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球场景观植物配置论文
“吃糖不怕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高尔夫球场景观植物配置论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高尔夫球场景观植物配置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高尔夫球场景观植物配置论文
高尔夫球场景观植物配置论文
高尔夫球场景观植物配置论文【1】
【摘 要】高尔夫球场作为城市绿地,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本文讲述了高尔夫球场的景观作用及园林景观在高尔夫球场的功能,笔者对高尔夫球场景观植物配置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尔夫;球场;景观;植物配置
高尔夫运动由于球场优美的环境而具有特殊性,高尔夫球场的园林绿化设计应以当地的自然景色为基础,将草坪、树木和花卉等园林植物与地形、水景、道路及桥等园林造景要素优美结合,创造出具有特色的高尔夫球场园林景观植物配置。
一、高尔夫球场的景观作用
高尔夫球场景观是指以当地本土自然景观为基调,通过球场本身及周边的植被、建筑、水体、地形、沙地等元素共同营造的视觉环境。
高尔夫球场植物景观是高尔夫球场景观的一部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虽然人们尽力避免,但球场环境的影响依然成为了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球场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带动了房地产业的增长,既美观又可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空气质量、净化水体、防尘减噪、调解温度,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
但同时建造和维护球场又使土壤的养分流失,土壤组织、水系和野生动植物经常受到化学药剂的侵害,大量的灌溉用水造成了水资源的紧张。
因此人们对高尔夫球场的环境问题愈发关注,并且将球场的生态环境作为衡量球场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园林景观在高尔夫球场的功能
(一)障碍功能
在高尔夫球场中,障碍是重要的功能区,一方面需要具有沙坑、水体、地形地势的变化,另一方面园林植物在设置陷阱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园林植物的栽植和配制方法、方向、数量、格式、植物类型,以及护养方式等,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成为陷阱,球手击球的难度进一步增加。
根据高尔夫竞技的特点,在球场中,不同球道之间要有所规避,为球手提供美丽、祥和、安静的打球环境,消除外界噪音对球手击球的影响,给球手营造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之感,因而障碍功能首先具有隔绝作用。
通过不同树种配置,栽植于相邻球道间可以造成一堵绿色的围墙。
其次,增加击球难度,提高了击球的挑战性和趣味性。
例如奥古斯塔皇家高尔夫俱乐部球道内的百年孤植老树,古树本身既是一道风景又增加了击球的难度,给球手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增加击球的挑战性。
再次,这种绿色围墙还具有引导和指示作用,遮挡围墙或栅栏,更还原球场的自然本色。
最后也使球场的安全系数有所增加,是球场安全的有利保障。
(二)景观功能
高尔夫吸引人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源于自然更胜于自然,在击球中享受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切美丽景观,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来营造丰富的四季变化。
同时,高尔夫球场被各种园林植物分割为景观相对独立的区域,并且将各个球道连接成一体,进而形成一种美丽的自然景观;球场与周围环境通过园林植物的搭配紧密衔接,形成层次分明又浑然一体的景观效果。
(三)环保功能
我国政府对高尔夫的政策一直保有谨慎的态度,占地大,耗资多固然是其中原因之一,但是,球场草坪农药、化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因此,降低环境污染也成为高尔夫球场当下不得不面对的窘境。
众所周知,在降低气温、
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降低噪音等方面,园林植物具有独特的功能,一方面有利于改善小气候,另一方面可以对环境进行保护和改善、防治污染等。
三、高尔夫球场景观植物配置遵循的原则
(一)保留原有植被
在尽量多地保持基地原有植被的基础上,以其天然的、自然构成的景观为蓝本才能形成具有地域性特色的高尔夫球场,使之与周围景观环境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效果。
整个球场定位为林克斯风格,追求古朴、自然,简约而又失奢华。
前9洞位于场地东部,属于山地球场风格,地形变化较大,植物配置从生态原则出发,尊重球场所处的自然环境,选用湿地松、杜英等原来北边山体及该地块现存有的品种,延续北部九峰森林的风格特征,栽植上与原始地貌融合,现场存在的大规格树木,在不影响打球的情况下均将其保留。
后9洞位于场地西部,地势平坦开阔,属于平原球场风格。
(二)可行性原则
在高尔夫球场中进行的最主要的一项活动就是打高尔夫球,所以球场中各种园林植物的选择、搭配、种植位置等均要考虑对打球的影响,种植间距和树种选择都必须多方位考虑。
(三)强调景观的统一性
从整体出发,高尔夫球场是一种开阔、舒展的宏大景观,所以高尔夫球场中的植物造景也并非是植物个体或某个局部的景观,而应该是整体景观的和谐统一,同时又在统一中有所变化。
(四)运用乡土树种
由于乡土植物在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中已形成了稳定的群落结构,不会构成生态危害,同时乡土树种在当地的生长状态又较好,因此,应用乡土树种中的乔木、灌木、地被植物、水生植物以及攀援植物在模拟当地自然植物群落的基础上构建高尔夫球场的植物景观,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当地植物生态系统的人工复原和再现,也是形成高尔夫球场良好的可循环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四、高尔夫球场景观植物配置建议
(一)确立球场整体风格
高尔夫球场景观营造时应突出各自特点,切忌千篇 一律。
首先应以原有场地中的自然景色为基调,通过草坪、树木、花坛、花径、水塘、湖泊、溪流、沙地、水桥、小亭等的合理搭配,展示特色;其次是选择适合原有场地的3~5种乡土树种为骨干树种,使其遍布整个球场,形成球场景观的基本骨架,以凸显特色。
(二)适地适草,加强管理
球场绿化主要是建植草坪。
首先,在建植草坪时,要把握不同气候区、立地条件等自然条件,依据球场不同区域的功能要求,适地适草,因地制宜。
其次,播种前应根据不同土壤状况,进行土壤改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再次,根据草种的退化特性,应每3~5a更新1次,提高草坪整体观赏价值和使用价值。
(三)边界植物配置应随形就势,模拟当地自然群落机制,创造天然屏障边界植物的配置依赖于许多因素,诸如地形、地势、遮荫、风、迅速隐蔽某些区域的需要等,所以应做到随形就势,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树种选择上,以树形优美、病虫害少、观赏价值较高的窄型乡土树种为基调树种,针阔混交,常绿与落叶搭配,并辅助一些花灌木以丰富季相变化。
配置形式上,模拟当地自然群落机制,乔灌草多层结构相结合,形成单行或多行不规则的线形景观,营建疏密有致、高低错落、垂直性隔离感强的植物景观空间,与此同时,有效地组织林冠线,通过林冠线的自然变化来表现出自然,形成一道天然屏障。
(四)背景区植物配置形式宜多样化,且注重细节和装饰性设计,创造标志醒目的视觉效果背景植物应以生长缓慢、深根系、不易感染病虫害、树形好的优质乔木、小乔木、灌木、地被与花卉为主。
除满足这些基本要求外,果岭周围还应注意选择无落叶的树种,如广玉兰、桂花、罗汉松、龙柏、火棘、无刺枸骨、铺地柏、金叶女贞、茶梅等;发球台背面应注意选择一些装饰性植物做背景,如佛肚竹、龙柏、红枫、紫薇、垂丝海棠、紫叶李、紫玉兰、白玉,发球台前面种植紫荆、落新妇、美女樱、锦带花、茶梅等小型植被,从而为发球台增加色彩,加强视觉效果,提供清晰、开阔的视野。
配置方式上以孤植、丛植、群植、片植为主,形成点、片状混合绿地网骨架。
发球台附近还应加强美观、高大、醒目的标志树或孤赏树的设计,为击球者提供遮荫休息的空间,营造一种宜人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孟家松,张荻.高尔夫球场园林植物的配置与选择[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06)
[2]蔡婵静.高尔夫球场的景观生态分析及规划建议[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王长粉.园林植物在高尔夫球场不同区域的配置与选择[J].考试周刊.
高尔夫球场植物配置研究【2】
摘要:以武汉驿山国际高尔夫球场为例,研究了高尔夫球场植物景观设计的重点和景观表现方法,探讨了高尔夫球场中的园林植物配置原则以及球场各分区的植物配置形式,为中部地区高尔夫球场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尔夫球场;植物配置;武汉
1引言
武汉驿山国际高尔夫球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边,占地136.31hm2,毗邻九峰森林保护区与马驿山,整个场地成北高南低走势,东北部为陡峭的山地,西南部则为缓坡。
北部的九峰森林保护区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山体屏障。
场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夏季酷热、冬季寒冷的特点。
整个球场为18洞72杆的标准高尔夫球场[1],共2个场区。
前9洞位于场地东部,地形或舒缓,或起伏,极富趣味性;后9洞位于场地西部,地势平坦开阔,局部点缀有水系,目前该项目正处于施工阶段。
2植物配置指导思想
2.1保留原有植被
在尽量多地保持基地原有植被的基础上,以其天然的、自然构成的景观为蓝本[2],才能形成具有地域性特色的高尔夫球场,使之与周围景观环境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效果。
整个球场定位为林克斯风格,追求古朴、自然,简约而又失奢华。
篇2:浅析植物景观配置要素
浅析植物景观配置要素
植物景观配置是园林景观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植物要素特征出发,利用一定的组织编排手法,将其组合成与自然或人造硬质环境相融,具有一定美感,满足一定功能的`整体植物景观画面.植物的颜色、大小、形态、线条、质地对植物造景的功能和效果至关重要.
作 者:闫晨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 刊 名:林业勘察设计 英文刊名:FORESTRY PROSPECT AND DESIGN 年,卷(期): “”(1) 分类号:S7 关键词:植物景观 配置要素 景观效果篇3:庭园植物有哪些景观配置?
庭园植物有哪些景观配置?
植物是创造舒适、卫生、优美的游憩环境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在进行绿化植物配置时,首要考虑是否符合植物生态及功能要求和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景观植物多姿多彩的表现形态,隔音、滞尘的生态作用,使自然造景元素之一的植物不仅在造园的景致中显山露水,更在于她是生命体,在园景中一树一木,一花一草,或成林、或成丛、或成块、或成点。使植物自春至冬生机盎然,四季有景。不管是自然的组合,还是规则的叠翠,其变幻之奇妙一切尽在不言的诗画美景中。
1、中国传统植物配置
传统的中国式庭园内的植物配置常以自然式树丛为主,重视宅前屋后名花名木的精心配植,灵活应用如梅、兰、竹、菊、桂花、牡丹、芭蕉、海棠等庭园花木,来烘托气氛,情景交融,?中国历史悠久,讲究如中国传统的山水画般的诗情画意,很多古代诗词中留下了赋予植物人格化的优美篇章,
传统的松、竹、梅配置形式,谓之“岁寒三友”。玉兰、海棠、迎春、牡丹、芍药、桂花象征“玉棠春富贵”。
2、当代植物配置
当代庭园中的植物配置也继承了其特色,加以发展,形成了面向生态化、乡土化、景观化、功能化。植物配置特别应注意:植物群落的组成,从垂直结构看应有高低之分,从平面结构看应有前后之别。乔灌木、常绿落叶、速生和慢生,合理结合,适当地配置和点缀一些花卉、草皮,将植物配置成高、中、低各层次,既丰富植物品种,又能使三维绿量达到最大化,使放出的氧气和制造的有机物更多,有益于保健。植物种类不宜繁多,但也要避免单调,不可配置雷同,要达到多样统一。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有变化,打破周围建筑的单调和呆板感。在儿童游戏的区域为了适合儿童的心理,引起他们的兴趣。绿化树种的树形要丰富,色彩要明快,如可将耐修剪的树种剪成不同形状和整齐矮小的绿篱等。
篇4:如何进行高尔夫球场景观设计规划?
如何进行高尔夫球场景观设计规划?
(一)、球场风格的确定
1、林克斯球场
(1)表观上表现为粗犷豪放、自然而富有野性,
(2)丰富多变的地形起伏
(3)锅底形沙坑和直壁沙坑
(4)水面极少,树木稀少
2、森林球场
3、公园式球场
4、水乡式球场球场中地形比较平坦,水面众多,球道似乎是在水中穿行、浮于水面之上的绿色走廊。
5、草原风格球场
6、山地球场
7、丘陵球场
球场地形变化平缓、舒展、起伏多变,但流畅自然,具有层次感。
8、荒漠球场
9、石楠地球场
(二)、球场规划与布局原则
1、场功能区划
在一个球场的布局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功能区域:会所区、练习场区、球道区、草坪管理区、球车道路与中途休息厅等附属设施区。
2、会所区规划原则
(1)会所区除了会所主楼外,还应有停车场、出发亭、球车停放场、存包房、球童休息室、练习果岭等一些必备的设施。
(2)球场布局时,应为会所区留有充足的空间,以利于会所区内设施的布局。一般情况下,18洞球场会所区的占地面积不少于1万平米。
(3)会所区内应布置充裕的停车位,对于大众化球场和一日性收费球场,停车场应达到150-250个。对于使用球车打球的球场,会所区内还要不知有充足的球车停放区。
(4)会所区应具有角度比较广阔的辐射空间,以便使会所区有充裕的辐射区域与球场的其他区域相连接。通常情况下,球道区每个半场的出发球道的发球台和结束球道的果岭应在会所附近,对于一个18洞球场来说,应有2个出发球洞和2个结束球洞与会所区相连,同时。挥杆练习场与练习果岭也应布置在距离会所较近的地方。
对于一个18洞的球场会所,一般情况下,1800辐射角度可以满足布局的需要;但对于27洞,甚至36洞的球场,会所需要更广阔的辐射角度。
(5)会所应置于较高的地势上,使会所具有开阔的景观视野。
(6)选择会所位置时,应考虑会所区与外部道路连接的便利。
(7)选择会所位置时,应考虑会所地基的稳定性。
3、球道区规划原则
(1)一个正规的18洞高尔夫球场最好规划为2个半场,每个半场9个洞,形成两个独立的循环。
(2)一个正规的18洞球场,标准杆数应在68-73杆之间,在目前情况下球道总长度最好在7000-7400码之间。整个18洞球道通常包括4个5杆洞、4个3杆洞和10个4杆洞,并将这些球洞平均分配到每个半场,即每个半场包括2个5杆洞、2个3杆洞和5个4杆洞,每个半场总杆数为36杆。
(3)每个半场开始和结束的球洞最好布置4杆或5杆的球洞,而不设置短洞(3杆洞),出发的球道在前两个洞内最好不要出现短洞。第一个洞最好布置难度适中的中、长洞球道,以利于球手打球热身;在最后一洞可以考虑布置难度较大的中、长洞。
(4)在球道编排中,应考虑打球的节奏性,尽量不要使5杆洞或3杆洞连续布置,最好将5杆洞和3杆洞穿插在4杆洞中间,以变化球手的打球节奏。相同杆数的球道在长度上应有一定的变化性,以增加球手对球杆选择的变化性。
(5)球道之间的连接应顺畅自然,从上一洞果岭到下一洞发球台(距离最好不要超过90米)最好避免出现回走现象,最好避免出现反复上下爬坡的情况。
(6)要考虑阳光照射角度对打球的影响,最好不要设置正西和正东的球道。
(7)考虑球场所在地主导风向对打球的影响。在球场季节风力比较强的地区,球道的布置最好要不断变化相连球道的走向。
(8)球道布置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
(9)球道布置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场地内现有的树木、花草等原生植被,充分利用场地内现有的景物和景点。
(10)球场布置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11)对球场与地产结合的项目,进行球场规划时,不仅要考虑球场本身的布局,还应充分考虑球场与地产项目的结合,要充分考虑地产与球场在景观方面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联系。
4、球车道路规划原则
(1)球车道路应随球道的走向而蜿蜒迂回,不应将球车道路设置成一条直线。
(2)球车道路应具有一定的宽度,一般在2.5-3.0米。设置球车道路宽度时,不仅要考虑球车的行走便利,还要考虑大型剪草机械的行走。
(3)球车道路尽可能靠近打球可能的落球区。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多地将球车道路布置在球道的右侧。
(4)球车道路应尽靠近发球台和果岭布置,以利于球手的使用,减少球手行走的距离。
(5)球车道路最好不要布置在水边。在球道一侧有水面而另一侧没有水面的情况下,最好将球车道路布置在没有水面的一侧。
(6)球车道路应尽量少的横穿球道。
(7)在发球台、果岭和落球区等需要停车的地方,应在球车道路一侧设置球车停车港湾,以供停车和错车之用。
(8)可能的情况下,最好给每一个车道都单独设置一条球车道路,尽可能不要使两条相邻的球道共用一条球车道路。
(9)考虑球车道路的隐蔽性。
(10)考虑球场整体球车道路的连续性和连接顺畅性。
(11)在球车道路的节点、拐点、终点处、应设置必要的设施来分散球车的行走的路线,以便于球车的通常行驶。
5、练习场布置原则
(1)练习场最好设置在会所附近,方便球手使用和球场运营与管理。
(2)练习场应具有足够的长度。目前情况下,练习场长度达到300-330码比较合适。
(3)练习场应具有良好的视野,从打席台到目标区应具有开阔的视野,以利于球手观察球的飞行状况和落地后滚动的情况。
(4)练习场与会所间的连接应顺畅、通顺,以免造成人员的不合理流动。
(5)练习场内最好应设置显著地果岭,以利于球手的练习。
(6)在练习场打席台附近或在出发球道的发球台附近最好设置有推杆练习果岭,以供求手下场前练习推杆使用。
6、球场其他辅助设施布局原则
这些辅助设施主要包括中途休息亭、避雨亭、草坪管理区等,在布置这些设施时应主要考虑七安全性和球手到达这些设施的便利性,
草坪管理区是球场场地养护管理的核心区域。一个18洞球场的草坪管理区占地面积一般在1万左右。草坪管理区应包括草坪管理人员办公用房、养护管理器械存放、修理和清洗车库、贮料仓库等。备用草坪区和苗圃也是草坪管理中一项重要的设施,最好设在草坪管理去的附近。
(三)、球场规划流程
1、球场类型定位(主要取决于业主的意图)
球场的经营类型主要有会员制球场、一日性收费球场、大众化球场、观光度假球场、锦标赛球场等。
2、场地分析
(1)地形地貌分析
对场地地形的分析主要是对场址地形起伏状况和地形坡度变化进行分析。在地形图上,将场地的主要的沟脊情况标示出来,同时在地形图上标示出地形总体坡度情况,尤其对于坡度大于40%的地形区域应予以标示。对场地特殊的地形、地貌也应予以明确标示。
(2)场地土壤情况分析
球场场址的土壤类型和土壤剖面的状况,会影响到球场排水、喷灌、草种和树种等多方面的设计。
(3)场地排水形势分析
在球场规划之初,应该对球场内地表雨水的走向、地表雨水的汇集情况、雨水外排的走向予以详细分析。在分析场地地表排水系统时,应在地形图上将场地的主要地表排水线路和雨水汇集的区域以及雨水外排的线路明确的标示出来,这样在进行球道布局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利用或者回避排水线路,使球道线路和地表排水系统紧密结合起来。
(4)水系和水源分析
场地内的小溪、河流、湖泊、池塘等都是场地中固有的特征元素,它们对于球场的规划和设计都是不可多得的设计元素,是非常难得的自然景观和自然障碍元素。因此,在球场布局时应对着它们进行最大程度地利用。
在进行场地水系系统分析时,应将所有的水面标示于地形图上;还应考虑球场草坪喷灌水源的来源和供给情况,以确保球场日后养护具有充足的水源供给。
(5)植被和景点分析
球场中丰富的植被和特色的景点包括树木、堆石、灌丛、野花、野草、湿地等。进行植被分析时,应在地形图上将场地中名贵的树木、特色树木、古树和其他特色植被标示出来。对于场地中特有的树木景点、灌丛景点、茅草和野花景点、湿地景点、石头景点等特色景点标示出来。
3、粗规
粗规的目的是对球场进行一个大体布局,形成球场布局的初步方案,以供设计师和业主以及相关人士进行讨论和确立球场的布局方案。
粗规可以分为会所位置确定、洞线布局、特征区域布局3个步骤。
(1)会所位置的确定
确定会所位置应依据前述的会所布局的原则进行,在仔细研究和分析地形图的基础上,按照会所布局的基本原则,在地形图上给出会所的位置和会所区的占地范围。粗规阶段,可以选择几个会所的位置,将它们加以比较分析,然后确定比较适宜的1-2个会所的位置,并按选定的会所位置进行下面的洞线布局工作。(案例:武汉道观河球场)
(2)洞线布局(线路布局规划)
此阶段只是使用一些特殊的符号来代表球道打球的起点、中间点和终点,并用直线将它们连接起来作为球道的飞行线来代表球道。洞线布局就是用这些代表球道的飞行线进行球道走向和分布的编排,以会所为起点和终点,按照前述的求道布局的编排原则将它们布局到地形图上,最后形成一个完全由分散的线条组成的球道线路布局,即球场洞线布局。
在进行洞线布局的过程中,应针对确定的每个会所的位置进行多种线路布局和走线的尝试,尽可能编排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洞线方案,然后再选出较理想的方案。(案例:武汉道观河球场)
(3)特征区域布局
粗规阶段对球场特征区域的规划相对比较简单化,只是在图纸上标出它们大体的形状和大小,留待在详规中进一步细化。这一阶段粗规中应将会所区内的布局予以简单的规划,如会所主楼的位置、停车场、练习果岭、挥杆练习场等应标画于图上。完成球场特征区域的布局,即完成了球场的粗规。
4、详规
详规是在粗规的基础上,对球场的总体布局方案做进一步的调整和细化,形成最终的球场总体平面规划图的过程。
(1)对所有的球道战略性重新进行审核和调整
针对每个球道,仔细研究其打球的战略性,根据球道所处的地形情况,按照球场设计的基本原则,为每个球道确定一个合理的战略布局。
(2)对每个球道的特征区域予以调整和细化
根据球场确立之初的球场风格,按照球场特征区域设计的原则,在已确立的球道战略性基础上,对每个特征区域加以调整和细化,包括确定发球台、果岭、球道和沙坑与水面障碍的准确位置和边界以及它们的大小和形状等。
(3)对球场中的附属设施进行规划和布局调整
详规过程中还应对球场的景观做一个大体的概念性规划,根据确定的球场的风格和球场厂址树木和景物的现状情况为球场的布局添加上景观规划,使球场的布局更加完善。
详规过程中的最后一项工作是绘制球场效果图和编写球场规划说明书。球场效果图示意不同的颜色来表示球场不同的特征区域,显示球场布局的一个总体效果。球场规划说明书是以文字形式辅助说明球场规划的总体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以及球场总体布局与各功能区的规划情况。
(四)、球道布局类型
主要取决于对球场地形和地块的利用。
1、链条式布局
球道一单列独立的形式编排,球道行走线路单一独立,球道之间互不干扰。按照会所所处的位置,链条式布局又可以分为单链条式和双链条式。双链条式会所位于场地中间位置,在其左右或者上下独立布置上、下半场;单链条式会所位于场地一端,球道是18洞一个循环,球道并行或单列。
2、核心式布局
会所位于场地中央,所有球道围绕会所布置,不仅每个半场的开始与结束的球道在会所附近,中途的一些球道也会到达会所附近。
3、交叉式布局
上、下半场球道穿插一起进行布局,上、下半场的球道不是单独分开的,而是互有交叉。
(五)、高尔夫地产与球场规划
规划中不仅要考虑球场本身的因素,使球场符合高尔夫运动规律和球场规划的原则,还需要将房地产与球场结合起来,使地产与高尔夫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地产充分享受球场的景观,提升房地产的价值。
1、球场与房地产景观的关系
从房地产角度来说,就是要使房地产的球场景观效果最大化,使尽量多的房屋可以享受到球场的景观。因此,需要在高尔夫的球道布局中予以充分配合,通过调节球道布局和地产组团与房屋方位的布局,使地产最大程度地与高尔夫相结合。从这一角度来说,单链式的球道布局可以为房地产提供最大的空间来享受高尔夫的景观(双球道布局稍差,组团式球道布局最差)。
2、球场与房地产的安全性
包括球场内部打球的安全性和打球对球道边地产的安全性。规划时,应在球道和地产之间留有充裕的安全空间。一般情况下,球道的飞行线距离地产边界应有55-60米或以上的安全空间。在进行地产房屋布局时,应对与地产相邻的房屋的方位进行合理的布局,以确保其安全性。
3、球场与房地产交通及人员流向的关系
规划时,应使居民和球手的流向分离开来,不发生交互影响。
篇5:园林艺术中的植物景观配置
植物景观配置(即植物造景),是把我们所需要的植物材料在发挥园林综合功能的需要,满足植物生态习性及符合园林艺术审美要求的基础上,合理搭配起来,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人工栽培群落,创作出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在我国传统园林艺术中的植物造景主要是烘托陪衬建筑物或点缀庭院空间,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花木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万壑松风”“松壑清月”“梨花伴月”“金莲映月”......等都是以花木作为景观的主题而命名。并且,春夏秋冬等时令交接,阴雪雨晴等气候变化都会改变植物的生长,改变景观空间意境,并深深影响人的审美感受。此外,由于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对于园林的艺术影响,以植物材料“比德”,在植物配置中也带有了明显的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人分三六九等,树木也要划分等级,玉兰,海棠,迎春,牡丹,桂花象征“玉堂春富贵”,不同的植物具有了不同的内涵。以松柏体现其统治阶级的稳固和经久不衰,在北方皇家园林植物配置中成了重要的表现形式。而在南方私家宅院中,以白色粉墙为背景,配置几竿修竹,数块山石,三两棵芭蕉就构成了中国味十足的园林景观。同样,枝干苍劲的古松与淡淡飘香的梅花互相搭配很容易的使人想起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美妙诗句,园林艺术与文学艺术得到了最好的融合......所有这些都给予人们无比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审美感受。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现代园林建设中更加注重了植物材料的开发和利用。植物造景也不紧紧之是人们审美情趣的反映,而是更兼备了生态,文化,艺术,生产等多种功能的园林景观,当前,它已经渗透在了我们环境建设的方方面面,如何研究传统园林的植物景观配置,如何创造出适合现代人生活,审美且具有时代特色的植物景观,是我们每个园林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一、植物造景原则
1. 根据城市及绿地的不同性质发挥园林植物综合作用
园林树木具有美化环境,改善防护及经济生产三方面功能,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应根据城市性质或绿地类型明确树木要发挥的主要功能,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性。不同性质的城市选择不同的树种,体现不同的园林功能。如以工业为主的城市,植物造景时,就应先充分考虑到树种的防护功能;而在一些风景旅游城市,树木的绿化美化功能就应得到最好的体现。此外,街头绿地与住宅绿地,校园绿地与城市广场绿地,不同的绿地形式选择不同的植物造景。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创造出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又与周围环境互相协调的植物景观。
2. 根据园林植物生态要求,处理好种间关系
植物所生长的空间叫做“环境”,任何植物生长发育都不能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同样,环境中所包含的各种因子对于植物的生存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园林植物生长的好坏与后期管理固然重要,栽植前生态环境的预测,树种之间的搭配却直接关系到树木的成活与否。所以我们园林建设中,必须掌握好各种树木的生态习性,培育和栽培好不同生态类型植物品种。
3. 植物造景的艺术性原则
任何一个好的艺术类型的产生是人们主观感情和客观环境相结合的产物,
不同的园林形式决定了不同立意方式。节日广场,应营造出欢快,喜庆的氛围,色彩上以暖色调为主;烈士陵园就应该以庄严,肃穆为基调,色彩以冷色调为主。园林绿化不同于植树造林,保持各自的园林特色的同时,更要兼顾到每个植物材料的形态,色彩,风韵,芳香等美的特色,考虑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观赏者在寓情与景,触景生情的同时,达到情景交融的园林艺术审美效果。
4. 处理整体与局部,近期与远期的关系
文有文眼,景有景眼,在植物绿化过程种,整体与局部的协调统一显得尤为重要,每一个公园,每一块绿地都应突出主题。或观花,观果,观干。。。。不同的植物材料烘托美化不同的环境,整体与局部的不统一,树种栽植的杂乱,势必影响到植物造景的整体效果。此外,植物生长发育是一个需要一个时间过程的,欲充分发挥树木配置后所形成的艺术效果,除应考虑整体美学构图的原则外,必须充分了解植物材料生长规律,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互配置,乔灌草相结合,增强景观的快速形成和植物群落的演替更新。
二、植物造景的基本手法
1. 主次分明 疏朗有序
主即主要突出某一树种进行栽植,其他树种进行陪衬;疏即很自然的进行栽植,虽由人作,宛若天开,尽量避免人工之态的显现。园林绿化不同于普遍绿化,概括的说应是绿化加美化,各种植物的不同配置组合,能形成千变万化的景境,给人以丰富多彩的艺术感受。
2. 注意四季景色季相变化
在植物造景过程中,突出一季景观的同时,兼顾其他三季,即在主要树种开花时,不要有其他树种开花,而在其他季节要有其他树种的开花托景。如在碧桃专类园种常绿与落叶的比为1:3,乔木与花灌木的比为1:1。早春,碧桃开花时以常绿树为背景,弥补了景区花量大,常绿量不足的缺点,而在其他季节,花灌木相继开花,延长了花期存在的时间,丰富了植物景观,使人们在不同季节欣赏到不同的景色。
3. 围合空间的合理应用
植物围合空间可分为开放性(视线通透),半开放性空间(有开阔视野,有封闭视线),冠下空间(树冠郁闭后的树下空间),封闭性空间(四周全被遮挡),竖向空间(视线向上)等几种形式。不同的地形,不同的组团绿地选用不同的空间围合。如街道,人行道两边及城市广场四周,可用封闭性空间,与外界的嘈杂声,灰尘等环境隔离,闹中取静,形成一个宁静和谐的活动游憩场所。
4. 林缘线和林冠线处理要有变化,有韵律
林缘线是树冠垂直投影在平面上的线;林冠线是树冠与天空交接的线。进行植物造景时应充分考虑到树木的立体感和树形轮廓,通过里外错落的种植,及对曲折起伏的地形的合理应用,使林缘线,林冠线有高低起伏的变化韵律,形成景观的韵律美,几种高矮不同的乔灌草,成块或断断续续的穿插组合,前后栽种,互为背景,互相衬托,半隐半现,即加大了景深,又丰富了景观在体量线条,色彩上的搭配形式。
5. 应用透视 变形 几何 视错觉原理进行植物造景
人们对于景观的最直接感受便是通过视觉来获得的,设计者引导游人视线成功与否决定了景观的优劣。视线通透远近等视线效果的方式主要靠对植物材料的选择,乔木,灌木,花草,不同的树种起到了不同的视觉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植物造景时,认真的去了解和掌握更多的表现形式如透视变形,几何,视错觉等,创造出适时,适地,有韵律地植物景观,满足观赏者地视觉审美要求。
篇6:植物配置的论文
关于植物配置的论文
简介: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是构成居住区绿化景观的主题,它不仅起到保持、改善环境,满足居住功能等要求,而且还起到美化环境,满足人们游憩的要求。居住区绿化时植物配置还应该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利用植物生理、生态指标及园林美学原理,进行植物配置,创造复层结构,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间、时间上的稳定与持久。
关键字:植物配置 居住区绿地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是构成居住区绿化景观的主题,它不仅起到保持、改善环境,满足居住功能等要求,而且还起到美化环境,满足人们游憩的要求。居住区绿化时植物配置还应该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利用植物生理、生态指标及园林美学原理,进行植物配置,创造复层结构,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间、时间上的'稳定与持久。
(1)空间处理:居住区除了中心绿地外,其他大部分都分布在住宅前后,其布局大都以行列式为主,形成平行、等大的绿地,狭长空间的感觉非常强烈,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不同组合,打破原有的僵化空间,形成活泼、和谐的空间。根据植物的生态特性,可分为:
①适合于作上层栽植的植物:落叶乔木:银杏、白蜡、栾树、元宝枫、柿树、杜仲、泡桐、刺槐、悬铃木。常绿乔木:白皮松、雪松、华山松、蜀桧、侧柏、油松、洒金柏
②适合于作中层栽植的植物:适合于林下遮荫条件下的植物:鸡麻、连翘、小花溲疏、天目琼花、红瑞木、金银木、麻叶锈线菊、棣棠。适合于林下半荫或全光照条件下的植物:紫荆、猬实、太平花、珍珠梅、红叶小檗、铺地柏、紫穗槐。适合于林缘或疏林空地栽植的植物:黄栌、西府海棠、紫叶李、紫薇、丰花月季、榆叶梅、锦带花、平枝木旬子、迎春、牡丹
③适合于作下层栽植的植物?紫花地丁、金银花、扶芳藤、白三叶、草坪草、铺地柏、常春藤。
(2)线形变化:由于居住区绿地内平行的直线条较多,如道路、围墙、居住建筑等,因此,植物配置时可以利用植物林缘线的曲折变化,林冠线的起伏变化等手法,使平行的直线条融进曲线。突出林缘曲线变化的手法有
①在灌木边缘栽植,利用花灌木矮小、枝密叶茂如郁李、金钟花、火棘、迎春、棣棠、木瓜海棠、贴梗海棠等植物密栽,使之形成一条曲折变化的曲线。
②孤植球类栽植,在绿地边缘挑出几个孤植球,增加边缘线曲折变化。突出林冠线起伏变化的手法有利用尖塔形植物如水杉、铅笔柏、龙柏、桧柏、蜀桧等,此类植物构成林冠线起伏变化较强烈、节奏感较强;利用地形变化,使高低差不多的植物也有相应林冠线起伏变化,这种变化较柔和,节奏感较慢;利用不同高度,植物不同树冠构成的林冠线起伏变化,一般节奏感适中。
(3)季相变化:居住区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环境,植物配置应该有四季的季相变化,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规律同步。为此,应做到:
①一个居住区内应该注意一年四季季相变化,使之产生春则繁花似锦,夏则绿荫暗香,秋则霜叶似火,冬则翠绿常延。如泉景——四季花园的四季园以两侧略起的微地形以及四季花木,形成中轴夹景效果,四季园内以不同季节开花的植物来表现四季植物景观。春以樱花为主附以玉兰;夏以百日红为主附以棣棠;秋以石榴为主,点缀两株柿子树并配以红枫;冬以腊梅、云杉为主,并穿插红瑞木。整体四季园内以云杉及大叶黄杨相互连接,既满足了景观要求,四季皆有景,景景有不同,又紧扣了四季主题
②一个片、区或某幢建筑周围应该以突出某种植物特点为主,如四季花园中,杨柳阁以杨柳为主,樱花阁以樱花为主,或者以突出某个季节景色为主,或春、或夏、或秋、或冬。
如以展现秋景为主的植物群落可采用:上层:银杏+元宝枫+小叶白腊+白皮松;中层:金银木+红王子锦带+小花溲疏;下层:铺地柏+月季+林缘栽植+草坪。其中群落上层乔木银杏、元宝枫以金黄、橘红叶色渲染秋景,红王子锦带沿林缘栽植,小花溲疏、金银木疏植于上层乔木稀疏光影之下,充实春、夏、秋景观,金银木果实秋冬之季亮丽红艳,冬季和翠绿的白皮松、云杉又构成层次丰富的冬景。居住小区绿化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它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研究探索这门学问。运用生态园林的观点,满足居住区的功能要求,创造风景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这 是我们设计者应该不懈追求的目标。
篇7:庭园植物景观配置有哪些空间组织形式?
庭园植物景观配置有哪些空间组织形式?
1、空间转折
在规则式庭园中通过主副轴线的交点,以急转的形式表现空间的转折,在自然式庭园中,通过转弯的导游线或花廊花架的过渡,以宛转的形式表现,
在空间转折上配置合适的植物,不仅能增强庭园的韵律感,而且能引导人们的视线。
2、空间分隔
庭园空间的分隔有虚分、实分两种。当两个空间功能相同或相近时,可采用疏林、空花廊、漏窗、水面来区分,这样可以使两个空间互相渗透。如果两个空间功能不同,则可用密林、山石、建筑、墙体进行实分,这样可以避免两个空间互相干扰。
3、空间搭配
庭园中视觉空间的基本类型有静态空间,动态空间,开敞空间,闭合空间,纵深空间,拱形空间等。根据各个空间功能不同做到动静结合、开闭结合、纵深穿插等观赏皆宜。
篇8: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初探论文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初探论文
1引言
在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化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极其重要。要提升园林绿化的质量,提高园林植物的存活概率以及提升植物绿化的成效,园林绿化的植物搭配人员就要加深自身对植物的了解程度,顺应植物的生长特点,提升园林绿化植物搭配的质量。
2园林绿化植物搭配突显的问题
(1)植物搭配方式单调。近年很多城市在园林绿化时都采用了大量种植草坪来点缀,使得城市园林建设没有任何新意。城市在植物品种选用上也是色彩不够多样化,大面积种植绿色植物,不具备色彩的交错性,不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2)地方特点不明显,各个城市大小、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及经济状况都有差异性,在具体的园林绿化里面往往不注重这些地域文化背景,单方面考虑园林建筑以及绿化给人的直观感受,形成大同小异园林景色。随着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在重视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也更加重视外感形态与内在文化背景的结合。由此,在园林植物搭配中表现地方特色,表现城市独到的地域文化背景显得非常必要。由于植物可以表达一个城市的历史,向全世界乃至子孙传播城市文化,植物还可以等同建筑物作为城市文明的标志象征。
3现代园林植物搭配的方向
植物搭配需要以生态学理论知识论作其指导。园林种植是一项重造环境、改善环境的工作。即便生态学观念在较多的园林设计上被应用,但是经常只做表面工作,并未深入引用其内涵,要真正重整当代植物搭配的生态观念就是要建立科学的生态意识来指导植物搭配。在园林绿化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生态原则,以园林绿化的整体有序性、植物品种多种多样作为发展为准则,结合物种挑选,色彩搭配等一系列园林意境问题,构成以乔木作为主导,乔灌藤和花草为辅的复层搭配绿化形式。
4园林绿化植物搭配的原则
4.1坚持美学原理
植物形态美是展现园林整体美的关键,在园林绿化里面要加强植物色彩的丰富多样、注重色调上应存在明暗偏之别。要深入了解植物本身的生态学特征,运用其最优的色彩稳定规律,完成科学搭配。要灵活运用对比色与邻补色之间的微妙调色关系,形成色彩过度完美或色彩鲜明对比的美好画面。
4.2适宜原则
该原则包含两个层面:第一在适合的环境中种植适宜的植物,第二要与周边种植环境相互搭配协调。植物的生长特性要与栽种条件相符合。栽种条件是指植物栽种地的气候环境、土壤理化情况、光照环境以及湿度环境等条件因素。园林植物的自身特性包含植株高度、花色、适应性等诸多特性。目前较多城市的绿化植被品种比较单调。
4.3合理规划
园林植物搭配要遵照自然规则,要依据园林所在的环境、地理环境特征进行配置。要多加考虑其对保护城市的自然景致的作用,要注重历史文化景致的多元化,充分理清它们与城市园林之间的关联,使城市建设与环境相互协调,在城市建设里面能够感受历史的底蕴,确保城市历史文明的传承。
4.4遵照生态学原理
符合自然生长规律与风貌的园林种植,必须尊重物种多样性原则。因此,园林植被的配置要注重植物群落具有层次丰富的特征,实现各种植物相结合,植物的层次较多,群落分明的结构模式。同时也要考虑植物叶子与花朵的颜色,将高低植物搭配种植,使园林具有色彩丰满,层次分明的美好特征。
4.5依据绿化要求和作用进行配置
明确园林绿化即将展现的主题效果,根据这个主题配备相应的植物品种。首先选定符合主体的乔木、灌木与花卉,选定之后,整体风格就有了框架结构,然后对框架结构进行相应的填充,那么,具有特色的主体式园林就构建完成了,最终体现出一种文化与精神并存的样貌。如樱花园、薰衣草园、郁金香园等,都是以某种植物作为主题,形成特有的韵味。此外,还应根据具体需要,选用合适的各种地被植物。比如在规则式规划布局里面,应挑选植株整齐有序、耐修剪的植物。而在自然开放的环境中,则应该选择植株高低不一,花色丰富的品种,从而展现各自不同的风格及配合具体需要。
4.6经济适用原则
经济适用的原则指创建节水型园林,由于许多植物都不耐干,因此,园林管理人员需要对其定时定量浇水,这项任务非常艰巨,因此在植物搭配中要将节水的问题考虑进来。例如不要大面积种植草皮,尤其是在冬季生长的草坪,而要多选用耐旱的草皮种类,可选用耐旱的地面覆盖植物,如扶芳藤等。或将冷暖季草混合种植,混合种植不仅能够节水,而且还能实现一年四季草木长青的效果。在搭配中优先挑选较耐干旱的园林树木,如银杏、国槐等树木都是不错的选择。
5园林绿化植物搭配的功效
园林植物具有改善环境的作用。按照人们的理解方式,园林不仅作为游憩地段,而且更具有优化和提高环境质量的功效。园林植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工作及生活中的.压力,况且植物释放的负离子与抗生素,可有效提高人类及动物抗御疾病的能力;植物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一些特殊园林植物还会分泌杀菌素,净化环境;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和空气中浮游颗粒,优化空气;可以防止全球气候变暖;可降低噪声,抵挡风沙。植物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园林绿化可称之为美化环境的有效手段,而园林植物必定是园林绿化的最关键的部分。
6科学合理配置园林绿化植被的策略
6.1基于植物种类的合理搭配
根据植物学的类别将植物作划分。可分为:花卉植物、乔木植物、灌木植物、草皮等。乔木可以分为常青乔木与落叶乔木。植物搭配的具体方法就要依据这类划分进行合理搭配,乔木作为园林绿化方面的首要绿化植物,所以乔木的科学配置及其关键,乔木配置要依据植物的树木形态等进行搭配,从而确保乔木同园林整体景致协调一致。乔木配置完之后,后面需要进行配置的是灌木、花卉、草坪这些具有大面积种植意义的植物。灌木具备丰富的颜色和繁茂的叶脉,合理地将灌木与乔木结合配置,可以增强植物的观赏价值。花卉不仅品类繁多,颜色艳丽多彩,同时花卉还具有花香,花卉与灌木比较,更能引起大家美感方面的共鸣,花卉是园林绿化里面绝对不可或缺的装饰品种。以草坪作为代表的地被园林植物是园林中供人们休息和娱乐活动的良好载体,因此,草坪的搭配需要与花卉等植物进行区域的划分,可以更好的保护花卉等植物免遭破坏。
6.2基于植物搭配的效果及目的合理搭配
在进行植物的搭配时,要确保园林绿化植物被合理科学的搭配。科学合理的配置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①遵照植物的配置原则与植物的生态特性等因素,结合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进行植物搭配;
②在园林景观绿化最终目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改良园林的生态环境,因此,在进行园林行植物的搭配时可以参照植物绿化中生态园林最终目标进行植物的搭配。
③要将园林景观的绿化看作是一种当地艺术景观的绿化,相关操作人员可以运用园林艺术景观的布置手法进行园林景观的配置。
7结语
生态园林建设并不是简单地绿色植物栽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返璞归真,而应是多个生态群落在具有审美意义的基础上的艺术性配置,是园林艺术发展和提高的表现。现代园林绿化的植物搭配代表城市的形象,地域文化特征是当地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成功的园林植物配置形成的景观可作为一个地区的标志。通过对绿化植物配置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实施方法,使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更好的向着生态保护、观赏价值高的园林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敏.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研究探讨[J].城市建筑,2013(20):179~180.
[2]孙树杰.加强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5(13):3193~3194.
[3]郑敏芝.浅谈园林绿化植物配置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2).
[4]龙苗苗.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研究[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5(9):208~208.
[5]宋纯彦,张海军,张淑兰,等.牡丹江市东宁县城镇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现状调查[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5(5):105~107.
[6]刘春红,杨伟.关于园林绿化植物配置问题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19):6373~6374.
篇9: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探讨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园林设计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关注。传统的园林设计理念中存在着一些缺陷,主要表现为功能分化不完善、生态定位不精准、植物的配置方式不健全等。针对以上问题,工作人员应转变传统的设计理念,在园林规划中注入现代生态观,利用植物的配置体现层次性。因此,本文以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作为切入点,对主要方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生态园林;植物配置;探究
近年来,人们对环保的认知愈加深刻,园林的生态化成为了当前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首先,工作人员应充分利用植物的净化作用,整合园林的整体空间,通过栽花、灌溉、培育等方式优化环境。其次,也要在园林配置比例的设定上,使整体效果达到最佳。
1生态园林概述
从本质上来讲,生态园林是以园林设计为导向,以促进环境优化为最终目的的建设方式。园林生态化设计的最主要表现就是植物的培育与配置。首先,从总体布局上来看,它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能够带给人们舒适的心情,缓解工作与生活中的压力。其次,植物能够吸收城市中的污染气体,如CO2、SO2等,清除空气的杂质。另外,植物的配置过程相对繁琐,需要管理人员精心照顾才能够得到收获。但其也能够循环利用,形成以城市园林为主导的.生态空间。最后,植物在蒸腾过程中能够产生光合作用,对园林环境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
篇10: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探讨论文
2.1统一调和原则
统一调和原则表现在统一性与调和性2个方面。从统一性上来讲,主要体现在植物配置的层次上。设计人员应根据园林的面积和走向设定植物的数量,并优化总体布局,使人产生一种和谐的感觉。另外,在植物色彩的选择上,应统一色调,不要太过鲜艳或者阴沉。从调和性的原则上来看,植物规划应以园林的外部环境为主,使植物映衬园林,这样才能够带给人们平和的感觉。
2.2均衡性原则
第一,对植物高度和密度的选择。园林的开阔性较强,整体面积也不是很大。因此,植物高度要适中,不能够超过园林墙面的1/4。在密度上,植物的枝叶不易太过浓厚,这样反而会给人们带来一种沉闷的感觉。第二,在植物类型的选择上,应设定一些香气淡雅、颜色素净的植物,使观赏者感到园林的清洁性。
篇11: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探讨论文
3.1自然式配置方法
3.1.1单株植物配置
设计者可以在较为幽静的园林小道中独立栽种1株植物。植物的颜色应较鲜艳,可以赋予观赏者一种“唯我”的感觉,并满足基本的构图要求,充实园林的整体面积。
3.1.2丛植
丛植的形态一般比较矮小,如果是同种植物,设计者可以将每4~6簇放在一起,2株丛植之间的距离不超过0.5mm,力求总体感觉上的统一化。在搭配上,可以将每2株植物划分为1组,并用同一颜色表现出来。反之,如果是不同类型的丛植,设计者应增加分布数量。例如,可以将每9株丛植分为1层,一共在园林中配置3层,由上到下进行排列,体现一定的层次性。
3.1.3群植
群植主要是指在园林中,购置大面积的灌木丛或乔木丛。设计人员应在合理安排的基础上优化组合方式。例如,能够在园林的边缘处构建“带状”图形,依照组合原则将乔木和灌丛进行穿插种植。
3.2规则性配置
规则性配置的原理相对标准,设计人员要依照种植的位置进行总体规划。
3.2.1行植
设计者可以在园林的边缘或者道路延伸的两旁种植植物。如果园林四周的开阔性较强,则利用多行配置的方式,这样不会使得园林过于空旷。反之,如果园林的紧凑性较强,则采用单行的配置方法,测量每行之间的距离,并将行距设定成相同的数值。
3.2.2构建正方形的格栅,通过总体布局的方式进行配置
例如,根据植物行距设定网格数量,并找到其中的交叉点,从中心向两端进行延伸,固定植物的位置。同时,可以在网格中线处布置颜色鲜明的紫藤萝,在周边种植上一些淡绿色的草坪,带给人视觉上的冲击感。3.2.3环植。设计者将植物以半圆环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墙角、带状封闭区处设置1个顶点作为植物配置中心,在四个侧面分别加入相同类型的植物,在整体上带给人一种“散射”的感觉。同时,注重层次的搭配。由上到下逐渐降低植物的高度,改变树种。这样不仅能够体现植物的多层性,也在视觉上带给人一种新意。
3.3树种的选择
在植物搭配的过程中,也要体现树种的合理选择。一般情况下,就树木而言,常青藤和木棉是比较常见的园林植物。二者受季节和温度的影响较小,并且整体会带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整个园林的主色调为绿色,在下端配置紫罗兰和红叶女贞,使得园林看起来更加多彩,并且给人带来一种开阔的感觉。就观赏类花朵来讲,由于广东省四季如春,设计人员可以选择一些四季海棠、紫罗兰、三色堇等颜色较为鲜明的花卉,吸引观赏者的目光。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体现园林设计的生态化,植物配置应该具有整体性、美观性、结构优化性等特点。设计人员要根据园林的总体布局设定标准化方案,促进我国园林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庄勇钢,毛桂英.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19)
2赵金艳,梁胜利.探析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J].住宅与房地产,(12)
3韩英超,张美祺.分析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J].绿色环保建材,(2).
篇12: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论文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论文
1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
1.1四大配置原则1.1.1韵律和节奏感原则。根据环境的不同进行植物的配置,比如在相对宽敞的地方,可以大面积种植一些体积较大的树木,而在面积较小的地方,就相对减少种植植物的数量,可以避免种植树木,而改种一些灌木和花草。1.1.2统一原则。在对植物进行配置的时候,除了要观察周围的环境之外,还要根据植物自身的品种、生长态势和颜色等进行配置。在同一个地方统一种植同一类型的植物,这样看起来和谐统一,避免了因杂乱的配置而带给人的烦躁感。1.1.3均衡原则。植物的整体生长态势、枝叶发育情况不同,因此带给人的感觉也不相同。枝繁叶茂、体积庞大的植物会给人带来安全、厚重的感觉,而相对于体积较小,颜色鲜艳活泼的植物则会给人带来轻松愉悦的轻盈之感。1.2和谐原则和谐一致是生态园林建设所遵循的原则,注重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和谐、植物与动物之间的和谐、植物与人类之间的和谐,通过植物的合理配置带给人舒适的享受,也从而带动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从而从整体上达到和谐,这是生态园林建设的最终目的,也是重要的目标。
2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方式
2.1观赏性在对植物进行配置时,可以将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观赏花的颜色各异,通过花与叶子的完美结合,可以带给人更大的观赏性。比如在常绿植物的周遭布置一些观花,这样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会有更为新颖的感受。布置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层次的排列,分层配置、色彩搭配是拼花艺术的重要方式,不同颜色、不同高度、不同体积的植物搭配排列,可以使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比如在5m高的`桧柏和10m高的枫树之间按照高度进行由低到高排列,或者将红叶李和枫树进行颜色由浅到深排列,这样层次分明、高度和颜色都有着过度区分,会给人以良好的视觉享受。2.2季节性在进行植物配置的过程中,为避免不同植物的生长条件发生冲突,因此要严格遵守植物的季节性排列,春季植物百花齐放,夏季植物郁郁葱葱,秋季植物色彩多变,冬季植物银装素裹。通过按照季节性进行植物的排列,可以让生态园林更好地还原自然景观,给人们以更为亲近自然的感受。2.3和谐性生态园林建立的目的不能仅仅是让植物在一个固定的空间和环境中无序地排列,而是要考虑到多重关系,园林本身就是一门涉及到城市建设、农业和艺术的复杂学科,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过程中,要结合城市规划、林业、生态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从而真正达到和谐统一,让生态园林在自身发展同时带动社会效益的增长。
3总结
生态学是一个涉及到城市、农业、林业、社会的复杂的连锁反应,通过生态园林中植物的合理配置,可以带动生态园林更好的发展,植物配置遵循艺术性、观赏性和和谐性于一体,除了可以带动生态园林的发展外,也可以带动社会经济的增长,更为推进建设和谐社会和人与自然共处的目标起到了良好推进作用。
篇13:园林绿化植物配置
摘要:本文是作者近几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主要论述了城市绿化的现状,阐述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合理的运用不同的树种,采用适宜的配置原则,建立既能与环境相适应,又能体现园林植物的观赏特征,并能产生综合生态效益的植物群落,真正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关键词:植物配置;园林景观
1 在城市绿化中园林植物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不遵守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1.1.1 “断臂”、“斩首”现象。
目前,城市植物绿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大量“断臂”“、斩首”的现象。
①在行道树的运用上,这一现象尤为严重;②乡土植物进城,本来是好事,因没有驯化,只好进行外科手术,经常能看到一些新建道路两旁的行道树都被严重的“斩首”操作,使这些树木在持续相当时间养护后依然出现大量死亡或存活部分生长缓慢等现象,严重影响道路绿化的景观效果。
1.1.2 盲目移栽大树。
目前城市的绿化建设速度日益加快,特别在领导意识下、政绩的驱动下,即建就有效果,追求速成效果。
设计者在设计图纸效果之初,想达到的景观效果可能就是树木正常状态下几十年才能达到的效果。
1.2 光污染
在目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其实不单是我们人类存在光污染问题,植物也同样遭受了严重的光污染,最明显的表现为城市管理者刻意设置的大功率聚光灯或彩灯,其实这种人为的加光既直接形成了强光对植物的胁迫作用,干扰了植物正常的昼夜生长发育规律,还直接妨碍了生活在花草树木上鸟类、昆虫的正常栖息和休眠。
1.3 城市绿化结构单一和生态问题
在城市绿地建设中,为获得整齐划一的人工美,从空间结构上缺乏群落的分层,往往是单纯的草本、灌木或乔木相互孤立的种植,而生态稳定性最强的乔灌草复层种植结构则较少见。
特别像前几年一些城市兴起的草坪热等现象都是对这一问题不重视的结果。
据研究,草坪的生态功能有限,只相当于森林的1/25。
据测定,同样面积的乔、灌、草复层种植结构的森林,其植物绿量约为单一草坪的3倍,因而其生态效益也明显优于单一草坪。
2 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原则
2.1 适地适树
适地适树应遵循3个原则:①树种的生态习性必须与种植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即适地适树的原则;②树种形成的林分应长期稳定,即稳定性的原则;③经济有利、现实可行,即可行性的原则。
一般来说,园林绿化的树种选择应以乡土树种为支撑,外加已经驯化成熟的引入树种。
2.2 遵循植物多样性的原则
目前城市绿化在生物多样性上面临很多困难,主要是因为现在城市的园林景观多为人工建造,很多设计者在植物选择上都比较相同,往往会出现一个时期内所选择的植物有大同小异的现象。
这样既损害了景观的可观赏性,又增添了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度。
从植物选择方面来讲,多种树种的综合利用能使植物在色彩、功能方面都更富有多样性。
在欧洲许多城市,每当季节转换时,植物叶色变换,呈现出各种绚丽多姿的色彩。
2.3 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和绿地性质进行选择
不同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有所不同。
如杜鹃、茶花等喜酸性树种,适于pH值5.5~6.6、含铁铝成分较多的土壤,而黄杨、夹竹桃等喜碱性树种,适于 pH 值 7.5~8.5、含钙质较多的土壤。
另外,根据绿地使用目的,在规划设计时选择适宜的树种。
如烈士陵园,应选择常绿树种,如松柏类;幼儿园绿化,应尽量选择低矮、色彩丰富、无毒害无刺的植物;而在污染严重的工厂等地,则应选择抗逆性强的树种等。
植物在不同场合的选择也有许多差别。
合理地选择能发挥植物生态效应和体现景观效果,通过对比、变化及统一构景等,能体现植物群落的群体美。
篇14:园林绿化植物配置
3.1 季相变化
季节性的景观体现在植物上,即植物的季相变化。
在城市景观中,不同的季节,园林呈现出不一样的风光。
城市园林的季节景观变化,将使人们直观地感受到植物生命的变化,给人的精神生活带来深层次的乐趣。
大多数植物是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
营造植物季相景观可反映一个地方的季节特色。
3.2 布局合理
自然界植物并不都是群植,也有孤植,疏朗有致,单群结合。
在设计中也应尽量遵循和参考自然界植物的本来生长面貌,形成多变的自然园林景观。
由此,园林植物配置就有了孤植、片植、群植、混植等多种方式。
这样不仅能欣赏孤植树的风姿,也可欣赏到群植树的华美。
3.3 互惠共生
考虑植物特性,遵从“互惠共生”原理。
植物之间经过长期演化,形成共生、寄生、拮抗等不同的关系。
在植物配置中,应掌握植物的这些特性。
如地衣就是真菌从藻类身上获得养料的共生体;一些植物种的分泌物对另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但另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
因此,在配置植物种类时,也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3.4 协调统一
植物配置要注意与周围环境间的相互联系与配合,与环境协调统一。
植物是周围环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合理地配置植物,才能使景观更加形象、更加协调,与自然更紧密结合。
【高尔夫球场景观植物配置论文】相关文章:
10.景观公司小结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