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扁鹊简介

扁鹊简介

2023-03-22 08:30:4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rainbow”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扁鹊简介,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扁鹊简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扁鹊简介

篇1:扁鹊简介

扁鹊

中文名称: 扁鹊

又 名: 秦越人

性 别: 男

所属年代: 春秋战国时代

生 卒 年: 前407—前310

生平简介

扁鹊,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齐国渤海卢(今济南市长清县)人。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著特殊的贡献。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由于扁鹊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赵国劳动人民送他“扁鹊”称号。扁鹊,传说是黄帝时代的名医。

扁鹊看病行医有六不治原则: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的人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的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的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的不治。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总结出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的诊断疾病的方法。在这四诊法中,扁鹊尤擅长望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的切脉技术高超,名扬天下。

济南郊区鹊山西麓有扁鹊墓,墓前石碑署“春秋卢医扁鹊墓”,并有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整字样。

篇2:神医扁鹊的生平事迹简介

扁鹊大致出生在公元前4,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是秦越人的外号,扁鹊姬姓,秦氏,名缓,越人只是他的字。扁鹊这个称呼是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中的神医的名号,扁鹊的主要成就是奠定了中医学中望闻问切的诊脉方法。

扁鹊曾受学于长桑君,而扁鹊这个十分善于总结前人经验,所以逐渐的掌握了各种治疗方法。扁鹊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后来医术比长桑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被当地的人尊为神医。公元前361年,扁鹊开始行医诸国,最先来到赵国,当时赵国重视妇女,扁鹊就做了妇科医生;再因齐桓侯讳疾忌医,扁鹊怕受责罚就前往秦国,先是到洛因当时当地人很尊敬老人,扁鹊就当五官科医生;又在咸阳给儿童看病。扁鹊行医周游列国,入乡随俗而主治疾病,逐渐名声大噪,成为全科医生。

后来在秦国的时候,秦武王因比赛伤了腰,太医李醯看不好,就有人推荐了扁鹊。而扁鹊只是简单的推拿后,秦武王就感觉好了很多,吃了扁鹊开的药就完全好了,可见扁鹊的医术是当时较高的。

扁鹊之死是受到了太医李醯的嫉妒,所以锋芒毕露者,往往是心胸狭隘者的嫉妒对象。扁鹊在治好秦武王的`病后,秦武王是有要重用扁鹊的打算的,但是李醯多次在秦武王面前劝阻说扁鹊只不过是江湖游医,而秦武王还是没有打消重用扁鹊的念头。

扁鹊在秦国的名声越来越大,而李醯越发担心这个扁鹊会在日后超越自己,所以决定除掉扁鹊。第一次李醯是派了两个刺客去杀扁鹊,但是当时跟在扁鹊身边的徒弟发觉后,暂时躲过了一劫。后来扁鹊知道自己不能待在秦国了,就离开了秦国,沿着骊山的小路走,结果李醯假扮成了猎户,在半路杀害了扁鹊。

扁鹊的诊治技术被后来的中医总结为望闻问切,不过当时扁鹊称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扁鹊是一个全科医生,现在分的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和五官科扁鹊都十分擅长,被称为医祖。现在的针灸术也是从扁鹊开始的,所以扁鹊是开启中医学先河的奠基者。

扁鹊发明了什么

扁鹊作为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是极受当时百姓所爱戴和尊敬的,他们给他“扁鹊”称号就是配他这神医的身份。扁鹊的医术之高明在当时是毋庸置疑的,他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提出了中医中的四种诊断方法,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也就是后来中医所说的望闻问切。

这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后来就成了中医必学的基本功,对于扁鹊来说,他这四种方法都为精通,不过其中最为拿手的是望色。中医在经历多年的实践经验后,发现人体外部的器官和内部的器官实际上是密切相关的,尤其是面部、舌头同肝脏的联系很紧密。倘若五脏六腑的气血发生了改变,那么就会在身体表面有了表现。扁鹊就是时常通过病人的五官,判断其病因究竟出现在哪里。眼镜可否有神气,舌头的颜色怎样,舌苔的厚薄怎样,鼻子的鼻炎有没有出现,鼻涕的粘稠程度怎样,都会成为扁鹊的依据。

扁鹊就曾用望色的方法,发现了齐恒侯的病情,只是扁鹊的医术过于高明,高明到齐恒侯不相信自己强健的身体内部会有疾病的存在。扁鹊当时就发现齐恒侯的脸色异常,就判断他的胰脏处有疾病,不治疗的话病情会加深。虽然期间扁鹊一直提醒齐恒侯,但是均不被理睬。最后齐恒侯病情严重到他已经能切身体会了,只是这是扁鹊已经离开了齐国。

扁鹊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扁鹊师从长桑君,尽得其真传,终成为一代神医。扁鹊精通医术,在民间的声望很高,他是中国古代五大医学家之首,著有《扁鹊内经》和《扁鹊外经》。司马迁曾在《史记》之中评价扁鹊是古代医学的开山鼻祖,是他奠定了后世医学的基础诊断法。

在今天,还流传着许多关于扁鹊的小故事,比如扁鹊起死回生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扁鹊学成之后,就开始周游列国。有一日,扁鹊来到了虢国,他听到百姓都在议论太子的事情。扁鹊就站在旁边听了一小会,原来是虢国的太子死了,他仔细的询问了太子的死因。当时,虢国的太子死了不到半天,尸首也没有入殓。扁鹊结合百姓所说的,再加上自己的分析,他认为虢国的太子很有可能没有死。于是,扁鹊就赶到皇宫中,他告诉中庶子说自己能够将太子救活。但中庶子根本不相信扁鹊的话,认为扁鹊是骗人的,人死怎么可能复生呢。

无奈之下,扁鹊就让中庶子去检验一下,应该可以听到太子耳鸣,看到太子的鼻子发肿,并且太子的大腿还会有温热之感。中庶子半信半疑的去了,一看之下,发现果真如扁鹊所说,他就赶紧报告了虢国的国君。虢国的国君一听有人能够将自己的儿子救活,非常高兴,亲自去迎接他。

扁鹊用针砭对虢国的太子进行了急救,经过扁鹊的努力,虢国太子终于被救了回来。在扁鹊的调养下,二十多天后,虢国太子就能够像普通人那样生活了。

篇3:扁鹊换心的故事简介

鲁公扈和赵齐婴了两人同时生了点小病,但却一直没有治好。

于是,经过一番商量之后,两人就请名医扁鹊前来帮他们治疗。

扁鹊先替鲁公扈诊断,过了一会,扁鹊对鲁公扈说:“你的精神力很充沛,但是身体却羸弱不堪,心中有的是计谋,但又不能果断的下决定,这些就是你的症结所在。

”接着,扁鹊又替赵齐婴诊断,扁鹊对赵齐婴说:“你精神力虽然很弱,但是身体却很强壮,没有计谋但是却很坚韧固执,只要将你们两人的心互换一下,你们两的病就都能痊愈了。

”于是,鲁公扈和赵齐婴就答应了扁鹊的提议,两人决定互换心脏。

扁鹊先让两人喝了特制的汤药,不久之后两人就昏死过去了。

趁着两人昏迷的时候,扁鹊剖开他们的胸腔,找到了各自的心脏,再将两颗心脏互换。

扁鹊完成心脏互换的手术后,就给他们吃了一些药物,过了一会儿两人就清醒了。

换完心脏后,两人的病症也得到了解决,也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

扁鹊换心这个故事可能只是一个传说,毕竟当时的医学技术并没有到达这种高度。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扁鹊的医术的确很高超。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

扁鹊师从神医长桑君,尽得其真传,医术高超,是当时众所周知的事情。

扁鹊学成之后,一直周游列国,有一日,扁鹊来到了魏国。

魏国的国君魏文王召见了神医扁鹊,魏文王知道扁鹊还有两个哥哥,也是学医的。

于是魏文王就问扁鹊说:“你家兄弟三人都是学医的.,那么你们三个人中谁的医术最高呢?”扁鹊听到这个问题后,思考了片刻,回答说:“其实,我大哥的医术最高,二哥次之,我的医术最差。”

魏文王听后感到十分的困惑,就让扁鹊详细的说一下原因。

扁鹊向魏文王解释说:“之所以说我大哥的医术最好,是因为他能够在你没有发病之前就能看出你是否有病。

那个时候,病人是不会觉得自己患病了的,我大哥就在病人发现之前就将病给治好了。

这是因为这个缘故,大哥的医术一直不被他人认可,也没有什么名气。

我二哥是家中医术第二好的,因为他能够在病人发病初期就看出来,然后将病人给治好,这样一来,病人们都认为我二哥只擅长治疗一些小病症。

病人找我治病时,已经到了中晚期,病情已经十分的严重了。

我将那些患了重病的病人给医治好后,我就更加出名了。

但从根本上来讲,我的医术比不上我的两位哥哥。

”魏文王听到扁鹊的解释后,豁然开朗。

春秋战国名医扁鹊的弟子

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代名医神医,他在游历列国的同时,无论是贫贱的黎民百姓还是高高在上的王公贵族都被扁鹊医治过,而且病情都能痊愈。

相传扁鹊一身精湛的医术是从一个叫长桑君的人那里学来的,为了不让自己一身的高超医术失传,也为了广大的病患者能够得到医治,扁鹊也招收了众多弟子,希望他们能够学得自己的技艺。

不过由于扁鹊实在是难得一见的医学天才,所以没有人能够完全继承他的衣钵。

扁鹊所招收的十大弟子虽然没能学精他的全部技艺,但是也是各有所长。

大弟子子豹主要负责开方;二弟子自明掌管的是司药,抓药配药;三弟子子容精通针灸之道,时常帮助扁鹊用针灸为病人医疗;四弟子子术熟练的是手术,基本上是在扁鹊遇到严重的外伤时,子术在一边辅助手术;五弟子子同掌握的是火灸;

六弟子子阳精通诊脉,通过观察病人的表面五官的微样变化,判断病症几何;七弟子子仪主管按摩;八弟子子游主管炼丹做药;九弟子子越则是负责赶车,但是他也通晓医学常识;十弟子虢太子主管采药,这对眼里的要求也是很高的。

扁鹊的弟子当中大部分是平民百姓,除了最小的虢太子。

相传他曾患有“尸厥”,险些被人误以为去世而将其埋葬,幸得扁鹊相救才“起死回生”。

所以虢太子可能处于感恩又或者是被扁鹊的医术所吸引,令其愿意跟随扁鹊行医学医。

扁鹊的这十位弟子都有着各自的长处和精通之处,即便没能学会扁鹊的全部技艺,但是也足以支撑他们在今后的医学道路上越走越远。

篇4:《神医扁鹊》观后感

前日,偶尔在网上发现了经典老电影【神医扁鹊】,很感兴趣,看了一遍。即为扁鹊的高超医术所折服,又对庸医的行为感到愤怒。

扁鹊(前407—前310),汉族,姬姓,秦氏,名越人,又号卢医,魏国三川郡(今河南省汤阴县)人,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

因他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秦太医李醯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

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着。河北省《博野县志》载:其墓在博野芦村,毁于大跃进时期。

别看秦越人被人们尊称为神医扁鹊,其实扁鹊就是一位乡野郎中,并不被中医界所认可,甚至遭到了几乎所有正统医界的‘羡慕嫉妒恨’,遭到了御医【过去叫太医】、巫医的一致排挤和打击,最后在秦国被太医雇佣的杀手暗害了,其著名的医学经典着作《内经》和《外经》,也被太医焚毁了。真是可恶之极!

扁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行医故事,被老百姓广泛流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韩非子的【扁鹊见蔡桓公】,记载了扁鹊四见蔡桓公的故事: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读音co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子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中医用布包热药敷患处)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中医用针或石针刺穴位)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中医汤药名,火齐汤)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矣。”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现在许多中医都会拿御医说事,用来影射自己是御医的传人,医术是多么的高超。

其实,御医和庸医是划等号的。

首先,真正的名医都来自于民间,如扁鹊、华佗等,还有金元四大家中的刘守真、张从政、李东垣、朱丹溪,一直到清代康熙年间的名医叶天士无一例外均是在民间行医的神医。

这样一个怪异的现象,人们为啥没有反省过呢?

我说御医等于或基本等于庸医。

首先,相当御医的人都是想走仕途的,都是想升官发财的,都是想混日子的。

御医或太医可能医书读得并不少,一些医学知识懂得也很多,但是,那都是死知识,他们大都是闭门造车的书呆子。即便其中有那么几个有些才华的,在官场打磨了几十年,也都变得圆滑了,没有了科学的棱角。

再者,给黄帝看病,那可不是小时,一旦出岔,可是要掉脑袋的。所以,这些御医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越雷池半步下药时,能给一钱就不给一两,保命要紧,医道却放在了脑后。年轻时仅有的一点才华也消失殆尽,一辈子恪守中庸之道,中规中矩,忘记了中医是需要思想的,是需要辩证法的。

神医喜来乐进宫行医,还有宫女苏麻喇姑用简单的中草药就治好了康熙的绝症,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御医等于庸医的说法。因为每到黄帝濒死的关键时刻,那些个御医都不知道钻到哪个地缝里去了。

御医往往只会锦上添花,而不会雪中送炭。日常保健还凑合,一到要紧处就掉链子了。要不怎么那么多短命的黄帝呀。

但凡御医,总会拿康熙、乾隆、慈禧老佛爷说事,为啥?因为这三人都长寿。其实,他们是因为长寿才长寿的,是自身的正气足;而不是因为御医的医术高超才长寿的。

没有哪个御医的传人说自己的祖上是御医,是给咸丰皇帝看病的‘神医’。这会辱没了自己的祖先的。因为咸丰在位就归天了,年仅31岁。谁叫他碰上了倒霉的御医了呢。

和慈禧老佛爷同年代的光绪也是个短命的皇帝,才活了37岁。慈禧却活了73岁。难道这御医也看人下菜碟儿?其实不是。那是因为慈禧本身会保健,而不是御医的功劳。至于传说慈禧的长寿是源于其爱吃什么药膳,爱吃什么保健品,其实不然,我看慈禧长寿的秘诀就是吸烟,不单是一般的吸烟,慈禧还酷爱吸大烟,只是专家们都不愿意提罢了。

扁鹊最最厌恶的就是巫医了。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还是在打基础阶段,巫医,巫医,也就是说,巫和医是不分家的,在社会整体认知上,巫和医是一个概念,但是睿智的扁鹊却早已认识到了巫医的危害。巫医打着鬼神的旗号,散播着迷信的理念。虽然有时候巫医也能‘显灵’,但是大多是心理暗示的结果。人们往往在正确的认知上不能解释一些事物时,就会与鬼神挂上钩,这也成了众多百姓的宿病。即使是科学非常先进的现代,仍有大量的人群迷恋鬼神的力量,这恐怕也算是遗传吧。巫医文化也给后世的许许多多邪教提供了理论基础。

巫、医分开,也就是科学与迷信的分道扬镳。扁鹊在那个还处于愚昧混沌的社会大声疾呼:巫、医必须分开!是扁鹊得道的体现,是他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使然。道法自然才是中医的精髓所在。

篇5:扁鹊的成语故事

关于扁鹊的成语故事

讳疾忌医

一次,扁鹊到了齐国。齐国国君田午热情地招待他。扁鹊见到田午,认真地对他说 :“目前,您的肌表部位有疾病,要是不治,会发展蔓延下去。”

田午是个很自信的人,他听后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待扁鹊退下后,他便对旁人说:“医生就是喜欢靠治疗没有病的人来炫耀自己的本领。我才不信呢!”

过了五天,扁鹊去见田午,说:“您的病现在到了血脉,不治恐怕要加重了!”田午说:“我没有病!”脸上显露出厌烦和不高兴的神色。

又过了五天。扁鹊再一次向田午提出忠告:“您的病现已深入到肠胃,再不治疗就不可收拾了!”这次,田午竟拂袖而去。

再过了五天,扁鹊碰见田午,转身便走。田午感到纳闷,派人追上去询问其中的缘故。扁鹊回答说:“当初,国君的病仅在肌表,汤药和灸法可以治;在血脉,针刺可以治;在肠胃,药酒尚可治,现在病入骨髓,即便是传说中掌管生死簿的神也没法治,我更不敢主动请求医治了。”

五天后,田午果然感到浑身不舒服,病情很快加重,他想起扁鹊,连忙派人去找,哪知扁鹊已经借故离去——中医认为:。没几日,田午便死了。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有了疾病,应该积极治疗,若讳疾忌医,到头来只会害自己。对待工作,学习中的缺点和错误也一样,应该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篇6:扁鹊庙导游词

河北历史悠久,文明璀璨,这是一片环绕首都北京的广袤大地,他西倚太行之魏巍,东临渤海之涛涛,坐拥万顷之沃土,尽享物产之丰饶。他就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京畿重地――中国河北!今天我们要到达的就是河北省最古老的城市,邢台。京津外围“卧牛城”,古称燕赵第一城。千年古刹开元寺,邢窑白瓷糖盛行,邢台武术梅花拳,中华医术最高明,历史名人不胜数,慷慨侠义大英雄。这段快板书说的就是邢台,这里有35的建城史,600余年的建都史,是唯一一个以古国命名的城市,也是河北省内做过国都最久的城市,今天我们要游览的就是同这座城市一样古老的扁鹊庙。

请大家带好贵重物品,随我一起下车。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就是回生桥了。传说当年扁鹊高明的医术惊动了上天,王母娘娘亲自下来验看。来到鹊山,见扁鹊为患者治病不厌其烦,便想试试扁鹊有多大医道。于是,化作乞丐,晕倒桥头。扁鹊急忙上前救治,把脉良久后说:“此人无疾也!”王母娘娘暗自吃惊,心里非常佩服。扁鹊又说,行医乃行善之举,让他喝碗人参汤吧。王母娘娘见扁鹊治病救人,善心一片,又医术高明。于是,仙袖一摆,河上立即出现一条彩虹,接着雀山上的喜鹊铺天盖地而来,千万只喜鹊衔石云集,积石成桥。为啥叫回生桥?相传,有一年,鹊山一带瘟疫蔓延,尸横遍野。扁鹊为救治百姓,用鹊山的中草药配置“驱瘟”药方,在桥北头安置几口大锅熬制药汤,让百姓服用。服用药汤后,疫病马上就好了,于是,人们蜂拥而至,只要踏上桥,喝口汤药就能起死回生,于是桥便取名回生桥,主要是形容扁鹊的医术之高,因为古时人们觉得无论得了多重的病,只要走过这座桥来到扁鹊的住所,就有起死回生的希望。相传,在此桥上走第一遭可以祛病消灾、强身健体;走第二遭可以延年益寿、长命百岁;走第三遭可以身心具轻、飘飘欲仙。

走过回生桥,我们可以看到路上有许多九龙石柏,其仙风道骨堪称一奇,九龙柏前有一石刻,刻有“药石”二字,药就是中药,石就是古时石针。相传,扁鹊生前医术高明,死后在这块刻石上常有他开列的药方或丹丸出现,神奇有效,所以人们成群结队前来朝拜扁鹊,抄写药石,领取药丸。相传,扁鹊有几大弟子,各个医术精湛,身怀绝技,在师傅遇害后继续行医治病。他们去世后,相继被埋在扁鹊庙对面的石山上,给师傅作伴,每人墓前栽下一棵柏树。久而久之,葱茏茂密,傲骨铮铮的柏树各抱地势,迎日月升落,送冬春去归。

好,亲爱的游客朋友们,路过元碑之后,我们来到的就是扁鹊庙了,这是一座以道教为主的庙宇,起初完全为了纪念扁鹊的,故名扁鹊祠。随着扁鹊祠的香火日益兴旺,各路神仙也来这里安家落户,现今保存的扁鹊殿具有典型的元代建筑风格,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殿内扁鹊神像在全国药王庙内呈现的也是独树一帜,头戴冕旒冠,身着直领宽袖长袍,腰束垂带,足蹬高履,完全是一幅侯王之相。两排十位弟子,东西各五位,恰好包罗了中华医学全部治疗的方法,证明了扁鹊作为中医药医。

走到这里,我们本次扁鹊庙之旅就要结束了,相信这座城市的古色古香,这座城市的玲珑秀丽,这个城市的红色精神,这个城市的青山碧水,一定让您意犹未尽,流连忘返。小杨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感谢一路上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心中纵有万般不舍,分别却是必然的,但我相信这次的分离是为了下次更好的相聚。也许我不是您遇到的最好的导游,但大家是我遇到的最好的游客,希望您多提宝贵意见,也请您千万不要忘了,在河北有一个导游小杨,随时等待着您的到来,最后预祝大家归途愉快,一路平安!

篇7: 扁鹊治病读后感

读了《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我深受启发。

《扁鹊治病》这则寓言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名医叫扁鹊,有一天,他看见了蔡桓公,说蔡桓公病了,病先后在皮肤里、皮肉里、肠胃里,可是蔡桓公不听劝告,最后病情已经发展到骨髓,就再也不能治而死去了。

每个人都有错误,但是必须听劝告改正才好。文中的蔡桓公就是因为不听劝告,而导致死亡。这是多么可悲啊!

读了这则寓言,我想起了老来讲过的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子小时候偷一个围巾给妈妈。妈妈想:“没事,只偷一个小东西,不算什么。”过了几天,儿子又偷一台电视,妈妈高兴地说:“太好了,终于有电视看了。”有人劝那个孩子别再偷了,他不听。后来他长大了,还是没改掉偷的恶习,去盗窃银行,触犯了法律,受到了应有的制裁。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小病,小缺点或者小错误,这时候一定要及时就医,及时改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我以前也有错误的时候,也不喜欢听批评和劝告,现在想起来这是不对的.。

今后,我再犯错误的时候,坚决不像蔡桓公那样不听劝告,而要及时改正错误,不固执己见,要防微杜渐,只要这样才能做一个更加完美的人。

篇8: 扁鹊治病读后感

《扁鹊治病》中写到两个主人公,一个是扁鹊,另一个是蔡恒公。

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恒公,扁鹊先在蔡恒公身边看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蔡恒公怎么也不相信。

十来天后扁鹊又一次来拜见蔡恒公说病已经发展到了皮肉之间,但蔡恒公还是不相信。

扁鹊第三次来拜见蔡恒公,告诉他病已经发展到了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蔡恒公生气了,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恒公,只看了几眼就跑了,蔡恒公就派人去问他这次见了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悄悄地跑掉了?扁鹊说:“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了肠胃里,服几剂烫药也能治好;一旦进入骨髓只能等死。”

之后蔡恒公浑身疼痛,就叫人去把扁鹊请来,可是扁鹊跑去了秦国。不久,蔡恒公就病逝了。

读完《扁鹊治病》后,我觉得蔡恒公应该听扁鹊的话,要是他听取了扁鹊的意见,病就不会那么严重了,从而也让我知道了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集思广益,正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我们才会更优秀!

【扁鹊简介】相关文章:

1.扁鹊三兄弟范文

2.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3.扁鹊治病续写

4.《扁鹊治病》教学随笔

5.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扁鹊说病

6.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7.扁鹊治病教学反思一

8.扁鹊治病读后感600字作文

9.《扁鹊见蔡桓公》优秀教案

10.《扁鹊见蔡桓公》的教案设计

下载word文档
《扁鹊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