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钓鱼的经典散文
“贝b”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话说钓鱼的经典散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话说钓鱼的经典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话说钓鱼的经典散文
话说钓鱼的经典散文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太公空钩垂钓,用的是直钩能钓到鱼吗?显然不能钓到鱼,答案是肯定的。他享受的是钓鱼的过程。太公能“钓”到天下!足见他的智慧与学识是我等凡夫之辈所能及的。
大人物钓天下,小人物钓小鱼。说起钓鱼,我颇有感受。忙里偷闲拿起钓具,找一方僻静的水域抛钩引钓,凝神静气坐等鱼儿上钩。当你抛开世俗纷争进入状态,神情专注观察水面浮漂的时候,尤其是鱼儿被拉出水面,在岸上欢蹦乱跳的`心情简直无法用语言表达。仿佛把你带入了另一个世界,所有的烦恼都跑到九霄云外;感觉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走,那一颗多愁善感的心早已被河水漂洗的一干二净。倘若运气不错、收获颇丰,一家人还可以享受一顿丰盛的美餐。钓鱼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愉悦身心,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我想,这可能就是每一位钓友钟爱它的原因吧!
孩提时代的我特喜欢钓鱼。每逢节假日约好同伴,拿起自制的鱼杆和钓饵就往河边跑。贪玩的我时常受到父亲的体罚与训斥。可我依然不改本性,丝毫不减钓鱼的兴趣。有时候偷偷地去书店查找钓鱼书籍,还向大哥哥请教钓鱼秘籍,比在校念书还用功。
时光飞逝,儿时的时光早已变成回忆。想一想现在的孩子,许多家长怕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让孩子参加各种名目繁多补习班。家长的安排剥夺了太多孩子们的乐趣。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是否在短期补习内迅速提高呢?在我看来,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动力,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的老师。父母言传身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是否能成才。奔波劳碌从不以文人而自居的我,时不时收拾钓具,远离喧嚣的城市,静坐水边,背倚青山,面对碧水,在垂钓的过程中放松心情,寻找童年时代的童趣。那份清静,那份悠闲,那份惬意,只有垂钓的人才可体会!
随着生活环境的安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垂钓,逐渐从生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充满趣味,充满智能,充满活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走向河边、湖畔,享受生机盎然的野外生活情趣,领略赏心悦目的湖光山色。只要一竿在手,既可体会“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情,也可感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画意。
你看,那些垂钓的人无论是年轻、年老,是男、女,是职位高、职位低,一到水边便一切都“相同”了。提竿,抛钩,换饵,一连串的动作在寂寞无声中进行,有谁钓到大鱼时,垂钓的人们便纷纷涌来……欢呼声不绝于耳。在水边,尽享垂钓之乐,尘世间多少荒芜,从此不再牵挂。
垂钓既可修身养性,又可忘掉生活的烦恼与忧伤。不但能消除疲劳,还能调解神经,增强了人体免疫力,达到健身强体之功效。把自己融入大自然吧!垂钓休闲养生,何乐而不为?
篇2:话说早餐散文
话说早餐散文
好久没写美食了,今天就来说说美食之一早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仪早餐,有的人喜欢吃拌面;有的人喜欢吃包子;也有的人喜欢吃烧饼油条加豆桨……所以每个人都不尽相同。
我喜欢的早餐也有好多种。比如喜欢来点刀切馒头加稀饭,再来点小菜,如:炒榨菜、炒雪菜之类的。这样的早餐我觉得既经济又实惠,也吃得健康。
又比如我喜欢吃的早餐之一, 来一个烧饼夹上一根油条,再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豆桨,“呼拉拉”吹一下还有点烫的豆桨,轻轻啜一口,温热中带有鲜香的豆桨,一股黄豆特有的香味会扑入你鼻腔,刺激着你的`味蕾。
这时再吃上一口热乎乎的烧饼夹油条,这种脆中带松软,松软中又带着脆香的食物,夹杂着面食经过火烤和油炸混合的香味,还有葱的淡淡香味,吃了会让你觉得很享受。光吃烧饼油条太干燥,所以有豆桨的配合才叫完美。但烧饼油条味道虽好也不宜多吃,毕竟是火烤油炸的,容易上火。
还有大家都熟知和喜欢的包子,包子种类很多,有不同馅料的大包子,也有小笼包子、葱煎包子、灌汤包子等。我比较喜欢吃大包子,喜欢大口咬嚼的味道。不大喜欢精致的小笼包之类的。可能是我粗人的原因吧!
我喜欢吃的大包是肉包和菜包两种。在杭州卖包子的店家很多,但我比较喜欢新丰小吃和知味馆的包子。这两家小吃店在杭州比较传统,包子也馅大汁多,老杭州大多喜欢。
而这两家我又偏向于新丰小吃,新丰小吃的包子馅大而味鲜,咬上一口会有一股热汤涌出,所以吃时要小心烫舌。
吃包子时我还喜欢配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小馄饨。这对我来说既美味又有点怀旧。因为学生时期,每次早读下课,有个同学的父亲会给他儿子送来两个肉包和一碗热气腾腾的小馄饨。这让我们这些午餐只有干菜蒸豆干的同学,既羡慕又垂诞……
除了肉包,菜包对我而言,最好吃的我觉得莫过于我妈做的包心菜包子了,包心菜有别于青菜包,它的馅料爽口味美,略带有一丝甜味,吃起来觉得比较有劲,不象青菜香菇馅太软绵。当然这种菜包现在我也会做,而且大家吃了后口碑还不错呢!
这是我做的包心菜包子
其实我喜欢吃的早餐还很多,上面只是罗列了常吃的几种。早餐对大家而言很重要,俗话说”早上吃得好,中午吃得饱,晚上吃得少。"这也是一种养身之道。据说也是有科学依据的。
平时大家早上都急急忙忙上班,吃早餐对大多数的人而言,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匆匆一吃,也不会好好品尝食物带来的美味享受。
所以可以在双休日,闲来无事。在睡到自然醒时,起床洗漱后,去早餐店吃自已心仪的早餐,美美享受早餐的美味。
当然也可以自己做,就象我今天早晨,懒得去店里吃,就在自己家里做。因为她想吃雪菜、冬笋和肉末的馅料,所以早上拌好馅料,再把昨晚发好的面团从冰箱取出,加点面粉稍加揉搓,便可以象做包子一样做,要吃几个烧几个。多余做成形的包子放速冻,以便下次直接拿出蒸就可以了。
把准备吃的包子坯压成饼状,取不粘平底锅,稍放一点油。就可以把这些饼坯放入锅里两面煎黄,然后倒入开水,开水不能太多,没到饼的一半即可,盖上锅盖煮着就行。
待差不多水快干了,把饼翻个身,待水煮干了,饼也就熟了。这时盛出就是,这样一盘热气腾腾的肉饼做好了,做法有点跟做葱煎包类似。这样的肉饼配上一碗牛肉粉丝汤,味道绝佳。可惜家里没牛肉。只有昨晚煮的白木耳红枣汤凑和一下。
虽然有点缺憾,但当热气腾腾的早餐摆在桌子,对家人来说也是一种惊喜和享受,对自己而言也是一种带有成就感的喜悦。当家人有滋有味地吃着你亲手做的早餐,当家人不经意地赞一声好吃。这种感受会超越食物本身的美味。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有早餐吃得好,才能有旺盛的精力工作和生活。所以早餐不管是面条还是包子;不管煎饼还是稀饭,吃得好、吃得饱、吃得美味、吃得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有时间有兴趣的话,也不妨自做早餐,这样你的生活一定会五彩缤份,也一定会幸福快乐!
篇3:话说中医散文
话说中医散文
昨晚,遇到了一位以前学过中医学,现在自己经营了一家推拿店的邻居阿德师傅。闲聊中,我无意地说了几句中医治疗疾病没啥明显疗效的话,便招徕了阿德师傅一阵噼里啪啦的批判声。这个让我想起了有一次朋友约我一起去足疗店泡脚的场景,当时我也无意中说了一句中医已经在一百多年前西学东渐的浪潮中被边缘化了的话。于是,就被那对中医学似懂非懂的洗脚小妹上了一堂中医教育的思想课程。她通过那犀利的言词以及坚定眼神告诉我,中医是世界上最完美最伟大的医学。
现在,我觉得只要说中医不好,就会有人立刻恼羞成怒跟我急吧!因为昨晚我就在微信中发了关于中医学的相关文字,结果,就有人跟我叫板了。马上一口一句:你懂中医的博大精深吗?你不知道中医有着几千年的光辉灿烂历史吗?说着说着,给人的感觉就成了开批斗会了。感觉很搞笑。他们怎么就不会思考一下,印度巫医术也有几千的历史呢!但是它能摆得上台面吗?
也许,中医被边缘化,正是国人自以为是的固执,死死地抱住老祖宗的宝典,不求跟进,不求突破的心态所害的。这跟中国人抱着五千年的历史和四大发明的`荣耀感,自我陶醉,意淫自己是最伟大的民族,最优秀的民族一样。
我认为,也许就是因为中医有着一套不可辩驳,不可质疑,不可亵渎,穿着传统文化的外衣,遮掩着中国落后医学的古老理论,它就像巫术一样,蛊惑了无数的信徒。这些信徒抱着百年前,甚至千年前的老祖宗的经典之作,在原地踏步的,重复的理论检验,以我行我素、自信满满的心态逐步地走向了消亡。
本人至今都没有听说过,有谁说了西医的不足之处,哪个欧洲人或者美国人会跟你急?在欧美发达国家,连他们信奉的上帝都可以质疑, 更不用说什么医学了,西方人认为,只有不停质疑自己又推翻自己。在这样一个不停探索不停思考不停求证的过程中,人的思想才会进步。一个人的自我批判是一种自我的审视和自我的反省;对于他人,更是一种善意和鞭策。一个不断地在前进的国家和民族,亦如此。但是,这对根深蒂固的顽固保守的中国人而言,我想肯定是难以接受的。
这种情况,就像每当要对某个所谓的伟人进行歌功颂德树立光辉形象时,那么,就有一大片的中国人,就会不加以思考的跟着歌功颂德,跟着唱赞歌。但是,那么多的歌功颂德献媚于某个所谓的伟人,对社会的进步能产生多少的积极意义呢?
有道是:一百万个愚蠢的赞美,也比不上一个智慧的质疑!
篇4:话说投稿散文
话说投稿散文
时常有人问起“投稿窍门”,我不免诚恐诚惶。据我看来,与写作一样,投稿也没有什么“终南捷径”。
不少人抱怨如今文坛关系网太厉害。诚然,有房子的地方免不了有后门,但无论哪里,前门总比后门宽且大。一般说来,同样质量的稿件,编辑可能会比较注意熟人(不一定是亲友)的,这与裁判打“感情分”一个道理,实在也无可厚非。然而,要是你的文章绝对优于他人,人家编辑恐怕决不会视而不见弃之不用的。
我是不主张开后门的。曾有位在报社工作的朋友关照我将稿件直接寄给她,可我没有。并非我故作清高,实在是我不敢拿“自信”作冒险。试想,倘若走了后门却发不出来,心里会有啥滋味?反正我是有过教训的,因为这样那样的否定意见,我曾不止一次地被搞得一蹶不振。可笑的是,就是这几篇开不进后门的东西,后来通过正规途径,几乎全发了出来。
投稿最忌缺乏自信。我这几年一般不把原稿拿给除编辑外的任何人看,我不想让见仁见智的评议弄得无所适从心灰意懒。同时,稿件投出去后,即使石沉大海也决不气馁。我认定,这也许仅仅是因为我的文章不合“这一位”编辑口味。编辑也是人,也有各各不同的好恶。《三国演义》总算是名著吧?可我至今还未通读一半;我倒是特别钟爱《红楼梦》,却偏偏有不少人就受不了曹公的`细腻。试想,连世界级的名著尚有“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问题,何况无名我辈?故而,我主张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东方不亮西方亮,偌大的中国,就不信没有属意于我的编辑知音。
早在十数年前,就有人教我揣摩编辑心理,以便投其所好。此话听似有理,其实不然。中国报刊数以千计,编辑何止数万。且不说你能见到几种报刊,就算有机会找来成百上千,有那闲工夫研读揣测,还不如老老实实写点什么才是正经。
有些人喜欢与编辑套近乎,每次投稿都要附一封热情漾溢又言不由衷的信,说是“敬请斧正”,意在“高抬贵手”。有位编辑朋友告诉我,他最讨厌这个了。另有一些人好自我吹嘘,模棱两可子虚乌有的头衔荣誉一大堆,甚或干脆自封作家。殊不知编辑不管地不管天,只看眼前那一篇。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那句话:投稿无技巧。一定要说有也可以――文章写好后,自以为没什么可改的了,就不顾一切地投到你愿意光顾的报刊去。至于刊用与否,那是编辑的事。我们能做的只是“莫问收获,但求耕耘”。
篇5:话说尺子散文
话说尺子散文
人们常说,要一碗水端平,要一把尺子量到底,这样,才会公平公正。其实,尺子,本身也是公平公正的,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度量工具,可它会在各个时期或者是在不同人手中,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10多岁的我,住在冠市农村老家,那时农村是社会主义集体制,所有财产都是集体的。有天晚上,有两个人正在塘里偷鱼,此时正好被本组一社员路过发现了,他立马悄悄地来到队长家,告诉队长,抓起来一看,是本组人,一人是贫农出身的,另一人是地主出身的,在那“阶级斗争天天抓”,政治色彩很浓的年代,贫农出身的没事,可以回家,地主出身的,那可不得了,绝不能让地主阶级翻身,立马组织群众开斗争大会,打得遍体鳞伤,爬在地上动弹不得。此时期的尺子,不是尺子了,一碗水也被政治色彩捣得浑浊不清,甚至是一碗黑水了。
大家还记得吗?早几年,报纸上常报道:农家子弟寒窗苦读,最后是被别人冒名顶替读大学,毕业后在各级政府机关上班,过着无忱无虑、奢侈般的生活;虽后来,政府部门对不法分子予以查办,可农家子弟是毕业后,在外拼命打工,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美好前途没有啦。尺子,在少数人操纵下,几乎成了摆设,得不到用武之地。
前些年,我朋友女儿过生日,我做人情200元,朋友坚决不收,并说:“来了就好,生命靠运动,朋友靠走动嘛,把钱看得重,那就不是朋友了。”隔几天,我另一好友乔迁新居,我做人情600元,此时有人立马拉下脸,对我另眼相看,不予理睬,并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当时不明就理,后来我才知道,他们都是做人情1000元。其实,我是不在乎人情多少,从来不图回报。此时尺子,被扭弯了形状,用尺子度量人情,反而更没人情味了。
现在的家庭里,一切家务活大多数是妈妈包揽的,回到家那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习已为常了。如果有一天,妈妈有事不在家或是累病了,或者是饭菜没按时做,或者是饭菜没做好,或者是衣服没洗,我们回家却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没得饭吃,想到的是饭菜不合自己口味,责怪妈妈没把家务事做好,甚至在家发牢骚,完全不顾妈妈是为家庭的操劳而累病了,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如果爸爸或者儿女偶尔下次厨房,扫次地,或洗次衣服,那一家人是高兴万分的知足,称爸爸是世界最好的爸爸,儿女是最棒的,甚至还有物质奖励。依赖和习惯性,使尺子变得极有个性,爱的存在却无法被尺子度量了。
如今的部门和单位,老实人在单位埋头苦干,总是在做,做得越多,也就或多或少有些失误。那些嘴甜的和乖巧的人,总是在看,把别人的成绩揽在自己身上,自己的`过错总是推给别人,在领导面前会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讨领导欢心。一个重要原因是,老实人,不够虚伪,嘴不甜,不会睁着眼睛说瞎话,不喜欢哄别人开心,总是直来直去。而那些嘴甜的,投机取巧的,只说不做的,看领导脸色行事的,总是高手,也是高人;也就是,会做的不如会说的,会不说的不如投机取巧的,让领导那帮子人很是看重,并得到擢拔。此时尺子,偏离了轨道,干与不干被颠倒了,失去了尺子的应有用意和价值。
其实,尺子,每个人心中都有。只要我们平心做事,问心无愧,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更要对社会负责;要明白,人在做,天在看,你拿着尺子衡量别人时,更要经常量量自己。量人亦量己,方得心安!
篇6:话说吃散文
话说吃散文
人一辈子除去工作,就是吃饭睡觉,休闲一点儿的就是玩。活了四十六岁,别的没记住多少,就记住吃了。
对于吃没啥讲究,吃饱就行。自己是吃嘛嘛香。粗茶淡饭最好,美酒佳肴也不拒。不过鱼肉、油腻的不喜欢。小时候在艰难处度过,所以那时对吃的记忆格外深刻。
回忆吃,也别有一番情趣。因为和大自然接触,天然的东西是最为宝贵的美味。当然饼子、窝窝头、包子、馒头都不新鲜,我今天说几样新鲜的:蝉蛹(知了猴)、蚂蚱、毛窝窝、玉米菌、泥鳅……
盛夏热闹的就是蝉了,而它们生成之初就是这知了猴,这种爬行的土褐色的`小昆虫,会在麦收季节从地面的洞里爬出,到树上去蜕皮成蝉。而我们会在还没有成蝉的时候去捉它,夜晚拿个手电筒,顺着树林照,会找到很多。带回家来,放到盆里用盐腌渍。做饭的时候蒸上它,熟了就能吃了。父母会嫌弃,而我们小孩子却吃得津津有味。据说营养很丰富的,可我们那时不晓得这是纯绿色食品。蚂蚱是害虫,庄稼有了它会遭殃,印象中的蝗虫灾害也是很骇人的,凡是蝗虫经过的地方,庄稼杆儿全秃。但是捉住它们,拿回家烹制更是一道美味。等到夏末初秋的时候,蚂蚱正是肥壮时期,把它们逮回来,把翅膀摘去,也用盐腌渍。一般同干粮一起用锅煮熟,蚂蚱变成红红通的颜色,吃起来也是满嘴清香。那是在生活艰难时期,到后来,生活好了,我们可以用油炸着吃,炸熟的蚂蚱,红艳酥脆,煞是一种享受。
毛窝窝是一种小菌类,每当夏季,几天的细雨霏霏,这种菌就在茅根草的根部钻出来,我们会挎只篮子,到那沟沿、河岸边长有茅根草的地方,用手捡拾,它们都是一小撮一小撮的长在一起,形状极为细小,回家来把它们洗干净,跟肉末蒸在一起,特别好吃。如果积攒多了,会吃上一顿毛窝窝饺子更是难得。玉米菌是在玉米锤长成时,依附在玉米上的一种菌类,颜色淡青,表面光滑,圆呼呼的像个大瘤子,趁它还很嫩的时候摘下来,跟蔬菜混在一起蒸煮,或是单独蒸成咸酱,都是很鲜美的一道菜。
泥鳅是生长在水里的东西,它们会扎在淤泥里。过去村上都有大水坑,而每逢翻坑的时候,这种东西才显露出来。所谓翻坑,就是把坑里的水全部抽干净,只剩下小部分水洼,人们会到里面逮鱼,什么鲫鱼、鲤鱼、白鲢……当然缺不了泥鳅,这种东西并不好捉,油滑难弄,所以若逮回个半盆,也是不小的成绩。端回家,放在盆里先放养上一段时候,等把淤泥吞吐干净,再上锅煎炸烹调,那种别样的香,至今回味无穷。再贴上点玉米掺豆面的小饼子,焦黄酥脆,就着泥鳅吃,那种滋味真的向往呢!
如今,人们生活条件好了,食不厌精,越吃越好。可富贵病也越来越多,所谓的绿色食品更是凤毛麟角,现在吃的东西安全系数越来越低,于是就更加向往艰难时期的吃来。那种纯天然的食品,现在只有回味了。回味过去,吃的不好,但很香甜。怀念那吃!
篇7:话说荸荠散文
话说荸荠散文
又到一年岁末时,每当这个时候,好多人都会静下心来盘点一下自己一年来的业绩、收获,总结一下不足,以此来鞭策自己来年继续努力。当然也会应了年关这一意境,禁不住陷入回忆,回忆幼时过年的味道。
上周末的清晨,突然兴起,起了个大早,前往菜场“淘宝”。内心里想要买点什么,其实是不确定的。所以一到菜场,只能东瞧西看,一大早的菜场是城市里最闹猛的地方,人流缓慢涌动,挟裹着蔬菜香、炙烤味、鱼肉腥飘入我的鼻腔。“该买点啥呢?”在我这个平时基本不买菜的人看来,好多人都与我的心态一样。
我在人缝中张望每个菜摊,目力所及,忽然有一样东西跳入我的眼帘——荸荠。第一时间,我确定这东西就是儿时的味道。
好似寻到了宝物的我,挤开人群,来到摊点。看到一个个皮质褐色、个大饱满的荸荠,表面覆着些许水滴,好似一个个刚从泥土中钻出的精灵,在清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其灵动,强烈着吸引着我的眼球。
曾记儿时,每到春耕之时,祖父总会在自家农田的一角翻垦出一块田地来,钉耙捣碎泥土,铺上一层稻草起垄。把精心挑选的大荸荠种荠芽朝上,排列在稻草上,覆上泥土,施一些家肥。随后的日子里频繁浇水育种。我亲眼瞧着祖父的.劳作,静静等待荸荠的发芽、生枝、抽花、结荠。
荸荠古称凫茈,因凫鸟喜食而得名。宋代诗人郑獬有《采凫茨》一诗存世:“朝携一筐出,暮携一筐归。十指欲流血,且急眼前饥。官仓岂无粟,粒粒藏珠玑。一粒不出仓,仓中群鼠肥”。这首诗从采荸荠的一个劳动场景引出感慨,反映了人民生活的疾苦,对造成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苏舜钦在《城南感怀呈永叔》诗里也提及过凫茨:“老稚满田野,斫掘寻尧茨” 。在古代贫寒的年代,荸荠作为一种食物,充当了贫苦百姓的救荒之物。有明代王鸿渐题为《野荸荠图》的诗应证:“野荸荠,生稻畦,苦薅不尽心力疲。造物有意防民饥,年末水患绝五谷,尔独结实何累累”。这正如荸荠的秉性,生长于泥土之中,质朴敦厚,熟知“地情”。
粤人称荸荠为马蹄,是按其形状命名的。我们平时食用的荸荠是呈扁圆形的地下茎,形如骏马之马蹄,故得名。在广州,马蹄、莲藕、慈姑、茭白与菱合称“泮糖五秀”,而马蹄为“五秀”之首。其肉质雪白细滑、水份含量高,清甜无渣,爽脆可口。《本草纲目》中记有“马蹄能清热消渴,治脾热,湿中益气,开胃下食,清心明目,解热杀菌,清黄疸,降血压,治疗多种疾病”。是一种集食用、药用价值于一身的生蔬菜,曾一度成为明清时期朝廷贡品。1985年,一新加坡华侨思乡心切,专程绕道去阔别45年的桂林,买了10个马蹄赴加拿大探望儿子时作为贵重礼物。由此可看出,荸荠也有其被高贵、受珍视的一面。
荸荠因其形、其质也有乌芋、地栗、 地下雪梨之称呼。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菜场的偶遇,对此物的亲切感驱使我购买。买回家,清洗干净,还是用儿时吃荸荠的办法——牙齿剥皮。在唇齿与荸荠的亲密接触中,感受一份清甜与甘爽,同时脑海中好似浮现出了儿时收获荸荠、品尝荸荠的场景。这意境,正如这首现代诗:
春天里出生的荸荠,
在这个冬天,给我带来甜蜜。
我晒着太阳,听着鸟语,
用小刀,削开一个个安静的荸荠。
它深陷泥沼的身子,
让我想起田野上自由的风,
和那些脚趾缝上冒出的咕咕泥土。
那些快活的辛劳,和内心的纯净,
让任何皱着眉头剖析的语言,
都显得如此无力。
此时此刻,祖父的影像忽然清晰,想起了那些年的初冬,祖孙俩一人扛锄,一人携筐,扶去衰枝,连锄带趴,满手泥土,深挖荸荠,欢声响彻四野,亲情漾遍旷野。此物承载着我这样一段难忘的回忆,难舍的亲情,怪不得令我一见如故、亲切满怀。
新鲜荸荠颇可口,但风干后更诱人。儿时,祖父总会把新收获的荸荠分成两份,一份洗净,给我们生吃;另一份则洗净之后一个个铺在竹筛上,经几轮冬日暖阳的照耀,就成了风物了。春节,亲朋好友往来走动时,祖父便拿出这些风干的荸荠,成了待客的佳品。那时的荸荠,因水分蒸发,果肉变得紧实,吃起来更觉甘甜。上世纪40年代初,萧红去鲁迅家聊天。许广平指着吊着的筐子说,那里边的荸荠都是风干了的,极甜。可见鲁迅也喜食荸荠,尤其是风干的荸荠。
荸荠亦可入菜。荸荠做菜,图得也是它的清甜。拿一把小刨子,除去上面的嫩芽、削皮,只一会,就是雪白的一堆。和雪花藕可有得一比,撒上绵白糖,在冬日的餐桌上,真是冷比雪霜甘比蜜,正好帮我们消减吃火锅带来的火气。有时和木耳肉片同炒,黑的是木耳,鲜的是肉片,白的是荸荠,吃起来甜脆恰好。
于是,我也想效仿祖父当年,晒晒荸荠,变成风物;亦想学学菜谱上荸荠的入菜做法,做成美味。这一冬,因再遇了它,而变得格外温暖。
篇8:话说暗恋散文
话说暗恋散文
据介绍“暗恋”常发生在情窦初开的青少年身上,许多中小学生“暗恋”着内心崇敬的老师,“暗恋”着体育明星、影视明星、著名歌星、科学泰斗和文学名士等,但是,由于年龄、身份、地位或者拘泥于某种特殊的道德关系的隔阂,不能使这种悄然发生的内心深处的爱,外化为向对方的正式求爱或者示爱的行动。
所以,“暗恋”通常表现为终生不渝的单相思,以致于被暗恋者本人一生都蒙在鼓里,全然不知竟有矢志不移地暗恋着他(她)的人。因此,暗恋对被恋者来说,是一种无痕、无害的爱的关注;而对暗恋者来说,是痛苦还是欢乐,是灾难还是幸福,这是因人因事而异,不能一概而论之。
对待“暗恋”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要正确认识“暗恋”。不要轻易指责“暗恋”者,是异想天开、心生邪念;须知:“暗恋”是对爱的梦幻与憧憬,是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是提升恋爱品位和人生价值的美好情愫,它对于提高人们的审美情操、生活情趣以及柔顺性情等方面,都是很有益处的。其次,要正确处理“暗恋”。这就要求“暗恋”者本人,经过缜密的思考、冷静的判断,确定这种恋情是否有现实的'可能性,如果有,那就抓住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把“暗恋”变成“明恋”。梁山泊与祝英台同窗读书三长载,后来,祝英台在临别回家的时候,借十八里相送之机,终于通过各种比喻把“暗恋”之情表露出来。这就对了。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按男女双方的条件本来相爱很有基础,但由于“暗恋”一方或者双方,不是因为自尊心特强,就是自信心特弱,结果把本该袒露的爱情一直深深埋在心底,等若干年后都个有家室,而且又都不甚如人意,一旦有谁把这种隐情揭穿,当场会上演一场双方痛哭流涕悔恨当初的悲剧。这是在阔别三十年以上的大型同学会上,当十分酒量攻心的时候,常发生的一道凄楚动人的风景线。
在恋爱的问题上审时度势,做适当的理性判断是应该的,但又不要过分谨小慎微,患得患失、缩手缩脚,这会误事的;要相信有时真挚的爱会创造奇迹的,戏曲《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的卖油郎获得了花魁的真爱,就是一个明显的实例。
不过,有些“暗恋”确实应该永远停留在“暗恋”阶段,比如,有碍人伦纲纪的“暗恋”,打死也不能说,一旦公开不仅与事无补,反而会使自己的名声蒙受耻辱。人一生中有“暗恋”的对象,虽然有时很凄苦,但它作为情感的微许寄托,有时也使平淡无味的人生显得浪漫和美丽。
【话说钓鱼的经典散文】相关文章:
1.话说早餐散文
2.话说济南系列散文
3.钓鱼的优美散文
4.话说自然作文
5.普通话说话题
6.话说初三作文
7.话说桂花作文
8.话说过年作文
9.话说清明作文
10.话说钥匙随笔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