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学生作文
“峥洁晓”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年味学生作文,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年味学生作文,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篇1:年味学生作文
新年将至,人们都开始为这重要的节日有条不紊的忙碌着,此时进入腊月,年味无处不在,它犹如一股气息,令人陶醉,令人回味,它像蜜糖一样让人甜在心间,使我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除夕那天,我来到了久违的外婆家。在大厅里,大人们都聚在桌子边烤火,边说着今年经历的趣事、烦事,边吃着花生瓜子,特别热闹,特别温暖;小孩们在屋外放烟花,五颜六色的光彩重叠在一起,五彩斑斓,闪闪发光,天空也成了光的海洋。孩子们开心的笑着跑着,整个家里都被温馨的氛围笼罩着。在厨房里,外公外婆正准备着团圆饭,他们在灶台边一遍又一遍进行着洗、切、炒这三个步骤,井井有条,整个厨房里都充满饭菜的香味。随着天空中繁星点点,房顶上的滚滚炊烟随微风飘扬,除夕的夜色降临,一大桌子的菜就准备好了。有红烧鱼,酱香牛肉,红枣炖鸡,红烧猪蹄,红薯粉……等到所有人都就座之后,一大家子人就开始晚餐了,我们吃着,聊着,笑着,整个餐厅里除了芬芳的菜香味,还有浓郁的年味。到了晚上八点,我们一大家人围在火炉旁看春晚,我们一齐欣赏着歌曲,一齐观看着小品,一齐仰头大笑,一齐迎来了新年的钟声!
大年初一,天还朦胧亮,便有人放鞭炮了,我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起了床。早餐我们吃着热腾腾的饺子,有香菇馅的有芹菜馅的,有玉米馅的,香喷喷的,饺子里包含着美滋滋的年味,寓意着今年吉祥与安康。
饺子里裹着洒香,烟花上写满吉祥,笑脸上挂着安康。浓浓的年味泌人心脾,绚丽多彩,使我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篇2:年味学生作文
今年春节,我又回到了我的老家。
当下,正值国家建设的新时代。这次回家,让我感触最大的,便是这乡下的变化。
以往,走在回家的路上,首先迎接我的一定是一路的颠簸和泥泞。一条条泥巴小路坑坑洼洼,一下雨便不得了,一片一片的泥潭,仿佛来到了长征路上与草地的搏斗。泥泞不是大问题,还要随时小心打滑,还有可能陷入泥潭。一路慢慢吞吞、胆战心惊地走下来,车上四处溅上了泥浆,一车人都晕晕乎乎的。晕车什么的都是小事,还经常连着几餐饭都吃不好。过河还要坐渡船,当然,是开车坐渡船。渡船如同水中的乌龟不紧不慢,走过这一点点宽的河面还要花上一个小时。耗时长还不是主要的,长达一个小时的颠簸,让人恨不得放弃这段旅程。终于到家了,再一看时间,从早上七八点出发,下午一两点才到。一车人累得如一堆烂泥一般瘫倒在了床上。
这一次又踏上了回家的路途。我们做足了准备,各种晕车药全数备齐。下了高速,一路的阳关大道,简直可以用“周道如砥”来形容。在路的两旁,以前的茅草小屋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万丈高楼平地起,粗略地数了数,大概都有三四十层高吧。大楼上挂着一条条“新年快乐”的横幅,让我们不禁眼前一亮,是啊,这就是年味啊。
再一次来到了沅江之滨,本想四下里寻找过河的渡船,结果渡船没找到,只有一座雄伟的大桥跨江而过。我们平稳地过了河,不住地感叹:这样又省时间,又不会晕车,真好!
来到了镇上,一条条水泥路取代了那泥泞的小路。一路上爆竹声声入耳,一派喜庆祥和之景。年味根本不曾淡过。
我们经过了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看着亲戚们家家都盖上了新房子,电网早已通进各户。“噼里啪啦!”突然,热闹的鞭炮声带来了过年的喜庆氛围。一家人坐在一起,团团圆圆,和和美美,也许这才是年味吧。
篇3:年味学生作文
新年,让人想念的不仅是那熟悉的鞭炮声,更是那魂牵梦绕的年味。
大年三十的早上,大家都早早的起了床,出门就能看到大伯拿张小板凳坐在坪里,用柴火熏腊肉腊肠;大伯妈,二姐和弟弟围在火炉旁包饺子;姑姑和奶奶在石阶旁杀鸡刮毛一会儿用开水烫,一会儿用手拔,二伯妈和二伯在厨房里忙着蒸蒿菜粑粑,还有哥哥们正撸起袖子在村口打糍粑呢。人们都在为晚上的年夜饭不亦乐乎地忙活着。
在叮叮当当的的碰撞声中,在孩子们嘻嘻哈哈的打闹声中,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太阳拉下了它的帷幕,却揭开了年夜的序幕。
晚上八点,当所有人汇聚一堂时,长辈们会悄悄将我们这些晚辈拉到一旁,避开父母,塞给我们一个红包,祝福我们新的一年顺顺利利,这是我们这些晚辈在这个夜晚品尝到的第一个年味,无论是微信红包还是纸红包,这份心意总能是我们感受到满满的温暖。
送完红包,开始看春晚,看语言类的节目时,会因为节目的情节而哈哈大笑,而看表演类节目时会大家会互相讨论节目中的笑点与“梗”。在讨论与欢笑中,我们仿佛丢去了一年工作学习的劳累,丢去了之前在生活中的消极,抛开了考试成绩,工资,对象等烦杂的问题,有的只是喜悦与兴奋,只是与家人好好享受这一刻。尽情的欢笑,家人不会嫌弃你的笑不是一笑倾城,讨论时,我们可以尽情抒发观点,家人不会因为你的直白而给你白眼。这时,我们又品尝到了那包容的年味儿。
春晚一过,饭菜一上,年夜饭开始了,老的给少的夹,少的又给老的夹,来来回回,这不是客气,这是爱意。大家吃着热腾腾的饭菜,嘴却还不肯停下来,嘟嘟囔囔的说着“只有自家人才懂的话”这一来,大家伙儿可都真实地品尝到了年味啦。
年味,是那样复杂,而又那样简单。可以让每个人日思夜想,却有如此容易得到。
篇4:年味学生作文
虽然春节已经过去了,可是奶奶做的饺子的味道,依旧在我的味蕾中停留不散。
‘‘奶奶,我要吃你做的冬瓜饺子,我要吃。’’
‘‘馋猫。待会儿有你吃的。’’
我在一旁看着奶奶把猪肉剁成肉末,葱姜也切成末,放入瓷碗中;再把冬瓜去籽去皮剁碎,攥一下水分,烧熟后,放入另一个瓷碗中;再把第1个瓷碗中的菜末蒸熟;然后把两个瓷碗中的菜末和在一起,搅拌均匀。没想到,做菜馅也要花这么大工夫。
接下来就是做皮了。第一步在面粉中放入适当的水量,揉成面团;第二步用手把面团揉成长长的条,再用刀把条切成一个一个的小团子;第三步用擀面棍擀成饺子皮,这时侯要注意,不能把饺子皮擀厚,也不能把饺子皮擀薄,力度要适中,要有熟练的手法才可以做好。
最后就是包成饺子了。只见奶奶一手拿起饺子皮,一手拿勺子,匀起了半勺的馅,紧接着,奶奶把馅放在皮中间,放下勺子,迅速把皮对半包起来,不一会儿,一只精致的水饺就做好了。
我看着看着就忍不住学包起来。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块饺子皮,学着奶奶的样子,拿起勺子,匀起适量的馅放在饺子中间,再用水湿了湿大拇指和食指,把食指在饺子边缘摸了一圈,,在包起饺子。呀!不好!我用力过猛让皮破了一点,我急忙用手捏了一下,这才“补救”过来。终于包好了,虽然外形不美观,但是里面至少有我付出的汗水呀!
包好饺子,我就催奶奶快煮。煮好后,我给自己和奶奶分别盛了一碗,嗯!这种味道,太美味了!
有人曾问我:“你故乡的年味是怎样的?”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奶奶做的饺子,就是我心中家乡的年味!”
篇5:年味学生作文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普遍-春节越来越缺少了味道。便是年味!
而今年的春节我们家人好不容易一家四代同堂其乐融融,过着一个颇有年味的春节。
临近年关我们家族的成员们都从天南海北赶到老家,一时原本冷清的老家变得热热闹闹~鞭炮声、小孩嬉笑声、麻将碰撞发出那悦耳之声。
到了大年三十,一大早就全家出动到山间的寺庙进行新年的祈福,祈祷一年的平安、如愿。到了中午,期待已久的年饭开始了,“余”牛羊……呈现在饭桌上,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目不转睛的盯着食物,准备大干一场好好犒劳一下一年辛苦忙碌的自己。到了晚上便是我最期待的时候了,家家户户亮起了红红的灯笼个个张灯结彩,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面等待着春晚的开始~而科技的发展下我们可以在群里面抢红包,一时间家中欢声笑语不断~临近零点时,家中前坪篝火晚会准备开始了,寓意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随着电视机中新年的倒计时5。4。3。2。1鞭炮齐鸣,看着烟花在空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我们每个人脸上都流露出对新年期待的笑容。
在鞭炮与狂欢过后我们便相继进入了梦乡~第二天一大早便起来和家中的长辈们拜年当然还有拿红包啦~这是小朋友们最最喜爱的事啦~这一天走亲访友实属开心快乐。
于我而言,真正的年味便是一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年味便有啦,一家人吃年饭,坐在一块看电视,抢红包,一起边烤火探讨人生的方向~一起在鞭炮声中欢声笑语~一起拍个全家福这便是年,便有那与众不同的年味。
我坐在老家的房子里,看着一家其乐融融,我想如此便是最好。
新年快乐!
篇6:年味学生作文
塘栖古镇。
这里正在举办年味节,短短的古街热热闹闹的,各地的游客操着一口家乡方言,喜气洋洋的。街的中间是十几张大桌子,前五张后六张上分别写着‘“塘栖年味节”和“大家新年快乐”。每个字都由一种五谷杂粮拼成,红豆,芝麻,花生。五彩缤纷又不失朴素,代表着农民们一年的收成,一年的劳动,一年的心血。过年了,不仅收获了合家团圆的幸福,还收获了大地的馈赠。
不远处的台子上传来讲话声,随着锣鼓声我找到了那舞台的所在地。人渐渐站满了,这里要上演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为一个小小戏迷,这里虽然不如大剧院中有字幕,场景更精美,演员唱功也不算好,但还是津津有味地欣赏了起来。戏剧中,京剧是国粹,越剧却也是一颗闪亮的明星。它演绎了美丽的神话,古老的传说,悠久的历史故事。年味不觉更浓了。过年是中国的传统,配上中国传统艺术,年也更美,更欢乐了。
走过广济桥,眼前的这条巷子,已经挤满了人,熙熙攘攘。去最外头那家店卖特产,顾客太多,商品都看不到,店员也都应接不暇。好不容易看到些什么,有金黄的麻花,又白又软的年糕,松脆微甜的枇杷梗,粉蒸蛋糕,桔红糕……每个人拎一大袋子出来,脸上笑盈盈的,桥上桥下,身影不断。大家一定想得一样:快回家过年了,在这玩顺便买些年货了。是呀,回家,还有什么,比这一袋袋年货所表达的心意更让人温暖,幸福呢。
重新走上广济桥,河神依旧安静伫立,流水缓缓,千年不变。砖块,青苔,高低不同的古老石阶。这个世界变化很快,有些东西逝去了,有些东西一直在。继续走着,越剧声依旧,两旁老房子依旧。手抚摸每一种五谷杂粮,不同的感受。我的思绪在飘飞,再回忆,在这里。
轻轻地,离开了;轻轻地,告别;轻轻地,回头望最后一眼。
塘栖古镇……
我已经找到了心中的年味。
篇7:年味学生作文
我们小队准备去寻找在杭州塘栖这个古色古香的小镇里的年味。
我们走过去,绕过一个“大印章”,就可以看到一座高大、古老的石桥,它叫“广济桥”。这座桥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虽然他经历了五百多年的风雨,但是它还是依然繁华。站在桥下往上看,你就会感觉这座桥是通向天上的。
走过广济桥,你就可以看到那有名的水北街了。走进水北街,你一定会看见一副人山人海的画面。我们愉快的在街上散步,走的同时我也买了一点这里的食物,味道美极了。这里有许多美食,有臭豆腐、麦芽糖、切糕、糯米丸子……等等,继续往下走,如果你幸运的话就会看见两位叔叔在打年糕,做年糕。
他们先是把年糕蒸好,然后放在一个大缸里用大锤子砸,我们也拎了一下,这个大锤子可重了。他们砸好后就用绳子在切,切完叔叔们就开始捏造型了,不一会儿,就捏出了一个大元宝。
这次塘栖之旅让我深深感受到塘栖的那浓浓的年味!
篇8:年味学生节日作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般悄悄流逝。转眼间,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在这临近大年三十的时候,空气中不免多了些年味。
依旧像往常一样,出门,右转。一条宽阔的马路映入眼帘。马路旁的人行道上,景色依旧,只是人少了许多。不再见到往日的熙熙攘攘,人来车往。许多店铺早已打烊,这些从外地来的游子们,在年关将至之日,回到父母身边,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天伦之乐。
尽管街道不再喧嚣,甚至有些冷清,但春节时那种浓浓的年味是无法掩盖的。漫步在街道上,走马观花似的'掠过许多风景,蓦然发现,许多地方已挂起了象征着喜庆的红灯笼。虽没有“千门开锁万灯明‘’的壮观,也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离开这条街,回到家中,已是近傍晚六时了,对于我来说,今年的春节显得有些无趣,老家的长辈们都随子女们去往各个城市过年,再见,便是明年了。看着家中外婆在厨房中忙碌的身影,我不禁想起了以往过年时,平日难得见面的亲朋好友欢聚在一起,围在几张圆桌旁,吃团圆饭的情景。
随着一道道佳肴摆上餐桌,大家都放下平日的包袱,拿起筷子,品尝这难能可贵的团圆饭。餐桌上,交谈声,赞赏声不绝于耳。觥筹交错中,被尘封了一年的亲情再度活泛起来。大家带着微醺的醉意,向周围的亲朋好友分享这一年来的喜怒哀乐。动情时,不免爽朗大笑,亦或是泪染双腮。团圆饭,顾名思义,就是要团团圆圆。可随着压力的增加,团圆,是越来越困难了。
摇摇头,将不愉快的念头甩去。再度出门,已是华灯初上了。四周灯火通明,各式各样的花灯挂在檐上,似有“褥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的感觉。远处,几朵明艳的烟花冲上夜空,但,又昙花一现般消失了。稍近一点,三五个小孩子蹲在地上,面前摆了一个名叫“降落伞”的鞭炮。为首的那个稍大一点儿的孩子,身子与鞭炮离得好远,小手颤颤巍巍地举着一个打火机,咬着嘴唇,有些害怕的样子。也许是风大的原因吧,小家伙一连点了几次都没着。好不容易点燃了鞭炮,点火的孩子撒腿就跑,直至离鞭炮近十米才停下来。呼啸声中,“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残星点点外,一人孤立,赏这无边美景。
风依旧,天渐亮。新年的钟声敲响了。
篇9:年味学生节日作文
过年了,整座城区洋溢着浓浓的年味,街道上铺满了爆竹纸皮,处处充斥着年货的香气,人们都给亲朋好友送去最真诚的祝福。
烟花爆竹
过年的年味是绚烂的烟花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从除夕至大年初一,鞭炮声“噼噼啪啪”日夜不绝,传说鞭炮是为了驱逐年兽而燃放的,久而久之,这也就成了一种习俗。暗夜渐渐织上了天空,“蹴——”地一声,一支烟花向天空中奔去,在漆黑的夜空中绽开五色的花朵,带它消逝,又一朵“五色花”在空中展开了笑颜。美得看得我都醉了。
年货
过年的年味是五花八门的年货。饭桌上,一个个饱满的水饺听着圆滚滚的将军肚,调皮地向我们招手,仿佛在祝福我们新年红红火火,平平安安。饭桌上还摆放着新年必不可少的年货之二——年糕。年糕年糕,年年高升,想必年糕所表达的便是此意。当软糯的年糕入口,舌尖上立刻泛起了甜意。嚼一嚼,仿佛棉花糖在口中碾转反侧,那种感觉,让人流连忘返,吃完后甜腻依旧漾在心头。饭桌必备年货之三便是汤圆了。汤圆,顾名思义,便是团团圆圆、和睦相处的意思。当软糯糯的汤圆进入口中,轻轻一咬,甜丝丝的味道立刻在嘴中四处散开,整个人仿佛置身云朵之间,踩在棉花之上,吃完后人觉得意犹未尽,恨不得连舌头也要进嘴里。
祝福
过年的年味是亲朋好友给你送去最真诚的祝福。在亲戚朋友们给你压岁钱时,总不忘给你们送上一句祝福,哪怕只是一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祝福,只要包含着真心诚意,也会让人感觉心里暖洋洋的。反之,你给亲朋好友送上一句祝福,亲友们的心里自然也是暖暖的。
年虽然已经过去了,但年味却依旧停留在我鼻尖,萦绕在我心头。
篇10:年味高一学生作文
年味高一学生作文
一切有情,依食而住。
春节的回忆,都可与美食相伴,少了美食,倒也称不上圆满。
就像这只有每年过节才会回去的老家,印象里也只有那各色菜肴。有些思念,不在心头,却是在肠胃。每每思念起外婆舅舅的手艺,便会老老实实地发去微信:“婆婆,想吃蒿子粑粑咯。”湘西村子里的回信带着浓浓的年味姗姗来迟:“过年回来,专门给你弄个菜。”
赶集那几天异常热闹。山路崎岖陡峭,人人背着背篓,为了年夜饭的食材,在山中一条隐秘的小路里来回穿梭。遇见熟人一同前行,搀扶着一同下山。这才凌晨五点,那家卖的肉最厚实的小摊前早就排满了人,只等着那几声震慑云霄的.野猪,竹鼠的叫声唤起大山深处的太阳。临街店铺的老板只要一把货物搬到店外,原本就不宽的道路就变得更窄了。老人们总要拿起菜仔细端详,问问价,却不买。也有少部分人,等待着卖主最后一次的大降价。
老家一天只吃两顿。还不到十点,外婆便偷偷让舅舅做一只竹鼠,说是晚上就怕我尝不到鲜。舅舅在庭院中间新架一口大锅,取下竹鼠胸脯上最鲜嫩的两块肉,用刀背细细斩剁成泥,用鸡蛋清清洗。我趴在墙边张望着他,看他流连于锅碗灶台之间。舀一口猪油,待它在锅里滋滋作响,把竹鼠浆放在油锅里爆炒。油烟升腾,窜进我的鼻腔,好像年的味道。
但只有真正在家里,家人一起吃顿饭,才是真正的年味。一家人有说有笑,和谐的气氛环绕在我们中的每一个角落,处处洋溢着团圆的幸福和欢聚的满足。姨婆总把鸡冠留给我,这便引起了弟弟的不满。我们总看中同一块肉,谁也不让谁,筷子相互挤兑,最后我却得眼睁睁地看着他得意地夹过。
有些话只在饭桌上讲,有些话也只在饭饱后讲。一边替外婆收拾,一边接过她偷偷藏的蒿子粑粑,听她娓娓道来。在电话里,我们都故作开朗大方的姿态,让彼此安心,只有此时我们才彼此敞开心扉。我看着外婆佝偻的背脊,沟壑般的皱纹,我看着她当年独自撑起这个没有男人的家。她一边笑着,一边深情地抚摸着那张一身浩然正气的外公的照片,说:“他啊,参军前最爱吃蒿子粑粑,现在只怕是尝不到咯。”我才懂得,有些离别,岁月,也得随着厨余垃圾一同扫去……
而后忆起这一茶一饭,点点滴滴。这些年味或许简单至极,总会在时光的流逝中泯灭,但那家乡热闹的氛围,独特的风味,别样的思情,总在我心中泛起最温暖的涟漪。
篇11:年味的学生作文
“轰轰轰轰轰”我们在放爆竹,因为新的一年开始了,要以旧换新。
过年时候的气氛,真可以用“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诗句来形容!每家每户在过年的时候,门口总是贴着对联,家里不仅贴着“福”,还贴着窗花我知道,“福”在家里贴是要反贴的,因为这表示“福到了”,在外面贴福要正着贴。我们家里贴福的时候可能意思了,那是在我的爷爷家,我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白发苍苍,爷爷拿出双面胶,先贴后揭,可是在揭到的时候把粘住的那一部分也揭掉了,怪不得贴不上去,让我们都哈哈大笑。
红色代表革命,也代表快乐,每次过年的时候,大街两边的路灯上,都挂着红灯笼。过年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从前有一个吃人怪兽,它的名字叫年,每到过年的时候就会来吃人,为了赶走年兽,人们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办法,年兽怕火光、怕响,于是就用烟花爆竹来进攻年,把年赶走。所以每当年兽来临的时候,人们就会放烟花爆竹,来驱散邪气。
每当过年的时候,在远方的新人就会赶过来和家人团聚,我们家里过年的时侯可有意思了。我们从新年礼物中得到了一只帝皇蟹,大钳上长满了尖锐的刺,在拿出来的时候,舅舅不小心被刺了一下,然后老妈又是第二个牺牲者。到了发红包的时候,爷爷奶奶先发,舅舅舅妈第二,老爸老妈最后,接红包的时候,我双手接过,再说一声:“谢谢!”就转身离去。开始放烟花了,老爸去点:“轰轰轰――轰轰――轰……”烟花的亮和响不得不让我们眯着眼、捂着耳朵。老妈说看着烟花可以许愿望,我听着老妈的话,默默地许下了愿望!
关于过年的事,真是丰富多彩,说也说不尽!
篇12:年味学生记叙文作文
“叮咚”,门铃一声响,走过去打开门,是一位乡下的朋友,提着满满一袋子油炸的糖花进来(糖花是本地一种风味面食,馍的一种),放在桌子上。
“嫂子,快过年了,家里做的年馍。给你们送点过来尝尝。”招呼朋友坐下,泡茶,寒暄,那一袋子金灿灿的糖花散发出浓郁的清油香,馋嘴的儿子跑过来,抓起一个就吃,边吃还边矫情:“叔叔,你家的糖花比妈妈买的还好吃,又香又甜。”那个小馋样,惹得我们呵呵笑。
“嫂子,我走了,媳妇和孩子在街上等着呢。我们去商场买衣服,明天家里还要杀年猪,要过年了,忙。”朋友喝口水就要走。我送他到街口,看他们走车走了,刚要转身,耳边响起一阵“噼里啪啦”的爆竹声,还夹杂着一颗颗礼花弹,原来是一家“浏阳花炮专卖店”开业了。这种临时的鞭炮销售处,一般在春节前半月左右开业,年后就停了。看着那些花花绿绿的烟花爆竹,才感觉到空气中真的飘着一丝丝年的味道。
住到了这高楼林立的城市,总感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冷漠。大街上车水马龙,市场里人声鼎沸,可回到家里把防盗门一关,似乎就与世隔绝了。同住在一栋楼上的邻居,几年都不说一句话,见面互相目光矜持地笑笑,彬彬有礼地问候,一转身,都是陌生人,完全没有乡下时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热情味。
城市里的节日气氛,首先从市场上体现。一进入腊月,商场打着促销的牌子,广告铺天盖地,各种春节用品纷纷上市,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辛苦工作一年,大家的荷包也丰满,该好好消费一番了。大包小包的东西可尽往家里搬,用老人们的话说,穷一年也不能穷了一节,何况现在的社会,人们生活都富裕了,更要好好过个年。
可不知怎的,总觉得现在生活条件虽然好了,吃的穿的都不愁,可快乐的感觉却越来越少。天天吃肉,肉不香了;满柜子的衣服,挑来捡去不知道穿什么好;电视频道越来越多,可视觉疲劳,看啥节目也没兴趣。网络里倒是热热闹闹,人人回家抱着电脑手机嘻嘻哈哈,跟家人倒没共同语言了。我们小时候多快乐啊,一进入腊月,我们就掰着手指头一天天算,巴望着早一点过年,能穿上新衣服,吃上好吃的,男孩子惦记着放鞭炮,女娃娃盼望着新卦褂褂,连老爷爷,都等着过年买顶新帽子戴呢。
那时候的农村生活条件差,平时难得吃点荤腥,只有到了过年时,才能连着吃几天肉饭,也只有过年时,妈妈才给每个孩子扯几尺布,缝上一件新衣赏。也许是物以稀为贵吧,那时候我们的心,总是很容易就能满足。现在的孩子顿顿吃肉,却一个个都仿佛得了厌食症,吃饭挑挑拣拣,这也不吃,那也不爱,我们的妈妈们曾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发愁,我们面对着美味佳肴,却为“众口难调”为难,什么时候的妈妈,似乎都不好当。
到了八十年代末,农村条件就好了,大多数人家都能杀上一口猪过年。喂了一年的大肥猪,刚进入腊月就早早杀了,一直吃到来年二月里。孩子们不馋肉了,大人们也吃过瘾了,在开春种地干活都浑身全是劲。
农村里过年最隆重的,应该要数做年馍了。妈妈们精心和制一盆一盆的发面,蒸花卷,烧糖饼,炸糖花,做上好几天,两个大大的竹笸篮里装的满满的,堆成两座小山。做的年馍除了自己家吃,还要给亲戚朋友们送。听老人们说,正月里有讲究,不能做馍,所以要在腊月里一次做足了,吃到二月份。幸亏那时候的冬天冷,虽然没有冰箱,做的馍也不长毛不发霉。农村里有句俗话,看谁家的媳妇手儿巧,尝尝他家的年馍就知道了。
“过了腊月二十三,过年还有整七天。”腊月二十三是祭灶日,据说这一天灶王爷要去天上见玉皇大帝,要做上一些“灶干粮”,就是用平底锅烙的小花卷,供在厨房里灶王爷像前,让他老人家带去当路上的干粮。在这一天祭灶的时候,还要杀一只大公鸡,是灶王爷骑的大马,烧上一张买来的灶符,上面填上家主人的姓名,家里人口,让灶王爷带去给玉帝汇报去。农村里有讲究,出门在外打工的人,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之前一定要赶回家,免得灶王爷汇报时遗漏了,来年会有灾难。这个传统带着一些迷信的色彩,可在我们家乡,至今都保持着这个习俗,所以腊月二十三也叫“过小年”。
我们最盼望的,是大年三十。这天要早早起来,太阳一出就开始贴对联。那时候的对联大多是买两张大红纸,请村上会写字的人来写,村里也就一两个老师才能写几个像模像样的毛笔字,一些人家干脆让念书的孩子自己写,我们小时候上学有专门的毛笔书法课,学生们基本会写毛笔字。我们家的对联,都是我自己编自己写,有时候还给邻居家也写,虽说写的不怎么好看,但农村里识字的人也不多,我能糊弄出来,爸爸妈妈看着都得意着呢。贴完对联,要放上一大串鞭炮,从鞭炮声一响起,这过年的序幕,就算正式拉开了。
妈妈们今天可要忙了,把各种蔬菜早早备好,放上大片的肥肉,白菜豆腐粉条,做上满满一锅香喷喷的烩菜,一家人围着火炉热热腾腾地吃上两大碗,其乐融融。等妈妈把碗筷收拾了,才会小心翼翼地从一个红木头箱子里把我们的新衣服新鞋子拿出来,对我们小孩子来说,这才是最开心的时刻,等上一年,只有过年时才能浑身上下一身新,村里的孩子们聚在一起,第一件事就是互相炫耀身上的新衣服。
年夜饭吃的是饺子,四五点钟就要吃,吃完了给先人们上坟,说是去请先人们回家过年,过了正月初五再送出去。这种仪式只有家里的老人才会,我们只是跟着去烧纸磕头,顺便也去显摆自己的新衣服。
除夕晚上要守岁,妈妈说那叫“熬福”,谁熬的长,谁来年就有福气。我们眼巴巴等着的`,是爸爸妈妈给的压岁钱。爸爸最多给十块,妈妈给五块,这对我们来说,可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我们都舍不得乱花,留着上学时买文具买书了。
那时候的农村人家大多都有了电视,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我们坐在热炕上,吃着糖果,磕着自家种的瓜子,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没电视的人家大人小孩都到邻居家来看。妈妈熬一壶枣茶,给每个人都倒上一杯,一屋子的人“吧唧吧唧”,一直要看到十二点。十二点的钟声敲过,全村子都响起鞭炮声,这时候也有个仪式,叫“接老爷”,据说接的还是腊月二十三日送去天上的灶王爷。
大年初一日早上,天不亮就要吃“黄钱饺子”,三十日下午妈妈一次就把饺子包好了,在几个饺子里放上几枚硬币,谁吃到谁就是最有福气的人。这些民间传统的习俗其实都很有含义的,在我们家乡也一直沿袭着,只是我们现在离开家乡太久,在城市里就不这样过了。
初二开始,就要拜亲访友,第一个要去的人家,一定是舅家,舅舅是外甥的主心骨,大着呢。新婚的小伙,必须先拜老丈人去,初二这一天,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走亲戚,来的来,去的去,炒几盘好菜,喝几杯小酒,小小的农家院里,处处都是欢声笑语。走亲戚的活动,一直要持续六七天,每一家亲戚都走完,这是礼节,也是亲朋好友传递情谊的纽带。
初五一过,村里开始闹社火。农村里的社火比城里老头老太太们组成的秧歌队热闹红火多了。小伙子们背腰鼓,姑娘媳妇敲铜锣,还有胆大的年轻人踩着一米多高的高跷。所有的社火队成员都穿着花花绿绿的戏装,勾着脸谱,扮演的也是戏曲里的人物,白蛇传啦,西游记啦,三堂会审啦,表演者演绎的活灵活现,村民们看得津津有味。社火在村子里挨家挨户表演,人们也跟着一家家串,锣鼓喧天,欢声笑语,那种热闹快活的场景,好多年没见过了。以前村子里有上了年纪的人专门负责主持,那些人老的喊不动了,年轻人怕麻烦,宁愿聚在一起打麻将斗地主,也没人去操那个闲心,现在农村里过年,也不热闹了。
看完了社火,还有大戏呢。那时有的村子里有戏台,演员也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有些人大字不识几个,戏里的台词却能唱的滚瓜烂熟,真佩服他们那超常的记忆里,应该也是兴趣所致吧。戏台上唱的,大多是古装戏传统戏,以秦腔为主,有时候也唱眉户,黄梅戏,一个小小的戏台下面,人山人海,几个村的男女老少都聚在那里,不管天多么冷,都影响不了人们看戏的兴致。晚上还有夜场,人们在露天地里或坐或站,个个脸上都挂着愉快的笑容。
常听老人说,穷欢乐,穷欢乐,穷的时候,人们都不忘给自己寻找欢乐,现在日子过的衣食无忧,却少了快乐的感觉,那些曾经欢乐的年味,如今只能在回忆里重现了。难怪现在的人都说,生活越来越好了,年味越来越淡了,连春节联欢晚会都越看越没劲了。也许,这就是不同的时代具有的不同特点吧。
不管到了什么年代,什么地方,春节,这个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在人们的心目中还是占着很重要的位置。社会在繁荣发展,生活在日渐富裕,几千年来的传统习俗一脉相承。过年过的是喜庆,是幸福,是团圆,是快乐,是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祝福。
愿普天下每一个人,都能过个平安快乐年,让浓浓的年味,永远在我们的生活里飘香。心是快乐的,生活就是幸福的。
篇13:年味七年级学生作文
年味七年级学生作文
每年当中,当属农历春节为最隆重的节日。一家人围着桌子,拉着家常,承去年之幸运,企来年之美好。家家张灯结彩,打打牌,拜拜年,叙叙旧,好不热闹。
春节前几天,在古代可有着许多讲究!腊月二十八,大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贴福字,贴对联。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祖先的敬拜在我国由来已久。这一天就是祭祖的日子,我特意和爸爸去了“甯”氏忠孝堂来瞻仰族人们的.光辉。我不禁也激发出强烈的家国情怀,我也有了坚定梦想的动力!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晚上叫“除夕”,除夕时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这天也是家人们团聚之日。一家人三代同堂,讲述着一年来的欢喜,忧伤,收获,美好,幸福!我们湖南人在大年三十会做糍粑,吃糍粑,寓意着丰收,喜庆和团圆。看着金黄的糍粑,让人垂涎欲滴,也让人赏心悦目!有好看又好吃!年夜饭时,大家围着桌边,海谈世界,高举酒杯,喝着杜康,赏着月色,放着绚丽烟花,看千家万户,灯火通明;望中华大地,举国欢庆!一道道的中国红,彰显着华夏文明,也让一家人开开心心过大年!这欢快气氛一夜不散。大年初一初二,走亲戚,拜大年,要红包!喜悦在人们身上一次又一次地传递着,共享着。大地上一派祥和美满!
这就是年味。年味不仅仅是吃吃喝喝,玩一玩,打打牌,而是举家同庆,普天同乐的感觉!大年三十,不乏不回家过年之人,有太多的人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岗位,他们所企盼地是中华文明的传承,是中国人过年的喜悦。千千万万的人返乡,车水马龙,不就是为的一家团聚,和和满满的感觉吗?有人说,年味淡了!不,亲情在,年味从未淡!亲情的港口支撑着人们有的坚守岗位,有的返乡过年!
年味并没有淡!过年,让人们心中更有亲情,更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大家更有欢乐喜悦的感觉!年味不是别的,是亲情在一起的欢乐美好!
年味让每一个中国人欢乐,也一脉相承!
篇14:年味800字学生作文
年味800字学生作文
“爆竹声中辞旧岁”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中国人对过年的重视;一列又一列开往故乡的列车映射出人们期盼团圆的热切心理。
回家,是隐藏在多少人心中的期盼。家中虽无锦衣玉食,却有一屋亲人团聚,聊家常里短,叙一年际遇。无论是远亲,还是近邻,这时都会彼此送上自己的真挚祝福,也许一年中积成的冰山,靠着这浓浓的年味,便在此刻悄然瓦解。
年味,充盈在每个人的心中;缭绕在亲人费劲心力为儿女做的佳肴上;徘徊于父辈谈心时而激起的笑声中。
年味,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有着不同的体现。虽桌上菜肴不同,所说方言难解,风俗习惯更是迥然不同。年味虽被不同地区的人精心打扮成不同的模样,但庆团圆的那颗心却始终不变。带着似朝圣的心回到根源处,接受着来自亲戚好友的“拷问”,随时时觉得有些难堪,但却是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盼,希望来年,后来者居上。
笔墨纸砚,是中国文人的四宝。在春节这个传统佳节里,能用上这四宝为一大家子人写对联的人,要不就是大家公认的青年才俊,要不就是仙风道骨的家族长者。挥毫泼墨,于行云流水间写就新春祝福,接受着大家钦佩的'眼光。年味,于不觉间越来越浓厚,并因此传承于后世。
农村的年,总是洋溢着浓浓的年味。湖南的湘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作为湖南的一张名片,享誉南北。湘菜如热情湖南人一般,常有辣椒衬着,呈现着一颗火热的心。鸡鸭鱼肉自是不能少,有些人家中也摆起了新鲜海鲜。年味中渗入了新鲜的元素,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桌上,大家互相敬酒。家中的长辈和小辈都是被众人默默关心着、奉在桌旁坐着。年味经过每个人的味蕾,缓缓流入胃中,给人以温暖。
饭后,孩子们最爱做的事,便是放烟花了。虽然盒中的烟花总是难跟上孩子们玩耍的节奏,于不觉中全消失不见,但仍然绽放出最美的烟火,点亮寒日中的夜幕,似一颗流星般在闪过孩子们眼前,在孩子们的眼底留下一幅幅难以笔述或描摹的画卷。年味,悄然地拂过每一个孩子的心田,开出有关于未来的、憧憬的花。
带着那喜悦的心,给长辈说上几句讨喜的话,尽上一杯表孝心的酒,一家人团团圆圆,共享的是彼此的快乐和喜悦,年味,便悄然充斥在每个人的胸怀。
篇15:年味五年级学生作文
年味五年级学生作文
除夕夜,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首尾相连。除夕夜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也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
除夕夜,妈妈下了一锅饺子上来说:“看看你们谁吃到这其中的一个有银币的饺子,我会给一个大红包。”“我来”全家都注视我“呀,没有”“切”来自全家都“蔑视”我心里想,我就不信我吃不到大不了我就一直吃下去。我心里打着小算盘,我一个俩个三个,咦在干嘛不对啊“嘿嘿,我吃到啦”我高兴得跳起来。
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就是好,基本上都没有剩下很多菜。饭后,因为我吃了银币饺子有一个大红包,所以今天的我别外的开心。我拿着红包跑到超市买了一些鞭炮,等着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这时,已经有人陆陆续续地放礼花了,“啾”天空中一个小点散开好看极了,接二连三。爸爸也搬过来一个礼花出来凑凑热闹。我们也把各种的鞭炮拿出来,玩得不亦说乎。
晚上,大人们做在一起谈事业,小孩子们一起玩鞭炮。守岁,有玩累的去睡觉了,还有看电视的,而我却在制定我的新年目标。我希望新的一年里我能进步,成绩更好,身体健康……辞旧迎新,12点的.钟声即时一年的结束,又是来年的开始,新的一年开始讨个好的兆头,风调雨顺红红火火的一年开始啦,因为这个许多人家都准备好新年第一炮。
我喜欢除夕夜,因为能够让我们一家团聚在一起,我喜欢这种感觉。
篇16:年味初二学生作文
年味初二学生作文
岁月的年轮周而复始的旋转,一年又一年,年所承载的东西似乎从未变过。每逢除夕,那熟悉的丝丝缕缕的年味便会从我记忆深处传来。
除夕是从忙碌中开始的。一大早全家就迫不及待的准备起来。首先进行大扫除,打扫得干净后便贴上春联、窗花和福字,最后在门外挂上两个大红灯笼。布置好后只能用“红”字形容眼前之景,红色是家家户户都喜爱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新年元素。只是大街小巷望去,看到红色之余似乎也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除夕,又怎少得了年夜饭?到傍晚,擅长厨艺的人便开始准备食材,做自己的拿手菜。小孩子们此时是乐于一起揉面团的,我也绕有兴趣的'加入其中,奶奶就给我们介绍着传统佳肴和制作方法。伴随着切菜和炒菜的声音在耳边响起,香味愈来愈浓,一道道美味佳肴便出锅了。祭祖后,大家围成一桌开始享受团圆饭,每一口都是幸福与满足。“新年快乐,干杯!”碰杯声起,还是熟悉的味道。
夜幕降临。人们各自活动,到了点便会围在火炉旁一起看春晚,大家吃着零食,看着节目,还会用手机抢一抢红包,其乐融融。在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0点已至,窗外的烟花爆竹声响起,但因为环境问题的烟火也不如往年的疯狂。趁着天边刹那间的流光溢彩,人们默默许下新年愿望,长辈则会给晚辈一个红包睡觉时压在枕头底下作为祝福。新的一年,长辈在变老,晚辈在成长,一代期盼着一代,或许这就是年的感情吧。而这一刻,一年的旅程也算是到此结束了,不管过得怎么样,人们都满怀憧憬的期待着新的一年。
无论是那中国红与传统习俗所表达的年味,还是随着新时代发展所增添的年味,从古至今,年所承载的“味道”依旧……
篇17:年味初二学生作文600字
年味初二学生作文600字
年味是什么?很多人也说不出来它是什么东西,它是个虚拟的词语。有的人说年味淡了,但是我并没有感受到!我们家的一大家族还是年味浓浓!
大年三十,我们家晚上坐在客厅里,坐等着春晚的到来!其乐融融的,一大家子坐在一起很温暖。看到相声时,我们一起笑,听到歌声时,我们一起放声歌唱,新年倒计时时,我们一起等着新年到来。倒计时完后,奶奶已经下完饺子了!我们也吃了新年的第一餐饭,饺子是我们自家做的,肯定是很好吃的!听着外面放的`鞭炮,新年到来了~吃完饺子我和爸爸一起贴上对联,上面是我们家对来年的心愿,希望我们家幸福美满~
大年初一,我们来到了大舅爷爷家,我们一大家族的人就聚齐了。在大舅爷爷家里有一个跟我年龄相仿的女孩,我一般过年的时候都是和她玩的。大人们在那里娱乐,我们便打打排球、看看书之类的……我们还去了佛庙,因为我们家族一直以来就是信佛教的,我从小就被爸爸妈妈带去佛庙里,对于菩萨我还是怀有敬畏的心态去上香的。我们去买了香与鞭炮,鞭炮放在大门旁边的炉子里烧,而香是点燃插在香炉里,香烟伴随着我对来年的自己的期望以及家庭幸福美满的心愿传递给远方的菩萨!
过年时,我还要去姥姥,姥爷的墓碑前。山里很冷清,一进去一股冷风从我背前穿过,我不禁颤抖起来!经过了灌木丛中,走着蜿蜒曲折的道路,我来到了墓碑前。这里比去年来时杂草更多了,我用镰刀把杂草除去,把姥姥姥爷的墓碑打扫一下。我跪在墓碑前,跟姥姥姥爷磕了三个响头,让他们保佑我来年中考可以取得我自己很满意的成绩!姥姥姥爷在我没出生是就已经去世了,所以我从来没有见过姥姥姥爷,但我知道他们一定很期待着我的到来,我是伴随这他们的祝福降临在这世界上面的。而且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去给他们拜年以及跟他们清扫墓碑,我也跟他们有感情了!
年味是什么?年味是家人一家团聚的氛围,年味是家里做的饺子的芳香,年味是佛庙里烧香的幽香,年味是贴对联的喜悦,年味是家家人见面是说祝福时的美好感觉……它是一个感情寄托,让我们崇拜先祖弘扬尊老爱幼的美德。
【年味学生作文】相关文章:
1.年味的学生作文
2.年味作文
3.作文年味
5.年味美文
6.年味-五年级作文
7.年味三年级作文
8.乡村年味作文
9.年味作文精选作文
10.年味遐思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