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汇报报告>力学的研究报告

力学的研究报告

2023-07-25 08:27:2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墙里秋千墙外道”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力学的研究报告,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力学的研究报告,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力学的研究报告

篇1:力学的研究报告

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航模的制作

研究人:张镱朦 于馥铭 蒋浩楠

张世风 章文睿 张祎文

模型飞机空气动力

第一节速度与加速度

速度即物体移动的快慢及方向,我们常用的单位是每秒多少公尺﹝公尺/秒﹞ 加速度即速度的改变率,我们常用的单位是﹝公尺/秒/秒﹞,如果加速度是负数,则代表减速。

第二节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除非受到外来的作用力,否则物体的速度(v)会保持不变。

没有受力即所有外力合力為零,当飞机在天上保持等速直线飞行时,这时飞机所受的合力為零,与一般人想像不同的是,当飞机降落保持相同下沉率下降,这时升力与重力的合力仍是零,升力并未减少,否则飞机会越掉越快。 第二定律:某质量為m的物体的动量(p = mv)变化率是正比於外加力 F 并且发生在力的方向上。

此即著名的 F=ma 公式,当物体受一个外力后,即在外力的方向產生一个加速度,飞机起飞滑行时引擎推力大於阻力,於是產生向前的加速度,速度越来越快阻力也越来越大,迟早引擎推力会等於阻力,於是加速度為零,速度不再增加,当然飞机此时早已飞在天空了。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数值相等且方向相反。

你踢门一脚,你的脚也会痛,因為门也对你施了一个相同大小的力

第三节力的平衡

作用於飞机的力要刚好平衡,如果不平衡就是合力不為零,

依牛顿第二定律就会產生加速度,為了分析方便我们把力分為X、Y、Z三个轴力的平衡及绕X、Y、Z三个轴弯矩的平衡。

轴力不平衡则会在合力的方向產生加速度,飞行中的飞机受的力可分為升力、重力、阻力、推力

升力由机翼提供,推力由引擎提供,重力由地心引力產生,阻力由空气產生, 我们可以把力分解為两个方向的力,称 x 及 y 方向﹝当然还有一个z方向,但对飞机不是很重要,除非是在转弯中﹞,飞机等速直线飞行时x方向阻力与推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故x方向合力為零,飞机速度不变,y方向升力与重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故y方向合力亦為零,飞机不升降,所以会保持等速直线飞行。

弯矩不平衡则会產生旋转加速度,在飞机来说,X轴弯矩不平衡飞机会滚转,Y轴弯矩不平衡飞机会偏航、Z轴弯矩不平衡飞机会俯仰

第四节伯努利定律

伯努利定律是空气动力最重要的公式,简单的说流体的速度越大,静压力越小,速度越小,静压力越大,这裡说的流体一般是指空气或水,在这裡当然是指空气,设法使机翼上部空气流速较快,静压力则较小,机翼下部空气流速较慢,静压力较大,两边互相较力﹝如图1-3﹞,於是机翼就被往上推去,然后飞机就飞起来,以前的理论认為两个相邻的空气质点同时由机翼的前端往后走,一个流经机翼的上缘,另一个流经机翼的下缘,两个质点应在机翼的后端相会合﹝如图1-4﹞,经过仔细的计算后发觉如依上述理论,上缘的流速不够大,机翼应该无法產生那麼大的升力,现在经风洞实验已证实,两个相邻空气的质点流经机翼上缘的质点会比流经机翼的下缘质点先到达后缘

当气流通过时机翼的上缘產生”真空”,於是机翼被真空吸上去﹝如图1-6﹞,他的真空还真听话,只把飞机往上吸,為什麼不会把机翼往后吸,把你吸的动都不能动,

还有另一

个常听到的错误理论有时叫做子弹理论,这理论认為空气的质点如同子弹一般打在机翼下缘,将动量传给机翼,这动量分成一个往上的分量於是產生升力,另一个分量往后於是產生阻力﹝如图1-7﹞,可是克拉克Y翼及内凹翼在攻角零度时也有升力,而照这子弹理论该二种翼型没有攻角时只有上面”挨子弹”,应该產生向下的力才对啊,所以机翼不是风箏当然上缘也没有所谓真空

伯努利定律在日常生活上也常常应用,最常见的可能是喷雾杀虫剂了﹝如图1-8﹞,当压缩空气朝A点喷去,A点附近的空气速度增大静压力减小,B点的大气压力就把液体压到出口,刚好被压缩空气喷出成雾状,读者可以在家裡用杯子跟吸管来试验,压缩空气就

靠你的肺了,表演时吸管不要成90度,倾斜一点点,以免空气直接吹进管内造成皮托管效应,效果会更好。

飞行原理

飞机从地面滑跑到离地升空,是由于升力不断增大,直到大于飞机重力的.结果。

篇2:力学的研究报告

界限内自然对流和辐射的共轭传热

摘要

对有有限厚度导热墙壁的空腔底部局部加热的对流——辐射换热进行了数值研究。由对流与辐射引起的热交换被视为是外部热交换的决定性部分。研究了诸如格拉晓夫数、瞬时因素、光学厚度、以及固体平壁导热系数(包括诸如流线与温度场的局部热流体规格参数和类似的热源表面上的平均努塞尔数字积分参数特征)的参数影响。

关键词:共轭传热,自然对流,辐射,热源,界限

文章概要

1. 引言

2. 问题的声明及解决方法

3. 结果和讨论

3.1. 格拉晓夫数的影响

3.2. 瞬时因素的影响

3.3. 光学厚度的影响

3.4.导热系数比的影响

4. 结论

1. 引言

对于界限内自然对流的研究已有很多。描述涡结构的形成与演化以及温度场动态的典型热力学模型发生了演变。通过大量的实验结果证实了理论。但实际上,一个流体自然对流和固体热传导干扰的调查,获得了坚实的成功。共轭热传递问题既涉及到建筑热物理和微电子。这些问题有几个解决方案。对二维方形有限空腔墙体内自然对流的热传导作用的效果进行了实验和数值研究,其中空腔具有有限墙电导,空气作为空腔内的流动工质。获得了在环境温度恒定,且在不采取对流热交换的情况下两个壁等温和两个壁绝热的结果。在内部有离散加热器位于有限厚度墙壁的的开放空间内进行了数值研究。离散加热器最佳位置的确定依赖于雷诺数数、墙的热传导性比、腔长宽比和壁的厚度。无论是在一个正方形外壳还是在一个半圆孔中,热流体动力参数壁厚的根本作用皆被揭露。对有限壁厚的有限空间内水对流的紊态瑞利数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描述瑞利数的作用和的墙壁导热性的典型的速度场和温度场。

本报告的重点是自然对流和辐射的数值模拟在气腔和一个外壳的墙壁热传导热在上腔底部源的存在和对对流辐射热交换假设一个环境。

2. 声明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图1给出本研究项目的几何图形。

图 1示意图的问题:1—墙壁; 2—气体; 3 —热源。

研究对象是以实心墙为界的有有限厚度和电导率的外壳。其中热源空腔底部保持在恒定的温度。外壳与环境对流-辐射热交换参照外表面即х= 0处,其他外部边界都假定为绝热。

假设分析,该实心墙的热物理性能和流体是温度独立的流动层。假设流体是牛顿流体,粘度、导热、散热和颤动假设是有效的。流体运动和传热的腔被假定为三维。热辐射热交换源和墙壁之间是一层厚的光学近似的基础上为蓝本。在该方法中的发光,可

考虑像一些连续的光子,

即是假设有可能在任何媒介元素以及在分子传导的情况,只有它直接影响到邻近的元素。在这种条件下,辐射能量转移可比喻为扩散转移。

图1所考虑的热区是由非稳态三维腔中的气体对流的近似方程组的管辖,其中在能量平衡方程描述辐射是基于近似的基础上确定的方法。非稳态三维能量方程具有非线性边界条件适用于热传导仿真中使用的实心墙。

除Θ= 1

的热源温度,在整个过程Θ(X,Y,Z,0) = 0。

边界条件为:(对流与辐射热交换的环境是按照在墙上x = 0时的情况)

在剩下的方程(8)隔热外墙设置条件:

在流体与固体平行于XZ平面的界面:

在流体与固体平行于XY平面的界面:

在流体与固体平行于YZ平面的界面:

符合相应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平衡方程(1), (2), (3), (4), (5), (6), (7) 和 (8) 采用有限差分方法解决。

不同的条件下测试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测试了自然对流和辐射共轭等问题。结果吻合了公布的数据。

3. 结果和讨论

边界值问题(1)(2)(3)(4)(5)(6)(7)及(8)已进行了描述对流-辐射传热在外壳的基本模式诸如Gr = 105–107;Pr = 0.7; τλ = 50, 100, ∞; k2,1 = 0.037, 0.0037的无量纲配合物的数值分析。无量纲温度Θe = 1;Θhs = 1;Θ0 = 0。

3.1. 格拉晓夫数的影响

图2中显示了层流情况下温度场在τ = 300, Y = 0.3时不同格拉晓夫数的影响。空腔内气体运动流线方向用箭头表示。

图2. Y = 0.3,

τ = 300, τλ = 50, k2,1 = 0.037: Gr = 105 – а, Gr = 107 – b时的流线Ψ和等温线Θ

Y = 0.3 且Gr = 105 (图. 2, a)时气体空腔内形成两个对流单元。这些单元位于气体空腔底部的热源和对流-辐射换热的外部边界X=0处。 代表左转气体流动的旋转从第二个循环开始不同,在核心部位流速高,还涵盖更大的范围。这样非对称的原因是温差从界限x = 0的低温边界处深入到外壳。气体冷却腔最密集的左上角三面角度处的热源影响是微不足道的。同时反映在―等温线协调最大值‖位移处的高低温相互作用是可看见的。例如,相应无量纲温度的等温线(Θ = 0.1)的―坐标顶部‖被偏移到正确的墙壁。

格拉晓夫数增加到Gr = 107(图. 2, b)导致流线场和温度场的重要修改。在气体空腔内形成两个循环,空气循环的强度大大增加。空间的位移和这些对流单元核心取向的改变是与浮升力的增加联系在一起的。 在中央部分和和气体洞的周边区域上保存了上升和停着的流程的位置。中间位置和在气体空腔周边地区的上升、下降气流的位置是固定的。对流柱的升位是由上述在其核心部分热源热喷流形成的。还有更多是由于气体增加运动速度而产生的空腔顶部边界更密集的加热。例如,相应的无量纲温度等温线(Θ = 0.3) 限制了空腔顶部比中央腔部分更大的区域。后者反映在一些相应的无量纲温度等温线(Θ= -0.05),这等温线近乎空腔固体壁面。同时,靠近墙壁的热喷流等温线说明下降的对流流程的存在。

图3显示Z = 0.38 时的流线场和温度场。

图3.Z = 0.38, τ = 300, τλ = 50, k2,1 = 0.037: Gr = 105 – а, Gr = 107 – b.时的流线Ψ和等温线 Θ。

格拉晓夫数从105至107(图3)反映在对流单元中为对流循环速度的增加。观察第八单元的平稳的水力结构的形成,温度场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气体空腔中心行成了热喷流,径向热喷流对空腔加热。在空腔三角区域原始的―热花瓣‖的形成是与传热过程的水动力结构即与这些区域的滞后流动是有联系的。

篇3:力学的研究报告

生活中的力学

飞机为什么能在空中飞行而不掉下来?你也许会说:“飞机有翅膀,像鸟儿一样,当然不会掉下来啊!”可是鸟儿的翅膀会煽动翅膀,而飞机的翅膀是不会动的,为什么飞机仍然不会掉下来?

其实飞机之说以能够飞起来,原因就在于它的机翼。

飞机前进时,机翼与周围的空气发生了相对运动,相当于有一股气流迎面流过机翼被分成上下两个部分。由于气流经过机翼的横截面上表面与下表面时的距离不等,要想两股气流同时通过机翼表面,经过上表面的空气流速须要快于经过下表面的空气流速,导致较快流速的空气对机翼的压强较大。由公式F=pS知,压强越大,压力越大,得出机翼上表面所受压力大于下表面所受压力,出现了压力差,这便是升力,也就是飞机能够飞起来的力之一。

篇4:力学单位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2)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自学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自主学习.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用较短的篇幅介绍了什么是单位制、什么是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

介绍了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明确了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的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

教法建议

如何确定一个物理量的单位和如何使用单位的问题已经渗透在平日的教学当中了,这里可以采用自学的方法学习.

探究活动

题目:研究某一物理基本单位的由来

组织:个人

形式:查阅资料,撰写文章.

评价: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及材料组合、表述能力

力学单位制

篇5:力学单位制

【学习目标 细解考纲】

1.知道什么是单位制,什么是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

2.知道物理公式和物理量的关系。

3.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4.明确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应用。

【知识梳理 双基再现】

1.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物理学的关系式确定了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间的___________。选定几个物理量的单位,就能够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单位。被选定的物理量叫做__________,它们的单位叫做_________。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叫做___________。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在力学范围内,选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基本量,它们的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基本单位。速度、加速度和力的单位,是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是导出单位。

2.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是一种_____________的,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位制。它既包括_________,如米、千克、秒,又包括由它们推导出的_________。

【小试身手 轻松过关】

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5 t=________kg.(2)0.1 g=___________kg.

(3)72 km/h=_________m/s.(4)20 cm/s2=_________m/s2

2.下列关于单位制及其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B.选用的基本单位不同,构成的单位制也不同

C.基本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其导出单位不一定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D.物理公式可以确定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也可以确定物理量间的单位关系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 B.长度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C.kg?m/s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 D.时间的单位小时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

【基础训练 锋芒初显】

4.下列单位中,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加速度的单位的是()

A.cm/s2B.m/s2C.N/kgD.N/m

5.下列哪组单位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A.千克、秒、牛顿B.千克、米、秒 C.克、千米、秒 D.牛顿、克、米

6.关于力的单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的单位是根据公式F=ma和基本单位推导出来的

B.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用“牛”是为了使牛顿第二定律公式中的比例系数k=1

C.1N=100000g.cm/s2

D.在力学中,N是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单位

7.写出下列表格中物理量在国际单位中的单位:

物理量时间速度加速度力功功率

单位

【举一反三 能力拓展】

8.给出以下物理量或单位,请按要求填空。

A.米B.牛顿D.加速度D.米/秒2

E.质量F.千克G.时间H.秒

I.位移J.厘米2K.千克/米2L.焦耳

(1)在国际单位制中作为基本单位的是__________。

(2)属于导出单位的是___________。

9.一列车的质量为800 t,以72 km/h的速度行驶,运动中所受的阻力是车重的0.05倍。若欲使列车在200 m内停下来,制动力应多大?(g取10m/s2)

【名师小结 感悟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单位制的分类和作用。单位制往往不被同学们所重视,不少同学解题时恰恰是因为单位出差错,而使解题结果出错。所以同学们要真正弄清单位制的作用,弄清物理公式和物理量的单位之间的关系。在物理计算时,先选定单位制,统一物理量的单位,然后正确运用公式,这样单位就不会出现错误。

篇6:力学单位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单位制,什么是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

2、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在计算中采用国际单位,从 而使运算过程的书写简化;

三、德育目标:

使学生理解建立单位制的重要性,了解单位制的基本思想。

教学重点:

1、什么是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

2、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教学难点:

统一单位后,计算过程的正确书写。

教学方法:

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前边我们已经学过许多物理量,它们的公式各不相同,并且我们知道,有的是通过有关的.公式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的:那么各个物理量的单位之间有什么区 别?它们又是如何构成单位制的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2、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1)举例:

a:对于公式 ,如果位移s的单位用米,时间t的单位用秒;我们既可用公式得到v、s、t之间的数量关系,又能够确定它们单位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到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

b:用公式F=ma时,当质量用千克做单位,加速度用米每二次方秒做单位,求出的力的单位就是千克米每二次方秒,也就是牛,并且我们也能得到力、质量、加 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

(2)总结推广:

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的数量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

(3)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a:在物理学中,我 们选定几个物理量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

b:据物理公式中这个物理量和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叫导出单位;

c:举例说明:

1我们选定位移的单位米,时间的单位秒, 就可以利用 推导得到速度的单位米每秒。

2再结合公式 ,就可以推导出加速度的单位:米每二次方秒。

3如果再选定质量的单位千克,利用公式F=ma就可以推导出力的单位是牛。

4基本单位和到单位一起构成了单位制。

5学生阅读课 文,归纳得到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a:长度的单位――米;

b:时间的单位――秒;

c:质量的单位――千克。

(6)巩固训练:

现有下列物理量或单位,按下面的要求填空:A:质量;B:N;C:m/s2 D:密度;E:m/s;F:kg;G:cm;H:s;I:长度;J:时间。

1属于物理量的是 。

2在国际单位制中作为基本单位的物理量有 ;

3在国际单位制中属于基本单位的有 ,属于导出单位的有 。

2、例题教学:

(1)用投影片出示例题:

一个原来静止的物体,质量是7千克,在14牛的恒力作用下:

a:5秒末的速度是多大?

b:5秒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大?

(2)分析:

本题中,物体的受力情况是已知的,需要明确物体的运动情况,物体的初速度v0=0,在恒力的作用下产生恒定的加速度,所以它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的质量m和所受的力F,据牛顿第二定律F=ma求出加速度a,即可用运动 学共识求解得到最终结果。

(3)学生在胶片上书写解题过程,选取有代表性的过程进行评析:

已知:m=7kg,F=14N,t=5s

求:vt和S

解:

vt=at=2m/ s2×5s=10m/s

s= at2= ×2m/s2×25s2=25m

(4)评析:刚才这位同学在解答过程中,题中各已知量的单位都是用国际单位表示的,计算的结果也是用国际单位表示的,做的很好。

引申:既然如此,我们在统一各已知量的单位后,就不必一一写出各物 理的单位,只在数字后面写出正确单位就可以了。

(5)用投影片出示简化后的解题过程:

(6)巩固训练:

质量m=200g的物体,测得它的加速度为a=20cm/s2,则关于它所受的合力的大小及单位,下列运算既正确又符合一般运算要求的是 。

A:F=200 20=400 N; B:F=0.2 0.2=0.04N:

C:F=0. 2 0.2=0.04; D:F=0.2kg 0.2m/s2 =0.04N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导出单位,什么是基本单位,什么是单位制,以及统一单位后,解题过程的正确书写方法。

四、作业:

一个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恒力的作用,在0.3秒的时间内,速度从0.2m/s增加到0.4m/s;这个物体受到另一个恒力的作用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从0.5m/s增加到 0.8m/s,第二个力和第一个力之比是多大?

五、板书设计:

五:力学单位制

篇7:力学单位制

主要内容:

一、单位制

1.基本物理量:反映物理学基本问题的物理量。如力学中有三个基本物理量质量、时间和长度。因为世界是由运动着的物质组成的,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的带有普遍性的运动,首先应考察物质的多少和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物质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抓住质量(物质的多少)、时间和长度(空间改变的量度)这三个物理量,就抓住了力学的基本问题,才可进一步讨论其他力学问题。

2.基本单位:所选定的基本物理量的(所有)单位都叫做基本单位,如在力学中,选定长度、质量和时间这三个基本物理量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

长度一一cm、m、km等;

质量一g、kg等;

时间s、min、h等。

3.导出单位:根据物理公式和基本单位,推导出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叫导出单位。

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的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如位移用m作单位,时间用s作单位,由速度公式v=s/t推导出来的速度的单位就是m/s。若位移用km作单位,时间用h作单位,由速度公式v=s/t推导出来的速度的单位就是km/h。

4.单位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选定基本物理量的不同单位作为基本单位,可以组成不同的单位制,如历史上力学中出现了厘米克秒制和米千克秒制两种不同的单位制,工程技术领域还有英尺秒磅制等。

二、力学中的国际单位制

1.由于基本物理量的选取和基本单位的规定都带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中外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单位制(如我国在单位中出现的斤、两、尺、寸等),这就阻碍了国际及社会交往。为了建立一种简单、科学、实用的计量单位制,国际米制公约各成员国(我国加入)于1960年通过采用一种以米制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国际单位制(国际代号为SI)。现有82个国家与地区采用,国际上许多经济组织和科学技术组织都宣布采用.国际单位制的推行,对世界计量科学的进步、世界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意义。我们要掌握好国际单位制。

2.力学中的国际单位制

①基本单位

长度的单位:m(米),

质量的单位:kg(千克),

时间的单位:s(秒).

②导出单位

速度的单位:m/s(米/秒),

加速度的单位:m/s2(米/秒2,读作米每二次方秒),

力的单位:N(kgm/s2,牛顿)等等。

③注意:

A.物理学中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共有七个:已学过的有米(m)、千克(kg)、秒(s);今后将陆续学到安培(A)、开(K)、摩尔(mo1)、坎(cd)。

B.注意书写方式的规范化:凡表示物理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如位移、路程符号用s),凡表示单位的符号一律用正体(如时间的单位s)。另外注意符号有大写、小写之分等。

【说明】

(1)力学中还有采用厘米(长度单位)、克(质量单位)、秒(时间单位)作为基本单位组成了一种单位制厘米克秒制。

(2)在物理计算中所有各量都应化为同一单位制中。在中学物理计算中一般采用国际单位制。

三、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

1.可对计算结果的正、误进行检验。如用力学国际单位制计算时,只有所求物理量的计算结果的单位和该物理量在力学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完全一致时,该运算过程才可能是正确的。若所求物理量的单位不对,则结果一定错。

2.用同一单位制进行计算时,可以不必一一写出各个已知量的单位(但各已知量的数字必须是用同一单位制中单位换算出来的数字,如题给条件是v=54km/h,用力学国际单位制时一定要换算成v=15m/s,数字是15,而非54),只在计算结果的数字后面写出所求物理量在该单位制下的单位即可,这样可以简化计算。

3.注意:高中学习阶段,要求计算时一律用力学国际单位制,故一定要掌握好力学国际单位制中物理量的单位(名称和符号)。

课堂训练:

课后作业:

1.下列关于单位制及其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基本单位和其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B.选用的基本单位不同,构成的单位制也不同。

C.在物理计算中,如果所有已知量都用同一单位制中的单位表示,只要正确应用物理公式其结果就一定是用这个单位制中的单位来表示的。

D.一般说来,物理公式主要确定各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并不一定同时确定单位关系。

2.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根据有关物理公式,由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推导出速度、加速度、力等物

理量的单位。在厘米、克、秒制中,力的单位是达因,试证明l牛顿=105达因。

4.现有下列的物理量或单位,按下面的要求把相关字母填空;

A.密度;B.m/s;C.N;D.加速度;E.质量;F.s;G.cm;H.长度;I.时间;J.kg;

(1)属于物理量的是______________。

(2)在国际单位制中,作为基本单位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

(3)在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 属于导出单位的是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米制、国际单位制和法定计量单位

米制起源较早。自1791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建立以长度单位米为基础的计量单位以来,迄今已有二百年的历史。米制单位是十进位的,又有专门的词头构成主单位的倍数单位和分数单位,而且基本单位都具有比较科学的、能以较高精度复现的基准器。由于它有这些优点,逐渐为其他国家所接受。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又由米制中派生出各种不同的单位制,如厘米、克、秒制,米,千克,秒制等等。这样一来,米制已经不是一个单一的单位制了,而且出现了一些具有专门名称的单位,它们之间缺乏科学的联系,并且存在着相互矛盾的现象。

国际单位制诞生于1960年,它来源于米制,继承了米稍的优点(如十进位,用专门词头构成十进倍数与分数单位等),同时克服了米制的缺点(如多种单位并存),是米制的现代形式。国际单位制以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坎德拉、摩尔七个单位作为基本单位,并把词头扩大到从10-18到1018的范围,同时保留了少数广泛使用的国际制以外的单往,以适应各个学科的需要,它比米制更科学、更完善了。

我国政府于1912月27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圆法定计量单位》和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这个法定计量单位是在国际制单位的基础上:增加了十五个非国际制单位构成的。增加的十五个非国际制单位中,有十个(其中包括三个时间单位、三个平面角单位、两个质量单位、一个体积单位和一个能量单位)是国际计量局规定可以与圈际制单位并用的单位;有二个(其中包括一个长度单位和一个速度单位)是国际计量局规定可以暂时与国际制单位并用的单位;只有三个是根据我国情况选用的单位。

篇8:什么是力学

机械运动亦即力学运动,是物质在时间、空间中的位置变化,包括移动、转动、流动、变形、振动、波动、扩散等,而平衡或静止则是其中的一种特殊情况。机械运动是物质运动最基本的形式。物质运动的其他形式还有热运动、电磁运动、原子及其内部的运动和化学运动等。

机械运动常与其他运动形式共同存在。只是研究力学问题时突出地考虑机械运动这种形式罢了;如果其他运动形式对机械运动有较大影响,或者需要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便会在力学同其他学科之间形成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

一般力学通常是指以质点、质点系、刚体、刚体系为研究对象的'力学,有时还把抽象的动力学系统也作为研究对象。一般力学除了研究离散系统的基本力学规律外,还研究某些与现代工程技术有关的新兴学科的理论。

篇9:实验力学心得体会

门课程与我们以后的工作有直接的关系所以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学习我对专业知识有了新的了解和掌握。

为了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学院老师专门为我们专业安排了土力学实验课程。

此实验课程的内容有

1、土的直接剪切实验

2、测定土的液塑限指标

3、测定土的含水率

4、土的固结实验。

我们首先接触到的是土的直接剪切实验

由于之前已经有现成的圆柱体土块所以做直接剪切实验较为简单并且耗时短。

在切土块的同时大家也分工合作准备好了测定土的含水率的图样。

由于我们成功取出了四个土块所以分小组分别测量100kpa、200kpa、300kpa和400kpa荷载作用下强度指标。

一切准备就绪我们便围着直剪仪一步步地按要求完成直剪实验。

直剪实验的过程虽然比较简单

但是注意操作步骤和顺序是最关键的如果某一步出现了失误实验就会以失败而告终。

尤其在安装好仪器后必须要注意取下螺栓才可以开始旋转手轮进行剪切。

此外为了更好的将土的液塑限指标和土的含水率联系起来我们用相同的土样测定了土的液塑限指标和含水率这里最关键的地方就是注意取土的位置如果是取相同土样的不同两点做沉降测试和含水率测试则这两个点必须是在同一条半径所在的直线上如果是取相同土样的三个点做沉降测试和含水率测试这三个点必须在一个近似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

在测定土的含水率的过程中尤其注意按要求操作在称量盒加湿土时为了避免土中的水分散发到空气中需要盖好盒盖再进行称量称量已经用酒精灼烧好的干土时应在酒精停止燃烧后立即盖好盒盖以避免干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从而影响含水率的测定称量时如果遇到当邮码调至最右边仍不能测出盒加土的质量则需要将“左物右砝”改为“右物左砝”。

最后做的实验是土的固结实验。

这个实验的操作过程十分简单只需要用环刀取土样在称量环刀加土样的质量后在固结仪器上按要求放置土样然后加压并记录百分表读数同时在剩余的相同土样中取土做含水率的测定这里仍然采用酒精燃烧法。

但是由于这个实验耗时特别长第一阶段的前六个小时都需要按要求记录实验数据所以班级负责人将参与实验的同学分为五个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安排实验时间大家轮流吃饭、轮流看守并记录时间和百分表读数。

篇10:实验力学心得体会

一、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该实验,通过记录所挂钩码与弹簧伸长量的数据,从而得到F-x图像,从图像得到二者的关系,从而得出胡克定律。

注意事项:

(1)所挂钩码不要过重,以免弹簧过度拉伸,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2)每次所挂钩码的质量差稍大一些,从而使坐标系上描的点稍稀些,这样作出的图线更精确;

(3)注意图像里的X是形变量还是弹簧长度。

(4)作图象时,不要连成“折线”,而应尽量让坐标点落在直线上或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

二、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原理

互成角度的两个力F1、F2与另外一个力F’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看F1、F2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与F’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是否相等。

注意事项

(1)位置不变:每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O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2)角度合适:两个弹簧测力计勾住细绳互成角度的拉橡皮条时,其夹角不宜太大也不易太小,以60°-120°为宜。

(3)在合力不超出量程及在橡皮条弹性限度内形变应尽量大一些,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

(4)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

三、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原理

(1)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用托盘和砝码的重力充当)的关系;

(2)保持合外力(托盘和砝码的重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小车质量的关系。

(3)作出a-F图像和a-1/m图像,确定其关系。

注意事项

(1)要顺利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处理纸带)、天平(测小车质量)。

(2)平衡摩擦力:将木板固定有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先接通电源,轻推小车,若在纸带上打出的点的间隔基本上均匀,就表明平衡了摩擦力,否则必须重新调整木板的高度,并且注意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悬挂小桶的细线系在小车上,即不要给小车加任何牵引力。

(3)沙桶质量M>>小车质量m。

(4)在数据处理中作a-­1/m图象而不是作a­-m图象来分析实验结果

例:某同学分别研究了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并得到了下列图线,请分析图线中存在的问题并说明原因?

篇11:实验力学心得体会

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含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电磁打点计时器4-6v交流电,电火花220v交流电,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电源频率是50Hz)。

2.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求任一计数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如(其中T=5×0.02s=0.1s)

3.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

(1)利用上图中任意相邻的两段位移求a:如

(2)用“逐差法”求加速度:(T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求

(3)用v-t图法:即先根据;求出打第n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再求出各点的即时速度,画出如图的v-t图线,图线的斜率即加速度。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1.纸带打完后及时断开电源。

2.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一些,以能在纸带上长约50cm的范围内清楚地取7~8个计数点为宜。

3.应区别计时器打出的轨迹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通常每隔4个轨迹点选1个计数点,选取的记数点不少于6个(即每隔5个时间间隔取一个计数点),是为求加速度时便于计算。

4.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可统一量出各计数点到计数起点0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所取的计数点要能保证至少有两位有效数字

5.平行:纸带和细绳要和木板平行.

6.两先两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完毕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

7.电压若增大,打点更清晰;频率若增加,打点周期更短;

8.若打出短线,增加振针与复写纸的距离;9.若初速度为0,则选1,2点距离为2mm为宜;

篇12:实验力学心得体会

1.熟悉实验装置,掌握实验条件。

该实验装置由f-h管、恒温加热电炉及f-h实验装置构成,其装置结构如下图所示:

f-v管中有足够的液态汞,保证在使用温度范围内管内汞蒸气总处于饱和状态。

一般温度在100 ºc至250 ºc。

并且由于hg对温度的灵敏度高,所以温度要调好,不能让它变化太大。

灯丝电压控制着阴极k发射电子的密度和能量分布,其变化直接影响曲线的形状和每个峰的位置,是一个关键的条件。

2.测量hg的第一激发电位。

1)起动恒温控制器,加热地f-h管,使炉温稳定在157 ºc,并选择合适的灯丝电压,vg1k=2.5v,vg2p=1.5v,vf=1.3v。

2)改变vg2k的值,并记录下对应的ip值上(每隔0.2v记录一个数据)。

3)作数据处理,作出对应的ip-vg2k图,并求出hg的第一激发电位(用逐差法)。

3.测ar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

1)调节好相关的数据:vp=8.36v,vg1=1.62v,vg2k=0~100v,vf=2.64v;

2)将相关档位调到自由档位,在示波器上观看得到的ip-vg2k图,是否符合实验要求(有六个以上的波峰)。

再将相关档位调到手动档位。

篇13:爱的力学

爱的力学_小学作文

他是一个研究力学的专家,在学术界成绩斐然。他曾经再三提醒自己的学生们:“在力学里,物体是没有大小之分的,主要看它飞行的距离和速度。一个玻璃弹子,如果从10万米的高空自由落体掉下来,也足以把一块1米厚的钢板砸穿一个小孔。如果是一只乌鸦和一架正高速飞行的飞机相撞,那么肉体的乌鸦一定会把钢铁制造的飞机一瞬间撞出一个洞来。”

他说:“这种事在前苏联已经屡次发生过,所以我提醒大家注意,千万别幻想能把高空掉落的东西稳稳接住,即使是一粒微不足道的石子。”

那一天,他正在实验室里做力学实验。忽然门被“砰”的一声撞开了,他的妻子惊恐万分地告诉他,他们那先天有些痴呆的女儿爬上了一座4层楼的楼顶,正站在楼顶边缘要练习飞翔。他的心一下子就悬到了嗓子眼儿,他一把推开椅子,连鞋都没有来得及穿就赤着脚跑了出去。他赶到那座楼下的时候,他的许多学生都已经惊慌失措地站在那里了。他的女儿穿着一条天蓝色的小裙子,正站在高高的楼顶边上,两只小胳膊一伸一伸的,模仿着小鸟飞行的动作想要飞起来。看见爸爸、妈妈跑来了,小女儿欢快地叫了一声就从楼顶起跳了,许多人吓得“啊”的一声连忙捂住了自己的'眼睛,他的很多学生紧紧地抱住了他的胳膊。看到女儿像中弹的小鸟般垂直下落,平时手无缚鸡之力的他突然推开紧拉着他的学生们,一个箭步朝那团坠落的蓝色云朵迎了上去。

“危险——”

“啊——”

随着一声尖叫,那团蓝云已重重地砸在他伸出的胳膊上,他感到自己突然像被一个巨锤狠狠砸下,腿像树枝一样“咔嚓”一声折断了,眼前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他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的手术室里两天了。他的脑子还算好,很快就清醒了,可是下肢打着石膏,缠着绷带,阵阵钻心的疼痛让他忍不住倒抽凉气。他那些焦急万分的学生们对他说:“你总算醒过来了。你站在高楼下面接孩子真是太危险了,万一……”

他笑笑,看看床边自己那安然无恙的小女儿和泪水涟涟的妻子说:“我知道危险,搞了半辈子力学,我怎么能不懂这个呢?只是在爱里面,只有爱,没有力学。”

爱没有力学。

在爱里,除了一种比钻石更硬的爱的力之外,再没有其他力学,爱是灵魂里唯一的一种力。

篇14:力学研究工作心得体会

我是1957年9月自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中科院力学所工作的,于20xx年底退休。

退休时,在带着学生、部分科研项目未结束的情况下,又返聘工作至20xx年。

除去在五七干校劳动的一年多时间外,在力学所整整工作了50年。

在这50年的工作中,我与力学所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通过不断向同行前辈及同事虚心学习,在工作中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我从一名只有满腔热血却完全不懂如何从事科研工作的大学生,逐步成长为成熟的科研工作者,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奉献了一点光与热。

为了纪念那些难忘的成长岁月,现在和大家交流一点心得体会。

1、学习及提高

1958年底,领导安排我加入胡海昌先生的研究小组,从事了一段飞机颤振研究工作后,我开始负责低水头发电研究项目中的尾水管研究项目工作。

当时我感觉这部分工作只是保证结构强度的问题,对整体没什么用。

胡先生提醒我说:你若设计得好可以回收能量。

这句话让我恍然大悟,他教会我如何从能量的角度来看待整个力学体系。

对我后期的广义变分原理研究工作和断裂力学中半权函数方法的提出有很大的启发。

1959年,在我们研究组的一次阅读文献报告会上,我报告了一篇有关板壳的国外文献,当说到某一公式时,我就按文献照本宣科地说:“在一般情况下,该公式是成立的”。

胡先生立刻发问,什么具体情况是成立的?什么情况不成立?我一时无言以对,他马上严厉地批评道:“不能这样看文献。

看等于不看!再报告一次!”事后我认真反省了自己,研究工作不能只浮于表面,必须深入全面。

于是我静下心来,花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做了详细的分析,收益颇多,最重要的是学会了思考如何做研究。

1960年的一天,钱学森所长来到我们办公室视察工作,看到我当时在阅读文献(REISSNER的板壳论文)。

他温和地问我哪个大学毕业的,问我这文章好不好,为什么?我回答说“精确,力学越精确越好。

”他笑笑说:“你大概联系实际科研工作做的比较少,任意情况下的力学精确解是得不到的,过于理想化了。

现在的力学理论都是在一定基本假设下获得的,重要的是根据你研究对象的要求,做出什么样的理论和精度要求,也就是一定要与实际需要相结合。

”这一席话对刚刚毕业于数学力学系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重要的启发,为我后来多年的研究工作做了正确的指导。

以上两位前辈的循循教导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对我能在工作中迅速成长成熟有很大启迪与帮助。

例如在后来的103任务(与国防科委有关部门科研协作)中,其中一项是夹层结构理论的研究。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航空事业开始突飞猛进地发展,各国相关的科研工作者纷纷在国际上发表了许多篇有关夹层结构理论的`论文,我也进行了大量的阅读。

奇怪的是他们都在强调自己的理论与实际相符,却不讨论自己与原有理论的差异和特点。

我读后感到很不理解,认为这种理论研究工作是不完整的、浮燥的。

与其不断提出新理论,还不如先对已有理论进行更透彻的分析总结。

通过两年时间的努力,我找出了每个原有理论的适用范围和彼此的差异及特点,并给出简化的计算方法。

这就较好地解决了夹层结构理论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与其他两位同事合作写了相关专著,与后期的研究项目一起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

2、团队合作至关重要

现代科学研究中,有不少重要科研项目决不是一个简单的计算或实验就能完成的,有时甚至需要多学科多领域同时作战。

团队合作能克服科研项目工作中出现的诸多困难,提高工作效率。

以下是几个实际案例。

1970年春节后,我接待了一位来自江西某飞机工厂的同志,他说国家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飞机,主要受力构件希望采用新型夹层结构,很希望力学所承担这项设计科研任务。

对于这一重要任务,我未加思索就答应下来。

由于时间紧迫,我迅速组织了十几个技术骨干人员,分成几个小组,马上开展工作。

广泛查阅文献,积极调研国内厂家夹层材料性能,进行理论分析计算和元件试验等研究工作。

在进行过程中,对方还要求提前给出初步相关设计数据。

大家热情度很高,有不少人不分昼夜连续工作,没有任何怨言,按时按质地完成了任务。

经过地面全机结构试验,效果良好。

事实证明,夹层结构应用于飞机的主要受力结构部件,是优越可行的。

1972年,河南省平顶山国有发电厂安装了一台我国自行生产的30万千瓦的汽轮机转子。

开工前,水电部发现转子有裂纹,按国家标准是不充许运转的。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自力更生生产的转子已经在展览会上做过大规模宣传。

水电部科技司负责人对我说,迫切希望我们研究能否突破标准,同时保证这种情况下的转子在短时间内是可以正常运转的,这件事对国家而言政治经济意义都很大。

虽然当时我们的断裂力学研究工作才开始不久,但承担此项研究肩负着很强的使命感,因为对改进国家工业现有标准及提高安全运转有着重大意义。

我承担了这项时间紧、任务重的研究工作,带领十几个人组成的团队,仔细查阅文献资料;去生产原材料地寻找原毛坯或相近工艺的材料;到平顶山与当地科技人员、工人进行交流;没日没夜地进行材料试验、疲劳试验……通过理论计算和总体评估分析,得出可以监控运行的最终结论。

在全体组员的努力下,终于在规定时间内胜利完成了任务,这个转子正常运转了较长一段时期后才被安全换下。

为此中国科学院收到了国家计委颁发的喜报。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主持了一项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八五攻关项目“涠11-4导管架平台结构强度全尺度原位监测研究”。

这是国内首次进行的大规模原位综合监测,是一个技术难度较大、组织协调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中有结构应力、加速度测试与分析;有海洋环境测试与分析;有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和管理;有疲劳分析与寿命估算等方面研究内容;此外还要与生产单位在现场配合作业等。

在这众多工作中,我们重点抓了长时期水下应变监测(含防水密封);大容量、多功能数据自动采集两项工作。

下水前要在实验室先试验成功,包括防水密封、技术和系统自动采集以及各个研究元素的协调配合。

经过长达六年的艰苦努力工作,最终完成了任务。

验收时被权威专业人士鉴定为“总体研究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在监测的范围和规模上优于国际上同类工作”。

这项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重要科研项目的成功,不可能是某一个人的功劳,它背后都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团队。

团队成员带着共同的目标,各有所长,通力合作。

对于带头人来说,所有工作环节都是重要的并应该勇于担当的。

他的责任是要把大家团结起来,牵头做事;多想困难与解决方法,随时与每个成员沟通协调;并且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才能把队伍带好,才能完成好每一次科研任务。

感谢前辈对我的业务指导和人生启迪,感谢同事们对我工作的鼎力合作,感谢力学所多年来对我工作的信任与支持,给了我宽广的工作舞台。

这个舞台从始至终都在激励着我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它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我梦想实现的地方。

篇15:力学专业求职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审阅我的求职信。

我叫xxx,22岁,就读于xx经贸学院,会计专业,将于20xx年7月毕业并参加工作。

作为一名将结束学业步入社会的学生,我有信心接受社会的考验和来自自身的挑战。从一踏入大学校门开始,我就注意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锻炼。完整系统的掌握了专业知识理论,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综合素质和能力在自强不息的奋斗中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在学校期间,我始终坚持“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治学态度,对知识努力钻研,在广博的基础上力求精益求精,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知识结构。同时我还积极锻炼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具有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在校期间,积极拓展知识面,辅修计算机专业,熟悉计算机操作,掌握了potoshop等制图软件,以及Windows,Office,等其他各种常用软件,熟练使用常见的财务软件。在专业上,几年来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从各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出发,努力掌握其基本技能技巧,深钻细研,寻求财务的重要性,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暑假期间我曾在xx电机有限公司和xx电机公司实习,这两次的实习给了我很多的宝贵经验,我相信我能胜任贵公司给我的工作。

我深知:是为人才,修德为先。感谢您,希望您能给我一个机会,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我一定会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份工作,为贵单位事业献上绵薄之力,再次感谢!

最后,谨祝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力学的研究报告】相关文章:

1.理论力学答案

2.爆破力学简历

3.力学专业简历

4.研究报告

5.初二物理力学试题

6.物理怎么学好力学

7.理论力学的复习计划

8.建筑力学专业简历

9.力学复习教学反思

10.物理力学演示实验报告

下载word文档
《力学的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