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 > 作文大全>徐州的风俗作文

徐州的风俗作文

2023-04-28 08:48:0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guanguanlu”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徐州的风俗作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徐州的风俗作文,欢迎参阅。

徐州的风俗作文

篇1:徐州的风俗作文

徐州比较有名的就是伏羊节啊,这是属于徐州人自己的节日。

徐州伏羊节是于每年入伏之季,即初伏之日开始,持续一个月。按农历的节气推算,“夏至”后第三个庚(一庚九天)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三伏”,即“末伏”。在这一个月里,徐州的人们集中在各个酒店,饭庄以及专门的羊肉馆,烧烤摊,吃羊肉,喝羊肉汤,故曰吃伏羊。

吃伏羊的作用

众所周知,吃羊肉,喝羊肉汤就是“发汗”的。冬日里吃着热腾腾的羊肉是再好不过的美食,徐州人偏要反其道而行,在一年中最热的伏天吃加了很多辣椒的红油羊肉,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的人民百姓自古流传下来的精神。

徐州的住宅风俗:

一、四合房

徐州传统上讲究住“四合房”,即东、西、南、北屋俱全,围成一个院子。门朝南的北屋为主房(又名“堂屋”),一条甬道便从主屋门穿过南屋正中。习俗上,条件好的,院内铺满石板,稍次则从各房门连到院门口,仅铺在甬道上,甬道两旁种些花草。富裕人家,屋内用方砖铺地.主房正中供神像。没有宗祠的,把祖宗神龛供在偏房内。主房内八仙桌、太师椅、条几、春凳俱全。卧室内窗明几净,箱、箧、柜、橱罗列,床帐被褥铺摆整齐。书房内设文房四宝。客厅里放置古玩、悬挂字画。

二、大杂院

一般城市居民,多是数家同住一大院内。一家人或二代,或三四代同堂(l-3间不等)居室一般无内外区别。炊具、炉灶也在屋内。

上述房屋式样一般无大差别,仅从规模大小,用料优劣来区分。上等房屋,以石条为基础,青砖砌墙,顶梁、木桁条、椽子等均用上等木料,屋顶覆小瓦。次一些的,屋墙外砖、内坯,俗称“里生外熟”,房顶瓦背上,用泥灰塞缝,俗称“翻瓦脊”。50年代以来,上述房屋均从青色小瓦改成青或红色大瓦。

三、草屋、棚

解放前,徐州城乡草屋很多,泥土墙,上漫红草、麦秸或小芦苇.除草屋外,另有居住条件更差的草棚、石灰棚,均极低矮,是用篱笆外漫泥土作墙而搭成,草棚、灰棚大多集中在徐州北关、东关及故黄河两岸,居民大都是家无隔夜粮的苦力小贩等。每逢炎夏雨季,这些聚居处臭气熏人,时疫多从这些地方引发。1949年后,草棚均被拆除。至60年代中期,草屋也终于绝迹。但乡村则是在1978年以后才开始这种变化。

四、公馆大院

官贵人家,居住名称为公馆或大院,前面冠以姓氏称呼,如李(家)公馆,徐(家)大院等。公馆或大院的样式,多为三进院落,更讲究的如李二柱公馆,纵横各三进院落。

大院的每所院落都有主房。主房比其它房间高大,由房主居住,有3间(室)或5间(室)两种。讲究的要修走廊。如不修走廊,便在左右依墙砌台,覆上条石,高与人腰齐,俗称为“扶手石”。3间(室)一明两暗(左右两间为暗),5间室则敞3间,故俗称“明三暗五”。主房左右为配房,由儿、媳居住。另有客厅、书房、储藏室等。有花园的人家,多将花园座落在院后,并设后门与花园相通。三进院落中,头门如果用“铁壳门楼”,门口必设置石鼓、闸板。门洞房内多住佣仆。厨房设在院内左侧,厕所在院内右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馆、大院逐渐成为多家杂院。

五、住宅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六七十年代以后,城镇居民住宅楼渐渐兴起,均为公建房,但大多为简易楼,二三层高,且多家合用厨房和卫生间。70年代以来,住宅楼群叠起,多五六层高,每房自成体系,或一室、或二室、或三四室,均有厅房、厨房、卫生间。在居民聚居的小街巷内,因住房紧张,很多房屋被居民自己改造成二层楼(或新盖简易二层楼)。

篇2:徐州的风俗作文

民俗,本是些不经意的习惯罢了,当大家这已不是个人的偶然行为时,它也就有了文化的意味。

徐州是那样的古老,“自古彭城列九州”,经六千年文明的陶铸,乡风民俗中自然会有几分古朴与厚重。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办,徐州素有南国屏障、北国锁阴、五省通衢之称;南来北往,东游西荡的商贾僧侣、迁客骚人,或云集、或羁留,难免会留下些许印迹。一层层积淀下来,融入乡风民俗之中,如此又构成了徐州民俗文化多姿多彩的风貌。

当我们走在大墩子古文化遗址,随意捡起一枚陶片,如同捡起一个美丽的传说。把它们串起来便是一部向我们走来的史传。现今徐州人使用的土陶器上,依然可见那史传中特有的纹路和色彩。不过,我们已将其归入了民间艺术的行列。

我们还可以想象,一个村姑拎着这绘满花纹的陶罐去溪边汲水。远远望见劳作于田里的情哥哥,不禁唱起:“妹妹提水到小河,遥望哥哥在山坡,有心上前叫哥哥,又怕哥哥不理我。话难说,情难搁,亮亮嗓子唱首歌……”一不小心,罐儿摔破了,溅湿了姑娘的.衣裳,也润泽了一册率意天真的徐州民歌集。

在徐州这方土地上,任意掬起一捧土,你便可以认定它曾被哪匹战马踏过。大大小小二三百场征战。饱经战火的山野间还会响起“牧童拾得旧刀枪”的悠悠歌声。黄水一次次扑来,黄沙一层层掩埋,受灾难太多的徐州人,脉搏里涌动着本能的顽强与抗争精神,汇聚成强悍的民风。

徐州人的重义贵友之风,大概滥觞于“季札挂剑台”的传说。人死信义在,何况活着的血性男儿?说到交友,不能不说到喝酒。无论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豪聚,还是细酌慢啜、谈笑风生的雅集,总是氤氲着古道热肠。徐州人喝酒爱打“酒官司”,且打起来没完没了,为得是让客人喝好。“喝好”的标志是几分酩酊后的称兄道弟、口无遮拦,否则便是主人失职了。“酒令大于军令”不知何时在这块土地上俨然神圣起来。

刘邦崛起于阡陌,徐州成了帝王之乡,于是徐州人的骨子里刻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狂傲。“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引车卖浆之徒亦不乏“大家风范”。刘三哥当了皇帝后回归故里,不是还要大宴乡亲、醉歌“大风”吗?看人家混的,衣锦还乡,落根归根,总萦绕在那么多游子的乡魂里。

活得艰难,便要想方设法多些“红火”,不然,岂不白活了?四时八节,那是该欢庆的日子,要热热闹闹、红红火火才好。平日里大吃大喝人家会耻笑你不会过日子,节日里冷冷清清、缺这少那,人家便会笑话你日子不过得不红火。

年是大节,入了腊月“草棒成神”,也就开始“办年”了。年货办得越多超好,馍馍蒸得又大又白,要笑开了“花”才好。正月十五是“小年”,蒸面龙蒸面灯蒸菜角、吃元宵,观花灯。二月二、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八月十王、九月九……直至腊八,祭灶,忙忙碌碌又是一年。节日里有种种嬉闹的形式,形式里又隐含着深蕴的情结。过年时,徐州人还会让牲畜们享受一番,“打一千、骂一万,大年早上吃顿饭”,农人要把饺子等美食送给老牛们吃,体现出黄土地上人与老牛的难以割舍的亲情。

婚丧嫁娶是人生之大事,更需要排场,热闹一番。

喜事要“闹”,越闹越喜,闹亲闹喜闹红火。不闹就没了滋味。一个“闹”字道出了徐州民俗文化的主色调。但徐州人闹而不野,有着教养上的分寸和礼数上的讲究。没有狂欢节式的歇斯底里。如徐州人的“闹洞房”,一般都较为文雅,粗俗的做法往往受到指责。这或许是徐州“近齐鲁,尚儒学”的原故吧。徐州地区兴“送房”,众人围坐八仙子,唱起《送房歌》,让新郎新娘喝交杯酒,欢天喜地地目送新人佳偶入洞房。还有许多美好的祝福。如《撒帐歌》:“一把麸(福)子,一把枣(早),明年生个白胖小。”闹得多有文化。

生老病死是人生规律。子孙满堂,寿终正寝的,徐州人叫“喜丧”。扬幡动乐、披麻戴孝的仪式中,确也升扬着一种隆重与庄严的气氛。

篇3:徐州节日风俗礼仪

(一)吃元宵、大包子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徐州习俗,元宵节一定要煮元宵,蒸大包子。

(二)赏灯、赏月 元宵节家家做灯、人人赏灯。较有特色的是一种面灯,蒸大包子时专门蒸制的,形如钵,唯上沿捏成莲花边,里面放些豆油(香油更佳),另用新棉花做灯捻(芯),油燃尽后,面灯也烤得黄黄的,食来脆香可口。

丰、沛县一带,面灯最负盛名.农民多蒸成十二种属相或标志十二个月的面灯.晚间点燃后放大门、畜房旁边和鸡舍、石磨、粮囤、灶台上。以灯内水量和灯花预卜当年各月雨量和年景。

(三)抛(heng)刷把帚 元宵节这天晚上,徐州东南睢宁、古邳一带有抛刷把帚的“放火”习俗。元宵节的前几日,孩子们就开始搜集刷把帚了。元宵节的晚上,孩子们把刷把帚拿到空地,将其点燃,抛向天空,掉下来再抛上去。边抛边唱:“刷把子,琉璃灯,老和尚帽子大窟窿。刷把子,琉璃灯,一棵秫秫(高粱为小秫秫,玉米为大秫秫)打半升”。

新沂县一带的“抛刷帚把”及游戏时所唱歌谣与此相同,但时间在农历二月二。

(四)玩“的的虮” “的的虮”是古邳一带的说法,因溅落的火星象虱虮一样细小而得名。徐州城区及丰沛一带,则称为“滴溜金儿”,意即拿在手中,一挥一舞之间,必散落一溜金星。这种小焰火,城乡孩子们都爱玩。

篇4:徐州节日风俗礼仪

农历二月二,徐州俗称“龙抬头”,因从此雷声渐多。“二月二”的活动有好几种。

(一)诅咒害虫 二月二正处于“惊蜇”时。从此,百虫都从冬眠状态中醒来,开始活动。所以,这天早晨人们醒来后,未起床,先用一件东西敲床桄,边敲边念:“二月二,敲床桄,香大姐(臭虫),下南乡(意即走得远远的)。”晚上,则取春节点剩下的蜡烛,点燃后遍照各处及墙壁、墙角,同时口念祷词:“年时蜡烛照粉墙,蝎子蚰蜒土里藏。”照毕,一手拿个瓢,一边念咒:“二月二敲瓢礤,十窝老鼠九窝瞎。”

(二)祭土地神二月二要到土地庙设祭上贡,因为农村往往从这一天开始准备春耕。为表吉利,早晨起来,先用柴木灰在庭院里及晒谷场上围成仓形,当中放点麦粒、谷子(城里放铜元或银元),口念祷词:“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新沂一带,年前蒸几个“仓龙”,仓龙的嘴里含一枚制钱,眼里点两粒高粱,龙须以高粱荛子制成。把它埋在粮食里,到二月二这天拿出来,放在锅里馏一遍,然后全家分食。

(三)吃蝎子爪丰、沛县一带,炒糖豆给孩子吃,名为“吃蝎子爪”。据说可以免遭蝎子螫。有的将春节留下的大馒头蒸一蒸给老人吃,认为可以免腰疼;将元宵节留下的面灯给青壮年吃,认为可以增强体力。订婚的男女多在这一天换“庚帖”。

(四)吃糖豆 徐州城中,二月二必须爆玉米花、大米花、黄豆等类的食物给孩子吃。

另外,炒用白面制作的糖豆吃。近年来,炒制多改为油炸。

篇5:徐州的节日风俗礼仪

清明节的习俗

折柳插柳

旧时清明这天,家家户户门前必定要插柳枝,而俗谚又有别的含义:“清明不插柳,死了变个大黄狗”。考其原故,也许与纪念介子推有关, “插柳招魂”,不遵守这规矩的便诅咒你死后不得超生为人。徐州的儿童往往折了柳枝编成帽圈戴在头上,俗信可以“明眼、驱疫”。

上坟祭祖

如今徐州人清明扫墓,犹称“上陵” (陵读音“林”,指陵地),将近清明时,徐州人便纷纷举家上坟祭祖,最迟不得超过清明节这一天。清明上坟,除罗列醇酒、肴馔、燃香烛、化冥纸祭祖外,还须替祖坟添土。民国初期,有许多人上坟不带铁铣等上坟工具,而是雇佣小工代添。添坟一座,工钱约三四十文。这一天,侍立路旁的小工很多。有的劳累一天,可得三四千文。

掩骨会

徐州曾经出现过“掩骨会”。“掩骨会”多由三五名老人组成,手持添土工具,肩背食囊,在山间僻路处踏寻,遇有无主露棺之坟或裸露于地面的骨殖,即予以掩埋。

扫“金银灰”

清明时,乡村儿童在这一时期往往三五成群,持条帚小箕,逡巡于坟茔之间,将燃过的纸箔灰扫集起来。因纸箔中含锡,可以炼出来货卖。叫卖时,俗称“金银灰”。

二月二风俗

农历二月二,徐州俗称“龙抬头”,因从此雷声渐多。“二月二”的活动有好几种。

(一)诅咒害虫 二月二正处于“惊蜇”时。从此,百虫都从冬眠状态中醒来,开始活动。所以,这天早晨人们醒来后,未起床,先用一件东西敲床桄,边敲边念:“二月二,敲床桄,香大姐(臭虫),下南乡(意即走得远远的)。”晚上,则取春节点剩下的蜡烛,点燃后遍照各处及墙壁、墙角,同时口念祷词:“年时蜡烛照粉墙,蝎子蚰蜒土里藏。”照毕,一手拿个瓢,一边念咒:“二月二敲瓢礤,十窝老鼠九窝瞎。”

(二)祭土地神二月二要到土地庙设祭上贡,因为农村往往从这一天开始准备春耕。为表吉利,早晨起来,先用柴木灰在庭院里及晒谷场上围成仓形,当中放点麦粒、谷子(城里放铜元或银元),口念祷词:“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新沂一带,年前蒸几个“仓龙”,仓龙的嘴里含一枚制钱,眼里点两粒高粱,龙须以高粱荛子制成。把它埋在粮食里,到二月二这天拿出来,放在锅里馏一遍,然后全家分食。

(三)吃蝎子爪丰、沛县一带,炒糖豆给孩子吃,名为“吃蝎子爪”。据说可以免遭蝎子螫。有的将春节留下的大馒头蒸一蒸给老人吃,认为可以免腰疼;将元宵节留下的面灯给青壮年吃,认为可以增强体力。订婚的男女多在这一天换“庚帖”。

(四)吃糖豆 徐州城中,二月二必须爆玉米花、大米花、黄豆等类的食物给孩子吃。

另外,炒用白面制作的糖豆吃。近年来,炒制多改为油炸。

过年习俗

徐州一带,欢渡春节习称“过年”,主要习俗有: (一) 进腊月 防火烛 清代到民国,从腊月(农历十二月)初一起,各村镇便设专人打更。夜间打更人走街串巷,敲锣击鼓除报告时辰外,还要边打边喊:“天干物躁,小心火烛!”“谨守门户”,提醒人们注意防火防盗。徐州城里,则有乞丐头出面,肩扛木牌,上面贴着衙门告示,叫喊“防火防盗”等警句。 (二)喝了腊八粥 孩子好拉巴 腊八节是进入腊月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年节的开始,俗语“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古时是祭祀节日;又是佛教释迦牟尼生日。这一天,习俗是家家熬制腊八粥,寺庙也施舍“佛粥”。徐州地区旧时多用杂粮熬制,后来多用红豆、花生、红枣、江米等混合熬制,分甜、咸两种。过去儿童多去邻家讨腊八粥喝,说是“喝了腊八粥,孩子好拉巴”。 (三)送柴与送财神 腊月二十以后,城乡均有乞丐到殷实人家送财神像、张贴财神像。到正月初五前后,乞丐们分别拿着木版,去各家对证,向各家索取年馍。有的年前给店铺送柴,高喊:柴到了!寓意财神到了,所以店铺多少都要收进些,表示招财进宝,图个吉利。 (四)年廿三祭灶王爷 年廿三是小年,传说这一天是灶王爷升天宫汇报工作的日子,所以家家要祭灶。祭灶是在灶台前,摆上供品,主要是麦芽糖、酒,抹在灶王爷像的嘴上,再烧掉,同时祷告一番,叙说一年来全家勤恳劳动,感谢灶王爷保佑,希望他多说好话:“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五)年廿五打尘土 进入腊月下旬,家家要“除尘”(俗称“扫屋”),即进行一次较为彻底的室内外卫生和个人卫生扫除,干干净净过春节,年前家里不留垃圾。个人卫生一般在除夕那天进行,除沐浴外,一定要理发,徐州风俗一个正月不剃头。俗称“不留隔年头”。 (六)年廿四炸丸子,年廿六赶集去买肉 家家从腊月下半月开始办年货,鸡鱼肉蛋外,另准备一些传统食品,徐州地区习俗是熬摭糖、炸麻叶子、炒花生、油炸果、丸子等。同时,赶集买肉,剁上够吃好几天的饺子馅,春节期间不能动刀,必须提前准备好。 (七)年廿八八面发 准备和面泡引头蒸发面馒头(年馍),蒸馒头很有讲究,有实心的、包馅的、枣花的等多种样式,准备食用和祭祖、供神等。由于馒头蒸的多,放久了变干龟裂,俗称“发笑”。寓意新的一年丰衣足食,幸福快乐。

篇6:徐州的风俗作文1000字

按照徐州的规矩,春节一般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这一天还要和腊八粥,腊八这一天又是佛教释迦牟尼生日,所以又称之为“佛粥”徐州地区旧时多用杂粮熬制,后来用红豆、花生、红枣、江米等混合熬制,分甜、咸两种。过去儿童多去邻家讨腊八粥喝,说是“喝了腊八粥,孩子好拉巴”。

腊月二十以后,城乡均有乞丐到殷实人家送财神像、张贴财神像。到正月初五前后,乞丐们分别拿着木版,去各家对证,向各家索取年馍。有的年前给店铺送柴,高喊:柴到了!寓意财神到了,所以店铺多少都要收进些,表示招财进宝,图个吉利。

年廿三是小年,传说这一天是灶王爷升天宫汇报工作的日子,所以家家要祭灶。祭灶是在灶台前,摆上供品,主要是麦芽糖、酒,抹在灶王爷像的嘴上,再烧掉,同时祷告一番,叙说一年来全家勤恳劳动,感谢灶王爷保佑,希望他多说好话:“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到了腊月中旬与下旬之间家家开始办年货,除鸡鱼肉蛋外,另准备一些传统食品,徐州地区习俗是熬摭糖、炸麻叶子、炒花生、油炸果、丸子等。同时,赶集买肉,剁上够吃好几天的.饺子馅,春节期间不能动刀,必须提前准备好。之后还要准备和面,蒸发面馒头(年馍),蒸馒头很有讲究,有实心的、包馅的、枣花的等多种样式,准备食用和祭祖、供神等。由于馒头蒸的多,放久了变干龟裂,俗称“发笑”。寓意新的一年丰衣足食,幸福快乐。

进入腊月下旬,家家要“除尘”(俗称“扫屋”》,即进行一次较为彻底的室内外卫生和个人卫生扫除,干干净净过春节,年前家里不留垃圾。个人卫生一般在除夕那天进行,除沐浴外,一定要理发,徐州风俗一个正月不剃头。俗称“不留隔年头”。

腊月二十七,送节礼多在亲戚中间进行。最迟不得超过除夕。旧时节礼是几斤糕点,送男性长辈的,往往加一二瓶酒。新女婿,或即将结婚的女婿,送节礼极为讲究,要送四样或八样,每样四斤或八斤;活鸡、鲜鲤鱼、糕点、酒是必不可缺的。岳父家只收一半,要回一半。

春节前,人们要购买新年画装饰住房,一是喜庆,二是祛灾。徐州年画多是民间作坊印制的,有历史神话人物、世俗吉祥图案,如和合儿童、雄鸡鲤鱼、仙草瑞兽、天官赐福、九凤朝阳、美人图、送财童子等。年轻妇女则爱把“胖娃娃”类的年画张贴在卧室里。贴春联多在除夕午前,先从大门贴起,依次在院门、房门张贴。春联右为上,左为下,上有横批。大门外贴“出门见喜”;另有单幅字,写上“福”、“喜”、“寿”等贴在家具及大件器皿上。

除夕,把枣花馒头、扁食、炸果,连同栗子、白果、红枣、桂元、核桃等水果一起放在供桌上,称为“素供”。点燃蜡烛铜灯。或把鸡、鱼、肉、丸子、海味放在供桌上,俗称“荤供”。,夜半全家人更换新衣敬神,然后分长幼叩拜,敬天地、神像、祖宗,迎诸神下界。稍歇,全家人再拜祖宗,家长夫妇端坐在椅上,晚辈们依次叩一个头,之后卑幼者逐一向尊长者叩头,俗称“磕辞岁头”。除夕晚上要守岁,过去守岁时,一家人围炉而坐,吃着各种茶点、包着饺子直至子夜,寓意“交子”;老幼话旧谈新,庆贺合家欢乐,大团圆。“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 先在院内焚烧松籽,俗称“熬岁”。黎明前,燃放鞭炮。电视普及以来,守岁改成看电视,鞭炮也多改在午夜零时燃放。

春节早晨起来,第一件大事便是拜年。先由家长率全家到祖宗神龛前跪拜,向祖宗拜年,然后全家人向家长,卑幼者向尊长者逐一拜年。未成年者,拜年时可得到“压岁钱”。全家人拜完后,即出门向亲友、近邻中的长辈、同辈们拜年。此时熟悉的人在路上见面,也互相揖拜问好,同贺“新年好”、“恭禧发财”。借此化解矛盾,和谐邻里关系。春节第一顿饭必定吃素扁食,不准吃荤馅,以求得一年素净平安。吃饭前先敬神敬祖。扁食(饺子)中有包入铜钱的谁吃到了,表示新年发财,事事顺遂。主妇往往在扁食(饺子)上做记号特意盛给老人及孩子们吃、以娱全家。俗话又说:“初一不动荤,初二肉里蹲”。从初二起,“接闺女带女婿”,可以喝酒吃肉了。

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过了年初四,最重要的是接财神。特别是商家,初四晚上,在院子里摆供置办酒席,迎接财神。初五一早,商人要起大早赶到财神庙烧第一柱香请财神,有的到大路口烧香迎接财神。过了初五,店铺商家才能开始营业。

初五一过,春节的又一个高潮来了——正月十五元宵节。

十五花灯又称为元宵灯,始于汉代。徐州农村多是蒸面灯,边缘捏出花纹,形成兔灯、龙灯、虎灯、牛灯,倒点油,棉线做捻子点亮,让孩子端着,房前屋后照一遍,口里念叨些祝福的话。有的习俗是把扫帚点燃,扔向夜空,落下了捡起再扔,还唱:“刷帚把子琉璃灯,扔到天上告神灵,一颗秫秫打半升。”来祈求丰收。城里儿童是挑各种花灯,有的地方举行灯会、猜灯谜、舞龙耍狮子,年俗花灯到了高潮。

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画上了休止符。此时,气温回暖,万物复苏,人们又开始了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的自然轮回。

篇7:徐州_

徐州古称彭城,向以众多的汉朝文化瑰宝闻名中外,其南郊园林却以山水风韵秀甲淮海。云龙山、云龙湖、彭园、徐州动物园、淮海烈士陵园及泉山森林公园,莽莽苍苍,连成一片,气势磅薄,蔚成大观,风光秀美的云龙湖风景名胜区则是其中闪闪发光的一颗璀璨明珠。

市区中山路南端,即为云龙湖风景区大门。三面青山,叠翠连绵,一湖波光,尽收眼底,令人胸襟豁然,心旷神怡。沿湖而行,绿草如茵,三春桃红柳绿,仲夏荷花比艳,深秋枫叶如火,严冬青松傲雪,东岸夏景,西岸秋景,北岸冬景。四时风光鲜明,各自异彩纷呈。

云龙湖景点玉缀珠联,风物如画。以功能论,东湖游览区以水上活动和参观游览为主,西湖游览区以疗养度假为主,湖南则主要以娱乐及宾馆为主,以水相划又有水中景与水边景为分,一十八景,景景相望,各有千秋。

篇8: 徐州

经过一路的颠簸,终于到达了徐州。抬头一看,一座座山蜿蜒起伏,好像一条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虎,山上、山旁都有密密麻麻的树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吃饭前,我、伏子屹和妈妈就先去山上玩了,山上的杏子都有些泛红了,我摘一个尝尝,还没熟呢!我赶紧把没熟的杏子吐掉。这时,空中弥漫着浓浓的花香,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大片花海!花儿们在微风中摇动着自己纤弱的身躯,散发出浓郁的清香,令人陶醉。波光粼粼的云龙湖不时窜出几条鱼,在阳光的照耀下,鱼鳞闪闪发亮,如同一片片镜子,落下去,水面就会出现一圈圈小圆晕。

篇9: 徐州

暑假里,我跟随青果作文老师参观了徐州博物馆。

徐州博物馆位于云龙山北,始建于1959年,占地33000平方米,陈列主楼为主展区,由“金戈铁马”、“天工汉玉”、“汉室遗珍”、“俑偶华彩”、“史河流韵”五个展厅组成,是徐州文物收i、保护的综合性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一楼,首先参观的是“金戈铁马”展厅,厅内展出的是从石器时代到明朝的兵器。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铁札甲和错金银鸟形饰铜戈。铁札甲是汉朝土兵穿戴的盔甲,光铁片就重20多公斤,导游游姐姐介绍说:“古代挑选士兵,首先要看体魄,其次才看头脑,如果连盔甲的重量都承受不了,那么头脑再灵活也不能参军。”呵呵,原来什么时候都得有一个好身体啊!错金银鸟形饰铜戈是一种仪仗用品,一般不用于打仗,主要是检阅时将军用来发号施令的。铜戈顶部装饰着两只栩栩如生的金黄色小鸟,小鸟的翅膀上镶嵌着十几粒银光闪闪的宝石,看了就让人爱不释手。我不禁在心里赞叹,我国古代工匠的技艺真高超啊,这件兵器现在看起来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工艺品。

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天工汉玉”和“汉室遗珍”展厅展示的文物,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幽幽的灯光下,各种玉环、玉壁、玉佩、玉卮……发出润泽的光芒,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在“天工汉玉”展厅,我终于如愿以偿地看到了传说中的金缕玉衣,金缕玉衣就是把玉片用金丝连接起来做成的一件衣服,据导游姐姐介绍,当时的帝王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同时还认为穿上金缕玉衣能防止灵魂脱离身体,所以尽管制作一件中等型号的玉衣,需要的费用几乎是当时一百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和,可还是有不少皇族制作金缕玉衣,希望死后能穿。哎,古代的帝王真是愚昧和奢侈啊!

“俑偶华彩”展里的乐舞俑我很感兴趣,它抓住了舞者的动态之美,身体折成S形,长袖弯腰,舞姿飘飘,让我看得不亦乐乎,觉得舞者都活起来了。

五个展厅参观完了,我仍然恋恋不舍,深感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不禁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做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篇10: 徐州

我的家乡――徐州。那儿有著名胜古迹,有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小吃,有着树木葱茏的云龙山,有着清澈见底的云龙湖。那儿是鸟儿的天堂,鱼儿的故乡。在我心中,那儿比杭州、苏州还要漂亮,还要美好。

可是由于人们乱扔垃圾,排放污水。原本蓝蓝的天空已经失去了平日的光彩,经常起雾霾。那大雾浓浓的,呈深灰色,几米以外根本看不清楚。小河也脏兮兮的,河面漂着杂物与垃圾,不时发出阵阵腥臭味,让人不得不跑到几米以外。公路上,汽车飞驰,浓烟滚滚,十分呛人。街道上,人流如潮,人声嘈杂,让人忍不住捂住耳朵。山上不时传来刺耳的电锯声。随着那声音与浓烟,一棵棵树木就这样倒下了。这样的徐州令人悲痛。它已不是原本那个群山环绕、干净整洁的徐州了!

我认为未来的徐州应该是这样,地上无一片纸屑与杂物,两旁栽满了用来净化空气的绿树。人们纷纷骑着自行车,伴着欢快愉悦的铃声,在马路上悠闲地漫游。不再为上班而焦急。因为整个徐州市上班、上学的时间都延迟半小时。学生们也不用发愁上学迟到,甚至可以步行上学。而有些富家人则开着世界最先进的低碳环保的无尾气汽车。他们车速比较慢,从来不闯红灯,遇到行人还让他们先走。

“铃铃……”什么声音呀?哦,原来小学生们放学了。他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结伴而行。遇到老奶奶或老爷爷要过马路,他们还争着扶呢!学校门口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这一家那一家的门口小店也变成了一家家正规的超市。这些超市干净大方,还是专门为学生开设的。每当学校要求带什么东西时,便可到超市去购买,就再也不愁买不到东西了。

山水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儿可谓是山清水秀,宛如仙境一般。山峦连绵起伏,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淡,一山浓,重重叠叠的,如画一般。湖水清澈见底,像一块块蓝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还有不少学生来写生画画的,他们神情专注,仿佛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不少小孩子都在小道上放风筝。他们还有的在玩捉迷藏,还有的在尽情奔跑……老人们在大树底下谈笑风生。

瞧,这就是我心中无限向往的徐州。说不如做,心动不如行动。徐州人,请站起来!让我们一起来改造我们的家园吧!

篇11: 徐州

晚上,韩叔叔带我们来到云龙湖公园参观。其中,沉湖廊道令我们印象最深:我们走下楼梯,看着漫过脑袋的湖水,一条条鱼儿在我们身边游来游去,不时有人爬到玻璃上,用手搅搅水,将小鱼吓跑。随着楼梯继续向下,漫过头顶的水越来越高了,我只见过在湖上建的,没见过在湖中建的,所以我很好奇地四下寻找有没有更往下的楼梯,但是,最深的也就只有爸爸那么高。不过已经够深了,我还从来没有在湖中走过呢!

富有历史文化的徐州

星期四早上,我们来到龟山汉墓。龟是长寿的象征,那座山又很像乌龟,又是埋葬汉室刘注的地方,所以起名为龟山汉墓。这是个巨大的工程,共干了,通道是相连的,共56米,并且是纯直角,还是人工挖掘的,再加上重达几吨的大条石,真不知道古人是怎么弄的。整座被掏空的山,那时没有机器,要完成这个巨大的工程,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这里牺牲了。古代谜团太多了,只能等到科技更发达的时候了。

美丽、神奇、富有历史文化的徐州,三大优点都集结在徐州,徐州绝对是旅游的好地方!

篇12: 徐州

经过所有的颠簸,终于到达了徐州。抬头望去,群山像卧虎藏龙一样蜿蜒起伏,等待起飞的机会。山上和山边都有茂密的森林。汩汩的溪水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碧绿欲滴,景色优美宜人。吃饭前,我、傅子义和妈妈先去山上玩。山上的杏子都是红色的。我挑了一个尝了尝。还不成熟!我很快吐出了未熟的杏子。这时,空充满了浓郁的花香。往下看,哦,这是一片花的海洋!花儿在微风中摇动着它们娇嫩的身体,散发出强烈的香味,让人陶醉。波光粼粼的云龙湖不时冒出几条鱼。在阳光下,鱼的鳞片像镜子一样闪闪发光。当它们落下时,水面上出现了一圈圈小圆圈。

【徐州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1.徐州作文600字

2.徐州高一语文作文

3.徐州高三语文作文

4.风俗作文

5.徐州的导游词

6.徐州龟山汉墓导游词

7.徐州楚王陵导游词

8.徐州创建卫生城市标语

9.徐州云龙湖导游词

10.徐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下载word文档
《徐州的风俗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