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林清玄《云在青天水在瓶》文章和阅读答案

林清玄《云在青天水在瓶》文章和阅读答案

2022-06-16 08:14:1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维京小海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林清玄《云在青天水在瓶》文章和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林清玄《云在青天水在瓶》文章和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林清玄《云在青天水在瓶》文章和阅读答案

篇1:林清玄《云在青天水在瓶》文章和阅读答案

林清玄《云在青天水在瓶》文章和阅读答案

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云在青天水在瓶

林清玄

①春日清晨,到山上去。

②大树下的酢浆草长得格外肥美,我轻轻地把草和花拈起,摘一大束,带回家洗净,放在白瓷盘中当早餐吃。我把这一盘酢浆草端到窗前,然后我慢慢地咀嚼酢浆草,品味它的小小的酸楚,感觉到能闲逸无事地吃着如此特别的早餐,是一种不可言说的幸福。

③我看着用来盛装酢浆草的白瓷盘,它的造型和颜色都很特别,是平底的椭圆形,滚着一圈极细的蓝线。它不是纯白色的,而是带着古玉一样的质感。我一直对陶瓷有一种偏爱,最精致的瓷与最粗糙的陶,都能使我感动。最好是像我手中的白瓷盘。不是高级到需要供奉,而是可以拿到生活里来用;但它一点不粗俗,只是放着观赏,也觉得它超越了实用的范围。

④如果要装一些有颜色的东西,我也喜欢用瓷器,因为瓷器会把颜色反射出来,使我感受到人间的颜色是多么的可贵。白色的瓷盘不仅仅是用来装食物,放上几个在河边小溪捡到的石头。那原本毫不起眼的石头,洗净了自有动人之美。那种美,使我觉得随手捡来的石头也可以像宝石一样,以庄严之姿来供奉。

⑤从手里的白瓷盘,我觉得我们生在这个世界,应该学习更多更深刻的谦卑与感恩。我们住的这个地方,不管任何季节走进树林去,都会发现到处充满了勃勃生机:草木吸收露珠,承受阳光,努力生长;花朵握紧拳头,在风中奋斗,然后伸展开放;蝉在地底长期蛰伏,用漫长的几年的爬行,才能有枝头短暂悠扬的歌。不管是什么生命,它们都有动人的颜色,即使是有毒的蛇、蜘蛛。如果我们懂得去欣赏,就会看见它们的颜色是多么活泼,使我们感到生命的伟大力量。

⑥抬起头来,看到云天浩淼,才感到我们住的地球是多么的渺小,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是多么渺若微尘,在白色、红色、蓝色的星星的照耀下,我们行过的原野是何其卑微。幸而,这世界有这么丰富的颜色,有如此繁茂的生命,使我们虽渺小也是可以具足,虽卑微而不失庄严。

⑦我们之所以无畏,是因为我们可以把生命带进我们的心窗,让阳光进入我们的心灵,洗涤我们身心的尘埃,让雨水落入杂乱的思绪,使我们澄明如云。我觉得人可以勇迈雄健,那是因为人并不独立生活在世界的生命之外。每一个人是一个自足的世界,而世界是一个人的圆满。

⑧自性的开启,不是走离世界,而是进入宇宙之心。林清玄《云在青天水在瓶》阅读答案

⑨我愿学习白瓷盘,收敛自己的美来衬托一切放在盘上的颜色,并在这些颜色过后再恢复自己的洁白。就好像生命的历程里,一切生活经验都使它趋向美好,但不沉溺这种美好。

19.文章中多次提到“白瓷盘”,作者认为它具有怎样的内涵?请结合全文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的开头从咀嚼酢浆草写起,这与后文有什么联系?(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林清玄曾说自己“企图用文学的语言,表达一些开启时空智慧的概念”,在本文中,作者借“宝瓶”表达了哪些开启时空、启迪人生的智慧?(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云在青天水在瓶”在作者笔下是怎样一种境界?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9.【答案】 深刻的`谦卑与感恩;收敛自己的美来衬托外物;具有介于精致与朴素之间的风格;具有光耀包容的态度。(4分,各1分)

20【答案】 引出下文对“白瓷盘”的抒写,并与后文形成呼应,表明拥有清净、澄明的内心就会觉得世界的一切都非常美好、让人幸福。(4分,结构与内容各占2分)

21【答案】 ①我们的本身就拥有最珍贵的东西,不必去追求外在事物;②回到清净的面貌,你就会感到世间的一切都珍贵无比;③抛弃妄想和执著,你才会拥有清净的心灵(告诉人们如何回到或拥有清净的面貌);④即使空无一物,也要让自己感受美好,并传达出美好来。(8分,各2分)

22【答案】 在人群里有独处的心,在独处时有人群之爱,独处而不远离世界;自由自在,追求一种精神超越;保有永久的清明,用简单的心面对世界,感悟生活之珍贵。(三点各占2分,共6分)

篇2:《云在青天水在瓶》阅读答案

林清玄

春日清晨,到山上去。

大树下的酢浆草长得格外的肥美,草茎有两尺长,淡紫色的花竞相盛开,我轻轻地把草和花拈起,摘一大束,带回家洗净,放在白瓷盘中当早餐吃。

当我把这一盘酢浆草端到窗前,看到温和的春日朝阳斜斜落下,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闻到山间凄凉流动的露气,然后我慢慢地咀嚼酢浆草,品位它的小小的酸楚,感觉到能娴逸无事地吃着如此特别的早餐,是一种不可言说的幸福。我看着用来盛装酢浆草的白瓷盘,它的造型和颜色都很特别,是平底的椭圆形,滚着一圈极细的蓝线;它不是纯白色的,而是带着古玉一样的质感。我一直对陶瓷有一种偏爱,最精致的瓷与最粗糙的陶,都能使我感动。最好是像我手中的白瓷盘,不是高级到需要供奉,而是可以拿到生活里来用;但它一点不粗俗,只是放着观赏,也觉得它超越了实用的范围。

如果要装一些有颜色的东西,我也喜欢用瓷器,因为瓷器会把颜色反射出来,使我感受到人间的颜色是多么的可贵。

白色的瓷盘不仅仅是用来装食物,放上几个在河边小溪捡到的石头,那原本毫不起眼的石头,洗净了自有动人之美,那种美,使我觉得随手捡来的石头也可以像宝石一样,以庄严之姿来供养。

从手里的白瓷盘,我觉得我们生在这个世界,应该学习更多更深刻的谦卑与感恩。我们住的这个地方,不管任何季节走进树林去,就会发现到处充满了勃勃生机,草木吸收露珠、承受阳光,努力地生长;花朵握紧拳头,在风中奋斗,然后伸展开放;蝉在地底长期的蛰伏,用几年漫长的爬行,才能有枝头短暂悠扬的歌。

不管是什么生命,它们都有动人的颜色,即使是有毒的蛇、蜘蛛,如果我们懂得去欣赏,就会看见它们的颜色是多么活泼,使我们感到生命的伟大力量。

抬起头来,看到云天浩淼,才感到我们住的地球是多么的渺小,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是多么的渺若微尘,在白色、红色、蓝色的星星的照耀下,我们行过的原野是何其卑微。幸而,这世界有这么丰富的颜色,有如此繁茂的生命,使我们虽渺小也是可以具足,虽卑微而不失庄严。

我们之所以无畏,是因为我们可以把生命带进我们的心窗,让阳光进入我们的心灵,洗涤我们身心的尘埃;让雨水落入杂乱的思绪,使我们澄明如云。

我觉得人可以勇迈雄健,那是因为人并不独立生活在世界的生命之外,每一个人是一个自足的世界,而世界是一个人的圆满。

自性的开启,不是走离世界,而是进入宇宙之心。

我愿学习白瓷盘,收敛自己的美来衬托一切放在盘上的颜色,并在这些颜色过后再恢复自己的洁白。就好像生命的历程里,一切生活经验都使它趋向美好,但不沉溺这种美好。

我要学习一种介于精致与朴素的风格,虽精致而不离开生活,不要住在有玻璃框的房子里;虽朴素但使自己无暇,使摆放的地方都焕发光辉。

我要学习一种光耀包容的态度,来承受喜乐或痛苦的撞击,使最平凡的东西,一放在白瓷盘上,都成为宝贵的珍品。

佛教经典常常把人喻成一个“宝瓶”,在我们的宝瓶里装着最珍贵的宝物,可惜的是人却不能看见自己瓶里的宝物,反而去追逐外在的事物。

我们的宝瓶里有着最清明的空性与最柔软的菩提,只可惜被妄想和执着的瓶塞盖住了,既不能让自性进入法界,也不能让法界的动静流入我们的内在。

我们的宝瓶本是与佛一样的珍贵,可惜长久以来都装了一些污浊的东西,使我们早已忘记了宝瓶的本来面目。不知道当我们回到清净的面貌,一切事物放进来都会显得珍贵无比。

打开我们妄想和执着的瓶盖,这是悟!

使生活的一切都珍贵无比,这是悟后的世界!

试着把瓶里的.东西放下,体验一下瓶里瓶外的空气,原来是相同的,这是空性!

因此,我不只要学习做白瓷盘来衬托人间事物的颜色,我更要学习做宝瓶,即使空无一物,也能在虚空中流动香气,并释放出内在的音乐。我要在人群里有独处的心,在独处时有人群的爱,我要云在青天水在瓶,那样的自由自在并保有永久的清明。

1.文章开头写自己采酢浆草作早餐的故事,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 4分)

答:

2.“在我们的宝瓶里装着最珍贵的宝物,可惜的是人却不能看见自己瓶里的宝物,反而去追逐外在的事物。”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 4分)

答:

3.“云在青天水在瓶”的含义是什么?从全文来看作者写了哪些人生感悟?请分条概述。( 8分)

答:

4.本文在构思上有哪些突出特点?这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示? ( 6分)

1.作者由采酢浆草作早餐,写到用来盛装酢浆草的白瓷盘,进而由白瓷盘联想到自然 之景,形象地 展示了世界颜色的丰富,生命的繁茂及伟大力量。( 2分)引出话题,为下文的人生感悟作铺垫。( 2分)

2.我们的生命中有自己清明的本色,可是人们却看不到自己的本性,反而一味盲目地去追求外在的、 难以满足的欲望。( 4分)

3.( 1)人生要清净并保持自己清明的本色,追求自由自在。( 2分)

( 2)①生命卑微而不失庄严,人要学习谦卑与感恩;②人生应勇迈雄健,不走离世界,要追求高远;③人生要有精致与朴素的风格;④要学习一种光耀包容的态度,承受喜乐或痛苦的撞击;⑤人生既要保持清明纯洁的本色,又要为他人着色。

4.答案要点:本文在构思上有以下特点:由实入虚,由具体到抽象;结构上多作铺垫,层层深入;以小见大,平中见奇。( 3分)这启发我们写文章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平凡细节,善于联想和想象,合理拓展,挖掘深刻意蕴,使文章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思想深刻。( 3分) (能围绕一个特点结合文本和自己的写作,言之成理即可。 )

19.文章⑤⑥两段写了“草木、花朵、蝉、蛇、蜘蛛、云天”等景物,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解析:这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考点,也是阅读中常考的作用题,我们要从内容上和结构两方面来答题,内容上写了什么,说明(突出)了什么,结构上,我们要想到“承、铺、照、点、引”五个词,承:承上启下,铺:铺垫,照:照应开头,点:点题,引:引出下文,一定要从文本中找出最能切合题旨的句子:这世界有这么丰富的颜色,有如此繁茂的生命,使我们虽渺小也是可以具足,虽卑微而不失庄严。

19.这些都是作者由白瓷盘联想到的自然之景,形象地展示了世界颜色的丰富,生命的繁茂及伟大力量。(2分)深化了文章的内容;进一步为下文的人生感悟作铺垫。(2分,答承上启下只能得1分)

20.“云在青天水在瓶”的含义是什么?说说以此为题的好处。(5分)

解析: 这是“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考点,并且已经专门作为“如何分析文章的标题”这个热门考点来,浙江省曾考过这样的题,这题考了这个考点的两方面:含义和作用

答题分三个步骤:

1.明确标题表面义,最重要是是分析标题的结构,是并列式还是偏正结构,并列式的要并列地说出各层的意思,从而确定答题的方向,这题要从从云和水两方面来答,这题目的是含义,一般表面义理不是答题的重点

2.明确标题的语境义,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要明确标题的语境义必须找到相关的关键句:,并且在文中找出最能表达主旨的语句:“我要在人群里有独处的心,在独处时有人群的爱,我要云在青天水在瓶,那样的自由自在并保有永久的清明”.

3.探究标题的中心义:这个文题的中心词是“云在青天”和“水在瓶”,云在青天就是追求自由自在,水在瓶就是保持永久的清明。

标题的好处:这是鉴赏评价题,要分析语言特点及风格,和作者的情感两方面:1.语言风格,这是诗词的一句,全句的诗是这样的: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一般散文的题目都相当优美,富有诗意美和哲理美,2.作者的情感,是作者的追求,散文都是作者借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20.人生要清净保持自己清明的本色,追求自由自在。(3分)以此为题,既具有浓郁的诗意美和哲理美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追求。(2分)

21.从全文看作者写了哪些人生感悟?请分条概述。(4分)

解析: 这是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题”主要是全和概,并且要考虑到分值。我们应筛选出文本中哪些语句,再进行整合呢:

1. 从手里的白瓷盘,我觉得我们生在这个世界,应该学习更多更深刻的谦卑与感恩

2.我觉得人可以勇迈雄健,不是走离世界。

3.我要学习一种介于精致与朴素的风格,

4.我要学习一种光耀包容的态度

5.我不只要学习做白瓷盘来衬托人间事物的颜色,我更要学习做宝瓶,即使空无一物,也能在虚空中流动香气,并释放出内在的音乐

最后,必须把文本的主旨句写到这里,因为文是为题而作的,很多考生都忽略这一点,等离开考场后才后悔不迭:

6.我要云在青天水在瓶,那样的自由自在并保有永久的清明。

文本意识和主旨意识一定要在答题中体现。

篇3:云在青天水在瓶阅读答案

父亲(冯友兰)最后的日子,是艰辛的,也是辉煌的。他逃脱了政治旋涡的泥沼,他可以相当自由地思想了。1980年,他开始从头撰写《中国哲学史新编》这部大书。当时他已是85岁高龄。除短暂的社会活动,他每天上午都在书房度过。他的头脑便是一个图书馆,他的视力很可怜,眼前的人也看不清,可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思想的发展在他头脑里十分清楚,那是他一辈子思索的结果。哲学是他一生的依据。

像父亲那样出生在19世纪末的一代人,分布在各个学科,创造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新文化。不管在哪一学科,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热爱祖国,要使自己的国家扬眉吐气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父亲的哲学也不是空谈哲理,也不是书斋里的机锋,他要"阐旧邦以辅新命”,就是要汲取中国文化的精华,作为建设新国家的营养,永远关心着国家、民族的命运,这就是他的“所以迹”。经过多少折腾、磨难,初衷不改,他的最后巨著《中国哲学史新编》的最后一页,仍写着张载的那几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仍然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父亲最后的生命,化成了《中国哲学史新编》这部书。学者们认为这部书对论点、材料的融会贯通超过了三十年代的两卷本,又对玄学,佛学、道学,对曾国藩和太平天国的看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有的朋友来看望,感到老人很累,父亲微叹道:“我确实很累,可是我并不以为苦,我是欲罢不能。”

是的,他并不以写这部书为苦,他形容自己像老牛反刍一样,细细咀嚼储存的草料。他也在细细咀嚼原有的知识储备,用来创造。这里面自有一种乐趣。父亲著述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做卡片,曾有外国朋友问,“在昆明时,各种设备差,图书难得,你到哪里找资料?”父亲回答:“我写书,不需要很多资料,一切都在我的头脑中。”

更重要的是他的专注,他的执著,他的不可更改的深情。他在生命的最后两年中不能行走,不能站立,起居需人帮助,甚至咀嚼困难。不能行走也罢,不能进食也罢,都阻档不了他的哲学思考。一次,因心脏病发作,我们用急救车送他去医院,他躺在病床上,断断续续地说:“现在有病要治,是因为书没有写完,等书写完了,有病就不必治了。”

父亲久病后,总让人想到风烛残年这几个字,烛火在风中摇曳,可以随时熄灭,但父亲的精神之火却是不会熄灭的。他是那样顽强、坚韧,那样丰富,他不烧干自己决不甘心。

父亲那一代人责任感太强了。他们无暇逍遥。其实父亲心底是赞成孔子“吾与点也”那一句话的。曾点说,他的愿望是“浴乎沂,风乎舞雩,泳而归”。父亲是欣赏这种境界的。

四十年代,常有人请父亲写字,父亲最喜写唐李翱的两首诗“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还有一首是“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这两首诗,父亲写过几十幅。父亲的执著顽强,那春蚕到死、蜡炬成灰、薪尽火传的粉神,后面有着极飘逸、极空明的另一面。一方面是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担得起,一方面是佛、道、禅的“云在青天水在瓶”的看得破。有这样的互补,中国知识分子才能在极严酷的环境中活下去。

很多年以前,父亲为我写了一幅字,写的是龚定庵的诗:“虽然大器晚年成,卓荦全凭弱冠争。多识前言蓄其德,莫抛心力贸才名。”后来父亲又为我和外子作过一首诗:“七字堪为座右铭,莫抛心力贸才名。乐章奏到休止符,此时无声胜有声。”父亲深知任何事都要用心血做成,谆谆教海,不要为一点轻易取得的浮名得意,在寂静中也许会有更好的音乐。想到这些常觉得是父亲坐在那里,以手向上一指向下一指,在沉默中,让人想到“云在青天水在瓶”的诗句。可是那涵义,那境界,有谁领会。(选自《冯友兰: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删节)

〔注〕宗璞(1928—),原名冯钟璞,中国著名作家、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冯友兰先生具有出世的行为,他一生致力于哲学研究,以天下为己任;但是他又有入世的思想,他甘于寂寞,从没沉迷于名利,而是视富贵如浮云。

B.“云在青天水在瓶”这句诗在文中指“父亲”甘于寂寞、淡泊名利的超然境界,此语旨在表现“父亲”高尚的人格及其精神境界。

C.这篇传记主要从“父亲”晚年着笔,通过引用父亲自己的话和古诗文去刻画“父亲”,行文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炉,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之情。

D.晚年“父亲”的视力很可怜,眼前的人也看不清,实际上他已感到很累很苦,但他的精神之火却不会熄灭。他努力地践行着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念。

(2)这篇回忆录多处引用了“父亲”的话,简要分析这样引用的效果,试举一例分析。(4分)

(3)从全文看,作者主要从哪三方面来叙写“父亲”冯友兰?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说明。(4分)

参考答案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B、C(A.“出世”与“入世”两处弄错。D.他感觉累但没觉得苦。)

(2)文中多处引用了父亲的话,这些引用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父亲”的品质和精神境界,丰富了“父亲”的形象,增强了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给人以可信感。如:引用“父亲”在《中国哲学史新编》的最后一页写着的话,表现了“父亲”一生矢志钻研学问,但又不空谈理论,而是为国为民立志学以致用心系天下的境界。

(3)①学术成就方面: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成就卓著,生命最后10年完成巨著《中国哲学史新编》。②治学精神方面:对事业孜孜以求,专注执著,顽强坚韧,至死不渝。③思想境界方面:热爱祖国,心系国家、民族命运;敢于担当,贵任感强;淡泊名利。

篇4:云在青天水在瓶阅读答案

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云在青天水在瓶

林清玄

①春日清晨,到山上去。

②大树下的酢浆草长得格外肥美,我轻轻地把草和花拈起,摘一大束,带回家洗净,放在白瓷盘中当早餐吃。我把这一盘酢浆草端到窗前,然后我慢慢地咀嚼酢浆草,品味它的小小的酸楚,感觉到能闲逸无事地吃着如此特别的早餐,是一种不可言说的幸福。

③我看着用来盛装酢浆草的白瓷盘,它的造型和颜色都很特别,是平底的椭圆形,滚着一圈极细的蓝线。它不是纯白色的',而是带着古玉一样的质感。我一直对陶瓷有一种偏爱,最精致的瓷与最粗糙的陶,都能使我感动。最好是像我手中的白瓷盘。不是高级到需要供奉,而是可以拿到生活里来用;但它一点不粗俗,只是放着观赏,也觉得它超越了实用的范围。

④如果要装一些有颜色的东西,我也喜欢用瓷器,因为瓷器会把颜色反射出来,使我感受到人间的颜色是多么的可贵。白色的瓷盘不仅仅是用来装食物,放上几个在河边小溪捡到的石头。那原本毫不起眼的石头,洗净了自有动人之美。那种美,使我觉得随手捡来的石头也可以像宝石一样,以庄严之姿来供奉。

⑤从手里的白瓷盘,我觉得我们生在这个世界,应该学习更多更深刻的谦卑与感恩。我们住的这个地方,不管任何季节走进树林去,都会发现到处充满了勃勃生机:草木吸收露珠,承受阳光,努力生长;花朵握紧拳头,在风中奋斗,然后伸展开放;蝉在地底长期蛰伏,用漫长的几年的爬行,才能有枝头短暂悠扬的歌。不管是什么生命,它们都有动人的颜色,即使是有毒的蛇、蜘蛛。如果我们懂得去欣赏,就会看见它们的颜色是多么活泼,使我们感到生命的伟大力量。

⑥抬起头来,看到云天浩淼,才感到我们住的地球是多么的渺小,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是多么渺若微尘,在白色、红色、蓝色的星星的照耀下,我们行过的原野是何其卑微。幸而,这世界有这么丰富的颜色,有如此繁茂的生命,使我们虽渺小也是可以具足,虽卑微而不失庄严。

⑦我们之所以无畏,是因为我们可以把生命带进我们的心窗,让阳光进入我们的心灵,洗涤我们身心的尘埃,让雨水落入杂乱的思绪,使我们澄明如云。我觉得人可以勇迈雄健,那是因为人并不独立生活在世界的生命之外。每一个人是一个自足的世界,而世界是一个人的圆满。

⑧自性的开启,不是走离世界,而是进入宇宙之心。

⑨我愿学习白瓷盘,收敛自己的美来衬托一切放在盘上的颜色,并在这些颜色过后再恢复自己的洁白。就好像生命的历程里,一切生活经验都使它趋向美好,但不沉溺这种美好。

19.文章中多次提到“白瓷盘”,作者认为它具有怎样的内涵?请结合全文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的开头从咀嚼酢浆草写起,这与后文有什么联系?(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林清玄曾说自己“企图用文学的语言,表达一些开启时空智慧的概念”,在本文中,作者借“宝瓶”表达了哪些开启时空、启迪人生的智慧?(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云在青天水在瓶”在作者笔下是怎样一种境界?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9.【答案】 深刻的谦卑与感恩;收敛自己的美来衬托外物;具有介于精致与朴素之间的风格;具有光耀包容的态度。(4分,各1分)

20【答案】 引出下文对“白瓷盘”的抒写,并与后文形成呼应,表明拥有清净、澄明的内心就会觉得世界的一切都非常美好、让人幸福。(4分,结构与内容各占2分)

21【答案】 ①我们的本身就拥有最珍贵的东西,不必去追求外在事物;②回到清净的面貌,你就会感到世间的一切都珍贵无比;③抛弃妄想和执著,你才会拥有清净的心灵(告诉人们如何回到或拥有清净的面貌);④即使空无一物,也要让自己感受美好,并传达出美好来。(8分,各2分)

22【答案】 在人群里有独处的心,在独处时有人群之爱,独处而不远离世界;自由自在,追求一种精神超越;保有永久的清明,用简单的心面对世界,感悟生活之珍贵。(三点各占2分,共6分)

篇5:云在青天水在瓶

《洗心禅》里有这么一个典故。

李翱是唐代思想家、文学家,受佛教影响颇深。他认为人性天生为善,非常向往药山禅师的德行,他在担任朗州太守时曾多次邀请药山禅师下山参禅论道,均被拒绝,所以李翱只得亲自登门造访。那天药山禅师正在树下看经,虽然是太守亲自来拜访,但他毫无起迎之意,对李翱不理不睬。

见此情景,李翱愤然道:“见面不如闻名!”说完,便拂袖而出。这时,药山禅师冷冷地说道:“太守怎么能贵耳贱目呢!”一句话使得李翱颇有所动,遂转身礼拜,一番攀谈后请教什么是道,药山禅师伸出手指,指上指下,然后问:“懂吗?”

李翱道:“不懂。”药山禅师解释说:“云在青天,水在瓶!”“云在青天水在瓶”,药山禅师简单的七个字蕴涵着两层意思:一是说,云在天空,水在瓶中,这是事物的本来面貌,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要领会事物的本质、悟见自己的本来面目,也就明白什么是道了;二是说,瓶中之水好比人心,如果你能够保持洁净不染,心就像水一样清澈,不论装在什么瓶中,都能随方就圆,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刚能柔,能大能小,就像青天的白云一样,自由自在。

“云在青天水在瓶”应该成为我们为人处世的一种智慧。这种淡泊而高远的境界,源于对现实的清醒认识,追求的是沉静和安然。这是洞悉人世之后的明智与平和,即保持一种荣辱不惊、物我两忘的平常心,也是我们现代人最难得的精神状态。

的确,在这个个性张扬、争名逐利、浮躁忙乱的现代社会中,不少人心被撩拨得蠢蠢欲动,不是为名利的得失所劳役,就是被人与人之间的钩心斗角所左右,随之而来的必然是痛苦和烦恼。拥有一颗平常心,对待周围的环境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内心也就获得了平静。

篇6:云在青天水在瓶现代文阅读答案

云在青天水在瓶现代文阅读答案

春日清晨,到山上去。

大树下的酢浆草长得格外的肥美,草茎有两尺长,淡紫色的花竞相盛开,我轻轻地把草和花拈起,摘一大束,带回家洗净,放在白瓷盘中当早餐吃。

当我把这一盘酢浆草端到窗前,看到温和的春日朝阳斜斜落下,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闻到山间凄凉流动的露气,然后我慢慢地咀嚼酢浆草,品位它的小小的酸楚,感觉到能娴逸无事地吃着如此特别的早餐,是一种不可言说的幸福。我看着用来盛装酢浆草的白瓷盘,它的造型和颜色都很特别,是平底的椭圆形,滚着一圈极细的蓝线;它不是纯白色的,而是带着古玉一样的质感。我一直对陶瓷有一种偏爱,最精致的瓷与最粗糙的陶,都能使我感动。最好是像我手中的白瓷盘,不是高级到需要供奉,而是可以拿到生活里来用;但它一点不粗俗,只是放着观赏,也觉得它超越了实用的范围。

如果要装一些有颜色的东西,我也喜欢用瓷器,因为瓷器会把颜色反射出来,使我感受到人间的颜色是多么的可贵。

白色的瓷盘不仅仅是用来装食物,放上几个在河边小溪捡到的石头,那原本毫不起眼的石头,洗净了自有动人之美,那种美,使我觉得随手捡来的石头也可以像宝石一样,以庄严之姿来供养。

从手里的白瓷盘,我觉得我们生在这个世界,应该学习更多更深刻的谦卑与感恩。我们住的这个地方,不管任何季节走进树林去,就会发现到处充满了勃勃生机,草木吸收露珠、承受阳光,努力地生长;花朵握紧拳头,在风中奋斗,然后伸展开放;蝉在地底长期的蛰伏,用几年漫长的爬行,才能有枝头短暂悠扬的歌。

不管是什么生命,它们都有动人的颜色,即使是有毒的蛇、蜘蛛,如果我们懂得去欣赏,就会看见它们的颜色是多么活泼,使我们感到生命的伟大力量。

抬起头来,看到云天浩淼,才感到我们住的地球是多么的渺小,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是多么的渺若微尘,在白色、红色、蓝色的星星的照耀下,我们行过的原野是何其卑微。幸而,这世界有这么丰富的颜色,有如此繁茂的生命,使我们虽渺小也是可以具足,虽卑微而不失庄严。

我们之所以无畏,是因为我们可以把生命带进我们的心窗,让阳光进入我们的心灵,洗涤我们身心的尘埃;让雨水落入杂乱的思绪,使我们澄明如云。

我觉得人可以勇迈雄健,那是因为人并不独立生活在世界的生命之外,每一个人是一个自足的世界,而世界是一个人的圆满。

自性的开启,不是走离世界,而是进入宇宙之心。

我愿学习白瓷盘,收敛自己的美来衬托一切放在盘上的颜色,并在这些颜色过后再恢复自己的洁白。就好像生命的历程里,一切生活经验都使它趋向美好,但不沉溺这种美好。

我要学习一种介于精致与朴素的风格,虽精致而不离开生活,不要住在有玻璃框的房子里;虽朴素但使自己无暇,使摆放的地方都焕发光辉。

我要学习一种光耀包容的态度,来承受喜乐或痛苦的撞击,使最平凡的东西,一放在白瓷盘上,都成为宝贵的珍品。

佛教经典常常把人喻成一个“宝瓶”,在我们的宝瓶里装着最珍贵的宝物,可惜的是人却不能看见自己瓶里的宝物,反而去追逐外在的事物。

我们的宝瓶里有着最清明的空性与最柔软的菩提,只可惜被妄想和执着的瓶塞盖住了,既不能让自性进入法界,也不能让法界的动静流入我们的内在。

我们的宝瓶本是与佛一样的珍贵,可惜长久以来都装了一些污浊的东西,使我们早已忘记了宝瓶的本来面目。不知道当我们回到清净的面貌,一切事物放进来都会显得珍贵无比。

打开我们妄想和执着的瓶盖,这是悟!

使生活的一切都珍贵无比,这是悟后的世界!

试着把瓶里的.东西放下,体验一下瓶里瓶外的空气,原来是相同的,这是空性!

因此,我不只要学习做白瓷盘来衬托人间事物的颜色,我更要学习做宝瓶,即使空无一物,也能在虚空中流动香气,并释放出内在的音乐。我要在人群里有独处的心,在独处时有人群的爱,我要云在青天水在瓶,那样的自由自在并保有永久的清明。

1.文章开头写自己采酢浆草作早餐的故事,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 4分)

答:

2.“在我们的宝瓶里装着最珍贵的宝物,可惜的是人却不能看见自己瓶里的宝物,反而去追逐外在的事物。”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 4分)

答:

3.“云在青天水在瓶”的含义是什么?从全文来看作者写了哪些人生感悟?请分条概述。( 8分)

答:

4.本文在构思上有哪些突出特点?这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示? ( 6分)

答案

1.作者由采酢浆草作早餐,写到用来盛装酢浆草的白瓷盘,进而由白瓷盘联想到自然 之景,形象地 展示了世界颜色的丰富,生命的繁茂及伟大力量。( 2分)引出话题,为下文的人生感悟作铺垫。( 2分)

2.我们的生命中有自己清明的本色,可是人们却看不到自己的本性,反而一味盲目地去追求外在的、 难以满足的欲望。( 4分)

3.( 1)人生要清净并保持自己清明的本色,追求自由自在。( 2分)

( 2)①生命卑微而不失庄严,人要学习谦卑与感恩;②人生应勇迈雄健,不走离世界,要追求高远;③人生要有精致与朴素的风格;④要学习一种光耀包容的态度,承受喜乐或痛苦的撞击;⑤人生既要保持清明纯洁的本色,又要为他人着色。

4.答案要点:本文在构思上有以下特点:由实入虚,由具体到抽象;结构上多作铺垫,层层深入;以小见大,平中见奇。( 3分)这启发我们写文章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平凡细节,善于联想和想象,合理拓展,挖掘深刻意蕴,使文章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思想深刻。( 3分) (能围绕一个特点结合文本和自己的写作,言之成理即可。 )

阅读理解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阅读理解如何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分辨清楚所选语句或短语的表面含义,然后把握它的真实内涵。

(2)结合上下文,联系人物的性格或文章的主旨分析,思考该词语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起了怎样的作用。

(3)联系词语的感情色彩,分析其变化。

(4)结合修辞知识来分析语句、体味语句表达的情感和含义。常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如下:

①比喻:使形象生动、语言传神,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的深刻印象。

②拟人:给事物赋以人的情态,含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反问:强化语气,发人深省,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④设问:引人深思,引起注意;突出某些内容。

⑤排比:句式整齐,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⑥借代:引人联想,使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⑦对比:能使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⑧对偶:句式匀称,节奏感强,通常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⑨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现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⑩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篇7:云在青天水在瓶经典散文

云在青天水在瓶经典散文

上个月去五祖东山禅寺拜佛,见一素雅青花凉瓷,绝美飘逸,没有汹涌的波涛,没有乍起的狂风,只有平静安逸如蜻蜓点水,叶动碎波,花映碧水,庄严无比地摆放在佛前,似聆听了千年禅经,更显超然。我上前轻轻地抚过瓷身,聆听着佛殿中动人的梵音,久久沉醉其中。

不知经几刹那,才转身,忽忆起昔日的药山禅师,面对节度使李翱的问“道”,他只说了一句:云在青天水在瓶。一句极其简单却又无比空灵的禅语,竟令一位沉迷于红尘的.俗人,去名利,归山林。

何叹弹指红颜,刹那芳华,纵使转身沧海桑田。云在青天水在瓶,或许只在放执念,沧浪一生;只在且行且歌,归于自然。如放浪不羁,啸吟山林的中散大夫,倾尽一生,只为一首广陵绝响的飘逸;又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五柳先生,淡泊一生,只为南山之下的那一片幽香。

而迷恋于大千世界灯红酒绿的我们,又何妨去亲近自然,掬一捧清水,似明月在手;携一支鲜花,让清香满衣。久久地经历,久久地思量,或许,最终我们会明白,我们苦苦追求的道,原来一直在我们心间。

当然,完全避开世俗的喧嚣是极难做到的,就连流连于瓦尔登湖畔的梭罗,纵使沉醉于那湖光山色,满天繁星,也只奈得住短短的一年多,便不得不重返文明社会。可更多的人,却是经不起红尘的一点诱惑,在世俗的大染缸里迷失自我,同流合污,不谈古之奸佞败德者,就放眼当下,无数的门事件,令我们心惊,如靠粗俗博出位的凤姐,以犯贱换成名的包包与阿紫,更有无耻炫富的郭美美……

昔日,志梵献花于佛前,佛曰:放下。志梵放下手中的花,佛更曰:放下。志梵不解,佛乃曰:汝应当放下外六相,内六识,中六根,一时舍却,到了无有可舍的地步,就是你免去生死之别的境地。或许大多数拜佛之人,皆如志梵,在佛前只放下供品,却放不下内心的是非杂念,故终其一生,难以了悟。

云在青天水在瓶,或许问天天不语,问水水徜徉,问花花溅泪,问人人莫言。但若能做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放下内心万千冗杂,又岂不是春花秋月总相宜?

终于,我再回首,抬眼望佛,面对尊严屹立的法像,我不禁问佛,何为佛法,佛曰:佛法只在缘,佛渡有缘人。我又问佛,佛法何在,佛更曰:佛法无边,在青天,在碧水,在眼前的这青花凉瓷,在一草一木,亦在你心间。顿时,我似若参透了佛音,慢慢地,我转身离开了佛殿,离开了那香雾缭绕的圣地。

几经思量,我终明白,佛便在我心,心中有佛,如今我只愿,生如夏花,死如秋叶,寂静安然,如行云流水,似无痕碧波,只愿云在青天水在瓶。

篇8:云在青天水在瓶散文

云在青天水在瓶散文

沿途的风景还在冬的梦床里安睡,春就悄悄的来了。

蜗居在冬的清寂里,我,迟迟不愿出发;只是看路上的行人,成群结对似乎为赶扑一场盛宴,马不停蹄。

何至于此呢。寂寞沙洲处,做真实的自己才是安适。

这个初春有飘雪的澄明,亦有雾霾的侵扰,而我,仍旧素颜清扬,随遇而安在习惯的空间。只是不再如从前那样絮絮叨叨了,更多的时候,我会手持画笔,肆意涂鸦,将那些梦里梦外的场景,横陈纸面;让那些点点滴滴的细节旋转指尖,生动明媚。我尽情挥霍着我的想象,我顾影自怜着我的欢喜,我淡描轻绘着我的期盼。

我做不来人间富贵花,也不想做人间惆怅客,我只是偶尔沉浸在梦幻中,握一缕幽香独自取暖。其实,长长短短的日子里,又有谁能摆脱烟火俗世的侵扰,又有谁能舍去小情小调的蛊惑。

很久以来,我笔墨间的风景,如同我心底的眷恋,始终不曾改变。很久以来,我案前的画稿,支撑着我的心念,点染着我的憧憬。是的,我喜欢独树一枝的简净;我习惯素雅清爽的视觉,我陶醉纤尘不染的风情。

为寻得一份踏实,我情愿孤身只影在人群之外,烟火之内。

想象一个空间,不够敞亮却很舒适;不够精致却很安逸;我可以布衣清颜,偎依在某个角落,用大片大片的时光和一段故事缠绵,欢笑或者流泪,无所顾忌。我可以低眉垂首在花草间,修修剪剪,和一朵小花呢喃私语。我还可以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就那么捧一杯清茶,望着窗外发呆,倏忽而来的燕子会牵动我的眸光,骤起的风声会撩拨我的思绪,当所有的一闪而过后,我仍旧会在茶的甘淳中窥见内心的澄明。

并非厌世的'女子,偶尔的天马行空,驱使着曾经的曾经,还有将来的将来,此起彼伏烁烁闪闪在我的眉间心上;偶尔的诗意浪漫,会让我有着漫步云端的惬意;于是,截一段时光,看人群中的别离和相遇,任红尘深处的烟火,丝丝缕缕、缠缠绕绕,一路漫溢在我洁白的画稿上,成了我眉心的花开春暖。

我是矫情的,源于我有一颗温软的心。是,我足够敏感,我尤爱收集一些温暖的细节,一些温馨的场景,还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懂得。当寂夜来临,当萧风漫涌,当暴雨滂沱,我会为自己取暖,在幽寂的角落和心中的“你们”喋喋不休,从而忘记那些冷忽略那些疼。

是的,我用意念牵引着脚步,我用眼睛去感受尘世的繁复,我用一颗虔诚的心聆听弦断处的轻颤……

是骨子里的孤清吗?偶尔会那么的迷茫,偶尔会那么的无奈,偶尔会涌动出莫名的愁绪。

欲将心事付瑶琴,谁与共鸣?

也罢。不如邀一弯清月,裁一片白云,独行在静谧的家园,看阳光轻拂烟雾笼罩的尘世,看细雨涤荡迷蒙不清的镜像,任那些不明白和看不懂,自生自灭在凡俗中。

而我,兀自悠然,浅吟低唱,在一片寂静里,哪怕你说我足够笨拙。

【林清玄《云在青天水在瓶》文章和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林清玄《在云上》读后感

2.林清玄在云上读后感

3.《花子》阅读答案林清玄

4.林清玄《花子》阅读答案

5.林清玄《花籽》阅读答案

6.《桃花心木》阅读答案林清玄

7.林清玄《随风吹笛》阅读答案

8.《佛鼓》林清玄阅读答案

9.林清玄散文《松子茶》阅读答案

10.林清玄《生命的出口》阅读答案

下载word文档
《林清玄《云在青天水在瓶》文章和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