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 > 作文大全>游南京中山陵作文

游南京中山陵作文

2023-05-29 08:37:5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会飞的猪”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7篇游南京中山陵作文,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游南京中山陵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游南京中山陵作文

篇1:游南京中山陵作文

10月3日,我和爸爸、妈妈去南京中山陵游玩。我们走在弯弯曲曲的大道上,只见两边种着许多梧桐树。据说,这些古树是蒋介石在位时期种下的。

沿着大道,我来到了中山陵,顺着台阶往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山陵“博爱坊”。这是一座三门冲天式花岗石牌坊,中间横楣上刻有孙中山手书的“博爱”两个镏金大字。通过“博爱坊”大门,就来到了陵门。陵门上有三个拱门,中门的横额上刻着“天下为公”四个字。陵门后面是碑亭,正中有一块高达9米的丰碑;上面刻着“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葬总理孙先生于此。”最后,我们来到了祭堂,孙中山的遗体就安放在这个圆石坟里,并用钢筋水泥密封。正中是一尊大理石雕的孙中山先生坐像。他梳着整齐的头发,正笑眯眯地望着我们,显得格外高大,令人肃然起敬。

游玩了中山陵,使我更加了解了一代伟人孙中山。

篇2:游南京中山陵作文

今天是十月一日,我们来到了南京。

绿荫大道

我们先来到了中山陵,在中山陵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条似乎永远也走不完的绿荫大道。

那是一条不宽也不窄的柏油路,两边有沟。沟不宽,里面没有水,可以走一个人,再也容不下第二个人,我喜欢走在沟里。沟的右边也是与它差不多宽的石板地。旁边种着各种各样的树:松树、梧桐……路两旁树的枝条一直延伸到路中间的上方。仰天一望,绿叶遮天蔽日,阳光被一片片绿叶筛选过后,落下一点点细碎的日影,走在树下,阴凉极了!那树杆又粗又大,又分成许多小枝,小枝上长满了绿叶。其中的一根树枝直上云宵。那主干,真粗哇!我一个人抱也抱不过来呢!

一阵风吹过,枯了的手掌形的落叶慢悠悠地从空中飘落下来,落在地上,沟里,有时也落在我的.头上。我从头上取下落叶,拿在手中玩转,觉得它的形状是那么美,那么自然,真是大自然的杰作。脚踩在铺满落叶的大地上,发出脆脆的“哧哧”声,真好听。

中山陵

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长眠之地,孙中山先生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我们都非常敬爱他。

走完了绿荫大道,我们就来到了中山陵的陵墓入口处,立刻就看到用花岗石切成的碑坊,碑坊上方写着“博爱”两个金色的大字。走了几级台阶,我们来到了陵门。远远望去,青色的琉璃瓦下刻着孙中山先生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再走进去就是碑亭了,一块高约9米的碑石上刻着“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葬总理孙先生于此”的鎏金大字。站在碑前,我真显得渺小了。从碑亭到祭堂之间的台阶真叫人望而生畏,将近有400个台阶。我拾级而上,轻声数着:“1,2,3……30,31,32……200,201……”终于我们来到了祭堂前,祭堂有三道拱门,门额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六个大字。祭堂的门上方刻着孙中山先生的手迹“天地正气”四个字。堂中央有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高4。6米,他庄严地坐在那儿,双目炯炯有神,坚定地凝视着远方。再往里走,是孙中山先生的墓室,他就这样平卧在灵枢上,很平静,很舒适的样子。抬

整个中山陵庄严而宏伟,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篇3:游南京中山陵作文

今天是7月10日,爸爸带我去南京中山陵游玩。中山陵,顾名思义,就是孙中山的陵墓。

我们乘着9路车来到中山陵。刚下车,我便看到四周绿树成荫,爸爸连忙用手机给我“咔嚓、咔嚓”照了几张照片。接着,我们走上路。一路上,路边都是树,有雪松、柏树、悬铃木……等许多的树,而且,这里多半是被称为法国梧桐的悬铃木。

走了约20分钟我们到了中山陵的第一个门。这个门上写着“博爱”两个字,好像对我说:“以后要多读书。”这个门上有六个洞,其中,三个小洞分别在右上角、中间、左上角,另外左边右边各一个中洞,中间又一个大洞。

接下来,我们就走过这扇门,踏上台阶。从牌坊到祭堂,共有石阶329级,,8个平台,落差73米,329级象征当时中华民国人口3亿9千200万。走过石阶,我们又来到了祭堂,在祭堂前,有一个石碑,石碑上写着“总理孙中山先生于此。”祭堂里,有一座孙中山先生的雕像。天花板上,有一副庄严的党徽。

之后,我们看完了这里所有的景色,还买了一个弹弓和一把扇子。最后,我就恋恋不舍的跟着爸爸回家了。

我想:以后,我要认真读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篇4:游南京中山陵作文

今天,我们起了个大早准备去爬中山陵。导游介绍说中山陵十分雄伟,它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1926年竣工。中山陵有329级台阶,代表着三亿二千九百万的群众。

车子缓缓的驶进了停车场,我们来到了中山陵的大门口。中山陵依山而建,占地两千亩。一条笔直的道路通向远方,两排香樟树像士兵挺立在路边。三百多级台阶气势宏伟地展现在眼前。我心里暗想: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爬上去。我用劲全身力气,一口气就跑到了中山陵的最高处。放眼远望,群山青翠地环绕四周,真是心旷神怡啊!

灵堂前竖立着一块牌子“总理孙中山先生于此”几个大字。我来到了孙先生的墓室,孙中山先生的半身雕像庄严地屹立着。我们又瞻仰了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在那里有一副用汉白玉做的孙先生的遗体雕像静静的安息在这里。

我抬头看看头顶上的天花板忍不住叫了一叫“哇,好漂亮!”可是马上被妈妈禁止了,要我保持安静。

中山陵真是雄伟、壮观、气魄不凡啊!

篇5:游南京中山陵作文

五月12日我游览了,伟大革命家孙中山的陵墓—南京中山陵。

中山陵坐落在南京市郊区紫金山上,是一处雄伟壮阔而美丽的旅游胜地。走进中山陵立刻让你感到清爽,眼前一片翠绿,让人觉得气魄而庄重,刚刚走进博爱坊,就发现一座石碑,石碑上的子是凹进去的,听导游说起初建造中山陵时字是凸出来的,因为日军侵华时。这座碑遭到了破坏而那些字却变得凸进去的。

从博爱坊十级而上到中山纪念馆,会发现那台阶不多不少,正好300级,这像征了孙中山先生的民主义,登上纪念馆前的平台。回头往下看你会觉得台阶不见了。下面出现了8个大平台,这种设计蕴含深刻的哲理,当你走一条路时。回首相望你会发现后面是平坦的大道。

走到孙中山的墓室,你会发现有一座无字石碑,上面画着高山和大海,这象征孙中山为人民造福的心比山高,比海深。为什么上面没有碑文呢?因为孙中山的功劳是无法用文字说明的。

今天的明孝陵将以自己纯朴的外观,刚强的精神,柔美的风景征服全世界。它将代表南京、江苏、中国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它以一个中国建筑的雄伟姿态展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明孝陵将与世界接轨,将会代表我们的祖国!它将成为南京乃至中国的骄傲!

篇6:游南京中山陵的作文

四月二十三日上午八时三十分,我们开始了难忘的春游,这一次,我们将参观中山陵。中山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紫金山,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

我们沿着树木葱茏的林荫大道,看到了白石蓝瓦的三门石牌坊,那天蓝色的砖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格外显眼,正中的“博爱”两字有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写,深刻的体现了他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穿过石门,足足有390多级的石头台阶出现在眼前,同学们争先恐后的登上石阶,尽管个个都累的满头大汗,但仿佛为了能快些瞻仰孙中山先生都不顾一切的跑着,跑着……两旁的松柏虽饱经风霜,却郁郁苍苍,多么像孙中山先生那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啊!终于来到了庄严而又肃静的中山纪念堂,我们从侧门踏进纪念堂,一股冷气向我们扑来,让此时十分炎热的我们顿时感到一丝清凉,一下子静下心来。纪念馆内铺着灰色大理石砖,八根擎天柱立在四面,天花板上雕刻着美丽的云锦图案,格式新颖,五颜六色,正中还有一个大大的中华民国徽标。纪念堂中间那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雕像被刻的栩栩如生,仿佛再现了他当年的辉煌。他两手搭在腿上,安详的坐着,目光坚定,神态自若,好像在望着我们说:“孩子们,为了祖国的未来,你们一定要奋发图强,为国争光啊!”

我轻轻的走出纪念堂,向远处眺望,美丽的南京城尽收眼底,如今的幸福生活都是孙中山先生当年打下的江山啊!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孙中山先生那慈祥的面孔,在心中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让未来的南京城更加辉煌!”

篇7:游南京中山陵的作文

记忆中的中山陵,一直定格在连战防问大陆时的挥手画面上,想着有一天也能去瞻仰一下孙中山先生的音容笑貌,体会一下历史的沧桑。今天终于如愿以偿,在出差回程途中,抽空来到了中山陵。

一进入中山陵,首先印入眼帘的,是花岗石牌坊上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大字,也许历史真的很短,一转眼之间,仿佛回到了民国时代,一个儒雅的长者出现在眼前,他正在指点江山,在炮火中奔走,为心中的理想和民众的自由而奋斗。收起了相机,一个人沿着石梯一级一级地向上走,一路上,人潮如流,有拍照的游人,吆喝的小贩,还有那些举着颜色各异的旗子、说着大同小异内容的导游,上上下下,好不热闹,但我却是高兴不起来,今天的'心情有点特别,带着一点沉重,还有一丝难过,这是在以前的旅游中从没有的心情,难道是因为一个人的旅行吗,可能有点吧,但民国这一段的历史及人物却在脑海中不断浮现。

一步一步的拾级而上,终于到了最顶端,高高的两行字悬挂在上面:“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看到这一行字,心里瞬间五味杂陈,百感交集,眼睛竟然湿了,有多少历史的悲欢藏在里面,有多少纷争不可言说,一切的一切都凝聚在这短短的一行字里面了。

抬头看看天空,回头看着欢笑的游客,生意兴隆的小贩,忽然觉得兴味索然,这本是一肃穆庄严的地方,有多少人真的能体会到先烈们的付出与热血,什么时候人们也能保持一些敬仰与神秘,不是什么景点都适合快餐式的文化,也不是什么景点都适合人类的狂欢。

鞠一躬,回吧,再见了中山陵,再见了今天这莫名的心绪。

篇8:游南京中山陵的作文

国庆期间,我们全家去参观了中山陵,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所在地。孙中山先生是中华民国的创始人,1925年去世,他去世后,由建筑师吕彦直为他设计、建造了中山陵。

整个中山陵是“钟”字形的,为什么要造成“钟”字形的呢?是因为孙中山先生常说的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警钟长鸣。为了建造中山陵,大家都尽心尽力,上海一家公司都破产了,但却毫无怨言。中山陵造得非常牢固,这么多年以来,从来都没有维修过。

我们走进中山陵,一眼就望见那里、郁郁葱葱的。走过“博爱坊”,我们看见道路的两边都是雪松,那是刘元帅亲手为孙中山先生栽种的。日本人也曾送给他六棵千头松,它们就种在孙中山先生的祭堂前,据说就因为这六棵千头松,所以,日本人在轰炸南京城的时候,唯独没有轰炸中山陵,只有一颗子弹飞过,无意中打到了那里的一个鼎,使那个鼎的底部有一个洞。

中山陵里一共有392个台阶,代表着当时的3亿9仟200万人。最有特色的还是祭堂前面的台阶,它从下往上看,看到的都是台阶,看不见一块平台,而从上往下看的时候呢,一个台阶都看不见了,看上去都是平台,多神奇啊!

关于中山陵,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本来想把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带到台湾去,可是,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带去,所以,他临走前,坐着飞机绕着中山陵转了三圈,非常依依不舍地说了一句:“愧对国父!”可见孙中山在**的心目中是多么重要啊!

去了一趟中山陵,感觉就像给我上了一堂历史课,还让我明白了孙中山先生真的很伟大!

篇9:关于游南京中山陵的作文

今天是7月10日,爸爸带我去南京中山陵游玩。中山陵,顾名思义,就是孙中山的陵墓。

我们乘着9路车来到中山陵。刚下车,我便看到四周绿树成荫,爸爸连忙用手机给我“咔嚓、咔嚓”照了几张照片。接着,我们走上路。一路上,路边都是树,有雪松、柏树、悬铃木……等许多的树,而且,这里多半是被称为法国梧桐的悬铃木。

走了约20分钟我们到了中山陵的第一个门。这个门上写着“博爱”两个字,好像对我说:“以后要多读书。”这个门上有六个洞,其中,三个小洞分别在右上角、中间、左上角,另外左边右边各一个中洞,中间又一个大洞。

接下来,我们就走过这扇门,踏上台阶。从牌坊到祭堂,共有石阶329级,,8个平台,落差73米,329级象征当时中华民国人口3亿9千200万。走过石阶,我们又来到了祭堂,在祭堂前,有一个石碑,石碑上写着“中国国民党葬孙中山先生于此。”祭堂里,有一座孙中山先生的雕像。天花板上,有一副国民党的党徽。

之后,我们看完了这里所有的景色,还买了一个弹弓和一把扇子。最后,我就恋恋不舍的跟着爸爸回家了。

我想:以后,我要认真读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篇10:关于游南京中山陵的作文

今天,我们起了个大早准备去爬中山陵。导游介绍说中山陵十分雄伟,它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1926年竣工。中山陵有329级台阶,代表着三亿二千九百万的群众。

车子缓缓的驶进了停车场,我们来到了中山陵的大门口。中山陵依山而建,。占地两千亩。一条笔直的道路通向远方,两排香樟树像士兵挺立在路边。三百多级台阶气势宏伟地展现在眼前。我心里暗想: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爬上去。我用劲全身力气,一口气就跑到了中山陵的最高处。放眼远望,群山青翠地环绕四周,真是心旷神怡啊!

灵堂前竖立着一块牌子“中国国民党葬,孙中山先生于此”几个大字。我来到了孙先生的墓室,孙中山先生的半身雕像庄严地屹立着。我们又瞻仰了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在那里有一副用汉白玉做的孙先生的遗体雕像静静的安息在这里。

我抬头看看头顶上的天花板忍不住叫了一叫“哇,好漂亮!”可是马上被妈妈禁止了,要我保持安静。

中山陵真是雄伟、壮观、气魄不凡啊!

篇11:关于游南京中山陵的作文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南京,这里是我们本次旅游的最后一站,游中山陵是我们最后的一个景点,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他的陵墓是依山而建的,坐北朝南,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步入中山陵大门,我被中山陵的高大和雄伟所吸引了,我们首先来到了陵园广场。广场四周屹立着一棵棵苍松,它们看上去是那样的青翠欲滴,那样的生机勃勃。它们象征着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永远不倒,又恰似革命事业万古长青,生生不息。继续往前走,一座巍峨耸立着的牌坊便映入眼帘,抬头仰望,由孙中山先生题写的“博爱”两个大字赫然显现在牌坊中央,这苍劲有力的两个字告诫人们,要只求奉献,不求索取;要用大海般的胸怀去关爱天下每一个人

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 392级,8个平台。我们一边向上攀登,一边拍照留影。走到一半,我向上

篇12:《游南京中山陵》400字作文

《游南京中山陵》400字作文

今天是二月十八日,我盼望已久的新年终于到来了!

“咱们一家三口一起去南京中山陵好吗?” 妈妈提议到,“顺便带小璇去登一登中山陵前那雄伟壮观的台阶。”我听了一边拍手,一边兴高采烈地喊道:“好啊,好啊,正合我意!”“那还不赶快出发!”爸爸高兴的应道。于是,我们一家便兴致勃勃地坐上车,踏上了前往中山陵的路。

一到中山陵,我就看见了那雄伟壮观的台阶。中山陵由墓道﹑牌坊﹑台阶﹑墓室等组成。台阶是由白花花的大理石和刚才做的`,我问妈妈:“妈妈,这到底有多少级台阶啊?”“我才不告诉你呢,你自己仔仔细细﹑耐心地去数。”妈妈回答道。我开始认真地登起了台阶,好高啊!我登得气喘吁吁,但我还是坚持着。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成功地登上了最后的一级台阶,我数了数,一共有三百九十二级台阶。随后,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孙中山先生的墓室,一进门,孙中山先生的雕像就展现在我们眼前,墓室的頂是由琉璃瓦制成的,上边还镶着青天白日旗。我们继续往里走,就来到了养心殿,整个养心殿成圆形状,中间安置的就是孙中山先生的棺木。我们用瞻仰的目光看着棺木,久久不愿离去。我们仿佛看见了躺在棺木里的孙中山先生慈祥的面容,仿佛听到了孙中山先生为民主事业奋斗一生的决心…

参观结束后,我的心情很激动,好久不能平静。在回程的路上,眼前还浮现着孙中山先生伟大的形象!

篇13:南京中山陵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钟山的遗愿,灵柩暂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内,并决定在南京钟山修建他的陵墓。中山陵由陵墓样稿得奖者、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施工。整个牧区平面形如大钟,钟的顶为山下半月形广场,广场南端的鼎台(现改为中山先生的立像)为大钟的钟纽,钟锤就是半球形的墓室。“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因此整个大钟乃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

??中山陵坐北朝南,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中山路是原来的迎柩大道,是孙中山先生灵柩南下时走过的路,也是南京第一条柏油马路,1926年动工,1929年完成。当人们沿着这条参天的林荫大道来到广场时,首先看到的是位于墓道南端的三门石牌坊,上刻中山先生手书“博爱”两字。牌坊这类建筑在功能上主要是用来歌功颂德的。“博爱”两字正点出了孙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石坊前广场南端孙中山的立像英姿勃勃,摆动的手势好像正在发表关系国家命运的演说。石坊后是长达375米、宽40米的墓道。前行为陵门,它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里用青色的琉璃瓦有其一定的含意,青色象征苍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来显示孙中山先生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

资料

再进为碑亭,一块高约6米的碑石上刻着“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 葬总理孙先生于此”的鎏金大字。过碑亭即为陡峻的石阶,石阶共分八段392级,攀登如此多的石阶极为艰难,但当大家走完这段长距离陡峻的石阶以后,一定会悟出<<总理遗嘱>>中有关的`嘱咐:“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含义。

??最高的平台有华表两座,后为祭堂。华表乃为柱状标识物,标志祭堂即在此。祭堂有三个拱门,分书“民族”、“民权”、“民生”门额。“民生”门上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直额,表达了孙中山先生奋斗的理想。

??祭堂的正中,为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坐像,此像为国外雕塑名家保罗兰德斯所作。坐像德基座四周雕刻着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业绩,祭堂四壁的黑色大理石墙上刻有孙中山亲笔书写的<<建国大纲>>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总理遗嘱>>。在这里,不仅使我们看到了孙中山先生为推翻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的不朽勋业和艰苦斗争的历程,而且也看到了孙中山先生为我中华独立、富强、大展宏图的建国思想。

??祭堂之后有一个铜门,横额上书“浩气长存”四个大字,亦是孙中山先生的手笔。门内即为钟形墓室,其中央有一直径4米、深5米的圆形大理石圆穴。孙中山的汉白玉灵柩及卧像即安放在圆穴中,瞻仰者可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棋按遗体形象塑造,十分逼真。孙中山先生虽然与世长辞,但是他浩气长存,永远为世人所敬仰。

??中山陵的建筑风格中西合壁,钟山的雄伟形势与各个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通过大片绿地和宽广的通天台阶,连成一个大的整体,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更有宏伟的气势,设计非常成功,所以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篇14:南京中山陵作文

南京是十朝古都,有很多著名的景点,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紫金山里的中山陵了。中山陵离我家很近,爸爸经常在休息的时候带我去那里玩。玩的次数多了,我的问题也就多了起来,有些问题连爸爸也回答不了,于是回到家后,我就会上网查一下自己的疑问,具体了解一下中山陵。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中山陵里面还有音乐台、光华亭、流徽榭、中山书院等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中山陵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陵。那里的建筑很壮观,有着396级台阶8个平台,每过一个平台以后,台阶就会增高一点,快到顶端的台阶是最高的,以前我不知道为什么台阶会一级比一级高,后来看到网上的介绍才知道,原来这是象征着革命事业一山还比一山高,以后还需要我们更加的努力才行。这些台阶和平台还有个别具匠心的特点,在山脚下的台阶那边,从下往上看,是看不到一级平台的,但是我们爬到顶端往山下看的时候,只能看到平台,看不到一级台阶的,真是神奇!我们穿过“博爱广场”,走过“天下为公”的牌坊,顺着台阶一级一级的往上爬,这时候是需要很大体力的,我们气喘吁吁的终于爬到了顶端,这时候我们到达了孙中山的祭堂,房子的中间位置,有一个孙中山的坐像,坐像的两旁的墙上刻写着《建国大纲》,但是现在已经用绳子给拦起来了,不怎么能看清楚上面的字。我们绕着孙中山的坐像瞻仰一圈之后,我们就出来了。站在顶端往下看,看见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特别是通往中山陵路上的两边,种了很多的高大挺拔的松树,就像军人一样永远的守护者中山陵,不让坏人去破坏它一样。

我喜欢中山陵,因为他有着新鲜的空气和悠久的文化。

篇15: 南京中山陵作文

10月2日我和同学相约去南京游玩。这是我第1次去南京,因此我特别兴奋,恨不得现在就飞到南京去。

到了南京,我们去了中山陵,明孝陵,美龄宫,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玄武湖,新街口等地方。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山陵,那里不仅环境幽美,还有伟大的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于此。

中山陵位于紫金人的东峰,是最高峰。左边是天堡山,右边是茅山,中间的中山陵被映衬得异常雄伟。站在山脚下,仰望中山陵,犹如天空之城般神秘,让人想一探究竟。我们一路向上走,路边都是一棵棵法式梧桐树,一眼望不到头,地上一张张梧桐树叶和天空中翩翩起舞的蝴蝶融在一起,显得格外美丽。蜿蜒的小道看不到尽头,让疲惫的我想要放弃,可为了看到更好的风景,我决定继续前进。前行中想到学习也是如此,学习的路很长,没有尽头。这一路上,有人会选择放弃,也有人会选择坚持,就同眼前的风景一样每前进一步都会看到不一样的美景。在不断的互为鼓劲中,我们登上了山顶。站在山顶,山下景物尽收眼底,疲劳感顿消。虽说已是秋天,但一眼望去,还是绿树成荫,百花飘香,给人种错觉春天依然还在。继续向前走一两分钟,就是中山陵的守护者――博爱坊,高大宽阔,雄伟气派!往前看,一座屋顶蓝色,中间白色,像教堂一样的房子巍然耸立在那。心想:那就是中山陵吧!我终于来了!孙中山先生,我来看您了!中间漫长的台阶,就像是中国的变化,一步一步的在往上走,一步一步的从弱变强,从被别人欺负到现在被别人羡慕,这是像你一样的先辈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换来的。进入教堂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座大型的孙中山先生的像,他手拿书卷,眼看远方,双眼炯炯有神。两旁印着孙中山先生写的文书,个个散发的金光。石像的底部画的孙中山先生平时工作的情景有跟同事们讨论的;有在讲台上发表讲话的;有在书房伏案工作的……

走出中山陵,我怀着沉重的心,再次回望,心中默默地说:中山先生,您放心,我们的祖国强大了,人民越来越幸福了,我们也会好好读书,接过你们手中的旗帜让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好!

篇16:游南京中山陵的作文600字

游南京中山陵的作文600字

“啊!今天又是一个天气晴朗的好日子!”早上一起来,我就望着宾馆窗外的阳光感叹到。

今天,我们全家将去南京的中山陵公园。驱车直达中山陵,只见那儿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好不容易挤了进去,里面给我的第一印象就一个字——大!

也不知走了多少米,我们来到了三座大门前,那可真雄伟呀!但是,为什么中间那扇门紧闭不开呢?在询问了工作人员后,我知道了答案:当年孙中山先生的灵柩是从中间大门进入灵堂的.,只有在孙中山先生的生日和忌日或者有国家领导干部来参观的时候,中间的大门才会打开。哦,原来如此呀!

我们从左边大门进入,看到了一座巨大的石碑,上面刻着几个金色大字。咦?这石碑顶端怎么刻着一缕缕波纹?石碑的底端怎么刻着弯弯的波浪?因为……因为这象征着孙中山先生为人民做的事顶天立地。

再往里走,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很长的台阶,台阶的另一头就是孙中山先生的灵堂了。可以看出来,台阶越来越陡,象征着孙中山先生说过的一句话“革命还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经过我们的努力,终于爬完了陡峭的台阶,来到了孙中山先生的肖像前。只见那孙中山先生坐在一张高高的椅子上,膝盖上放着一卷书,一脸严肃,两眼凝视前方,似乎在期盼着将士们凯旋归来。

在肖像的后面,有一扇门,门里面有什么?可惜里面不能参观。不过,我还是从导游的嘴里知道了答案:里面就是孙中山先生遗体的所在处了。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埋在了5米深的地底下,上面压着白色大理石,许多人想带走孙先生的尸体,但都因无法完整取出,而放弃了。

我们边走边看,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我们要和中山陵说再见了。离开中山陵,我情不自禁地回了头,看见中午的阳光正照射着四个由孙中山先生书写得金灿灿的大字——天下为公!

篇17:南京中山陵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古都南京来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员xx,今天我们即将要参观的景点是中山陵景区。

中山陵景区位于南京东郊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山的南麓,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是全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5A级景区。1925年3月12日,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后,葬事筹备处根据他生前的遗愿选定了墓址,也许你们有人会问:孙先生出生于广东,逝世于北京,毕生为革命奔波于世界各地,为什么要选择南京紫金山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呢?因为在当年,孙先生在临终时曾嘱咐道“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南麓,因为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故不可忘辛亥革命也。”陵墓于1926年3月12日开工(奠基),于1929年春完工,建筑按照传统的中轴对称的形式,色调采用蓝、白二色,在群山林海的映衬之下更显得庄严肃穆。它的设计者吕彦直匠心独具,将整个陵寝设计为“木铎”形,寓意“警钟长鸣”。

接下来,就容我为您简单的介绍一下孙先生的生平。孙先生于1866年11月12日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普通家庭中,年少时远赴美国和香港等地求学,攻读医学专业,随后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后弃医从政。于19在日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19武昌起义胜利后,先生被十七省代表一致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于19元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此后先生在革命生涯中也收获了人生和革命的伴侣――宋庆龄女士,她陪伴了先生共同经历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风风雨雨。1924年一月,孙先生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连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十一月,他受冯玉祥将军之邀,抱病北上,共商国是,终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病逝于北京住所,享年59岁。

1926年3月12日,中山陵开始修建。1929年春,陵墓的主体建筑完工后,政府为孙先生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仪式。所谓奉安大典,就是将先生的遗体葬入中山陵的仪式。1929年5月下旬(5月22日),先生的遗体从暂时的停灵地北京香山碧云寺移出,在北京举行了三天的公祭和悼念活动(各界人士参与了公祭并举行了一系列的悼念仪式),后由专列护送抵达南京浦口火车站,经轮渡摆渡过江后于南京下关码头登岸,在中央党部礼堂内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公祭后,于1929年6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仪式,从此孙先生便一直长眠于此,距今已有80多年了。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就来到了中山陵的陵园广场,在陵园广场的正南端是一座八角形石台,石台上有一尊三足两耳的紫铜宝鼎,重达五千公斤,是中山陵纪念装饰之一。它是由广州国立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携全体师生于1933年秋捐资建造,鼎高4.25米、腹径1.23米,在鼎的腹部刻有“智、仁、勇”三个字,是儒家提倡的君子的三种德行。在鼎的上半部还有一六角形铜牌,上面镌刻有原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的母亲黄氏老夫人手书的《孝经》全文,所以此鼎又被称为是“孝经鼎”。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半月形的博爱广场,沿广场拾(she)级而上,迎面是一座四柱三门的冲天式仿古石牌坊,称博爱坊,它高12米,宽17米,花岗岩石柱上盖蓝色琉璃瓦,柱脚前后夹抱鼓石,牌坊上雕刻莲花瓣及和玺彩画等图案。在正中的横额上有孙先生亲手所书的“博爱”两字,语出自韩愈《原道》的“博爱之为仁”之句,孙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为民族的独立自由而奋斗不息,(可以说“博爱”二字恰是对先生伟大革命精神的最好的写照)。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穿过博爱坊,走上陵园墓道,向前通往的是陵前广场,这一段路气势开阔,绿化规整,具有西方园林的开阔大气的美感。墓道长480米(240米),共有三道,中道最宽为9米(12米),东西两道宽为4.5米,墓道两侧用两两相对的雪松、荟柏、银杏和红枫等取代了古代帝王陵墓神道前的石人、石兽,更好的体现中山先生的高风亮节。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走过了墓道,面前出现的是陵门平台。根据吕彦直当时的设计,整个陵墓的平面为“木铎”形。木铎的声音洪亮,而且传的很远,有“使天下皆达道”的寓意,其用意也在警示后人。陵门广场的边缘就是当年吕彦直设计的“自由之钟”的下缘。在广场四周栽种有很多的树木,如枝叶修剪成圆球状的大叶黄杨,日本友人赠送的六株千头松以及银杏等其他植物。在陵门前有一对汉白玉石狮,在这儿显得十分的庄严古朴,这对石狮是当时察哈尔省主席宋哲元在1935年所赠送的。

现在我们眼前看到的这座单檐歇山式建筑就是陵门了,上覆蓝色琉璃瓦。在陵门的正中的门额上,有孙中山先生亲笔手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字,这四个字是出自于孔子《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一句,意思是“国家政权不是哪一家、哪一姓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是老百姓的天下”。这句话是对孙先生三民主义的极好的注解,也是孙中山先生毕生奋斗的崇高的理想。

现在我们穿过陵门,我们面前出现的这座重檐歇山顶建筑是碑亭了,它高17米,宽12米。亭顶重檐歇山顶,上覆有蓝色琉璃瓦,亭内石碑高8.1米,正中镌刻有党徽的图案,上面的碑文是由原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谭延]手书的24个颜体楷书镏金大字。由此可见孙中山先生的葬礼为“党葬”。在碑的背面没有镌刻文字,因为大家都认为孙先生的思想功绩实在是无法用语言、文字来概括,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民众的心中,索性干脆不写铭文。整个建筑端庄朴实,显得肃穆庄严。

绕过碑亭,往后就是层层叠叠的台阶了,说起台阶这可是中山陵的一大特色,从下往上看只见台阶不见平台,而从上往下看则是只见平台不见台阶。由碑亭到祭堂这段石阶共有290层,分为八段,象征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五权宪法是政府时期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由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考试五院合掌的权利。现在我们来到的第四层平台上,大家可以看到左右两边分别陈列着一个紫铜鼎,这是当时上海特别市政府所捐赠的,在鼎身刻有“奉安大典”四个字。在西侧的鼎上有1937年战争时所留下的弹孔。在第五层平台上有一对石狮,是福建雕刻名匠蒋文子先生的杰作,狮子的造型极富有动感,造型极其生动。在平台的花坛(大小盆栽30余盆),各类绿色植物装点了沿途的风景。

各位游客,大家可以感受到,整个中山陵的修建是依托紫金山而修建的,陵墓更显得气势雄伟壮观。从最下方的博爱坊到祭堂,我们已经走过了平面大约700米,高度大约70米的距离。先生的祭堂与墓室依托钟山的.气势,更显巍峨,让谒陵者感悟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和浩然正气长留于天地之间。

现在我们来到了第8层的平台,在第8层的平台上,有孙先生长子孙科一家所敬赠的青石鼎。祭堂前还有政府主席林森所赠的一对华表。祭堂与墓室相通,墓后有一圈圆墙包围,辟有“墓堡花园”,内设“中山陵建设史料馆”,用翔实的图片与文字资料,全面展示了中山陵从设计、建设到奉安大典的全过程。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面前看到的是陵墓的主体建筑祭堂,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有蓝色琉璃瓦,在坊额的正中是由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四字直额,门楣上有元老张静江手书的“民族”、“民生”、“民权”六个篆字。祭堂正面开三扇拱形大门,在祭堂外立面的西侧,有奠基石一块,记述了在1926年3月12日中山陵建设工程的奠基的历史(仪式)。

走入祭堂,大家可以看到,祭堂内采用了云南的大理石铺地,十二根黑色大理石柱采用了四隐八显的手法增加了祭堂内部空间的气氛,在左右两侧的护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建国大纲》全文。顶上的斗式藻井是用马赛克镶嵌的党徽的图案。在祭堂正中有一的孙中山先生的坐像,是由当时法国的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阿林斯基)用意大利白石所雕刻的作品。孙先生身着长袍马褂,膝上摊着展开的文卷,双目凝视前方,神情沉思。在坐像的底部的四周还有六幅浮雕,摘取的内容都是先生生平的革命活动的片段。分别是(南)如抱赤子,(东)出国宣传、商讨革命,(北)国会授印,(西)振聋发聩、讨袁护国。

祭堂与墓室相通。在墓门门额上有孙先生为黄花岗烈士手书的“浩气长存”四个字。门分两道,外门为对开铜门,第二道门为单扇铜门,门上刻有张静江篆书“孙中山先生之墓”,墓室为穹窿状封闭式建筑。在墓室中央石圹内有孙中山先生的白色大理石卧像,墓室上方是用马赛克镶嵌的党徽的图案。卧像由当时捷克雕刻家高琪所雕刻,孙先生的遗体就安葬在石圹下5米深处。自1929年6月1日的奉安大典到今日,墓室从未被打开过,孙先生长眠在这儿已有80多年了。

其实,在中山陵的周围还有许多的附属建筑,均为中山陵的纪念性建筑。孙中山先生纪念馆,原名为藏(zang)经楼,在里面收藏有孙先生的图片资料及实物,在藏经楼后有三民主义碑廊,镌刻有孙先生所著《三民主义》全文。藏经楼外有一尊孙中山先生的铜像,是由中山先生的日本友人梅屋庄吉所捐赠的。

在中山陵南端有“音乐台”,是当时由美国旧金山华侨代表和辽宁省党部捐资建造的,由当时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杨廷宝先生所设计。在先生的陵墓周边还有光华亭、行建亭、流徽榭、中山植物园等社会各界捐建的中山陵纪念性建筑。这些建筑散落在中山陵景区的周边,在青松翠柏的映衬下显得秀雅大方,大家有时间不妨前去游览。

环绕在中山陵周围的还有不少民国时期的名人墓葬,如廖仲恺、何香凝墓,谭延]墓等等,大家有时间也可前去探寻一番。

好,各位游客,因为时间关系,中山陵的游览到这儿就要结束了,希望大家对我的导游讲解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的配合,再见!

篇18:南京中山陵观后感

今天,我们一家参观了中山陵。

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用来唤醒世人。爬上石阶中门横额上是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意思是说国家政权不是哪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老百姓的天下。这是孙先生毕生奋斗的理想,也是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的极好注解。蓝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走进里面,是汉白玉的孙先生的坐像,是按孙先生生前,一比一的比例雕刻的,安详而又庄重……

中山陵每年接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无数炎黄子孙与国际友人。人们怀着对中山先生伟大精神的崇敬与景仰来到这里凭吊拜谒。在两岸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今天,面对目前海峡两岸的现状,海内外炎黄子孙都衷心期盼着祖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早日到来。彼时彼刻,倘若孙中山先生泉下有知,必会含笑长眠的。

孙先生把一生全融进了革命,为建国重量人物。中山陵,令我留念忘返!

篇19:南京中山陵观后感

7月25日,我们来到了南京中山陵,中山陵可美了,远远望去,一大面山,郁郁葱葱。

我们来到了博爱坊,那是由4根柱子挺着,每根12米高,上面的横牌上写着“博爱”两个大字,听说孙先生活着的时候,是个博爱的人,他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博爱的心。

离开博爱坊,我们向前走去。来到一个亭子,里面有一个碑,碑上写着“民党葬孙先先于此。”我问“孙先生是谁?”说“孙先生就是孙中山先生,他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走出碑亭,我们又往前走,这里全是台阶,有三百九十多层,那天,太阳非常大,汙水直往下流,我们爬了很久,才爬到葬孙先生的地方,那里可美了,白白的墙,绿绿的'门,还有警察把守着,屋子正中坐着孙先生的塑像,很大,很高。他坐在那里,手里拿着一本书,眼睛却凝视着远方,好像还在为国家操劳。我多么想对他说“孙先生,您休息吧!”来到后面,孙先生躺在铜棺里,上面躺着一个用汉白玉做成的卧像,看上去很和蔼、慈祥。人们都很严肃,我也怀着崇敬的心情,围着栏杆走了一圈,默默的离开了。

在下山时,天还是那么热,可向上爬的人越来越多。我想人们是多么敬爱孙先生啊!

篇20:游南京中山陵周记600字

南京是我们江苏省的省会,又有金陵、白下、江宁之称,还是六朝古都。那里山环水绕,是历史悠久、景色宜人的好地方。为了让我们更加了解这座城市,我们青果作文班开始了为期三天的南京之行。

来到南京,第一站当然是中山陵了。中山陵是为了纪念孙中山而建的。为了更了解孙中山,在来之前我买了本关于孙中山的书,读了后知道,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为了民族的兴盛,他奉献了一生。

来到中山陵,站在半月广场上,极目远眺,可以发现中山陵依山而建,墓室建在山的最高处。半月广场前有个牌坊,上面有孙中山一生的追求。我想起台湾的国父纪念馆上也刻了几个字,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时突然有个小同学说:“公鸡下天”。我们愣了一下,又大笑起来,原来她把字的顺序念反了,因为是繁体字,还念错了一个字。

出了陵门就是碑亭,里面是孙中山先生的墓碑,上面有青天白日旗的标志,下面刻有字,可反面却没有。听说是因为孙中山的丰功伟绩太多了,仅仅这一面不够写,所以干脆就不写了。

出了碑亭后,我们准备爬最后一段台阶,突然发现从下往上看,只能看见台阶,看不见平台,我想从上往下看呢?于是我一鼓作气,爬到最上面,往下一看,只能看见平台,看不到台阶,设计真神奇!

祭堂门前刻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民族、民生、民权”。进入祭堂,正对着大门的是孙中山的塑像。他正坐在一张铜椅上,双目炯炯有神,像是在思考什么。祭堂后面就是墓室了,听导游说孙中山的遗体就埋在墓室地下五米处,可惜没开放。

参观完中山陵,我对孙中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决定回家把孙中山的书再看一遍。

篇21: 游中山陵

坐落于南京的中山陵依山而建,隐于山林之间,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它是伟大的民主革命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

步入中山陵大门,我一下子就被中山陵的高大和雄伟所吸引了,我们首先来到了陵园广场。广场四周屹立着一棵棵苍松,它们看上去是那样的青翠欲滴,那样的生机勃勃。继续往前走,一座巍峨耸立着的花岗岩石牌坊便映入眼帘,抬头仰望,由孙中山先生题写的博爱两个大字赫然显现在牌坊中央,这苍劲有力的两个字告诫人们,要只求奉献,不求索取。

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代表着那时3亿9千2百万中国同胞。导游介绍道:这是中山陵的独特设计。从下往上看,只有台阶。寓意着前面的路很艰辛。而从上往下看,全都是平台。寓意着当经过了艰辛和磨难后,看自己走过的路,发现过去的路也很平坦。

拾阶而上,祭堂就位于山顶最高峰,有三个拱门,上面书写着孙中山先生所创导的三民主义民族 、民权 、民生。堂中置放着孙先生的坐像,他神态安详,腰板挺直,双手放在膝盖上展开的问卷上。再进入一扇铜门,便是圆形墓室,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孙先生的汉白玉卧像,下面安葬着他的遗体。我久久地站着,心里默默的向这位老一辈革命家致敬。

这就是中山陵,它不仅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的崇高敬意和缅怀之境,而且也是建筑名家着杰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篇22: 游中山陵

今天一大早我们就出发去中山陵游玩。

我们在下马坊下了地铁,感觉此时如果有马多好,畅想穿过中山门的英姿,像民国期间的威武将军。我们走在一条蜿蜒曲折的林间小道,苍绿的大树给我们带来了阴凉,空气真的很好。走过这片树林,来到陵前路,中山陵:民主的圣地,庄重而又简洁。

首先看到“博爱”的牌匾,也许是要我们要学会包容,拾级而上,来到了三民主义牌匾:名族,民生,民权,今天看来依然那么的宏大,高度的民生和民权才是国家强盛的源泉,想到了孙先生为民请命,奔走疾苦的伟大壮举。有三百多级台阶吧,终于到了顶了,看到了第三块牌匾“天下为公”,公能坚不可摧,有了公,才生廉,廉生威。孙文,先行者,100多年前,在那个浓缩了几千年的封建思想下,这是惊雷,也是伟大之处。

下去时我在“民主塔”照了相,感受民主的力量。

篇23: 游中山陵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中山陵春游,早晨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座上了去中山陵的大巴。今天的活动安排很丰富,有登中山陵瞻仰孙中山、游音乐台、喂鸽子、体育公园放风筝。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登中山陵。

我们一层一层地登上了中山陵台阶,台阶共有392个,爬上山顶时我已气喘嘘嘘的了。在山顶上向下望,山下的景色实在是太美、太壮观啦!一个个房子像模型一样竖立在那里,山上的空气很新鲜,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我们来到孙中山的雕像前,只见中山先生身穿白卦安静地座在那里,注视着前方,人们来到这里上香,瞻仰孙中山。后来我们又来到了音乐台,美丽的喷泉,绿色的草地,伴着优美的音乐,我们喂了一会儿鸽子,休息并吃了午饭,最后就向着体育公园放风筝去了。

篇24: 游中山陵

中山陵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旅游景点之一,去那里游览的人不计其数,而我就是其中的一员。

中山陵位于南京这座文化名城,是纪念国民党创始人――孙中山先生的陵园,这里的景色优美,陈列着不可计数的历史文物,堪称旅游圣地。孙中山先生的雕像非常高大雄伟、栩栩如生,表现出了孙中山先生的英雄气概。在雕像旁边的一块大石碑上记载着孙中山先生生前的丰功伟绩。

在孙中山先生雕像的`前面,有一条笔直的路,通向中山陵,直达第一座寺庙。因为我们去的时候,第一座寺庙正在修缮,所以我们没有进去。站在第一座寺庙前俯瞰,整个南京城尽收眼底。近处层峦叠翠、游人如织,远处的街道上行人和车辆川流不息,座座高楼林立。

孙中山先生是我们中国的骄傲,他作为伟大的爱国先驱和民主先驱,推翻了封建制度,为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这就是中山陵,如果你有条件的话,也可以来到这里游览、了解历史以及感受历史名城的魅力。

篇25: 游中山陵

孙中山安葬在南京,名为中山陵。于是我们慕名而来,游览中山陵的景色。

中山陵坐落在紫金山的山麓上。经过神道向中山陵走去,两旁都种着绿色植物,名曰“八角金盘”。神道附近种着许多参天古树,那高高的枝叶如同翡翠一般,遮住了我们头上的太阳,让神道更显得庄严、幽静。走完神道,中山陵便呈现出来了。我乍一看,吃了一惊:要到中山陵,还要走这么多台阶呀!台阶中连着几个平台,有许多游人。导游向我们介绍,这里有几百级石阶,奇妙的是,这台阶从下向上看全是石阶,从上往下看全是平台。

我爬上台阶,中山陵便出现在我眼前,屋顶是青色的,中间带点黄。至于墙吗,我也记不清了。走进内部,我们就走马观花地看了个遍,就去瞻仰孙中山的陵墓。我们来到个漆黑的长廊,随着人流往前走,穿过了一扇厚厚的门,来到了孙中山安葬的地方。这是约四五十平方的小屋,到处是汉白玉砌成的,洁白无暇,屋顶是圆拱形的,上方有透气的孔,屋中间是陷下去的,周围有护栏。靠着护栏往下看,只看见孙中山躺着的汉白玉雕像。原来,孙中山的遗体就安葬在下面6米左右的地方。这时,导游说:“它之所以设计成这样,是你们在往下看时,便自然而然地向孙中山鞠躬了!”

我不得不佩服设计师的独具匠心。游览完中山陵,我不禁对孙中山产生了一股敬佩之情。

篇26:游南京中山陵小学六年级作文600字

游南京中山陵小学六年级作文600字

5月2日,我游览了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南京中山陵。

中山陵坐落在南京市郊,紫金山麓,是一处雄伟而又美丽的旅游胜地。走进中山陵,立刻让你感到清爽,眼中一片翠绿,让人觉得气魄而又庄重。刚刚走进博爱坊,就发现了一座石碑,石碑上的字是凹进去的,听导游说,起初建造中山陵时字是凸出来的,因为日军侵华时这座碑遭到了破坏、而那些字,却变得凹进去了。

从博爱坊拾级而上到中山纪念馆,会发现那台阶不多不少,正好三百级,这象征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登上纪念馆前的平台,回头往下看,你会发现刚才所走的台阶不见了。下面出现了八个大大的平台。这种设计蕴含深刻的道理:当你走上一条路时,你会觉得它很艰难,但是,当你走到这条路的尽头时,回首相望,你会发现后面全是平坦的大道。

走到孙中山先生的.墓室,你会发现有一座无字的石碑,上面画着高山和大海,这象征着孙中山先生为人民谋幸福的心比天高,比海深。为什么上面没有碑文呢?因为孙中山先生的功劳是无法用文字来说明的,就等待后人的评说吧。

孙中山先生的遗体被冷藏在地下五米的地方。当年蒋出逃台湾时,本想把孙中山先生的遗体用爆破的方法取出,可又怕伤了遗体,留下千古骂名。只好于博爱坊前深深鞠了三躬,说:“我有愧于国父,我无法将您的一体带走。”到如今,孙中山的遗体已经在他的卧像下沉睡了五六十年。

可惜孙中山陵墓的设计者事未成人先死,使得后人无法知道如何开启孙先生的陵墓。这却为中山陵增添了几分神秘。

再见了,南京;再见了,中山陵。

篇27:四南京中山陵半日游四年级作文

四南京中山陵半日游四年级作文

放暑假的时候,我和父母、哥哥坐大巴车跟旅游团一起来到了南京中山陵。

我们步行到了第一站:博爱坊。博爱坊的建筑非常宏伟。无论是什么达官贵人来到博爱坊都要下马下车走进去。就是国家主席来了,也要下车走过去。

进去博爱坊后,我们向孙中山先生陵墓走去的时候,导游告诉我们:“旁边的'这些树,不是一般的树,是从印度运来的雪松。这段路还有一个特点,从上面看,这段路是倾斜的。”我们一看,这些雪松像一排排士兵一样守着中山陵。

终于到了墓室里面了。先前,我很激动,因为,我马上就要看见革命先祖的遗体了。进去以后,才发现孙先生的遗体被安放在雕塑下5米处的地方。我特别失望。

啊!中山陵真是太壮观了!

【游南京中山陵作文】相关文章:

1.南京中山陵作文

2.关于游南京中山陵的作文

3.游览《南京中山陵》观后感

4.游中山陵作文450字

5.游南京科技馆作文

6.小学生暑假日记300字:游中山陵

7.游南京博物馆作文400字

8.游南京博物馆小学生作文

9.游南京记作文400字

10.游南京红山动物园作文

下载word文档
《游南京中山陵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