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读后感>《明朝的那些事儿》读后感及经典段落

《明朝的那些事儿》读后感及经典段落

2023-07-11 08:57:1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系系话事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明朝的那些事儿》读后感及经典段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明朝的那些事儿》读后感及经典段落,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明朝的那些事儿》读后感及经典段落

篇1:《明朝的那些事儿》读后感及经典段落

《明朝的那些事儿》读后感及经典段落分享

这本书虽然是一家之言,但比我们看到的很多所谓的历史要公正的多。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是一位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觉得,整本书的价值,远胜于什么讲坛,也远胜于我们学了六年的history,它提供了另一种看待历史的方法。另一种评价历史人物的视角。那些在我们教材上被轻描淡写的人、那些被故意扭曲的人、那些被刻意夸大的人、那些被无意忽略的人~~~都重新展现出了自己的价值。。8e98d81f8217304975ccb23337bb5761 大括号内为当年明月原文。a8e864d04c95572d1aece099af852d0a 我复制几段映像深的上来,就这么看可能有点说教。为了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兄弟伙还是自己看书吧,看他的博客也可以。。6c29793a140a811d0c45ce03c1c9 。d81f9c1be2e08964bf9f24b15f0e4900 一.王阳明。788d986905533aba051261497ecffcbb 。b7bb35b9c6ca2aee2df08cf09d7016c2 理。6c29793a140a811d0c45ce03c1c93a28 【自古以来,有这样一群僧人,他们遵守戒律,不吃肉,不喝酒,整日诵经念佛,而与其他和尚不同的是,他们往往几十年坐着不动,甚至有的鞭打折磨自己的身体,痛苦不堪却依然故我。 有这样一群习武者,经过多年磨练,武艺已十分高强,但他们却更为努力地练习,坚持不辍。 有这样一群读书人,他们有的已经学富五车,甚至功成名就,却依然日夜苦读,不论寒暑。 他们并不是精神错乱,平白无故给自己找麻烦的白痴,如此苦心苦行,只是为了寻找一样东西。 传说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种神奇的东西,它无影无形,却又无处不在,轻若无物,却又重如泰山,如果能够获知这样东西,就能够了解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的奥秘,看透所有伪装,通晓所有知识,天下万物皆可归于掌握!。c24cd76e1ce41366a4bbe8a49b02a028 这并不是传说,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2723d092b63885e0d7c260cc007e8b9d 这样东西的名字叫做“道”。。33e75ff09dd601bbe69f351039152189 所谓道,是天下所有规律的总和,是最根本的法则,只要能够了解道,就可以明了世间所有的一切。。beb22fb694d513edcf5533cf006dfeae 这实在是一个太大的诱惑,所以几千年来,它一直吸引着无数人前仆后继地追寻。更为重要的是,事实证明,道不但是存在的,也是可以为人所掌握的。。8757150decbd89b0f5442ca3db 对于不同种类的追寻者而言,道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对于和尚们来说,道的名字叫做“悟”,对于朱熹这类读书人而言,它的名字叫“理”。】。34173cb38f07f89ddbebc2ac9128303f 。fe8c15fed5f808006ce95eddb7366e35 鲁迅是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再看看王阳明――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政治家。请注意,他每一样都是货真价实如假包换的“家”,不但是,而且还是国际公认。。735b90b456 。58e4d44e550d0f7ee0a23d6b02d9b0db 起点。ab233b682ec355648e7891e66c54191b 【圣贤之路是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它有起点,却似乎永远看不到终点。它神秘,诡异,又深不可测,它比名将之路更加艰辛,在这条道路上,没有帮手,没有导师,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成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失败,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放弃。。f340f1b1f65b6df5b5e3f94d95b1 然而十八岁的王守仁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道路,他最终成功了,在十九年后的那个地方,那个夜晚,那个载入历史的瞬间。】。5b69b9cb83065d403869739ae7f0995e 。e744f91c29ec99f0e662c9177946c627 教育家。王阳明。81e74d678581a3bb7a720b019f4f1a93 【王守仁还是比较实诚的,他说了实话:。6c4b761a28b734fe93831e3fb400ce87 “我们要去贵州龙场。”。8757150decbd89b0f5442ca3db4d0e0e 随从们的脸立马就白了,王大人你太不仗义了,那里平时可是发配犯人的地方啊! 面对着随从们的窃窃私语,王守仁十分坦然:。dc82d632c9fcecb0778afbc7924494a6 “如果你们不愿意去,那就回去吧。”。08d98638c6fcd194a4b1e6992063e944 看着犹豫不决的随从,王守仁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默默地拾起行李,向前方走去。 夕阳之下,王守仁那孤独的身影越来越远,突然,远处传来了王守仁的大声吟诵: 客行日日万锋头,山水南来亦胜游,。f29c21d4897f78948b91f03172341b7b 布谷鸟蹄村雨暗,刺桐花暝石溪幽。。758874998f5bd0c393da094e1967a72b 蛮烟喜过青扬瘴,乡思愁经芳杜州,。115f89503138416a242f40fb7d7f338e 身在夜郎家万里,五云天北是神州!。fc49306d97602c8ed1be1dfbf0835ead “天下之大,虽离家万里,何处不可往!何事不可为!”王守仁大笑着。 在这振聋发聩的笑声中,随从们开始收拾行装,快步上前,赶上了王守仁的脚步。 王守仁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是值得钦佩的,可是真正说了算的还是革命现实主义。 当他历经千辛万苦,爬山沟,游小河,来到自己的就职地时,才真正明白了为什么这个地方叫做龙场――龙才能住的场所。。5e388103a391daabe3de1d76a6739ccd 此地穷山恶水,荆棘丛生,方圆数里还是无人区,龙场龙场,是不是龙住过的场所不知道,但反正不是人呆的地方。。84d9ee44e457ddef7f2c4f25dc8fa865 而不久之后,王守仁就发现了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c9e1074f5b3f9fc8ea15d152ad 当他来到此地,准备接任驿站领导的时候,只看到了一个老弱不堪的老头和二十几匹瘦马,他十分奇怪,便开始问话:。67c6a1e7ce56d3d6fa748ab6d9af3fd7 “此地可是龙场?”。06997f04a7db92466a2baa6ebc8b872d “回王大人,这里确是龙场。”。dbe272bab69f8e13f14b405e038deb64 “驿丞在哪里?”。f718499c1c8cef6730f9fd03c8125cab “就是我。”。0584ce565c824b7b7f50282d9a19945b “那驿卒(工作人员)呢?”。e70611883d2760c8bbafb4acb29e3446 “也是我。”。218a0aefd1d1a4be65601cc6ddc1520e “其他人呢?”。3b5dca501ee1e6d8cd7b905f4e1bf723 “没有其他人了,只有我而已。”。2e65f2f2fdaf6c699b223c61b1b5ab89 王守仁急了:。d9d4f495e875a2e075a1a4a6e1b9770f “怎么会只有你呢?按照朝廷律令规定,这里应该是有驿卒的!”。352fe25daf686b 里长手一摊:。c2626d850c80ea07e7511bbae4c76f4b “王大人,按规定这里应该是有的,可是这里确实没有啊。”。cedebb6e872f539bef 看着眼前这个一脸无辜的老头,王守仁无可奈何地瘫坐在地上。。0fcbc61acd0479dc 想到过惨,没想到会这么惨。。3b5dca501ee1e6d8cd7b905f4e1bf723 要说这世上还是好人多,老头交接完走后没多久,又折转了回来:。b1eec33c726a60 “王大人,如果你在这里碰到了汉人,那可千万要小心!。7eacb532570ff6858afd27 “为什么?”。2050e03ca119580f74cca14cc6e97462 “这里地势险恶,要不是流窜犯,或是穷凶极恶之徒,谁肯跑到这里啊!” “那本地的苗人呢?”。013a006f03dbc5392effeb8f18fda755 “喔,这个就不用操心了,他们除了时不时闹点事,烧个房子外,其余时间是不会来打扰王大人的,他们的问题基本都是内部解决。”。eddea82ad2755b24c4e168c5fc2ebd40 “为什么?”。093f65e080a295f8076b1c5722a46aa2 “因为他们不懂汉话啊!”。8d317bdcf4aafcfc22149d77babee96d 王守仁快晕过去了,他终于明白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局面。。cc1aa436277138f6 老头走了,临走前留下了一句十分“温暖人心”的话:。a49e9411d64ff53eccfdd09a “王大人多多保重,要是出了什么事,记得找个人来告诉我一声,我会想法给大人家里报信的。”。5751ec3e9a4feab575962e78e006250d 好了,王所长,这就是你现在的处境,没有下属,没有官服,没有编制,甚至连个办公场所都没有,你没有师爷,也没翻译,这里的人听不懂你说的话,能听懂你说话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人。 官宦出身,前途光明的王守仁终于落到了他人生的最低谷,所有曾经的富贵与美梦都已经破灭,现在他面对着的是一个人生的关口。。96da2f590cd7246bbde0051047b0d6f7 坚持?还是退却?。c4ca4238a0b923820dcc509a6f75849b 王守仁卷起了袖子,召集了他的随从们,开始寻找木料和石料,要想长住在这里,必须修一所房子。。44f683a84163b3523afe57c2e008bc8c 然后他亲自深入深山老林,找到了当地的苗人,耐心地用手语一遍又一遍的解释,得到他们的认同,让他们住在自己的周围,开设书院,教他们读书写字,告诉他们世间的道理。】 。7634ea65a4e6d9041cfd3f7de18e334a 龙场悟道。ccb0989662211f61edae2e26d58ea92f 【王守仁在痛苦中挣扎着,一切都已失去,“理”却依然不见踪影。。c06d06da9666 竹子里没有,花园里没有,名山大川里没有,南京没有,北京没有,杭州没有,贵州也没有! 存天理,去人欲!。959a557f5f6beb411fd954f3f34b21c3 天理,人欲!。185e65bc40581880c4f2c82958de8cfe 理!欲!。ec8ce6abb3e952a85b8551ba726a1227 吃喝拉撒都是欲,“欲”在心中,“理”在何处?“理”在何处?!。1a5b1e4daae2 王守仁陷入了极度的焦虑与狂躁,在这片荒凉的山谷中,在这个死一般宁静的夜晚,外表平静的他,内心正在地狱的烈火中煎熬。。a8ecbabae151abacba7dbde04f761c37 答案就在眼前!只差一步!只差一步而已!。aab3238922bcc25a6f606eb525ffdc56 忽然,一声大笑破空而出,打碎了夜间山谷的宁静,声震寰宇,久久不绝。 在痛苦的道路上徘徊了十九年的王守仁,终于在他人生最为痛苦的一瞬获知了秘密的答案。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01f78be6f7cad02658508fe4616098a9 万古长风,一朝风月。。289dff07669d7a23de0ef88d2f7129e7 此一瞬已是永恒。。32b30a250abd6331e03a2a1f16466346 我历经千辛万苦,虚度十九年光阴,寻遍天涯海角,却始终找不到那个神秘的“理”。 现在我终于明白,原来答案一直就在我的身边,

篇2:《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精选

想到历史,你会觉得什么?是无趣乏味,还是枯燥无比?是死死板板还是循规蹈矩?而当年明月写的这本讲述明朝历史的书籍,彻底颠覆了我对于历史的看法。将明朝两百六十七年的历史,在当年明月的笔下充满了风趣幽默,让人回味无穷。

先看,欢呼;再看,赞扬;最后,失落。我认为,明朝可分三个阶段:明朝的建立到燕王篡夺后的辉煌是其一:这一部分让我越看越激动:权臣的勾心斗角,新来更替是其二:每当看到一个个人随着自己的一声响亮的啼哭而来,到别人假惺惺的哭泣而去,这种东西被当年明月描写的栩栩如生,仿佛人物真的出现在我眼前,让我不禁赞扬出声;最后就是明朝这栋大厦的倒塌:名将的死于非命,皇帝的无力回天;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书中应该包含了作者的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有很多至理名言。印象深刻的是一句:“你还很年轻,将来你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你决不能丢弃,一个叫良心,另一个叫理想。”当今的社会非常现实,有因才有果。我们并不是生活在小红帽和白雪公主的世界里,不像那些美好的童话故事,不会有悲伤,不会有痛苦,一定会有个完美的结局。那只是幻想罢了。我们要学朱元璋,有梦就去追,有事就去干,这世上,不会就坐在那边什么事也不做,就会有一个童话般的结局。正如那句话所说,没有人能随随便便的成功。

篇3: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一个雪花轻扬的夜晚,我终于读完当年明月的整部《明朝那些事儿》,看着窗外的雪舞如絮,憧憬着明晨的朝阳东升,我不禁陷入沉思……

这套书,以《明史》为蓝本,文风严谨又不乏幽默,作者不时穿插的评论尤为一针见血、恰到好处。掩卷之余,除了佩服作者丰富的史学知识,更是赞叹于其无与伦比的社会洞察力。他用那充满智慧的语言,讲述了自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起,直到末帝崇祯悲凉自缢于景山这长达276年的历史皓月。

书中众多人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常遇春、徐达的将才独具,用兵如神;于谦、王守仁的力挽狂澜,高风亮节;戚继光、俞大遒的奋力拼杀,平定倭寇;徐阶、严嵩的勾心斗角,争权夺利;袁崇焕、孙承宗的老谋深算,巧用兵法;李自成、皇太极的背水一战,最终进攻……

但最让我敬佩的,却是杨继盛。他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却遭诬陷下狱,不惑之年就屈辱故去。但是,他真的就这样死去了吗?没有,他的精神活了下来,名震天下,永垂青史,因为他的坚忍、顽强、正直。他也坚信:严嵩之患终有一日能予以肃清。

是的,正义与公道,或许会迟到,却绝不会不来。

由这里,我浮想起二战中的许多:“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血洗平顶山”……日寇铁蹄犯下的一桩桩、一件件,骇人听闻,惨绝人寰。这种赤裸裸的侵略战争,给我国及其他受侵略的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在我中华民族团结抗敌,浴血奋战下,在一切爱好和平,胸怀正义的友国帮助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终于低下那可恶之头颅,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我们深信,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历史之必然,因为正义终将引领历史。无论多么风云变幻,恶狼当道,承载历史这艘巨轮必会在正义的舵手操纵下航行,引领着人类驶向辉煌灿烂的明天。

回望古今,历史向我们宣告: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对于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来说,读史使人明智。我们是祖国的明天,也是世界的未来。我们更要学习历史、总结历史、借鉴历史、感悟历史。

我国古人都深知“明镜高悬”,我们新时代中学生更要明志用功,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不断修正航向,使正义引领时代,努力奋斗,为全国,乃至全人类的福祉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4:《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

岁月不饶人,明朝时期的事情发生了种.种事情,看完了这两本书,我深有感触。这部书是当年明月,也就是石悦写的明朝“通史”。这书从明朝开国的朱元璋说起对当时的十七帝王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了全景展示,充分的体现出当时政治思想与当时开国皇帝建立的帝国进行了详述。

第一部中写的是朱元璋生于乱世当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没有背景,没有依靠,没有后台。他的一切都是他自己努力争取得来的。他历尽千辛万苦,一次次的从死神的魔掌中挣脱,一次次从死人堆里爬起来掩埋战友的尸体后继续战斗,一直坚持着。

也可以说在当时最优秀的统帅非朱元璋莫属。

驾崩后传位于长子朱标之子朱允炆,但朱允炆上台就要削潘。后燕王朱棣以“倩难之役”的名义夺位。

在读到第二部结尾时我的感觉只是当时的蒙蒙凄凉,它讲到郑和下西洋,修着《永乐大典》南下讨平南安等,后来永乐帝于北伐蒙古归来的路途上病逝。明朝在经历了比较清明的“仁宣之治”后开始进入了动荡时期。读到这里我也只是觉得当时的“悲惨”,也只是慢慢的看下去。大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为而导致了二十万大军在土木堡丧于一旦幸亏忠臣于谦奋力救回了明帝国,但随即又有两位皇帝争夺王位的“夺门之变”后都被害身亡了。读到这里我才晓得了什么叫历史小说的精彩与其对此使读者的眼球应接不暇,欲罢不能。

也是这两部历史小说我感觉到告诉了我影月之殇影歌的感伤。明朝的言官也告诉了我们直谏者未必忠。贪官们告诉我们贪污者未必奸。皇帝嘛,呵呵,真活的不是人~朱元璋的身世告诉了我们要自食其力,像他这样没有依靠没有后台没有背景的人都能当上皇帝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5: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在孜孜不倦的努力之下,终于,把《明朝那些事儿》从头到尾翻完了,从开学到现在,就快一个学期了。

从朱重八到崇祯,两百多年的历史,皇帝、文臣武将、太监、宫女皇妃、社会知名人士等等等,当年明月就这么慢慢说,一个一个说,然后我慢慢看,一个一个慢慢看,由刚开始的感情会随着作者的笔触大悲大喜莫大感慨到后来慢慢的宠辱不惊,无论里面的人物经历着什么,我都仅仅在旁边慢慢看他们的经历,因为历史,是我无法改变的。有人说《明朝那些事儿》有点胡说八道,是的,这点我赞成,但是这是一本正儿八经讲历史的书,我肯定看不下去。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掺杂有作者个人的喜好和评价的。看书的过程,仅仅是一个借当年明月的视觉来感受明王朝兴衰起伏的过程。当然,里面的每一次权谋都惊心动魄,每一个英雄都感天动地,每一个坏人都得有道理,好人却好得没有道理。可是他们终究的结局都是:成为历史。

朱重八、朱棣、朱允伞⒅旌小⑼蚶、崇祯、刘伯温、于谦、徐阶、张居正、严嵩、李成梁、李如柏、毛文龙、袁崇焕、高迎祥、魏忠贤……他们的嘴脸,好的坏的,一个个在大脑挥之不去。可惜的是,明朝历史,连皇后,也只记载是马皇后、王皇后、客氏,很少有正名。

高兴的是,终于看完了,终于不用再考试复习的时候再纠结是看课本还是看《明朝那些事儿》――很多时候,选了后者,如果考得太烂,就是《明》的错,如果考得很好,那是我努力的结果,哈哈!嗯,安心复习,考完试干正事去。

篇6:《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这篇文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了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明朝那些事·洪武大帝》是从朱元璋的出身开始写起,到永乐大帝夺位的靖难之役结束为止。叙述了明朝最艰苦卓绝的开国过程。

潘阳湖之战是朱元璋的成名之战,鄱阳湖之战也奠定了他统一中国的基础。在潘阳湖之战中,朱元璋之所以能赢是因为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小胜大,正是巧妙地利用了陈友谅错误的结果。面对舰只庞大、装备精良的陈军,朱元璋冷静、敏捷地捕捉敌方的弱点和失误,化不利为有利,进入湖口之初,就在武阳水与鄱阳湖、长江与鄱阳湖各隘口,层层派兵扼阻,限制其兵力展开,阻止其发挥多兵大舰的优势,形成了对陈友谅的战略包围,因此从开始便掌握了战略主动权。然后又集中大部战船和兵力逐次打击陈军,并善于利用风向、水流等自然条件,及时抢占有利攻击阵位,不失时机地实施火攻,充分发挥火器的作用,终于以少胜多、以小击大、以弱胜强,创造了我国水战海战史上的著名战例。

潘阳湖之战因为朱元璋的冷静才以少胜多、以小击大、以弱胜强。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我们不能慌张,要冷静,不会因此而受到干扰。当事情露出破绽时,我们要迅速的观察到,并将破绽弄得越来越大,再因此将事情化不利为有利。

篇7:《明朝那些事儿》精选读后感

我在班上换书的时候,换到了一本有趣的书,《明朝那些事儿》,我立马翻开了这本书,开始津津有味地看着。

这本书塑造了几个人物形象,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严嵩和徐阶还有聂豹。严嵩是一个喜爱拍马屁的家伙,而且奸诈无比。徐阶和聂豹则是勤奋好学。

这本书讲了在内阁里发生的许多战斗,战斗不是指别的,而是指为了利益和地位而发生的内阁内战。

严嵩原本不是一个污吏,但是在原则还是利益面前,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并获得了一个光荣的称号“明代第一奸臣”。但是,这场战斗最终还是严嵩输了,他最后是被一个熟悉的老乡—徐阶给剥夺了全部财产,被赶回老家,靠沿街乞讨维持生计,受尽了大家的白眼,最终,他在一片荒野中就这样悲惨的死去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无论在明朝还是现在,都不能当一个污吏,不要为了利益而放弃尊严,否则,你就会沦落到明代第一奸臣—严嵩一样的下场。

篇8:《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历史离我们太远”大多数的人总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谁说不是呢。一方面历史书籍数目不可小觑,从《左传》到《清史稿》从三皇五帝到清末,浩浩荡荡上下五千年的光景,不知该用多少文字承载,有句话说:“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就多少表现了人们面对久远的历史和浩瀚史籍时往往会出现的迷茫。另一方面就是那些经过苦心研究产生的学术著作,我们往往视为畏途,将其束之高阁,难道历史真的阳春白雪到了我们无法企及的地步了吗?直到读了《明朝那些事儿》我才知道,原来历史也可以这样生动有趣。作者当年明月,心灵历史开创者,他说自己的写法是;“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人物为主线,并加入小说的笔法和对人物的心理分析,以及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的一些评价。”并且说其作品:“不是小说,胜似小说。姑且就叫做明札记吧。”许多作家都认为这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创造。

读罢此书,回肠荡气,好似穿越回了大明王朝,陪那些朱门帝王走了三百多年的光阴。

篇9:《明朝那些事儿》精选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是当年明月,他以幽默风趣的写法将明朝的故事生动地写出。以史料为基础,再加上一些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它王公权贵等小人物的命运故事形象写出。不会让读者感到无趣,也不会让人提不起兴趣,在他的笔下,所有人物都像是有血有肉一样,都带有着自身的情感。它的第一部写的是明朝的第一位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在没有任何身世背景和其它优势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一路披荆斩棘最终登上皇位,虽然这一路上注定不会平坦,但他也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成功。朱元最终璋能够登上皇位,这其中肯定也不止有他部下的能力的一方面,这其中更多的一方面肯定还有他自身的聪明才智。

朱元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我觉得这句话特别霸气,但是还要有能力和资本说出这句话,在后来他也的确有了这个能力和资本。看完朱元璋的故事后,也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既然朱元璋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都能登上皇位,赢得了天下,那么我们现在在这么安定的情况下又有什么资格不去努力呢?

篇10:《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几周前,孟老师送给我了一套《明朝那些事儿》。我想:不就是历史书嘛,干巴巴的!因为那时我刚读完《大清十二帝》,虽然我对历史感兴趣,但读到里面长篇大论的片段时,我总有一个感觉——晕。

可是,当我翻开书,刚看了一篇,就被吸引住了:书里既讲解了正史,又不乏幽默的语句,真是学习、娱乐两不误。而且,书中的人物都被描述得栩栩如生,严厉的朱元璋、一脸正气的方孝孺、骄横的蓝玉、精神抖擞的朱棣……这些历史人物都有声有色地被描写了出来,好像站在你面前似的。

特别是读到李如松在平壤炮轰日军小西行长部那段时,我仿佛看见了“数百门小弗朗机、大弗朗机一齐发射,无数的石子、炮弹从天而降,日军被打得稀里哗啦”的情景。再联想到后来的侵华战争,中国军队不堪一击,连连失利,真让人感慨万千啊。

看来,如果不进步,就会被他人超越。后来的清朝,“以铁骑平天下”,最后还是输给了八国联军、英法联军,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公平条约。这就是因为别人在进步、图强,战斗力飞快地上升;八旗却在渐渐腐败,战斗力越来越差。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也要不断进步,不能虚度时光。比如,放假的时候复习一下知识,有空补习一下自己比较薄弱的科目等等。只有不断进步,才能不断超越自我。

篇11:《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迎着温暖和煦的春光,我翻开了《明朝那些事》,品历史之悠久,享生活之美好!善哉!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王朝——明朝的兴衰。那犀利的文笔,将任务的形象、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战争中,将领的运筹帷幄;朝廷里,百官的钩心斗角,无不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书中朱元璋的精明,于谦的正直清廉,张居正的刚正不阿,王守仁的无懈可击,孙承宗的神机妙算,都使我感慨万千,而真正令我仰慕的还是徐宏祖(徐霞客)。精于权谋的野心家、政治家,在朝野中明争暗斗,为了地位,、权力去陷害他人,而却忘记了自由,忘记了生活。他们眼中的成功就是排斥他人,跻身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内阁首辅,他们被历史制度牵着鼻子走,虽然为历史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但他们的人生并不成功,并不幸福。我只羡慕徐宏祖!

徐宏祖没有选择当年的科举考试的方法出人头地,他从小就立志遨游四海,即使遇到艰难险阻也不退缩。他用自己的方式度过了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他是一个伟大的人,一个成功的人。而他的《徐霞客游记》也成为我国地理学的名篇著作。

人云亦云不是一种好习惯,而是一种自卑的,毫无信心的做法。别人有自己的方式,你为什么没有?你凭什么没有?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就像天上的繁星,地上的沙砾一样,数不胜数,却没有一模一样的。你可以有一个属于你自己的人生,没有人能克隆,克隆也是徒劳。

成功的人生是美好的,谁都这样认为。但不精彩的人生,不独特的人生,却并不成功。因为,唯一成功的方式,依我看来就是——

用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篇12:《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说到历史,很多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枯燥、无味。如果你也是这样想,那就请你去看一下《明朝那些事》,这本书绝对可以颠倒你对历史的看法。

这本书的作者用风趣幽默的话语描写了在明朝发生的各种事情,并把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把战争的场面描写得淋漓尽致。在这本书中令我影响最深刻的就是朱元璋这个平民出身,却能当上皇帝的人。

朱元璋小时候饱受元朝的腐败统治之苦,家中十分贫苦,在中国历史上的所有皇帝中,大概是唯一一个一无所有的民农,是通过造反才夺得了天下。他没有受过教育,却能够带领千军万马争夺王位,是一个军事天才,更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人才!

朱元璋令我最敬佩的是他的各种本领:果断、坚持、冷静。这三样宝物合起来,能够让他在战场上完美地指挥出迎战方法。在这三个本领前,无论是什么困难都能迎刃而解,最终让我们能够登上成功的彼岸。

朱元璋还教会了我一种很重要的东西自信。他曾经说过我相信,我是对的。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我们会捡到许许多多的钥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闪闪,但是却只有一把能打开成功的大门。在带领大军作战时,我们只有一次机会,只有一个时机是最合适的,如果失败了,就会失去一切。但是朱元璋在关键时刻毫不紧张。因为自信,他相信的自己的决定;因为自信,他登上了皇位。

这就是《明朝那些事》教会我的,不多,但是却能使我终生受益。

篇13: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范本

最初读《明朝那些事儿》是在表姐夫的家里上网时,无意中在天涯论坛看到。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天天追着看连载。后来,当年明月又转移到新浪博客上连载,我也跟着转移到新浪。不但自己看,也大量推荐给书友,凡是看过都说好。

一次,我和办公室一女同事聊天时谈到了这本书。她听完介绍后问:“真有你说得这么好看吗?”我忙说:“真的好看,不信我明天拿来给你看一下就知道了。”

次日,当我把第一集递给她。她面露难色道:“这么厚呀!我平时最多翻翻《知音》《读者》,好多年都没正儿八经看过书了,不晓得看不看得进去喔?”

我说:“没关系,你先试试蛮。如果觉得不好看,明天还给我就行了。”

结果第二天一上班,她兴冲冲的就跑来告诉我:那本书太好看了,她昨晚上吃完饭就一直坐在床上看,把肚子都笑痛了。后来,她老公实在看不下去了,便一把把书给抢了。还骂她:“啥子书这么好看哟!你看得这么虾,我也来看下。”她说:“正好,我早就想解手了。我先上个厕所,你先慢慢看。”

等她上完厕所回来,发现她老公也坐在床头,正看得笑嘻了。结果,夫妻俩干脆就一起看,硬是把一本书全部看完了才关灯睡觉。

说完,她急着催我:“快把第二集借给我看看。”《明朝那些事儿》一共七册(后来又出版过九册版),最大的特点是作者用风趣幽默的笔法来讲述正史,因此让人欲罢不能,笑不绝口。其实,当年明月的年龄和我差不多,但他肚子里的书却读得比我多得多。而且他对社会、对人性、对历史的认识也比我深刻得多。

他这套书,我前前后后共读了七遍。第一遍让人笑,第二遍让人哭,第三遍、第四遍……第七遍则让人沉思、反省。诚可谓:受益匪浅!受益匪浅!。

篇14:《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滚滚长江依旧在,淘尽英雄......

作者以通俗易通的文字娓娓阐述了三百年间明朝的人事更替、历史兴衰。让人阅之不倦却又惋惜不已。然所谓历史,就是过去的事,它的残酷之处在于:无论你哀嚎、悲伤、痛苦、流泪、落寞、追悔,他都无法改变。它不是观点,也不是议题,它是事实,既成事实。

很多时候,我们站在十字路口犹豫不决,如何抉择是个重要的课题。作为一个政治家,需要步步为营,一不小心便万劫不复。因此只有在正确认识自己和敌人的前提下审时度势,排除身边的靡靡杂音,站在问题的制高点才能作出相对正确的决断。尤其是建文帝更是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当然其父亲朱标早逝,没有给他打好相应的政治基础;另爷爷朱元璋在为他扫清障碍的时候也得罪了一批武勋集团中人。最重要的一点是作为一个皇帝,一个政治家,更是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便激进削藩导致藩王谋反发动叛乱。靖难之役,建文帝很多次都可以取得胜利却因为没有充分认识自己和对手导致屡屡抉择失误,比如偏信文臣任用李景隆,活捉反贼朱棣(等于给朱棣赐了一道免死金牌)。一错再错,注定失败。所以当朱棣兵临城下,建文帝“自焚”于宫殿内。

虽然朱棣篡位称帝,名不正言不顺但到底是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向劳模父亲朱元璋看齐,兢兢业业,创造了“万国来朝”的永乐盛世。

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

合上书本,三百年间浮浮沉沉大明朝的历史依然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后人读前人史记是一个经验、教训、明鉴、秉承、沉淀过去和导向未来的过程。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教我们融会贯通、以史为鉴、惩前毖后.......站在先哲的大思想大智慧上辩证的看待问题,便会豁然开朗。

洞悉世事胸襟阔,阅尽人情眼界宽。

芸芸众生百相,皆沧海一粟耳。无论王侯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将归于尘土,湮灭在历史的长河里。所谓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以及一切的一切都只是粪土。

篇15:《明朝那些事儿全集》读后感

这本书陪伴了我三个月的上下班路程,每天在公交地铁上,我的眼里不再是拥挤的人群,而是大明三百年间的风起云涌!

以前我觉得很多电视剧剧情太过狗血,现实中怎么可能发生这种事!于是我认为自己更喜欢历史的真实,但是这本书看下来发现原来历史也会有各种荒诞剧情,堪比某些狗血电视剧!看到王振、严嵩、刘瑾、魏忠贤等奸臣祸国殃民气的咬牙切齿!

崇祯死前大呼“诸臣误我!”书中也说文官集团是明朝最大的祸害,其次才是宦官!明朝后期的言官无时无刻不在相互弹劾相互谩骂,结党营私打击异己,只为争夺更高的权力,金钱!为人民服务的觉悟是没有的,面对内忧外患的对策是空白的!对能臣战败后的弹劾打压是致命的!一群贪图享乐昏庸无能的蛀虫!

看到后面心情是很沉重很压抑的,虽然当年明月是一个非常幽默的人,但这是真真切切的历史呀,尽管他在尽力以轻松的笔调向读者讲述气数将尽的大明,还是压抑不住漠大的悲凉。昏庸,贪图享乐往往是历代亡国之君的代名词,然而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自登基以来勤于政务,除阉党,抗后金,平内乱…一直坚持挽救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然而天灾不断,战事不休,朝中大臣昏庸无能,大明将倾,崇祯独木难支啊!

读史能不能明智我不清楚,但是至少能弥补一点知识的空白!一本很好的明代历史通俗读物~

篇16:《明朝那些事儿全集》读后感

书看了很多遍,基本都停在东林党那里。对我来说,眼瞧着一个原本兴盛之极的王朝头也不回地奔向末路,是一种悲哀,这种摧毁的感觉我一直没法接受。放下这本书几年之后,我也没想清究竟是为什么,竟然渐渐习惯了这种无奈的感觉,可能是因为生活中体会到了一些人生的矛盾。这也促使我拿起书再读下去,看到了数百年前的来自明末时大厦将倾的尽力挽救,虽然最终他们失败了,但我依然觉得他们是幸运的,因为漫漫长河曾有过一道涟漪是因他而起。

我相信“知来路,明去处”,所以看历史经常感动,然后又精神飘飞想到自己的现状。我是一个笨人,所以常常会空想,而且人又愚钝,对多数触手可及的东西往往视而不见。我也不是没自我批评过,“你要被人瞧不起的”,但是总会在心底里悄悄响起“这样干真没意思”,诸如此类的话阻止我继续反省下去。我该怎么办呢?

还记得曾经看到一位网友评论《平凡的世界》他这样说道,“这个平凡的.世界里人的命运是如此的微不足道,而其中的挣扎与奋斗却又如此壮烈与不朽。”我深有同感。

未来的事谁知道呢,看到点和别人不太一样的东西,会不会过得更好我说不上,不过这事有点意思倒是真的。

篇17: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在看《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我是怀着激动的心情看的。朱元璋从一个普通农民的身份,没有后路,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唯一的精神支柱就是“为了让农民能够咸鱼翻身”。我觉得他是一个坚强,而且不是一般坚强的人,他忍受了失去父母的痛苦,将痛苦转化成“反元朝”的勇气。

一直看到第十二章:鄱阳湖!决死战!我还没看内容,就知道了陈友谅此次必输。虽然是打“水仗”但朱元璋在这个方面,论计策,论计量,他并不高于陈友谅,那么为什么会赢呢?读到后面才发现,朱元璋靠的是一点点运气,加上他敏锐的军事天赋和军事感觉,这相当与为他添了双翼,从而助他走上了梦寐以求的`皇位。我佩服“当年明月”的才华,用朴实的文字写出了古时候,登位的残酷,每一个皇帝都是踩着别人走上去的,用通俗点的话,就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可见当时皇室中“竞选皇帝”的可怕之处。

我看完这本《洪武大帝・第一部》后觉得历史也能写得很好看,其实我是不爱看历史书的,但不知怎么了,就迷上了《明朝那些事儿》,这真是一部好书。

【《明朝的那些事儿》读后感及经典段落】相关文章:

1.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2.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500字

3.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读后感

4.《明朝那些事儿》初中读后感作文

5.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400字心得体会

6.小说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00字

7.明朝那些事儿第一章读后感200字

8.经典小说:《明朝那些事儿》

9.《明朝那些事儿》心得体会字

10.明朝那些事儿高一读书心得800字

下载word文档
《《明朝的那些事儿》读后感及经典段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