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
“多云转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教育笔记: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教育笔记: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教育笔记: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
我们小班的宝宝们,年龄偏小,自理能力较差。所以在一日生活中,我们非常注意宝宝自理能力的培养。比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衣,穿鞋……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会鼓励宝宝们自己完成。可是在自己穿衣方面,效果不是很好。如果是套头毛衣一类的衣服,孩子们能分清前后自己穿好。可是开衫的衣服因为大多有拉链就比较麻烦。虽然老师教过很多遍拉拉链的方法,但孩子们很少能自己完成,大都努力到一半一看还拉不好干脆拿着衣服就来找老师帮忙了。
一天午睡后,宝宝们起床了,钻出被窝,穿上鞋子,像往常一样拿着衣服来找我。我知道孩子们是想让我帮忙穿衣服。我帮他们把衣服穿好,可是都没有给他们拉拉链。想让孩子们自己来做。张云舒小朋友说“老师,帮我把拉链拉上好吗?我不会。”鼓励的话刚要说出口,忽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我随即来帮张云舒小朋友拉拉链。“哎呀,疼死我了!”我露出非常痛苦的表情。孩子们听到我的喊叫都凑过来,迷惑的看着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李老师,你怎么了?”“我的手指不小心被拉链划破了,好疼啊!”我痛苦的攥紧了手指“李老师受伤了,不能帮你们拉拉链了,你们自己试着把拉链拉好吧。”宝宝们看看我,又看看旁边的小朋友,这下只有靠自己了,我不忘提醒他们“按照老师教给你们的方法,你也要保护好自己的小手哦!”只见孩子们拿起拉链的两端,对齐……虽然孩子们的动作笨拙但令我欣慰的是大家终于能自己动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了。我在心里偷笑呢!
教育的过程就是孩子和我们共同承担,共同成长的过程。在孩子面前适当的示弱,就是适当的给他们成长的机会。著名教育学家兰海教授曾说过:当孩子面对一个无所不能的人的时候,他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学习这个无所不能的人,追求完美,不能容忍自己的缺点;另一个选择就是什么都不做,因为这个人什么都能做!我想:如果能够在孩子面前有那么一点不完美,有那么一点软弱,孩子就会变得宽容,变得坚强,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让孩子体会自己比成年人还要强大,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激发潜能。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吗?那我们为什么不能适当的示弱呢!
篇2:你们夫妻会在孩子面前吵架吗?
你们夫妻会在孩子面前吵架吗?
你敢试试么?!当父母意见不合的时候,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父母争吵来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吵架的夫妻们,放轻松吧。米国的砖家们说了:当着孩子面儿吵架并不是什么坏事儿。关键是吵架要吵出水平,吵架是门学问和艺术,讲究的是说学逗唱。砖家早就警告说,如果儿童经常看到父母争吵,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但一项发表在儿童精神病学和心理学杂志上的新研究表明,儿童可能会受益于他们的父母通过争吵解决问题的过程。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帕特里克戴维斯表示父母的争吵相当于给孩子上了一堂生动的课:通过互相妥协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80后又好又快的.制造00后的年代,请各位本着对祖国花朵和未来主人翁负责的精神。俩口子吵架请尽量参考全国大专辩论会的模式,并遵照爱是妥协的原则,给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
篇3:教育笔记:尊重孩子
今天看了一篇教育文摘,讲的是一个外国老师,教唱的英文歌曲一直很吸引人,不仅是孩子们喜欢,连老师也十分喜欢。有一次老师要教唱的英文歌曲有好几段歌词,在每一段歌的中间都有一段间奏。而每段间奏快结束的时候总有一个很有戏剧效果的类似汽车喇叭声音的音响效果出现,比如bebebaba等,很尖锐甚至有点刺耳,但是很能烘托气氛。孩子们在听到这种怪声后的反应就是跟着尖叫,而班上的一个孩子就不停的模仿起来。当局面有一点失控时,这位老师并没有去批评制止,而是指挥孩子在第二次间奏时邀请孩子加入,孩子有节奏的怪声成了其他孩子每次听歌曲的期待。我想到了我和孩子们开展了《电梯小卫士》的活动,活动中孩子们学习电梯故障时候的安全常识。当说到被困在电梯里小朋友可以用鞋子拍打电梯门呼救时,孩子们兴奋的大笑,有的用手模仿做着鞋子拍打的动作,局面乱糟糟的,就像这位外国教师课堂小失控的局面一样。但很惭愧,我对孩子们的表现马上给以批评:“都被困在电梯了,还这么开心。”我严厉的语气让孩子们马上安静了。现在想来我可以换一种方法,用语言创设个情景,让孩子们模仿一回,就有同样效果的收场了。我做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该尊重孩子们的天性,让他们去模仿。对于孩子来说模仿是一种乐趣。
篇4:教育笔记-孩子责任
责任比能力更重要读书笔记 推荐度:《告诉孩子你真棒!》读书笔记 推荐度:家长接送孩子安全责任书 推荐度:教育专著读书笔记 推荐度:《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教育笔记-孩子责任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她的儿子在5岁那年,一家人上街买回了一个西瓜,回到家里,儿子高兴之余,把西瓜当作球来玩,结果一不小心摔破了西瓜。这位妈妈看到惊慌失措的儿子,微笑地走到他面前,蹲下来说:“我知道你是不小心的,但是无论怎样,你都要为你的行为负责。”于是,孩子在妈妈坚定的语气和耐心的指导下,把地板清理干净,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劳动的代价。那位孩子长大成人后,成为国外某名牌大学高材生,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到:“我永远都记得‘擦地板’那件事,它让我在人生道理中懂得了作为儿子、学生和男人的责任。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就是这样幼小的孩子,我们会被问到:“孩子这么小,用得着和他谈责任感吗?”我觉得,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责任感是孩子成材的必须。点滴小事,都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契机。
这天,又到了中午吃饭时间,只听“哐啷当”一阵响,接着就传来了孩子们的告状声:“老师,蓬蓬又把汤倒翻了!”这已经数不清是第几次了,有时可能是牛奶杯翻了,有时可能是调羹掉了,总之,只要这个小家伙一上饭桌,总免不了要打翻点东西。之前,我们总是会马上帮他擦掉,并且换上干净的.食物,而他也总是一再的保证“下次不会了!”但是这样的情况天天上演,每次的保证也好像台词一般,说过就好。
于是,这一次我并没有及时帮他料理,而是请他站到干净的地方询问他:“今天为什么又把汤弄翻了?”孩子看着我,满不在乎的说:“我眼睛没看好。”我问:“你觉得这样应该吗?”蓬蓬很快接口说:“不应该。”“那现在该怎么办呢?”我把问题抛给了他。他想了想说:“擦干净。”我追问道:“这是你打翻的,那该由谁来擦呢?”“我自己。”虽然我看到他脸上表现出来的不愿意,但是想到了曾经看到的这个故事,于是我并没有理会,而是拿来一块抹布对他说:“这是你做错的事情,偶尔一次老师和阿姨能够帮助你,但是你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同样的事情,我觉得这是你对老师、阿姨劳动的不尊重,因此请你现在自己把桌上的汤擦干净。”一开始,蓬蓬以为很简单,因为平时阿姨两三下就能把桌子恢复整洁,但是这次轮到他自己动手了,他才发现原来要擦干净这些汤并不容易,蓬蓬本身的动手能力就不强,不一会儿,桌子上的汤还没擦干净,却又流到地上去了。好不容易最终在我的帮助下把洒出来的汤都擦干净了,两只小手上却已经弄的油腻腻了。等到他全都弄干净了,有两个孩子都已经吃完了,这时他终于意识到原来他打翻了一碗汤需要花费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来弄干净。这一次,他没有信口开河说下次不会了,而是默默的吃起了饭。
这一次以后,蓬蓬吃东西开始专心致志了,不再东张西望了,东西也不再打翻了。其实,对于孩子来说“责任感”三个字可以是一个很深奥的词,但也可以很简单。要教会孩子如何负责,首先要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开始,为孩子创造承担责任的机会。只有孩子学会了承担,才能感恩于家人,感恩于社会。
篇5:亲子教育:偶尔在孩子面前装糊涂
一天,我带着3岁的儿子逛超市回家。我手里拎着好几个袋子,儿子却忽然跑到我前面,张开手臂说:“妈妈,我走不动了,要抱抱。”
其实超市到我家也就几百米的路程,我知道是他的懒劲又上来了。于是心平气和地跟他商量:“乐乐乖啊,你看妈妈现在手上这么多东西,怎么抱你呀?”
“不,我走不动了,就要抱嘛。”儿子嘟囔着小嘴说。看他的样子,如果再不抱的话,他马上就要使出他的杀手锏――哭闹了。无奈之下,我只能尽量腾出手来抱他。
我气喘吁吁地抱着他来到小区门口,累得实在是没有力气了,于是把他放下,说:“好了,快到家了。”
谁知他猛地转身趴在了我的背上,搂住我的脖子,说:“妈妈,还没到家呢!”
我很生气,刚想对他发怒,却突然看到不远处一位和我儿子一般大的小姑娘正缠着她的奶奶,也要抱。正当我认为小姑娘即将哭闹时,她奶奶忽然转移了话题:“宝宝知道我们的家在哪吗?奶奶年纪大了,搞不清了。”
我知道那位奶奶肯定在装糊涂,而那小姑娘听到她奶奶这么一说,竟然立刻拉起她奶奶的手向前走了,嘴里还说着:“奶奶,我带你去,就在那个楼里面。”
看到装糊涂有这么好的效果,我决定效仿一下那位奶奶,于是就问儿子:“乐乐,我们的家是哪一幢房子啊?妈妈好像找不到了。”
这招果然灵验,儿子立刻从我身上移开,接过我的话,说:“妈妈,我能找到。”说完便撒开小腿“蹬蹬蹬”地跑了起来。
到了家门口,儿子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仰着小脸对我说:“妈妈,我们的家到了。”看着儿子鼻尖上渗出的细细汗珠,我边给他擦着边表扬道:“乐乐真棒!”而他,也咧开嘴开心地笑了。
原来,每个孩子都有“爱表现”的心理,而我们的“装糊涂”正好满足了他们。从那以后,我就经常在儿子面前假装糊涂,没想到这一做法不仅让我省了不少精力,还培养了他用心和独立做事的好习惯,真是一举两得啊!
篇6:教育笔记:给孩子一点挫折
西西平时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都很乖,上课认真、专心听讲、遵守规则,还特别喜欢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班里深受老师和小朋友的喜爱。因此,我们也常常让西西当我们的小助手,比如饭后请她当小老师,组织小朋友看书、念儿歌,散步时在前面带领小朋友散步,餐点时提醒幼儿安静用餐等等,显得很能干,我们也常常表扬她。同时我们也发现,有几次我们请了其他孩子当小助手后,西西就显得闷闷不乐,情绪十分低落。有一回,因为她吃饭时将不喜欢的菜倒掉后批评了她,结果马上泪眼汪汪,很不开心。从西西的妈妈那里了解到,孩子在家里只要一不称心或遇到一点小挫折就会这样,一天要为此哭上好几回,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凡凡是我们班上一个很聪明的孩子,思维敏捷,上课表现非常积极,也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但有一次离园前,老师给一些表现好的孩子奖励五角星时,他因为没有得到表扬,结果竟一边哭一边闹着非要老师奖给他五角星不可。
像这样的孩子,班上不只一两个,这些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一点挫折就接受不了。有的妈妈来向老师反映,由于午睡时孩子睡不着被老师批评后,都不愿来上幼儿园了,很怕老师批评他。其实,造成孩子这种表现很大原因都是家人过于宠爱造成的。一些家长宁可苦了自己,不可苦了孩子,千方百计为自己的小孩铺平道路。有些家长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他们要尽其所能从各方面满足孩子的要求:优越的物质条件、充分的爱抚和关怀,多种多样的智力投资……结果,长期生活在“特别幸福”的空间里的孩子,不但对幸福的感觉明显降低,而且变得特别害怕困难了。有些孩子尚未走向社会,就因受不了一点点挫折而败下阵来。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十分重要。
首先,家长要破除孩子的依赖性。父母应该让孩子坦然面对现实,意识到成功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的。无论是快乐、失望,都要让孩子去体验、去经历,这样才能使孩子有足够的适应能力去面对未来各种各样的竞争。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产生一种积极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自信心。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孩子接受适当的批评。有些家长怕孩子受委屈,总是以赏识教育为主,不愿说孩子的不是,造成孩子受不得一点批评。其实,孩子错了,受一点点批评也很正常。虽然当时孩子的心里会不好受,但这种心理承受能力是必要的。要让孩子明白,大人的批评是为了有更大的进步。当然,批评也要把握好度,避免超越孩子的承受力,使孩子产生畏难情绪,挫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当孩子遇到困难出现情绪时,大人不必急于包办代替,正确的方法是留在孩子身边,给他们一种安全感,并给与适当的鼓励、指导和帮助。
总之,在生活优越的今天,不要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朵,越来越经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挑战也越来越多,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特别是抵抗挫折的能力。我们的孩子能否经受住将来的考验,挫折教育势在必行。
【教育笔记: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相关文章:
5.中班教育笔记
6.教育笔记:小红花
7.党课教育笔记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