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观后感>观乘风破浪的姐姐有感

观乘风破浪的姐姐有感

2023-10-22 08:46:4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allanliu136”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观乘风破浪的姐姐有感,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观乘风破浪的姐姐有感,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观乘风破浪的姐姐有感

篇1:观乘风破浪的姐姐有感

这些天,《乘风破浪的姐姐》在朋友圈疯狂的刷屏,姐姐们各自的性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节目让我不禁想到了很多东西。

近来,女性的自我觉醒和自我价值被网络风暴疯狂“挟持”,女性到底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去度过一生,真的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参加乘风破浪节目的姐姐们,很多早已过世人所说的女人的黄金年龄,她们也没有年轻的女孩子们那么多精力,甚至会在十几小时的节目录制中直接打哈欠,发脾气,没有耐心,没有活力,但观众的热情却似乎永远不会熄灭。为什么?因为她们的样子,是我们对于自己未来的比照。姐姐们让我们看到了那股勇敢和无畏,看到了即使女性在有了家庭和孩子之后,依然可以活得那么从容不迫,依然拥有选择的权利,年轻的女孩子渴望成为那样的人。姐姐们依然有无数的糟心事,婚姻的失败,外界不好的风评,事业的下滑,身体的衰退,但在舞台上闪亮的样子,让我们看到了努力与坚持的结果,我想,年轻的女孩子只要看过节目,心里都会有一个念头浮现:

多年后,我又是否可以成为那个乘风破浪的姐姐呢?

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是跳脱自己本身的条件去看问题的能力,就像乘风破浪的姐姐们一样,不去管什么女明星的人设和架子,外界的评价,本着我就是喜欢女团,我就是有一颗想要出道的心,所以我要参加节目的想法去参加节目。对于我而言,不必以自己的过往去衡量自己的人生路径,因为过往的一切都代表过去的努力,不能把自己束缚在过去的荣耀当中,要以最真实的自我去做判断。想去做什么事,尽管放手去做吧,最重要的是行动,不是想法。想去做就做,只要自己付出了努力,就算失败也不后悔,以后也不会矫情自己失去过好机会。

乘风破浪的姐姐们大火的原因,就是她们能跳出年龄的限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浪漫的向往,活出她们各自的精彩,让人看到了希望。所以不管你现在是20岁,30岁还是40岁,50岁都不要放弃对美好的追求。无论任何时候你都要相信:“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篇2:观乘风破浪的姐姐有感

关于看过第一期《乘风破浪的姐姐》我想说:

看了乘风你不知道我的心里有多舒服。最开始网上一大批关于乘风的名单,我真的没有相信,并且一度想骂他们装x。但是真的当所有都应验的时候我是有多么的期待。

从小明哥说起,著名的明学有多少人认真看过,他那句“听我的”是这么来的呢?有多少人知道?当时应该是杨紫手受伤了不想去医院。这时明哥就说“听我的”。我看有弹幕说“他是来洗白的”之类的,我想告诉你,他不需要。当时我看的微博下面的评论,我真的想说是有多少人真的看过当时的节目呢,你以为的洞察世界,不过是鼠目寸光罢了。

然后我最喜欢的是与胡歌有关的女人们,神话三人组和万茜。对于现在的什么爱豆粉丝之类的,你可能真的不懂什么叫观众缘,什么叫路人缘。你可能不知道她的年龄,不关心她的星座,偶尔知道她的家庭情况,感情经历还是在八卦娱乐里,不辨真假。但是你和你的家人一定知道她。并且喜欢她的作品,甚至听说有人不喜欢她,都感觉有点不可思议。“她演技那么好,你是瞎了吧”我们对于她们的喜欢无关其他,就是有作品,并且作品好,还为人低调。

对于节目开播的第一期,选择在了微博热搜停更一周的时候播出的时候播出。并且节目微博都没跟上预告更新,然而节目还是受到了很大的关注。播放量,是其他节目望其项背的。整个节目的剪辑非常的流畅,时长非常的友好。一度有人问出了他们都有版权吗?他们都有舞台吗等愚蠢问题。姐姐们的歌,都是被其他人买版权的好吗?还有剪辑问题,你认为节目组敢剪掉谁的舞台?你是让他有命开始,没命结束是吗?你是感觉姐姐的公司不够强,还是姐夫不够狠?姐姐们真的和你之前看到的不是一个档次的。你看看杜女士的态度就知道了。姐姐们是舞蹈还是唱歌组都是自己选的好吗?

从节目开始,我就被节目的文案深深吸引。除了舌尖上的中国,和其他的央视节目。我真的很难看到这么好的文案了。上一个朴实的百万文案在我这里是low君的文案。最开始张含韵说“30岁之前我们的青春我们的美好是天生的是父母给的,但是30之后是我一手创造的”这句话真的让我对张含韵的好感直接拉满。真的非常理解节目把她这句话,放到了第一个嘉宾的话里。真的太热血了,文案都能给你听哭。这种感觉真的是其他节目暂时给不来的。

节目开始文案之后,姐姐们陆陆续续进场,互相打招呼。郁可唯被问到对宁静的印象她说大姐姐,后来说大姐,想想可能不合适改成了大姐大。真的太逗了。还有张雨绮,真的我以为她会是盛气凌人的人。结果超乎想象。弹幕说“姐漂亮吗?拿脑子换的”哈哈哈其实在我看来她是一个乐天派,应该不是真的没脑子,要是没脑子怎么在吃人的娱乐圈里混。她还说超越都叫姐姐啦?!哈哈哈。导演你是咋想的?超越是妹妹啊,小妹妹啊。敢在张雨绮面前叫姐姐啊。而且当吴昕很局促的时候她主动牵吴昕去让她帮介绍。多好的姐姐啊。还有宁静说我还用做自我介绍吗哈哈哈。每一句都可以在热搜上呆一天,并且不用加钱的那种。而且宁静姐姐真的有一种,我肯定会出道,就看和谁了的感觉。但是后来累的时候就只想回家了。后来我真的很喜欢的舞台就是万茜的,虽然有失误,但是她不是专业歌手,但是歌曲真的就是在叙事。在像给你讲一个故事,这也是我感觉许飞可惜的地方。许飞的原创真的不错。但是可能,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说,总之就是可惜了吧。还有蓝盈莹,当时看她在演员的表演真的太吃惊了。能来姐姐这个节目让更多的人认识她,真的挺开心的。张含韵的节目也真的很好,特别是她的颜值,真的,太美了。

姐姐这个节目的所有女嘉宾(不包括评委)我是真的没有太讨厌的。整个节目从弹幕看我知道很多是来看撕逼之类的,但是我希望目前为止关注点,更应该关注姐姐们的生活态度和作为艺人的职业素养。总之目前看这真的是一个很好的节目。

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

篇3:观乘风破浪的姐姐有感

最近《乘风破浪的姐姐》爆火,虽然一开始我对这些“各式各样”的姐姐们并不感兴趣,但我周围看这部综艺的人实在太多了……

后来我发现确实很有看点,作为一部伪选秀节目,戏剧冲突和情感升华都有了,一方面姐姐们都在各自的领域里有所成就因此很难“听话服从”,另一方面女性年龄和梦想的呈现在节目中也确实得到了升华。

更重要的是,已经成名的姐姐们自带话题和热度,宣发都能省一大笔,更不用说一个接一个的广告赞助。

下面讲讲这部综艺带给我的感受吧:

励志。

很多人说,人类在20岁的时候,对梦想的热情是最高昂的。

但普通人与20岁相匹配的时间、经验、金钱,其实都不够去“触摸”梦想,只能说是去“靠近”梦想。

所以可能恰恰是因为离得够远,才喊得够大声。

那时候还偏偏总觉得,做一点小小的努力,就拼命了。

但其实本质上,还是很难够到想要的东西。

可是随着年龄变化,从某些角度看,梦想可以变得不再是一句空话了。

因为伴随年龄的增长,多出来的是:行业相关的经验,一些可支配的金钱,和不少摔倒后爬起来后总结的方法论。

你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去追求梦想了。

就好像小时候,除了写作文什么都不会的我想当一名作家,但长大后我才知道,大部分作家不是想写什么都可以的。

所以这么看来,我觉得年纪渐长对于梦想来说。真的还挺好的。能让人足够清醒,理智,有底气。

一句话,到了一定年纪,面对喜欢的事情所产生的,就不再是支配欲了,而是支配它的能力。

篇4:观乘风破浪的姐姐有感

毫无疑问,《乘风破浪的姐姐》很可能会是今年最为现象级的综艺。在没有banner图宣传、没有微博热搜加持的情况下,节目在6月12日中午12点悄然上线,12小时内即达到了1.4亿的惊人播放量,目前已经突破3亿。

节目好看吗?好看。无论是开头文采优美的旁白,还是姐姐们在各环节展现出个人魅力,都让这档节目在第一期就牢牢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

但这个节目目前最大的bug可能就是掌握最多话语权的评审杜华。

在网络上讨论冲突最激烈的一幕发生在丁当演唱的环节,她表演的《我是一只小小鸟》获得了75分的低分。

说实话,这个表演我看的时候内心也觉得有些保守了。我本期待她会唱《Bang Bang》,走欧美系Vocal(不是“倭寇”)路线大杀四方。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批评丁当,我完全可以接受。但问题就在于,杜华后采时评价说,“你唱得太好了,会显得别人很差,放在女团里面是不和谐的”。

01

所以,什么样的“女团”是和谐的?

杜华自己在节目里说了,“女团的话,它就应该是整齐划一的,漂亮美丽的……”“我觉得太个性化了。在我的心目中,你是要又唱又跳又好看的团嘛”。

归结下来,节目中杜华对女团选拔的标准是“整齐划一”“又唱又跳又好看”。

仅这两项能代表“女团”吗?不可以。

其实,女团从来不止是我们今天了解到的这种“整齐划一”的风格,甚至在大多数时候,它都是崇尚个性、相互配合的表演形式。

不举远的例子,就拿Beyonce所在的Destiny’s Child来说,Beyonce的突出并没有影响这个团整体的成绩、人气与作品质量。

如果Beyonce到了杜华手上,只怕也要被削到平庸阶层,才能接近她心中的标准。

中国的女团,最具代表性的S.H.E、Twins等,从来也是个性与融合度并存的路线,不存在有人太优秀,团就不成立的状况。甚至很多时候成员之间存在一种互补的关系。

那么杜华心中那种“整齐划一”、“又唱又跳又好看”的女团标准从哪里来的呢?从日韩来,从AKB48的养成系偶像模式中来,从韩国工业化生产的练习生制度中来。这也成为了如今Produce101系选秀的核心——养成系、练习生、偶像化。

这三者背后最重要的关键是资本在娱乐业变现逻辑的转变——从作品逻辑转向了人设逻辑。

之前举例的Destiny’s Child、S.H.E、Twins等诞生于唱片业鼎盛的时期,她们最大的收益来源还是唱片销量与音乐版权,她们需要把作品做到足以流行的程度,才能获得回报。

但在养成系偶像主导的世界里,偶像的作品变成了一种“周边”。

韩国的情况可能相对好一些,成员本身的实力与个性也一直是训练的重点。日本的AKB系相对来说养成系、培养人设的概念就重一些,成员们总有一款让你喜欢,握手券、投票资格的分发让这一概念下的“女团”变成了快速吸引受众氪金的工具,但她们更多面对的是一部分特定的群体。

在中国,通过偶像人设吸引粉丝为各种周边、商业代言氪金却成为了主流。

养成系偶像们在中国变现非常快,而且大部分进了经纪公司的口袋。很多经纪公司广撒网式批量签人、投入资源,产生一两个爆款后迅速吸引商业代言变现、刺激粉丝为偶像花钱,割完一拨韭菜,后一代的偶像们又来了。在中国可能一个所谓唱跳出身的偶像从爆红到过气,都没能交出一首代表作。

杜华就是这种模式的“代言人”。她不需要一个偶像有过高的技艺,她需要的是这个人能够符合大众审美、能够尽可能地吸引容易产生消费行为的群体的注意,从而尽快变现。

这或许是她真正的打分标准。

就像她曾说的,“我的经验可以复制”,复制的就是这种变现模式。

在这种逻辑下,越深刻、越能引人思考的东西越不能要,外在且具麻醉性质的反而可取,因为容易卖。在她的标准里,丁当的歌唱实力因此反而成了扣分项。阿朵的艺术性舞台亦然。这些难以复制的东西在她的观念里成了危险的变量。

02

《乘风破浪的姐姐》并不是一个选“养成系偶像”、以“又唱又跳又好看”的整齐表演为核心点的综艺。

节目中参加的“选手”都是三十岁以上的女性艺人。她们不是养成系,她们的表演风格已经成熟,更重要的点在于自我突破,而非削足适履。

就像节目开篇所说的,“每个女人,砺砺一生,都在面对性别与年龄,生活与自己的锤问”,“三十岁以后,所有的可能性不断褪却,但还可以越过时间,越过自己”,节目把她们聚在一起,正是希望她们能够超越自己、爆发出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委屈自己,进入一个个性与实力被磨平的团体。

女团一定要又唱又跳又好看吗?做一个弹唱女团可不可以?做一个原生态实验歌舞女团可不可以?做一个音乐剧表演形式的女团可不可以?可能性太多了。

在节目中我看到了太多这样的可能性。就拿阿朵有原生态融合元素的《扯谎哥》来说,如她所阐释的,她有可能与宁静、黄龄等人合作,去打造一个具有中西融合特色、展现一定前卫民族风味的团体。

但遗憾的是,杜华没看到这样的可能性,能唱能跳还有风格的阿朵只获得了18分的成团分。

杜华的问题,就在于把一种近年兴起的标准化女团形式当成了女团的唯一解,失去了突破藩篱、为艺人的才华服务的想象力。

而《乘风破浪的姐姐》,是应该追随已经让人审美疲劳的“又唱又跳又好看”模式,还是应该顺着这各放异彩的姐姐们的才华,去探索属于女团的更多可能性?

我想节目组和观众都会更倾向于后者。

事实上,《乘风破浪的姐姐》在综艺归属上并不是“选秀型综艺”,它更多应当属于“真人秀”。以往大家熟悉的真人秀可能是姐姐们去旅行,而这一次旅行的目的地换到了“舞台”上。

选秀成功与否,对姐姐们的职业生涯并不会产生重大影响,她们也不需要打投、氪金等操作,她们要的是体验生活、展现自我,让大家看到30岁以上的女性常被忽视的魅力。

她们的阅历和个性本身即是亮点,这种“群像”表达出的力量,是节目本身最大的吸引力。

从这个角度看,杜华等评审本身就站在“姐姐们”的对立面,是她们这次“体验生活之旅”里的障碍考验。

从他们对抗的缩影里,我们能看到杜华代表的商业运作试图对艺人个性的控制,但不同的是,这一次姐姐们并不服从。某种意义上,在圈中摸爬滚打十余年的她们比杜华更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但若参与的是年轻艺人呢?是否会在毫无共情与理解的批评中失掉方向、自我怀疑?这一切可能每一天都在发生。

03

除此之外,节目试图对抗的另一个对手,是年龄偏见。

娱乐界总习惯用年龄来区别风格,年轻女艺人就该甜美可爱,成熟女艺人则要通过不断突破自我来赢得认同。

就像Taylor Swift在自己的纪录片《Miss Americana》中说的,“每个人都是崭新的玩具,为期大约两年。我所知道的女艺人,必须经常求新求变,比男艺人要多花20倍的努力。她们必须如此,否则就没有工作了。不断地创新,不断展现自己的新面貌,让人们眼睛一亮,要让观众有新鲜感,保持年轻......可以娱乐观众,又不能太过疯狂,让观众感到不自在。这可能是我身为艺人的最后机会,抓住那样的成功。所以,我不知道,我就快30岁了,我心想,‘我要努力工作……趁这个社会依然容许我成功’。”

换而言之,女艺人到30岁以上,要得到他人认可,常常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乘风破浪的姐姐》有趣的一点在于,当节目把一群30岁以上的女性聚在一起时,我们在她们身上感受到的魅力不输任何其他类似选秀。那为什么她们会时常陷在被遗忘的角落里?

就像海清等女演员曾在影展闭幕式上所说的,“岁月赋予我们这些中年女演员经验、皱纹、阅历、宽容、善良、善于沟通,我们也没有传说的那么不好合作。请大家多给40+的中年女演员一些机会。”

就像殷桃曾经感叹的,“从什么时候开始,女演员的魅力仅限于少女感了?”。

影视圈如此,音乐圈又何尝不是呢?

“能唱能跳又好看”、“少女感”等单一标准的恶果,是我们接受到的“美”越来越苍白,越来越工业化,越来越缺少对人本身的认知。我们很容易在这种风气中,陷入对年龄的焦虑。是啊,谁让“老女人”在部分人的口中已经成为侮辱性的话了呢,这正当吗?

结语

《乘风破浪的姐姐》,对年过三十的观众来说,看到的正是每一个正在年龄与社会角力的风浪中前行的自己。对年轻的观众而言,看到的是一片风浪潮涌的未来。

每个人都会老,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让“老”变成了贬义的人。

篇5:观乘风破浪的姐姐有感

最近乘风破浪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关注,各位姐姐们的表现也是很多网友饭后的谈资。

对此有网友写了一段长长的#乘风破浪的姐姐# 观后感,我们一起来品一品吧;

网友表示:“我是一个内心抗拒综艺节目的观众(虽然我也幕后参与过)尤其是近年来的内地综艺,理由很简单,假!每个人都想通过短平快的综艺节目制造一个完美人设来迎接一群智力低下的观众为自己虚假的“人品”点赞,从此收获一点流量几条热搜。还好,这种内心动机复杂批量生产的节目越来越不灵了,观众渐渐看穿了里面的套路和内容的乏味,甚至已不再去相信收视率和热搜,因为大众被久骗成探。”

“但昨天今天用两个通宵看了两遍 #乘风破浪的姐姐# 这是我看过近年来最有趣的节目,节目属性导致这个节目真货干货颇多,三十位功成名就又有点不那么足红了的中年姐姐坐在一起,谁也没跟谁客气的感觉非常美妙。让人惊喜的是每一个女星的表现都比预想的水平要高,无论是歌舞表演还是服装化妆,当然这源自她们各个都是娱乐圈老炮的那份自信。”

“节目唯一业余的就是那三个既没有标准也没有口条的评委,和奔着暖男人设而来但有点戏假的黄晓明先生。我不质疑三位评审在各自行业里的能力,但就他们三位而言,无论是江湖地位,还是审核水平,都感觉完全不配点评这三十位比他们杰出太多的姐姐,尤其是杜华boss,她坐在那里不仅双标而且多标,对团体二字的认知非常片面狭隘,形成了一种选手们都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而她身为评委却不知道自己在干嘛的尴尬感,语言的匮乏出卖了她对舞蹈和歌曲的知识储备量很少,虽然身为一个娱乐企业的老板经营着艺人,但自己对艺术本身的理解却空洞匮乏。”

“晓明哥可能是去年《中餐厅》里性格太鲜明(我认为很可爱)被骂的太惨了,今年锁定了一个讨好所有人的暖男人设,可暖男就可以没有任何态度,拒绝专业么?这对暖男是不是有啥误会?他是怎么暖的呢?就是每次好不容易那三个不太精彩的评委想说几句实话,他立刻打断重复一句『可她只是演员』表面看起来这好像是博爱的护花使者,其实传递了一种『演员在唱跳节目里不优秀很正常,咱们这个节目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糊弄,对付,别认真的敷衍感。”

“节目总体非常精彩,我会持续追下去,我个人比较喜欢的选手有三个:1.阿朵,她唱跳都很强且有艺术品味,谈吐成熟有态度。2.王霏霏,她的各方面实力即便是在韩国当红女团里也是台柱级别的。3.张雨绮,她真是毫不虚伪绝对真实,我认识她,她生活中和节目里一模一样。”

不得不说,这位网友的评论感受也是很真实,客观了。而宁静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的生活态度就行自己名字那样,喜好宁静。你觉得你有过这样的想法吗?

篇6:《乘风破浪的姐姐》观后感

两天时间用两倍速度看了两部时下大热的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和网剧<隐秘的角落>,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稍有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之外的第三视角。

基于专注一个主题原则,这次我主要谈谈关于乘风破浪的姐姐共情流泪部分的那些事儿。基于每个人的阅历不同,圈层也有差异,接下来的视察仅仅代表自己的一家之谈,仅供谈论。

人们常说长大了眼泪变得越来越少,成长即是一个不断把哭泣的声音调向静音的过程,因为成熟的人越加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收敛锋芒。因此当你再一次真正打开心扉,展示自己的柔软脆弱的时候其实是很珍贵的时光。综艺追到第三期,关于故事中姐姐流泪的热搜都上了好几波,基本里面的30位无论是坚韧的、柔弱的都陆陆续续共情流泪了。其中印象深刻的有强势的宁静,当他在和团队不断融入,有了集体的荣誉和真实的友谊后,再面对这样比赛的规则,真正让他难过的不是输了比赛,而是舍不下那段相互欣赏,付出真心的一起努力的时光。因此她强忍住眼泪说出那句“如果不能晋级,我们团队任何一个人离开我和他一起离开”。秒上热搜。因为在宁静内心,赢了也只是为了可以继续和姐妹们继续一起前行,如果现实不允许,他选择一起离开。宁静给大众展现的是一个真性情的角色,同时其实在娱乐圈也是非常资深的'前辈了,经历很多风风雨雨,一般的节目他只会展现想让观众看到的那一面。但是这一次她却动了真情感。另一个要说到黄圣依,不得不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她哭的特别假。因为真正的感情是自然流露的,是能够感染到大家的。节目组许飞和刘云要离开也许的确大家相处了几天,彼此熟悉了会不舍,但从节目来看完全没到其他几个团队的程度。她眨着眼睛的哭和假哭的形态是很符合的,看起来也很生硬。

说到这又想谈个题外话,30个姐姐性格各异,为什么有的人总是能成为焦点,有的人却鲜有镜头。我认为是因为舞台始终是一个需要对外的地方,也是就要展现自我。那你要占据c位,一定是那个要么最有话题(会表达能引起关注)要么最有实力的那一个,生活也是!

篇7:乘风破浪的姐姐观后感

“乘”初心之“风” “破”荆棘之“浪”

李白的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气势恢宏,引人深思,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能直挂云帆,横渡沧海,扶摇而上。就如同最近热搜频频的一档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三十位30+的姐姐们超越自我,站在女团选秀的舞台上,这份“乘风破浪”勇气让人心生佩服。身为党员干部,何不一同“乘”初心之“风”,“破”荆棘之“浪”,挑战自我,遇见更好的自己。

怀揣初心,相约一起“C位出道”。乘风破浪的姐姐们坦言都想要“C位”,“C位”是团队的核心位置,“C位出道”的人往往是优秀、负责、敢于担当的人才。“C位”,无疑是优秀的代名词,投射到党员干部身上,“C位”党员干部是什么样的呢?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富清便是这样一位“C位”党员,一辈子坚守初心,淡泊名利,造福百姓……身为党员干部,自然要向“C位”党员学习,向“C位”党员看齐,“C位”就在不远处,带着初心,如乘风破浪的姐姐们用拳拳之心去征服所有不服,一起“C位出道”!

尽兴而归,奔赴一场“三十而lì”。古有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在挥洒青春热血的时光里,不知不觉走到三十岁,我们都曾想在三十岁的时候,干出一点成绩、弄出一点声响,而不是碌碌无为、一事无成的。“三十而立”是我们的理想状态,叩问着每个党员干部的心灵。三十岁,我们要正视年龄,盛装出席,奔赴“三十而lì”的盛会,尽兴而归。用斗志昂扬的心态书写“三十而励”,三十岁仍保持对生活的热爱;用踏实稳重的业绩充实“三十而立”,三十岁大步向前,自力更生;用处事不惊的阅历品读“三十而骊”,三十岁前的失败与成功,一笑而过。

披荆斩棘,直面一切“过往云烟”。三十岁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小节点,漫长的旅途,我们仍需要披荆斩棘的斗争精神,继续追逐心中的渴望。这一路,我们会遇到瓶颈期,我们会遭遇失败,我们会被现实折磨……却仍然记得当初那个一腔热血的少年,他横冲直撞,过关斩将,一往无前。走到三十岁的路口,回头看,皆是“过往云烟”。如同乘风破浪的姐姐们,她们正视年龄,无所畏惧,在沉淀之后的中老年,仍愿意乘风破浪,挑战自我。所以,“日益努力而后生风生水起,众生皆苦,你也不能认输。”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借着《乘风破浪的姐姐》,让我们也“乘”初心之“风”,“破”荆棘之“浪”,挑战自我,努力翻越,不畏艰辛,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

篇8:乘风破浪的姐姐观后感

基层干部当在一线“乘风破浪”

近日,一档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持续霸屏,参赛人员成为人们话题谈论的焦点,在娱乐圈摸爬滚打多年的女艺人们抛开年龄和名誉,以选秀选手身份进入大众视野,其中年龄最大的艺人已有52岁,不得不说这真的需要非常大的勇气,而这种“乘风破浪”的勇气恰恰也正是我们基层干部所需要的。

乘减负之风,破形式之疾。从中央办公厅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到《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为基层“减负松绑”的号角再次吹响,我们看到了党中央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坚定决心和为基层减负的鲜明立场,基层干部当乘着“减负东风”,卸掉自身思想枷锁,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文化和业务工作能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为取得今年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胜利凝聚磅礴有力的基层力量。

乘学习之风,破本领之慌。基层事务繁且多,时代在变,环境在变,形势也在变,面对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新问题,“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基层干部如此感慨的背后,正是思维方式落后、工作能力不足的表现。“非学无以广才”,面对“本领恐慌”,唯一的出路就是学习,基层干部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才能提升综合素质、增长知识才干,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做到“胸中有丘壑,叶纳百万兵”,从而更好指导实践、促进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乘实干之风,破空谈之患。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古语,到“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的伟人告诫;从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神话传说,到卧薪尝胆、闻鸡起舞的励志故事,无不形象说明实干是事业成功的基石。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一些干部耐住性子、沉下身子、甩开膀子,获得人民认同;一些干部夸夸其谈、纸上谈兵,透支群众信任。基层事务千头万绪,基层干部是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者,是群众心目中的政府形象,要更注重实干而非空谈,要实践于行而非只是根植于心,要苦干巧干快干而非蛮干胡干瞎干。

乘廉洁之风,破贪腐之欲。古人云:勤者,政之所要;廉者,政之本也。清正廉洁是为官从政的底线,也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处事之道。基层干部要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须坚持与群众站在一起,踏踏实实干事,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过好权力关、金钱关、交往关、人情关,给基层广大党员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人、影响人,将“廉洁乃为政之魂”的政治品格坚守到底,将“勤廉者平安一世,贪婪者自毁一生”的警训牢记心间,切切实实,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只留清气满乾坤”。

没有乘风破浪的勇气和决心,永远体会不到“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美好。基层的干部应像舞台上的女艺人们一样,不忘初心,不畏艰苦,凝心聚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篇9:乘风破浪的姐姐观后感

三十而li 做乘风破浪的扶贫干部

近日,《乘风破浪的姐姐》一跃成为爆红娱乐节目,不同于青年偶像选秀节目,节目组邀请了30位1990年之前出生的女艺人,通过合宿生活与舞台竞演,最终选出5位成员“破龄成团”,主打口号也十分响亮:“三十而骊,青春归位。”

三十岁是人生旅途转折点,更是全新征程的起点,当前正值全面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三十而li的扶贫干部当立下发展志向,理清发展思路,力破发展壁垒,以乘风破浪之势,向全面小康社会扬帆起航。

三十而立,立下发展志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决胜脱贫攻坚不是重点而是美好生活的起点,我们奋力拼搏只为在更高的起点立下豪言壮志。三十而立再出发,扶贫干部不仅要不断充实自己,立下个人志向,更要帮助贫困群众立下发展志向。“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对贫困群众来说,扶贫当先扶志。有了发展志向,“输血”才有作用,“造血”才有可能。要通过讲述身边先进事例鼓励贫困地区的群众劳动脱贫,技能致富,彻底抛弃“坐等靠”等落后思想,树立自强不息、奋力进取的志向,为乡村发展注入澎湃精神动力。

三十而理,理清发展思路。“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决胜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扶贫干部还需理清发展思路,为乡村振兴画好作战图。在扶贫产业稳步发展,设施条件显著改善的基础上,补齐发展短板,扎实做好“扫尾清零”工作。首先工作要扫尾,决胜脱贫攻坚正值冲刺阶段,各项政策措施正在全面铺开,扶贫干部还需捋清各项工作的“来龙去脉”,切忌工作上“虎头蛇尾”,将民生工程做成“烂尾工程”。其次贫困单位要清零,确保剩余的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全部脱贫,持续完善即时帮扶机制,完善医疗保障,夯实民生基础,提高贫困户抵御风险能力。

三十而力,力破发展壁垒。“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脱贫攻坚的最后阶段,亟待解决的大多是困中之困、艰中之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这就要求我们扶贫干部重点突破、精准发力,力破发展壁垒,攻克一个“山头”,巩固一个“山头”。要把脱贫攻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放在基层工作的核心,在持续巩固脱贫成效的同时,要在产业扶贫方面再“加把劲”,突破乡村发展瓶颈。一方面要立足产业实际,定期召开项目座谈会,时刻关注项目发展状况,揪出影响发展的各类壁垒,逐个解决,逐项提升,确保产业项目渡过疫情难关。另一方面要以特色产业为核心,做大做强扶贫品牌,实时增加项目资金投入和专业技术支持,逐步扩大规模,吸纳群众参股,以点带面,形成规模化生产,做大做强专业合作社,构建扶贫产业园,为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不竭动力。

篇10:乘风破浪的姐姐观后感

@“30+”组工干部 乘风破浪正当时

近日,一档“30+”女艺人参加的女团选秀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引发热议。三十岁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那么,对于一名组工干部来说,“30+”意味着什么?是生活的见证者越来越少?还是事业的可能性越来越低?在我看来,三十岁是组工干部成长的黄金年龄,“30+”组工干部乘风破浪正当时。

三十而“立”,以坦荡归零,去拒签所有标签。走到“30+”的人生路口,不少组工干部被贴上了“老油条”“自我退休”的标签。习近平总书记曾谆谆告诫广大党员干部“不能安于现状、盲目乐观”,可谓振聋发聩,催人警醒。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当九零后、零零后等“后浪”来袭,“30+”组工干部要做的不是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而是要撕掉关于年龄、经历的种.种标签,回归初心,重新出发。以组工“练习生”的心态,再下长功夫、苦功夫、硬功夫,练出精气神、舞出新气象、唱出最强音,作出新成就,成为组织队伍中的全能“C位”。

三十而“厉”,以步履不停,去会见所有偏见。“传帮带”是组工人的经验做法和优良传统。一些年轻干部刚刚走出“象牙塔”,对组织工作难免存在“苦”“累”“烦”的偏见。作为“前辈”,“30+”组工干部要通过面对面“传”经验、心贴心“帮”解惑,手把手“教”本领,让“后浪”在组织一线尽情奔涌。在年轻干部眼中,“30+”组工干部面对困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风险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敢于发声亮剑。正是有了“30+”组工干部的带头示范,年轻干部才能不因迷茫而怅惘,不因为失败而颓伤,组织工作的“接力棒”才能代代相传。

三十而“犁”,以深耕细作,去迎战所有挑战。三十岁以前的那段时光,是组工干部“扎根”的日子。经过时间的沉淀、岁月的洗礼,“30+”的组工干部,既没有心高气傲、眼高手低的学生气,也没有照本宣科、纸上谈兵的书本气,只有目光坚定的眼睛、紧握信念的双手和稳稳迈出的脚步。服务群众的温度,“+30”就能温暖人心;基层党建的高度,“+30”就能深得人心;网评文章的深度,“+30”就能振奋人心;信息宣传的广度 ,“+30”就能深入人心。“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不远的将来,“30+”组工干部定能聚沙成塔,厚积薄发。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30+”组工干部,让我们在人生的舞台上,打破定义、突破自我、再攀高峰!

篇11:乘风破浪的姐姐观后感

每个组工女子都可以乘风破浪

这几天,一档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引起不小的注意。这档节目集结了30位年龄30+的女艺人,90天练习,3大阶段严格考核,最终选择5人成团。令人眼前一亮的,不只是节目的概念,更是节目里一群个性迥异又各有态度的女性。对于在组织科工作的我来说,看了这档节目的最大感受是:组工女子也可以无限可能。

你觉得我不行,但我觉得“我可以”

标签:怼天怼地又可爱至极的“大姐大”

代表:静姐

说到静姐,很多人对她的印象,可能是在办公室谈笑风生、下村部英姿飒爽的直爽大姐。1987年生的这位姐姐,看着成熟,实际上挺简单直白的。哪怕再着急的事情等着她安排的时候,静姐上来就是:放宽心,这件事情我心里有数。真不是静姐大言不惭,在基层乡镇组织科摸爬滚打10多年,姐姐有说这句话的底气。静姐性子倔,遇到不爽的人和事一般不说废话直接开杠。“你们对党建工作这样不用心,发展的党员又怎么让人放心?”“文件格式必须调整好,每个细节都要认真用心。”在领导分配工作任务时,她坐在座位上淡定自若。轮到她发表自己看法的时候,她非常认真地说:“我要这个党建文化馆绝对漂亮,绝对有吸引力,让村民看见了想成为党员,村干部看见了都引以为傲。”目标明确,自信满满。静姐说:“党建工作需要勇敢创新,多一份胆量与勇敢,就多一些机遇和运气。”乡镇组织科没有太多展现工作创新的舞台,但只要给她展示自己业务能力的机会,她就会一鸣惊人,组工女子从来都是自信而美丽。

学会清零的人生,重来一遍又何妨

标签:从零开始的“练习生”变身依旧优秀的“女战士”

代表:瑜姐

很多人一辈子都在扮演一个角色,但还是会有人在适当的时候,立马跳出现在的圈子,转到一个新圈子继续演绎人生。今年刚刚30岁的瑜姐,彼时她还是灌云县的大学生村官,此时她已经成了灌南县乡镇组织科能说能写的全能组工干事,不同的角色,同样的担当和使命。大学刚毕业,她就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父母觉得当村官太吃苦,但她坚信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于是没听父母安排,毅然决然来到最难最苦的村庄。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她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人民。她从事村官工作也曾前途似锦,获得“农业普查工作市级先进个人”等多项奖项。而她选择在取得不错的成绩时离开,步入组织科的大门,从零开始学习新的东西,体验组工女子的生活。组工工作内容琐碎、繁杂,她总能用自己的耐心和毅力过关斩将般层层击破。第一年就拿到优秀奖项的她说:“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和好奇心,才能体味到组工人的真味。”工作中的瑜姐是一个很狼性的人,同事们对她的评价更是励志,“她真的是一根筋,什么问题到她那里都不是问题。始终是试一下,再努力一下,不行再调整。”学会清零的人,都有重新爬上顶峰的可能,就算她已经30岁,就算之前的基层工作要清零重启,但当她选择在组织科自在地展示工作能力和“魅力”时,她的未来依旧灿烂万千。

干一行就像一行,做一行就尽量做好

标签:能说能写全能的“能力者”

代表:甜姐

老一辈总是说着“干一行就爱一行”,但有年轻人觉得“干一行不行就换一行”。“斜杠青年”的出现,正在努力扭转年轻一代丧丧的面貌。今年刚好“三十不惑”的甜姐,就是这个群体的代表,一直在企业工作的她在组织科初来乍到却迅速进入状态。组织科办公室里,每天都像一场场戏剧演出,多种角色轮番上演。学生党员转党组织关系的、村书记开展党支部活动的、领导干部视察工作的,甜姐都能做到八面玲珑,面面俱到,像一个“陀螺”在办公室“旋转”“跳跃”“不停歇”。她一直坚信,不向问题妥协,就会更加能干;不向工作认命,就会更加精进。工作两年多,甜姐兢兢业业、尽职尽责、迅速成长,她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工作效率,同时保持自己的工作质量。做一行就做到极致,应该就是她真正想让自己对待工作的模样。甜姐说:“我希望可以干一行像一行,组工女子就是要走到哪里都能发光。”不被性别定义,人生是自己的,组工女子展示着成熟女性的魅力。

“三十而励”“三十而立”“三十而骊”,在这里我想邀请读者一起,打破对性别的局限与偏见:组工女子,可以立家立业,可以相夫教子,更可以在组织科自我突破再上征程。性别从来不是组织部判断组工人成功与否和价值判定的标准。组工女子的魅力,也从来不是千人一面的温柔懂事、青春靓丽,而应该是成熟、勇敢、自信、独立。

所以,组工女孩们,如果你想实现某个梦想,就勇敢去拼搏;如果你想探索某个领域,就勇敢去试错;如果你曾在工作上摔过跤、踩过坑,不妨大胆站起来,重闯难关。去奋斗,去冒险,去释放你的勇气、元气、才气,享受组织工作的魅力。愿诸位皆能:“不忘初心,肆意笑泪;一切过往,皆为担当;直挂云帆,乘风破浪” 。

篇12:乘风破浪的姐姐观后感

做好“量身定制”的脱贫“法则”

要说最近大火的电视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当有一席之地,30位个性迥异的姐姐自信果敢地参加选秀节目,引发了大众的热烈讨论,有些观众从过程中反观自己的选择和梦想、有人从姐姐身上看到了爱与勇气、有人读到了“过往是序章,要珍惜当下扬帆启航”……

而我的妹妹却看出了节目设计的巧妙,她那天发一连串的语音告诉我,“你知道为啥这综艺这么吸引人吗?节目的设计就是让观众看到了无限的可能,相信了‘量身定制’便可‘点石成金’的力量。”通过一轮摸底初审,发现每个人的闪光点,据此“成团”训练,表现不佳时便快速调整方案,同时参考和尊重选手的选择,重新设计再次试验,直到打造成合格女团人选之后,每个人各显所长,每个人都盼望“C位出道”。

妹妹的信息如“醍醐灌顶”一般,竟点醒我这个“梦中人”。回想自己的基层扶贫工作,也曾遇到了很多的难题,大都因为我不够了解贫困户的一己所长,硬生生把自己构思的扶贫方案往他们身上套,既不能取得良好的脱贫成果,又疏远了我和贫困群众的距离,导致后续工作开展起来比较困难,难以取得理想的成果。

做好“量身定制”的脱贫“法则”,正如《乘风破浪的姐姐》这个节目中的竞演设置一样,首先要对贫困群众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摸底”工作,这个环节非常重要,掌握清楚贫困群众的基本状况,加深彼此的了解,既能方便后续工作的开展,也能加强彼此的信任,可谓是打开了双方沟通的“窗户”,为脱贫方案的“量身定制”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充分了解贫困群众的需求和期望,客观评估谋生技能和经济环境,将所掌握的情况一一记录,更要参考周遭人群的反馈,争取全方位无死角地做好“摸底”工作,做到“心中有底、脑中有谱”,为后续推动扶贫方案的有效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量身定制”核心在于“量体裁衣”,必得合适舒心又耐用。任何违背群众意愿的“我觉得”式的方案策划都是“纸灯笼”,既不能令群众满意,又难以推行。了解群众喜好和擅长的技能,评估客观环境和长久收益,综合多方面进行考量,而不单单采用统一的政策进行笼统的规划,在尊重贫困群众选择的前提下,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方案,擅手工者可推行特色手工制品、擅技艺者可进行技术培训对口就业岗位、擅沟通者可拟定公益宣传角色……让贫困群众为“量身定制”的脱贫方案中感到更满意,便能更好地刺激群众奋斗的“自驱力”,以更充足的动力齐心摘掉“贫困帽子”。

贯彻好“量身定制”的脱贫“法则”,是要用心用情拉近扶贫干部和贫困群众的距离,用踏实苦干绘出扶贫工作的“作战图”,设计出民心所盼、民心所向的脱贫致富“方案”,让扶贫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圆满,交出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观乘风破浪的姐姐有感】相关文章:

1.《乘风破浪的姐姐》观后感

2.观水火无情有感

3.观《大渡河》有感

4.观piper有感

5.观《星空》有感

6.观开国大典有感

7.观《天鹅湖》有感

8.观《迁徙的鸟》有感

9.观猴有感

10.观小王子有感

下载word文档
《观乘风破浪的姐姐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