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 > 作文大全>《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读后有感作文

《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读后有感作文

2022-12-26 08:28:4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摸着石头过h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读后有感作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读后有感作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读后有感作文

篇1:《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读后有感作文

《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读后有感

湖北省恩施市 实验小学五(5)班 刘梦雪 我们学了《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这篇课文后,心中感到万分惭愧,直到如今,文中“

[推荐给朋友] [显示打印]

篇2: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教学目标

认识: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有自己的短处和缺点。

2.懂得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有利于个人进步。

3.懂得用自己的长处来比别人的短处,既不利于个人进步,还影响团结。

情感:

愿意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行为:

1. 注意发现和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2. 不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中年级段“自尊自爱”德目中认识目标第5条“知道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懂得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利于个人进步。”和行为目标第3条“注意发现和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而设置的,与第一课同属一个单元。设置本课的中心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从小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班集体中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长处,正视自己的缺点、不足,虚心向别人学习,不断完善自己,这样有利于个人进步。

课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一段简短的议论,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聪明谦逊的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自满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长处。

第二部分选用了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虚心学习别人长处的故事。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人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够求得自身更好的发展。

第三部分采用议论的方式,主要是给学生讲明怎样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其次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别人学习,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本课共分四个栏目:

栏目一“说一说”用谈问题的方式,直接切入学生的行为。让学生通过对自己行为的反思来进入课文的学习,开门见山,针对性较强。这一栏目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说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好处,怎样去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强化观点,深化认识。

栏目二“找一找” 共有两道小题。第一题是引导学生先找自己的短处,然后确定向谁学习,这是第一种取长补短。第二题是课文内容的补充和延伸。

栏目三“议一议”让学生懂得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应该学习他人的长处和优点。

栏目四“读一读” 目的是给学生更多的事例,使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文所学的道德观点。

教法建议:

1.在导行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鼓励学生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以达到教学实效。

2.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一方面鼓励学生敢于面对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

3.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深化道德观点,明确道德要求。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

认识: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有自己的短处和缺点。

2.懂得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有利于个人进步。

3.懂得用自己的长处来比别人的短处,既不利于个人进步,还影响团结。

情感:

愿意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行为:

1. 注意发现和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2. 不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为什么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才有利于个人进步。原因有两点:一、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二、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才有利于个人进步;三、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既不利于个人进步,也影响团结。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取长补短的具体做法。

教育过程:

一 、导入  新课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吗?

2.课件演示场景一:

内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 同桌学生相互交流,全班学生互相交流。

2. 教师小结并提问:

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长处,也都存在着短处、不足。应该如何对待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呢?

3.学生发言后教师板书。

板书:二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二 、学文明理

1.师:谦虚的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自满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我国古代文学家欧阳修就是一位谦虚好学的人。下面,咱们就来听听他年轻的时候是怎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

2.演示课件场景二:

播放录音故事:教材P6--8课文内容的2--10自然段。

3.提问:

(1)欧阳修、谢希深、尹师鲁三人在写作中各自表现出的特点是什么?

(2)钱惟演老师是怎样评价他们的文章的?

4.钱老师的评价说明了什么?

5.小结:每个人都有优点、长处,同时每个人也都有短处和不足。

6.提问:

欧阳修是怎样对待老师的评价的?说明什么?

小结:欧阳修谦虚好学,能够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努力向同窗学习,使他的文章不断完善,弥补了自己的不足,他做到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因此,他的写作水平迅速提高。

7.小组讨论:听完欧阳修的故事,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什么好处?怎样才能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板书:不断进步 正确认识自己 善于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 改掉自己的不足

8.小结: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利于自己的进步。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善于发现并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掉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进步。

三、深化认识

1.过渡语:像欧阳修这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事例还有很多,谁能举个例子。

2.学生举例。

3.师补充:在思想品德书上也有这样的事例我们来看一看。

4.学生自己阅读“读一读”。

5.提问:

故事中的妈妈是怎样取得进步的?

6.小结:我们要向故事中的妈妈学习,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找出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不断完善自己。

7.提问:

(1)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你能经常发现别人的长处吗?(P栏目一“说一说”中的问题。

(2)自己有什么短处?可以向哪些同学学习?

(3)自己有什么长处?哪些人在这方面比自己做的更好?怎样向他们学习?

8.演示课件场景三:

内容:以上三个提问。

9.学生小组讨论。

10.学生动手制作“提示卡”

制作内容及要求:在提示卡上写出自己的优点、缺点;写出同学的优点、长处。提示卡版面自己设计。

11.师:有两位同学对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自己看法,我们一起讨论一下,看看谁的想法正确,为什么?

12.演示课件场景四

内容:教材P9课文后 “议一仪”的内容。

13.学生讨论后,自己选择一位同学的想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14.小结:马红的想法不对。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张明的想法正确。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虚心向别人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四 总结全课

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长处,也有短处、不足,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长处,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不足,并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争取做一个全面发展、不断进步的好学生。

板书设计 :

探究活动

1.观察周围的人有哪些长处?把他们的长处记录下来。

2.想一想,自己有哪些长处?请家长评价自己的长处。

篇3: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教学目标

认识: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有自己的短处和缺点。

2.懂得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有利于个人进步。

3.懂得用自己的长处来比别人的短处,既不利于个人进步,还影响团结。

情感:

愿意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行为:

1. 注意发现和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2. 不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中年级段“自尊自爱”德目中认识目标第5条“知道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懂得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利于个人进步。”和行为目标第3条“注意发现和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而设置的,与第一课同属一个单元。设置本课的中心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从小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班集体中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长处,正视自己的缺点、不足,虚心向别人学习,不断完善自己,这样有利于个人进步。

课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一段简短的议论,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聪明谦逊的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自满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长处。

第二部分选用了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虚心学习别人长处的`故事。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人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够求得自身更好的发展。

第三部分采用议论的方式,主要是给学生讲明怎样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其次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别人学习,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本课共分四个栏目:

栏目一“说一说”用谈问题的方式,直接切入学生的行为。让学生通过对自己行为的反思来进入课文的学习,开门见山,针对性较强。这一栏目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说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好处,怎样去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强化观点,深化认识。

栏目二“找一找” 共有两道小题。第一题是引导学生先找自己的短处,然后确定向谁学习,这是第一种取长补短。第二题是课文内容的补充和延伸。

栏目三“议一议”让学生懂得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应该学习他人的长处和优点。

栏目四“读一读” 目的是给学生更多的事例,使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文所学的道德观点。

教法建议:

1.在导行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鼓励学生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以达到教学实效。

2.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一方面鼓励学生敢于面对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

3.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深化道德观点,明确道德要求。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识: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有自己的短处和缺点。

2.懂得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有利于个人进步。

3.懂得用自己的长处来比别人的短处,既不利于个人进步,还影响团结。

情感:

愿意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行为:

1. 注意发现和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2. 不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为什么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才有利于个人进步。原因有两点:一、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二、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才有利于个人进步;三、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既不利于个人进步,也影响团结。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取长补短的具体做法。

教育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吗?

2.课件演示场景一:

内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 同桌学生相互交流,全班学生互相交流。

2.教师小结并提问:

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长处,也都存在着短处、不足。应该如何对待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呢?

3.学生发言后教师板书。

篇4: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二 、学文明理

1.师:谦虚的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自满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我国古代文学家欧阳修就是一位谦虚好学的人。下面,咱们就来听听他年轻的时候是怎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

2.演示课件场景二:

播放录音故事:教材P6--8课文内容的2--10自然段。

3.提问:

(1)欧阳修、谢希深、尹师鲁三人在写作中各自表现出的特点是什么?

(2)钱惟演老师是怎样评价他们的文章的?

4.钱老师的评价说明了什么?

5.小结:每个人都有优点、长处,同时每个人也都有短处和不足。

6.提问:

欧阳修是怎样对待老师的评价的?说明什么?

小结:欧阳修谦虚好学,能够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努力向同窗学习,使他的文章不断完善,弥补了自己的不足,他做到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因此,他的写作水平迅速提高。

7.小组讨论:听完欧阳修的故事,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什么好处?怎样才能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板书:不断进步 正确认识自己 善于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 改掉自己的不足

8.小结: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利于自己的进步。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善于发现并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掉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进步。

三、深化认识

1.过渡语:像欧阳修这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事例还有很多,谁能举个例子。

2.学生举例。

3.师补充:在思想品德书上也有这样的事例我们来看一看。

4.学生自己阅读“读一读”。

5.提问:

故事中的妈妈是怎样取得进步的?

6.小结:我们要向故事中的妈妈学习,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找出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不断完善自己。

7.提问:

(1)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你能经常发现别人的长处吗?(P栏目一“说一说”中的问题。

(2)自己有什么短处?可以向哪些同学学习?

(3)自己有什么长处?哪些人在这方面比自己做的更好?怎样向他们学习?

8.演示课件场景三:

内容:以上三个提问。

9.学生小组讨论。

10.学生动手制作“提示卡”

制作内容及要求:在提示卡上写出自己的优点、缺点;写出同学的优点、长处。提示卡版面自己设计。

11.师:有两位同学对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自己看法,我们一起讨论一下,看看谁的想法正确,为什么?

12.演示课件场景四

内容:教材P9课文后 “议一仪”的内容。

13.学生讨论后,自己选择一位同学的想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14.小结:马红的想法不对。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张明的想法正确。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虚心向别人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四 总结全课

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长处,也有短处、不足,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长处,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不足,并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争取做一个全面发展、不断进步的好学生。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观察周围的人有哪些长处?把他们的长处记录下来。

2.想一想,自己有哪些长处?请家长评价自己的长处。

篇5:取人之长补已之短的教案

〈教学目标 〉

认识: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有自己的短处和缺点。

2.懂得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有利于个人进步。

3.懂得用自己的长处来比别人的短处,既不利于个人进步,还影响团结。

情感:

愿意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行为:

1. 注意发现和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2. 不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为什么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才有利于个人进步。原因有两点:一、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二、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才有利于个人进步;三、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既不利于个人进步,也影响团结。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取长补短的具体做法。

教育过程:

一 、导入  新课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吗?

2.课件演示场景一:

内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 同桌学生相互交流,全班学生互相交流。

2. 教师小结并提问:

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长处,也都存在着短处、不足。应该如何对待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呢?

3.学生发言后教师板书。

篇6:取人之长补已之短的教案

〈教学目标 〉

认识: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有自己的短处和缺点。

2.懂得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有利于个人进步。

3.懂得用自己的长处来比别人的短处,既不利于个人进步,还影响团结。

情感:

愿意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行为:

1. 注意发现和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2. 不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为什么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才有利于个人进步。原因有两点:一、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二、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才有利于个人进步;三、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既不利于个人进步,也影响团结。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取长补短的具体做法。

教育过程:

一 、导入 新课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吗?

2.课件演示场景一:

内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 同桌学生相互交流,全班学生互相交流。

2. 教师小结并提问:

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长处,也都存在着短处、不足。应该如何对待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呢?

3.学生发言后教师板书。

板书:二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二 、学文明理

1.师:谦虚的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自满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我国古代文学家欧阳修就是一位谦虚好学的人。下面,咱们就来听听他年轻的时候是怎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

2.演示课件场景二:

播放录音故事:教材P6--8课文内容的2--10自然段。

3.提问:

(1)欧阳修、谢希深、尹师鲁三人在写作中各自表现出的特点是什么?

(2)钱惟演老师是怎样评价他们的文章的?

4.钱老师的评价说明了什么?

5.小结:每个人都有优点、长处,同时每个人也都有短处和不足。

6.提问:

欧阳修是怎样对待老师的评价的?说明什么?

小结:欧阳修谦虚好学,能够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努力向同窗学习,使他的文章不断完善,弥补了自己的不足,他做到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因此,他的写作水平迅速提高。

7.小组讨论:听完欧阳修的故事,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什么好处?怎样才能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板书:不断进步 正确认识自己 善于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 改掉自己的不足

8.小结: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利于自己的进步。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善于发现并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掉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进步。

三、深化认识

1.过渡语:像欧阳修这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事例还有很多,谁能举个例子。

2.学生举例。

3.师补充:在思想品德书上也有这样的事例我们来看一看。

4.学生自己阅读“读一读”。

5.提问:

故事中的妈妈是怎样取得进步的?

6.小结:我们要向故事中的妈妈学习,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找出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不断完善自己。

7.提问:

(1)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你能经常发现别人的长处吗?(P栏目一“说一说”中的问题。

(2)自己有什么短处?可以向哪些同学学习?

(3)自己有什么长处?哪些人在这方面比自己做的更好?怎样向他们学习?

8.演示课件场景三:

内容:以上三个提问。

9.学生小组讨论。

10.学生动手制作“提示卡”

制作内容及要求:在提示卡上写出自己的优点、缺点;写出同学的优点、长处。提示卡版面自己设计。

11.师:有两位同学对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自己看法,我们一起讨论一下,看看谁的想法正确,为什么?

12.演示课件场景四

内容:教材P9课文后 “议一仪”的内容。

13.学生讨论后,自己选择一位同学的想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14.小结:马红的想法不对。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张明的想法正确。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虚心向别人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四 总结全课

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长处,也有短处、不足,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长处,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不足,并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争取做一个全面发展、不断进步的好学生。

板书设计 :

探究活动

1.观察周围的人有哪些长处?把他们的长处记录下来。

2.想一想,自己有哪些长处?请家长评价自己的长处。

篇7: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教学目标 :

1、知道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懂得,有利于个人进步。

2、教育学生注意发现并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教学要点:

1、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有利于个人进步。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提问法。

教具准备:灯片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1、说长道短: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请你说说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你还能说出班上哪个同学的长处值得你学习吗?

2、揭题并板书:

二、学文明理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灯片出示)

①、玲玲和芳芳是怎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

②、玲玲和芳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怎样的收获?

2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

3、指名答题

4、教师小结:

玲玲和芳芳取人之长补,补己之短,所以二人都取得了很大进步,值得我们学习。

三、辨析明理

1、评一评

谁说得有道理,为什么?

(学生自主讨论以后,用“Yes”or“No”回答,并说明判断理由)

2、说一说

下面的故事《苹果李的来历》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你还知道有关植物嫁接成优良品种的事吗?

3、读一读

读完故事齐读老师说的话。

四、总   结

善于的人,是真正聪明的人。总是发现别人的优点,虚心向别人学习,一定会不断进步的!

篇8: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活动目的

根据班级中小朋友的接受能力和认知特点,选择激励性的名言名语,使他们从中悟懂一定的思想,并通过多种活动形式的鼓励、表扬、学习、激励,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孩子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向周围的每个人学习其特长。

活动准备

・观察并记录4个人的优点。

• 找找自己对自己不满意的弱点或想上进的方向。

活动过程

出示名言: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1、            多种形式读一读,说一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2、            找找这句话中的一对反义词。长是谁的长处。

3、            小小组交流、赞一赞你找到的4人的长处。

4、            小小组各自由评选出最佳伙伴,先给他颁奖,再夸一夸他。

5、            说说自己有哪些弱点,你怎样改,需要谁的帮助?或想谁学习。

6、            闭目想一想自己的愿望,想象一下拥有了那个长处后你将会怎样了。

7、            写下你对自己的决心与希望。

音乐伴奏

1、            读读你的决心。

2、            写入你的大脑。

3、            贴在你的桌角上,时刻提醒你。

辅导员提出希望。

篇9: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课  题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教  学目  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要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正视自己的`缺点,才能不断进步。2、  能力目标:使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缺点。3、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且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4、  创新目标:使学生了解他人长处补己之短,能和同学一起进步。 学  情分  析1、  教材分析:本篇课文是通过对一节班会课的故事使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有优缺点,要取长补短。2、  学生分析:学生很是自信,所以对自己的缺点并不了解,要使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能做到取长补短。3、  确定五点:重点: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难点:使学生重新审视自己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缺点能取长补短。德育点:你对了解自己吗?你的优缺点是什么?创新点:1、  你知道别人的优点吗?       2、  你能说出你将如何改进自己吗? 空白点: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学具使用课前收集挂图关于取长补短方面的故事。主  要技  术 以读促思加深体验及故事体验、结合留空白技术使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篇10:思品教案-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思品教案-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教学目标

认识: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有自己的短处和缺点。

2.懂得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有利于个人进步。

3.懂得用自己的长处来比别人的短处,既不利于个人进步,还影响团结。

情感:

愿意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行为:

1. 注意发现和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2. 不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中年级段“自尊自爱”德目中认识目标第5条“知道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懂得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利于个人进步。”和行为目标第3条“注意发现和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而设置的,与第一课同属一个单元。设置本课的中心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从小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班集体中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长处,正视自己的缺点、不足,虚心向别人学习,不断完善自己,这样有利于个人进步。

课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一段简短的议论,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聪明谦逊的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自满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长处。

第二部分选用了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虚心学习别人长处的故事。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人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够求得自身更好的发展。

第三部分采用议论的方式,主要是给学生讲明怎样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其次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别人学习,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本课共分四个栏目:

栏目一“说一说”用谈问题的方式,直接切入学生的行为。让学生通过对自己行为的反思来进入课文的学习,开门见山,针对性较强。这一栏目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说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好处,怎样去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强化观点,深化认识。

栏目二“找一找” 共有两道小题。第一题是引导学生先找自己的短处,然后确定向谁学习,这是第一种取长补短。第二题是课文内容的补充和延伸。

栏目三“议一议”让学生懂得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应该学习他人的长处和优点。

栏目四“读一读” 目的是给学生更多的事例,使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文所学的道德观点。

教法建议:

1.在导行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鼓励学生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以达到教学实效。

2.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一方面鼓励学生敢于面对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

3.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深化道德观点,明确道德要求。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识: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有自己的短处和缺点。

2.懂得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有利于个人进步。

3.懂得用自己的长处来比别人的短处,既不利于个人进步,还影响团结。

情感:

愿意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行为:

1. 注意发现和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2. 不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为什么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才有利于个人进步。原因有两点:一、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二、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才有利于个人进步;三、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既不利于个人进步,也影响团结。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取长补短的具体做法。

教育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吗?

2.课件演示场景一:

内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 同桌学生相互交流,全班学生互相交流。

2. 教师小结并提问:

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长处,也都存在着短处、不足。应该如何对待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呢?

3.学生发言后教师板书。

板书:二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二 、学文明理

1.师:谦虚的.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自满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我国古代文学家欧阳修就是一位谦虚好学的人。下面,咱们就来听听他年轻的时候是怎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

2.演示课件场景二:

播放录音故事:教材P6--8课文内容的2--10自然段。

3.提问:

(1)欧阳修、谢希深、尹师鲁三人在写作中各自表现出的特点是什么?

(2)钱惟演老师是怎样评价他们的文章的?

4.钱老师的评价说明了什么?

5.小结:每个人都有优点、长处,同时每个人也都有短处和不足。

6.提问:

欧阳修是怎样对待老师的评价的?说明什么?

小结:欧阳修谦虚好学,能够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努力向同窗学习,使他的文章不断完善,弥补了自己的不足,他做到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因此,他的写作水平迅速提高。

7.小组讨论:听完欧阳修的故事,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什么好处?怎样才能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板书:不断进步 正确认识自己 善于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 改掉自己的不足

8.小结: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利于自己的进步。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善于发现并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掉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进步。

三、深化认识

1.过渡语:像欧阳修这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事例还有很多,谁能举个例子。

2.学生举例。

3.师补充:在思想品德书上也有这样的事例我们来看一看。

4.学生自己阅读读一读。

5.提问:

故事中的妈妈是怎样取得进步的?

6.小结:我们要向故事中的妈妈学习,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找出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不断完善自己。

7.提问:

(1)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你能经常发现别人的长处吗?(P栏目一说一说中的问题。

(2)自己有什么短处?可以向哪些同学学习?

(3)自己有什么长处?哪些人在这方面比自己做的更好?怎样向他们学习?

8.演示课件场景三:

内容:以上三个提问。

9.学生小组讨论。

10.学生动手制作提示卡

制作内容及要求:在提示卡上写出自己的优点、缺点;写出同学的优点、长处。提示卡版面自己设计。

11.师:有两位同学对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自己看法,我们一起讨论一下,看看谁的想法正确,为什么?

12.演示课件场景四

内容:教材P9课文后 议一仪的内容。

13.学生讨论后,自己选择一位同学的想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14.小结:马红的想法不对。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张明的想法正确。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虚心向别人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四 总结全课

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长处,也有短处、不足,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长处,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不足,并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争取做一个全面发展、不断进步的好学生。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观察周围的人有哪些长处?把他们的长处记录下来。

2.想一想,自己有哪些长处?请家长评价自己的长处。

篇11: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作文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而有的人往往只看别人的缺点,看不见别人的优点,自己也是只看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

在我们班里,××的成绩不太好,可唱歌、画画水平很高;还有××的成绩很好,可就是不喜欢体育运动,眼睛还近视;我呢,学习一般般,但是超喜欢体育运动,

小学生作文大全

看看,每个人都有短处,也有长处吧!

我们要多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篇12:采人之长,补己之短高二作文

采人之长,补己之短高二作文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能读到古代帝王的江山业绩,更能读到成千上万优秀人才的出色才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被他们非凡的表现所折服,而且更能领悟到:“采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历史影响。

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唐太宗李世民以其非凡的才能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他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因此,贞观一朝,人才济济,并且朝臣进谏成风。他不避仇怨不拘门第、民族,兼收并用。所以李世民在自己当政期间,因听取群臣的谏言而避免了许多过错的发生,也就开创了一代盛世,推动了当时唐王朝的发展及进步。

扬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是成功的.关键。当一个人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时,是因为他不仅有自己努力的结果,而且更有别人的鼎力相助,这正如科学家牛顿所说:“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三国时期的曹操,是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个人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加上他对贤才的渴望和建功立业的远大构想,使他成为三国时期的霸主,更重要的是在中国的历史上熠熠闪光,影响深远。

人才之间要通力合作,取长补短,发挥综合效应。春秋时期郑国出色的政治家子产正是因为吸收了冯简之能断才能、子太叔之交际才能、公孙挥决策之才能、裨湛之谋划才能穿梭在历史的驰道上。其实,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神洲六号”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正是因为有各种人才的通力合作,取长补短,发挥综合效应,才使“神舟飞天,神洲腾飞”。

要用人才,就要为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当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时,科技成了引领世界发展的主潮流。因此我国在“文革”以后大力发展科技,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显而易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人才已成为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仅是中国,世界也是如此。所以在中国快速崛起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培养各式各样的人才,还要重用各式各样的人才,为人才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只有采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使自己与众不同,为社会所用。

【《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读后有感作文】相关文章:

1.读后有感作文范文

2.喧嚣之浪中取宁静之水作文

3.《龟兔赛跑》读后有感作文300字

4.人生在勤不索何取优秀作文

5.读《三国演义》之‘苦肉计’有感作文

6.读《黔之驴》有感作文

7.少年之师写人作文

8.读《梦之船》有感800字作文

9.人鸡大战之抢泡菜作文

10.习人之渔高中作文800字

下载word文档
《《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读后有感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