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辛说楚襄王》原文
“穷鬼”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庄辛说楚襄王》原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庄辛说楚襄王》原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庄辛说楚襄王》原文
原文
庄辛对楚襄王曰:“君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襄王曰:“先生老悖乎,将以为楚国祅祥乎?”庄辛曰:“臣诚见其必然者也,非敢以为国祅祥也。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国必亡矣。臣请辟於赵,淹畱以观之。” 庄辛去之赵,留五月。秦果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襄王留揜於城阳。於是使人发驺,徵庄辛於赵。庄辛曰:“诺。”庄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王独不见夫蜻蛉乎?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俛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之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已。俯噣白粒,仰栖茂树,鼓气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已乎十仞以上,已其类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醎。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 。夫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游於江海。淹乎大沼。俯噣(鱼卷)鲤,仰囓菱荇。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射者,方将脩其碆卢,治其缯缴,将加已乎百仞之上,被礛磻,引微缴,折清风而抎矣。故昼游乎江河,夕调乎鼎鼐。夫黄鹄其小者也,蔡圣侯之事因是以。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流,食湘波之鱼。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不知乎子发方受命乎宣王,系以朱丝而见之也。蔡圣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夀陵君。饭封禄之粟,而载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不知乎穰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黾塞之内,而投以乎黾塞之外。” 襄王闻之,颜色变作,身体战栗。於是乃以执圭而授之为阳陵君。与淮北之地也。
译文
庄辛对楚襄王说:“君王左边州侯,右边夏侯,车后跟着鄢陵君和寿陵君,一味放荡奢侈,不管政事,郢都肯定危险了!”襄王说:“是先生年老而糊涂了,还是认为这是楚国不详的征兆?”庄辛说:“臣确实看出你这样做的必然结果了,不敢以为是国家的不祥之兆。君王始终宠幸这四个人,楚国一定要亡国了。臣请求到赵国避难,长时间逗留来看楚国的变故。
庄辛离开楚国到了赵国。在赵国住了五个月。秦果然攻破了鄢郢、巫郡、上蔡、陈之地。襄王流亡躲避到城阳。於是派遣骑士从到赵国召庄辛。庄辛说:“行。”庄辛到了城阳,襄王说:“我没有听你的话,事已经到了这一步,对此怎么办呢?”庄辛说:“俗话说:‘看见兔子想到下次出来打猎要带狗出来,不算晚,丢了羊再去补羊圈不算迟。’臣听说:‘从前商汤、周武王只有百里而兴盛,夏桀、纣王拥有天下而灭亡。今楚国虽小,截长补短,还可以凭借数千里,岂止是百里呢!大王难道没看见那蜻蜓吗?六脚四翅,飞翔与天地之间。低头吃蚊虻,仰头接甜美的甘露来喝,自己以为没有忧患,和人也没有争执。不知那五尺孩童正在调和糖浆粘在丝线上,把它在三丈高的地方粘住,拽下来作了蝼蚁的食物。蜻蜓的事是小事,黄雀也是这样。俯身啄食白米,仰身栖息茂树。鼓起翅膀,抖动羽翼自以为没有忧患,也不与人争执。不知道王孙公子左手把着弹弓,右手安上弹丸,拉紧弓弦,把黄雀的颈作为弹射的目的物,射向八丈高空。黄雀白天还在树林游荡,晚上就加上佐料作了美食。那黄雀的事是小事,天鹅也是这样。在江海中游荡,在沼泽地停留,低头啄食鳝鱼鲤鱼,仰头撕咬菱角荇草。展开翅膀,凌风直上,在空中飘摇高翔。自以为没有忧患,与人也没有争执。不知道射箭者,已准备好利箭黑弓,将射向八十丈的高空,黄鹄将带着箭拖着轻细的丝线,从清风中落了下来。白天还游荡在江海中,傍晚就烹调在锅鼎中。那黄鹄的事是小事,蔡圣侯的事也是这样。他南游高陂,北登巫山,喝茹溪的水,吃湘水的鱼;左抱着年轻的侍妾,右搂着宠爱的美女。和他们驰骋在高蔡之中,而不管国家大事。不知道那个子发正在接受宣王的命令,用红绳子把他绑上去见楚宣王。蔡圣侯的'事是小事,君王的事也是这样。君王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车后跟着鄢陵君和寿陵君。吃的是封地收取的赋税,用的是地方上贡的金银,与他们驰骋在云梦大泽,根本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不知道那穰侯正受命于秦王,在塞南布满军队,而把君王抛在塞北。
襄王听了,脸色大变,浑身发抖。於是把执圭的爵位授予庄辛封为阳陵君。不久庄辛为楚襄王收复了淮北的土地。
赏析
从楚怀王时开始,楚的国势已由盛转衰,楚怀王被秦昭王扣留,客死于秦。楚襄王即位以后,不但不发愤图强,反而亲信小人,荒淫恣肆,结果遭到秦国的连年进攻,兵败削地,终至被秦兵攻破郢都,东遣於陈。本文是在楚国大败前后庄辛的两次诤谏,以生动的譬喻说明强敌当前,必须励精图治;若犹一味贪图享乐,日与幸臣为伍,必将遭到国破身亡之祸。
篇2:庄辛说楚襄王原文翻译及启示
庄辛说楚襄王原文翻译及启示
原文
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襄王曰:“先生老悖乎?将以为楚国妖祥乎?”庄辛曰:“臣诚见其必然者也。非敢以为国妖祥也。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国必亡矣。臣请辟于赵,淹留以观之。”庄辛去之赵,留五月,秦果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襄王流揜于城阳。于是使人发驺,征庄辛于赵。庄辛曰:“诺。”庄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 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王独不见夫蜻蛉乎?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俯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俯噣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碱,倏乎之间,坠于公子之手。 “夫雀其小者也,黄鸪因是以。游于江海,淹乎大沼,俯噣鳝鲤,仰啮菱荇,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好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射者,方将休其庐,治其缯缴,将加己乎百仞之上。彼礛磻,引微缴,折清风而抎矣。故昼游乎江河,夕调乎鼎鼐。 “夫黄鸪其小者也,蔡圣侯之事因是以。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流,食湘波之鱼,左暴风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宣王,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 蔡圣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辈从鄢陵君与寿陵君,饭封禄之粟,而戴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不知夫穰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黾塞之内,而投己乎黾之外。” 襄王闻之,颜色变作,身体战栗。使用乃以执珪而授之为阳陵君,与淮北之地也。
翻译:
庄辛对楚襄王说:“君王左边州侯,右边夏侯,车后跟着鄢陵君和寿陵君,一味放纵无度,不管政事,郢都肯定危险了!”襄王说:“是先生年老而糊涂了,还是认为这是楚国不详的征兆?”庄辛说:“臣确实看出你这样做的必然结果了,不敢以为是国家的不详之兆。君王始终宠幸这四个人,楚国一定要亡国了。臣请求到赵国避难留在那里看楚国的变故。 庄辛离开楚国到了赵国。在赵国住了五个月。秦果然攻破了鄢郢、巫郡、上蔡、陈之地。襄王流亡躲避到城阳。於是派遣骑士从到赵国请庄辛。庄辛说:“行。”庄辛到了城阳,襄王说:“我没有听你的话,事已经到了这一步,对此怎么办呢?”庄辛说:“俗话说:‘看见兔子再放狗去追,不算晚,丢了羊再去补羊圈不算迟。’臣听说:‘从前商汤、周武王只有百里而兴盛,夏桀、纣王拥有天下而灭亡。今楚国虽小,截长补短,也有数千里,岂只是一百里呢!大王难道没看见那蜻蜓吗?六脚四翅,飞翔在天地之间。低头吃蚊虻,仰头接露喝,自己以为没有忧患,和人也没有争执。不知那五尺孩童正在调和糖浆粘在丝线上,把它在三丈高的地方粘住,拽下来作了蝼蚁的食物。蜻蜓的事是小事,黄雀也是这样。俯身啄食白米,仰身栖息茂树。鼓起翅膀,抖动羽翼自以为没有忧患,也不与人争执。不知道王孙公子左手挟弹弓,右手捏弹丸瞄准黄雀的脖颈射向八丈高空。黄雀白天还在树林游荡,晚上就加上佐料作了美食。那黄雀的事是小事,天鹅也是这样。在江海中游荡,在沼泽地停留,低头啄食鳝鱼鲤鱼,仰头撕咬菱角荇草。展开翅膀,凌风直上,在空中飘摇高翔。自以为没有忧患,与人也没有争执。不知道射箭者,已准备好利箭黑弓,将射向八十丈的高空,黄鹄将带着箭拖着轻细的丝线,从清风中落了下来。白天还游荡在江海中,傍晚就烹调在锅鼎中。那黄鹄的事是小事,蔡灵侯的事也是这样。他南游高陂,北登巫山,喝茹溪的水,吃湘水的鱼;左抱着年轻的侍妾,右搂着宠爱的美女。和他们驰骋在高蔡之中,而不管国家大事。不知道那个子发正在接受宣王的命令,用红绳子把他绑上去见楚灵王。蔡灵侯的事是小事,君王的事也是这样。君王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车后跟着鄢陵君和寿陵君。吃的是封地收取的赋税,用的是地方上贡的金银,与他们驰骋在云梦大泽,根本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不知道那穰侯正受命于秦王,在塞南布满军队,而把君王抛在塞北。 襄王听了,脸色大变,浑身发抖。於是把执圭的爵位授予庄辛封为阳陵君。不久庄辛为楚襄王收复了淮北的土地。
从楚怀王时开始,楚的国势已由盛转衰,楚怀王被秦昭王扣留,客死于秦。楚襄王即位以后,不但不发愤图强,反而亲信小人,荒淫恣肆,结果遭到秦国的.连年进攻,兵败削地,终至被秦兵攻破郢都,东遣於陈。本文是在楚国大败前后庄辛的两次诤谏,以生动的譬喻说明强敌当前,必须励精图治;若犹一味贪图享乐,日与幸臣为伍,必将遭到国破身亡之祸
启示
告诉我们的道理: 从楚怀王时开始,楚的国势已由盛转衰,楚襄王即位以后,在政治措施上仍未能有所改善,终至被秦兵攻破郢都,东遣於陈。本文通过庄辛对楚襄王的劝告,以生动的譬喻说明强敌当前,必须励精图治;若犹一味贪图享乐,日与幸臣为伍,必将遭到国破身亡之祸。人物评价 庄辛:庄辛是个标准的人臣,能够见微知著的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毫无避讳直言君上,在楚襄王根本听不进去的时候,庄辛能够避其祸锋、保存实力,后以其超凡的智慧拯救了落难的楚襄王。 楚襄王:贪图安逸,在国难当头时无主见,不听取他人之言,最终教训惨重,但是他还是能够在最终时刻听取庄辛之言,任勇人才,这一点值得表扬
篇3:庄辛说楚襄王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庄辛说楚襄王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靡,楚国必亡矣。臣请辟于赵。”庄辛去之赵,留五月,秦果举鄢、郢、上蔡之地,襄王流掩城阳。于是使人征庄辛于赵。庄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
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岂特百里哉?
“王独不见夫蜻蛉①乎?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俯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
夫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俯啄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颈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
夫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游于江海,淹乎大沼,俯啄鳝鲤,仰啮菱蘅,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碆卢②,治其矰缴③,将加己乎百仞之上。被礛磻④,引微缴,折清风而陨矣。故昼游乎江河,夕调乎鼎鼐。
夫黄鹄其小者也,蔡圣侯之事因是以。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流,食湘波之鱼,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不知夫子发⑤方受命乎宣王,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
蔡圣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幸四子者不衰,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不知夫穰侯⑥方受命乎秦王,填黾塞⑦之内,而投己乎黾塞之外。”
襄王闻之,颜色变作,身体战栗。于是乃以执珪⑧而授之为阳陵君。
(选自《战国策?楚策四》,有删改)
【注】①蜻蛉:即蜻蜓。②碆(bō)卢:碆,石制箭头;卢,上了黑漆的弓。③矰(zēng)缴(zhuó):捕鸟的用具。④ 礛磻(jiān bō):礛,锋利;磻,同“碆”。⑤ 子发:楚大夫。 ⑥ 穰侯:魏冉,秦昭王舅父封于穰。⑦ 黾塞:地名,在河南信阳。⑧执珪:楚国的一种爵位
9.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3分)
A.臣请辟于赵 辟:通“避”,躲避。
B.秦果举鄢 举:攻下,攻克。
C.于是使人征庄辛于赵 征:征集,征求。
D.被礛磻,引微缴 被:遭受,遭遇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庄辛去之赵 之二虫又何知
B.飞翔乎天地之间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与人无争也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D.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颈/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
B.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颈/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
C.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颈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
D.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颈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楚襄王荒淫无度,执迷不悟,将劝谏的大臣庄辛赶出楚国。五个月后秦国趁机征伐,楚襄王后悔不已,庄辛认为他“见兔而顾犬”,什么都晚了。
B.庄辛认为楚襄王身为一国之君,如果一味贪图享乐,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最终也会像蔡圣侯一样难逃被蚕食宰割的.命运。
C.庄辛从最普通的现象谈起,一环扣一环地剖析,从中挖掘出不同寻常的深刻道理,并同楚王自身联系起来,令楚王心惊胆战,再也不敢等闲视之。
D.事实证明,庄辛遵循着“蜻蜓——黄雀——黄鹄——蔡圣侯——楚襄王”这样一条线索,从事物的相关联系劝谏襄王,是很有说服力的。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岂特百里哉?(5分)
(2)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流,食湘波之鱼,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5分)
参考答案暂
参考译文
庄辛对楚襄王说:“君王左有州侯右有夏侯,车后又有鄢陵君和寿陵君跟从着,一味过着毫无节制的生活,不理国家政事,如此会使郢都变得很危险。”楚襄王说:“先生老糊涂了吗?还是认为楚国将遇到不祥呢?”庄辛说:“臣当然是看到了事情的必然后果,不必认为国家遇到不祥。假如君王始终宠幸这四个人,而不稍加收敛,那楚国一定会因此而灭亡的。请君王准许臣到赵国避难,在那里来静观楚国的变化。”庄辛离开楚国到了赵国,他只在那里住了5个月,秦国就发兵攻占了鄢、郢、巫、上蔡、陈这些地方,楚襄王也流亡躲藏在城阳。在这时侯襄王才派人率骑士到赵国召请庄辛。庄辛说:“可以。”庄辛到了城阳以后,楚襄王对他说:“寡人当初不听先生的话,如今事情发展到这地步,对这事可怎么办呢?”
庄辛回答说:“臣知道一句俗语:‘见到兔子以后再放出猎犬去追并不算晚,羊丢掉以后再去修补也不算迟。’臣听说过去商汤王和周武王,依靠百里土地,而使天下昌盛,而夏桀王和殷纣王,虽然拥有天下,到头来终不免身死亡国。现在楚国土地虽然狭小,然而如果截长补短,还能有数千里,岂止100里而已?
大王难道没有见过蜻蜓吗?长着6只脚和四只翅膀,在天地之间飞翔,低下头来啄食蚊虫,抬头起来喝甘美的露水,自以为无忧无患,又和人没有争执。岂不知那几岁的孩子,正在调糖稀涂在丝网上,将要在高空之上粘住它,它的下场将是被蚂蚁吃掉。蜻蜓的事可能是小事,其实黄雀也是如此。它俯下身去啄,仰起身来栖息在茂密的树丛中,鼓动着它的翅膀奋力高翔,自己满以为没有祸患,和人没有争执,却不知那公子王孙左手拿着弹弓,右手按上弹丸,将要向70尺高空以黄雀的脖子为射击目标。黄雀白天还在茂密的树丛中游玩,晚上就成了桌上的佳肴,转眼之间落入王孙公子之口。
黄雀的事情可能是小事情,其实黄鹄也是如此。黄鹄在江海上遨游,停留在大沼泽旁边,低下头吞食黄鳝和鲤鱼,抬起头来吃菱角和水草,振动它的翅膀而凌驾清风,飘飘摇摇在高空飞翔,自认为不会有祸患,又与人无争。然而他们却不知那射箭的人,已准备好箭和弓,将向700尺的高空射击它。它将带着箭,拖着细微的箭绳,从清风中坠落下来,掉在地上。黄鹄白天还在湖里游泳,晚上就成了锅中的清炖美味。
那黄鹄的事可能是小事,其实蔡灵侯的事也是如此。他曾南到高陂游玩,北到巫山之顶,饮茹溪里的水,吃湘江里的鱼;左手抱着年轻貌美的侍妾,右手搂着如花似玉的宠妃,和这些人同车驰骋在高蔡市上,根本不管国家大事。却不知道那子发正在接受宣王的进攻命令,他将要成为阶下之囚。
蔡灵侯的事只是当中的小事,其实君王您的事也是如此。君王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鄢陵君和寿陵君始终随着君王的车辆,驰骋在云梦地区,根本不把国家的事情放在心上。然而君王却没料到,穰侯魏冉已经奉秦王命令,在黾塞之南布满军队,州侯等却把君王抛弃在黾塞以北。”
楚襄王听了庄辛这番话之后,大惊失色,全身发抖。在这时才把执珪的爵位送给庄辛,封他为阳陵君。
篇4:庄辛论幸臣原文及翻译
原文
“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1)
“王独不见夫蜻蛉乎(2)?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a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铅胶丝(3),加己乎四仞之上(4),而下为蝼蚁食也。
夫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5)。俯白粒(6),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7)。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8),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9)。
“夫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10)。游于江海,淹乎大沼,府(鱼卷)鲤,仰啮陵衡(11),奋其六翮(12),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自以为无患, 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B卢(13),治其D缴(14),将加己乎百仞之上。被M(15),引微缴,折清风而d矣(16)。故昼游乎江河,夕 调乎鼎鼐(17)。
“夫黄鹄其小者也,蔡灵侯之事因是以(18)。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流(19),食湘波之鱼,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20),而不以国家为事。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宣王(21),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
“蔡圣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饭封禄之粟,而戴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不知夫y侯(22)方受命乎秦王(23),(24)填黾塞之内,而投己乎黾塞之外。(25)”
注释
(1)该文节选自《战国策·楚策四》。庄辛,楚臣,楚庄王的后代。楚襄王,即楚顷襄王,名横,怀王之子,怀王被骗死在秦国,襄王继位,“淫逸侈靡,不顾国政”,庄辛于是进谏。幸臣:君主宠爱的臣子。
(2)蜻蛉:即蜻蜓。
(3)饴:糖浆,粘汁。
(4)加:加害。仞:八尺,或说七尺。
(5)黄雀因是以:因,犹。是,此。以,通“已”,语助词。因是以:仍然是这样啊。即不以蜻蜓为鉴。
(6):同“啄”。白粒:米。
(7)以其类为招:类,同类。招,招诱,即靶子,自身成为射击的目标。
(8)调乎酸咸:用酸咸调味,指被烹煮。
(9)“倏忽”二句,清王念孙认为是“后人妄加”的。
(10)黄鹄:俗名天鹅。
(11)衡:通“蘅”,水草。
(12)六翮(hé):翅膀。翮,本指羽毛的茎,代指鸟翼。
(13)B(bō)卢:石键。即石制箭头。卢:上了黑漆的弓。
(14)D(zēng)缴(zhuó):捕鸟的用具。
(15)M:被:遭,受。M:锋利。:同“B”,石镞。
(16)d(yǔn):同“陨”,坠落。
(17)鼎:古代烧煮食物的器具。鼐(nài):大型的鼎。
(18)蔡灵侯:蔡国的国君,名班公元前53年被楚灵王诱杀。蔡国在今河南省上蔡县。
(19)茹溪:源出巫山,在四川省巫山县以北。
(20)高蔡:上蔡。
(21)子发:楚大夫。
(22)y侯:魏冉,秦昭王舅父封于穰。
(23)秦王:指秦昭王。
(24)这两句说,秦国将要用重兵进攻黾塞以南,把楚王俘虏送到黾塞以北却秦国去。
(25)黾塞:在今河南信阳县西南平靖关,当时是楚国北部的要塞。所以黾塞之内是指楚国境内,黾塞之外是指秦国。
译文
我听俗语说:“看到兔子后,才想到呼唤猎犬捕捉。也不算太晚。在一些羊逃跑之后,立即去补修羊 圈,也还不算太迟”。我过去听说汤王,武王。起初只有一百多里的地方,而能够兴盛起来;桀、纣有了天下,而免不了要灭亡。今楚国的地方虽然小,但是截长补 短,一共算起来,还有好几千里,何止一百里呢?
大王您难道没看见蜻蜓么?六只脚,四只翼,在天地之间盘旋飞翔,俯身捉食蚊、虻,仰头承饮甘露,它自己以为没有灾难,与哪个也不相争了。可是没想到那五尺高的小孩子,正要调好黏糖,粘在丝绳上,加在它身上,将它从空中粘下来,给蚂蚁吃了。
蜻蜓的事还是其中的小事啊,黄雀也是这样。向下啄食米粒,向上栖息在树上,展翅奋飞,它自己以为没有灾难,与哪个也不相争了。可是没想到那王孙公子,左 手拿着弹弓,右手按上弹丸,拉紧弓弦,要在很高的地方射击它,正把黄雀的颈作为弹射的目标。白天还在树上游玩,晚上被人加上酸_的作料做成菜肴了。顷刻间 就落到了公子手里。
黄雀的遭遇还是其中的小事啊,天鹅也是这样。它在江、海遨游,在大水池边停留休息,低头啄食水中的o、鲤,抬头吃菱角和 水草,举起它的翅膀,驾着清风,在空中安详高飞,它自己以为没有灾难,与哪个也不相争了。可是没想到那射手正准备他石制的.箭头和黑弓,整治他系有生丝线的 箭,要在很高很高的地方射击它,它带着锐利的青石做成的箭头,拖着箭上的细丝绳,在清风中翻转了一下身子就掉下来了。因此,白天在江湖中遨游,晚上就放在 鼎鼐中烹调了。
天鹅的遭遇还是其中的小事啊,蔡灵侯也是这样。他南游高丘,北登巫山,在茹溪河畔饮马,吃湘江的鲜鱼。他左手抱着年轻的爱 妾,右手搂着心爱的美女,和她们一起奔驰在高蔡的路上,而不把国家的安危当作正事。可是没想到子发正从楚王那里接受了攻打蔡国的命令,最后他自己被红绳拴 上去见楚王。
蔡灵侯的遭遇还是其中的小事啊,君王也是这样。左边有州侯,右边有夏侯,辇车后面还跟着鄢陵君和寿灵君,吃着由封邑进奉来的粮 食,载着四方府库所供纳的金银,和他们一起驾着车子奔驰在云梦的路上,而不把天下国家的安危当作正事,没想到穰侯魏冉正从秦王那里接受了攻打楚国的命令, 陈兵在黾塞(河南省平靖关)之内,而把自己驱逐在黾塞(河南省平靖关)之外了。”
赏析
《战国策·楚策四》记载的这一段史实,讲述的是庄辛见到楚襄王,大胆直言,规劝襄王终日与幸臣 为伍,淫逸奢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襄王不但不听庄辛的忠言劝告,反而恶语相向,庄辛预料楚国必亡,于是避祸于赵国。秦果然攻克鄢、郢、巫、上蔡、陈之 地,襄王流亡藏匿在城阳,楚国几乎遭到亡国之祸。于是,楚王派人招回了庄辛。庄辛以由小而大,由物及人的比喻,层层深入地告诫楚襄王为王的道理。庄辛最终 说服了楚襄王。楚襄王封庄辛为成陵君,并用庄辛之计重新收复了淮北之地。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庄辛以浅显生动、寓含深刻的层层比喻,以及前喻后正的手法,告诫楚襄王不能只图享乐,而应励精图治,“以天下国家为事”,否则必将招致严重后患的道理。
篇5:秦庄襄王是谁 秦庄襄王到底叫做异人还是叫子楚
秦庄襄王在历史上有很多出名的典故,而在他的身上,也发生过很多的故事。精彩的人生和谜一样的身份,总是吸引着后世千千万万的人对他的探究和了解,秦庄襄王在历史上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他被称为异人或者是子楚。
秦国自秦孝文王之后,秦国的君主都是比较英明的,秦庄襄王在秦国的历代君主里不算是最出色的,但绝对是最值得让人津津乐道的一个君主。这个看似平淡无奇的皇帝,史书对他的评价还是比较中肯的。《史记・秦本纪》:“庄襄王元年大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於民。”说明秦庄襄王还算是个明智的君主。秦庄襄王(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47年),亦称秦庄王,嬴姓,赵氏,本名异人,后改名楚 也叫作子楚,秦孝文王之子,秦始皇之父,战国末期秦国国君。
秦孝文王有二十几个儿子,异人作为其中的一个,并没有十分出彩的地方,他在早年还被自己的父亲送去了赵国当人质,在赵国邯郸的日子,虽说是秦国的世子,但是因为异人和他的母亲并不十分受到秦孝文王的宠爱,因此才被派到赵国的邯郸做人质。在赵国的日子也并不好过,经常被赵国的国君冷落,甚至是遭受了很多白眼,他的命运的改变都源自于一个投机商人,此人就是吕不韦。
吕不韦,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吕不韦只是个政坛的投机主义者,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一次博弈竟然能够成为他日后的筹码。早年积累了大量的从商经验和财富的吕不韦,来到赵国邯郸考察市场,在偶然的一次机会见到了异人,觉得异人“奇货可居”,于是吕不韦决定要投资这个异人。就像是现在的艺人出道一样,首先得要包装下异人的整体形象。吕不韦花重金为异人打扮,将他装点得气度不凡,第一步的改造吕不韦很满意。接着,便是人脉关系。作为在商界摸爬滚打许多年的吕不韦,他擅长与人打交道,尤其是疏通人际关系。
吕不韦帮助异人结交了很多政商名流,算是带着他在众人面前混了个脸熟,以后办事也会方便很多。吕不韦为了能够将异人很好地推销出去,他还准备游说一个更重要的人,这个人就是秦太子安国君宠姬华阳夫人。华阳夫人十分受到安国君的喜爱,但是两个人一直都没有孩子,吕不韦抓住这一点,极力向华阳夫人游说,华阳夫人再三思考之后答应了吕不韦的游说,最后异人成功成为了嫡嗣。当安国君成为了秦国的
国君时,异人就顺理成章成为了秦国的太子。第二年,子楚也就是异人成为了秦国的君主,为了报答吕不韦,就封赏吕不韦很多良田美宅,任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10万户。
吕不韦的一掷千金作为一次高风险的投资,获取的回报也是巨大的,他不仅获得了一笔巨大的财富,还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东西――权力。
篇6:归有光《庄氏二子字说》原文及译文赏析
归有光《庄氏二子字说》原文及译文赏析
庄氏有二子。其伯曰文美,予字之曰德实。其仲曰文华,予字之曰德诚。且告之曰:文太美则饰,太华则浮。浮饰相与,敝之极也,今之时则然矣。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巧不如拙,辨不如讷,富不如贫,贵不如贱。欲文之美,莫若德之实;欲文之华,莫若德之诚:以文为文,莫若以质为文。质之所为生文者无尽也。一日节缩,十日而赢。衣不鲜好,可以常服;食不甘珍,可以常飧。
吴在东南隅,古之僻壤。泰伯、仲琅之至也,予始怪之,而后知圣人之用心也。彼以圣贤之德,神明之冑,目睹中原文物之盛,秘而弗施,乃和于俗。若入裸国而顾解其衣,以其民含朴,而不可以漓之也。洎通上国①,始失其故。奔溃放逸,莫之能止。文愈胜,伪愈滋,俗愈漓矣。
闻之长老言,洪武间,民不粱肉,闾阎无文采,女至笄而不饰,市不居异货,宴客者不兼味,室无高垣,茅舍邻比,强不暴弱。不及二百年,其存者有几也?予少之时所闻所见,今又不知其几变也!大抵始于城市,而后及于郊外;始于衣冠之家,而后及于城市。人之欲,何所底止?相夸相胜,莫知其已。负贩之徒,道而遇华衣者,目睨视,啧啧叹不已。东邻之子食美食,西邻之子从其母而啼。婚姻聘好,酒食晏召,送往迎来,不问家之有无。曰:吾惧为人笑也。文之敝至于是乎?非独吾吴,天下犹是也。
庄氏居吾里中,独以朴素自好。务本力业,供役于县,为王家良民。德实自树立门户,而德诚赘王氏,皆以敦厚为人所信爱。此殆流风末俗所浸灌而未及者。其可不深自爱惜,以即其所谓实,而勿事于饰;求其所谓诚,而勿事于浮!礼失而求之野,吾犹有望也。
(取材于归有光《庄氏二子字说》)
注:①上国:指文化较为发达的中原各国。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太美则饰 文:外在形式
B.洪武间,民不粱肉 粱肉:吃精美的食物
C.相夸相胜,莫知其已 胜:美好
D.以即其所谓实,而勿事于饰 事:追求
14.下列各句中,加线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莫若德之实 若入前为寿
B.质之所为生文者无尽也 徘徊于斗牛之间
C.以其民含朴,而不可以漓之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吾惧为人笑也 若属皆且为所虏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负贩之徒,道而遇华衣者,目睨视,啧啧叹不已。(4分)
(2)礼失而求之野,吾犹有望也。(4分)
16.文章借为庄氏二子取字一事展开议论,并将洪武年间与当今之世的民风民俗进行对比,主要表达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或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3. C (胜:争胜)
14. D (A、一为如,动词,一为你,代词。B、一助词,主谓之间,不译,一为助词,译为的。C、一为因为,连词,一为相当于而,并且,连词。)
15. ①挑担子的小贩,走在路上遇到穿着华丽的人,就会斜着眼睛看他,啧啧赞叹不停。(4分,大意对给1分,3个关键词:道:走在路上;睨视:斜着眼睛看;已;停止各
占1分,意思对即可))
②礼节丧失了就到民间去找,我还是抱有希望的。(4分,大意对给1分,3个关键词:失:丧失;野:民间;望:希望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
16.赞颂庄氏二子不受流俗的影响,保持自己的质朴本色,为人处世无愧于其“字”;/对民风不古透露出作者深深的叹惋之意;/表达了作苕对朴实淳厚的民风的期待。(4分,答出一方面给1分,两方面3分,三方面满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庄氏有两个儿子。那个大儿子叫文美,我给他取字为德实。那个二儿子叫文华,我给他取字为德诚。并且告诉他们说:外在形式太漂亮就会夸饰,太华丽就会虚浮。如果虚浮和夸饰相加在一起,弊病就极大啊,现在的社会风气就是这样。聪明而用于私,不如愚笨而用于公。(从这个意义上说)灵巧不如拙笨,善辩不如言语迟钝,富有不如贫困,高贵不如低贱。想要外在形式优美,不如品德诚实;想要外在形式华丽,不如品德真诚:用外在形式来作装饰,不如用内容来作装饰。着眼于内在修养可以生成无尽的外在形式啊。一天缩减用度,就可以十天宽余。穿衣服不追求新鲜漂亮,就可以经常有衣服穿;吃东西不追求甘美,就可以经常有饭吃。
吴地在东南一角,是古时候的`偏僻之地。泰伯、仲雍到了那里。我起初对此很奇怪,后来才明白了圣人的用意。他们凭着圣贤的品德,圣君后代的身份,目睹了中原文化的繁荣和物产的丰盛,(到了此地之后却)隐秘在心而不表现出来,反而同当地风俗相融。好比进入了裸身之国就特意脱掉自己的衣服,因为当地的民众心怀质朴,所以不可以使风俗变坏了。自从这个地方与中原各国交往,才失去旧有的民风。古风崩溃,百姓放纵,没有什么能够制止。外在装饰越华美,虚伪越滋长,风俗越败坏啊。
听长辈们说,洪武年间,百姓不吃精细的食物,居民住家不装饰,女孩子到了成年也不修饰打扮,市场上不囤积奇货,宴请客人不吃两样菜,屋室没有高墙,茅屋彼此相邻,强者不欺凌弱者。不到二百年,那存留下来的(民风)有多少呢?我年少的时候听到的、看到的,现在又不知道变了多少!(这种变化)大概是从城市开始,然后影响到郊外;从有身份有名望的人家开始,然后才影响到城市的。人有欲望,哪里是尽头呢?大家都彼此夸耀,相互争胜,不知停止。挑担子的小贩,走在路上遇到穿着华丽的人,就会斜着眼睛看他,啧啧赞叹不已。东家的孩子吃美食,西家的孩子就会追着母亲哭闹。结婚出嫁下聘礼,用美酒宴请宾客,饯行接风,不问家里是不是有足够的财力。说:(如果太简陋)我害怕被别人取笑。追求外在形式的害处到了这种程度了吗?不仅仅我们吴地,全天下都是这样啊。
庄氏居住在我们村里,独自凭借朴素而自我完善。致力于根本而尽力本职,在县里供职,是国家的良民。德实自己建立门户,德诚入赘王家,(他们)都因为人敦厚而被人们信赖喜爱。这大概是流行的不良风俗还没有影响到他们吧。他们怎能不深深地自我爱惜,来达到他字中的“实”,而不去追求外在装饰;追求他字中的“诚”,而不去追求浮华呢?礼节丧失了就到民间去寻找,我还是抱有希望的。
篇7:归有光《庄氏二子字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庄氏有二子。其伯曰文美,予字之曰德实。其仲曰文华,予字之曰德诚。且告之曰:文太美则饰,太华则浮。浮饰相与,敝之极也,今之时则然矣。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巧不如拙,辨不如讷,富不如贫,贵不如贱。欲文之美,等若德之实;欲文之华,莫若德之诚:以文为文,莫若以质为文。质之所为生文者无尽也。一日节缩,十日而赢。衣不鲜好,可以常服;食不甘珍,可以常飧。
吴在东南隅,古之僻壤。泰伯、仲琅之至也,予始怪之,而后知圣人之用心也。彼以圣贤之德,神明之冑,目睹中原文物之盛,秘而弗施,乃和于俗。若入裸国而顾解其衣,以其民含朴,而不可以漓之也。洎通上国①,始失其故。奔溃放逸,莫之能止。文愈胜,伪愈滋,俗愈漓矣。
闻之长老言,洪武间,民不粱肉,闾阎无文采,女至笄而不饰,市不居异货,宴客者不兼味,室无高垣,茅舍邻比,强不暴弱。不及二百年,其存者有几也?予少之时所闻所见,今又不知其几变也!大抵始于城市,而后及于郊外;始于衣冠之家,而后及于城市。人之欲,何所底止?相夸相胜,莫知其已。负贩之徒,道而遇华衣者,目睨视,啧啧叹不已。东邻之子食美食,西邻之子从其母而啼。婚姻聘好,酒食晏召,送往迎来,不问家之有无。曰:吾惧为人笑也。文之敝至于是乎?非独吾吴,天下犹是也。
庄氏居吾里中,独以朴素自好。务本力业,供役于县,为王家良民。德实自树立门户,而德诚赘王氏,皆以敦厚为人所信爱。此殆流风末俗所浸灌而未及者。其可不深自爱惜,以即其所谓实,而勿事于饰;求其所谓诚,而勿事于浮!礼失而求之野,吾犹有望也。
(取材于归有光《庄氏二子字说》)
译文:
庄氏有两个儿子。那个大儿子叫文美,我给他取字为德实。那个二儿子叫文华,我给他取字为德诚。并且告诉他们说:外在形式太漂亮就会夸饰,太华丽就会虚浮。如果虚浮和夸饰相加在一起,弊病就极大啊,现在的社会风气就是这样。聪明而用于私,不如愚笨而用于公。(从这个意义上说)灵巧不如拙笨,善辩不如言语迟钝,富有不如贫困,高贵不如低贱。想要外在形式优美,不如品德诚实;想要外在形式华丽,不如品德真诚:用外在形式来作装饰,不如用内容来作装饰。着眼于内在修养可以生成无尽的外在形式啊。一天缩减用度,就可以十天宽余。穿衣服不追求新鲜漂亮,就可以经常有衣服穿;吃东西不追求甘美,就可以经常有饭吃。
吴地在东南一角,是古时候的偏僻之地。泰伯、仲雍到了那里。我起初对此很奇怪,后来才明白了圣人的用意。他们凭着圣贤的品德,圣君后代的身份,目睹了中原文化的繁荣和物产的丰盛,(到了此地之后却)隐秘在心而不表现出来,反而同当地风俗相融。好比进入了裸身之国就特意脱掉自己的衣服,因为当地的民众心怀质朴,所以不可以使风俗变坏了。自从这个地方与中原各国交往,才失去旧有的民风。古风崩溃,百姓放纵,没有什么能够制止。外在装饰越华美,虚伪越滋长,风俗越败坏啊。
听长辈们说,洪武年间,百姓不吃精细的`食物,居民住家不装饰,女孩子到了成年也不修饰打扮,市场上不囤积奇货,宴请客人不吃两样菜,屋室没有高墙,茅屋彼此相邻,强者不欺凌弱者。不到二百年,那存留下来的(民风)有多少呢?我年少的时候听到的、看到的,现在又不知道变了多少!(这种变化)大概是从城市开始,然后影响到郊外;从有身份有名望的人家开始,然后才影响到城市的。人有欲望,哪里是尽头呢?大家都彼此夸耀,相互争胜,不知停止。挑担子的小贩,走在路上遇到穿着华丽的人,就会斜着眼睛看他,啧啧赞叹不已。东家的孩子吃美食,西家的孩子就会追着母亲哭闹。结婚出嫁下聘礼,用美酒宴请宾客,饯行接风,不问家里是不是有足够的财力。说:(如果太简陋)我害怕被别人取笑。追求外在形式的害处到了这种程度了吗?不仅仅我们吴地,全天下都是这样啊。
庄氏居住在我们村里,独自凭借朴素而自我完善。致力于根本而尽力本职,在县里供职,是国家的良民。德实自己建立门户,德诚入赘王家,(他们)都因为人敦厚而被人们信赖喜爱。这大概是流行的不良风俗还没有影响到他们吧。他们怎能不深深地自我爱惜,来达到他字中的“实”,而不去追求外在装饰;追求他字中的“诚”,而不去追求浮华呢?礼节丧失了就到民间去寻找,我还是抱有希望的。
注释
翻译
练习和答案
【《庄辛说楚襄王》原文】相关文章:
1.楚游日记原文
6.马说原文及译文
7.马说注释和原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