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2025-01-13 08:55:0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萍湛旻”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篇1:《陋室铭》练习题和答案

《陋室铭》练习题和答案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的愿望和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的写法。

2.翻译句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之的用法有: A、助词的 。 B、代词。C、动词,往,到。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

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

A.何陋之有?( )

B.忘路之远近( )

C.渔人甚异之( )

D.具答之( )

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F.君之病在肌肤( )

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4.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5.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6.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参考答案:

1.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借物抒情

2.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

谈笑往来有渊博的'学者,没有粗俗的人。

没有嘈杂的管乐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3.E A B B A A A

4.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5.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6.这种道德情操是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都应重视并学习的,这样我们才能在物质上,在精神上统 一的提高,完善的发展。

篇2: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一、1、《全唐文》 作者给自己的居室取 简陋的屋子 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 刘禹锡 梦得 唐 诗人 哲学 器物铭 山川铭 座右铭 墓志铭

2、略

3、略

4、略

5、(1)对偶 比喻 (2)对偶 对比 (3)反问 引用

二、1、(1)刘禹锡

(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调:调弄,这里指弹。

(4)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5)抒发身居陋室,壮志弥坚的情怀。

(6)前八句尾字

(7)意在以古代贤人为榜样的志向和抱负。

(8)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第一层:点明全文主旨:“陋室”值得铭颂,是因为身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第二层:写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第三层:总结上文,照应开头,说明“陋室不陋”。

(9)品德高尚的人

(10)作者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1)德馨

(12)不同意 理由:文章结尾处,作者以诸葛亮,扬雄自比,表现了积极入世、要有所作为的远大志向。

(13)物质生活再丰富,也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

(1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前半句点题,后半句统领全篇。

15、C

(16)隐喻、比兴的写法 写出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

(17)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论语·子罕》 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紧扣“陋室不陋的立意。

(1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9)(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八阵图》)

2、(1)唯吾德馨

(2)唯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可以…劳形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何陋之有?

(8)首四句。

(9)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篇3:《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⑴有仙则名 名:

⑵斯是陋室 斯:

⑶惟吾德馨 馨:

⑷何陋之有 何:

⑸谈笑有鸿儒 鸿: 儒:

⑹往来无白丁 白丁:

⑺可以调素琴 调:

⑻无案牍之劳形 劳: 形:

⒉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

⑴①无丝竹之乱耳 之:

②何陋之有 之:

③辍耕之垄上 之:

④操蛇之神闻之 之:

⑵①无丝竹之乱耳 乱: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乱:

⒊身居陋室,却不感到简陋,你对此有何看法?

⒋⑴《陋室铭》的.作者是____,___代___家。“陋室”意为_______,“铭”指_______________。

⑵用原文回答

①本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文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现纵情畅怀、谈笑风生情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⑶指出“龙”、“仙”比喻什么?

⑷《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通过这篇铭文,表达了自己______的愿望和__________生活情趣。

⒌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案:

⒈⑴著名

⑵这

⑶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⑷什么

⑸大;旧指读书人

⑹平民

⑺调弄

⑻使……劳累;形体

⒉⑴①助词,处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②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③动词,到、往;助词“的”

④代词,它,指愚公移山这件事。

⑵①扰乱

②战乱

⒊围绕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不要在意外物条件的好坏来谈即可。

⒋⑴刘禹锡 唐 文学家

简陋的屋子;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⑵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⑶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⑷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

⒌B

篇4: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刘宾客集》。被白居易称为“诗豪”。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刘白”。

2、本文体裁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借助陋室说理,突出主人品德高尚。本文的韵脚是:名、灵、馨、琴、经、形、亭韵母是:ing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惟吾德馨(xīn) 苔 (tái)痕 鸿儒(rú) 案牍(dú)

5、解释下列加线字

有仙则名(出名)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只)(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草色入帘青(映入)谈笑有鸿儒(大)(读书人)往来无白丁(没有学问的人)可以调素琴(调弄)(未加装饰的)阅金经(阅览)(佛经)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等弦乐和萧管等管乐,此处指奏乐的声音)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南阳诸葛庐(草庐)

6、成语和名句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现在常用来赞美客观条件并不优越而主观因素好的一些事物。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现在常用来形容居住环境的幽雅,生活安适。

7、对联: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居有仙之山德馨,临有龙之水志远。

8、填空:

①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②《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③《陋室铭》在写法上用了类比的手法,先与“山”类比,原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其中强调山能闻名天下的原因是“有仙则名”。然后与水类比,原句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强调了水能显示灵异的原因是“有龙则灵”。其中的“仙”和“龙”都暗喻了“德馨”的人。最后又将陋室与古代著名的居室“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相类比,表达了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意思,使文章境界突然上升,而引出孔子的句子强调自己的观点,与前文“惟吾德馨”句呼应,把“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了最完美的思想境界。

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诸葛亮,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扬雄。运用类比,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⑤刘禹锡以因仙、龙成名的山、水来比自己德馨而不陋的陋室,用陋室内外的情景,衬托自己的德馨,而自比古贤,表现出自己安贫乐道的崇高情怀。

⑥文中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9、全文分三层。

①开头到“惟吾德馨”,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

的人品德高尚。

②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

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③从“南阳诸葛庐”到最后,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11、用原文语句回答:

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表明陋室主人品行高尚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5、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描写陋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8、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中运用对偶修辞的一句话: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1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惟吾德馨

12陋室主人居室内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3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4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5从正面描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6文中写室内景物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

17、文中写室外景物的句子是:草色入帘青

十二、本文运用的修辞方法为: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比喻、比兴、类比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拟人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对偶

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

⑤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

十三、问答题。

⑴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答:以比喻起头,以虚衬实,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⑵文章开头以山水起笔,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答:用山水作衬托引出“陋室不陋”。这样开头,不落俗套,引人入胜。起到了创造意境,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⑶“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答: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⑷你认为能统领全篇大意的句子是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3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理由:本文作者要说的是“陋室不陋”,而不陋的原因则是室主人的品德高尚,所以是这个句子

⑸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答: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陋室特征:雅。

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⑺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答: 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

⑻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答: 鸿儒 ,无白丁(雅)

篇5:《陋室铭》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陋室铭》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往来无白丁( ) ②无丝竹之乱耳( )

14.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

15.从本文中找出与《行路难》中“今安在”句式相似的句子。(2分)

答:

参考答案

13.①平民②音乐 共2分

14.碧绿的苔痕长到台阶上,青葱的草色映入帘里。

15.何陋之有?

篇6:《陋室铭》 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陋室铭》 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斯是陋室②谈笑有鸿儒

20.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1.有人说:既然斯是陋室,不管怎么说,陋室就是陋室,怎么可能何陋之有呢?如果你是刘禹锡,如何回答他?

参考答案:

19.①这②大

20.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体)(或使身体劳累)。

21.参考示例:物质方面的确比较简陋,但何陋之有是说我志趣方面并不鄙陋,高雅绝俗。(理解陋室不陋主旨即可)

篇7:《刘禹锡·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刘禹锡·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是________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________的文体。这种文体有________的特点。

3、(1)水不在深,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3)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

4、《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________的修辞方法。

二、解释句子中加括号字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什么。

之的用法: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E、宾语提前的标志。

A、何陋之有?( )

B、忘路之远近( )

C、渔人甚异之( )

D、具答之( )

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F、君之病在肌肤( )

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五、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文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人在陋室的活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来陋室的有哪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__________的愿望和___________ 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_________的写法。

答案:

一、

1、刘禹锡,字梦得,唐朝人。

2、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用韵。

3、有龙则灵;苔痕上阶绿;惟吾德馨。

4、对偶。

二、

1、斯:这;惟:只;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2、鸿:大;白丁:封建社会里没有功名的人。

3、素:素朴;金经:佛经。

4、丝竹:奏乐的声音;案牍:官府的公文;劳:使劳累。

5、名:著名。

三、

1、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

2、谈笑往来有渊博的学者,没有粗俗的人。

3、没有嘈杂的管乐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4、有什么简陋的呢?

四、E、A、B、B、A、A、A。

五、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调素琴,阅金经。

3、鸿儒。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借物抒情。

篇8:《陋室铭》练习题附答案

《陋室铭》练习题附答案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⑴有仙则名 名:

⑵斯是陋室 斯:

⑶惟吾德馨 馨:

⑷何陋之有 何:

⑸谈笑有鸿儒 鸿: 儒:

⑹往来无白丁 白丁:

⑺可以调素琴 调:

⑻无案牍之劳形 劳: 形:

⒉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

⑴①无丝竹之乱耳 之:

②何陋之有 之:

③辍耕之垄上 之:

④操蛇之神闻之 之:

⑵①无丝竹之乱耳 乱: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乱:

⒊身居陋室,却不感到简陋,你对此有何看法?

⒋⑴《陋室铭》的作者是____,___代___家。“陋室”意为_______,“铭”指_______________。

⑵用原文回答

①本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文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现纵情畅怀、谈笑风生情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⑶指出“龙”、“仙”比喻什么?

⑷《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通过这篇铭文,表达了自己______的愿望和__________生活情趣。

⒌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案:

⒈⑴著名 ⑵这 ⑶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⑷什么 ⑸大;旧指读书人 ⑹平民 ⑺调弄 ⑻使……劳累;形体

⒉⑴①助词,处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②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③动词,到、往;助词“的” ④代词,它,指愚公移山这件事。 ⑵①扰乱 ②战乱

⒊围绕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不要在意外物条件的好坏来谈即可。

⒋⑴刘禹锡 唐 文学家 简陋的屋子;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⑵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⑶比喻道德高尚的人。⑷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

⒌B

篇9:文言文《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文言文《陋室铭》,完成1-5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在不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帷吾德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文中加点的词语。

(1)斯:( ) (2)馨:( ) (3)案犊:( ) (4)劳形:( )

2.用“||”将本文分为三层。

3.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点题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认为陋室不陋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主人生活环境清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本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这 (2)香气,指品德高尚 (3)官府的公文 (4)使身体劳累

2.山不在高……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3.惟吾德馨

4.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

5.(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惟吾德馨(3)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4)略(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篇10:《陋室铭》原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陋室铭》原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 (刘禹锡 ,字 (梦徳),是(唐)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有(用韵) 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方法。

二.解释句子黑体字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在:在于 )(名:著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异(的水))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这 )( 惟:只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上:长上)(入:进入)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鸿:大。鸿儒:博学的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素琴:不加修饰的琴 )( 金经:佛经 )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无丝:奏乐的声音 )( 案牍:官府的公文;劳:使……劳累 )

三、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由于)室主人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山不在于高不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往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

4.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四、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无误的一项是 ( D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不在)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丝竹之乱耳主谓词组不能断开)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五、用课文原句回答问题

1、本文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描写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写室主人与人交往的高品位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写室主人日常生活高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六、这段文字从哪几方面表现陋室不陋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从幽雅的'室外环境、高品位的与人交往和高雅的日常生活三方面表现陋室不陋的,表达了作者高洁伟岸、安贫乐道的情操。)

七、“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作者的交友方式,你认为可取不可取?

(可取,与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地进步。不可取,作者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八、“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再这里有和好处?这句话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对偶、拟人。“上”和“入”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写出了室外环境的幽雅,表达了作者对景色的喜爱之情。)

九、“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句运用了怎样的写法?怎样理解这句话?

(类比。用古代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十、今天物质生活非常丰富,你是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趣?

如今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在享受物质生活富裕的今天,更要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仍要保持节俭的生活,追求精神文明。

篇11:《陋室铭》和《爱莲说》比较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陋室铭》和《爱莲说》比较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比较阅读《陋室铭》和《爱莲说》,回答问题。

【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有仙则名/莫名其妙

B.宜乎众矣/ 因地制宜

C.晋陶渊明独爱菊/ 无独有偶

D.香远益清 /精益求精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4分)

(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2)《爱莲说》全文的中心句是:

4.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已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韵的;“说”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B.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生活态度。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用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乙文 通过赞美,说明爱莲的理由,借以表明自己的人格操守。

【参考答案】

1.D

2.(1)我只(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3.(1)赞同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莲,花之君子者也

4.B

篇12:《短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参考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参考

《陋室铭》

一.

1.本文是托物言志的名文,你知道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吗?

2.本文用什么比喻陋室,又用什么类比陋室?

二. 默读,探究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有龙则灵( ) 2.斯是陋室( ) 3.惟吾德馨( )

4.草色入帘青( ) 5.鸿儒( ) 6.白丁( )

7.无丝竹之乱耳( )( ) 8.调素琴( )

9.无案牍之劳形( )( ) 10.阅金经( )

三. 反复朗读并背诵,充分感受作者宁静致远的情怀。

1. 本文从几个层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

2. 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

3. 默写“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

一.基础知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 ,字 ,是 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 的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这种文体有 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

二.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

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三.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

之的用法: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

A.何陋之有?( ) B.忘路之远近( ) C.渔人甚异之( )D.具答之( ) 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F.君之病在肌肤( )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四.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给画线句加上标点。

2.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3.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4.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 的愿望和

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 的写法

5.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7.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

上句:品千古美文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

1. 本文写了几种花?主要写哪种?

2.哪些句子是直接描写与赞美莲花的?

3.反复诵读描写与赞美莲花的语句,说说作者可能意在赞美怎样的品质?

二.默读,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 2.出淤泥而不染( ) 3.香远益清( )

4.亭亭净植( ) 5.濯清涟而不妖( )( )6.不可亵玩焉( )

7.陶后鲜有闻( ) 8.同予者何人?( ) 9.宜乎众矣( )

三.反复诵读,体会句义。

1. 填入句中省略的词。先用文言词,再在句后横线上解释。

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

2. 指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成动词的词。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 说出下列语句的通常语序。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背诵,感受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操以及对庸俗世态的感叹。 1.快速工整地默写直接描写与赞美莲花的文字。

2.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讽刺当时怎样的世态?

一、默写

1、《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2、《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3、《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文章的主旨句是

6、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二、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 , 代道州人, 家.

2、本文运用 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 ,所言的的.志是

3、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 ,这样写的作用是 ,本文写“莲”的品质,用 作正面映衬,用 作反面映衬。

4、“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是指 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诗是

一篇文是

5、写出你喜欢的一种花,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花名是: 喜欢的原因是: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陶后鲜有闻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课文阅读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自李唐来( ) ②不蔓不枝( )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④可爱者甚蕃( ) ⑤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⑥宜乎众矣( )

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

A.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

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爱

3.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

4.简答。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6.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一个突出特点是:

答案:第一部分:一.略二.1.多2.不被沾染3.更加清芬4.洁净地立着5.洗涤 妖艳6.玩弄7.少8.我9.应当,当然。三.1.于 于 从 在 2.蔓:生出枝蔓;枝:长出枝节3.爱菊 爱莲 爱牡丹四.1.略2.只要结合莲的特点,言之有理就可,不求统一答案。如高洁自重、谦虚正直 不趋炎附势等 3.鄙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之风。第二部分:一.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3.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 莲,花之君子者也 6. 莲,花之君子者也 二.1.周敦颐 北宋 哲学家2.托物言志 莲 既不消极避世,又决不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3.衬托 突出莲的高洁品质 菊花 牡丹四.1、从 ②枝蔓 ③亲近而不庄重 ④多 ⑤认为 ⑥应当 2.D 3.C 4. ①出淤泥而不染 ②香远益清 5.莲,花之君子者也 6.托物言志

答案:第一部分一.1.陋室2.有仙人居住的山,有龙潜藏的水;诸葛庐 子云亭二.1.灵异2.这3.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4.映入5.博学的人6.本文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7.指嘈杂的音乐;扰乱(或使……受到扰乱)8.调弄,弹奏9.官府的公文;使……劳累10.佛经三.1.就不感到简陋了。2.(1)苔痕绿上阶,草色青入帘。(2)有何陋?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四.1.三个方面,分别为环境幽雅、往来者渊博、兴趣高雅。2.强调作者的品德高尚,志趣高远。

第二部分:一.1.刘禹锡,梦得,唐朝人2.用韵3.对偶 二. 1.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 2.谈笑往来有渊博的学者,没有粗俗的人。3.没有嘈杂的管乐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4.有什么简陋的呢?三.E A B B A A A 四.1.,。,。,。:2.D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 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借物抒情5.C 6. 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7.略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1.《陋室铭》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2.文言文《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3.《陋室铭》中考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4.《陋室铭》的练习题

5.一般现在时练习题及答案

6.岳阳楼记练习题及答案

7.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8.勾股定理练习题及答案

9.南京大屠杀练习题及答案

10.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下载word文档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