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子矜筏上散文

子矜筏上散文

2023-10-12 07:56:2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liqin1217”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子矜筏上散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子矜筏上散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子矜筏上散文

篇1:子矜筏上散文

子矜筏上散文

你说你是你,不是别人。我默然,原来你爱我胜过我爱你。

四月之际,与你塞外草原,双宿舞蝶,你笑的`灿烂,我也心太甜。本是剑客,义薄云天,拾得天堂,便做了仙。

凄凄复凄凄,我字心上衣,与你同去同来依,一浣水家,一流水车,一本恋经,相处于此,胜券几仙侣。

小桥流水,塞外江南,你扑影流光,我甘著心田,一袭白衣,一身青衫,融化于世间,太贪恋。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心胸气短,你腹如四海。经不起鸟儿扰乱人间,看不厌颜儿舞步双肩。你说我无趣,是我太厌。

牵着你俯于人间,听暮钟鼓晨风,行走于青山之间,带着你,用了三世时间时间,看厌了一世烟火。守候、欣喜、连连。

一杯酒,一人舞,无处愁。红衣双袖绕凝中,我自彦时你自忧。

一素笔,一种留,到处愁。白衫双鬓太颜重,你自去时我自候

附身下榻,你宛坐君侧,扶你肩,靠吾前。

你说你是你,不是别人。我默然,原来你爱我胜过我爱你。

我自私,只懂得爱你颜儿却认为爱遍了世间。

你说一生一代一双人,我无语,只是一生不离不弃。但是,你心太远,我留不住你。

你终对我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我不语,翌日,你便一封书信留与长辞离去。在此,苦等三年,你还未归。

雁字回时,带来了你在江南的消息。我飞疾,三日便抵。可是,我在此处,你又在哪里。

篇2:陌上长歌,与子同矜散文

陌上长歌,与子同矜散文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陌上长歌,与子同矜。

——汉家衣冠

这几日,稀稀朗朗的日光,零零散散的凉。慵懒像刚刚探出茧的蚕,从我的体内悄然钻了出来,嫩嫩的颓,宛如浮在一汪长满萍的湖中。

慵懒地躺在床上,半掩着眸子,戴上耳机,随意切换了首歌,“我愿重回大唐,再奏角徵宫商。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我弯了弯唇角,这几句词调倒是让我一下子懒意去了七分,眉眼安暖。仿若见着了古时女子穿了件罗衣云裳,恰逢落花日,也困意浓倦,便在荷塘旁的亭子笔墨诗词,袖中花轻点,将一纸相思作了画。蝴蝶蜻蜓赖在才尖尖露角的荷叶上,瞧着女子那眉间朱砂,你一眼我一眼地也就将时光打发了。

像那样的美人,白罗素袂款款眷眷穿过荷塘小径,起舞盈袖于石亭里,与清凉相依。眸子清澈澈的,发鬓如浮云,曲裙翩沓,襟带上如点点蒹葭,此时若摘得一朵莲花捧在手心,那倦折微舒的眉,应是灼灼其华的。

我们总赞叹韩服雍容华贵,艳羡和服美丽端庄,向往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却只有少数人知晓,汉族也有属于自己的传统服饰,而韩服与和服都仅是汉服的演变。

天涯亦无涯走天下,华夏五千年作画,织一身锦绣和着桃花,奏一曲江南琵琶。回溯千年,无论是从质朴的秦汉风格到超然的魏晋神韵,都渗透着华夏民族的理想追求;还是从开放的大唐情怀到含蓄的宋明格律,无不流露出汉族文化的哲学信念。

曹植在《美人篇》中有“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之句,想来女子都愿为悦己者容,等待良人时,便是乡野丫头也想簪得山花满头,更别遑论小家碧玉的姑娘了。头上插着雀形金钗,手佩金镯,腰间系着翠绿玉石,身上还点缀着明珠和珊瑚。女子瞧着镜子里的美人,眉宇轻轻皱了皱,本是想穿得好看些,取悦那心心念念的良人,这一身珠光宝气,却未免俗了些,思索片刻,取来椒眼纹样的丝萝纱裙换上。再细瞧去,本是高贵不可方物,偏是那一件纱裙,将女子的气质如兰显了来,让人觉得亲切。展眉一笑,倾城动人。

汉服以含而不露的矜持,以如水的温柔,将世人惊艳。汉乐府的一篇《陌上桑》将华夏几千年所沉淀下来的那种温婉贤淑、宽容平和的气质揉进至了罗裙,美得温雅。“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鞒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女子在最好的年华,以最美好的眉眼,以最倾人的衣襟带花,不求名动国香,但求君心似我心。汉服,更像是一种矜持,向心底的少年郎诉说心中真真切切的情意,然而又持了慎雅的稳重,只将这一番恬淡柔婉系于衣上,在镜前想象着他的模样,花影绰绰,只求他能明白这心意。

衣襟落花,执手天涯。少时看那面容姣好的女子对少年郎说,她的心愿就是一生为他长裙广袖,为他对镜梳妆。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少年郎执手允之。霎时觉得这心愿是如此美好,只恐花好月圆过于短暂,不够两人将心事细细道来,就这样相依相偎,直至天明,直至白首。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仅是一件衣裳,就将中国传统女子的.典雅、含蓄、轻盈、柔婉之美体现的淋漓尽致。荷塘泛舟,小楼听雪,闲来相邀几枝落梅,吟一首风雅,以含蓄大方,端庄优雅的惊艳,再传承一个个让历史无法忘怀的惊鸿之瞥。

汉服代表着中华民族优雅、博大的气质,古朴自然的审美情趣,及敬天礼佛、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汉服的交领代表着天圆地方种的地,地即人道,即方与正。而袖子,则是圆袂,即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天圆。无论是礼服的宽袍广袖,或是常服中的广袖、中袖、窄袖,甚至无袖,都在汉服上或多或少,沾带了传统文化流传下来的美。既让汉家衣裳显得独具一格,又使得兼容并蓄的华夏文化源远流长,不曾流失。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始于衣冠,达于博远。不想以后只能在梦里见到汉家衣裳的星图,一遍遍抚摸汉服的襟带,亦不想承载了几千年华夏文化的传统服饰在高阁里静静躺着,更不想罗衣襦裙随着中华古文化在机器时代的轰鸣中沉睡了去。只愿在每个传统节日里,在传承泱泱华夏的文化时,所有的汉族儿女都能穿上属于我们民族的衣服——汉服。衣裾飘渺,不再有遗憾。

突然有些恍惚,那影影绰绰的花影,那舞绣盈香的汉家衣裳若在眼前,不自觉怔了怔。突然就想穿上一件汉家衣裳,去赶赴一场花林之约。衣服的颜色是秋香、琥珀、雨过天青、鸭蛋青,还是素白,都无甚紧要。只想穿着它,能够遇见那人,仅需一眼就识别她,与她喜悦相逢。素衣长裙,黑发落肩。她眉眼弯弯,朝我莞尔一笑,眼神里并没有多余的诧异,只是款款走来,正是人间四月天,衣襟带着花,溪水沾了裙摆也不在意,极亲切地牵起我的手走向溪旁,用低低柔柔的声音说,我来为你跳舞。然后折了身边刚抽出的柳枝,轻轻沾了溪水,长袖宛转,为我跳下倾城一曲。

后来,她带我一起浇花,携我赏她绣好的并蒂莲,同我划船穿过芦苇丛,不倾诉,不谈心,不疑惑,也没有故事情节,缓慢安静又美好。

两人相濡以沫过寻常日子,春日采茶看花,夏日赏影画月,秋日水岸采霞,冬日吟梅踏雪。着件汉家衣裳,于陌上长歌,与子同矜,就此慢慢过完一生。

篇3:覆盖在黑夜上的云子散文

覆盖在黑夜上的云子散文

提,在361点之间腾挪、跳跃。

提,是断和关之后,必然的出现。

在这八寸厚的榧木盘上,黑子胜过,白也赢过。它们都知道,不是战斗者,怎能分享到胜利的欢欣。

提,和被提。

有子在棋罐里不平。不平得哗哗作响。

提,和被提。

那也是列车和站台的道别。当身边的风景,化为快速隐去的背影。那些八千年以来,被提去了的子们,把一次次离别,所带来的自一由和不快乐,凝成了这些,淡定的黑,或白。

那是些千年没有变过的面孔。

面孔。

背起包袱,在起了风的棋面上,出门。

时间嘀嗒。都知道,在时间的唇边,盛开的,只有死神的吻。

吻上了,就是一回刻骨铭心的痛。先前落下的子,长,或者飞,都只能诠释一种,一种叫坚持的意义。

最后,谁,都要回到盒子里去。

但,在生的日子里。

是箭,必定要飞鸣。

是水,终将穿石。

棋,只要成长,就一定有些子,会像失落在车辙里的鸟,

再一次展翅而飞。

回天无术。该提,就从容地走向山岗。你看秋天,落叶们也都没有坚持。

落叶把营养留给了树的躯干。

落叶,把自已变作泥土,滋养树林。它的落下,从容而无悔。

像一些被提的子。

死,也要对手,付出一先的代价。

局方而静,棋圆而动。

所以,提,也要小小心心。要反复算计。如乡下的祖母,提一篮吊在屋梁上的.饭碗。

提好了,是温饱。

提倒了,是饥寒。

退

常言道,

以退为进,退,也是进。

退。

当退否?

那还得看势,看情。秋风乍起,棋落如叶。一手拈指,我们叩问,根在何方?根弱难过冬啊。这时,得退。

退。

就得退成坚决。

把往事,退成陈迹。

不退。

往往运子泼墨,抒尽了胸中块垒。便在一页战争史般的棋谱上,又多记录了一笔,孤锋不刃、单骑易覆的心酸。

手谈一局,往往,不只是在用脑袋去想,而力气,要用上全身。拈一子,提几粒,那是思想,在棋盘上行走。

思想如血,在脉管中汩一汩而行。

生存、毁灭。

往往就在那进退流转的一刹那间。

该退不退,会断裂了生命的链接。该退不退,一个灵魂会从高处坠下,落入终点。终点,有胜负,在那里设伏。

不该退而退,亦当斩。

征战千年,难抵一退之梦。这一退,如溃堤决口,叱咤田野的风雷,一眨眼,就被滔滔洪水,冲成几点鸿爪雪泥。

此时。

社稷何在?

江山何在?

几声叹息,几声扼腕。

争雄之心,已如寒风,悄然过耳矣。

该退而退。古谚云:奇路压扳长胜退。退的令旗一舞,这时,你的眼力,已看到了终点。终点。那是一盘棋,唯一的要点。

历观兴衰千年史。攻与防,成和败,在一本厚厚的棋谱里,结绳烙木。前行者已远,但,谁都要完成自我的回归。

棋道如此,

天道,亦如此。

篇4:为文学而生 迟子建散文欣赏上

为文学而生 迟子建散文欣赏(上)

俗话说“文如其人”。迟子建的文字如同她的人一样好看,不是那种江南小女子粉妆玉琢的美,而是东北女子特有的大气疏朗的那么好看。她的文风中也少有小女子哀哀切切的忧愁。在有人提出“文学之死”以及“文学是垃圾”的命题时,她却不以为然。

在她的笔下,文字是良药,在她失去挚爱后,她用文字疗伤,依靠文学,从厚重的悲伤中活转,获得生之幸福。这样一个坚强、善良的女子,她的文字足以温暖人心。

1、《阿央白》

它是如此安然地出现在我面前——阿央白。晨光弥漫了空悠悠的山谷,它面朝着鸟声起伏的山谷,把它那惊世骇俗的美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我面前。

石钟寺石窟的第八窟便是它了——阿央白。它是一尊刻有女性生殖器的石窟,据说是白族先民原始崇拜的特殊雕刻。它同周围石窟中的菩萨、南诏国王及侍从、天神、力神、古代波斯国人等等坦然地相处在一起,以其浑然天成的美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只有这尊石窟下的一块圆石,才被千古不绝的朝拜者给跪出两江深深的凹痕,那么触目惊心的凹痕。

我远远地看着它,它的黑褐色的质地、轮廓分明的曲线、睥睨世俗的那种天真无邪的气质。我们就在那一瞬间温存地相遇了,阳光在它的身上浮游着,它似乎就要柔软地荧荧欲动,就要流出一股莹白芬芳的生命之泉。

没有嘈杂的交谈,静悄悄的风、静悄悄的阳光在我们之间穿梭着。它静悄悄地立在这里已经有许多个漫长的世纪了。它沐浴着风声、雨声、月光、阳光,这一切都没有损害它的容颜。它是古老的,同时又是年轻的;它是苍凉的,同时又是青春的。我注意到,周围许多处石窟在战事中遭到破坏,菩萨断了胳膊、侍从少了腿,而许多头像都面目模糊。独有它,阿央白,它依然完整无缺地出现在我面前。就连邪恶的手都不敢触及它,看来真正的美本身就能驱除邪恶。

阿央白出在庄严肃穆的佛教圣地曾招致了种种非议。有人说这纯粹是后人出于对佛教的亵渎而导演的一场恶作剧。他们认为阿央白不洁、不贞,怎么可以把生殖器赤裸裸地雕刻在石头上呢?

我无意揣测这尊大约诞生于唐宋时期的雕刻其用意究竟是什么,也许雕刻者雕厌了充满神话色彩的菩萨、天神,雕厌了国王和歌舞升平的场景,雕厌了他们不可触及的事物,所以他们才雕出一副显赫的女性生殖器,因为只有它,才能给人以最温存、亲切、可知的感觉。也许雕刻者只是发现了一大块黑褐色的石头,他产生了丰富的联想,于是女性生殖器的轮廓就在上面显现了。

当然,一切揣测都只能是假想。不管怎么说,阿央白诞生了,而且存在下来,并且将要获得永生。雕它的人没有留下名字,但我觉得当他用刀凿划出一道道痕迹时,他一定是敛声屏气用心在雕刻。雕它的人一定是个心性很高、懂得温暖的人,也是一个真正懂得艺术之美的人。我与阿央白邂逅的一瞬,我便于无形中看见了一双手拂名而过的痕迹。那只能是一双男人的手,只有男性的手才能使女性的美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晨光涌动着,我和阿央白同样沐浴着光明。我走近它,仔细端详它,我其实是在端详自己。它经久不衰的魅力在于它的真实、凝重和生动。它可以感知语言,它的深处曾搅起多少令这世上男女流连忘返的波澜——万劫不复的波澜。对于它,世俗的一切揣测都是毫无意义的了。可我仍未能免俗,试图还想为它所招致的非议做一番开脱。它跻身于佛教圣地,是否提醒人们,能做佛的思考该是由人开始的,而不是由神开始。只有人才能思考宗教和哲学,而人是从母腹中啼哭着爬出来的,阿央白是我们生命的窗口,我们的思想在做无边无际的精神漫游时,不要忽视生命本身的东西。没有生命,一切都不会存在。

当然,这些念头只是一闪即逝。在阿央白面前,你所需要的只是安详的目光。我一遍遍地注视着它,由远及近,由近及远,这时阳光更加浓郁了,它使阿央白焕发出一股流光溢彩的美。

阿央白的美在于它赤裸裸地将人们引以为神圣或邪恶的东西公之于众,这样神圣和邪恶就不能依附它而存在,它只为它自己而存在。犹如一枝娇艳异常的金黄色喇叭花,在深山野谷中摇曳着,释放着它那安静、炫目、动荡而悠久的美。

2、《撕日历的日子》

又是年终的时候了,我写字台上的台历一侧高高隆起,而另一侧却薄如蝉翼,再轻轻翻几下,三百六十五天就在生活中沉沉谢幕了。

厚厚的那一侧是已逝的时光,由于有些日子上记着一些人的地址和电话,以及偶来的一些所思所感,所以它比原来的厚度还厚,仿佛说明着已去岁月的沉重。它有如一块沉甸甸的砖头,压在青春的心头,使青春慌张而疼痛。

发明台历的人大约是个年轻人,岁月于他来讲是漫长的,所以他让日子在长方形的铁托架上左右翻动,不吝惜时光的消逝,也不怕面对时光。当一年万事大吉时,他会轻轻松松地把那一摞用过的台历捆起,随便扔到什么地方让它蒙尘,因为日子还多得是呢。而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看着那一摞摞用过的台历,也许会有一种人生如梦的沧桑感。

于是想到了撕日历。

小的时候,我家总是挂着一个日历牌,我妈妈叫它“阳历牌”,我们称它“月份牌”。那是个硬纸板裁成的长方形的彩牌,上面是嫦娥奔月的图画:深蓝的天空,一轮无与伦比的圆月,一些隐约的白云以及袅娜奔月的嫦娥飘飞的裙据。下面是挂日历的地方,纸牌留着一双细眯的眼睛等着日历背后尖尖的铁片插进去,与它亲密的吻合。那时候我每天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撕日历。早晨一睁开眼,便听得见灶房的柴禾噼啪作响,有煮粥或贴玉米饼子的香味飘来。这基本上是善于早起的父亲弄好了一家人的早饭。我爬出被窝的第一件事不是穿衣服,而是赤脚踩着枕头去撕钉在炕头被架子一侧的月份牌,凡是黑体字的日子就随手丢在地上,因为这样的日子要去上学,而到了红色字体的日子基本上都是星期天,我便捏着它回到被窝,亲切地看着它,觉得上面的每一个字母都漂亮可爱,甚至觉得纸页泛出一股不同寻常的香气。于是就可以赖着被窝不起来,反正上课的钟在这一天成了哑巴,可以无所顾忌地放纵自己。有时候父亲就进来对炕上的人喊:“凉了凉了,起来了!”

“凉了”不是指他,是指他做的饭。反正灶坑里有火,凉了再热,于是仍然将头缩进被窝,那张星期日的日历也跟了进来。父亲是狡猾的,他这时恶作剧般地把院子中的狗放进睡房,狗冲着我的被窝就摇头摆尾地扑来,两只前爪搭着炕沿,温情十足地呜呜叫着,你只好起来了。

有时候我起来后去撕日历,发现它已经被人先撕过了,于是就很生气,觉得这一天的日子都会没滋味,仿佛我不撕它就不能拥有它似的。

撕去的日子有风雨雷电,也有阳光雨露和频降的白雪。撕去的日子有欢欣愉悦,也有争吵和悲伤。虽然那是清贫的时光,但因为有一个团圆的家,它无时不散发出温馨气息。被我撕掉的'日子有时飘到窗外,随风飞舞,落到鸡舍的就被鸡一轰而啄破,落到猪圈的就被猪给拱到粪里也成为粪。命运好的落在菜园里,被清新的空气滋润着,而最后也免不了被雨打湿,沤烂后成为泥土。

有会过日子的人家不撕日历,用一根橡皮筋勒住月份牌,将逝去的日子一一塞进去,高高吊起来,年终时拿下来就能派上用场。有时女人们用它给小孩子擦屁股,有时候老爷爷用它们来卷黄烟。可我们家因为有我那双不安分的手,日子一个也留不下来,统统飞走了。每当白雪把家院和园田装点得一派银光闪闪的时候,月份牌上的日子就薄了,一年就要过去了,心中想着明年会长高一些,辫子会更长一些,穿的鞋子的尺码又会大上一号,便有由衷的快乐。新日子被整整齐齐地装订上去后,嫦娥仍然在日复一日地奔月,那硬纸牌是轻易不舍得换的。

长大以后,家里仍然使用月份牌,只是我并不那么有兴趣去撕它了,可见长大也不是什么好事情。待到上了师专,住在学生宿舍,根本没日历可看,可日子照样过得一个不错。也就是在那一时期,商店里有台历卖了,于是大多数人家就不用月份牌了。我自然而然地结束了撕日历的日子。

我在哈尔滨生活的这几年才算像模像样过起了日子,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翻台历,让它由一侧到另一侧。当两侧厚薄几乎相等时,哈尔滨会进入最热的一段日子。年终时我将用过的台历用线绳串起,然后放到抽屉里保存起来。台历上有些字句也分外有趣,如一九九三年二月十四日记载着“不慎打碎一只花碗”;而二月二十八日则写着“一夜未睡好,梦见戒指断了,起床后发现下雪了”;八月二十八日是“天边出现双彩虹,苦瓜汤真好喝”!

到了一九九四年的一月十九日,是腊月初八的日子,东北人喜欢这天煮“腊八粥”,我在这天的日历上记着:“煮八宝粥。材料:大米、小米、绿豆、小楂子、葡萄干、核桃仁、大枣、花生”。三月三日写着“武则天墓被万人践踏,只因为她践踏了万人”。而七月十一日是“德国队以1:2败给保加利亚队。保加利亚用火一样的激情焚烧了陈旧的德国战车”(好像引自一位体育评论记者之言)。

台历有意无意成了我的简易日记本,当然就更加有收藏价值了。

不管多么不愿意面对逝去的日子,不管多么不愿意让青春成为往事,可我必须坦然面对它。当我串起一九九五年的台历、将一九九六年散发着墨香气的日子摆在铁皮架上时,我仍然会在上面简要抒写一些我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感的。如果能把幼时已撕去的日历一一拾回,也许已故的父亲就会复活,他又会放一条狗进我的睡房催我起床,也许我家在大固其固的那个已经荒芜了的院落又会变得绿意盈门。但日子永远都是:过去了的就成为回忆。

可它毕竟深深地留在了心底。当我年事已高,将台历的日子看花了,翻台历的手哆嗦不已时,嫦娥肯定还在奔月。

3、《必要的丧失》

一九九四年九月在云南的大理,有天傍晚我在散步时与一个精神失常者相遇。当时我正走在河岸上,空气很凉爽,明月下能见到苍山幽蓝的剪影。河岸上少见行人,月光使河水发出亮色。当我走上一座桥,在石桥的一端突然与一个人相遇。他衣着洁净,笑嘻嘻地望着桥下的流水,那样子仿佛水中有他的美如天仙的新娘。古朴的石桥、平静的河水、清朗的月光,这种充满古典情怀的场景使我对那男子产生了好奇,或者说他正在诱惑我。月色给他的脸涂上一层柔和的光彩,我见他相貌平平,他入神地微笑着,一动不动地望着河水。如果不是他始终如一地笑着,毫无顾忌地笑着,我是想不到他是精神失常者。当我意识到他的精神有问题时,他倒转身朝我走来,我大胆地打了一声招呼:“嗨,你好!”他并没有停住脚步,但他冲着我笑了,而且笑出了声。他与我擦身而过,他像大多数的精神失常者一样,走路很散漫,晃晃悠悠,有一种逍遥感。

我想象他为何而精神失常?爱情?金钱?权力?事业?这世俗生活中能制约、桎梏和诱惑人的种种事物我都想了一番,最后仍然是一团迷雾,得不到任何答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丧失了世俗人要为之奔波、劳碌、明争暗斗的职称、住房待遇、官职、金钱、荣誉等等这一切为人所累的东西,那么他心中留下的那一点是什么?也许是仅存爱情了。留下的必定是唯一的、单纯的、永恒的、执着的。这种东西带给了他安详、平和、宁静与超然。而到达这种境界却必须以丧失作为代价。

他对我的那一笑常常使我警觉,这使我想起了里尔克,他在自己的一生中努力追求一种孤独感,有时候朋友或亲人破坏了他这种孤独感,他就会离他们而去。这种孤独感是否是精神失常者心中仅存的一种古典诗意之美呢?距离产生了,客观、清醒和冷静的良好品质必然在人的身上出现,而距离总是以丧失作为前提的。

必要的丧失是对想象力的一种促进和保护。许多秀山秀水、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频频产生过大学问家,而很大气的艺术家却寥寥无几,我一直以为这样尽善尽美的环境没有给想象以飞翔的动力,而荒凉、偏僻的不毛之地却给想象力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可惜这样的地方又缺乏足够的精神给养。没有了满足感、自适感,憧憬便在缺憾、失落、屈辱中脱颖而出,憧憬因而变得比现实本身更为光彩夺目。

怀旧是否也是一种丧失呢?我认为是。尽管怀旧的形式本身是拾取和藕断丝连,但就怀旧的事物本身而言,它却是对逝去所有事物的剔除和背叛,因为你不是怀恋已逝的所有事物,而是只对一件事物情有独钟,那么你在怀旧,就意味着你对往昔大部分生活的丧失,你用阅历和理性判断出了一种值得追忆的事物,这种东西对你而言是永恒的。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有怀旧情绪,这种拾取实在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丧失,而这种丧失又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憧憬呢?它也是一种丧失吗?我认为憧憬也是一种丧失。憧憬是想象力的飞翔,它是对现实的一种扬弃和挑战。现实太满或者太流于平庸了,憧憬便会扶摇而上,寻找它自己的阳光和雨露。憧憬脱离尘世,当然是对许多俗世生活的一种丧失。

怀旧和憧憬,这是文学家身上必不可少的两个良好素质,它们的产生都伴随着丧失。而任何人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怀旧和憧憬的,它需要营养的补充,也就是需要培养人的一种孤独感。一种近于怪癖的艺术家的精神气质。一个八面玲珑、缺乏个性的人是永远不会成为艺术家的,因为他(她)们拥抱一切,缺乏问询、怀疑、冷静和坦诚,因而也就产生不了距离和美。

我又想起了在大理石桥上遇见的那个人。以往我会像绝大多数人一样称他们为精神病患者,但我现在不那么以为了。首先我已经不敢肯定这是一种病,当然就不能说他是患者了。我们是用常人的眼光打量他们的,他们的失神和超常状态其实是引起了我们自身的恐慌,他们那不顾一切、彻头彻尾的丧失令我们疑惑不解,所以我们认定他们有病。有一个小常识很说明问题,几乎绝大多数病的症状都伴有抑郁、焦虑、暴躁、惊慌的表现,当你身上出现这种情绪时,你可能生病了。而精神失常者却表现出一种使人迷醉的冷静、平和及愉悦,这有他们脸上的笑容为证。他们战胜了抑郁、焦虑、暴躁和惊慌,他们的心中也许仅存一种纯粹的事物,他们在打量我们时,是否认为我们是有病的,而他们却是正常的?因为我们所说的正常是以大众的普通人的行为作为尺度的,所以我只能认为他们是精神失常者,或者说是精神漫游者。

要到达那种境界要丧失多少东西?我不敢设想。也许他们也怀想和憧憬,就像我们一样。

【子矜筏上散文】相关文章:

1.迟子建散文

2.浩子的散文

3.成语:带有矜字的成语

4.好日子舂粉子散文

5.迟子散文建读后感

6.《泥泞》迟子建散文

7.迟子建作品散文

8.矜句饰字成语解释

9.坊子印象初二唯美散文

10.春子的小屋优美散文

下载word文档
《子矜筏上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