果一不小心摔破了西瓜。这位妈妈看到惊慌失措的儿子,微笑地走到他面前,蹲下来说:“我知道你是不小心的,但是无论怎样,你都要为你的行为负责。”于是,孩子在妈妈坚定的语气和耐心的指导下,把地板清理干净,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劳动的代价。那位孩子长大成人后,成为国外某名牌大学高材生,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到:“我永远都记得‘擦地板’那件事,它让我在人生道理中懂得了作为儿子、学生和男人的责任。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就是这样幼小的孩子,我们会被问到:“孩子这么小,用得着和他谈责任感吗?”我觉得,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责任感是孩子成材的必须。点滴小事,都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契机。
这天,又到了中午吃饭时间,只听“哐啷当”一阵响,接着就传来了孩子们的告状声:“老师,蓬蓬又把汤倒翻了!”这已经数不清是第几次了,有时可能是牛奶杯翻了,有时可能是调羹掉了,总之,只要这个小家伙一上饭桌,总免不了要打翻点东西。之前,我们总是会马上帮他擦掉,并且换上干净的.食物,而他也总是一再的保证“下次不会了!”但是这样的情况天天上演,每次的保证也好像台词一般,说过就好。
于是,这一次我并没有及时帮他料理,而是请他站到干净的地方询问他:“今天为什么又把汤弄翻了?”孩子看着我,满不在乎的说:“我眼睛没看好。”我问:“你觉得这样应该吗?”蓬蓬很快接口说:“不应该。”“那现在该怎么办呢?”我把问题抛给了他。他想了想说:“擦干净。”我追问道:“这是你打翻的,那该由谁来擦呢?”“我自己。”虽然我看到他脸上表现出来的不愿意,但是想到了曾经看到的这个故事,于是我并没有理会,而是拿来一块抹布对他说:“这是你做错的事情,偶尔一次老师和阿姨能够帮助你,但是你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同样的事情,我觉得这是你对老师、阿姨劳动的不尊重,因此请你现在自己把桌上的汤擦干净。”一开始,蓬蓬以为很简单,因为平时阿姨两三下就能把桌子恢复整洁,但是这次轮到他自己动手了,他才发现原来要擦干净这些汤并不容易,蓬蓬本身的动手能力就不强,不一会儿,桌子上的汤还没擦干净,却又流到地上去了。好不容易最终在我的帮助下把洒出来的汤都擦干净了,两只小手上却已经弄的油腻腻了。等到他全都弄干净了,有两个孩子都已经吃完了,这时他终于意识到原来他打翻了一碗汤需要花费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来弄干净。这一次,他没有信口开河说下次不会了,而是默默的吃起了饭。
这一次以后,蓬蓬吃东西开始专心致志了,不再东张西望了,东西也不再打翻了。其实,对于孩子来说“责任感”三个字可以是一个很深奥的词,但也可以很简单。要教会孩子如何负责,首先要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开始,为孩子创造承担责任的机会。只有孩子学会了承担,才能感恩于家人,感恩于社会。
【教育笔记:不要吝惜对孩子的表扬】相关文章:
5.表扬孩子作业评语
10.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害处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