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子的悲歌高三议论文
“pengso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屈子的悲歌高三议论文,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屈子的悲歌高三议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屈子的悲歌高三议论文
屈子的悲歌高三议论文
汨罗江畔的沉重一纵,留下旷世的遗憾,污浊的尘世容不下透明的眼睛,空带一腔情愁,一缕忠魂独守着寒水三千。
耳边依稀的还萦绕着响彻九天的鼓噪,那热血沸腾的呐喊加足了龙舟的马力,像支支箭,在江面飞驰。无数的桨影掀翻无际的江水,在无边的岁月里,升起无限的情思。那粒粒饱米被揉在了一起,夹着几点枣甜与几点苇叶的清香,跟着怀念情结一起沉进了江底。
屈子嫣然一笑,心已被安慰,可那时往昔。
长发飘飘,屈子对月独酌,他举杯,饮尽了风雪。如今的寂寞,向谁倾诉?
又是端午,江水依旧,屈子只身来此,江面的寒风吹皱了青雾,忽左忽右,若隐若现,似有似无,他无力看清。那艘叫龙的大船不再起锚,岸边也没有了熟悉的呐喊声音,只剩萧萧的风撕碎几点野鸭的残鸣。
屈子挽袖,拭去眼角的水花。江畔来回踱步,他在彷徨着,也许是为了一个民族。
如今的人们渐渐失去了一种最纯朴的民族情结,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慢慢淡忘殆尽。
屈子侧耳倾听远方的晨钟,而人们似乎不晓得,或者已经忘记了今日是端午。有些能寻到端午的地方,却再也看不到粽叶踪影,包粽子成了工厂机械化的动作,五花八门的粽子被精美的包装,商家如此的炒作令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变了味,人们再也吃不出那“原始”的粽子味了。
屈子不禁悲叹,一些他未听过的'“洋节”挤占了我们传统的民族节日,什么“情人节”,什么“圣诞节”他不懂这些都是什么意思,而人们为什么如此的热衷?
屈子低首不语,猛地,望着远方的迷离茫雾,他慨当以慷,代之昨日啼血的《离骚》的是今日临江的悲歌,它想用这悲凉的歌声唤住忙碌的人们该停下来思考一下 了,我们舍弃的是否太多,不经大脑的拿来是否太多,一人孤守千万年不要紧,要紧的是一个民族迷失了原来的本性,冷淡了太多的文化传统,而太过于热衷外来文 化。曾经六角形的思念被母亲捏在手中,一缕清香,被一个童年将手指含在唇间,那是文化的经久不息。如今,屈子唱着悲歌,卷起波澜,消失远方。
【点 评】本文构思巧妙,行文中能够激发人的想象,给人以思考的深度。屈原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象征,作者通过形象的描叙屈原的悲叹,表达出自己 对民族传统文化迷失的忧虑。这不能不让我们想起郁达夫的话:“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而一个拥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的民族是悲哀的。”同样的,一个没有 传统文化的民族也是不幸的,而一个拥有了自己传统文化却不知发扬的民族是悲哀的。
篇2:屈子的悲歌-记屈原作文
屈子的悲歌-记屈原作文
屈子的悲歌――记屈原
屈子的悲歌――记屈原 亦余心之所善兮,屈九死其尤未悔 -―题记
春末夏初,农历五月初五,又是一年的端午节。
回想楚怀王时期,你,两袖清风的好宰相,一心为国为民,却因奸贼的挑拨离间,皇帝的痴迷不悟,被流放到荒野。你哀叹,难道国家就这样完了吗?
秋风萧瑟,卷起片片落叶,当你怀着满腔的怨恨,背着包袱,沉重地走在泥泞的小路上,却始终不忘国家,不忘人民。雨不断落下,从你的脸颊流到衣领里,从袖口滴入泥土中,像是上天悲哀的眼泪。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你来到崖边,一棵棵梅树上已绽放了几朵小小的梅花,梅瓣在剌骨的风中微微颤动,但这种颤动似乎能把整个铅蓝色的天空摇动。你仰天长叫,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国民的安危。看着本来不大的天空,却被树枝割得支离破碎,一种悲哀让你无奈。
你站起又坐下。
乌云遮住了夕阳,本来苍灰的天空变得更加阴暗。
时间流逝着,让你变得苍老,上天的无情,让你无比孤独,煎熬得让你难受。
你的.怨,你的恨,又能向谁诉说呢?
于是,你来到汩罗河边,莫名慨慷涌上心头作文 ,长吟一首《离骚》后,一颗晶莹的泪珠从你眼中滑落,当你听见国家的灭亡这个消息,你与国同生死。抱石殉志投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夕阳西下,留下点点残阳,春回大地,在人们的叹息中,在鸟儿的哀号中,我仿佛听到了一首“屈子的悲歌”。
篇3:敦煌悲歌议论文
敦煌悲歌议论文1000字
千年的莫高窟,孤零零地伫立着。泠风卷着残叶围着它们,凄迷地在打着转。
是谁——让这流传了千年的谣歌,戛然而止?
是谁——让这铮铮古音挂上了永远的休止符呢?
王圆录——他,对莫高宝窟的所作所为;他,对莫高宝窟犯下的滔天罪行——失分了你那华丽的衣裳,使那最珍贵的文物瞬间失去了四分之一。
原先那伟大的文明竟在历史的隔阂里沉默,辉煌的悲歌竟会在沙漠里成为哑语无声的沉论。
先前那辉煌的国度到如今无人知晓的孤寞。
科举制选出的官僚都成为了封建统治者的附庸。王国录,科举考试中的一只烂虫。沉论于升官发财中,最终做出了让任何华夏子女都为之纠心的事——以400两白银,挖空了敦煌的心,整整20辆大车啊!金钱的诱惑真的可以驱使炎黄子孙放下当初的初衷,买走他们的贪心啊……
他固然可恨,然而……奏响这悲歌的只有他一人吗?
美妙绝伦的舞姿,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奇特的线条,风靡国际画坛;肃穆的千手观音,留给世界无数惊叹。可为何你的舞步中透着沉重,线条显得那般杂乱,慈悲中露出哀伤,眼里挤出些许的泪水?
一国之君不为国家大事而付出,却为楼兰佳人而欢心;商女怎不知国家的兴亡,只是她,爱莫能助。
快步陈后主的后尘误事的君臣们,昏天酒地的豪绅权贵们,你们只顾个人的享乐却不顾国家的安危,只为验证“只得你一人欢颜,天下百姓再也笑不起来的'”不真的事实吗?
为何亡国之声,会有重复的音调遮掩那真实的音色?
敦煌悲歌只是为莫高窟而奏响吗?丧钟每时每刻为谁鸣,为谁而哀……
当初力拔山而兮气盖世的豪情,如今早已荡然无存;西楚霸王——项羽,原先雄心壮志,想虎耽中原大地。可最中楚汉争霸的幕后一搏,使西楚霸王挥剑长叹,虞兮虞兮奈若何……
面对乌江滔滔江水,留给江东父老的却是永远的叹息。
青山依旧,青山依旧在啊!
自古以来,胜者为王候,败者为贼寇。
那芬芳的笑靥,歆羡的目光中又有几份真诚,几点险恶呢?
“吾萧萧其修远兮,吾将一去不复返”如今早已被那白花花的东西所替换。
射开红尘,射开哗杂的伯牙,席地而坐,两手随意一划,青山拥抚着,潺潺的流水已开始清澈地舔舐耳膜。宁静淡泊,儒雅至极。可钟子期一死,两两知音难再相寻觅,伯牙断弦。千古名曲还会在耳畔中响起,可是,谁又能诠释“知音”二字呢?
寒雨萧萧,冷雨凄凄,纤纤秦手。历史的悲歌还在继续,丧钟的敲响一阵又一阵。
深思之后,留给我们的真谛便是:是谁抒写了这段千古遗憾,丧钟是为谁而奏响,悲歌究竟是为了谁而撰写的……
篇4:屈子魂经典诗歌
屈子魂经典诗歌
我是长夜里的幽灵,
眼角嵌着坚硬的泪珠;
脚踏雄楚 点亮漫天星斗,
金色的凤凰翩翩起舞。
妖艳的后宫 污秽的红,
辉煌的朝堂 残暴的风;
谰言在前,誹謗在后,
诬陷岂能改变我的'初衷。
纵身一跃 带着我的忠贞,
汨罗河水在远处变得清纯。
折断了羽翼,
我御风而来;
高山是我不朽的酮体,
江水是我澎湃的血浆。
千年的风骚,我来领唱,
唱响百谷,唱醒山川。
用青铜的眼睛,
笑看翻覆的星河;
用无声的呐喊,
震碎愚者的胸膛。
用一丝罡气,
罗织神圣的胎衣;
用不朽白骨,
打造飘香的醉剑。
以巫师之水,
以祭司之火,
降福给我眷恋的家园,
降福给我挚爱的楚国。
篇5:屈子情散文
屈子情散文
千载悠悠情,袅袅屈子心!
《离骚》里缓缓走来的他,带着怨怨的口吻,对着我们诉说着千年以前的旧事,是的,只是旧事而已!不然事已过千年,他还能怎样?
他的情,他得意,怀王没有为之动容,怀王不动容,客死他国,屈心亦死矣!遂自投汨罗江,留下千古长叹,随江水流往悠悠岁月里!
汨罗江水不绝,屈子之怨无尽。
出生在一个美好的日子,美好的家庭,内美外修,注定他一生为家国奔走。偏偏“党人”多谗馅,君王多动摇。而受其冤,冤则志难伸,难伸则又生怨!一生多遭流放的生活使他积聚了深厚的悲痛和思念之情,飘如柳絮,永远无法预知下一秒的方向。
为了“美政”的思想,他勤勉不懈,坚持自我修养,他周游上下,苦闷彷徨中不知何去何从 ,可谁又能够看到他的执着。
为了“忠君爱国”的坚持,他用他的一生来陪葬,可是除了那潇潇江水和未知世事的鱼儿,谁又为他悲伤.
他不知道的是,在他举身赴水之时,岁月就已将他定格,不曾让他随烟云而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仅是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更是他人格的外在体现;”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恶劣的政治环境,使他陷入极端艰难的处境中,但他却以生命的诚挚来捍卫心中的坚持,此其状何哉乎!“汩余若将不及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种强烈的`自信与无所畏惧的精神,试问谁人能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是他对昏庸的怀王和奸佞之臣的痛斥。
那种傲然,不是《离骚》之魂又是什么!
上下求索于神界,而阻于帝阍,其中望舒先飞,飞廉奔属,凤凰承游,蛟龙为梁,那般 从容,那般自由,那般执着,又那般无奈!
潇潇江水今又是,瑟瑟秋风还有来!历史里的声声低诉,令我心煎,破晓的残月,还请把你的光照在那还在漂泊的灵魂上,为他找到停留的方向,它已漂泊了千年,太累了!至少驱散它心里的黑暗!
历史的烟云,飘散在未名的时空里;时代的回音,叩响在无声的岁月里!时光奔走,流云舞动,谁记下了汨罗河里的故事!
屈子之情,尽在《离骚》,屈子之志,尽显《离骚》。《离骚》千古,屈子不朽!
篇6:屈子赋诗歌
屈子离骚兮,假楚辞以舒忧愤。问天怀沙兮,上下求索路漫漫。哀民多艰兮,而发爱国忧民之思。高阳苗裔兮,其皇考乃伯庸。正则名平兮,怀富国兴民之志。博闻强识兮,通上古之典籍。泽畔行吟兮,抒怀古之忧思。
遭谗遇讥兮,流放于汨罗江欤。哀郢遭难兮,国殇长歌当哭矣。怀才不遇兮,愿从彭咸以游。上穷碧落兮,求索八荒寻真理。众人皆醉兮,我曷独醒而不迷。頌橘高洁兮,过淮北而为枳。沧浪之水兮,激浊扬清濯足孆。香草美人兮,以喻君子性超洁。卓然独立兮,不与世俗同污浊。世无知音兮,自古圣贤皆寂寞。心无所寄兮,一代英杰沉汨罗。端阳佳节兮,千古同祭怀故国。龙舟竞渡兮,百世共奠招古魄。
屈子美名,光昭日月。胸怀鸿鹄。志士怀国。高蹈超尘,不群高卓。独醒不迷,清高弗浊。志无得舒,自沉汨罗。呜呼也哉!千古奇才。《离骚》一曲。空古今绝。《天问》妙文,万古绝学。
篇7:诗歌屈子行吟赋
诗歌屈子行吟赋
余读屈原《离骚》《九歌》《九章》《天问》《卜居》《渔父》诸篇,见屈原内怀忠直却罹谗谄,聊君昏聩,因而被刑放逐,终怀沙沉渊,以示己志,恻隐而难言。悲夫!屈原殁后,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竞相追慕。太史公读《怀沙》而悲,贾生以太傅凭吊,余读屈赋而恸。不敢与先人齐流,作兹鄙文,以追贤也。其词曰:
余之好古兮騏骥比肩,厥一先秦兮思慕平原。
行之皎皎兮皓天朗月,志存杜若兮芳菲悠然。
屈子之初兮金匮政策,黎首咸宁兮天下将晏。
上官嫉妒兮靳氏鸩害,怀王愦昏兮以庸谗言。
厥媭让责兮以不随俗,孑立茕茕兮彳亍孰援。
将离故乡兮太息无极,赋离骚经兮九歌倡念。
璇玑天问兮孰与相答,渔父惊怪兮鼓枻未欢。
卜居击中兮无知厥事,九章愁叹兮怀沙沉冤。
悲当世浊兮屈子罹放,恨无穷极兮罪尤怀襄。
秋风萧瑟兮汨水滔滔,愤懑相陳兮与君思量。
乘以虬螭兮陟达天津,骅骝驰骋兮比及昆冈。
奋笔书怀兮以追先生,行夫清洁兮志随沧浪。
雲霓漫天兮终见赤乌,苍穹休丽兮朕祭烝尝。
芳名永镌兮竹帛青史,忠直戆明兮源远流长。
感作斯文兮亦俞己志,驽马庸才兮焉齐凤凰。
篇8:《屈子传人》阅读答案
文/梁瑞平刘朝晖
在诗的蓝天圣殿
有一个人
他占据了灵魂的上游
他是秭归生
他从王宫来
他停在了汨罗江
从此他哪里也不去了
楚王室虽然走失了一位忠心耿耿的大臣
但蛮荒的大地却迎来了一颗光耀千秋的灵魂
当山河破碎 国运日下
那些昨夜还在饱读屈贾的湖湘书生
晨曦中已然冲到了救国图强的最前线
凄风苦雨的大海边
陈天华用屈原式的一跳纵身入海
生命的热度只是为了撞响那警示的钟
如晦的'海边还伫立着一位孤独的梦醒者
他要从炮舰开来的方向
打捞上救国的图册
有谁知道这位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的故乡是在湖南大山里的宝庆邵阳
历史的拐弯处站满了热血的湖湘学子
曾国藩 左宗棠 郭嵩焘 杨度 宋教仁 黄兴 蔡锷
他们都是屈原的传人
他们去却伤感 远离故乡 或洋务 或外交
或收复失地 或向封建帝制投掷血剑
帝子不来山鬼哭
一天风雨写离骚
谭嗣同
这位中国二十世纪开幕第一人
年少苦读 屈子情怀浸润胸膛
为变法 他立九死不悔之誓言
父亲劝他 不要引火上身 他不退缩
梁启超拉他 出走日本 他不退步
菜市口刑场的警报给了他第三次抽身的机会 他竟从容笑对
三十三岁的旷世雄才
把高贵的头颅献祭给了他崇高的理想
从号子声声的汨罗江畔
到阴森喋血的菜市口刑场
历史的掌纹已镌刻着潇湘儿女燃烧的脉络
从中流击水到鹰击长空
从谁主沉浮的湘江预言
到还看今朝的北国豪情
湖湘魂魄辉煌闪耀
一条江 流在湘土
但她连着的是神州诗一般高贵的血统
一个人 死在历史
但他重生的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星空中不朽的灵魂
1.诗歌第一节“他停在了汨罗江”具体指什么事?
2.屈子传人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3.你还知道哪些屈子传人式的人物,请你选择其中一人,写一节小诗或几句话。
(设计/刘秀珍)
878
篇9:哭殇屈子散文
哭殇屈子散文
不知谁与我同,我只要一读到汨罗江三个字,耳边就会寒风呼呼、江浪滔滔,萧瑟悲切之气笼罩一片至满眼泪光,于是乎,在浩浩荡荡的哭声中,就会有一个长发飘然的渺渺背影傲然挺立于水之中央。
汨罗江本是寻常一泓清水,因上古时罗国而名。就像一个远走娘家的媳妇,羞答答地由江西修水黄龙山起身,一转三弯后便流入了洞庭,一派风平浪静、水波不兴。她根本不会想到在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的那天,会因为一个身披江离香芷,腰佩秋兰的男人的一个奋然拥抱而缘定终身,从此长歌当哭、凄然一生。
这个幸运的男人就是屈原,汨罗江和汨罗江的后半世算是彻底嫁给他了。如果没有记错,历史上还再没有一个诗人、政客和男子被一条自然的河流如此高规格的溺爱过,当然更没有一个诗人、政客和男子为一条楚国的河流如此痛切痛悲大哭大喊过。
“烈士的终站就是诗人的起点/昔日你问天/今日我问河/而河不答/只悲风吹来水面/悠悠西去依然是汨罗。”从此以后汨罗江这个名字,光看字面,就知道是一条让人心碎、哀哀欲绝的哭河。是屈原成就了汨罗江的千年哀伤,也是汨罗江发酵了屈原千古第一悲情诗人的气质。
翻开楚辞,一股“徊肠伤气,颠倒失据”的擗踊哀号钻心而来。明·蒋之翘云:“予读《楚辞》,观其悲壮处,似高渐离击筑,荆卿和歌于市,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凄婉处,似穷旅相思,当西风夜雨之际,哀蛩(穷)叫湿,残灯照愁……”屈原就是在喋喋不休喃喃自语式的控诉劝慰自省和恸哭中完成了对“楚声”的高歌,同时也完成了对自己“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圣人形象的完美升华。
读屈子之诗,非涕泗交流就说明还不入其诗,信手拈来处字字句句皆剖心泣血的吟唱:“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涉江》),“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离骚》),“遭沉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远游》)……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让帝高阳之苗裔如此泣不可仰?三闾大夫的胸中到底郁结着多少幽怨无处排解?“厥严不奉,帝何求?”诗人在《天问》里,在对天、对地、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一连提出170个疑惑后,终于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他是一个绝对爱美的男人,是一个有着美政理想的政客,也是一个完美主义的诗人,香草美人就是他的首创,但是这里他终于醒悟“问天”也只能苍白无力,他绝望地说楚国江河日下已经难以挽回了,我自己还能再对上天要求什么呢?也就是说,作为楚国的主祭师,在保佑楚国的作用问题上,在痛苦的矛盾之后他已经彻底地丧失了信心。也鉴于此,我们才不难理解,为什么楚顷襄王兄弟在读到《天问》后,会如此地震怒,一定要把他放逐江南。这是因为,一个国家连本家大主教都对宗教信仰,对国家延续产生了动摇,还怎能再让其担任三闾大夫之职来妖言惑众呢?于是流放成了屈原后半辈子的命运主题,于是长歌当哭成了屈原在无尽流放中唯一可以解闷释梦的方式。
那是一个黑白颠倒的时代,贾谊在《吊屈原赋》中,这样描写屈原所处时代的'社会状况: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斡弃周鼎,宝康瓢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意思是说,猫头鹰在天上飞翔,鸾凤却深藏起来;宝剑被贬为钝口,铅刀却被说成锋利;国之重宝周鼎被抛弃,空瓦罐被当成宝物;疲牛跛驴骖驾着马车,千里马却拉着沉重的盐车;帽子本应戴在头上,却被垫在脚下,被汗水湿透。在这样一个是非不分、纲常混乱的大胡同里,坚守“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大夫哪有不被放逐之理?
屈原本来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政治家,出身贵族,历任三闾大夫、左徒,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变法强国,对外与苏秦一起促成六国联盟反秦,并使怀王成了联盟的领袖,只因以公子子兰为首的群小们的嫉妒谗言,才终在公元前3被楚王逐出郢都,在后半辈子开始了流浪诗人的生活,也正是在被流放的孤寂中屈原才开始了文学的抒说,可以说,没有放逐,文学史上就缺少了那一首首回肠百转的哭歌,更没有了一种叫做浪漫的源头。
是屈原把满腔悲愤、委屈、埋怨、迷茫和矛盾统统化为了梨花带雨般的幽怨和涕泗交下的哭声。他的哭声如杜鹃滴血声声哀鸣,唱尽了高处不胜寒的寂寞和挣扎,他的哭声似滔滔江水、漫漫洪波,随着被流放的足迹一路尽情洒去。屈原两次流放前后大约,第一次流放是在楚怀王二十四年,从郢都到了汉北,即今安康一带及汉水上游地区,为时六年。同年,屈原被第二次被流放到南方的荒僻地区,从郢都(湖北江陵县)出发,先往东南顺江而下经过夏首(湖北沙市东南)、遥望龙门(郢都的东门)经由洞庭湖进入长江,然后又离开了夏浦(湖北汉口),最后到了陵阳(据说是今安徽青阳县南)。涉江而去,如此曲折的流放路径使屈原无处排泄的的国仇家恨全部倾泻在了《哀郢》之中:“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诗人在诗首即石破天惊式地仰天而绘出一幅巨大的哀鸿图;“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其焉极”,离开旧居从郢都出发,前途渺茫我罔然不知何往;“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望见故国高大的楸树,我不禁长叹啊,泪落纷纷象雪粒一样;“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心中郁结苦闷而无法解脱啊,愁肠百结心情难以舒畅;“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确实不是我的罪过却遭放逐啊,日日夜夜我哪里能忘记它我的故乡!屈原一步一哭、一字一泪、一顿一恸中无不流露忧国忧民思君思家的悲怜,真挚凄切催人肝肺的情感足以让山河同哀同悲。一向喜欢香草美人奇服美玉的诗人连哭也是如此的惊天动地,一哭成名,奠定了其高洁脱俗的伟大悲情男子形象,杜甫说屈原是“丧乱秦公子,悲凉楚大夫”,洪州将军说“行客谩陈三酎酒,大夫原是独醒人”,宣古则在《听蜀道士琴歌》不禁感叹:“愤声高,怨声咽,屈原叫天两妃绝。”江河不竭,其神不灭。
但无论屈原的文采和精神如何地辉煌不死,在当时,作为一个和我们一样的凡人屈原,于顷襄王二十一年,在听闻楚国被秦而败后,却毅然绝望地停止了哭声,投江自尽消亡了自己,只留下一声声华丽独绝的哭声和着江水滔滔永不停息。我想那时作为一个没有实现美政理想的失败的政治家和男人,其心情无疑应该是冰凉透赤如汨罗江水的,其人谁识?其痛谁知?其情谁解?当然至于若干十年千年以后,那些个成千上万的唱着号子、划着龙舟、拿着粽子的红男绿女们在江边聚首朗朗吟诵着楚辞,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时空轮转,斯人已去。只有汨罗江知道让屈原完成从寂寞到热闹的蜕变,不是他的美政和离骚,而是他的经典性的失败和哭号。没有失败就没有流浪,没有流浪就没有哭号,没有哭号就没有离骚。他的失败是一个诗人的狂热之于整个世界的冷漠、香草美服的理想之于腥臊并御的现实的失败;他的哭号是一个失恋少女的纯情真挚的缠绵哀怨,也是汨罗江水对楚天苍穹的排山倒海的冲刷,天地不绝,悠长了时空。这不,仅仅半个世纪之后,在他的哭声中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泱泱帝国就铁马冰河入梦来,干涸了楚河,踏碎了诸侯,只留汨罗江依旧。江中那浮浮沉沉着的着奇服、挂长剑,冠切云、佩珍珠,驾青龙、吃玉英,一步又三叹、握楫频回首的书生就是不屈的屈子。
真是不息兮汨罗,哭殇兮奈何。
篇10:再吊屈子赋文言文
再吊屈子赋文言文
君子谋权,为国为民,故国昌民富;小人谋利,为家为私,因家盛国弱。
外无强敌,内无忧患,尚能使国倾颓败亡。时,楚外有强秦之迫,有叠卵之急;内有乱民之扰,存覆巢之危。 夫时楚之善谋国寡,谋利者众。以寡敌众,安能有一发抗千钧之势,转危为安、力挽狂澜之能?且善善者不能用,恶恶者不能去,国已不振。而今善者逐于朝堂之外,恶者居于朝堂之上,楚焉有力?滴水断绳,非一日之功;积难集贫,当三世之祸。家有贤妇不败家,国有良宰不破国。因而上有贤君,朝存能臣,方才纵横天下。昔子文之政、叔孙之朝,楚可问鼎。而今高才不进,贤能已絀,欲求苟安与吴越不可。伍文患于东,武安寇于北,诸侯犯而复返,楚一日千里不复往昔。
楚欺于秦非初也,积贫亦非一日之弊,然君臣不思振作,国岂不亡??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求贤者三,蓄民力者九,方卒破于吴。假楚有勾践之明,引贤罢黜、蓄民积黍、练兵强武,尚可图矣。故有言:国难思良将,家贫思贤妻,殆求其贤治于弊。先生、陈轸贤才之辈沦落江湖;公子兰、靳尚、郑袖献媚之辈居朝堂。楚势一日千里,不复矣。
荆楚豪杰,哀南阳村夫憾壮志未酬;汨罗英魂,悲贾太傅叹命运多舛。恨生逢其时不得展其才,奈何!奈何!家国不幸诗家兴,《楚辞》《离骚》千古传。先生无力救国难,为文能使后来警,幸也。夜雨阑珊,海棠无眠,为文已吊君,英魂长存!
【屈子的悲歌高三议论文】相关文章:
1.再吊屈子赋文言文
3.《悲歌》赏析
4.高三议论文
5.悲歌爱情诗歌
6.敦煌悲歌作文
9.高三议论文:青春
10.高三作文议论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