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宁波年味作文
“t2338001”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阿拉宁波年味作文,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后的阿拉宁波年味作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篇1:阿拉宁波年味作文
阿拉宁波年味作文
刚醒来,感觉自己是被鞭炮叫醒的“噼里啪啦”地作响。不用想,我就知道――过年了!
还没等到“年”――这个顽皮的小男孩到来,就早已让人们听见他那轻盈的`脚步声了。离过年还有好几日时,就开始贴对联、挂灯笼、做年糕、谢年、大扫除、买年货――――好热闹!这时,宁波已充满了年味――阿拉过年类!
大年初一,一大早我就和爸爸去爷爷家拜年了。我高兴地说:“爷爷奶奶,新年好!祝你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我的祝福赢得了爷爷奶奶的微笑和装在红包里的压岁钱。在路上,到处可听见人们用亲昵的地方话道着“新年好”,真是礼轻情意重!早餐,当然是一碗热乎乎的汤圆。汤圆可是我在昨天晚上包的,看起来有点奇形怪状,有些还漏了馅,但吃起来却有一种别样的味道――这就是年味!
新年第一天,人们总是会去亲戚家聚餐,我们当然也不例外。临近中午,爸爸开车带我们去大外婆家里吃饭了。开吃了,亲戚有十多个,一齐围坐在大桌子旁。大家一齐举杯,互相道着新年好。桌上有好几道宁波人过年爱吃的菜:春卷、鳝丝羹、呛蟹,好一股年味!
晚上,天刚擦黑,鞭炮就响起来了。欢笑声,鼓掌声,连成一片。一边听着鞭炮声,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好一个春节!
篇2:阿拉宁波年味作文400字
阿拉宁波年味作文400字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又到了一个新年,我们家的年味越来越浓。才一月二十妈妈就开始准备祭祀了。
每逢过年我最难忘的就是守岁、闹元宵和祭灶神这三件事了。先说说守岁吧!守岁是中国民间在除夕的习俗,又称熬年、点岁火等。守岁的风俗是在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守岁谓之“燃灯照岁”,即是大年夜遍燃灯烛,据说此照过后,就会使家中财富充实。守岁亦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并且熬夜迎接阴历新年的到来。
闹元宵是中国节日民俗传统 活动,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唤,人们对此加以庆祝, 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最后来说说祭灶神,祭灶是一项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的传统习俗。旧时,几乎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的.神位 。传说他掌管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人们崇拜,祭灶时 还要在灶王爷嘴上涂上糖,以求他在玉皇大帝 面前只说好话不说坏话。
这就是我的宁波年,这就是我们的中国节。
篇3:阿拉宁波的年味作文
阿拉宁波的年味作文
年味是什么?年味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期盼,是一家团圆的喜悦,是中华民族美好民俗的传承。
新年越来越近,年味儿也飘开来了。路边的灯杆上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小区的广场上也插上了五彩的旗子,家家户户的大门上贴上了红色的对联和福字。
对于阿拉宁波人来说,过年前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是准备年货。早早我和父母亲就买来了蟹、肉、海鳗。我们把蟹放在盐缸里做起了炝蟹。把肉洗干净,用酱油腌制起来,做起了酱肉。在海鳗上撒点盐,用一根绳子吊起来,放到朝北的阴处做起了鳗鲞。这些可都是我们宁波年夜饭桌上的`美味佳肴,当然还不能忘了象征团团圆圆的宁波汤圆。包汤圆是我最喜欢的事情,外婆负责揉搓糯米团,我负责裹芝麻猪油馅。我接过外婆给我的糯米团,用汤勺把馅子放进糯米团里,再小心地捏合,放在手里轻轻地来回搓,不一会儿一个圆圆的汤圆就做好了。看着一个个圆圆的汤圆,再看看我和弟弟脸上那白白的粉末,我开心地笑了,感觉到年近了。
我们宁波乡下还有一个习俗,就是过年前会去打年糕。寓意年糕年糕——年年高。我们先把大米蒸熟,磨成米粉,再把米粉倒进石臼里,用个木锤捶打。我对外公讲,让我也来试试。可是我用了吃奶的力气,还是抡不动大木锤。我只好站在一旁帮他们喊加油,经过一段时间抡打,年糕终于做出来了。我赶紧挤了一小段出来,包上外婆亲手腌制的咸菜,细细品尝,那味道真是太美味了。年糕房里到处是咚咚的锤子声,还弥漫着孩子们的嬉笑声。我感觉到年近了。
随着鞭炮声的密集,年终于到了。除夕夜,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享受丰盛的晚餐。外公外婆端上一碗碗热腾腾的菜和年前腌制的蟹、肉、鱼以及年糕、汤圆。我们边吃边聊天,品尝着自己亲手做的美食,感到幸福与温暖。到了八点,我们一家人都坐在沙发,一起看春晚。人们载歌载舞,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被那精彩绝伦的节目所吸引了。不知不觉,我们就枕着长辈们给的压岁钱进入了梦乡。
早上,我在人们的欢歌笑语中醒来。新的一年又来到了!我们互相走访亲戚,为他们带去新年的礼物和我们最真诚的祝福。住在其他城市的亲戚也用手机微信给我们发来了新年祝福和小红包。就连远在新加坡的大妈妈都发来信息向我们问候,送来祝福,还幽默的问:“年糕,汤圆吃了吗?”虽然她在异国他乡,但那颗阿拉宁波人的心是永远不会变的。
这就是我眼中阿拉宁波人的年味。
篇4:阿拉宁波年味作文450字
阿拉宁波年味作文450字
年,是中国传统习俗必不可少的,春节一到,人们就关闭店门回家过年。
年夜饭当然也少不了,大年三十,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一边看春晚,一边吃年夜饭,我坐在中间,嘴巴张得老大,盯着电视一动不动,爸爸和爷爷喝过酒后,脸红红的,就像年兽一样。吃好饭后妈妈和奶奶一起收拾桌子,奶奶洗碗,妈妈擦桌子,收拾完后,我们坐在沙发上,一边说笑,一边看着春晚。12点一到,我们就互相拜年,在微信里抢红包,我和爸爸一起跑到外面点燃鞭炮,我开心极了。
初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外婆家吃团圆饭,外婆那边的'亲戚很多,多到连一桌都坐不下,所以,我们小朋友后吃,大人先吃,外婆在厨房里忙这忙那,都顾不上吃饭了。中午吃好饭后,外婆把我们叫到房间,将一个个红包递到我手中,拿到压岁钱的我表面冷漠,但其实心里早已乐开了花。下午,大人组队去搓麻将,而我们小孩则是组队去看电影,去电影院的路上,鞭炮声“啪啪啪”的响个不停,大街上可热闹了。
晚上,大人依旧是搓麻将,但我们就不一样了,我们则是和外公外婆一起包饺子、包汤圆,有时我们还要搞怪,在饺子里包葡萄,汤圆里边没有馅,大人们搓完麻将,夜宵时间也到了,当我们看见他们吃到“幸运饺子”和“幸运汤圆”时的表情时,我们忍不住就大笑起来。
这就是年味,这就是阿拉宁波年味。
篇5:阿拉宁波年味的优秀作文
阿拉宁波年味的优秀作文
随着春天的到来,春节也随之来临了,人们都在门上贴上了福字,在门两边贴上了春联,窗户上贴了窗花,在晚上时,放起了各种烟花,穿上了新衣服,整个城市都充满了新年来临的味道。
每个地方都有各自过年时的风俗,比如北方大年三十清晨会包饺子,在饺子中还藏有玄机,在一锅饺子中会有1-2个饺子里面藏有硬币,谁吃到代表谁会有好运气,而我外婆家奉化黄贤也不例外,在马上到大年三十时,人们会去集市上采购很多过年要用的东西,比如买羊腿,鱼,各式各样的。 我外公买了个大羊腿挂在门弄的`屋顶,然后外公切好用大锅慢慢的烧个1-2个小时,我在屋内早早的闻到了羊肉的香味,就等着可以吃呢.在过年时每逢家中有客人的时候,就可以把那羊肉端上桌和客人们一起享用这美味羊腿;在每逢过年时,在那儿的剧院里会有一年一度的春晚文艺表演,在有表演的那一天,人们都去剧院看表演,里面人山人海,在去的时候如果晚了些,就很难找到位子坐了,剧院表演的节目有许多,如:舞龙、小品、唱歌、跳舞……种类繁多。在剧院外也是十分热闹的,许多小孩在放鞭炮;许多人在卖棉花糖、爆米花之类的食品;还有的在放烟花;热闹极了。
在新年来临时可真是热闹啊,城市霎时间充满了过年的气息。
篇6:宁波年味六年级作文
宁波年味六年级作文
宁波人的年味有很多。每逢过年时,家家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等,但在我的记忆里,宁波汤圆是最充满年味的食物。
在我们宁波,汤圆是大年初一时吃的,一般年三十的时候包汤圆,而且一定是猪油芝麻馅的汤圆。今年,我非常高兴能跟外婆一起包汤圆。年三十晚上,吃过年夜饭,外婆拿出一包糯米粉倒在一个盆里,然后和水叫我揉捏它。我很兴奋,可是糯米粉好像不听话,刚开始一直黏在手上,外婆说别着急,慢慢揉,要反复揉。慢慢地,果然面团就不黏手了。接下来,外婆开始做猪油芝麻馅了。只见她把一大碗的黑芝麻放在锅里炒,然后用酒瓶把炒熟的芝麻一粒粒碾碎,最后倒入事先准备好的白白的猪板油里,加糖混合,在外婆的巧手揉捏下,一会儿一大块猪油芝麻馅团就做好了。开始包汤圆了。外婆把刚才的.糯米团揉成长条,分成一个个小剂子。然后,我就跟着外婆一起包了。先把小剂子揉成小球,再压扁,放入猪油芝麻馅,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馅裹起来,用两个手掌轻轻揉成光滑的圆球。就这样,我跟外婆包了一大盆的汤圆,为了防止干燥,外婆在上面盖了一层湿的毛巾。外婆笑着书:“你就等着明天吃汤圆吧!”
第二天,外婆就下锅煮汤圆了。只见外婆放了一点儿水,等水沸腾了,就放下了汤圆。刚放下去的时候,汤圆们像喝醉了酒,东倒西歪后直接沉入锅底,只是它们外面的粉末脱落浮在水面上。我以为汤圆会散了呢,外婆冷静地往里面加水,加了两次水后,这些醉了的汤圆像突然清醒过来,调皮地一个个浮出水面,露出可爱的笑脸。外婆说汤圆浮起来就表示熟了。我早已迫不及待地拿起勺子,可太用力了,有一个馅都被我弄了出来。我轻轻地吹一吹,直接把整个汤圆放进嘴里,烫得我不断跳脚,可糯米的软糯在舌尖蔓延开来,芝麻的香味溢满了整张嘴,真香啊!
这就是我每年过年时印象最深刻的老宁波的味道,宁波汤圆不仅美味,而且它也象征着团圆,象征着希望……
篇7:老宁波的年味作文700字
老宁波的年味作文700字
城里的年味是越来越淡了,因喜好热闹,便赶到乡下,体验真正浓郁的老宁波的过年气息。
大致到了腊月,村里的家家户户便要开始赶制年糕。陆陆续续地向那年糕作坊上报分量。到了做的日子,孩子们自是很欢喜,可以跑进蒸汽腾腾的老作坊,在大人的身边伶伶俐俐地穿梭,摸摸老旧的器具,用脏脏的'小手偷捏下竹篓里芳香四溢,早已熟透的白粉,放进嘴里,再顺势取下才刚做好的软软胖胖的年糕,就着咸菜,那个味儿!我们这般捣乱,却美其名曰“帮忙”。
再过一两个日子,外婆便要买来新鲜的鳗鱼,用盐和蒜末儿往上一擦,再洒些自家酿的酒,往窗前一挂,很是喜庆。
腊月二十八,全家老小便聚齐了。装模作样地人手一块抹布,扫帚什么的,扫得老屋喜气飞扬。我们呢,则更喜欢去大水缸边转悠,时不时从缸边抠下一块薄冰,趁人不注意,塞进别人的衣领里,听着人家冻得大叫,自己却也被暗算,堂中一片欢声笑语。
转眼到了大年三十,不管是走得多远,忙得多呛,都必定要回到家,吃上一顿年夜饭,尝尝外婆这熟悉而又陌生的做饭手艺。吃了饭,全家上下便聚在堂门口,乡下是不兴起什么彩色壮观的筒式鞭炮,只是用竹竿一挑那大串的达二米的老式炮炸,噼噼啪啪响个不停,随即弥漫开一股烟味,可村那头又回应似的响了起来。
鸡一鸣叫,正月初一的忙碌便开始了。一早醒来,第一眼见到的便是枕过夜的压岁钱。接下来,孩子们便要随父母走亲访友,上门拜年。好容易过了上午,下午可就丰富多了。卖“咚咚糖”的,摇着拨浪鼓,在孩子中间,神气地收着钱,时不时拉拉破毡帽,吐口唾沫。再不就围着外婆,看她炸出那香喷喷,金灿灿的“春卷”,用手捏起一根,外焦里嫩,回味无穷,再舔舔沾满油的手指,往新衣服上一擦,便跑去门外摘冰凌玩,总之,在家呆着,却闲不下来。
乡下的年总是有滋有味,保存着老宁波的味儿。
乡下的新年,真好!
篇8: 阿拉宁波馆蜡像作文
阿拉宁波馆蜡像作文
在春暖花开的星期五,我们去参观宏伟的宁波博物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阿拉宁波馆的蜡像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阿拉宁波”历史主题馆,重点展示了宁波史前河姆渡至民国时期的整个地区发展史。我在那儿观赏了许多好玩的蜡像,尤其是那一处蜡像令我印象深刻。走在宁波旧时的繁华商业街上,见识了老宁波的缸鸭狗、楼茂记状元楼和其他老字号。当我们来到了十里红妆的婚嫁队伍前,我惊呆了!在转角处,许多人在那儿排列成了一对,领队的是两位举着牌子的人,牌子上面写着“张家”和“王府”,他们的脖子上结着喜气的红布,脸上带着微笑。后面紧跟着的是乐队,有人在敲锣,有人在打鼓,还有人在吹笛,脸上喜气洋洋。人群后面的则是一顶金碧辉煌、闪闪发光的轿子,轿子上刻着华丽的装饰品;轿子顶上是翘起的,最上面的是一个圆圆的,像玩具大小的塔。再后面的旧时抬箱子的人了。箱子里面装着许多美味佳肴。让人看得口水都要流了出来,那个人的额头上有许多小小的汗滴,看样子走了很多路,但他丝毫都没有疲倦,脸上还是喜气洋洋的。他们这一大队人的两旁有许多围观者,大都是一些七八岁的小孩子,其中有一个小女孩看得很入迷,好像她就是新娘呢!我很喜欢这组蜡像。
在阿拉宁波馆里的繁华商业街,我看见了一位老男人。他身着着棕色的衣服,下半身则身穿的是一条红颜色的长裤,脚下穿着黑色大皮鞋。这个老男人正要走进一家海鲜店,他站在了店门口,低着头,仔仔细细地看着手中的一张纸。再走近仔细一看,哦!那可不是一张普通的纸,是几百年前的纸币。他一手那着钱,一手叉腰,好像自己是老大,而且很有钱似的。一旁紧邻着另一家卖海鲜的店,那里的老板正在卖东西。我喜欢这两家店,因为我们宁波的海鲜可是远近闻名的呀!卖海鲜的这个老板可不一般:他的头发很短,眉毛又弯又长;这个老板穿黄色外衣,头上戴着用稻草做的帽子。他抬起了手,用称称鱼,将鱼放在称上。这时,一位年轻女子在他的店里买鱼,老板脸上露出了笑容。
走过繁华商业街,一旁还有一个官爷府。那里有两个像真人的一样的蜡像。有一张似乎是木头做的黑桌子,表面非常光滑;桌子旁有一把大概一米高的黑椅子,上面坐了一位穿官爷的衣服的人。他坐在椅子上,椅子还显得很宽敞,那位官爷看起来四五十岁了,留着一把尖尖的灰白色的长胡子,脸上有几丝浅浅的皱纹,眼角也有一些皱纹,鼻尖挺起,看上去很威严。官爷服非常有宁波特色,棕色的衣服中间有一些纽扣竖的.排列着;他的下半身穿的是一条黑色的裙子,上面没有任何花纹,光溜溜的。在桌子的另一边有一位穿白袍子的人。他看起来很年轻,只有三十来岁,又圆又大的黑眼睛,高挺的鼻子,还有粗壮的大腿。他非常高大,大概有一米八十,我猜他可能是......
走过宁波商业街,就来到了河姆渡文化遗址。在这里,我们了解了七千年前河姆渡人生活的地方是怎样的,又是怎样打猎的。这个几千年前的老河姆渡有一地的石头、一地的绿草、还有一些可爱的小动物与原始河姆渡人在一起,他们有一些小狗立在地上,有些肥头大耳的猪懒洋洋地趴在地上......那时的人们用木棍、石头等来猎杀比较弱小的猎物。你想知道他们怎么样捕猎比较庞大的猎物吗?让我来告诉你吧:河姆渡人用一些杀伤力比较强的武器来猎杀猛兽,如:很锋利的一些用石头造的小刀片,自制的破弓箭。他们住的大多是草房子,而门却是用木头造的。他们还用一些很长的木棍把房子架起来,以免塌下来压住人。当时,七千年以前,河姆渡已经开始制造陶泥、玩陶土了。看,虽然河姆渡人生活在七千年之前,但他们已经房子、小刀片了。他们很“高科技”哦!
博物馆的阿拉宁波馆的蜡像就是这么好玩,好看,我想听了我的介绍,你也一定会喜欢这些美丽、漂亮的蜡像吧!
篇9:年味作文
“瑞雪兆丰年。”在新年即将来临的时候,下雪了,真开心!正因为这场雪,才有了过年的感觉。虽然这雪阻碍了交通,但丝毫没有影响人们回家过年的向往和决心。我们也一样,手里提着年货,踏上了回家的班车,一路上,行人熙熙攘攘、车水马龙,提着大包小包,脸上洋溢着喜悦,准备回家过年。
下车了,放眼望去,整个村庄好像被一层白色的银装所覆盖,我穿过银白色的田野,走过那座难忘的小桥,来到我家门前,屋顶上唯一没有被雪覆盖的烟囱,冒着一缕缕炊烟,屋檐下挂着一条条腊肉。大年三十,奶奶在厨房里蒸馒头、包粽子。妈妈准备年夜饭。爷爷在门口贴对联、挂灯笼。大伯伯在清扫门前雪。爸爸在房前屋后种下了石榴树和柿子树,向往着春天能够开花结果。我和小伙伴们在雪地里、麦田里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放鞭炮,开心到了极致!年夜饭前,需要放鞭炮,越响越好,这样可以赶走“年”兽。然后点蜡烛祭祖,给逝去的先人烧香、叩头。希望先人能够保佑我身体健康,学习进步,保佑爸爸事业有成。最后吃年夜饭,在吃饭的过程中,爷爷奶奶便会递给我一个大大的红包——压岁钱。
年夜饭后,一家人坐在一起,观看春节文艺晚会,聊着家常,吃着点心。一直到凌晨,我们走出家门,点燃烟花,望着天空中满天飞舞的烟花,我想:明年一定是一个丰收年。
篇10:年味作文
什么是年味?年味就是全家团圆地喜乐气氛;就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地那一杯酒;就是屋里美味佳肴飘进鼻内地一股幽香;就是妈妈忙前忙后做地一顿年夜饭中地饺子;就是逛庙会看着舞龙吃着糖瓜儿仿佛又回到童年地一种享受;不管认识不认识,见面都说过年好地那种友好感觉;就是满大街挂满了红灯笼充满了祝福话语地那种气氛……这就叫年味。
“新年快乐,红包拿来”这句话几乎是在过年时都会说地一句话,拿了红包很开心,(咳咳,虽然老爸老妈说存着)。当然还有那一桌子地美味佳肴啦,有鱼,有虾,还有螃蟹,反正是有很多好吃地,平常地时候都吃不到啊。该讲正事了,我跟大家讲讲我们家地人在除夕一夜地“任务”。
首先当属吃饭时最重要地任务—吃,由我们吃货来完成,坐在椅子,手拿筷子,看着佳肴,如暴风卷地一般横扫美食。不要说吃货不好,如果没有我们吃货这美好世间又要浪费多少粮食呢;没有我们吃货哪会有这么多餐厅;没有我们吃货怎么会有如此繁荣地美食世界呢?由此要感谢吃货。
还有任务—做,职业—“厨师”,由我大妈胜任,她虽然没有一顶洁白地厨师帽和一套洁白地厨师服,但她有着非常高超地技艺,吃过之人无每每不赞叹,鸡虾鱼肉,营养搭配,无所不妙。当然有时还会有厨师助理—妈妈、奶奶。
吃饭时,气氛不能冷,这时候需要一个人来提提气氛,让大家都有过年过节地快乐心情。很多地时候,都会有一段祝词:来来来,在新地一年里祝大家万事如意,…工作顺利…学习更上一层楼。这一段话里充满着属于一个家、一个国、一个世界地爱。
饭后,最不能接受地任务就是—收拾。谁愿意在吃饱喝足时去起身收拾呢?这时候就要一个勤奋地人带动大家去收拾,我很敬佩这种人,要是我就会“卧枕江山”。其他不干活地人就开始看电视、玩手机等等。
春风已徐徐吹来,盛开在腊月地梅花已经屹立在雪中,默默地,它便与雪为伴,与风为友。当春风徐来地那一刻,他伸了伸他地腰,抖起了精神……原来它也在期盼春天地来到。这个年多姿多彩,这个年有足了地年味,这个年烟花漫天……
篇11:年味作文
对于孩子,新年是快乐的。新年意味着新衣服,压岁钱,鞭炮,还有热闹的年夜,这些在我小的时候都曾是我期盼的。小时候我能感受到的是一种强烈的年味,身边的每个人的感觉应该都是如此,而这些,似乎也只是现在能够用来怀念的对于童年的回忆。
从前的新年固然是没有如今这么充满着现代味道,却失去了本来的年味的形式。从前那些简单的、温馨的心情也已经被我们淡忘。再看着晚会,吃着饺子,却总也不是从前的那种年的气氛,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改变了,也许是成长改变了心境,也许只是新年的这些对我已经不足够有吸引力。
也许对于从前,最值得怀念的是年夜的热闹。年夜,我总是习惯早早地睡着,然后在午夜被外面的鞭炮声叫醒,然后还要堵着耳朵去看外面亮丽的烟火光。这种感觉是很矛盾的快乐,我不喜欢刺耳的鞭炮声,也许还有些害怕,但是却喜欢着那种热闹的气氛,那种在火光中感受着来自人们的欢乐。
这种欢乐是多方面的,有对于一个新的开始的期盼,有对于过去一年的美好的怀念。人们吃着一年来最丰盛的一顿晚饭,享受着一年来最团圆的家庭幸福。这种感觉是一种真正的过年,新的一年,带着美好的憧憬去迎接。孩子们也享受着他们的快乐,拿着长辈给的压岁钱,盘算着该买些什么;点着一串鞭炮,听着那清脆,激昂的声音,庆祝着自己的成长。
然而到了今天,我突然发现这些都已经失去了。
年夜,家里仍然是准备着一顿充满年味的晚饭,一家三口坐在桌前包着饺子,聊着快乐的事情;晚会依旧在那一点钟开始,带来欢声笑语。但似乎年味总还是淡了,我始终不明白究竟是什么发生了改变。年夜饭,它没有改变,也许是这一顿饭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变得平常,不再那样有期待。春节晚会,它是在进步着的,一年比一年更精致华丽,也许是人们的心态变了,要求高了,对于这样的晚会已经习以为常。
而我自己,似乎已经不再从心里觉得这是一个新年,一切只是还有着表面的形式而已。新年,除夕,还意味着什么?也许仅仅是接受来自朋友亲人已经机械化的祝福;吃着饺子,看看已经不富年味的晚会。于是自己也寻找着新的方式,对着电脑,机械地收发新年的祝福。
这种已经形式化的新年还有值得在意的必要吗?我想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的时间空耗在这样的一种形式上,于是,很多人开始不看春晚,很多人开始不再庆祝新年。这些恐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悲哀,也是传统文化衰落的一层表现。
最近几年,人们一直在强调着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甚至有人要改春节名为元旦,以强调中国新年。然而人们忽略了更重要的:心境改变了,生活方式改变了,这些改变让无论何种停留在表面的强调都不再有一丝效果,人们需要的,是一种发自心底对于新年的追求和渴望。
也许人们该放弃些什么,珍惜些什么,还要保留一些自然之情……
注:这个是我们的寒假作业,呵呵……
篇12:年味作文
春节,这对于亿万华人而言最为浓墨重彩的节日终于到来,似乎是让人们期盼了一年。这样周而复始,不知过了几千年。
而年究竟是什么呢?是那头传说中的吃人怪兽,还是谷穗下垂的形象?到了今天,恐怕都不是了。年成了一个代名词,成为了一种符号,成了我们中国人的一个标记。
然而,年味似乎正在慢慢地、渐渐地消隐,或是消逝!连我自己都感到了可怖。
在记忆里,依稀还记得年长的姐姐说她不喜欢过年。那时,真的隐隐地刺痛了我的心,只是年少啊!尚未察觉。在回忆里,我又真的感受到了那种痛,不知为什么。
而现在呢?人们真的似乎都淡漠了,我甚至还听到过有的孩子说不喜欢过年。啊!原来不只姐呀!
年究竟是什么?我无法解释,但就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年是一种回归的象征。每个人无论到得何地,过年时总要回家的,或者至少都想着回家――那是心灵的一种回归的渴望。家,可是一个多么温暖的词呀!
现在,姐在北方的一个城市里工作,据说北方的年味儿很浓,那儿的人们都很朴实、和善,特别重视这样一个重大的特殊的节日。因而她才可以早早地回来与家人团聚,又不必担心归期过急了。还好不在南方,据说有的城市只放三天假,那根本就不可能回家了。
而我们中国人又这么重视家。家,不仅只是我们住的地方,那更是一份寄托,一份温馨,更是我们心灵的归宿、灵魂的休憩处。任凭风雨多大,只要有家就不怕。
如果过年了,家人还不能团聚,真的难以想象!
而年味的消逝,在我们这个小城里却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篇13:年味作文
春节到了,我们身边的年味越来越淡,大家都用上了现代化的过年方式,过年的感觉就跟平时的生活一样,春节我来到了哈尔滨的雪乡,感受到了和宁波不一样的年味。
走进雪乡,即便是天上下着大雪,我们也感到了丝丝暖意,家家户户的都挂着一对对红灯笼,贴着窗花和对联,看这幅对联:
心想事成,万事如意步步高,一帆风顺年年好,寓意着主人对新年的期盼。
雪乡木屋的屋顶上都积着至少有六七十厘米厚的积雪,好像只有在童话故事的才能看到这样的房子,我和爸爸妈妈走进一家小院住下,东北人十分好客,看到我们这么冷,便马上烧火炕,邀请我们到炕上暖和暖和,一会儿工夫,杀鸡做菜,然后在炕上架上一张桌子,为我们摆上了一桌丰盛的菜肴,我对在炕上吃饭感觉十分新鲜,我先是跪在炕上吃饭,吃了一会儿,感觉跪着挺累的,于是又换了一个姿势,两腿伸直离桌子远远的,一会儿又觉得不方便,还是盘腿坐着吧,哎呦!还没十分钟呢!脚真麻呀!脚一动就像针刺一样,还是站着吃,我来回折腾着,不过,雪乡这农家菜的味道可真不错!
晚饭后,我迈出小院,一股喜庆的气氛扑面而来,一座座相连的雪屋,一家家炊烟袅袅,一户户张灯结彩,这不是一个城里孩子经常能看到的景象。
晚上睡觉,更是别有趣味,不是像家里那样一人一张床,而是大家都睡着一个炕上,一人一个炕位,就占一个被窝的位置,我和妈妈刚好睡着炕边上,那个炕热得我睡不着,整个人都睡着被子外,在窄小的位置上翻个身也不容易,炕上虽然铺着被铺,可还是很硬,半夜就腰酸背痛的,南方人根本就睡不习惯,凌晨时分,炕渐渐冷却,一股寒气钻进了我的衣服,我连忙钻进被子盖好,渐渐地进入梦乡睡着了。睡火炕的感觉是上半夜热死,踢被子,下半夜冻死,抢被子,这是在家睡觉体会不到的趣味。
雪乡,虽然是旅游景区,却给我家的温暖。雪乡,虽然气温很低,却使我们的心烧得火热。
走进雪乡,我感受到了别样的年味。
篇14:年味作文
快过年了,通州城的大街两侧,挂满了红彤彤的灯笼和彩灯;熙熙攘攘的农贸市场和超市到处是买年货的人们;几家卖火车票和机票的小店门前排起了长龙一样的队伍;烟花销售点儿遍布大街小巷,迎春的爆竹声时断时续、此起彼伏;轻轨列车、公共汽车载着人们来来往往;大人们都准备好了给孩子们的红包儿;电视不断播放着载歌载舞,欢天喜地的节目。到处已经充满了大城市特有的节日气氛。
置身在城市的年里,却总感觉还是没有年味儿,远远不如乡村,不如我眷恋的永年。
童年时期,我在永年县的姥娘家住了近十年,从记事儿起,每逢过年,都要感受那浓浓的年味儿和厚重的乡情。
大年三十儿,大舅和表哥他们将早就准备好的春联儿、横批分别贴在屋门、院门、灶房门的门框上和上槛上,还把用窗户纸印的彩色的老天爷、财神、门神、磨神、碾神、车神、灶王爷等神仙的画像贴在屋里、门、磨、碾子、推车、耧车、锄头、灶台上,晚上还要点上高高的红蜡烛,摆上香炉,上面插着又粗又长的香,供奉诸神,祈求家人平安,来年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家里的影壁墙、水缸、树、箱子、柜子上也要贴上“春”字或“福”字。心灵手巧的表嫂和表姐她们早就剪好了用红纸剪的窗花儿,那些窗花儿有鱼虫、花鸟、牲畜、戏曲人物等等,分别贴在屋里的玻璃窗上。屋里土炕的墙上还要贴年画儿,年画儿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古装戏曲人物、电影剧照、样板戏剧照、山水风景画儿等等。每组年画儿是四张,有的家里要贴好几组年画儿。后来,有了挂历以后,人们也贴一些风景名胜和影视明星的挂历。
篇15:年味作文
盼望着,盼望着,年的脚步终于近了。
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各家各户便开始紧张的筹划着怎样过年了。 爆竹声惊动了整个村庄。哇,过年了!这么快,过了年,我已十四岁了,我感觉自己真的长大了。趁过年该好好庆祝一下! 吃年夜饭了,我连忙“疯”回家。今天的小菜就不一样。你看:鸡、鸭、鱼、肉、海鲜……真是应有尽有。吃饭时母亲把一个红包递给了我(我知道这叫“压岁钱”),并说:“新年快乐!”我接过红包,高兴地说:“母亲、新年快乐!”母亲又把另一个红包给了我弟弟。这时弟弟天真地说:“要是每天都像过年一样,那该多好啊!” “哈哈哈!” 我们大声地笑了起来。虽然我也笑了,可是我也有弟弟那天真的想法。我相信,大家也会有这种想法:想吃得更好,穿得更好,压岁钱多多地拿!
吃完饭,我拿出了烟花与小朋友们一起放。我们先放“芭蕉扇”,我紧紧握住“芭蕉扇”手柄,迅速点燃导火线,等导火线冒出了白烟后,紧接着火星就射向四方。可惜你没看到,那一幕真是太精彩了;“火星”是五彩缤纷的,尤其里面还夹着各色的珍珠呢;我们还放了个“太空人”,点燃导火线后,“太空人”就闪出火花,发出绿光,而且会一个劲地冲向太空。
年的热闹不用说是大家所期待的。但在我们开心“发疯”之余,母亲语重心长的告诉我:“年的背后寄托着沉重的责任。你又长大了一岁,对于人生应该要多一份思考。”是啊!面对新的一年,我要多一份责任。我决心要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老师对我们的期望。
年年过年,年年好过,直到今年才真正品出了年味。
篇16:年味作文
年味作文3000字
过年真正的味道,应该是在童年。
我始终以为,在小孩子的心里,那年才真的是年。就是什么都不知道呀,一心只知道放假了,过年了,可以开怀地玩,尽情地吃了。至于贴春联、放鞭炮,备置年夜饭、包红包,那都是大人们的事情啦,我不管,顶多是凑个热闹份子,不过意,再拜倒磕俩响头儿,压岁钱到手,再拿买好吃的去。简简单单的,这年就风风火火地过了。这才是过,那些过年里的习俗都是大人在忙活,那只能叫忙活。可,忙活得那也是个乐。
我印象最深的新年,也莫过于是童年里。随着年龄的增长,反倒觉得没了年味,又或许是背井离乡,无法悉数感受到家乡的气息,才不能嗅出那浓郁的年味来。前面才说,今年父母不想着回家过年了,年年如此,既奔波劳累,又消财损力。后来,他们问弟弟:“你今年过年回家吗?”弟弟毫不犹豫地来了句:“当然回呀!不回留在这里干什么?”瞧,这就是我们家乡人骨子里的年的情结。大多数的概念里,过年等同于回家,不回家哪里算是过了年呢。
弟弟说的“这里”自然指的是异地。江南自然是有江南的绮丽,大城市亦有大城市的繁华,若论过年的气氛,自己心里还是眷属家乡的。早前,我与父母同处江南时,妈妈就说过,在那个她住了五六年的小城,她也算是了解了那边的人,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对我说:“这里的人啊,好像都是把钱看得太重,把感情反而放得轻,过年了就像和平时一样,也没见有什么意思”。是啊,在我们家乡人眼里,过年了,没有风风火火过一场,那不叫过年。又或者,是我们没有见着。
听说,上海这里过年的习俗有“送灶”“烧香”“花灯”等“十里珠帘都不卷,看灯人看看灯人”的热闹景象,我来这里两年了,也从未见过。想必与妈妈对外地平淡如一日的理解相似吧,每逢春节,我们早已赶上年岁的早班车出发,哪里还看得见城市的月光是否犹如家乡般的亮洁呢?
外地的习俗,我是不懂。不过家乡虽是乡村,不及城市的繁华熙攘,却别有一番韵味。童年时,觉得过年是热热闹闹的,那才叫过年,绝不仅仅是合家吃一顿年夜饭这样简单。上小学和初中时,学校就在家附近,每日都是住在家里,不必寄宿。寒假放得早,除夕前,老早家人就开始购置年货准备着了,准备什么呢?吃是最主要的,其次是穿。我记得那时候常常是和奶奶到集市上把该备置的肉类提前买好了,猪、鸡、鸭、牛,样样齐全。一是要提前腌制好,到年那天才可以享用,二是越接近年食材越贵,早早地备好是家家户户都约定俗成的。
购好年货,奶奶的身影永远是忙着了。新鲜的肉撒盐腌起来,腌制好了挂在阳光下晒,那味儿才正宗,家里的腌食从来都是奶奶自己做,不在外面买,要说这外面买的是真不如奶奶的手艺。我就负责给奶奶打下手,烧柴填火,洗菜端盘,一边烧着一边还要站起来望着锅里的东西,时不时还拈一口尝尝。印象最深的就是炸圆子,各种大的小的圆子。我就把柴火架上,看着奶奶几乎把一桶油都倒进锅里,待油热了,把提前拌好的馅儿挪成圆球状,放入锅中,滋滋地炸,还有那种小的圆子,集市上有卖,焦酥脆香的,和大的圆子不是同一种馅料,奶奶样样都会,再从另一个盆里把调好的馅儿抓在手里一挤挤成了小球形,手势麻利地下进油锅里。我就眼睁睁看着各种圆子在油里雀跃跳动,不一会儿,那些小东西白白的外皮就被熏成了褐色,嚯!喷喷香,待奶奶捞上来一些熟脆的后,我忙不迭地拿起就往嘴里送。奶奶一般做好一样都会让我尝尝味道如何,嗬!哪有不好吃的道理,奶奶的手真是巧。
巧还巧在另一样,就是自己动手制作糖饼。事实上,我对那些腊肉腊肠等的都不甚感兴趣,就对那些小吃食有心。不管喜不喜欢,过年的桌子上是得什么都有。爷爷奶奶一向都是手巧之人,那时候,爷爷自己做糖葫芦去卖,我经常也去帮忙做最后一步,包裹薄膜袋,往往是亲眼见证了制作的全过程。早早地买些山楂回来,爷爷一遍遍地洗干净晾晒,然后把坏的挑走,大的串成一根卖一元,小的成串五角,我是多么怀念童年那个时光。如今,我也偶尔嘴馋去外面买一根来,可那山楂酸不溜儿的还泛着青呢,不甚甜,且价格最便宜的是三元,关键是那一层红糖壳里面经常有坏的眼儿,无良商家,根本无法与我那纯朴的爷爷奶奶相比。还有市场上卖的芝麻糖棍、花生糖等,我奶奶自己会做。不过这是要耗费不少食材和气力的,那下锅都要煮好久,锅里弄得黏兮兮的,还难洗。最后终于成形后,一片一片切好,放在桌上,留自己家人吃。
过年家家户户都少不了瓜子花生放桌上,随手拿来磕着唠嗑儿,就连平日里哪家有喜事,最先上桌的一定是这些上口的小食。我们那不种瓜子,花生倒是自给自足。每年花生收获完,卖得差不多后,总要留一些给自己家吃,就是要等到过年拿出去炒,或者索性自己家动手来炒熟了,就是麻烦,炒花生需要恰当的火候,且须沙锅才行。这每一样我都是随着奶奶看过来的,也都经手帮忙过。还有番薯,我们自家种了来,奶奶还亲手熬制过芋头糖,小的时候,学校大门外有卖的,一毛钱一颗,特别粘牙却有嚼劲,小伙伴们都爱吃。我一直知道奶奶心灵手巧,好似十八般厨艺样样俱全,火力全开都使在了过年里,这么多的好吃的,小孩子的新年过得可真够幸福呀!有这些吃的,那就是小孩子眼中的.幸福了吧。
我们家过年是尤其热闹的,那场面每想一次,心就沸腾。奶奶家的大院属得上是村里最大的院子了,大院的位置正处村中央,东南西北四面分叉口的中心,如此聚光的场地,每每有什么事,街坊邻居都是看在眼里的,因此就热闹非凡。另一个热闹是因为我们家人口众多,奶奶总共有五个孩子,每家有一对儿女,加起来就是十个孩子。过年经常就是亲戚们全部回来一起过个喜庆年,需得两张大桌子才能坐得下,且只是大人坐得下,小孩子全都端着碗去看电视了,一会儿回来夹个菜,大人们就在喝酒畅聊。我是孩子王,老大嘛,也不知带过几个弟弟妹妹了,那么多孩子需要看着,那时候觉得心累啊,现在想想,那可不就是一种幸福嘛!而今弟弟妹妹们都长大了,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了,能够全部聚起来实属不易,即便聚了,都不似小时候那样疯耍,不多话了。
前段时间,奶奶给我打电话,问及回家的日程,还说要不要再先买肉腌好,等你们回来吃。我说不用了,每年过年准备那么多东西,实际上真到年了,我们真吃不了多少,没过几天,我们又走了,这剩下来的可怎么办呢。奶奶在那边呵呵地笑:“总要准备的吧”,或许在她心里活了那么多年的概念就是过年什么都要有,尽管她其实根本都不吃。此刻,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为何感觉越来越没了年味呢?现今我们都工作了,再不像学生时代有大把的时间回去吃到奶奶做的东西了,久而久之,奶奶也就没法做了,做了也没人吃,那些童年里的味道不复了,年夜饭也就少了许多滋味。
有一点习俗是不曾变的,大年初一要吃饺子,接连三天早晨都要吃饺子。我们家人多,在除夕夜前早就听到了奶奶在砧板上剁肉的声音,我也去帮忙剁肉、碾粉丝等,这么多年,我负责赶皮儿,奶奶负责包,一成未变。就我们俩,包了好几锅的饺子,深怕不够吃。那时候,还自家蒸馒头,我们那的馒头不是白面馒头,而是有馅儿的,有菜馅和糖馅两种。我最爱吃奶奶蒸的菜馅馒头了,一次都要吃好几个,自家蒸的十分松软,实际上只几口就没了。后来,奶奶都不再做了,我发觉,自我毕业工作后,再没许多时间回家了,以前的很多东西,奶奶也都不备置了,也是啊,忙活什么呢,都不在家。想到这里,我不禁感伤几许。
要是能一直和奶奶在一起多好啊!吃着奶奶做的饭才是过年,一家人团聚围桌吃年夜饭才是过年,新年的礼花响起,我们一家人守着电视看春晚才是过年,亲戚们的相聚,我领着孩子们疯,那才是过年。
童年里的新年是那么的鲜活生动,充满了纯纯的年味,那也将是我心中永不枯竭的味道。
【阿拉宁波年味作文】相关文章:
1.年味作文
2.作文年味
3.年味美文
4.年味-五年级作文
5.年味学生作文
6.年味三年级作文
7.乡村年味作文
8.年味作文精选作文
9.年味遐思作文
10.年味作文800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