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上居散文
“紫禾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原上居散文,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原上居散文,欢迎阅读分享。
篇1:原上居的散文
原上居的散文
“原”这个字,在字典里面的解释是,平坦而广阔的地面。甘南县城位于县境里面的平敞地,是原上小城。
刚到县城时,赶上元宵节。夜里出来,街上灯火如昼,“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大有苏东坡《蝶恋花密州上元》词的意境。鞭炮声如春雷般滚滚浮沉,烟花不停地在夜空中璀璨绽放。月亮升高起来,映挂在高楼的顶上,小城繁华而又安静。
我打西面的山地来,县域里面的最高峰四架山正坐落在我早前居住的村子近旁。
县城无山,因而以水著名,有三条河从县境内经过,分别是阿伦河、诺敏河和音河。音河距县城最近,因此成为县城的母亲河。此河古名颜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东坡,由宏建乡大河村西流入县域,于齐齐哈尔卧牛吐村附近汇入嫩江,全长二百余里。
文人喜欢望文生义,这也是我喜欢音河的原因之一,我认定它是一条有声音,富于灵性的'河流。又有说法,音河,为鄂温克语,水流缓慢之意。静水流深,看来音河是一条大河无疑。
在县城北4公里,音河积水为湖,成县域内最大的一方水库,从而亦造就了音河渔场。县里又把水库区域修建为一处具东北地方特色的园林,名音河山庄,成为旅游休闲的佳境。夏日,可以携家眷到庄里林荫散步,水上泛舟,水边烧烤吃喝,解暑纳凉。冬天,又可以去庄里观雪景雾松,湖上滑雪溜冰,尽得冰雪之趣。一七年夏,我初次到山庄,悠闲地于林间漫步,感受着林间的湿润与些微的荒芜,空气中流动着松脂与青草的气息,有人在树下采蘑菇,搂松针。
县城的南、北与西郊有三个公园,西郊的叫繁荣,园不大,依路,园旁一道南北流向的城河,园内则环境清幽,树木粗壮。园外的路旁是小城早市,卖菜与各种烧烤小吃,是小城的美食一条街。北郊的叫文明,园很大,有成片的树,有亭,有大型雕塑,还有池沼。初夏,池中没有莲,水面漂着一层的,我起初以为是落花,然而,竟是榆钱。城南的公园新建,最大,名幸福,我尚未前去。繁荣、文明、幸福,真是三个有温度的好词汇,见证了甘南人的精神风貌与诉求,不觉让人肃然起敬。
我住于县城的东边,临近东郊村落,我曾茶饭后踱进东郊村,想着穿村而过,到城外的田野里去,看看庄稼。
东郊村旁有菜园,大棚里种着各种蔬菜。我的邻居是位近七十岁高龄的寡居阿婆,阿婆曾不止一次地领着我们去她从前的老街坊经营的菜园里去买水嫩而又新鲜的时令蔬菜。青翠的大白菜,芹菜,刚下架的黄瓜,还有我最爱的辣妹子。每次去要花上十几元,满抱而归。
平原开阔,白昼漫长,但我几乎每日都能睡到自然醒,这是几十年来难得的幸福。晓得平原上的日出与日落最壮观,我因此有兴致去城东郊看日出,也有兴致赶往城西去看落日,来体会“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意。这是我在原上的独得之乐。
我走四方归来,深切地体会到家乡人的淳朴与善良,这让我有理由更加热爱自己的住地与居民,热爱我的原上居。去年冬的一个雪天,我由乡里搬至甘南县城,倏忽近半年,日月如梭。
我在县城居住的屋子很小,是斗室,我提笔写了三个大字“桑麻园”,以此来标记家的门楣,来附庸风雅。我十分喜爱自己在县城里的一隅小天地,舒心于每天的日子,专心读书,疏于外界交往,静享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在解决温饱的情况下,我想能种花养猫,读书写字,拥有简朴的生活和高贵的灵魂,于卑微处,默默地注目世态人情的真相,像杨绛一样。
篇2:原上花散文
原上花散文
香菜花
香菜是秋天下种的,出了苗,经过天寒地冻,地皮稍微感受到暖阳,即抢先绿了起来。它是冻不死的,多半长在地头角落,往往是野生的,或叫绺生子,也许是鸟儿从哪里衔来的。乡人掐了香菜,与开春的野菜一起蒸麦饭吃,香菜的香,是任何野菜比不了的。过了谷雨,就开始起苔子,拔节,开出粉粉的小小的花来,而且密匝匝的,如一片粉色的云团,泊在田头或园子里。我的园子里就有几处,是母亲种的。
野扁豆花
叫做野扁豆花,是因为庄稼群里有叫做扁豆的,路边地畔的这种类似扁豆的植物,也就加了一个野字,以示区别。它比扁豆小了一个型号,叶片纤细柔软,花朵呈湛蓝色,泛一点淡蓝,蝴蝶一样亭亭玉立在枝头似的。也生出豆角,可供孩童们吃鲜。
打碗花
这是我童年最早认识的花,就开在老槐树下的地畔上。它像菱形的小碗,晶莹剔透,可爱极了。摘了它回家,母亲说快丢了,摘了它是要打碎饭碗的。为什么叫它打碗花,怎么就成了不吉利的.花,不知道。每一朵小花,都是有生命的,先辈珍惜一草一木,才吓唬孩子们不要去摘花的吗?
灰条花
灰条是著名的野菜,几乎随处可见,做菜馍或凉调都好吃。它的花似乎并不精彩,也灰头土脸的,对乡人来说却很实用。
阳地花
一般生在向阳的地方,可以说是最早开放在山野的小花。它黄亮亮的,远远地就看见了。叶片发苦,在猪草牛草中属于下等草料,牲畜吃了容易拉稀。小时候割草,天旱时饲养员才允许割了它充草料。
炮仗花
柔软的肉肉的叶子,擎起一串串喇叭花,花的样子像炸开的炮仗,叫它炮仗花。孩童们可摘了花,当喇叭吹,嘴唇可以品尝到甜丝丝的味道。
刺棘花
常言说,荞麦地里刺棘花,人家不夸自己夸。荞麦的花多么湛蓝,刺棘花虽然也是淡蓝色,个头也比荞麦花显著,就是没有荞麦花的绚烂多彩。它浑身上下都是刺儿,愤青似的,碰到了就扎一手刺儿,钻心地疼。它与庄稼争地盘,茁壮旺盛,除草剂也不大管用。在牲畜草料中一般不取,偶尔用了,说是人吃辣子为辣哩,牛吃刺棘为扎哩。
狗娃花
样子比野菊花还要原始一些,耐旱,小巧而有韧性,有淡淡的芳香。它可爱,不扎手,无异味,孩童常常随手摘了,在手中把玩儿,小狗似的逗人,叫成了狗娃花吧?
酸溜溜花
它的枝叶在掐断时,会流出粘粘的乳汁,酸溜溜的味道,乡人叫它酸溜溜花。花萼繁多,开花后飘散花絮。在饲料中,可能由于它含有酸性,被当成优势草料。它的叶片灰灰的,枝叶长得秀气,与众不同。
刺玫花
去年在园子里插了许多枝条,也只活了一两枝,今年春上竟然最先吐绿,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没有发现结花蕾,突然在一天中午看见它露出红中泛蓝的花朵来。叫它刺玫呢还是叫它蔷薇,一时辨不清,花朵并不大,却也鲜艳无比,楚楚动人。几乎是比媒体上说的牡丹同时开放的,它比牡丹小巧,而且有刺儿,却也馨香迷人。
麦花
它开着最不起眼的花,有淡淡的麦香,蒸馍的香。麦子稍稍地开花,默默地灌浆,静静地敛籽,淡淡的米黄色,向金黄过渡。然而,它是原上庄稼和植物群中最大的族类,几乎要淹没覆盖了整个村庄外的土地。它组成了麦浪,在劲风中团成一片片麦子的海洋,起伏跌宕,呼吸着,舒心地轻轻歌唱着,为夏收张扬着帷幕。
篇3:居原议论文初三作文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在《渔父》中,屈原这样向渔父也向我们解释着他被无情流放的原因。此时他已颠沛流离多时,身心潦倒不堪,却仍然骄傲地诉说着自己的“清”、“醒”。
他难道还不明白正是自己孤行到底的“清醒”把他推向了潦倒的边缘吗?他当然知道!面对渔父的善告,他再次激昂愤慨地大呼:安能身之察察而受物之汶汶者乎?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实际上,这是坚守理想的他在告诫疲惫不堪的自己,在鼓励几近崩溃的自己!
这不能不让人以之动容啊!屈原,他的一生都在为实现“美政”的理想奔走呼喊,即使遭人排挤,即使被贬流放,即使失意一生,也不改初衷。
也许有人会像“渔父”一样,认为他这样做有些不值。可是,如果人人都为了享乐苟活而放弃自己的理想,这世界将变成怎样?
这世上将没有《史记》了———如果司马迁没有因为坚守理想,受刑之辱早已将他吞噬殆尽;这世上将没有“戊戌六君子”了———如果谭嗣同他们没有因为坚守理想,他们将不至喋血市口;这世上将没有《日心说》了———如果哥白尼慑于教会而放弃理想,他将不会落得葬身火海!
可这些假设全部不成立!因为他们无一放弃理想,无一不是为了理想愤然前行,完成了为人的涅磐,书写了人类灿烂光辉的历史,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坚守理想,于他们自己本就是一种幸福快乐,于整个人类更是伟绩卓着!
所以,“渔父”们,请你们别再为屈原坚守理想不值。相反,我们都应该为了理想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我们的困难挫折与伟人们相比,简直微不足道;他们尚能为理想奉献一生,我们有什么理由因挫折困苦放弃理想?
心怀理想。让我们再次瞻仰那吟诵着《渔父》的屈原,就让深厚的古典蕴藉深刻我们的理想……
篇4:居原议论文初三作文
奸臣的陷害,君王的昏庸,百姓的疾苦,楚国的危在旦夕,当你知道这一切无法挽回时,你独处汨罗江畔,看滔滔江水,诉说自己的报国之志,你众身一跳勾画成最美的曲线。汨罗江啊!汨罗江。你知道你今接纳的是谁吗?或许你不知道,但是他却是现在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在寂寞的风中,伴随着业的灵魂,他赋《离骚》时的雄言豪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众女疾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是的,没想到大名鼎鼎的楚国大夫,却一败涂地,他您远赴长流而葬乎江中鱼腹,也不愿一皓皓之白,而蒙世于天下,这就是他,大地坚挺的脊梁,汨罗江你现在明白了他的伟大了吧!理解他的忠心了吧!
“路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他的壮志,忠诚为国的'造福百姓,举世皆猪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时她的心,这是一颗饱受折磨,无可奈何的疲惫之心。汨罗江啊!汨罗江,他不是和那些懦夫一样的寻短见,他是为了国家,为了自己的忠诚,才投入你怀抱的。
宁溘死以之兮,为何?
哺应了五十年烟火,却落得灵魂离体,为何?
造就了《离骚》、《楚辞》应精忠报国最终落得义愤偷你的宿命,为何?
汨罗江你明白他那三为何吗?
何为官场?正面试怀才报国的地方,背面是常年的封建与黑暗,在这凄风苦雨间,溺亡精忠报国,又往洁身自好。这永远是一个伟大梦。当梦醒时,就会发现何谓炎凉世态。曾经一时无雨的才能,以及孤洁换来的则是万劫不复。汨罗江,你是不是觉得本以冰凉的心也因为屈原的忠诚之心而沸腾了。
世人都以为屈原向往泪罗江你的平静,大家都以为屈原看透了人世间的残酷而走向你的怀抱,认为他是逃避现实,但是错了,他是宁愿“赴长流而葬乎江中鱼腹,也不愿以皓皓白云而蒙世之温。
汨罗江此刻你的心是不是觉得非常的激动,内心在沸腾啊!
微风渐渐淡去,而香草般的气息却越来越浓,我依旧品读着屈原,在这满泪痕的字里行间,找行着你的身影。
篇5:原上秋居,原上秋居贾岛,原上秋居的意思,原上秋居赏析
原上秋居,原上秋居贾岛,原上秋居的意思,原上秋居赏析 -诗词大全
原上秋居作者:贾岛 朝代:唐 体裁:五律 关西又落木,心事复如何。岁月辞山久,秋霖入夜多。
鸟从井口出,人自洛阳过。倚仗聊闲望,田家未剪禾。
篇6:城市居散文
城市居散文
在20xx年的新年炮声中,我搬进了一套新房子,但是却始终没有好心情。
来西安的第一个住处是在西郊一个军工企业的老宿舍,四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各住一床,那个宿舍本来是闲弃的,房子中间一大堆垃圾,我是最早领到钥匙的,于是我打扫了一下午。在那个炎热的夏季,这个西晒的房子就像一个蒸笼,我们汗流浃背地躺在5元一张的凉席上不能入睡。此后我又搬到单位附近的一间民房暂住,房子阴冷潮湿,那个冬季的冷入骨髓,给骨头留下记忆。
来到新单位后我与同事王荣忠在单位附近租住了一间民房,二楼,逼仄陡峭的楼梯,房子十几平方米大,里边只有两张简易的木板床,中间是一个电炉。那年也是一个很冷的冬天,每天一大早就出门寻找新闻。他摄影我文字,我们两个愣头青曾经端掉了古城牛皮癣一样顽固的自行车黑市。也曾被人围攻跟踪,也曾申请报社派车去陕南长达半个月的寻找原汁原味的新闻线索。很冷的晚上,我们坐在电炉旁边用剪刀细细剪下自己见报的稿件,生活简单,充满激情、满足和快乐。但是房主是个尖刻吝啬的老女人,因为说好水费是包括在房费里的,每次当我们在水池子洗东西时,她就站在旁边恶狠狠地盯着,直到你关掉水龙头。更难忍受的是院子里那个一平方大小的公用厕所,气味让人连连作呕一刻不能忍受,整个厕所的墙壁和木门上的插销都油腻闪亮。于是,一等我们通过单位的试用期就毅然逃离了这个不慈祥的老人。然后我们就分开租住,快乐的日子成为彼此珍藏的记忆。
再后来,我热心的表哥在他住的小区租了一套房子给我,楼很陈旧,里面摆满了没有搬走的陈旧老家俱,透出老人使用过的气息,房子倒安静甚至有些恐怖。楼下简易房子里有一对收破烂的夫妇,由于经常为生活吵架所以没有见过面但是声音很熟悉。经常,在深夜,那女人一声高过一声的哭声让人毛骨悚然。
真正属于我自己的第一套房子是政府的安居工程,七楼顶层,也便宜。但是地处火车站附近的“道北”,市容脏乱,也是外来务工人员聚集觅活的地方。又因为集中了几个建材市场,所以整日车水马龙不得消停,拉载着钢筋、石板、钢管的大型汽车一声高过一声地加着油在马路上拥挤或者呼啸而过,冰冷、生硬、强势让人不安。小区的`马路对面是中国一个辉煌帝国的宫殿遗址,政府计划斥巨资修复重现以前的规模,不久以后这里将变成一个西北最大的遗址公园,而现在这里却是一个在城市里很难找到的市场,类似农村的集市,货物杂碎低档但很便宜。我上班的地方在这个城市城墙的西南,每天早上,我要穿过城墙的北门,在车辆和人的拥挤中穿过南门,疲惫不堪,晚上又同样回到七楼,脚步沉重。
把父母接到西安的旧房子后,因为是七楼,所以他们不愿下楼,要么在狭小的房间里看电视要么在不宽阔的阳台上晒太阳。实际上,就是让他们每天下楼转转我更不放心,因为小区绿化有限,很少有空地,小区附近的街道上车辆呼啸摩托乱窜。曾经在小区的门口,附近一对爷孙两人在遗址的石碑旁小桌子吃饭,一辆大汽车倒车时把刻有“含元殿”的石碑撞断,压住了爷孙。这发生的一切让我一直对父母安全和健康深存不安和忧虑,提心吊胆,惴惴不安。
于是新房子选择在一个很大的公园的旁边,想着父母可以每天在公园里散步锻炼而不用操心车辆。这新房子在建造时被建筑商封闭起来制造神秘。当我被允许戴着安全帽来到属于自己的房间,低矮的楼顶盘错着生硬突兀的空调管道,粗糙野蛮,一间间房子如同火柴盒样逼仄狭小,高耸的楼群互相遮挡着阳光……这一切又一次打破了我心中的梦,让我瞬间很颓废。
搬家的时间一拖再拖,终于下决心搬了。在新年的炮声中,没有喜悦只有失望和疲惫:一家三代造成居住的窄狭,急功近利的物业,缺乏责任感的服务,到处停泊挤占空间的车辆……我来到阳台,却看见邻近的高楼上大幅标语写着“用刘翔的速度迎接”-——这企业用辞不达意表达着对即将到来奥运会的朦胧冲动和肤浅兴奋。
在这个城市中,每个人内心都有自己想要的房子,他们为房子拼搏奔波而遗失了心中的房子。当一个人即将走完自己一生的时光,他孤独地坐在城市一角钢筋水泥冰冷的房子里,狭小或者宽敞,但是他的心里必定充满了无限的悲哀。我痛苦地想,这远远不是我心中的房子,我心中的房子依山傍水,春暖花开,阳光明丽,房子是一层或者两层的,很随意不功利不急迫,青砖铺地,古朴大气的原木桌子和原木直接锯成的树桩做凳子,在阔大的院子里孩子在自由嬉戏,父母在远远的另一角晒着太阳喝着茶,随意散漫。
元宵节的前一天,我离开古城的新房子,为生计又飞到南方的一个城市,眼中却依旧充满疲惫……
篇7:原宪居鲁原文及翻译
原宪居鲁原文及翻译
《原宪居鲁》选自庄子的《庄子·让王》。文章通过原宪与子贡的会面及对话,对原宪身居陋室穷困潦倒而矢志不移的精神给以肯定和褒扬,为大家分享了原宪居鲁原文翻译,欢迎借鉴!
一、原文:
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weng you),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原宪楮冠蔽履,杖藜而应门。子贡曰:“嘻!先生何病?”原宪应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今宪贫也,非病也。”子贡逡巡而有愧色。原宪笑曰:“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匿,舆马之饰,宪不忍为也。”
——(选自《庄子·杂篇·让王》)
【注释】
①不完:不完整,简陋残缺。
②匡坐:正坐。匡,端正。
③中绀(gàn):内穿红色衣服。中,内里。绀,一种深青带红的颜色。
④华冠蹝履:戴着桦树皮做的帽子,拖着没有后跟的鞋。华,同“桦”。
⑤慝(tè):邪恶。
二、翻译:
原宪住在鲁国,围着土墙的屋子,盖着新割下的茅草;蓬草编成的门四处透亮,折断桑条作门轴,用破瓮的口做成窗子,两间屋子,用褐土涂墙缝,下雨的时候屋顶漏雨地下湿滑,而原宪却端端正正地坐着弹琴唱歌。子贡坐着大马车,穿着暗红色的内衣,外罩白色的.大褂,气派的马车小巷子都容不下,前去看望原宪。原宪戴着裂开口子的帽子穿着破了后跟的鞋,拄着藜杖应声开门,子贡说:“哎呀!先生得了什么病吗?”原宪回答:“我听说,没有财物叫做贫,学习了却不能付诸实践叫做病。如今我原宪是贫困,而不是生病。”子贡听了退后数步面有羞愧之色。原宪又笑着说:“迎合世俗而行事,比附周旋而交朋结友,勤奋学习用以求取别人的夸赞,注重教诲是为了炫耀自己,用仁义作为奸恶勾当的掩护,讲求高车大马的华贵装饰,我原宪是不愿去做的。”
三、点评: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四、阅读练习
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蓬户不完( ) ②匡坐而弦歌( )
2.子贡见原宪即曰“先生何病”,而原宪却答曰“非病”。子贡所问的“病”和原宪所答的“病”分别指什么?
3.原宪是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弟子。孔子做鲁国司寇时,他是总管家。孔子死后,隐居于卫,破屋蓬户,衣褐食蔬。从这段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原宪具有怎样的人生信念?
答案:
1.①门 ②弹琴唱歌
2.子贡所说的病是指身体上的疾病,而原宪所说的病则是学到了东西不去施行。
3.宁可安贫守道,绝不做违背仁义道德、玷污节操的事。
篇8:上善致远流年不居散文
上善致远流年不居散文
连续几天的细雨,蚀去了伏天的燥热,难得的清爽,让人有了心思去思虑更多的过往。时到年中,总是有许多的事情忙碌着,牵绊着,拉扯着,让人不觉陷入其中,以致忘了自我,忘了检视自己的内心渴求。可是静下来细想,好像也找不出多少理由让自己这样无由的忙活。
忽然的想起,暑假已经过去多少日子了?好在办公室桌面上的台历没有停翻过,新捡的一面清晰地告诉我,整整半个月的时间,就这样在无所事事、无所适从的混沌感觉中过去了。时间总是给人这种感觉,忙碌的时候不曾觉得它的珍贵和脆弱,而忽然地去念及时,却发现已经失去了太多,失去的感受,有时真的让人心悸!
平常上班是有规律的,按部就班的工作好像没有时间让人去思虑更多的闲情逸致。总以为,假期才是放松调整休养的时候。可是,真到了假期,一下子又好像突然地打破了生活的正常节奏,没有了束缚,没有了牵扯,生活从紧张到放松,从有序到无序,反而觉得闲适并劳累着。因此,每天还是都会习惯性的到校园走一走,转一转,没事便猫在办公室里,除了上上网,浏览一下新闻,便是看《苏东坡传》。这本书是放假前买的,计划着暑期读完。喜欢东坡,不仅是他出众的才华和文字,更多的是他跌宕起伏、奇悬壮丽的一生。他认为生命是某种东西刹那间的表现,是永恒精神在刹那之间存在躯壳之中的形式,他不曾见到人生中的苦难,他一直在享受人生的每一刻时光。我想,他对人生的态度,以及生活对他的回报,应该会给人更多积极的启发和影响。
喜欢去楼后的大杨树下走走。这七棵大白杨,高高的耸立着,庞大的枝冠,皴裂的外皮,似乎在佐证着几十年来的沧桑历史。站在大树下,抚今追昔,心绪难平。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征程,十几代人的前仆后继,曾经创造了多么耀眼的`光环。但是,光荣已经成为过去,新的使命已经摆在了面前,我深深感受到肩头担子的沉重。那些同情的话语,那些看似鼓励的表情,久久的,让我都有些麻木和困顿。人有时苦点累点不怕,只要能有个盼头。从不愿跟人提及自己曾经历过的艰辛和苦难,更不想说韶华易逝,青春不再,人,总得要昂扬向上,执着面对。很少悲观,尤其站在大白杨树下,因为,每次站在这里,我都好像看到多年以前,也曾有某个身影在这树荫里徘徊、沉思,这个场景也每每给我积极向上的力量。今天的我,也会成为站在历史中的一幕,好吧,不管怎样,继续保持这样的心态,这样的激情,我想我会坚持的!
上善若水。一直认为,人是应该善良点的,因为,这会影响到人生的价值和距离。也许,自己的心善,可能会成为别人眼中的无为甚至无能,但是,我想我不会去改变,毕竟,性情中的东西,有时也是掩饰不了的,何况,这也是自己多年来的坚持。四季轮流,走过酷夏,犹如溪水,永无停止。上善无边,大德无痕,百川汇海,终成永恒!
时间的指针总是不疾不缓的走着,从不以人的意志而左右。人也在这种日子里逐渐长大成熟及至走向衰老,有时根本由不得自己想停下来喘息片刻。不曾刻意规划过自己的人生,更不曾去想今后如何的度过,当下,就是生活的全部。流年似水,不知我们会停靠在那个地方,当然这不重要,重要的,我们曾经来过,曾经经历过!
知了声短,伏夏时长;流年不居,上善致远。不同的季节,共同的感受;不同的日子,相同的追求。活在当下,好好走过!
篇9:原乡赏梅散文
原乡赏梅散文
去年三月初,我从上海到湖州探望朋友。闲聊之中,知道湖州西侧有个名叫原乡的小镇,开创了青山绿水居美景的生态园区,其中的千亩梅林取名瀛洲梅园,内有红梅、绿萼、白梅、青梅等,布满了原乡湖及周围的山坡和村落,成为江南赏梅的一张王牌。耳听不如眼见,我有了想去走走的欲望。
朋友心领神会,很快找来一辆车子,带着我直奔原乡瀛洲梅林。车上,我们的话题一直谈原乡梅林。原来,原乡梅林取名为瀛洲,则是因为瀛洲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山,是纪念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为梅花作诗百首的元代散曲家冯子振而为。以前曾多次读过冯子振的梅花诗,其中还知道关于他的百首梅花诗的有关记事。
冯子振是湖南攸县人,元代才子,他的诗、文、曲创作堪称一流。34岁那年,他与江南才子赵孟等被应召入京,开始仕途生涯,公元1292年的冬天,冯子振到赵孟家中做客,赵孟系吴兴〔浙江湖州〕人,是著名书画家。二人闲暇相见,当举杯畅饮,谈诗论文兴趣盎然。席间、冯子振带着几分醉意观摹赵孟画梅,接着又走进赵宅庭院中看寒梅迎风斗雪开放,顿觉满脑子梅花翻飞,眼前出现千姿百态的老梅、疏梅、孤梅、早梅、鸳鸯梅;寒梅、腊梅、绿萼梅、红梅、粉梅、青梅等等……顿生灵感,便在一夜间赋出百首咏梅诗篇被传为佳话。之后,冯子振又手捧《梅花百咏》和出家于吴山圣水寺的好友明本禅师相见,高僧明本禅师感奋之余,也乘兴唱和100首咏梅诗。赵盂得知后便将他们两人的唱和刻印传世,题为《百梅双咏》。他们三人的交往都与梅花有关,所以湖州原乡的梅有它的传世文学底蕴在支撑,这样的梅林是值得一看和品赏的。
没多久,在朋友带领下,我们走进了原乡瀛洲的梅林。梅林有千亩之多,拥有红梅、绿萼梅、青梅等等,走近梅园,踏上原乡人用枕木修建的在长三角地区属最长、有4200余米长的栈道,穿越梅林的坡道和原乡湖,眺望栈道旁间隔不足四百米的 “梦梅亭”、“探梅亭”、“友梅亭”等,这些观梅亭名字大多出自元代诗人冯子振的《梅花百咏》中,可见原乡人对梅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多么专一。梅亭不仅可以尽收梅林山水风光,而且还为游人提供了小憩、赏梅、摄影、拍照、休闲等活动的地方。这是原乡人用文学的方式将新农村植根于梅文学的一种创新。
春天的阳光下,千亩梅林在风中竞相绽放。一片片,一簇簇,一树树,有的开得泼辣,有的开得热烈;有的似白云翻滚,有的.如白雪朦胧,满山尽占春光。沿湖,梅花盛开的地方,还邀来了和春天一起开放的金黄色的油菜花、明媚的粉红色桃花、开着火红能食用的玫瑰花,它们交融在一起。地上绿草茵茵,湖上波光粼粼,山上粉色斑斓,实在是一幅难得一见的梅园风景画。
栈桥一侧是一处正在蓬勃绽放的红梅,它们像一个个害羞的少女穿着红衣“千呼万唤始出来”,烂漫了湖的两边山坡,顷刻间似流淌着一片红云,随风渗入了我的心灵。靠近红梅,用手轻轻地捧起馨香的梅花叶瓣,只见梅花叶片中的丝丝脉络清晰可见,娇艳妩媚,流光溢彩,让人如痴如醉,留连忘返。
踏上另一梅山小径,我们又看到数十棵绿萼梅在热情绽放,娇嫩的花蕾探出了一抹淡绿色,微风送来一股暗香,醉人心肺。“绿萼”是梅中珍贵的品种之一,有的地方也唤它为“白梅”。细看,盛开的“绿萼”梅花在青绿色小枝和暗褐色枝干陪衬下,显得格外俏丽、典雅、洁净和玲珑可爱。枝条上布满的片片花蕾,就像是天女准备散花一般。洁白的花瓣,碧绿的萼托,蛋黄色的花蕊,浅绿色的花心,真是难得一见,令人赏心悦目。敬畏和感恩大自然带来了这一道绿色的美丽风景!
特别是青梅,布满了山岭和湖岸,有万余棵之多。青梅是原乡种植最多的,也是丰厚青山绿水的一大特色风景。青梅花也有特色,花瓣有五片,白色为多,也有少数是淡黄色或淡淡淡的粉红色。暗香盈鼻的青梅花,给原乡带来了神秘的色彩。
山坡栈道路口,不时有枝梅独自提着花篮调皮地探出头来,滑过我们的头顶,在鼻尖上留下一缕缕幽雅清香。山坳里开满了洁白如雪的青梅花,它们好似一个个穿着淡白色裙子的姑娘,尽情的展示青春的魅力!
进入青梅林,仿佛所有的爱会扑面而来。这里的青梅多得不可计数,枝上的花各具特色,每棵树上的花蕾有数十朵聚在一起的,有花上仰的,有花下俯的,也有花是侧卧的;它们随风曼妙轻盈地似在起舞,犹如晴朗的天空被仙女撒下了一片白茫茫的帐蔓,让人感受到其勃勃的生机。
走进青梅林间和花对话,在清风和梅花的香味里,端详满树或含苞,或绽放着的花蕾的青梅枝,我感觉到面前那无数的生灵正在阳光下拼命地和绿叶一起,无私地释放氧气,让人觉得步履轻捷,不觉得累。我渐渐闻出了一股清香和甜蜜,渐渐地醉意朦胧起来。青梅花也喜欢谈情说爱,在林间,一朵朵、一簇簇青梅雌花邀来了蜜蜂,采来雄性的花粉,忙碌着做红娘,一边涂上花粉,一边快乐歌唱。一对求爱的鸟也来凑热闹,鸣叫着拍翅相互追逐,翅膀缝里带出了几片撞落的花瓣飞走了。
青梅开花带来春的絮语。在青梅花丛中,我忽然想到了古时曹操对青梅所具有的别样情怀。《在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中,写到曹操宴请刘备是以青梅煮酒,推杯换盏论天下英雄,展示了曹操对青梅的情有独钟,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唐?李白以青梅为诗的《长干行》,以“青梅竹马”为情怀。写下了幼儿的天真、无邪情谊的佳语。全诗活泼动人,感情细腻,缠绵婉转,音节和谐,完整明丽,成为写青梅诗歌的艺术上品。
梅花,一直是我心中喜欢的花。屈指数来,近年来先后去过南京的梅花山梅园、武汉大学旁的东湖梅园,上海淀山湖畔的梅园、江苏无锡梅园等地。那些品种不一的各色各样的梅花,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也留下了我赏梅的足印和文字。
原乡州四周的梅林,是一个被梅文浸润过的地方。也许湖州离上海近,所以吸引了来自上海地区的很多掌梅客。我知道上海人有一个特点就是赏新,凡新开辟的生态名胜,不管路途远和近,他们都会抛开都市的喧闹,喜欢捷足先登到此一游,只要认为是风景优雅的地方,都会互相介绍。他们中有情侣,一家人,或亲朋好友,除了在原乡观赏亚洲最大的蝴蝶展馆外,就是围绕原乡湖和山坡四周的梅林游览。原乡铺筑的生态和灵动的风景,为赏梅客大开了眼界。不仅感受了生态环境中的快乐,而且又有了一种锁住“乡愁”的感觉。
当我们再次欣赏花色不一的青梅花时,花间传来欢快的笑声,原来是赏梅客们自己设计的活动在草坪上展开,有的谈梅吟诗,有的举起炮筒摄像机拍摄造型的,有穿上古装衣服当一回山村女留影的,有在青梅树旁的小亭围坐休憩的,有拿出提琴协奏一曲的,梅花给每一个游客带来了别样的闲情、雅兴和精彩。
在青梅林中,一位正在巡回护梅的大妈见了我们说:“这几天阳光明媚,青梅大面积开花,预计今年入秋的青梅果也会高产了。我们听到‘阿拉阿拉’的声音,就知道大上海的游客赶来了,上海话很亲切,你们的欢声笑语给我们带来了都市的声音,这样的互动我们非常欢迎。”
作为一名“梅客”,当我走遍了原乡的梅林后,我靠在朋友的肩头,心被陶醉了,感谢他带我来到了梅海花香的美不胜收的地方,感受到了世外桃源般的快乐。说原乡的梅很美,是因为它由千亩梅林拥抱着一湾碧水荡漾的原乡湖,牵来了与青山绿水紧密相融的赏梅的绝版风光。
我一直认为,不是每一处青山绿水的地方都可以称之为名胜风光的,一个地方有山有水、有和名人文化相融的地方,才是名副其实的风景,原乡的梅林当之无愧。特别在当今快节奏的时代,每一个都市人都希望寻找适合自己喜欢的并且能与美相结合的环境文化来丰富业余生活。浙江湖州原乡的梅林,为都市人和乡人提供了一份难得的精彩,它是一处值得我们一起前往观赏和休闲的地方。
因为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感染到文学的灵气,同时把梅韵带回家,藏在属于自己梦中的世界,随时甜美地回忆梅海的烂漫,让你在梦中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篇10: 魂归原乡散文
魂归原乡散文
皓月洗空,轻掬一弯月影,浅唱一首老歌,泪光凄艳,水波荡漾荡漾,销魂葬了多少年,你是我未经重读的原乡。
一抹笼烟惹湿的浅翠娇青遍及在隐隐云雾中的故居,微风梳妆缄默的瓣瓣深深浅浅满是红意的落花。荷香四溢,水光潋滟,空蒙的晨雾缭绕着静默的小湖畔翩跹柳絮,静好的湖面倒映着远山影影绰绰的凝重黑色。天高地阔,燕子齐飞,翅膀扇动在百草竞美、千花夺艳的清新中,高坡上偶然飘来一声清远的笛鸣,丽燕千军豁然腾飞,在长空与绵绵密密的春雨打成一片序曲,勇敢地,向远方迷茫的山丘碧野飞去、飞去……
此刻,暮色四合,氤氲中的香樟树勇毅地立在远方,轻轻地与灰天并肩,坚韧的筋骨挺出小镇百年独存的乡韵。
一排排静默在黄昏余香中的陈旧木屋与一滴滴刷擦在屋檐低下亲切的滴流构成小巷风景的左右。巷中不经意间看到几位衣香鬓影的女子涉水走来,左手打着一把秀伞,红黄碧绿的斑斓模糊了我落脚的视野;屋檐下,看透隐隐的水珠便看到了几位白发苍颜的老者,他们傲慢地举起手中的棋子,轻轻放下,仿佛放下了人生曲折多变的征程,我从他们满是褶皱的脸上又看穿了一段荡气回肠的传说。末了一袭残阳披拂的小巷最诱人的咀嚼,回头,深幽曲折的小巷又淹没在淡定与和谐的暗浪里,扫空了昏黄近夜的哀楚。
东方煜晓,千亩良田覆盖了我的脸。我信步在窄窄的田垄上,前面一位纤弱女子提着一个精致的'篮子走来,她与我相距不远之时,徒然响起清脆优雅的嗓音:“弟,去哪呀!这么早,没吃东西吧,来,吃一个桃。”我惊诧地将手掌递过去,接过一个又红又大的蜜桃,然后对着她的背影无声挥手。我使劲咬了一口,甜,在心底蔓延,绽放一束清光,填补我空洞的晨曦。她却渐行渐远,长发包裹了我以往的自私,我站在这一角驻足,才恍惚发现我们并不曾相识……日上三竿,我在歧路彷徨,那敞着胸,搭着白褂的大兄弟荷锄经过,诚恳地为我指点方向,并且用粗厚的嗓音问我:“你吃饭了吗?没吃的话,走,去我家吃,保你吃个足!”我露着一脸的欣然谢绝了他,继续走我自己的小道。回头,阳光只为他一个人而照耀,他走得那么远,而且还放声引吭,歌声一段一段,响彻了多少条河,多少座山。我坐在最远处的亭子里,而他却躬身在炽热的田土中,锄头轻轻叩击着这片厚重的土地,里面多少喜忧,而我们却并不曾相识……
真诚与淳朴在这里得以涤荡与升华,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家乡的大爱,替曾经耽溺在红尘中的我,招魂!
不是如今的和谐与宁静就可以掩盖一段历史的流浪,多少年,它依然笼罩在每一个镇民的心海。这里远在隋唐时期,便是古高富县治地,后经地理与人民地打磨、修造,历经沧桑,形成了如今的模样。可怜,1987年8月14日突袭的一场洪水印证了曾经平静的深处一波深深的激流,它冲垮了房屋,也吞噬了镇民,折断杨柳也推翻堤坝,它在三天之后终于逝去,去得扬长、去得匆匆。脱了一袭步步维艰的面纱,用心感受着最虔诚的家乡。我知道,家乡也在默默地培养人才,在这里一共出现过上十名硕士、五名博士,以及若干名大学生。现今,她承载着岁月、自然与三万人共同的欺凌、洗刷,疾风暴雨肆虐了她的肢体,货车,楼房与行人践踏了她的身躯。她却默不作声,只为每个人能过上幸福生活而夙夜筹谋。懂得了这一份珍存以及她最无私的爱,我觉得人生就没有白走这十几年的风雨征程。
在我又一次把心久久地攀附在家乡的潭影青荇、落霞飞雪相亲相爱、相依相偎的绝美精致中时,绿叶新枝已经涂上一面金子的华贵,浪漫地飘落了,落在河里,飘远。正如我此起彼伏的心境,悠然地落在河里、同样飘远。泪光侵泡了月光下的自己!
夜空上一轮皓月,正照在我还乡的征途上,泪痕爬满我的年少,春收冬去,那么多年,你是我未经重读的原乡……
【原上居散文】相关文章:
1.城市居散文
2.道原亭散文
3.燕来居散文
4.只愿与竹居散文
5.借山而居散文
8.情飞五丈原的散文
10.蜈蚣岭上散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