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李斯简介

李斯简介

2022-08-04 08:22:0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夏天的风”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李斯简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李斯简介,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李斯简介

篇1:李斯简介

李斯

(?~公元前208)  秦代大臣。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人。早年为郡小吏,曾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业成就后入秦,求为丞相吕不韦舍人,后被任为郎,他劝说秦王政(即秦始皇)灭诸侯,成帝业,一统天下,被任为长史,秦王采纳他的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诸侯,离间六国君臣。秦王十年(前237),下令驱逐六国客,李斯时为客卿也在被逐之列,他在所上《谏逐客书》中指出,秦自缪公、孝公、惠王、昭王以来所以能国富民强,蚕食诸侯,皆因客卿之助,如“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求国无危,不可得也”,应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结果,秦王取消了逐客令,李斯官复原职,后升为廷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李斯与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等人共同议定了皇帝名号,以及有关的礼仪制度。他反对王绾提出的请立诸子为王的建议,坚持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得到秦始皇的赞同。此外,他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和度量衡制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齐人淳于越又提出分封子弟功臣为支辅的建议。当时,李斯任丞相,驳斥了这种意见,指出私学盛行,对法令制度“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如果不加以禁止,会影响皇帝的威望。他建议焚毁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见焚书坑儒),得到秦始皇的许可。三十六年,秦始皇病死,李斯参与赵高、胡亥的阴谋,赐始皇长子扶苏死,拥立胡亥为太子,继位为二世皇帝。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揭竿起义(见陈胜、吴广起义),秦王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深,李斯长男李由为三川守,未能阻截吴广军西进,李斯以此受到弹劾。他为了苟全性命,阿谀求容,上书二世“行督责之道,专以天下自适”。二世欣然接受,对下督责益严。于是,税民深者为明吏,杀人众者力忠臣,“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此后,赵高为独揽大权,诬谄李斯与其子同陈胜、吴广暗通声气,意图谋反。二世命赵高审理。在赵高的刑讯逼供下,李斯被迫认罪,二世二年七月,具五刑,腰斩于咸阳市,并夷三族。

篇2:李斯经典语录

李斯经典语录

1、人生在世,卑贱是最大的耻辱,穷困是莫大的悲哀。一个人总处于卑贱穷困的`地位,那是会令人讥笑的。

2、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4、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民人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5、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6、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者士勇。

7、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8、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9、昔者穆公制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

10、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11、江海不拒细流,方能成其深;泰山不择土壤,方能成其大。

12、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篇3:致李斯

致秦相李公:

悠悠数千载,安然无恙乎?

余尝立案间,览群书,习古文,偶得《史记》一书,深得之,阅毕,深为君憾矣!

尝闻,君本为韩人之无名小辈,后因相识嬴政,与之相得,政亦对君相见恨晚矣,君遂随时为储君者政入蜀。君以腹才,除廷尉,掌法握权。秦立,政即大统,拜君为丞相,临国政。六国迁灭,君之故地韩亦不免矣,然则未尝闻李公望东而泣之事,君之肚肠之险可见矣。

尝闻赵高之徒,朝廷之奸贼,乱国纪、搅朝纲于内,惊闻君与赵高之徒密谋于沙丘,鸩公子扶苏,诛将军蒙恬,无恶不作,胡作非为于大秦。赵高者,何人也,奸诈之徒,恶险之辈,指鹿为马,其心之险恶路人昭之,君乃聪明人也,然则为恋一时之小利,而舍长远之大益,与赵高成帮,与匪徒结党,不思食君禄当上报忠心于帝,收官粮当下施恩泽于民,故二世即大统之时,君之运亦不久矣,可笑君尚施忠胆于赵高之徒,终遭九族迁灭、己遭腰斩。可恨,可悲哉!!

吾常闻“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之理,亦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者,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与赵高之小人为僚友,实君平生之大耻矣,故引天下英雄唏嘘相叹、黎民恶语相向矣。

君身为丞相,乃国之执牛耳者也,然君未尝遗明策于世间,传壮举于后世。吾尝叹,若君动一时之明而诛赵高之辈,亦可留美名于海外,传美谈于后世也。嗟乎,可悲君以一斑而窥全豹,故遗此下场亦不足为怪也。

吾上言之,实为吾之愚见也,以余为君之议,望君明纳之,惜时已晚矣。悲哉!!

公元二千一四年

后生小辈

篇4:李斯经典语录

1、人生在世,卑贱是最大的'耻辱,穷困是莫大的悲哀。一个人总处于卑贱穷困的地位,那是会令人讥笑的。

2、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4、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民人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5、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6、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者士勇。

7、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8、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9、昔者穆公制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

10、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11、江海不拒细流,方能成其深;泰山不择土壤,方能成其大。

12、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谏逐客书。太山:即泰山。让:辞,拒。择:选择。这几句大意是:泰山不推辞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选择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广。泰山由土石累积而成,河海由细流汇合而成;其共同之处是无论尊卑,细大不捐,才成就今日。两句说明了学业成就应点滴地积累,为人处世也要谦恭地广采众议的道理。)

篇5:李斯列传读后感

读完司马迁的《李斯列传》久久不能释怀,感慨颇多。李斯由一小吏到位极人臣的丞相再到身败名裂,其中之事对我们多有借鉴。

李斯列传开篇先介绍了李斯当郡小吏时,看的看到办公处附近厕所里的老鼠在吃脏东西,每逢有人或狗走来时,就受惊逃跑。后来李斯又走进粮仓,看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积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更不用担心人或狗惊扰。于是李斯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这就是李斯的着名的“老鼠哲学”。可以说这句话到处了多少现在中国人的心声。河北大学一起校园撞人事故带来了一个官二代“我爸是李刚”的铿锵自白,这是对社会公平的公开叫板,可他却说出了一个令人无可奈何的现实:“拼爹”时代已经到来。有网友调侃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见女友把命催,醉驾撞人咱不怕,李刚就是我老爸。”在这样的时代,真是干得好不如生得好,生得好就有权力、就有财富、就可以肆意逾越人间规则。那些富二代、官二代可以享受更好的教育(有关统计数字显示,高等教育招生录取的农村学生约占30%,其中重点大学的比例不到两成,农村人口却占了中国人口的大多数),可以继承父母的财产,可以享受父母留下的庞大的人接关系网,这让出身普通的百姓想有出头之日是何其之难。

于是李斯像那些普通人发出了这样的呼喊:地位卑贱,而不想着去求取功名富贵,就如同禽兽一般,只等看到现成的肉才想去吃,白白长了一副人的面孔勉强直立行走。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这句话可以说是李斯一生的核心理念。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学过道德经的人总是纠结于无为还是有为,李斯也算是给出了他自己的一个答案。处在这样一个以金钱和成功来衡量一切的社会,如果你贫困和没有社会地位,说话做事都没有底气,备受歧视。就算你能有: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境界,你能让你的家人,你的孩子,你的妻子被人看不起而置之不顾吗?如果你真的那样做了,我觉得你就算不上什么超脱之人,而只是一个消极避世的人而已。当然道家说我们不要去追寻那些身外之物,这是背离大道的。确实我们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丧失了快乐,元人姬志真曾写过一首名利与个人关系的一首诗:仆马舟车历艰辛,区区名利两相关。细思本来图安稳,却使身心不暂闲。确实我们以为我们只要成功了就会快乐,但是事实不尽然。但是如果你处在一个较低的社会地位,连自己的基本尊严都维护不了,你难道会比那些追求成功的人快乐吗?处在一个卑贱的地位而说自己不爱那些财富和高地位,只会引起别人的嘲笑而已,只有当你拥有这些你才有资格这样而不为人所诟病。处今日之中国,想超然世外是何其艰难。

篇6:李斯列传读后感

《李斯列传》中有一段话原文为: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皆前为寿,门庭车骑以千数。李斯怅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上述表述反映了李斯作为一个封建王朝的奠基者,能够拥有这样的哲学思想,实在是了不起。,他能够够清醒的认识到的事物的发展,物极必反的客观规律,能够这么谦虚,客观,准确地认识自己,()实属不易。我们许多人往往在事业,家庭,爱情等等方面获得一些所谓成功的时候,志得而意满,得意而忘形。并没有认识和意识到在鲜花和掌声的后面会有一个陷阱,在时刻等待你。人在任何时候都要居安思危,不能盲目乐观。站得越高,摔得越重。所谓之高处而不胜寒矣!

李斯为人谨慎,有才华,为秦始皇的统一霸业和封建制度的建立做出了卓越不凡的贡献,但是在秦始皇死后,他放弃了过去的一心为公,不募私利的为人原则。为一己之私而受赵高之蛊惑,从而落得一个可悲的下场。看来世界上真的没有完人阿!再聪慧睿智的人,也有糊涂的时候,从而也印证了他物极而必衰的道理。

篇7:李斯列传读后感

李斯列传读后感

紫竹儿子的原创

今天我读了《史记》当中《李斯列传》这一部分,我对李斯的人生经历深有感悟。

李斯是楚国人,当时只是一个地方小官。有一次,李斯发现厕所里的老鼠,生存环境非常差;而粮仓里的老鼠,生活环境特别好,有着吃不完的粮食,于是李斯感慨说:“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处耳。”意思是说,一个人是不是有才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处的平台。

于是,李斯就把官辞了,投奔了当时齐国一位大师,这位大师就是大名鼎鼎的荀子,李斯跟荀子学习帝王之术,也就是如何治理一个国家的道理。过了一段时间,李斯觉得自己已经学有所成,应该找一个平台来施展自己的才华。他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去当时最强大的`秦国。

李斯到了秦国之后,投奔到当时秦国最有权势的吕不韦门下,吕不韦很快就发现李斯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就把他引荐给秦始皇,于是,李斯终于有了施展自己理想抱负的平台,在秦国消灭诸侯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觉得李斯是一个有理想和抱负的人,他从老鼠哲学中受到启发,并为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付诸行动,辞官投学,努力提升自我的能力,最终在秦国统一中国这个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出精彩的人生好戏。

我感悟到:一个人首先有心存远大志向,然后付诸行动,通过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才能找到实现自己理想的道路;相反,如果一味好吃懒做,只能让理想变成梦想和空想。

篇8:李斯列传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史记》当中《李斯列传》这一部分,我对李斯的人生经历深有感悟。

李斯是楚国人,当时只是一个地方小官。有一次,李斯发现厕所里的老鼠,生存环境非常差;而粮仓里的老鼠,生活环境特别好,有着吃不完的粮食,于是李斯感慨说:“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处耳。”意思是说,一个人是不是有才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处的平台。

于是,李斯就把官辞了,投奔了当时齐国一位大师,这位大师就是大名鼎鼎的荀子,李斯跟荀子学习帝王之术,也就是如何治理一个国家的道理。过了一段时间,李斯觉得自己已经学有所成,应该找一个平台来施展自己的才华。他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去当时最强大的秦国。

李斯到了秦国之后,投奔到当时秦国最有权势的吕不韦门下,吕不韦很快就发现李斯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就把他引荐给秦始皇,于是,李斯终于有了施展自己理想抱负的平台,在秦国消灭诸侯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觉得李斯是一个有理想和抱负的人,他从老鼠哲学中受到启发,并为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付诸行动,辞官投学,努力提升自我的能力,最终在秦国统一中国这个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出精彩的人生好戏。

我感悟到:一个人首先有心存远大志向,然后付诸行动,通过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才能找到实现自己理想的道路;相反,如果一味好吃懒做,只能让理想变成梦想和空想。

篇9:李斯列传原文翻译

李斯列传原文翻译

李斯列传原文翻译

李斯列传原文: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①,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②,居大庑之下③,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尚譬如鼠矣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⑤,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⑥,今万乘方争时⑦,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⑧。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⑨,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⑩,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①絜:同“洁”。②积粟:存粮。③大庑:堂下周围有走廊的大房子。④不肖:不才,没本事,不正派。⑤度:揣测,估计。事:侍奉,服侍。⑥时:时机,机会。下文“驰骛之时”之“时”同此。⑦万乘: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因此以万乘称天子,本文中实用以指诸侯。⑧布衣:指平民百姓。驰骛:奔走。⑨禽鹿:犹“禽兽”。⑩诟:耻辱。非:责难,反对。无为:道家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至秦,会庄襄王卒①,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此得说,说秦王曰:“胥人者②,去其几也③。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遂忍之④。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⑤,更尊周室。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⑥,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⑦,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⑧。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⑨,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

①会:恰巧,正逢。②胥人:小人,平庸的人。③几:同“机”。事情的迹兆,有“时机”、“机会”的意思。④瑕衅:空隙,可乘之机。忍:下狠心。⑤五伯:即五霸。对此古来有多种说法,但最为流行的是指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⑥由:通“犹”。如同,好像。骚除:即扫除。骚,通“扫”。⑦从:通“纵”。即“合纵”。战国时东方六国联合抵抗秦国的联盟。⑧赍(jī,机):携带。⑨厚遗:多赠送礼品。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①,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②。”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谏书曰: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③。昔缪公求士④,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⑤,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⑥,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⑦,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⑧,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⑨。昭王得范睢,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⑩,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①间:伺侯,刺探。②一切:一概,一律。③过:过失,错误。④缪公:即秦穆公。缪,同“穆”。⑤产:出生。⑥举:攻克,占领。⑦包:吞并之意。⑧膏腴:肥沃,肥美。⑨施(yì,意):延续。⑩杜:堵塞,杜绝。内(nà,呐):通“纳”。

今陛下致昆山之王①,有随、和之宝②,垂明月之珠③,服太阿之剑④,乘纤离之马⑤,建翠凤之旗⑥,树灵鼍之鼓⑦。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⑧,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壁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不实外厩⑨,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⑩。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⒀,阿缟之衣⒁,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治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⒂。夫击瓮叩击弹筝搏髀⒃,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⒄,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①致:招致,罗致。②随、和之宝:指随侯之珠与和氏之璧。③明月之珠:夜光珠。④太阿:利剑名。⑤纤离:骏马名。⑥翠凤之旗:用翠凤羽毛装饰的旗子。⑦灵鼍(tuó,陀):爬行类动物,产长江下游,今称扬子鳄,其皮可以蒙鼓。⑧说:同“悦”。⑨:良马名。⑩丹青:指绘画的颜料。采:同“彩”。下陈:指堂下、庭院等私人财物存放处。陈,堂下至门的过道。宛珠:宛地出产的珍珠。⒀傅玑:镶着小珠子。傅,通“附”。附着。玑,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珠子。珥:耳环。⒁阿缟:东阿出产的白绢。⒂随俗雅化:闲雅变化而能随俗。⒃搏髀(bì币):拍击着大腿,以为节奏。髀,大腿。⒄《郑》、《卫》:春秋时代郑、卫两国的俗乐。《桑间》:郑、卫之音中专门表现爱情的乐曲。《昭》、《虞》:传说中虞舜时的乐曲名。《武》、《象》:相传周初舞蹈乐曲。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①。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②,却宾客以业诸侯③,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籍寇兵而赍盗粮”者也④。

夫物不产于秦者,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够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①五帝:其说不一,其中一种说法认为是指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五人。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三人。②黔首:庶民,平民。资:资助,给。③业:成就。④籍:借。赍:付与,给予。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①。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夷郡县城②,销其兵刃③,示不复用。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①卒:最后。②夷:削平。③销:熔化销毁。

李斯列传翻译: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他年轻的时候,曾在郡里当小吏,看到办公处附近厕所里的老鼠在吃脏东西,每逢有人或狗走来时,就受惊逃跑。后来李斯又走进粮仓,看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积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更不用担心人或狗惊扰。于是李斯就慨然叹息道:“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于是李斯就跟荀子学习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学业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没有为它们建功立业的希望,就想西行到秦国去。在临行之前,向荀子辞行说:“我听说一个人若遇到机会,千万不可松懈错过。如今各诸侯国都争取时机,游说之士掌握实权。现在秦王想吞并各国,称帝治理天下,这正是平民出身的政治活动家和游说之士奔走四方、施展抱负的好时机。地位卑贱,而不想着去求取功名富贵,就如同禽兽一般,只等看到现成的肉才想去吃,白白长了一副人的面孔勉强直立行走。所以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卑贱,最大悲哀莫过于贫穷。长期处于卑贱的地位和贫困的环境之中,却还要非难社会、厌恶功名利禄,标谤自己与世无争,这不是士子的本愿。所以我就要到西方去游说秦王了。”

到秦国之后,正赶上秦庄襄王去世,李斯就请求充当秦相国文信侯吕不韦的舍人;吕不韦很赏识他,任命他为郎官。这样就使得李斯有游说的机会,他对秦王说:“平庸的人往往失去时机,而成大功业的人就在于他能利用机会并能下狠心。从前秦穆公虽称霸天下,但最终没有东进吞并山东六国,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在于诸侯的人数还多,周朝的德望也没有衰落,因此五霸交替兴起,相继推尊周朝。自从秦孝公以来,周朝卑弱衰微,诸侯之间互相兼并,函谷关以东地区化为六国,秦国乘胜奴役诸侯已经六代。现如今诸侯服从秦国就如同郡县服从朝廷一样。以秦国的强大,大王的贤明,就象扫除灶上的灰尘一样,足以扫平诸侯,成就帝业,使天下统一,这是万世难逢的一个最好时机。倘若现在懈怠而不抓紧此事的话,等到诸侯再强盛起来,又订立合纵的盟约,虽然有黄帝一样的贤明,也不能吞并它们了。”秦始皇就任命李斯为长史,听从了他的计谋,暗中派遣谋士带着金玉珍宝去各国游说。对各国著名人物能收买的,就多送礼物加以收买;不能收买的,就用利剑把他们杀掉。这些都是离间诸侯国君臣关系的计策,接着,秦王就派良将随后攻打。秦王任命李斯为客卿。

恰在此时韩国人郑国以修筑渠道为名,来到秦国做间谍,不久被发觉。秦国的王族和大臣们都对秦王说:“从各诸侯国来奉事秦王的.人,大都是为他们的国君游说,以离间秦国而已,请求大王把客卿一概驱逐。”李斯也在计划好的要驱逐的客卿之列。于是李斯就上书说:

听说官员们议论要驱逐客卿,我私下认为这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招揽贤才,从西戎找到由余,从东边楚国的苑地得到了百里奚,从宋国迎来了蹇(jiǎn,减)叔,从晋国招来了丕豹、公孙友。这五个人都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了二十多个国家,也就得以在西戎称霸。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兴盛,国家因此富足强大,百姓们愿意为国家效力,其它国家也诚心归顺,击败了楚国、魏国的军队,功取了千里土地,至今政治安定,国家强盛。秦惠王用张仪的计策,功取了三川地区,向西又吞并了巴、蜀,向北占领了上郡,向南攻占了汉中,囊括九夷,控制鄢、郢,在东面占据了险要的成皋,割取了肥沃的土地,并进一步瓦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使他们面向西方,奉事秦国,功业一直延续到今天。秦昭王得范睢(suī,尿),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使公室强大,杜绝了私门权贵的势力,像蚕吃桑叶一般,逐渐吞并诸侯的土地,终于使秦国奠定了统一天下大业的基础。这四位君主,都是依靠了别国客卿的力量。由此看来,客卿有哪一点对不起秦国呢?假使这四位君主拒绝客卿而不接受他们,疏远士人而不重用,这就使秦国既无富足之实,又无强大之名。

现在皇上您罗致昆山的美玉,得到随侯之珠、和氏之璧,挂着明月珠,佩着太阿剑,驾着纤离马,竖着翠凤旗,摆着灵鼍鼓。以上这些宝物,并没有一样是秦国出产的,但陛下您非常喜爱它们,这是为什么呢?若是一定要秦国所产然后才使用的话,那么夜光之璧就不能用来装饰朝廷,犀角象牙制品就不能为您所赏玩,郑国、卫国的美女也不能列于您的后宫之中,??(jué tí,决提)良马也不能填满您的马棚。江南的金锡也不该用,西蜀的丹青也不应用来当颜料。您用来装饰后宫、充当姬妾、赏心乐意、怡目悦耳的,一定要出自秦国然后才用的话,那么,用宛地珍珠装饰的簪子,玑珠镶嵌的耳坠,东阿白绢缝制的衣服、刺绣华美的装饰品,就不能进献在您的面前,那时髦而又高雅,漂亮而又文静的赵国女子不能侍立在您的身边。而那些敲打瓦坛瓦罐、弹着秦筝、拍着大腿、呜呜叫喊以满足欣赏要求的,这才是正宗的秦国音乐。象《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这些乐曲,则是其他国家的音乐。现在您抛弃敲打瓦坛瓦罐这一套秦国音乐而听《郑》、《卫》之声,不去听弹筝而欣赏《昭》、《虞》之曲,这是什么原因呢?说穿了,只不过是图眼前快乐,以满足耳目观赏需求而已。而现在您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此人能用不能用,也不问是非曲直,只要不是秦国人一律辞退,只要是客卿一律驱逐。这样看来,陛下所看重的是美女、音乐、珍珠、宝玉,所轻视的是人才了。这并不是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

我听说过土地广阔所产粮食就丰富,国家广大人口就众多,军队强盛士兵就勇敢。所以泰山不排斥泥土,才能堆积得那样高大;河海不挑剔细小的溪流,才能变得如此深广;而成就王业的人不抛弃广大民众,才能显出他的盛德。所以地无论东南西北,民众不分这国那国,一年四季五谷丰登,鬼神赐予福泽,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所在。而现在陛下您抛弃了百姓来帮助敌国,排斥宾客而使他们为其他诸侯国建立功业,使天下有才之士后退而不敢西行,停住脚步而不敢进入秦国,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借武器给敌人,送粮食给盗贼”啊!

非秦国出产的物品,值得珍视的很多;非秦国出生的士人,愿意效忠的也不少。现在您驱逐客卿来资助敌国,损害百姓以帮助仇人,在内部削弱自己而在外面又和诸侯结下怨恨,这样下去,要使国家没有危险,是不可能的。

于是,秦王就废除了逐客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终于采用了他的计谋,他的官位也升到廷尉之职。二十多年,终于统一了天下,尊称国王为“皇帝”。皇帝又任命李斯为丞相。并拆平了各国郡县的城墙,销毁了各地的武器,表示不再使用。使秦国没有一寸分封的土地,也不立皇帝的儿子、兄弟为王,更不把功臣封为诸侯,以便使国家从此之后再也没有战争的祸患。

【李斯简介】相关文章:

1.腰斩李斯的故事

2.陶渊明简介

3.吴晗简介

4.刘禹锡简介

5.汪士铎简介

6.事迹简介

7.《长恨歌》简介

8.刘庄简介

9.桓温简介

10.黄庭坚简介

下载word文档
《李斯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