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斩李斯的故事
“四季交易会”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腰斩李斯的故事,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腰斩李斯的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腰斩李斯的故事
李斯(?-前208),战国末期楚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秦朝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帝统一天下。秦统一之后,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后与赵高合谋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好像风光无限,但是下场却很悲惨!
自从陈胜、吴广起事后,各地义军此伏彼起。这时,秦二世听从郎中令赵高的建议,深居宫中,一切政事都由赵高决断。赵高与李斯有夙怨,赵高就趁机诬陷李斯想割地称王,又诬陷李斯之子三川郡守李由与义军私通。李斯想上书申辩,却被赵高扣下。赵高派人四处搜捕李斯的宗族,又对李斯严刑拷打。李斯不堪酷刑,被迫认罪,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八月被腰斩于咸阳,并夷灭三族。李斯死后,秦二世任命赵高为丞相,事无大小,都由赵高决断。
李斯纵横政治沙场多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到最后却栽在一个宦官的手上,可谓“阴沟里翻船”啊!
篇2:李斯经典语录
李斯经典语录
1、人生在世,卑贱是最大的耻辱,穷困是莫大的悲哀。一个人总处于卑贱穷困的`地位,那是会令人讥笑的。
2、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4、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民人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5、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6、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者士勇。
7、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8、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9、昔者穆公制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
10、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11、江海不拒细流,方能成其深;泰山不择土壤,方能成其大。
12、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篇3:致李斯
致秦相李公:
悠悠数千载,安然无恙乎?
余尝立案间,览群书,习古文,偶得《史记》一书,深得之,阅毕,深为君憾矣!
尝闻,君本为韩人之无名小辈,后因相识嬴政,与之相得,政亦对君相见恨晚矣,君遂随时为储君者政入蜀。君以腹才,除廷尉,掌法握权。秦立,政即大统,拜君为丞相,临国政。六国迁灭,君之故地韩亦不免矣,然则未尝闻李公望东而泣之事,君之肚肠之险可见矣。
尝闻赵高之徒,朝廷之奸贼,乱国纪、搅朝纲于内,惊闻君与赵高之徒密谋于沙丘,鸩公子扶苏,诛将军蒙恬,无恶不作,胡作非为于大秦。赵高者,何人也,奸诈之徒,恶险之辈,指鹿为马,其心之险恶路人昭之,君乃聪明人也,然则为恋一时之小利,而舍长远之大益,与赵高成帮,与匪徒结党,不思食君禄当上报忠心于帝,收官粮当下施恩泽于民,故二世即大统之时,君之运亦不久矣,可笑君尚施忠胆于赵高之徒,终遭九族迁灭、己遭腰斩。可恨,可悲哉!!
吾常闻“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之理,亦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者,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与赵高之小人为僚友,实君平生之大耻矣,故引天下英雄唏嘘相叹、黎民恶语相向矣。
君身为丞相,乃国之执牛耳者也,然君未尝遗明策于世间,传壮举于后世。吾尝叹,若君动一时之明而诛赵高之辈,亦可留美名于海外,传美谈于后世也。嗟乎,可悲君以一斑而窥全豹,故遗此下场亦不足为怪也。
吾上言之,实为吾之愚见也,以余为君之议,望君明纳之,惜时已晚矣。悲哉!!
公元二千一四年
后生小辈
篇4:李斯简介
李斯
(?~公元前208) 秦代大臣。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人。早年为郡小吏,曾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业成就后入秦,求为丞相吕不韦舍人,后被任为郎,他劝说秦王政(即秦始皇)灭诸侯,成帝业,一统天下,被任为长史,秦王采纳他的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诸侯,离间六国君臣。秦王十年(前237),下令驱逐六国客,李斯时为客卿也在被逐之列,他在所上《谏逐客书》中指出,秦自缪公、孝公、惠王、昭王以来所以能国富民强,蚕食诸侯,皆因客卿之助,如“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求国无危,不可得也”,应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结果,秦王取消了逐客令,李斯官复原职,后升为廷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李斯与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等人共同议定了皇帝名号,以及有关的礼仪制度。他反对王绾提出的请立诸子为王的建议,坚持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得到秦始皇的赞同。此外,他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和度量衡制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齐人淳于越又提出分封子弟功臣为支辅的建议。当时,李斯任丞相,驳斥了这种意见,指出私学盛行,对法令制度“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如果不加以禁止,会影响皇帝的威望。他建议焚毁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见焚书坑儒),得到秦始皇的许可。三十六年,秦始皇病死,李斯参与赵高、胡亥的阴谋,赐始皇长子扶苏死,拥立胡亥为太子,继位为二世皇帝。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揭竿起义(见陈胜、吴广起义),秦王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深,李斯长男李由为三川守,未能阻截吴广军西进,李斯以此受到弹劾。他为了苟全性命,阿谀求容,上书二世“行督责之道,专以天下自适”。二世欣然接受,对下督责益严。于是,税民深者为明吏,杀人众者力忠臣,“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此后,赵高为独揽大权,诬谄李斯与其子同陈胜、吴广暗通声气,意图谋反。二世命赵高审理。在赵高的刑讯逼供下,李斯被迫认罪,二世二年七月,具五刑,腰斩于咸阳市,并夷三族。
篇5:李斯经典语录
1、人生在世,卑贱是最大的'耻辱,穷困是莫大的悲哀。一个人总处于卑贱穷困的地位,那是会令人讥笑的。
2、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4、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民人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5、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6、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者士勇。
7、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8、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9、昔者穆公制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
10、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11、江海不拒细流,方能成其深;泰山不择土壤,方能成其大。
12、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谏逐客书。太山:即泰山。让:辞,拒。择:选择。这几句大意是:泰山不推辞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选择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广。泰山由土石累积而成,河海由细流汇合而成;其共同之处是无论尊卑,细大不捐,才成就今日。两句说明了学业成就应点滴地积累,为人处世也要谦恭地广采众议的道理。)
【腰斩李斯的故事】相关文章:
1.李斯简介
2.诗歌故事
3.读书故事
4.史记故事
5.对联故事
6.书虫故事
7.英雄事迹故事
8.科普故事
9.爱国主义故事
10.歇后语故事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