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通讯地址查询邮政编码系统设计论文

通讯地址查询邮政编码系统设计论文

2022-10-10 08:55:2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kaos”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通讯地址查询邮政编码系统设计论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通讯地址查询邮政编码系统设计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通讯地址查询邮政编码系统设计论文

篇1:通讯地址查询邮政编码系统设计论文

通讯地址查询邮政编码系统设计论文

随着电子商务的突飞猛进和物流行业的信息化,使得人们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完成购物和邮寄物品,大大节约了时间和金钱成本。

1 现状分析

随着电子商务的突飞猛进和物流行业的信息化,使得人们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完成购物和邮寄物品,大大节约了时间和金钱成本。电子商务和物流行业都离不开通信地址(又称为通讯地址,简称为地址)和邮编,这些数据都需要用户提供,当前一些电子商务网站和物流行业的主要的做法如下:

(1)让用户手工输入完整的地址和地址对应的邮编。

(2)通过下拉列表提供省,省下面地级市和地级市下面的区县,这些比较固定的地址让用户选择,余下的地址和邮编由用户手工输入。

(3)保留用户输入的地址和邮编,方便下次再次使用,即如果本次输入的地址和邮编之前已经有了一份,直接选中,就避免了让用户重复输入。

这些做法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很多情况下用户未必知道自己输入的地址对应的邮编。

(2)由于基于拼音的输入法和汉语本身存在的缺陷(汉字存在多音字,多个汉字拥有相同的读音,多数基于拼音的输入法都是基于统计的语言模型),再加上地址中存在的一些生僻字的原因会导致输入的地址存在错别字。

(3)由于地名存在别名现象,即同一个地名有多种叫法,例如“广东省”的别名有“广东”和“粤”,因此他们识别不了对同一个地名的不同描述。

(4)有些情况下用户无法输入完整的地址,当输入的时候一脸茫然和无助。

(5)由于地址存在变更和搜集不完全的问题,这些网站的数据往往得不到更新。

当前一些其他的网站能够解决第一个问题,即帮助用户得到地址对应的邮编。但是他们往往采用数据库技术来实现的系统,对于低于区县级别的地址,往往采用字串模糊查询(like %XXX%)的方式参与检索,由于性能的原因此种方式对于大数据量的查询效率很差。另外基于数据库实现的查询使得用户的输入格式和内容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比如:

用户首先选择省级行政区(包括省、特别行政区、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名字,其次是选择地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自治州、地区和盟)级别的名字,然后再县级行政区(包括市辖区、县、旗、特区、林区、自治县和自治旗等)级别的名字,最后用户输入乡镇级别及村庄道路等。查询的输入过程非常机械。

另外基于数据库的查询模式,要求地址格式全部满足四级,即省级,地级市级,区县级,然后是其他具体地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地址都满足此种情况,例如直辖市下和省与直辖县或省直辖县级市之间就没有地级市级,一些特殊的地级市没有区县级,如广东省中山市、广东省东莞市、海南省三亚市、海南省三沙市、甘肃省嘉峪关市;他们的解决办法,起个其他的名字代替,例如“直辖区县”,“市辖区”,“省直辖县”等,但是查询的结果中一般也包含这些非真正地址的数据。

本方法尝试解决如下问题:

(1)帮助用户输入,即提供输入提示功能(类似Google Suggestion)。

(2)采用基于搜索引擎技术使得用户输入的查询格式更加自由,并且通过一个比较短的地址片段就可以找到完整的地址。

(3)基于命名实体识别技术能够识别出用户输入地址元数据的级别,从而实现地址的逐级查询(例如已知一个地级市,给出该地级市下所有县级行政区的名字和对应的邮编;已知一个省的名字,给出该省下所有地级行政区的名字和对应的邮编等)。

(4)自动从互联网上抓取地址数据,完成参考数据的更新。

(5)对不用来源的参考数据进行校验,识别出有问题的参考数据,使得参考数据更加准确。

(6)有时候由于参考数据在乡镇级行政区级别及以下级别上收录得不是很全,本方法可以通过地址补全方式完善查询结果。

(7)实现查询结果地址的切分和级别标注,方便用户灵活使用结果。

(8)将地址和对应的邮编加密到二维码中,方便用户通过二维码扫描软件直接获取完整的地址和邮编。

(9)将用户的检索结果链接到知名的地图厂商(百度,谷歌,搜狗地图等)获取相关地址的经纬度数据。

2 系统设计

2.1 总体架构设计

本系统的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从图1邮编查询系统的总体架构图可以看出,该系统需要三种数据:

(1)用于通过通信地址查询邮政编码的通信地址和邮政编码对应关系的数据。

(2)用于输入地址提示的标准化的'通信地址数据。

(3)用于地址切分,地址标注,命名实体识别和Query语句生成的地址元数据字典数据。

第一种数据:通信地址和邮政编码的对应关系,可以从一些数据比较新而且数据比较标准和完整的邮编查询网站上,利用基于种子的网络爬虫和信息抽取技术抓取相关数据。

第二种数据:标准化的通信地址数据,一种来源是第一种数据去掉邮政编码后的通信地址数据,第二种来源,从维基百科和国家统计局网站上,最新的有关中国行政区划上的网页上利用爬虫技术和信息抽取技术抽取得来。

第三种数据:地址元数据字典数据,源自维基百科和国家统计局有关中国行政区划的地址元数据,以及通过地址切分和识别技术从完整的通信地址中获得。

地址元数据包含的数据主要有:省级行政区名(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名(地级市、自治州、地区、盟)、县级行政区名(包含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和林区)、乡级行政区名(包括乡、镇、街道、苏木、区公所),其他地址数据(包括道路名、村庄名、小区名、建筑物名和广场名)等。

2.2 地址查询编码过程设计

地址查询邮编索引结构如图2所示。

其中地址的最低等级域(Level Field)包含的数据值如下:

(1)省级行政区级(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用province表示。

(2)地级行政区级(包括地级市、自治州、地区、盟、直辖市辖区),用city表示。

(3)县级行政区级(包括市辖区、县、旗、特区、林区、自治县和自治旗等),用district表示。

(4)乡级行政区级(包括乡、镇、街道、苏木、区公所),用town表示。

(5)低于乡级行政区级,用all表示。

一个地址文本,其对应的最低地址等级域的值计算如下:

(1)首先对地址文本做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删除多余的空格,全角字符转换成半角字符。

(2)其次是地址切分和地址标注。

(3)接着是地址命名实体识别,获取最终的地名实体标注序列。

(4)然后根据规则计算出此地址文本的最低地址等级的值。

(5)将最低地址等级映射到最低地址等级域的值:1→province;2→city;3→district;4→town;0→all。

2.3 地址解析过程

本系统是基于开源的全文搜索引擎工具包Lucene实现的系统,中文分词模型采用的是二元模型(bigram)。为了提高搜索的精度和排序的质量,需要对输入的文本进行解析,解析的结果是生成相关的Query语句。因此整个流程为首先对用户输入的文本进行预处理,切分,标注和地名实体识别,识别出不同级别的地名,然后对不同级别的地名分别用半角的双引号“””括起来生成PhraseQuery查询语句,并赋以不同的权值,权值的设定应遵循如下原则,已被收录到字典里的地名(即确定被识别的地名)其对应的权值要大于未知的地名。举例如图3所示。

图3中“29号”是不能识别的地址,因此其对应的权值W5设置的值要比其他的权值小。通常情况下W5的值一般设置成1.0,其他确定已被识别的地址对应的权值的值一般大于1.0。

接着用地址的标注等级序列获得地址的最低标注等级,为了能够支持地址的分级查询(仅限四级以上的地址),即:搜索的结果首先是当前地址的标准形式,其次是当前地址等级下的直属行政等级(即子等级)的所有地址,然后才是更下一级的地址。例如:当输入“深圳市”时,排在第一个的应该是“广东省深圳市”,其次是“深圳市”下的直辖区县,然后是区县下的乡镇街道,最后是道路,小区,村庄等。系统在最低标注等级映射到最低等级域上要做分级查询处理,具体做法是:获得当前最低等级及下属的等级域的值,然后按照逐级递减的方向赋上递减的加权值。规则如下:

(1)1→province city;

(2)2→city district town;

(3)3→district town。

当用户提交查询请求后,系统会返回查询的结果,并把与用户输入的地址文本最相似的地址排在第一位。由于参考数据搜集的不是太全,加上每年都有新增的建筑,道路,小区等,还有一些行政区划的变更等等,使得排在第一位置上的地址中区县位置之后的地址和用户输入的地址有出入,本系统采用地址补全技术,对最相似的返回结果进行改造,使得更接近用户的要求。

2.4 地址补全

地址补全是根据用户的输入来完善查询结果的技术,使得结果更贴近用户的需求。地址补全主要用在某一级别的地址很难搜集全,而且新增量比较大,主要集中在四级和五级地址上。地址补全的条件时用户输入的地址文本其地址级别的顺序是正常的,即不存在一二三级地址出现在四级或者五级地址之后。识别出用户输入的地址级别中四级地址及以后的部分,拼接到搜索结果最相似的那条地址中三级地址之后。

3 总结

本文设计的系统是用来实现地址查询编码这一功能的。在分析了现有系统情况之后,使用了地址解析、补全、查询等技术,来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实际使用情况显示本文提出的诸多解决方案能够很好地满足需求。

篇2:系统设计测试论文

1MapX在不同开发环境下应用比较

此处列出VisualC++下部分工具对应的参数:miZoomOutTool缩小工具miArrowTool箭头工具miPanTool手掌工具(移动地图)miSelectTool选择工具miRadiusSelectTool圆形选择工具miRectSelectTool矩形选择工具以上为在VisualC++开发环境下的举例。

在Labview开发环境下将MapX作为控件插入ActiveX容器[9]中,然后通过设置其属性、调用其方法和响应其事件来实现相应基本工具。

地图放大工具实现如图1所示。

因为LabVIEW是用图标代替文本行创建应用程序的图形化编程语言,完成地图放大工具只需要把MapX的CurrentTool的参数(miZoomInTool)和Current-Tool属性节点相连接就可以。

此处列出LabVIEW下部分对应的参数,如图2所示。

通过比较,发现在LabVIEW开发环境下开发所需要的系统存在着很大的优势,只需要连接相应属性参数图标到相应的属性节点图标,编程较简单,减少了工作量。

但是它也存在很多开发困难:1)应用VisualC++,VB,Delphi等开发相关系统属于主流,造成用LabVIEW开发可参照的例程比较少。

2)Labview程序设计是基于数据流的,如果忽略这一点会造成意想不到的错误。

2系统功能的实现

2.1基本工具功能的实现在LabVIEW开发环境下开发相关系统是可行的,MapX提供了几个常用的地图化基本工具,如放大、缩小、漫游、居中等。

地图缩小工具的实现:把MapX的CurrentTool的参数(miZoomOutTool)和CurrentTool属性节点相连接,如图3所示。

ToolNumber是代表自定义工具的常量,这个值可以是1到999之间的整数。

这里创建500来代表测距工具。

Type是决定工具行为的ToolTypeConstants值。

在这里,指定为使用户可以用该工具拖动鼠标来画直线的miToolTypeLine,常量。

Cursor创建为5,它代表miSizeCursor这个常量,地图漫游工具的实现:把MapX的CurrentTool的参数(miPanTool)和CurrentTool属性节点相连接,如图4所示。

在这里只列出所需要的基本工具程序,其他的可根据上述程序举一反三。

2.2自定义工具功能的实现MapX还支持自定义工具的设计,以满足用户特殊的需要。

这里以系统中的测距工具为例介绍自定义工具的设计。

测距工具的用途是确定地图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创建自定义工具,首先调用CreateCustomTool方法[10],如图5所示。

在CreateCustomTool方法调用过程中,指定了3个必选参数:ToolNumber,Type和Cur-sor。

ToolNumber是代表自定义工具的常量,这个值可以是1到999之间的整数。

这里创建500来代表测距工具。

Type是决定工具行为的ToolTypeConstants值。

在这里,指定为使用户可以用该工具拖动鼠标来画直线的miToolTypeLine,常量。

Cursor创建为5,它代表miSizeCursor这个常量,意味着当工具被选中时,它会以方向光标的形式出现。

CreateCustomTool有3个可选的参数,它们也取CursorConstants,常量值。

ShiftCursor指示应在Shift键被按下时出现光标,可选。

如果省略,Shift键对光标没有影响。

CtrlCursor指示应在Ctrl键被按下时出现光标,可选。

如果省略,Ctrl键对光标没有影响。

bInfoTips如果想显示infotips,设置为true,默认值为false。

当CreateCustomTool方法调用以后,编写实现自定义工具的相应程序。

这里主要用到ConvertCoord和Distance两个调用节点。

当调用ConvertCoord节点时把屏幕的Horizontal和Vertical坐标传递给ScreenX和ScreenY两个参数;MapX和MapY两个参数设置为0;Direction参数设置为miScreenToMap,这代表把屏幕的坐标转变为地图上的坐标(即经纬度);Distance节点用于计算两个点之间距离,把起点和终点转变地图上相应的坐标传递给X1,Y1,X2,Y2等4个参数就可完成两点间距离的测量。

具体实现过程如图6所示。

2.3定位功能的实现无线设备GPS定位就是对无线设备采集的GPS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在电子地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可视化的过程。

无线设备GPS定位系统测试实验在山东理工大学大棚附近进行。

每一个无线设备在接收到采集GPS数据命令后,开始采集并且向系统发送GPS数据,然后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

这里以设备一为例,由于只需要经纬度两个数据,无线设备发送数据格式为$GPGGA,083435.00,3648.52284,N,11759.33423,E就可满足要求。

3648.52284为采集的纬度,表示36°48.52284';11759.33423为采集的经度,表示117°59.33423'。

这些数据还统一需要转化成度,如图7所示。

首先通过截取字符串函数从索引号17开始截取2个字符为纬度36°,从索引号19开始截取8个为纬度48.52284',再把把字符串通过分数/指数字符串至数值转化函数转换成数值[9],48.52284'除以60加上36°得出纬度值为36.808714°;同理得出经度为117.988904°。

得出经纬度后把纬度传递给AddSym-bol节点的X参数,经度传递给Y参数。

这样就可以在相应的坐标位置以符号的形式显示无线设备了,如图8所示。

3监控界面

通过无线设备GPS定位系统测试实验,完成了设备一的定位显示,如图9所示。

4结论

通过现场小规模测试实验得出,利用MapX控件在LabVIEW开发环境下可以快速方便地完成冬枣栽培环境因子监测系统中的无线设备GPS定位功能,效果良好,可以达到VisualC++,VB,PowerBuilder,Del-phi等完成的水平。

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还可以对其进行功能的追加或者进行功能的修改,使其功能更加的可靠、完善。

作者:苏夏侃 杨自栋 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篇3:系统设计测试论文

1关键技术

1.1模拟滤波电路设计由于测量环境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各种噪声,为此设计了有源二阶压控低通滤波电路,采用大电阻与小电容结合的方式,搭建了截止频率为31.2kHz的低通滤波器如图5所示,其频率特性如图6所示。

从AD8495输出的信号不在0~5V范围内,故设计了二级放大器。

1.2数字电路设计的关键技术1.2.1AD转换器信号经过模拟适配电路后需要经过模数转换器转换成数字量,这里运用CC430内部自带的12bitAD转换器。

基于温度是一个缓变信号,因此其采样频率较低为25kHz。

而CC430的外部高速晶振为26MHz[7-8],经计算和实验验证其采样频率可达80kHz,满足测量频率的要求。

1.2.2无线射频(RF1A)电路设计系统采用CC430作为主控芯片,其将MSP430单片机与CC1101无线射频集成于一体。

运用软件SmartRFStudio对RF参数进行仿真[9],目前国内用的比较多的'免费频315MHz和433MHz,315MHz使用较多,易干扰,因此寄存器初始化中心频率设为433MHz。

设计中选用SMA接头的全向天线,天线阻抗为50Ω,只要设计相应的天线匹配电路,即可实现无线收发功能。

运用软件SI9000对微带线进行了线宽和铜厚设计[10],设计其线宽为55mil,铜厚为1OZ,经过实验验证,该射频收发模块在中心频率为433MHz,数据传输率为250kbit/s时,在300m以内可以实现准确的数据收发。

2软件设计

本系统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基于CC430的智能型无线温度监测系统控制终端的软件设计;二是上位机监测软件VB的设计[11-12]。

2.1控制终端的软件设计基于CC430的智能型无线温度检测系统的下位机控制终端是在IAR环境中采用C语言开发的,控制终端的主程序流程如图7所示。

本设计使用的是无协议通信方式,其属于点对点的通信,即两个子系统通信独享一条线路。

其发射板和接收板之间采用中断来进行发射和接收,用LED闪烁表示响应,程序流程图如图8所示,其中图8(a)为射频发送程序流程,图8(b)为射频接收程序流程。

2.2上位机软件设计上位机软件设计采用VB开发,实现人机操作界面,界面如图9所示。

操作界面中显示当前的温度值,有温度上限及下限设置功能,当测量点温度超出阈值范围时,则会有报警,故障灯由绿色变为红色。

3热电偶校准与测试数据分析

为验证该系统的可靠性及精度,运用便携式干体温度校验炉对该测试系统进行了静态校准,如图10所示。

图中左边为K型热电偶的标准源,其测量出的炉内温度显示于左边的显示栏中,右边为实验所用的K型热电偶,热电偶的输出端接至该智能型无线测温系统中,测试结果显示于上位机的界面中,测试数据如表1所示。

本次试验的最大误差为0.4℃,精度在±1%以内,满足测试要求。

理论上,K型热电偶的输出热电动势与被测温度之间为线性关系,在Mathcad软件中对采集到的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曲线拟合,得到K型热电偶的灵敏度和线性度,图11中实线为标准热源的输出热电动势与被测温度间的曲线图,拟合出的方程为:y1=0.009·x+0.2911,灵敏度为0.009V/℃,相关系数为:R2=1,表明该标准温度源的输出热电动势与被测温度之间为线性关系且可靠性高;图中虚线为本测试系统的测试数据曲线图,拟合出的方程为:y2=0.0092·x+0.29,灵敏度为0.0092V/℃,相关系数为:R2=0.9995,与标准热源相比,其线性误差为-0.5%。

计算标准系统与被校准系统之间的相关系数,若满足ρ>0.9997则认为本次校准有效并采用该数据。

经计算得到:ρ1,2=1满足上述条件,故认为本次校准有效,该被校系统可以使用,满足要求。

4结语

本文介绍了基于CC430的智能型无线温度监测系统的软、硬件设计,经实验验证:该系统能够准确测量温度,满足设计要求。

与参考文献中的系统相比其集成度高、使用方便、功耗低,使用专门的K型热电偶补偿芯片,且对系统进行了校准,提高系统精度;但是,其对温度数据监测是在上位机上实现的,不便于携带,故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将其做成便携式智能无线温度监测系统。

作者:岳晗 裴东兴 张单位:中北大学电子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篇4:论文管理系统设计

论文管理系统设计

1总体结构设计

对于绝大部分焊接企业来说,生产管理的思想和方法的规范化是极其重要的,虽然广义上来讲都是大同小异,但是深入研究就会发现不同的焊接企业有着不同的模式,而这是由于自身、外界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理想的生产管理系统需要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业务模块的设计也应该详尽而合理.通过查阅资料文献和企业调研并与该企业员工的交流,结合一些案例,根据实际的情况,确定了系统功能,并对系统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

1.1生产管理系统的功能

该生产管理系统是用来代替企业传统人工模式,使部门员工能看到企业库存精准情况,订单的实时情况等,防止出现不必要的生产空闲,最终目的是使企业能够高效地完成任务.所以该生产管理系统包括的功能如下:(1)业务单据数据的录入和查询;(2)方便快捷的编辑各种材料数据,如焊条的收录、删除;(3)提供查询功能,诸如焊材的化学成分、用途等,并能及时查看库存情况;(4)提供以国家标准或其他标准为依据的焊条、焊丝、焊剂的检验规则、技术要求、实验方法等;(5)能够自定义配置仓库,例如仓库名称、库存分类、库存预警等功能;(6)可以在企业内部网络进行数据共享;(7)系统具有身份识别和严格完善的权限管理功能;(8)可以保存、输出、打印数据或文件;(9)支持数据导入和导出以及数据归类、汇总.

1.2管理系统总体结构

本系统采用C/S(Client/Sever,客户端/服务器)模式,该模式是服务器和客户机合作完成的二层结构体系,它们之间的关系体现为请求/响应关系,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安全性能高.客户端应用程序负责用户使用时产生的服务请求,将数据库请求发送到服务器;服务端主要包括各类数据库及服务器,主要用来存储、管理数据,响应客户机的请求并提供相应的服务.服务端采用Oracle数据库平台,客户端应用程序采用VisualC++工具开发.该系统主要由项目管理子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采购管理子系统、生产管理子系统、质检管理子系统(如焊材和母材检验标准设计、焊材检验国家标准)、库存管理子系统、权限管理子系统构建.

2数据库设计

焊接企业对数据安全性要求较高,企业数据量也较庞大,为了满足充分的交互性能,该系统采用了具有支持远程数据访问并且有大型数据处理能力的Oracle作为该系统的数据库平台.既满足了系统需求,也保证了较高的安全性和可移植性.数据库的设计是否合理是该系统设计成功的关键因素.需要依据企业实际业务流程规范,对所有数据进行完整性、规范性、标准性约束,消除数据的冗余,保证数据的唯一,同时严格规范业务流程,杜绝“跳线”情况发生,建立符合企业需求的数据库.

2.1业务单据数据库设计

业务流程是生产管理系统的核心,所以数据库必须按照业务流程来设计,以实现业务的协同处理,提高企业快速反应能力.例如采购管理里的采购到货单必须包含采购合同编号(或采购订单号),在收货时就能通过采购合同编号查询到订货时所签订的明细表,既保证了企业利益也方便数据的整理.同时数据库表建立外键也适用于只有一个单号,没有与之相关联的上一级单号这种情况,例如没有拟定采购合同的采购,或者一些仓库调拨、盘点一类.表单明细通过与表单主键关联,保证数据唯一性和安全性.业务流程主要是以各种单据来传递信息,单据与类别是多对多的关系,建立一个有层次关系的类别表,有利于后期的整理与查找.另外单据需要有上级的审核来保证信息的可靠性,进而在建立各种单据表时加入审核状态、审核人等字段.

2.2仓库焊接材料数据库设计

由于焊接企业资源数据包含母材、焊材(焊条、焊丝、保护气体、电极、钎料、钎剂等)、焊接工装及设备、焊接材料选配标准等,所涉及项目繁多,本文仅以对母材和焊材进行分析,为员工提供查询便利,也为焊接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3客户端设计

客户端程序是企业员工直接使用的程序,将货品管理、项目、采购、销售、出货、生产管理、库存采用插件方式加载到同一框架中,以便为不同的焊接企业模式定制.该客户端按照企业业务流程来设计,满足企业运作操作需求,例如数据的录入,单据的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等.又例如①查询数据库中的焊材国家检验标准;②在焊材国家检验标准基础上设计符合自己企业检验标准;③资料库中母材和焊材数据的完善和查询.另外,用户可以通过输出接口程序方便以word形式输出单据,同时涉及到的图片、文档、资料等均以附件形式上传、下载.

3.1授权系统

授权系统是为了确保工作按顺序进行而采取的一套工作正式审批程序.在整个企业管理系统中起到核心作用.系统权限不仅定义到子菜单,更进一步定义到单据的操作按钮,兼顾资料安全性和操作便捷性.多级审核权限控制,清晰定义每个操作者的查看、新增、修改、打印等权限.

3.2系统设计

生产管理系统主窗体有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和客户区域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客户区域分为两块,左边区域为业务管理项,包括项目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仓库管理和系统设置.右侧区域则为显示业务操作具体内容.每个管理项展开后都有与之相关的业务操作选项和共通的账号信息选项,系统设置则包含一些用户能自定义的数据.该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业务运作效率,系统流程设计活动图6中采用了以一概全的表述方法.另外,由于企业每个员工所拥有的权限不同,所以该活动图只表述一次业务操作.

3.3焊材检验设计模块

质检管理项中,通过厂家提供的焊材资料,查询相关的焊材国家检验标准,并将内容显示与系统页面中,如果该企业入厂检验标准高于国家标准,那么通过点击页面编辑按钮,修改为符合企业的入厂检验标准,审核后另作保存.如图6中的质检管理模块.

3.4资料库模块

系统对于母材和焊材的数据有着较为完整的归纳,能便捷的添加数据,例如母材类别、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疲劳强度等)、物理性能(弹性模量、泊松比、热导率等)等.

3.5查询模块

通过单号来查询单据是最简单、便捷的方法,但是只有单号的查询是无法提高企业效率,所以不同的单据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查询页面,而每个查询页面都能实现多条件查找,条件的筛选是根据企业需求来拟定.最后获取的结果会在页面的一个报表控件中显示,如果查询单据中包含明细,在报表记录被选中后,点击详情就会显示完整数据.如果有相应的编辑权限,就能对其进行修改.

4结论

本文介绍的焊接企业管理系统基于Oracle数据库平台,采用C/S结构模式,利用面向对象技术方法设计、开发,并采用插件的方式,为不同的焊接企业模式定制.业务的全面、流程的严谨是该软件所需的基本要求,相较于其它系统软件,在拥有一些共同的功能上,扩展了较完整的母材、焊材数据的添加;提供焊材检验国家标准或其他标准并支持修改等功能,这些都对提高焊接企业运作效率有着显著帮助,对企业的发展和业务拓展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论文管理系统设计]

篇5:弱电系统设计探讨论文

弱电系统设计探讨论文

摘要:文章从目前弱电设计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设计工作之所以不令人满意的几个原因,随后重点阐明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规范设计程序与内容对改善设计状况所具有的意义,提出设计应贯穿于工程的全过程的观点,最后详细叙述了弱电设计的几个步骤、每一步的大略工作内容及其设计部门的分工协调。

关键词:弱电系统设计现状程序步骤需求内容分工

1概述

从某种意义上说,设计是工程的成败之本,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充满挑战性的工作,一个优秀的弱电设计更是如此。然而,目前国内的弱电设计工作现状还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

(1)弱电系统的子系统多,所牵涉的高新技术多,现有的理论体系,规范不很完善,有些焦点问题还未形成定论,目前成功的、值得借鉴推广的工程建设经验寥寥,这些是造成目前弱电设计难度大的客观原因。

(2)优秀设计人员的匮乏及其广大设计者的素质亟待提高则是人为原因。现在的一些弱电设计者往往是闭门造车,严重脱离实际和用户需要,一味地追求高标准、高档次,设计千篇 一律,毫无特色与新意,这些设计造成许多弱电工程“先天不足”。弱电的高科技性与复杂性需要设计者(特别是总设计师)有高素质,他至少具有广博的计算机、通信、电气、水、暖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丰富的设计经验与技巧和对新技术敏锐的前瞻能力。

(3)与其它土建、水暖专业不同,弱电设计在实际工程中很容易受其它专业、单位人员的制约这是专业性质所决定的。如:往往在工程后期设计才能全面展开,造成设计时间紧张,来不及深思熟虑;工程实施中招投标行为规范,系统产品随意变更,造成许多设计工作的浪费;施工图与装修严重脱节,用户要求的不恰当、不明确,使设计人员做了很多的无用功;用户功能随时变更,更给设计带来很多的不便。

(4)人们(包括许多业主,政府主管部门、一些甲级设计院、大型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工程公司)对整个弱电设计存在误区,对设计的程序、过程、内容不很明了,在整个设计“接力棒”中,设计者间的水平存在差异,设计分工还不合理。

综上分析,要使弱电设计面貌有个质的改善,除了需要全行业加大投入,积极促进弱电专业的理论深入研究、通过各种途径(特别是高校行动起来)积极培养出高素质设计人才这两项需长期努力外,另一个很重要的、成效较快的办法就是改变观念,理顺整个建设工作程序,加强宣传与规范,使人们对弱电设计的程序、过程、内容由混沌走向明了,并充分保证设计人员素质的一致性,就能改观弱电设计的被动局面,如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让大家都了解并都遵守规矩程序,才能使设计走向规范化。那么,一个典型、完善的弱电设计应包括哪些步骤与内容呢?我想至少应包括规划设计、总体设计、详细(工程施工)设计以及修改与扩充设计四大部分,并且弱电设计工作应贯穿工程的全过程。

2规划设计

为了使设计更加合理,就必须做好设计前的准备工作,规划设计就是这样一个很重要但又很容易被人轻视的工作,它包括:用户需求分析、提出规划(初步)设计方案和可行性研究三步。用户需求分析:设计者应首先通过与业主口头交谈、讨论和分析研究收集用户对弱电系统所提出的设想、要求和问题,限定弱电系统所达到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者整理用户的需求,对业主的要求明确化、定量化,形成科学的、严格的、可操作的具体目标,即:从功能、性能、实施和费用等方面结合现有的产品和各类相关技术确定系统目标。

规划(初步)设计:在确定系统目标基础上,设计者应围绕用户需求和建筑物的功能,从宏观角度对弱电系统的总体规模和性能指标、各个子系统的规模和性能指标、所选用的技术和如何实现等进行叙述和论证。使用户系统有一个总体概念和了解,对今后的实施和经费做到中心有数,同时它也是系统分析阶段的文档资料。规划设计方案一般包括:目标系统的总体概貌、目标系统的总体结构、各子系统的描述。其中各子系统的描述包括:系统目标、系统布线结构、系统实施计划、系统经费概算。规划设计方案要注意以图文并茂的形成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设计意图充分表达出来,以供有关决策和技术人员作为论证和评价的基础。

可行性研究:在规划设计方案出台后,则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即主要对该弱电系统建设的必要性、技术的先进性、经济的合理性作出明确的判断,只有在调查判断过程中,确认建设该系统符合上述三条时,才可进行下一步设计。

2.1 建设的必要性

许多弱电子系统具有很高的优越性,但必须注意并非一切情况都可选择该系统,应当根据使用部门的实际情况,在十分必要的场合安装此系统。总之通过调查,初步确定不同的技术方案,然后再通过方案对比证明安装此弱电系统具有明显优点时,才可实行,而对于一些可以用其它装置或方法进行的场合,就不要安装该子系统。

2.2 经济的合理性

经济的合理性包括两个含义,一是设备的选型和工程的投资费用合理;二是系统建设的投入产出合理。即:建设该子系统,从经济效益上应当是合算的,也就是说系统本身的折旧费和维修费的总和应当小于使用这种系统在提高生产(工作)效率、提高产品(工作)质量、保证安全等方面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当然,这里所谈的效益是指系统本身直接创造的效益和间接创造的效益之总和。总之安装系统要进行科学的计算和分析,确定其具备经济的合理性时再行实施。

2.3 技术的先进性

对于系统的设备选型、组合方式等设计内容要注意技术先进性。所谓技术的先进性是指一种设计方案既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又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技术指标,而且还具有目前比较先进的水平,起码不能选用目前已经淘汰的产品,但是也不应该盲目追求先进,尤其选择进口设备或引进全套系统时,要考虑我国的国情,要考虑用户单位的'技术水平,将来国内的设备维修能力和配件来源等情况,以防系统投入使用后的维修工作困难。

3总体设计

从总体设计开始,设计人员将根据用户需求书和规划设计方案,考虑实际的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及社会条件,确定系统的实施方案。如果说,在上一阶段,设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调查研究、了解情况的话,那么,从这个阶段开始的主要任务是在各种技术手段和实施方法中权衡利弊,进行精心设计,尽可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实用性和可扩充性。这是一个从目标系统到具体实现的逐步细化的设计过程,可分为两个前后衔接又相对独立的阶段: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

总体设计是对目标系统的统筹和设计,是对初步设计的修改、补充和深化,它包括:系统功能设计、集成设计、逻辑设计、应用设计、协调设计、流程设计、环境设计等。

4详细(工程施工)设计

工程施工设计中最重要的是系统施工图设计,它是系统技术设计和施工平面图设计的总称,通常在系统初步设计和工程实施方案设计后即可进行施工图设计。

工程施工图设计首先是将系统初步设计和施工方案中较原则的软、硬件配置,系统功能要求作细致全面的技术分析和工程参数计算,取得确切的技术数据后,再绘制在施工平面图纸上。特别是集成系统更需要对其有关子系统在各专业方面的安装工艺、接口界面等提出详细的要求和相应的文字说明。对于土建施工中要求预留孔洞、预埋件、线槽和桥架的的敷设也需在施工图中有明确的位置、尺寸、走向等,对于系统所需监控和管理的各类定型机电设备产品的施工安装图绘制也应采用《国家标准通用图集》以便节约工时和加快施工进度。

工程施工图设计的深度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土建施工所需预留孔洞、预埋件和线槽、桥架的定位、尺寸以及走向的工艺与敷设要求。

(2)作好弱电设备机房和弱电井的电源和接地预留、接地可采用联合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采用弱电单独接地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3)相对不变层(如设备层)、层面部分区间、大楼接入网的管道预埋。

(4)中央监控室、各类弱电机房的位置大小、平面布置要求。

(5)系统现场控制器(DDC)、监控点(IP/OP)的定位及安装要求。

(6)系统配线规格和布线要求。

(7)系统设备线路端接的编号和方式。

系统工程施工图纸一般包括:图纸目录、施工总体说明、各弱电子系统系统图、系统管线平面图、弱电井、机房的布置详图、系统配线与端接图。施工图纸设计主要以上述图纸为主,如果图纸上表示不清楚的,可在总体说明或相应图纸中辅以文字说明,文字说明是对施工图纸的补充。由于弱电系统是采用集中统一的一体化综合设计,因此我们在进行施工平面图设计时就有可能在一套施工平面图纸上反映各子系统(除火灾报警系统按规范需另行独立设计以外)的工程预埋线管和线槽桥架的安装配线的敷设和布线方式,以及相应的设备定位。

5修改、扩充完善设计

修改设计:在弱电系统施工安装后,经过系统、分系统联试并对系统的功能、指标测试,如果发现功能、性能指标不达标或不完善的地方,只有通过修改设计才能满足系统的应用需求。扩充完善设计:建筑的弱电工程从立项到设计、施工、安装、调试、评估及验收大约要2-3年的时间,这样一个长的生成周期,由于技术的发展变化和人们对系统认识的不断深化,系统验收时会提出系统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扩充设计。扩充设计的内容完全取决用户的需求,扩充设计工作做好了,往往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从系统的规划设计到系统扩充设计的完成,整个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完成了一个设计周期。在这个设计周期中,设计部门与人员通常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国内目前能够承担弱电设计部门主要有:一部分甲级设计院从80年代以来,在竞争浪潮中,不断改变过去靠皇粮和沿用苏制设计体系的老路,受商品经济与欧美设计施工体系的冲击,改革正在加速进行之中,跟上了大建设大发展的步伐,但大多数设计院在掌握与应用世界最新技术、经营管理水平、设计人员的工程经验等方面明显存在缺憾。而系统集成商是国际上80年代兴起的一种服务商,他并不直接从事硬件和软件的生产和开发,而是活跃在用户和制造商之间,根据需求设计系统建设方案,选择不同厂家进行组合,以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为用户建设一个适用的系统,并承担对用户的培训和进行跟踪服务。涉及到众多的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弱电设计,欲想让设计院“包打天下”是不可能的。从设计的步骤、内容和设计院与系统集成商能力与工作方向来看,规划设计和总体设计由有实力的甲级设计院来进行,详细设计和系统修改扩充设计由系统集成商来做,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分工搭配。即:设计院的主要职责是完成总体方案与系统设计,并解决好与其它专业设备及其管线间的施工配合。系统集成商在设计院的指导下进行详细、修改、扩充完善设计。

参考文献

1陆伟良.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

2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智能建筑设计技术

3李林.智能大厦系统工程

4张瑞武主编.智能建筑

5杜成章.建筑智能化的系统设计

篇6:拖拉机信息登记查询管理系统设计

拖拉机信息登记查询管理系统设计

根据多年从事农机管理工作的经验,用VB程序设计语言和ACCESS数据库系统,设计一个简易的`管理系统,实现对拖拉机信息的登记、查询、修改、删除、统计、报表打印功能,满足拖拉机信息管理的需要.

作 者:王光升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南区农机监理站,安徽,滁州,239001 刊 名:总裁 英文刊名:PRESIDENT 年,卷(期): “”(10) 分类号:S2 关键词:拖拉机信息登记   查询管理系统   设计原理  

篇7:设计小型液冷系统论文

引 言

电子设备元器件一直是朝着提高集成度、减小元器件尺寸及增加时钟频率的趋势发展。高集成度、微小的元器件尺寸及大时钟频率带来的是元器件功率和热流密度急剧增加而产生的过高温升。实验证明,电子器件的可靠性与温度成反比。在传统热设计中,散热方式以传导、自然冷却、强迫风冷为主,随着元器件热流密度的不断增大,传统散热方式已无法满足散热要求,液冷技术比空气冷却效率高出 100~ 倍,液冷散热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机载电子设备。在航空应用环境,对于机载电子设备的尺寸和重量有严格要求,因此液冷系统的小型化研究十分必要。

1 液冷技术及液冷系统原理

液冷技术是指冷却介质为液体的冷却技术。其原理就是利用冷却液的流动带走元器件产生的热量从而降低发热元器件的温度。液冷系统主要由液冷散热器、循环管路、泵、储液箱、二次换热器 5 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如图1 所示,冷却介质在泵的作用下从储液箱泵出流入液冷散热器内,将电子元器件产生的热量带走,再经过二次换热器将热量散发到空气热沉中,冷却后的液体再次流回储液箱,如此循环往复来达到控制元器件温度的目的。

篇8:设计小型液冷系统论文

在标准 1ATR 机箱内设计液冷系统并实现液冷系统的小型化。小型液冷系统自带冷却液驱动、存储、二次换热系统,仅需要飞机提供冷却空气,即可实现高热流密度元器 件 的温 度 控制 ,可 以有效解 决高热流 密度元器 件的散热 问题。

小型液冷系 统主要由驱动模块、液冷散热器、空气/液体二次换热器 3部分组成。驱动模块为小型液冷系统提供冷却液的驱动、存储、冷却液流量控制;液冷散热器对高功耗元器件进行散热,元器件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液冷散热器内的冷却液,冷却液将热量带出,达到控制元器件温度的目的;空气/液体二次换热器将冷却液吸收的元器件热量散发到空气热沉中,使得冷却液温度降低,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

小型液冷系统的设计方案见图 2。驱动模块插入机箱的插槽内,空气/液体换热器嵌入在机箱侧壁上。储液箱中的低温冷却液在驱动系统中微泵的作用下流入液冷散热器中与元器件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高温冷却液流入机箱侧壁与冷却空气进行热交换,将冷却液热量散失到环境中后重新回到储液箱中,如此循环。

2.1 驱动模块的小型化设计

驱动模块小型化设计主要是将微泵、储液箱、电源及控制电路集成在一个模块内,以实现驱动系统的集成化、模块化、小型化,必须从组成系统的各个部件入手。

1)泵的小型化。受驱动模块内部安装空间的限制,小型液冷循环系统采用微型泵来满足小型化要求。选择泵的型号前应精确计算系统流动阻力和冷却液所需 的 流 量 ,根据系统流阻曲线与泵的工作曲线选择合适的微型泵,应尽量使所选泵在其高效工作区范围内即额定工况点附近运行。经过系统流阻及冷却液流量精确计算后,本系统选择微型齿轮泵,微型齿轮泵具有自吸能力,通过电机控制流量,流量精度高,体积小,能够满足系统对压力、流量及小型化的要求。

2)储液箱的小型化。根据传热理论精确计算系统所需的冷却介质流量,储液箱中冷却液出口应设计在储液箱底部低点,内部应设计斜面以避免死水区的形成,以便有效利用冷却液,实现储液箱小型化要求。

3)电源及控制电路小型化。根据微型齿轮泵供电要求选择微型电源模块,根据驱动模块内部空间设计微型控制电路,控制电源模块输出 0~5 V 的电压,调节齿轮泵电机转速,实现对流量的精确控制。

2.2 液冷散热器的小型化设计

液冷散热器小型化设计关键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换热效率的最大化。通常液冷通道的设计对实现高效换热至关重要。

在液冷框体内设计流道,通过冷却液在液冷通道内的流动将元器件热量带走。液冷通道设计为蛇形并联管路,蛇形通道增加热交换时间及面积,并联管可有效降低流阻,同时避免堵塞,提高可靠性。

通过对液冷散热器进行热性能仿真,优化液冷散热器内部流道结构形式,增加冷却液流动通路尺度,增加有效换热面积,降低热源温度,有效提高液冷散热器散热性育。

3结语

机载电子设备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功耗不断增大,同时又对“小、低、轻”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本文将液冷系统设计在一个标准IATR机箱内,对液冷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小型化设计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电子设备液冷系统二次换热器嵌入式设计方法,将电子设备机箱侧壁设计为液冷系统二次换热器,极大地缩小了液冷系统的体积,实现了液冷系统的小型化。小型液冷系统自带冷却液驱动、存储、二次换热系统,仅需要吃机提供冷却空气即可实现对高热流密度元器件的温度控制。通过实验,测试了该系统的高效散热性能,与传统风冷机箱相比,元器件温度大幅下降。该小型液冷系统具有结构紧凑、维护方便、换热效率高等优点,为后续电子设备液冷系统高效散热及小型化设计提供参考。

篇9:校园一卡通系统设计论文

校园一卡通系统不但具有身份认证、消费管理等功能,而且还应该与学校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统一起来,使用共同的数据中心平台和数据库,实现与其它信息管理系统的互通。为此,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设应该包含相关的身份认证系统、数据交换系统、综合门户系统、第三方系统接口等内容。系统架构采用三级平台结构:数据中心作为一级平台;银行、财务等各管理中心作为二级平台;各应用系统为三级平台。其中,一级平台是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的核心;二级平台实现银行系统、校内卡务管理中心、各终端机的互连互通,完成用户的各种银行业务和信息管理功能;三级平台完成与校园卡相关的各种应用功能。

篇10:校园一卡通系统设计论文

安全性是校园一卡通系统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的最重要原则。该原则可以通过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手段,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具体内容包括IC卡、读卡终端、应用服务器等硬件设备,以及数据的网络传输、存储、管理等运行机制。此外,在设计过程中还应密切注意科技的发展,不断采用新的安全标准对系统进行评估,保证系统的安全性需求。开放性是校园一卡通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在设计上应规划出多种不同的标准及非标准的接口,以供如图书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第三方应用系统接入,接口规范可以根据学校的需要提供一种或多种,如应用程序动态接口、Web-Service等。

篇11:校园一卡通系统设计论文

3.1数据库平台选择

在数据库平台的选择过程中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考虑。如考虑到稳定性,可以使用当前性能最为稳定的Oracle10g数据库。如考虑性价比,可以使用性价比较高的SQLServer数据库。操作系统同样也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考虑。性能稳定的有UNIX,性价比较高的有LINUX,与SQLServer数据库搭配较好的有WindowsServer系列操作系统。

3.2转储数据方案设计

对系统要转储的数据表是否转储、保留天数、转储方式(全量、增量),转储后是否删除原始数据等这些参数进行配置。考虑到学生放假问题,则系统规定原始表至少要保存6个月的数据。转储时间可分为自动设置和手动设置两种。

3.3系统安全体系设计

系统架构采用三级平台结构,涉及到的网络结构类型有多种,如校园网、VLAN虚拟局域网、RS-485总线网等。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从数据存储、数据通讯、系统密钥、网络访问、应用系统等多方面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3.4第三方接入方案

一卡通系统作为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信息管理。因此,必须为第三方应用软件提供标准、统一的接口。第三方应用软件与一卡通系统对接后,可以实现信息的统一管理、工作的协同进行以及信息的同步处理。对接时可以采用基于TCP/IP网络来传输数据。应用软件可以使用应用服务层、Web-Service层提供的多种接口实现,如数据库视图映射、协议通讯包、Web-Service应用、传统DLL接口、卡操作接口等。

3.5系统运行结构设计

系统运行特点是采用电子钱包的方式,在运行过程中支持的`运行模式有两种:脱机模式、联机模式。这种系统运行结构设计方式灵活,可以为移动式收费提供技术支持。设计有终端设备的权限集中控制管理功能,从而保证终端设备在接入时具有相应的合法性。具体实现是通过数据通讯网关,7*24小时不间断地对联机终端设备进行数据采集,从而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6一卡通系统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案

为了使一卡通系统数据库在突然发生故障时,能够在第一时间恢复数据,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相关数据容错处理方案。具体实现法可采用诸如中心数据库双机热备、异地数据库NAS备份、二级缓存机制等措施。

4结束语

校园一卡通系统作为数字化校园的核心应用项目,能够实现全校范围内信息的互联互通,多种信息的共享。该系统不仅具有消费功能,还具有完备的信息管理功能。它的投入使用必将为提高学校数字化生活水平和信息化管理水平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篇12:地质剖面绘制系统设计论文

绘制剖面之前,首先要了解钻孔的具体分布状况,以此确保钻孔位置的选取合理。针对这一实际状况,施工人员应当将矿区位置确定好,然后制定出相应的钻孔平面分布图,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根据平面图的具体分布情况了解钻孔的信息,例如:标高、坐标以及钻孔号等,这样就能够对钻孔的剖面图、三位柱状图进行确定,然后通过专业计算软件计算数据模型,以此掌握图纸上每层地质的具体信息。MapGIS,实质上就是一种计算机数据模型计算软件,是地质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就目前来看,计算机绘图技术的发展迅速,地质研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该技术原理对图纸进行仿真与设计。虽然,现阶段剖面图、地质柱状图的相关成图软件十分多,但是大多数软件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在于软件的地域性,通常在更换一个矿区之后就需要重新进行调整,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客户需求的有效满足。而MapGIS具备的规范性较强,打破了一系列情况的约束,可以数据化计算不同的图形,同时矿区工作人员能够按照自身的需求对图片尺寸、字体大小进行自定义编制。MapGIS能够统一连接图形上的面、线、点,构造一个三维结构,以此使地质工作人员更好的掌握剖面图、地址柱状图的基本信息。

2矿山地质剖面图绘制模块研究

绘制模块,实质上就是矿山地质剖面研究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能够将现实生活中的地质状况完整的反映出来,通过模型更加具体、形象的将每一个地质结构展现出来。本文主要通过综合地质剖面绘制的数据模型与计算模型,以此了解与掌握绘制模版的主要类型。

2.1地质绘制模版剖面计算模型

为了进一步加强地质结构的形象性,图形采集到的信息数据应当由上往下进行分局调整,这样不仅能够将结构布局更为直观的展现出来,还能够便于管理。对于最终的计算模型图形而言,主要是由一些简单图形结合在一起形成的,而每一个简单图形又是由相应的基础图元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因此必须确保图纸的层次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地质剖面图具备的几何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寻找其中的相似点;同时,通过点、线、面对钻孔、地质结构的分布进行统一整合,这样就能够制定出一个完整的地质剖面图。

2.2钻孔柱状图模块的设计分析

柱状图,实质上就是一个地质图件,通常是用来对某一个矿区地层的`布局进行反映,在此基础上对综合性柱状图进行绘制。这些柱状图的类型呈现多样化,样式差异较大,而且不同种类的柱状图在用途方面也不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种类:

①岩性柱状图的形成。由于钻孔柱状图的样式呈现多样化,在作用上有较大差异性,因此通常情况下主要是按照使用者的具体需求进行针对性绘制。

②岩性柱状绘制的算法。在绘制钻孔柱状图的过程中,对于岩性柱状的绘制十分重要,通常情况下,钻孔中不同的岩性主要是由一系列矩形共同组成的,长短不同。通常,能够通过MapGIS的添加线芳芳对每一个岩性柱进行描绘,基本上在将矩形的四个点进行确定之后就能够保证描绘的质量,计算过程主要按照逆时针方向从左上角开始对点的坐标进行收集,然后将第一个坐标与最后一个坐标重合在一起,以此形成矩形。

③层次结构模型。按照钻孔柱状图的具体样式,可以从中发现钻孔柱状图的基本组成,主要包括:图案、文字、矩形以及直线等,然后可以通过MapGIS’t的点、线、区三图元进行组合分析。

2.3钻孔平面布置图

钻孔平面布置图,实质上就是对子图片的二次诠释,通过计算数据编程软件,对钻孔信息表中的坐标、标高以及钻孔编号等进行信息诠释,例如:通过X、Y坐标,对钻孔桩子图中的具体位置进行确定;同时,在绘制过程中,应当介绍钻孔的基础特性,例如:坐标位置、标高以及钻孔编号等。从钻孔平面布置图方面来看,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使使用者能够更加直观的对钻孔分布特点进行分析,以此更加详细的绘制地质剖面图与柱状图。

3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利用计算机软件开发具备的优势,能够加快矿山地质剖面绘制系统设计中相关数据的采集、成图,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图形属性,以此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

篇13:软件开发管理系统设计初探论文

摘要: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信息产业发展具有直接推动作用,特别是基于信息技术的软件产业更是得到长足发展,从国内外软件产业的发展情况来考量,针对软件系统的开发均将局部问题作为着重点,当前市场上,对开发管理整体解决的产品还较少,因此,针对软件开发管理系统来讲,应从多元化角度予以设计。

关键词:多元化;软件开发;管理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34-0069-03

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种软件的实际需求及所存在复杂程度不断提升,然而一些软件在可靠性方面也随之显现,导致原来的开发设计,对当前人们的现实需求,不能给与较好的满足。针对软件开发管理的最终目的来讲,实质为促使润健能够依据原来计划相应进度、成本及质量顺利运行及完善。随着软件开发技术的不断提升,在软件开发进程中管理学细想也开始慢慢渗入,并且二者之间存在联系越来越密切的状况,人们自身的当前需求也就是在多元化软件开发管理系统的主要需求。

1多元化需求下的软件开发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分析

1.1国外技术研究现状

国外软件开发管理系统研发起步较早,种类较多且产品线也比较长,然而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多为注重局部问题的解决,现就IBMRational系列产品为例进行探析,该产品生产公司为IBM,在当前相关软件当中,算为一款在整体上较为完整的产品,可将其划分为五部分,即:其一,需求分析。从本质上来讲,其为一种对文档进行管理的工具,主要为UML建模给与相应支持;其二,设计与构建。从实质上来讲,其为UML建模的工具;其三,软件质量保证。其用处为实施代码分析,并应用在产品测试中;其四,软件配置管理。主要用于配置管理及工单的实现;其五为项目及过程管理,主要用于项目管理及过程管理。另外,除此产品之外,还有BorlandStarTeam及Sablime系列产品等。对上述产品综合分析可知,如果软件产品在具体的集成度方面存在较高状况,则其覆盖面与之成正比关联,但是,从软件开发管理框架角度来考量,其仅仅对其中的局部问题及环节予以涉及,在各个产品之间始终处于独立状态,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结合,项目则在软件开发及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开发管理方面则很少进行设计,这些产品仅能在一些较大规模企业中得到运用,虽然功能严谨,但是在灵活性方面则相对缺乏,国内一些企业运用上述产品,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出现较多问题,至此,诸多软件产品在国内很难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1.2国内技术研究现状

随着近些年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内软件企业在具体的软件开发管理领域进行了更为深入、全面的研究及探索,代表企业有北大青鸟及背景视锐达等,相比与国外企业,国内企业对配置管理方面作为研究出发点,但是在设计软件开发管理方面的内容则比较有限,实质上以多元化软件开发相应管理系统在国内仍然处于一定空白状态,现就JBRM需求管理系统予以考究,此产品顾名思义与需求管理相关,主要作用为,对辅助于软件开发管理系统,可实施五部分划分,即:其一,需求信息管理。主要运用文件夹等方式,能够为用户验证和查找提供更多便捷;其二,需求动态管理。通过对软件需求实施动态查询,为管理人员对项目风险进行评估及软件开发人员就项目进度进行掌握等提供便利;其三,需求变更管理。通过对项目范围扩展进行控制,以按需分配的形式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并对准确文档予以提供;其四,需求追踪。其方式主要有逆向或正向,通过控制需求,以此达更好利用需求之目的。针对软件开发管理,不管管理方式还是相应管理对象,其与国外同种类型的辅助工具相比较,在本质上并没有较大差距,但是从辅助的效果来考量,均存在比较明显的局限性。

2多元化软件开发管理系统具体内容及技术路线分析

2.1管理系统具体内容

该系统在覆盖面较广,其中主要对软件管理涉及较多,通过结合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并有效运用项目管理相应辅助作用,以此,实现企业开发管理目的,在软件开发当中,对其过程进行优化,研发自动化程度更高的软件,从而为实现企业规模化生产,在技术方法提供更好支撑。针对该管理系统,其功能模块为三部分,除了在项目管理功能模块当中,其所涵盖的项目管理及配置管理外,还有软件功能自动化模块当中,其所包含的测试自动化、需求管理及设计管理,除上述内容之外,还有在企业管理功能模块当中所涵盖的过程管理、合同管理及客户管理,这些功能模块相比于企业管理软件、项目管理工具及独立运行的系统辅助工具,多元化软件开发管理系统当中针对软件开发管理所应该具备的相应特点给与和充分考虑,其将企业管理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通过有机结合项目管理功能,并充分运用软件工程所具有的辅助功能,提供一种具备系统化和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2.2多元化软件开发管理系统研究的技术路线

该系统以六大技术路线应用状况下予以完成,第一,以SOA技术为基础,由于多元化软件开发管理系统在具体的规模及功能上均得到有效扩展,因此,针对软件的应用来讲,其也应具备相应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SOA能够实现分解系统的作用,重新编排服务,针对系统所遇到的灵活性及可扩展性方面的问题能够给与有效解决。针对运用SOA架构来讲,其将软件企业的'实际需求融入其中,针对软件开发管理系统相应伸缩性及实用性,利用服务的定制及装配予以完成,对软件企业实际需求予以充分满足。第二,Webservices为基础,采用SOA予以辅助,兼容不同类型系统,实现SOA架构构建;因此,在实际应用在中,能够将系统间数据进行转换,并能实施数据解析;第三,以RUI技术为基础,其主要以浏览器为基础所设计的一款富用户界面,就其外观来讲,形同于应用程序界面,然而却能够实现系统在服务功能方面的增强作用;第四,以J2EE标准为基础,运用该标准对系统的分布式结构进行设计,在对系统软件在独立性方面得到保证的状况下,对系统基础软件部署相应灵活性给与增强,不仅能够将软件研发及系统维护方面的成本给与有效降低,还可达到系统质量不断提升的效果。第五,以数据库为基础,系统平台需要将大量的数据进行收集,此外,还需要管理在系统开发当中所产生的大量数据,有效的数据能够实现系统研发成本降低的效果,因此,为了促进性价比的最大提升,可在研发当中运用大数据,以此针对软件开发管理当中相应需求给与适应。

篇14:软件开发管理系统设计初探论文

3.1架构设计

多元化软件开发管理系统在架构方面主要划分为四层,从顶层至底层分别为交互层、应用层、支撑层及基础设施层。交互层主要为用户;基础设施层内容主要为为信息,在各种设备、服务器及系统的作用下提供相应信息,该层不仅要有网络设备和主机,还需要相应的储存设备,以此达到对应用服务器及数据库系统提供信息的效果;在应用层当中包含有整个系统的核心内容,也就是上述中提到的企业管理功能模块、软件功能自动化模块及项目管理功模块,在各个功能模块当中还具有诸多内容;除此之外,应用层需要相应的支撑组件,且在组件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形成相应应用支撑层,不仅需要管理权限及用户,还需要针对配置管理将适配器予以提供,此外,在应用层当中的各种功能的辅助下,才能达到将服务及引擎予以提供的效果比如工作流引擎及文档引擎等,针对系统技术体系架构来考量,其与总体架构存在相对应状况,主要也分为四层,从顶层至底层分别为展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及信息服务层。针对系统总体架构来讲,其针对应用层的相应设计更为注重。见图1、图2所示。

3.2功能实现

就多元化软件开发管理系统功能实现而言,其在具体的功能内容上,在具体的企业管理功能模块、软件功能自动化功能模块及项目管理功能模块上予以集中体现,项目管理功能模块当中给与集中体现,针对项目管理功能模块来讲,其在具体的设计上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即其一,以项目计划模型为基础,利用建模分解项目计划,并实施相应预警及跟踪操作,利用系统管理程序,实现项目计划评审自动化;其二,结合项目自身实际需求,对条目花任务进行设计,依据自动化功能任务来实现相应更新,从而达到醒目审核、预览及进度审核及发布等功能得以实现的目的;其三,依据具体的配置状态记录,将储存站予以生成,最终实现配置管理完成的目的。针对软件功能自动化模块来讲,其在具体的设计上也分为三个步骤,其一,将调研模块进行设置,就需求调研计划进行制定,对系统开发原型进行管理,对调研记录进行管理,描述各个功能点,将在需求更换当中的审核、评估、确认及申请等予以完成;其二,将设计模型及范例进行定制,以文档生成模型为基础,管理文档质量及设计状态,最终实现设计的转换;其三,测试系统功能及软件功能,对各技术线路进行广泛应用,并就测试自动化予以实现。针对企业管理模块来讲,其在具体的设计上也同样分为三步骤,分别为,其一,依据企业实际需要,就软件过程进行定义,对过程展现、执行任务及配置给与完成,重点设置标准模块、彼岸准子系统及部门等;其二,依据具体的合同信息,管理合同的关系人、附件、状态及条款等;其三,依据客户对应资料及类别,分析和跟踪管理客户信息,实现系统的自动报警及回访功能。可利用黑盒测试法,分析系统的运行效果,针对那些已经实现的预设功能,可通过将相关异常数据输入,以此对其可靠性进行测试,对系统是否出现异常进行观察。针对系统功能的实现来讲,其主要在需求管理界面、项目管理界面及系统初始界面当中予以体现,通过对这些界面进行观察,便可从中将比较详细的信息予以获取。

4系统测试及运行效果分析

4.1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运用黑盒测试法予以操作,采用手工形式,针对系统预设功能给与确认。通过将异常数据输入,进行系统可靠性测试,就当输入异常数据系统是否会出现中止及对用户错误能否屏蔽进行检验。采用loadrunner工具对系统性能进行测试。

4.2系统界面实现及效果

4.2.1系统初始界面开发完毕后,其初始界面在视觉效果方面较好,且界面在色彩上也十分丰富,方便操作。见图2所示。4.2.2系统管理界面该功能模块对公司各阶段的管理、项目生命周期管理及各个中心予以实现,针对员工的质量的管理、工时及任务等得以实现,此外,还有各种相应参考表格;利用信息化达到管理效率提升的目的。见图3。4.2.3需求管理界面该界面主要对需求变更、需求分析及需求调研等方面管理予以实现,如图4所示。本功能模块实现了电子化文档,在需求管理上可划分为FPA五要素、条目级和例级,实现依据需求而相应变更追溯的目的,并为需求分析提供相应依据支撑。根据具体的需求管理,以此达到对软件版本管理予以管理的目的,还可实现版本之间的比对,以产出物、任务及需求之间相应自动关联的作用,达到需求跟踪自动化得以实现的目的,还能够实现统规模估算差异的比对的目的,依据FPA五要素,实现更为准确的系统规模估算,因此,达到软件开发效率提升的效果。

5结束语

基于我国当前软件开发管理系统应用状况及发展状况综合考量可知,目前在高融合性方面还比较缺乏,此外,还应对功能更为全面的管理软件进行不断创新及研发,以多元化角度框架下,对软件开发管理系统进行设计,不仅要达到企业软件开发管理自动化的实现,还要提升我国管理软件的国际领域竞争力,更好地促进国内软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晓慧.软件开发管理系统的面向多元化的设计[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6):256-257.

[2]王雪竹.软件开发管理系统的多元化设计分析[J].硅谷,2015(3):53-53.

[3]朱德润.行政机关绩效考核平台的设计与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24):61-61.

[4]徐燕.一体化多种收费账务平台系统在电费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1):137-139.

[5]李英.探索分析计算机软件应用与发展[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2):79-80.

[6]张颖.基于SOA体系结构软件开发研究[J].青年科学月刊,2014(8):167-167.

[7]李抒泽,贾志淳.软件开发管理系统的面向多元化的设计[J].电子制作,2014(19):256-257.

篇15:智能化物业管理系统设计论文

智能化物业管理系统设计论文

摘要:为了使物业管理的基础工作走向科学化,信息化,提高物业管理的水平和效率,从而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该文设计了智能化物业管理系统。在对物业管理人员和业主业务需求分析基础上,采用了B/S结构和S2SH框架进行开发,把系统划分为小区信息管理,业主管理,资产管理,费用管理,系统管理,设备维修管理六个功能模块,并对数据库进行设计。

关键词:信息管理;S2SH;B/S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03—0107—02

随着中国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房产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如果说房产位置、建筑质量是评价一个房地产项目优势的硬件指标,那么物业管理则是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生活品味的一个重要方向。物业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行业[1],不仅是房地产综合开发的延续和完善,同时也是塑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使得品牌物业增值,保值的最有效手段。目前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在物业管理环节较为落后,但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加快,以及房地产现代化的建设,一套功能完善的物业管理系统尤为重要。文中所探究的智能化物业信息管理系统是一套优化流程为基础的软件系统,允许小区物业管理人员进入系统对相关业务进行相应的处理,实现整个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同时系统允许业主进入系统查看相关信息,申请办理相关的维修业务等等。本系统在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上,规范了物业管理市场,提高物业管理水平,使物业更好的服务业主,从而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1相关技术

1。1B/S结构

B/S结构(Browser/Server)结构就是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这种结构是对C/S(Client/Server)结构的一种改进,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而兴起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2]。WEB浏览器是客户端最主要的应用软件,需要在客户端安装一个浏览器,然后数据库安装在服务器上,这样就可以利用浏览器通过服务器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通过浏览器来实现,仅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也就是Browser实现,主要事务逻辑都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大大简化了客户端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总体的成本。

1。2S2SH框架

S2SH是指Struts2+Spring+Hibernate三者的结合,是J2EE最新流行的框架。S2SH框架的体系结构中,Structs2框架一般主要基于表现层,直接面向用户,响应用户的请求,并向用户提供其所需要数据;Hibernate框架用于数据持久层,负责数据的'持久化功能;Spring是一个轻量级控制反转(IOC)和面向方面(AOP)的容器框架。主流的S2SH技术构架,相对于旧的系统有诸多优势:良好的可维护性;良好的可扩展性;优秀的解耦性;典型的三层构架体现MVC(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思想,可以让开发人员减轻重新建立解决复杂问题方案的负担和精力。便于敏捷开发出新的需求,降低开发时间成本[3—4]。

1。3小结

本项目技术上首先采用面向方面的编程对物业管理业务过程中各业务逻辑进行隔离,完成对象的初始化及管理工作,降低各部分之间的耦合度,提高程序的可重用性,进一步提高开发的效率和维护扩展的成本[5];其次,采用Hibernate框架下的对象关系映射技术完成不同类型系统的数据之间的转换,特别是物业管理业务中各对象之间的虚拟映射关系以及数据的持久化操作;再次,利用Struts框架提供的技术不仅完成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数据传输,还要完成物流业务具体的逻辑过程。所以,智能化物业管理系统的开发以J2EE开发框架S2SH(Spring+Struts2+Hibernate)为核心技术框架,客户端利用Ajax技术创建快速动态的交互式网页应用,力求在后台与服务器进行少量数据交换即可以使网页实现异步更新。用户在不重新加载整个网页的情况下,对网页的某部分进行更新,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2系统总体设计

2。1需求分析

通过对物业管理行业特点的分析、调研、整合,以及根据实际的业务需求,智能化物业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功能:1)能够对楼宇、车位等物业资源进行全面的管理;2)能够对业主的信息档案、投诉、维修等事项进行管理;3)能够以各种方式完成业主的缴费业务,对收费结果拖欠情况进行统计并加以保存;4)方便不同的用户登陆系统有不同的功能使用权限。

2。2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本系统的主要使用者是物业管理人员和业主。通过对系统功能的分析整合把智能化物业管理系统分为六个模块,分别是小区信息管理,业主管理,资产管理,设备设施管理,费用管理以及系统管理。

2。3数据库模型设计

用于数据库模型设计的最直接的方法是E—R图(实体—关系图),主要是用于描述系统的数据关系,一般这个模型是面向问题的,可以按照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建立模型,与软件系统中的实现方法没有关系[6]。根据物业管理系统的软件需求描述和功能分析,找出其中各个实体以及各实体的相关属性,设计出实体间的关系图,为了能够清晰地看出实体之间的关系,在此处给出一个实体的属性,其他省去。

3结束语

通过对物业管理这种新型服务行业的深入调研和分析,设计了智能化的物业管理系统,在满足物业管理需求的基础之上,使物业管理向着市场化、规模化、信息化、专业化发展,从而使管理信息得到有效的集中,大大减少数据的冗余,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有利于房地产业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l]黄峥,陈援峰。物业智能化管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姚芬。物业管理系统ASP。Net架构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3(13):40—45。

[3]孙卫琴。精通Struts:基于MVC的JavaWeb设计与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4]陈俟伶,张红实。SSH框架项目教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5]刘萍。基于SSH框架的小区物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7):117—119。

[6]普雷斯曼。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M]。郑人杰,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篇16:系统设计的性论文

1LabVIEW简介

LabVIEW是虚拟仪器编程软件中的一种,是一种仪器控制与数据采集的图形化编程环境.

它具有直观明了的前面板用户界面和流程图式的编程风格,内置的编译器可加快执行速度;

内置GPIB、VXI、串口和插入式DAQ板的库函数可无缝连接各类采集卡;

内容丰富的高级分析库,可进行信号处理、统计、曲线拟合以及复杂的分析工作;

利用ActiveX,DDE以及TCP/IP进行网络连接和进程通信.

正是出于这些特点,基于LabVIEW计算机测试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该系统也是一种基于Lab-VIEW和PCI采集卡的计算机测试系统.

2测量原理

电阻应变式扭矩传感器由敏感元件,信号调理电路,固定封装机构等几部分构成,它测得的是在扭矩作用下转轴表面的主应变ε,而该主应变和所受到的扭矩成正比.

当扭矩传感器的弹性轴在承受扭矩时,在相对于轴中心线45°方向上会产生压缩或拉伸力,从而将力加载到旋转轴上.

在其外圆表面上两个主要应力方向与轴线成45°及135°夹角的两方向上粘贴上电阻应变片,当传感器的弹性轴受到扭矩M作用时,应变片产生应变,其应变量ε与转矩M成线性关系,满足如下关系式M=πGD3ε45°16=πGD3ε135°16,式中:G为弹性轴材料的切变模量,D为弹性轴的直径,ε45°,ε135°为弹性轴上与轴线45°和135°角方向上的主应变.

将两个方向上的应变片并联结成半桥或全桥,这样该测量电路不但能使测量灵敏度提高一倍,还能消除由于弹性轴安装不善产生的附加弯矩和轴向的影响来减小系统测量的系统误差.

电桥中的电压信号,经信号调理电路进行信号放大,调频处理等,将测量电压信号变成与扭矩成正比的频率信号并通过低输出阻抗电路将信号输出[3,6,7].

3系统构建

该测量系统由主电机、传动轴、万向联轴节、减速机、测量装置,轧辊、机架、支撑座等构成.

其结构构成和传感器安装位置如图1所示.

该系统是一个典型测试系统,系统功能是测量、显示和记录主轴的转速、扭矩和实时功率.

构建该系统时应注意:传感器的选型与固定,PCI板卡的跳线,工控机中LabVIEW模块的选择以及软硬件接口.

3.

1硬件组装注意事项传感器的安装:传感器安装应严格按照传感器使用说明书进行.

此外还需注意将扭矩传感器固定牢靠,避免振动;

但又要避免由于固定过紧或中心高不匹配而产生弯矩,以至造成系统误差.

采集卡:由于该采集卡为集计数器输入/输出、数字量输入/输出等功能为一身的多功能PCI板卡,因而在使用本板卡进行实验测量前必须根据需要进行跳线,且不支持热插拔.

3.

2LabVIEW模块NI公司的LabVIEW是一个模块化的仪器,而且当前的模块繁多,应用LabVIEW软件平台进行程序开发,首要任务就是根据设计需求完善所需要的模块,否则有些功能就无法实现,给程序设计带来难以预计的困难.

结合本系统的属性,应用到的模块有:LabVIEW2012SP1,ReportGenerationandDataStorageModule,LabVIEWReal-timeModule.

如果采用NI或研华的采集卡,还需安装DAQ模块.

需要指出的是用RGD模块中小数据量采集和大数据量采集的数据保存方法略有不同[8,9].

3.

3软硬件接口与NI和研华板卡可以通过DAQ模块中的快捷VI编程不同,国产的很多板卡LabVIEW不提供其驱动,也不可能在右键快捷菜单中找到相应的函数.

这类板卡与LabVIEW的接口是通过调用动态链接库的方式实现的.

板卡供应商将所有板卡的驱动函数封装在一个后缀为dll的动态链接库中,用VB,VC和LabVIEW等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时,可以通过调用动态链接库中的函数来驱动板卡工作.

在通过LabVIEW的调用库函数节点进行编程时,一定要确保安装板卡与LabVIEW对应的驱动.

很多板卡的驱动程序针对VB,VC和LabVIEW的驱动程序是不同的,库函数的种类也是不同的(如PCI-8501N),因此在编程前必须确保正确安装驱动,否则在调用库函数节点时出错就很难找出错误原因,且影响实验进度.

库函数一般是形为ZTAPIlongstdcallZT8501OpenDevice(unsignedlongcardNO);

其中,“ZTAPI”为中泰的API函数缩写,“long”为函数返回值类型,“stdcall”为调用规范,“ZT8501OpenDe-vice”为该函数的函数名,括号内的量为函数入口参量及其类型.

下面以该函数为例,将LabVIEW调用动态链接库的方法介绍如下:从右键快捷菜单中找互连接口库与可执行程序调用库函数节点;

双击该节点配置库函数属图4扭转测试.

llbFig.

4Torquetest.

llb性,“库名/路径”中选择LabVIEW驱动目录下的pci8501.

dll,在函数名一栏中选择ZT8501OpenDe-vice函数,根据函数库函数中的前缀选择调用规范,此处应为“stdcall”,线程一栏选用在UI线程中运行.

设定参数类型,返回值类型为整型,入口参数cardNO为无符号整型,如图2所示.

设置好后的,给函数配上输入输出,然后封装成“打开设备”子VI(如图3),保存在创建的“扭矩测试.

llb”中(如图4),这样就可以简化程序框图,也方便编程[10].

在调试过程中可以用布尔指示灯来通过判断库函数调用后的返回值来显示板卡的工作状态,这样一方面不易出错,另一方面也便于查找问题.

用这种方法作为LabVIEW软件与PCI-8501N板卡的接口,就可以在LabVIEW开发平台上进行程序设计了.

4系统程序设计

本系统设计软件部分,应具有数据采集、实时显示、数据保存等功能,实现这些功能的程序设计流程如图5所示.

该LabVIEW程序可分为设备初始化;

计数器初始化;

启动计数器;

打开中断;

计数器读数、显示与保存;

关闭设备5个环节.

但总的来讲,计数器初始化;

启动计数器;

打开中断属于板卡操作;

计数器读数、显示、与数据保存环节为数据操作.

4.

1板卡操作设备初始化中的操作包括:打开设备、获取板卡基地址、返回错误号、清除缓存、关闭中断、判断板卡是否打开等.

这部分主要是由DLL调用子VI构成,每个子VI封装相应功能一个或多个库函数.

如果板卡正常工作将返回板卡号,并传递给后续程序.

设备初始化完成后,就需要对16个通道计数器进行初始化.

它是通过调用封装了库函数“ZT8501AdvCTinit”的子VI,对各个通道相应的参数按照测试需要不同进行初始化配置来实现的.

0-14通道初始化为基本计数,15通道初始化为定时中断.

作为中断时,其中的参量“updatePerNirq”表示中断多少次刷新一次值,此处的值设置不能大于采样间隔.

本系统共有3路扭矩信号和3路速度信号,可在板卡上任选6路通道进行测量,本系统占用了1,2,3,12,13,14,共6个通道.

初始化完成后,板卡各个通道即可用于测量计数,但默认它们处于关断状态,需要通过相应的操作来启动计数器和打开中断.

该部分程序如图6.

4.

2数据操作完成板卡操作后,计数器开始工作,计数器读数VI读取计时器中的值,并将从计数器中读取的数据放在一个常量数组中.

程序按照设定的采样间隔执行While循环,刷新数据,通过数组显示控件即可读取当前采集到的数据值.

通过采样数组,抽取各个通道的值,进行索引后通过波形图表就能单独显示各个通道的值,观察采样信号的变化情况.

若将测得的扭矩与转速相乘则可得到电机的实时功率.

本系统中,为了便于观察各个机架的运行状态,将同一机架上的转速信号和扭矩信号合并后在一个波形图表中显示;

为了便于观察钢管轧制过程中轧制力的变化,将各机架的扭矩信号合并后放在一起显示.

测得的数据,附加以时间信息,保存到Excel表格中.

这用到了LabVIEW的Office报表生成工具,需要必要的模块和相应的设置.

计数完成后,关闭中断,关闭设备,返回错误号,该部分程序如图7所示.

4.

3测试系统主界面及测量结果该测量系统主界面如图8所示,其中包括板卡状态指示、参量设置、板卡基地址、错误显示、测量结果显示等.

由于转速传感器的测量通道为12,13,14,故转速值应从12开始索引.

为了避免不设采样频率引起系统错误,系统采样间隔初始值设为50ms.

选项卡控件中除了数组显示控件用于显示当前的转速值和扭矩值外,还放置4个波形图表用于分别显示3个机架的转速和扭矩,以及各个机架的扭矩对比.

图9为在钢管轧制过程中3个机架主轴扭矩的变化对比图.

为确保信号不失真,板卡提供了直流偏置电压,因而测量初值并不处在理想的零点,会有一定的提升.

该板卡的零点位于10K位置处,测量范围为5K~15K.

实际测量时,应先对测量系统进行标定,并测试机架在空载时,各机架的扭矩值.

本次钢管轧制过程中,工控软件设定的各机架主轴电机转速值分别为12r/min,15r/min,18r/min,测量结果如图9所示.

5结论

针对主轴转速和扭矩测量的问题,本文以某钢管轧机3个机架主轴为研究对象,采用扭矩传感器、通用的PCI板卡、计算机及LabVIEW软件等来构建测试系统,测定主轴转速、扭矩和实时功率.

通过调用库函数节点,应用调用动态链接库的方法,能够用普通的数据采集卡与LabVIEW来构建测控系统.

使得国产板卡的价格优势与LabVIEW强大的编程能力相结合,促进测控系统在工业系统中的应用和普及.

该系统程序设计,通过子VI调用的方法,将程序功能模块化,缩短了编程时间,方便项目管理,并增强了程序的可读性.

该测量程序能够准确、快速、可靠地获取各个机架主轴的转速和转矩值.

且该系统程序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可直接应用于其他旋转机械的转速和扭矩的测量.

作者:袁东磊 黄庆学 李昕涛 同育全 申宝成 单位:太原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通讯地址查询邮政编码系统设计论文】相关文章:

1.教学系统设计论文

2.校园广播系统设计论文

3.公路工程系统设计的论文

4.个人党员档案查询系统

5.南通个人职称查询系统

6.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论文

7.饮水质量检测系统设计论文

8.高层住宅低压供配电系统设计论文

9.空调系统优化设计的论文

10.大型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设计论文

下载word文档
《通讯地址查询邮政编码系统设计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