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

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

2022-10-31 08:43:0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嗨呀是我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

篇1: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

一、世界的陆地与海洋:

(1)海洋和陆地分布:三分陆七分海(29%和71%)

(2)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及分界线:P29

二、海陆变迁

(1)魏格纳大陆漂移假说

(2)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4)世界的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篇2: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

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天气:时间短、常变化气候:时间长、一般不变化

常用的天气符号:(预报天气)P46

▲陆地上日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的年较差=月平均气温的值一月平均气温的最低值

(北半球陆地上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

二、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要求能绘制和读图分析

三、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1、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纬度因素】

2、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上气温高于海洋上气温;冬季相反。【海陆热力差异】

3、在山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0C,【地形因素】

▲世界降水分布规律:降水的主要类型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因素】

2、南、北回归线,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地带,内陆降水少,沿海降水多。【海陆因素】

3、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因素】

四、温带东岸——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温带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暖湿润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旱,冬季温暖湿润。

篇3: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

海洋与陆地

1、海陆分布: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识记P29图2.6

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②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

③洲界: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连在一起叫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分界线最长,自北向南分别是山、河、海(世界最大内陆湖)、山和海、海峡。】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2、海陆变迁:

(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三叶虫等:海——陆)、海平面升降(台湾海峡看到人类活动痕迹:陆——海)、人类活动(荷兰填海造陆:海——陆)

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提出)2亿年前地球陆地是一个整体——分裂——分离——七大洲四大洋: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识记P37图2.19

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即欧亚板块、北美洲板块、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①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a) 地中海 — 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b)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② 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将消失: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红海将扩大: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区。

初中地理易混知识

1.混淆我国领土最北端和最东端。

我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2.错误地认为“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已得到遏制,每年新增的人口不多”。

我国通过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但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的人口数量还较多。

3.混淆“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和“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4.片面地认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经济发展不利”。

山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要从利、弊两方面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山区面积所占比重过大,对经济发展往往不利,如种植业、交通受到限制,地质灾害频发等;但山区也有它的优势,如山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旅游资源等,可以在保护山区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采矿业、林业、旅游业等。

5.混淆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省漠河县的北极村,因为那里纬度较高;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在青藏高原上,因为那里海拔高。

6.片面地认为“湿润区内的河流都是外流河,干旱区的河流都是内流河”。

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划分,是看它最终是否注入海洋,即使是干旱区的河流,只要最后注入海洋,也为外流河。

7.片面地认为“长江和黄河的水患,是由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单方面造成的”。

长江和黄河的水患,不是单一地受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影响,而是二者都有影响。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患,除了受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降水、地形等)影响外,与乱采滥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围湖造田使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等人类活动也有关。

8.错误地认为“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可再生资源虽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但如果利用不合理,同样会变成非可再生资源。例如,水资源可以更新、再生、循环使用,是可再生资源,但一旦遭受污染就可能失去其“可持续利用”的特点,变得不可再生。

9.片面地认为“我国陆地领土面积居世界第3位,所以我国土地资源非常丰富”。

我国陆地领土面积居世界第3位,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而且我国在通常状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因此,虽然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但“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10.错误地认为“南水北调工程可以彻底解决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工程,不能认为南水北调工程能彻底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华北地区本来就人口众多,工农业用水量大,如果华北地区水资源浪费、水污染现象不加以改善,仍然会出现缺水问题。因此,要解决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状况,还要从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水污染等方面多管齐下。

11.混淆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其对应的运输工具分别为火车、汽车、轮船、飞机和管道。

12.片面地认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均以资源丰富为前提”。

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资源是发展工业的重要条件,但并不是所有的工业生产都将资源丰富的地区作为工业布局的首选之地。例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发展条件主要是雄厚的科技力量和发达的水陆交通等,本地区的资源并不丰富,但上海市依靠便利的海运进口原料,并依靠广阔的消费市场,同样发展成为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

地理中考基础知识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

1、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2、自然资源的特征:

⑴、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⑵、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⑶、质量在各地区有差异⑷、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具有不均匀性;⑸、状况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3、矿产资源的分布:

⑴、主要油田:

黑龙江省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山东和河南之间

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华北油田胜利油田中原油田

⑵、主要煤矿:

黑龙江省河北省辽宁省山西省安徽省河南省贵州省四川省内蒙古

鞍山、

本溪开滦阜新大同、阳

泉、西山淮北、

淮南平顶山六盘水攀枝花霍林河

⑶、主要铁矿:

辽宁省河北省内蒙古湖北省安徽省四川省海南省

鞍山、本溪迁安白云鄂博大冶马鞍山攀枝花石碌

注:辽宁省、四川省、河北省三个省的铁矿最大。

⑷、有色金属分布:

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湖南锡矿山锑

甘肃金昌镍湖南水口山铅、锌

山东招远金贵州铜仁汞

江西德兴铜广西苹果铝

江西大余钨云南个旧锡

⑸、太阳能分布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最少的地区是四川盆地。

注:以上矿产资源的分布要重点落实在八年级地理(上册)P53 图3—3 《中国主要石油和天然气》、P54 图3—4《中国主要煤矿》、P54 图3—5《中国主要金属矿产》三个图上。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1、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人多地少,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的1/3。

2、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其中,草地面积最大)。

3、土地资源的分布:⑴、耕地: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⑵、林地:东北地区、东南地区、西南地区;

⑶、草地: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

⑴、地区分布不平衡: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⑵、时间分配上: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2、兴修水利工程:

⑴、跨流域调水工程——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在八年级地理(上册)P68—69图 3—19 《南水北调线路示意图》等图上识三个调水工程:引黄济青、引滦入津、南水北调。

⑵、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如:黄河干流上的小浪底水库、长江干流上的三峡水利枢纽。

⑶、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

1、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

2、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全国最大)、南海渔场、北部湾渔场。

3、盐场:北方——长芦盐场(全国最大),南方——莺歌海盐场。

篇4: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

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黑龙江黑河市,云南省腾冲市;

东南部人口多,西北部人口少。

地势阶梯界线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

西起昆仑山脉,

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

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地形区界线

① 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② 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③ 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④ 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⑤ 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⑥ 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⑦ 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口地界线:秦岭。

⑧ 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⑨ 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⑩ 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气候界线

① 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②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③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④ 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河流界线

① 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②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秦岭。

③ 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④ 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⑤ 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三大自然区界线

① 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② 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③ 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自然地区界线

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①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②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3200℃等值线。

③ 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农业活动界线

① 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篇5: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复习资料

1、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2、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3、世界的三大宗教:基 督教: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4、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5、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6、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天气某个地方短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热等变化多变、不稳定气候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相对稳定

7、在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一天当中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8、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9、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降水多于东岸和内陆地区;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地区降水少。

10、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纬度位置、洋流因素。

11、最长山脉-安第斯山脉峰-珠穆平原-亚马孙平原平原-刚果盆地朗玛峰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最长山系-科迪勒拉山系高原-巴西高原高原-青藏高原

12、红海面积扩大: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处;地中海面积缩小: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撞挤压处;台湾和日本多地震: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撞挤压处;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挤压隆起处;安第斯山脉: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相撞挤压隆起处。

1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赤道附近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终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度大陆中西部分布在雨林两侧,非洲分布最广。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热带沙漠:南北纬20-30度大陆中西部非洲撒哈拉沙漠分布最广。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季风:北纬10-30度大陆东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亚热带季风:南北纬30-40度大陆东岸中国、美国和巴西的东南部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低温少雨。

地中海:南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地中海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南北纬40-60度大陆东岸中国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南北纬40-60度大陆内陆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气温年、日较差大,降水少

温带海洋性: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欧洲西部终年温和湿润

【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相关文章:

1.地理会考必看知识点

2.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

3.初中地理会考试卷

4.初二生物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5.地理的会考基础知识点梳理

6.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7.地理会考试卷

8.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

9.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10.初中地理重点知识点

下载word文档
《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