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个人自传>《鲁迅自传》原文全文阅读

《鲁迅自传》原文全文阅读

2022-07-08 08:25:0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不要生气”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鲁迅自传》原文全文阅读,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鲁迅自传》原文全文阅读,欢迎阅读分享。

《鲁迅自传》原文全文阅读

篇1:《鲁迅自传》原文全文阅读

《鲁迅自传》原文全文阅读

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底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底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

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Sen-dai)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 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底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2〕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

堂〔3〕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做来登在《新青年》上的。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Pen-name);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别的,除翻译不计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和一本编定的《唐宋传奇集》。

一九三○年五月十六日

篇2:《鲁迅自传》节选阅读答案

《鲁迅自传》节选阅读答案

《鲁迅自传》节选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1.本文段可分为三个层次,请用“∥”把它划出来。

2.文中加粗的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文段中画浪纹线的句子含蓄地交待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事件?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表达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鲁迅到广东后,“四月辞职”,这中间也暗含了一个重大事件,它是什么?鲁迅为什么要辞职?

5.本文段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体现了全文的一个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1.……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

2.写出了鲁迅处境不尽如人意,想寻一个适合自己理想的职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失落、惆怅之感。

3.含蓄地交待了1926年的“3·18”惨案。作者是用轻描淡写的语气来表达的。它表达了作者对段祺瑞政府及其反动文人的'蔑视,也透露出无声的控诉。

4.它暗含了蔣介石发动的“4·12”反革命政变。鲁迅在这次重大事件中,看到了更多的血,更残酷的杀戮。他认清了蔣介石的反革命本质,不愿在反革命统治区任职,因而毅然决然地“辞职”。

5.本文段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体现了本文语言简洁,感情含蓄深刻的特点。

篇3:《鲁迅自传》阅读答案

1.鲁迅原名,是我国伟大的、、,我们学过他的另一篇散文 。

2.本文以 为顺序,简要叙述了鲁迅先生从 到的情况,语言俭省,感情含蓄。

3.文中提到的“新文艺”是指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

鲁迅选择学医的原因是,后来又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5.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我的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鲁迅自己不肯做幕友或商人,却强调“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这是为什么?

⑵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

作者为什么用轻描淡写的语气写这一件非常重大的事?

6.下面这句话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7.指出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表达作用:

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

一点:

8.课文共写了关于鲁迅先生四个方面的.内容,请加以概括:

9.鲁迅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10.《人民日报》曾举办过征集“献给母亲的一句话”活动,请欣赏两则获奖作品,并完成其后两题:

其一:母亲是月台,儿子是那挂长长的列车。

其二:慈母手中的那根为游子缝补衣衫的线,是世界上最长的线。

⑴上述两句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分别是 和 。

⑵其二是活用两句古诗而来,这两句古诗是。

⑶请你也参与这项活动,为母亲献上一句话,并指出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献给母亲的一句话是:

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篇4:鲁迅自传

教学目的:

1. 了解并掌握“自传”这种文体的'相关常识及写法。

2. 了解鲁迅先生1881―1930的人生经历和著述情况。

3.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的伟大抱负和崇高思想。

4.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与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    引导学生按时间顺序梳理鲁迅先生1881―1930年间的人生经历。

2.    理解并认识鲁迅弃医从文,实现思想转变的深刻原因。

3.    认识“自传“的文体特点及写法。

4.    指导学生怎样收集资料及怎样确定选题。

教学设想:

1.    三课时

2.    运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解题、作者简介

[4] [5] [6]

篇5:鲁迅自传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鲁迅自传》阅读原文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鲁迅自传》阅读题目

1.本文段可分为三个层次,请用“∥”把它划出来。

2.文中加粗的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文段中画浪纹线的句子含蓄地交待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事件?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表达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鲁迅到广东后,“四月辞职”,这中间也暗含了一个重大事件,它是什么?鲁迅为什么要辞职?

5.本文段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体现了全文的一个什么特点?

篇6:鲁迅自传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1.……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

2.写出了鲁迅处境不尽如人意,想寻一个适合自己理想的职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失落、惆怅之感。

3.含蓄地交待了1926年的“3·18”惨案。作者是用轻描淡写的语气来表达的。它表达了作者对段祺瑞政府及其反动文人的蔑视,也透露出无声的控诉。

4.它暗含了XX发动的“4·12”反革命政变。鲁迅在这次重大事件中,看到了更多的血,更残酷的杀戮。他认清了XX的反革命本质,不愿在反革命统治区任职,因而毅然决然地“辞职”。

5.本文段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体现了本文语言简洁,感情含蓄深刻的特点。

篇7:鲁迅自传节选阅读理解及答案

鲁迅自传节选阅读理解及答案

阅读理解。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的'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1、按时间顺序给本段分为三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中多次提到“走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月辞职”暗含了一个重大事件,是什么事件?作者为什么辞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语言文字的表达体现了全文的一个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1、第一层:(……被拒绝了。)写;第二层(……国文系讲师。)革命发生后;第三层:一九二六年后。 层意“略”

2、说明,为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理想的职业而不得已,体现了作者无可奈何、失落、惆怅之感。(意思对即可)

3、“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作者认清了蒋某人的反革命本质,不愿在反革命统治区任职。(意思对即可)

4、简洁,感情含蓄深刻 。(意思对即可)

篇8:阅读鲁迅自传节选完成阅读题

阅读鲁迅自传节选完成阅读题

①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放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的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里我是二十九岁。

②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1、选文①段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段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青年时期经历了数次人生道路的选择,选文记叙了那些选择?请简要说明,并说说原因是什么。

3、“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这句话表现了鲁迅怎样的精神?

参考答案:

1.外出求学 工作经历

2.(1)决定学医 因为我确知道了我的医学对于人们维新有很大的动力 (2)舍医从文 以为我觉得你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

3.将那种欲置我于死地的告密行为说成“说我不好”,重话轻讲,能表达对敌人的藐视,也能体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将告密者尊称为“学者”,不无调 嘲弄之味。“段祺瑞政府” “要捕捉我 ”也表明鲁迅与反动派势不两立的坚定立场和革命精神。

【《鲁迅自传》原文全文阅读】相关文章:

1.鲁迅自传课件

2.《鲁迅自传》 (语文版)

3.《鲁迅自传》语文教案设计

4.鲁迅《风筝》原文

5.祝福鲁迅原文赏析

6.英文自传范文阅读理解

7.《春天》阅读原文

8.鲁迅的名人名言阅读欣赏

9.鲁迅和水浒传阅读理解

10.铁笛道人自传阅读答案

下载word文档
《《鲁迅自传》原文全文阅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