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对照参照物的知识点及练习题

对照参照物的知识点及练习题

2022-09-19 08:40:3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张继嗑诗我了”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对照参照物的知识点及练习题,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对照参照物的知识点及练习题,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照参照物的知识点及练习题

篇1:对照参照物的知识点及练习题

关于对照参照物的知识点及练习题

参照物问题的两种情形

一、知识准备

因为相对于不同的物体,被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所以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择参照物。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物体位置是否变化,必须有参照物,所以在研究物体运动情况时,至少有两个物体。

2.参照物:研究物体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可以是相对于地球静止的物体,或相对于地球运动的物体。

3.运动和静止的判断:当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时,被研究物体是运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被研究物体是静止的。

例题:坐在向西运动的汽车上的乘客,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他是_______的,以车厢为参照物他是______ 。

解答:因为乘客相对于树,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它是运动的;相对于车厢,他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他是静止的。

二、运动情况分析的两种情形

情形一:相对于地面一个物体运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静止的运动情况分析。

我们通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而言的。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地面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时,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位置发生变化了,就说物体是运动的。

例题:正在乘观光电梯上升的乘客,相对于______他是静止的,相对_______它是运动的。

解答:说乘客静止,乘客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它相对于什么物体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呢?电梯箱,所以,它相对于电梯箱是静止的。说他运动,他相对于什么物体位置发生了变化呢?地面、所在的建筑物、地面上静止的其他物体。所以答案可以是:电梯箱、地面(电梯所在的建筑物等)。

情形二:两个物体相对于地面都是运动的运动情况分析。

当两个物体相对于地面都是运动时,可能运动情况相同或不同,如果运动情况(快慢和方向)相同,他们之间就没有位置变化。以其中任何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都是静止的,叫做相对静止,如空中加油机和受油机。如果二者运动情况(快慢或方向或快慢和方向)不同,必定有位置变化。以其中任何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都是运动的。

例题: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轨道上匀速行驶,两车交会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向南运动,看到乙车向北运动。由此判断( )

A.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

B.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

C.甲车都向北运动,乙车都向南运动。

D.甲车都向南运动,乙车都向北运动。

分析:两车都在运动,甲车乘客看到树向南运动,说明甲车在向北运动。如果看到乙车向南运动,可能乙车正向南运动或乙车向北运动但速度小于甲车,答案不唯一。看到乙车向北运动,说明乙车比甲车更快的向北运动,所以,A正确。

练一练

1.【宜昌】在学校运动会中,小明参加50m短跑的竞赛成绩是8.0s,他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在接力比赛中,为使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接棒时两运动员尽可能做________。

2.【哈尔滨】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路程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甲车的速度是_______m/s;两车行驶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__运动。

3.【盐城】小华从背后推小明,小明前进,小华后退,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的。以小明为参照物,小华是_______(运动/静止)的。小华运动越来越慢是因为受到_____的作用。

4.【大连】某旅游船在湖面上航行,小明坐在该旅游船的座位上。如果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该旅游船 B.湖岸边的树C.湖中的水 D.远处的山峰

5.【淮安】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以行人为参照物汽车 ( )

A.向东运动 B.向西运动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6.【连云港】我国已成功实现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在飞船发射升空阶段航天员被固定在座舱内。选取下面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时,航天员在此阶段是静止的( )

A.飞船的座舱 B.天空中的云朵

C.地面上的发射架 D.太平洋上跟踪监测的测量船

7.【内江】.如图所示,是班上几个同学送小明乘火车回家时的情景示意图。当火车徐徐开动时,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几个同学渐渐向后退去,那么,小明不可能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火车 B.同学 C.小明 D.火车内其他乘客

8.【泉州】我们观察到同步通信卫星是静止的,这是困为我们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太阳 B.地球 C.月亮 D.火星

9.【宜昌】小华坐在轮船中逆流而上,认为自己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

A.河岸边的树木 B.所乘坐轮船的船舱

C.流淌的河水 D.迎面驶来的轮船

10.【苏州】如图所示,坐在甲火车中的小华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儿,她又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尾.若两火车车头朝向一致,下列关于它们运动情况的判断,不可能的是 ( )

A.甲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向前运动

B.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甲火车运动较慢

C.两列火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运动较慢

D.甲火车向后倒车,乙火车停在轨道上

参考答案:

1.6.25;相对静止的运动;2.15;西 3.相互;运动;阻力 4.A 5.B 6.A 7.B 8.B 9.B 10.C

高考物理第二轮磁场专项复习题

二轮专题训练:专题19 磁场

达标:

1.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 发生的。磁极在空间产生

对其中的磁极有 的作用.

2.奥斯特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有密切的联系.

3.磁场不仅对永磁体有力的作用,对通电导线也有力的作用。实验表明,当电流方向相

同时, ;当电流方向相反时, 。它们的相互作用也是通过 来传递的.

4.法国学者安培注意到 的磁场与 的磁场很相似,由此受到启发,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安培认为,在 存在着一种 ——分子电流,分子电流使每个物质微粒都成为 ,它的两侧是 。

5.铁磁性材料按磁化后去磁的难易可分为 和 .

6.安培假说认为,未被磁化的软铁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磁化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们约定,在磁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政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受力方向,为 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是在磁场中画出的一些________________

这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一致.

8.直线电流的方向跟磁感线方向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安培定则来判定:用 握住导

线,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研究环形电流的磁场时,仍可以用安培定则来判定:让 和 一致, 就是圆环的轴线上磁感线的方向。螺线管的电流方向跟它内部磁感线方向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安培定则来判定:用 _________让 __跟

_________的方向一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螺线管内部磁感线的方向

经典题型

1.下面能从本质上解释磁场产生原因的话正确的是:

A.磁极产生磁场 B.电荷产生磁场

C.运动电荷产生磁场 D.永久磁体产生磁场

2.下列各图中,表示通电直导线所产生的磁场,正确的是:

3.下面关于磁感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终止于磁体的S极

B.小磁针静止时,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那一点的磁场方向

C.不论在什么情况下,磁感线都不会相交

D.沿着磁感线的方向磁场逐渐减弱

4.当电子由A不断运动到B的过程中,如图所示,小磁针如何运动:

A.不动 B.N极向纸里,S极向纸外旋转

C.向上运动 D.N极向纸外,S极向纸里旋转

5.两根非常靠近且相互垂直的长直导线分别通以相同强度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那么两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垂直 导线平面向内且最强的在哪个区域:

A.区域1

B.区域2

C.区域3

D.区域4

6.图中四根长直导线置于同一平面内,通电电流大,

方向如图,如果切断其中一根导线使正方形ABCD的中心O点的磁感 应强度最大,则应切断: A. B. C. D .

7.如图所示,电子沿Y轴方向向正Y方向流动,在图中Z轴上

一点P的磁场方向是:

A.+X方向

B.-X方向

C.+Z方向

D.-Z方向

知识达标:

1.磁场磁场磁场磁场力 2.电流也能产生磁场 电现象磁现象3.导线相互靠近导线相互远离磁场 4.通电螺线管外条形磁铁原子、分子等物质微粒的内部环形电流微小的磁体极性不同的两个磁极 5软磁性材料 硬磁性材料 6:内部各分子电滚的取向杂舌懦警它们的磁场互相零消 对外不显磁性由于外界磁场的作用 各分子电流的取向大致相同 两端对外界显示出较强的磁作用形成磁极 7.任意一点 小磁针北极 那一点 有方向的曲线 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 这点的磁场 8.右手伸直的拇指所指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 右手弯曲的四指 环形电流的方向 伸直的拇指所指的方向 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 电流伸直的拇指所指的方向

经典题型:1.c 2.B 3.c 4.c 5.c 6.D 7A

篇2:高中语文对照式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对照式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对照式鉴赏

典例导练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各异,《登城》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望海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濛濛细雨

(2)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濛濛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所云“江南水墨图”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

(3)刘诗用“雨映寒空半有无”作为背景,用“浅深山色高低树”作为主景,虚实结合,浓淡配置,相互映衬,描绘出“一片江南水墨图”的优美画面。苏诗描绘的是由疾风、骤雨、雷电所构成的壮美景观,“横风吹雨”“电光时掣”先后出现,中间插入“雨过潮平”的短暂平静,跌宕起伏,更凸显其壮观。

【解析】 《登城》中“半有无”意思是“空中细雨丝丝,若有若无”,与“疾风骤雨”相对,自然是“濛濛细雨”。“浅深山色高低树”这句诗非常巧妙。住在江南,自然知道山色浅深是如何的浅深、树木高低是怎样的高低。这一句话,勾勒出作者所在的小城的景致:四周重重叠叠的小山,山上那高高低低的树构成的树丛,层层叠叠,都在微雨后尽显丰姿!《望海楼晚景》中的望海楼,在杭州凤凰山上。在开头,作者看到一阵横风吹雨,直扑进望海楼来,很有一股气势,使他陡然产生要拿出好句来夸一夸这种“壮观”的想法;不料这场大雨,来得既急,去得也快,一眨眼间,风已静了,雨也停了。理解时,要抓住“横风吹雨”“雨过潮平”“电光时掣”等关键词句。

2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惟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花下醉

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1)两首诗都描写了夜里持火赏花的情节,表达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心情?(2分)

(1)两首诗都描写了夜里持火赏花的情节,表达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心情?(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说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表现力最强的词,那么这两首诗的诗眼各是什么?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答案】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留恋之情,对时间无情流逝(或青春易逝)的感伤之情以及对生命的珍惜之情。

(2)白诗的诗眼是“惜”,李诗的诗眼是“醉”。 白诗第一句中的“惆怅”,第二句中“惟有”,第三句中的“应”字,一层一层铺垫,把诗人怜花惜花的一片痴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李诗第一句写诗人遇花而醉;第二句中“沉眠”进一步写“醉”;第三、四句写“酒醒”后还要持烛赏残花,突出了诗人陶醉的程度。

篇3:《桃花源记》知识点巩固练习题

《桃花源记》知识点巩固练习题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俨yǎn然阡陌qiānm髫tiáo诣yì

间jiàn隔问津jīn此中人语yù云

点拨:注意多音字“间”“语”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沿着。

(2)仿佛若有光。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类。

(4)悉如外人。悉:都。

(5)具答之。具:详尽,详细。

(6)问今是何世。世:朝代。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言:详细地说出。

(8)皆叹惋。惋:惊讶、惊奇。

(9)便扶向路。扶:沿、顺着。

(10)及郡下,诣太守。及:到。诣:拜见。

(11)处处志之。志:做标记。

(12)欣然规往。规:计划。

(13)未果,寻病终。未果:没有实现。

寻:随即,不久。

(14)后遂无问津者。津:渡口。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要通邀,解释为:邀请。

4.辨析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义。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山穷水尽的地步。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事业的总称。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篇4:二年级数学知识点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练习题

一、先填空,再列式。

1、一根绳长36米,用去6米,还剩下多少米?

想:求还剩下多少米,就是从总长的米中去掉用去的()米,用()法计算。

关系式:一根绳长的米数―( )=( )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美术组男生36人,女生比男生多9人,女生有多少人?

想:求女生有多少人,就是用男生的.()人和女生比男生多的()人合并起来,用()法计算。

关系式:学校美术组男生的人数+( )=( )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人写15个大字,我还要写6个,猜猜我写了几个大写?

想:求猜猜我写了几个大写?就要从每人写( )个大字里面去掉我还要写的( )个,用( )法计算。

列式:

――――――――――――――――――(个)

3、一块橡皮6角。一本练习本2角。一支铅笔5角,

(1)买5块橡皮要多少钱?

(2)小明用1元买2本练习本,钱够吗?角

(3)我有2元,要买7支铅笔,还差多少钱?

二、提出问题,再计算

1、有46棵松树,有40棵柏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19只小鸡,有8只母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5:五年级暑假知识点练习题

五年级暑假知识点练习题

1、132.3610.80.455060.43.4010/19

2、

(1)12个4个

(2)3/40.71

(3)12

(4)长方形圆

(5)424

3、简便计算

3.8×2.5×0.40.5×12.5×8×0.2

=3.8×(2.5×0.4)=(0.5×0.2)×(12.5×8)

=3.8×1=0.1×100

=3.8=10

4、解决问题

(1)3.8×180÷3.6=190(个)答:略

(2)0.16×75=12(千克)

我的.体重在地球上重□千克,在月球上重0.16*□=(千克)

(3)先求面积:10×4+10×1.6÷2=48(平方米)

求重量:0.15×48=7.2(千克)

答:略

动脑筋:

请画示意图。切成64块,就是长宽高都平均分成4份。

三个面涂成黑色的小正方体在顶点位置,有8个;

两个面涂了黑色的在棱长位置(除去顶点),每条棱上有2个,12条棱共24个

一个面涂了黑色的在每个面的中间,每个面有4个,6个面共24个

没涂色的64-8-24-24=8(个)

篇6:二年级除法知识点及练习题

二年级除法知识点

竖式除法

1、能正确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2、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有余数的除法

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积累正确的试商方法。

4、能用竖式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5、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分苹果(竖式除法)

知识点:

1、掌握表内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分橘子(有余数的除法(一))

知识点:

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会用竖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分草莓(有余数的除法(二))

知识点:

1、掌握正确的试商方法。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一))

知识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派车(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二))

知识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及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年级除法练习题及答案

49÷7=(7) 102÷17=(6) 64÷16=(4) 72÷12=(6)

221÷13=(17) 108÷9=(12) 240÷15=(16) 72÷18=(4)

8÷4=(2) 21÷7=(3) 196÷14=(14) 6÷3=(2)

二年级除法练习题及答案

(1)把36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4)。

(2)把54个乒乓球装盒,每盒装6个,可以装(9)盒。

(3)在18÷2=9中,被除数是(18),2是(除)数,商是(9)。

(4)40÷5=8表示把(4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8)

(5)45是5的(9)倍,45里面有(5)个9。

(6)除数是6,被除数是除数的5倍,商是(6/5),列成算式是(6÷5=6/5)。

(7)在一个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是相同的,此时商是(1)。

篇7:“孔子和孟子”知识点练习题

“孔子和孟子”知识点练习题

孔子和孟子被尊为“圣人”和“亚圣”。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那么,你又对他们有多少了解呢?试回答下面的问题。

(1)孔子名____,字____,____时期____国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_______和_______。他十五岁立志学习,先后做过吹鼓手、仓库和牧场管理员、小司空(掌管工程)及司寇(掌管刑法),曾拜______为师;五十多岁后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晚年收徒讲学,并著书立说。他所创立的____家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朱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东至今仍流传着颂扬孔子的民谚:天下文官祖,累代帝王师。

(2)孟子是____时期伟大的'______家,名______,邹(今山东邹县)人。他幼年丧父,家庭贫困,在母亲的教导下勤奋学习。青年时以士的身份游说宋、滕、魏、齐等诸侯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后来退居讲学。孟子继承和发展了______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孟子能成为“亚圣”,多得力于他母亲的教诲。孟母一生克勤克俭,含辛茹苦,抚育儿子。孟母教子的故事,如“孟母三迁”、“断织教子”、“杀猪不欺子”、“为儿媳训子”等广为流传。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个,讲给同学们听一听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丘;仲尼;春秋;鲁;思想家;教育家;老子;儒;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2)战国;思想;轲;孔子

篇8:初中英语数词知识点练习题

初中英语数词知识点练习题

1. It is reported that the United States uses ________ energy as the whole of Europe. (广西卷)

A. as twice

B. twice much

C. twice much as

D. twice as much

【分析】答案选D。由twice(两倍)和energy后的`as可知,此题是考查用“倍数+as+形容词原级+as”来表达倍数的方法。

2. The house rent is expensive, I've got about half the space I had at home and I'm paying ________ here. (上海卷)

A. as three times much

B. as much three times

C. much as three times

D. three times as much

【分析】答案选D。倍数three times要放在as的前面,后面省略as I paid at home。

3. With the help of the German experts, the factory produced ________ cars in 1993 as the year before. (上海卷)

A. as twice many

B. as many as twice

C. as twice as many

D. twice as many

【对照参照物的知识点及练习题】相关文章:

1.五年级暑假知识点练习题

2.劝学原文及对照翻译

3.地理七年级之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的知识点及练习题

4.一般现在时练习题及答案

5.岳阳楼记练习题及答案

6.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7.勾股定理练习题及答案

8.《东施效颦》练习题及译文

9.《望江南》解析及练习题

10.南京大屠杀练习题及答案

下载word文档
《对照参照物的知识点及练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