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方寸之地觅真意随笔

方寸之地觅真意随笔

2023-03-01 08:40:1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燃堂力”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方寸之地觅真意随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方寸之地觅真意随笔,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方寸之地觅真意随笔

篇1:方寸之地觅真意随笔

方寸之地觅真意随笔

爷爷是个老集邮迷,每次得到一枚精致的邮票,他总是爱不释手,把玩不已。瞧,今天一回家,他就端起放大镜,欣赏起一枚旧邮票,难怪奶奶说他“迷邮票都迷疯了”。

“婷婷快来看啊,爷爷今天淘到一枚好邮票儿……”爷爷操着河南腔,故意把“票儿”两字读成卷舌音,逗得我哈哈大笑。

“瞧,”爷爷递给我一枚邮票,“小小方寸地,此中有真意。”他摇头晃脑地吟道。

“真意?”我端详了一会儿,挠挠后脑勺说,“邮票正中一只古色古香的花瓶,还是青瓷呢!瓶里插着一束马蹄莲鲜花,瓶右边有一个太上老君装仙丹的金葫芦,如此而已。”我偷偷瞧了一眼爷爷,“有何‘真情假意’?”

“小马虎,不仔细看看葫芦上的几个字?”

“中国保险。”

“对,这就是此枚邮票的身份——为纪念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35周年而发行的‘中国保险’特种邮票,全套一枚。”

“那花瓶、鲜花和保险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是真意嘛,不过慢慢来,咱们先看看票面的艺术性吧!”爷爷呷了口茶,卖了个关子。“这邮票正中是一个插花的花瓶,右侧一个小葫芦,构图简洁,一高一低,错落有致。瞧,那花瓶上还有一个长脚篆体‘寿’字,一群围着‘寿’字翩翩起舞的仙鹤,那仙鹤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它们伸颈昂首,似乎在齐声欢歌……”

“保险这束花,我们喜爱它。”我得意地哼出了两句歌词。

“别打岔,”爷爷眯着眼笑道,“那瓶中的`鲜花,玉白色的瓣,嫩绿的叶,花中点缀着金黄的花蕊,像刚掐下来一样,还可以闻到清幽的清香呢。整枚邮票以香灰色作底,衬着古瓷花瓶,金色葫芦和嫩绿、白玉、金黄相间的马蹄相配,色调和谐,淡雅古朴。欣赏这样的邮票,何异于欣赏名家笔下的花卉图?”

爷爷说得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忽然他话锋一转:“现在咱们正面切题,谈谈邮票设计者的匠心,先看那花瓶,它的表面绘着一群仙鹤与长脚篆体‘寿’字,‘寿’是祝人长寿,仙鹤则是取‘松鹤延年’的意思,都是‘讨彩’的。再看看那鲜花,瞧,设计者精巧构思,他借用修辞学双关手法,特意将瓶口几张白色花瓣画成了几只小手,而金黄色花蕊则成了指间的金币。”

顺着爷爷指点,我仔细一看,果真如此,只怪我刚才看得匆忙,竟没看出其中的奥秘。

“那金币正要投入花瓶——参加人寿保险,交纳保险金。青瓷古董,虽然名贵,但它是易碎品,这正像人的生命虽然宝贵,但难免‘旦夕祸患’。如果不幸发生伤亡事故,就如打碎了花瓶,但瓶碎钱出,像瓶内的钱——金币可作为经济补偿一样,不幸者或不幸家属就可得到经济补偿。经济补偿体现了社会对他们的帮助与同情,这便是保险的意义与作用,一人有难万人来帮……”

“噢,原来还有这么一番‘真意’!”我茅塞顿开。

“至于那葫芦么,你明白里面装的是什么吗?”爷爷突然提问。

“保——险——定——心——丸!”我晃着脑袋一字一顿。

“哈——”爷孙俩会心地笑了。

篇2:觅春杂文随笔

觅春杂文随笔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天真活泼身心健全的小朋友们,都会唱响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那里有红花绿草,还有会唱歌的小黄鹂。春天在他们的眼睛里,看见红的花呀看见绿的草。

春天是孕育生命的季节,春姑娘唤醒了大地,微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各种花儿争先恐后露出笑脸,在明媚的阳光下,竞相开放,争奇斗艳,无名小草也从肥沃的土地里钻出,探头探脑四处张望……一切都是那么生机盎然,万物包括人类都争着传播春的信息,到处都能找到春的踪迹。

然而眼前这位叫萱的小女孩,觉察不到红的花绿的草,心中没有温馨的春光,倏然间窜出几丝寒意,没有斗艳的百花园,找不到春的踪影,对她来说春天是另一种景象。因她患有先天障碍性贫血。病魔无情困扰着她,折磨着她。要治好她的病,所需花的医疗费是家庭经济根本承受不了的。她的春天是这么的寒冷悲凉,这么寂寥无助。不过这一切只是过眼烟云很快过去……

春暖花开旺盛时节,萱患病的消息在整个校园不胫而走。驱逐病魔,挽救生命的信息像一股春风迅速传递着。于是红领巾伴着红色募捐箱在各班级为萱募集生命的希望,或掏出“押岁钱”,或省下零食钱,园丁们有的捐出工资,有的扣下给自己孩子的零花钱……纷纷投进募捐箱。一块,五块,十块,二十块,五十块……集腋成裘,即刻“爱心钱”挤满了募捐箱,它仿佛化作了一位春天的使者,飞到萱的身旁,融化了她心灵的冰块,春光沐浴她的全身,春雨滋润着她的心田。

春天在哪里?萱最终有了肯定的答案,就在身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春天,她也像春天的'花骨朵一样,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个春天真是个魔术师,阳光是画笔,大地是画板,蘸着浓浓的春色不停地画呀画,山青青,水碧碧,杨柳绿了,桃花红了,人心暖了。一个难忘的春天,难忘的春天的故事。

“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一串银铃般的童声融入了这篇乐章,是校园里一群小女孩在欢快地跳着皮筋,而其中就有萱的身影。大家笑声此起彼伏,看那校园里音符般的迎春花悄然绽满了条条“五线谱”,春风拂过,“五线谱”轻巧地摇动起来,摇出阵阵欢快的嘻笑声:

“哈哈……二八二九三十一、三八三五六,三八三五七……”

萱在小伙伴的簇拥下,蹦蹦跳跳地附合着唱:

“小皮球,香蕉梨,马兰花开二十一……”那簇茂盛的迎春花摇摆着一曲曲在伴奏:

“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

一簇迎春花从枝头滑落下来,悠悠回旋着,好像在诉说着这个春天的故事。

真的,属于萱的春天及时来了,她不禁放声高唱:

嘀哩哩哩哩嘀哩嘀哩嘀哩哩哩哩哩,嘀哩哩哩哩嘀哩嘀哩嘀哩哩哩哩哩,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看见红的花呀看见绿的草,还有会唱歌的小黄鹂,嘀哩哩哩哩嘀哩嘀哩嘀哩哩哩哩哩……

“你的歌声里,自然有我们跳动的音符!”同学们说。

篇3:古镇觅旧随笔

古镇觅旧随笔

鹅卵石铺成的小径深远绵长,氤氲着水墨色的粉墙黛瓦静默着。这里是我的故乡—— 崇仁(浙江省嵊州市崇仁镇,位于嵊州市西北部,离市区11千米)。

在窄巷弄堂里穿梭,迎面而来的是前后相连又相对独立的老台门。徜徉槛前,历经风霜的门板紫黑斑驳,已不是当初的模样;踱入天井,春来新發的苔绿欲上人衣,却是经年不变。“侬来啦——”绵软的乡音,像小别后的重逢,似期待已久的会面。“孝义为本,仁让为先”的祖训,亦如这千年不变的乡音在裘氏家族中代代相传。

相传自晋至宋,居于越州云门的裘氏家族六百余年义风不泯,经乡邻郡县层层上疏,得宋真宗敕封“义门”,一时“恩表门闾,光华瞻梓里”。庆历年间,云门二十一世孙裘永昂入赘剡西下园商家,后迁居至杏花村。从此家族繁衍,并易地名为“崇仁”,取“崇尚仁义”之意。朱熹谓永昂公“义概常存,宗风不坠”,我们今天所见的崇仁裘氏皆是永昂公后人。

古镇的建筑虽灰墙斑驳,断瓦苍苍,但檐下门楣的题咏匾额历历可辨。义,谓天下合宜之理,裘氏信奉“耕读传家”。宋至民国,崇仁裘氏先后出进士7人,举人37人,秀才476人。忠臣良将、贤能达人辈出,除朱熹外,岳飞、文天祥、陆游、孙中山均曾为裘家挥毫褒扬。义者,善也。翻开《嵊县志》,裘氏善举历历在目:

明景泰六年,饥荒,道途饿殍藉藉。裘炯赈饥散粟万斤,济活人无数。

明正德三年,瘟疫蔓延。裘芜捐粟八千斤,救济灾民。

……

南宋至民国,剡地发生大灾大疫二十余次,崇仁裘氏无不输粟以赈,将“仁义担当”诠释得淋漓尽致!

孟子云,“配义与道,无是,馁也”。义即正道,谓天下通行之路。千余年来,裘氏家族保持富足,屹立不倒,除氏族静心耕读外,更是因为掌握了“义”之真谛:在纷繁的历史交替、社会变幻中拥有洞察贯通的能力。远的不说,出生于康熙年间的儒林郎裘玉山,舍弃了祖辈历经的仕途攀登之路,而选择了经商,这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社会无疑是不走“正道”。而事实恰恰证明,玉山公目光如炬,他成了富甲一方的商人,并且用他的财富,构建了古镇的建筑格局,开启了崇仁裘氏新一轮的繁荣之路。

推开玉山公祠的`大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庞大精美的封闭式四合院,这是后人为纪念玉山公所建。立在中央的古戏台似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神情肃穆,不言不语。轻触粗粝的台柱,那佩玉鸣鸾,裙裾摇动的咿咿呀呀仿佛就在眼前。

民国,女子越剧刚起步便步履维艰,如王金水创办的第一个女子越剧团因卖座不佳,难以为继而解散。农家出身的裘光贤从前人失败中悟出了成功之道,举全家之资,与人合作在崇仁镇西戒德寺创办了女子越剧科班,并亲任班主。其本人身体力行,自编唱词,自任乐师,辅助教学活动。每逢戏班营业萧条时,即竭尽己有,维持全班生计,甚至将妻儿首饰亦典入当铺。在他的努力下,七十余嵊地女子陆续走上舞台,成就了“越剧皇后”筱丹桂、“金嗓子”傅全香等越剧名角。

只可惜,戒德寺现今已无迹可寻,唯能以目光轻抚戏台悬顶的雕梁画栋,低吟委婉细腻的绵绵越音,以忆当年。抬头望去,戏台藻井上的八仙图似浮云飞舞,在秋日的黄昏里深沉地静默着。民国36年的一个夜晚,戏台前簇拥了熙熙攘攘的人群,玉山公祠一改“女人不上戏台”的旧俗,傅全香登台演出了《夜半钟声》,此后袁雪芬、范瑞娟等相继在此献艺。可以说,这古戏台亦见证了女子越剧的发展历史。

“送君千里终须别,请梁兄就此留步转回程。”耳畔越音缠绵。忽见三两个小儿嬉闹着追逐而过,巷内响起阵阵足音,经久未歇。

篇4:高山流水觅知音杂文随笔

高山流水觅知音杂文随笔

原本打算,坚持每日一记,试过之后,发现很难。昨日出发,今日应酬,明日还不知道干什么,既定的事情转眼就发生了变化。敲打下这一行字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每日除了呼吸必须坚持,除了吃饭可以坚持,其他可以坚持的事情少得可怜。

打算读书,每天读不了二十页,不读随笔能读什么呢?读小说,一上瘾,啥事都要耽误。打算练字,刚铺开纸,泡上笔,电话来了“出事了,快点”。结果三天都回不来。有时候真想把手机扔掉,手机成了拴在心上的线,成了军号,成了会议,成了催命的黑白无常。可是没有手机却不成了。有个朋友,我找他,打手机无法接通,打坐机空号,因为事急,气得我不行。后找到他的办公室,不知他托辞还是真有其事,说手机掉水里,不能用了。我说你赶紧再买一部,他就是拖着不买,顶头上司熬不住了,第一次问他手机呢?他说这就买;第二次问他还没买?他说办卡呢;第三次直接送给他一部手机,卡也办好了,还说:“山寨机,便宜”。他长叹一声,嘟囔着“命苦呀——,原想有点闲空读读书。”

读书是自己莫大的爱好,有字的东西就喜欢,有时候,一本字典也看半天。出发了,我就摩挲钥匙串上的折十大观通宝,同事调侃:“闲极了,读字呢?”,我回答:“读书呢”,他一撇嘴,做出不屑状,我就说:“我读的可是瘦金体的御书。”,不管怎么说,我喜欢读书倒是不假,可是写字本是我头疼的.事情,而强迫自己每日一记,简直是迂腐了。一天一记,记些吃吃喝喝、小儿小女的事情,婆婆妈妈,自己不习惯。记些国家大事,感慨议论,针砭时弊,又觉得自己没那个能力,“肉食者谋之”,小小刍狗聊发牢骚于事何补?记些读了哪些书,看了哪些文,认了哪些字,识了哪些人,谁是大师,谁是明星又觉得实在无趣,书话随笔形式单一,东引西凑,拾人牙慧,自己的感悟又有几行呢?不写也罢。可是为什么还有强迫每日必记的想法呢?是为练笔,还是别的?一直以来,没有答案。

昨日再听越剧《红楼梦》,黛玉焚稿一唱,如醍醐灌顶,让我觉得大有知己之感。那就是:“这诗稿,不想玉堂金马登高第,只望它,高山流水遇知音。”

篇5:觅踪的杂文随笔

觅踪的杂文随笔

梦中我回到了魏晋,荒尘北去,兵甲漫烟云,你我相距千里,总是背道而驰。

漠北的'风,也向来是泾渭不分,它吹来的方向是故土,吹去的方向是陌乡,却也不曾生疏,游刃有余行走于它们之间。它是游子,不受拘束,浪荡世间。

我在魏晋里遇见了神佛,他叫我摒弃世俗情爱,叫我如何四大皆空,可我不甘愿。我志向远大,也贪得无厌,即便将我溺死在这漠北风沙里,我也要替他挡挡暗箭,杀杀劲敌,助他立显赫功名。

没有为什么,我甘愿。

试问黄沙尘烟里,除去刀戈争鸣,层层暗箭险恶,还余下些什么?

是孤魂野鬼聚首,满腔怨憎未了。

这神佛同我讲,字字真挚,却也字字珠

玑。

这漠北荒原,难道就没有一点俗世情爱,千古佳话传颂?

我追问,我不信。

我的满腔热血比这大漠的烈日还灼热,烫人心骨,从长安辗转于此,携着爱恨,偏偏就要与这漠北的风沙斗上一斗,是成失败,皆是我命。黄沙弥漫里,有芸芸众生,有血肉亲情,有刀光剑影。孤魂野鬼四处游走,贪痴怨憎聚拢沙尘,迷乱了寻路人的眼,他说的没错。

长路漫漫,路途茫茫,我有满身心欢喜,满腔热血沸腾。沙漠阻隔你我,一个向北,一个向南。同一片土地,却总也是背道而驰,这是我的不甘愿。

我从千里之外来赴你,目的简单,予你满腔爱恨,赠你灼灼华光。风沙也好,风霜也罢,你乖乖等我,我尽数为你拂去。

少年郎,那你,可否请等等我?

篇6:觅陶记的生活随笔

觅陶记的生活随笔

吸引了,我想可能我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学校能像东方学院一样对瓯窑文化传承那么重视。在干净宽敞的制作室里,每个人都心照不宣的保“奶奶,你又想爷爷了吗?”打我有记忆起,就知道老家奶奶的屋子里有一口浅浅的圆碟,放在进门口对面桌案上,正中间的地方。碟子似是陶瓷烧制的,细看有杂质,但通体的釉色清冷,却也古朴大方。

奶奶说那是爷爷亲手做的,在还我爸爸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爷爷送给她的第一件像样的礼物。这个碟子是她年轻的记忆,承载着那个年代最质朴的奶奶说那是爷爷亲手做的,在还我爸爸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爷爷送给她的第一件像样的礼物。这个碟子是她年轻的记忆,承载着那个年代最质朴的爱情。爷爷去世以后,她时常看着这盘子发呆,一看就是一下午,有的时候她也会和我说起他们以前的事情,说起我父亲少年时的淘气,也会说我爷爷。我的爷爷,一位制陶人,准确来说,是瓯窑工匠。。爷爷去世以后,她时常看着这盘子发呆,一看就是一下午,有的时候她也会和我说起他们以前的事情,说起我父亲少年时的淘气,也会说我爷爷。我的爷爷,一位制陶人,准确来说,是瓯窑工匠。

瓯窑,中国古代瓷窑。在今浙江省温州一带的瓯江两岸,因瓯江而得名,故名瓯窑。小时候和伙伴在老家院后的破屋子里捉迷藏玩,偶尔能捡到缺了口的瓷碗和只有一半的杯子。我们把那间屋子叫“神秘屋”,后来才知道那是爷爷制作室,只是打爷爷去世后就荒废了没人打理,加上时间久了,屋子老旧禁不住风吹,慢慢成了荒屋。可不知什么时候起,“瓯窑”像一颗小小的种子,在我心里落了根,悄然发芽。

“披黄苞以授甘,倾缥瓷以酌酃”。在去年的温州文博会上,我又一次近距离的看到了它,在展台上,那么清冷却有说不出来的柔和纯美。这时,旁边有热情的老师邀请我尝试自己动手制作并亲自指导我制作方法,和老师的`交谈中,我知道了这支神奇的团队——来自浙江东方学院。

高考后,我成为了浙江东方职业学校的一名大一新生。大学活动丰富多彩,作息自由度高,作为从高中“牢笼”中逃脱出的飞鸟,我贪婪的去享受这种可以自己把握的20高考后,我成为了浙江东方职业学校的一名大一新生。大学活动丰富多彩,作息自由度高,作为从高中“牢笼”中逃脱出的飞鸟,我贪婪的去享受这种可以自己把握的生活。只是我没想到,居然那么快的时间,我就有机会踏进学校的“东方手作坊”去亲自体会和感受瓯窑的魅力。。只是我没想到,居然那么快的时间,我就有机会踏进学校的“东方手作坊”去亲自体会和感受瓯窑的魅力。

当校园瓯窑活动来到我们班宣传时,我迫不及待的联系了作为负责人的一位学姐。她笑着告诉我,报名只需要告诉班长,现在这个阶段还不需要联系她,我尴尬的笑着说知道了,然后转头联系班长报了名。没有人知道我当时得知有这样一个活动时是多么激动,以至于没有问清楚报名方式便打扰了学姐,我只听见那时有个来自我心底的声音在喊:“我要参加,我一定要参加。”

踏进瓯窑学院的一刻,目光立刻被墙壁上的瓯窑作品的展示持着安静,只有陶土泥水在手中不断的变换。你心里想的是什么,你做出来的就是什么;你眼里看到的是什么,你做成的就是什么。瓯窑之美,美在它胎骨细腻、美在它釉层薄透,在旋转中打磨,在静谧中独秀。拉胚时凝视着它,泥水交融,圆润安稳,那一霎那仿佛自己置身于另一独特空间,眼中所见,只有手中这一陶土。

制作之余,我还参观了很多烧制后的作品,一律釉色淡青、击声发脆,各个造型独特,古朴大方。最终我给自己的作品起名叫“觅陶罐”,从对它懵懵懂懂的认知到亲手制作完成,我亲身体会到了瓯窑的魅力,感受到了如爷爷那代的“匠人精神”。古时候人们用罐子存储食物,而我的的“觅陶罐”承载的是对手工制作的热爱和瓯窑文化的热爱。

瓯窑不仅是传统的代表,它亦可以时尚;瓯窑不仅是小众产物,它亦能登大雅之堂。突然明白了奶奶屋中的碟子有多珍贵有多沉重,眼里朦胧起泪,我看到了在大火中烧制的窑具和爷爷慈祥的笑容。

篇7:心结不易解,佳人难再觅伤感随笔

心结不易解,佳人难再觅伤感随笔

结绳记事是文字发明前,人们所使用的一种记事方法。即在一条绳子上打结,用以记事。上古时期的中国及秘鲁印第安人皆有此习惯,即到近代,一些没有文字的民族,仍然采用结绳记事来记载信息。这是一种文化载体的承载方式,用以记事略显苍白。结,不过绳状物体上蹂躏一团掰扯不清的一团麻花而已。但人们往往都会遇到这种东西,而我说的这个结就不单单是物质上的结了,心结往往是最头疼的.问题了。

我们经常都会看到路边摆个小摊,八卦图往那儿一摆,“算命不?来一卦呗”然后他就会依男左女右看你的手相,眯缝着眼睛这个事业线怎么怎么样,感情线……诸如此类,我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这个心结用算命的话说,就是在你感情线上打了个叉不是?就跟从小到大做语数外题目一样一样的,做得不对,老师“叭”一下给你打个叉,完了没辙哭啊闹啊装委屈啊,那老师就过来给你讲哪儿错了啊,为什么错啊,怎么才能做对啊,吧唧吧唧好几个小时,通了明白了,结解开了。

古人曾说心结难解,古人诚不欺我也,人都有心,人都有肝,人都有感情。心结不可能就像我上面说的那样打个叉,完了哭一哭闹一闹,改过来就完事儿了,心结他是有感情铺垫的,他是一次性的,就像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再也回不去的童年。它无法被忘记,除非到百年之后。心是痛的,做什么事儿都会累的。心是碎的,做什么事儿都会悔的。

心结是无法被忘记的回忆,每个流泪夜晚都会被翻出来看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写这个,也许有感而发,也许悔于当初。曾经我高喊着口号我无愧于心,后来我才知道,这辈子都不可能无愧于心的。有的只是错过,有的遇见终生,而我却偏偏选了错过,那段大话西游经典台词好像好像……

果然是心结难解,佳人难寻!

篇8:祝言小处觅真道--桂林教学《祝福》(教师随笔)

肖培东

广西桂林,以“文学文本解码”为主题的2016年度广西高中语文新课改高端论坛在山水酒店举行,受广西师大陈玉秋教授之邀,我执教《祝福》。

“读过文章的举手,能说说你读这篇小说的感受吗?”酒店的会场不大,台子尤其小,摆不下课桌,只能密密地摆放五十张椅子,高一的学生就这样双腿并着局促地坐着上课,书包还垫在腿上。

没有人举手,安安静静。

“那没有读过《祝福》的同学请举手!”

所有的同学都举起了手,我大吃一惊,眼光一瞟,果真,书页上干干净净,一点划痕都没有。天,一万来字的小说,你都不读读,就来上我的课了?我不安了起来,边远处,他们的校长也在身影晃动,昨晚吃饭的时候,我特意请告校长要求布置一下小说阅读,可这会?

整个会场瞬时寂静,空气里凝结着担忧,我没看台下,努力保持镇定。

“没事,没关系。我们就现场读读,语文课就是来读书的,这堂课我们就一起读鲁迅的这篇小说。”我的语调很沉稳,上回江阴讲课我不也是给学生十五分钟默读的时间嘛,这回我索性再多给几分钟得了,语文教学,本来就是基于学生的阅读而展开的。我这样安慰自己,可心里还是有点嘀咕:“江阴的十五分钟,那是再读,今天,学生可是白纸一张,《祝福》的皮毛都没摸到过,而且,这种环境下的阅读,能有质量吗?”我嗅到了一丝紧张,学生的脸上多少有些抱歉,仿佛他们做错了什么。其实也没做错啥呀,课前没读怎么的,老师上课不就是教读的吗?我这样想着,就觉得这不是个事儿,我要是再怎么个烦躁这课堂就真难以推进了。

我开始微笑,很平静地挂着笑意:“没关系,我们现场好好读读,读的时候大家可以画画圈圈,觉得哪里写得有味道就停下来做个记号。”偶有几个学生迎着我的目光,会意地点点头,很快又沉浸在文字里。

是我要的读书气氛了,可是,为什么总有几个学生凑得很近在读着,原来,他们没有文章!

“阅读,最终是自己的事情,是独自的,来,没有文章的同学举手,老师给你找来。”

工作人员急乎乎地送来了打印的文章,我感激地示意,简单地望向站在会场远处的好心的校长。我想无声地告诉他,没事,一切都没事,课堂就是这样的,真实又鲜活。你看,学生们不是读得很认真吗?我甚至听到笔尖流泻的声音,如桂林秀山丽水一般,自然,清新,真诚。

十五分钟了,举手表示读完的学生还不多。

“不急,我们再读,读读想想,小说写了祥林嫂的哪些经历,边读边整理,不急。”我这样说,也这样安慰自己,45分钟,我们还有时间,再说,即便教不完,又怎么样呢?很真实地做好每一个细节,就是好的教学,尤其,读书是我们不能代替学生去完成的最重要的环节。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新课程标准也着重强调了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不以课前预习代替课堂上的阅读,我们的语文,就从最真诚最用心地阅读开始,浅浅地,踏踏实实地,走进文本深处。清人唐彪言:“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唯有读书时间不能少,在读书中学会读书,再朴素不过的道理。

我继续慢着,手陆陆续续地举起来了,不一会儿,台子上高扬的手化成自信的树林。

……

“读书,学会方法比得出结论更为重要!”下课的时间到了,我指着背景图上的“文学文本解码”六字说,“文学文本解码,是藏在文字的细微处和深处的,小说,请往小处去说去读,下课。”

掌声四起,所有的眼睛都藏着感动。

广西师大博士唐子江先生口占一诗以贺:

肖子才情非自夸,

培雍毓就李桃花。

东华山水温州地,

浅唱低吟耀永嘉。

深入眼睛字句化,

探及肺腑人心抓。

祝言小处觅真道,

福泽徒生育彩葩。

唐兄夸赞,当视为勉励!没有最好的课,只有最真的祝福!

课堂,危机四伏的课堂,其实更是有最好机会的课堂。重要的不是临危不惧,而是会转危为“机”!把功夫扎扎实实地化在读原文上,这是学好语文的金玉良言。

祝言小处觅真道,我愿朝着这样的方向走在语文路上!

[祝言小处觅真道--桂林教学《祝福》(教师随笔)]

【方寸之地觅真意随笔】相关文章:

1.觅春杂文随笔

2.《觅渡》读后感

3.觅知音作文

4.何处觅春天作文

5.轻扇见真意作文1000字

6.觅游月球初一作文

7.红觅菜作文400字

8.一种幸福身边觅散文

9.溯汉字之本源觅识字之幽径

10.以觅春为话题的作文

下载word文档
《方寸之地觅真意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