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 高考>高考语文的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的答题技巧

2023-11-18 08:36:5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q132659”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高考语文的答题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高考语文的答题技巧,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语文的答题技巧

篇1:高考语文各种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各种答题技巧

进入考场,首先要做的是让自己冷静下来。具体做法是: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不要着急,按时交卷就行了”。“相信自己,决不轻易留空白”,切记“整洁、美观、有效”原则。

开考铃声响前有5分钟时间让你浏览试卷。此时不可用笔答题,否则违反考纪。你可以一边深呼吸,一边看试卷,但切记不可看作文题,以免影响答题情绪。

开考铃声响后允许答题。答题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以下几种心态:

1、偏急心态,为了抢时间,没有审清题目条件,慌忙答题,解决方法是心中默念:“匆忙做题,做了也白做”。

2、固执心态,久攻不下的试题,又不愿意放弃,徒然浪费时间,解决方法是心中默念:“我攻不下,别人也攻不下,暂时先搁着,做了其它题目后或许会有灵感”。

时间安排策略

分配时间要服从于考试成功的目的,基本原则就是保证在能够得分的地方不丢分,不容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尽可能多得分。在具体操作上,要求考生做到“量菜吃饭”,按“分数时间比”实用原则,分值大的题目多花些时间,分值小的题目少花一些时间;一看就会做的题目先花时间,需要考虑一下才能解答的题目放在第二梯队完成;难度的或从来没有见到过的题目,放在最后攻关。

时间安排大致可以是这样的:ⅰ卷35分钟左右,最多不要超过40分钟;11—20题50分钟左右,作文原则上保证60分钟。

返回目录<<<

高考语文答题建议

1、卷面杂乱,字迹不清

有些同学在书写答案时,不注意卷面整洁,甚至使用墨水浓重的笔,一笔下去成为一团,扫描后阅卷老师根本看不清楚答案,不仅得不了高分,而且原本应得的分数也会丢失。

建议:

一笔一划写,字不要太小,让阅卷老师看清楚才能得分

2、答案没有步骤,混乱不堪

语文主观题部分,没有步骤,写成一堆是阅卷老师不喜欢的卷面。

建议:

①列提纲,按步骤答题

②答案清晰,不啰嗦,比如问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同学只需要写“比喻”二字就可以,不用写“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不认真审题

审题对了才能拿到完整分数,审题错误可能一分都没有。

建议:

①认真看清楚题干

②注意题干中的限制词,比如“正确”、“不正确”

4、答案写错位置

有些同学考试非常紧张导致答案写错了位置,然后将2题的答案对调用箭头标注,这样很容易2题都失分。

建议:

考生应从平时就养成好的习惯,让好习惯成为一种日常

返回目录<<<

高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1.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2.修辞手法的作用:它本身的作用,并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3.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4.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5.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6.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7.易混术语区分

(1)“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2)“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3)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返回目录<<<

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找出语段特色 明确鉴赏角度

某一语段之所以要求考生来鉴赏。是因为它在某一点或某些方面比较有特色。这些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词语运用、句式选择、手法使用、写景角度、语言风格。

词语运用是指这一语段有无运用比较巧妙的词语(主要是动词和形容词),妙在何处:句式选择是指这一语段在句式(整散句、长短句)选用方面有无特色,其效果如何:手法使用是指这一语段是否使用某一种或几种修辞(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写景角度是仅就写景的文字而言,它是从哪些角度(空间——远近、高低,人体感觉——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色彩变化等)来写景的,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语言风格是就语段整体而言的,主要有平易质朴、委婉含蓄、清新雅致、形象生动、雄浑壮阔、音韵和谐、沉郁顿挫、多用口语等类型。

明确了相关鉴赏角度之后,就要在做题时针对性地阅读。同学们在见到某一语段之后,首先应该认真思考它究竟在哪一方面或哪几方面特色比较突出,从而确定自己究竟应从哪些角度去鉴赏。山东卷19题的问题是“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划线部分文字如下:

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

——老舍《骆驼祥子》

这是一段对刘四爷性格介绍的文字,分析之后,我们就会发现特色主要体现在句式、手法和语言风格等方面:从句式角度看,这一语段多用短句:从手法使用的角度看,“一脚蹬在天堂”和“一脚登在地狱”构成对比:从语言风格的角度看,“土混混”“耍骨头”等都是口语。所以在鉴赏这段文字的时候,我们应紧扣句式、手法和语言风格的角度答题。

又如下面一段文字:

它(芦花)无限的轻柔,也无限的洒脱。虽然它不停在风中摇动,但每一个姿态都自在、随意、绝不矫情,也不搔首弄姿。尤其在阳光的照耀下,它那么夺目和圣洁!

——冯骥才《水墨文字》

这段文字是描写芦花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写景角度、手法和语言风格方面。“轻柔”是触觉感受,“摇动”“夺目”等是作者看到的:“矫情”“搔首弄姿”等使用了比拟(拟人)的手法:从语言的风格来看,这段文字属于生动形象的描绘。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现对芦花的赞美和喜爱。鉴赏这段文字就应从写景角度、手法和语言风格三方面入手。

再比如下面一段文字:

他却不要(看医生用瓦片排队),挤到前面,先是掏出烟,顺手抽出一根,塞到医生嘴上,随手打着火机递过去,不由你不抽。

——申弓《小山村》

这个选自申弓的小小说《小山村》里句子,是写一个“城里人”第一次到小山村医生家看病时的表现。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运用一系列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挤”“掏”“抽”“塞”“递”,与村民看病时用瓦片排队时的自觉形成鲜明对比,凸显逼人的气势,描写了他自认为高人一等的蛮横情态。只有抓好词语的运用,才能准确赏析这段文字。

明确写景角度需要同学们针对一段文字多角度考虑,虽不一定面面俱到,但绝不能遗漏某一鉴赏角度,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储备答题模式 恰当组织语言

语言鉴赏类题目的一般答题模式为:特色(各鉴赏角度)分析+效果+语段内容概括+情感。也可以理解成:有什么特色+效果怎样+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恰当组织答题语言其实体现的是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就此类题目而言:一是要审清题目,搞清楚题目问的是什么,是怎么问的:二是答题语言一定要精练,不要重复哕唆;三是答题环节完整,语句顺序恰当。

比如,20江苏卷11题的问题是:文中画线部分(即下面语段)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阿城《溜索》

这段文字是写峡谷中怒江的景色的,其主要特色体现在写景角度上。“视觉、听觉”比较容易看出,“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是作者的内心感受。此题答案可归纳为: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峡谷中怒江的景色(特色分析),使人如临其境(效果)。而内容和情感方面的作用则是一突出了峡谷的险峻气势,因题干中已点明,则应省略,以体现答题语言的精练。

又如。下面语段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赏析。

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在车床上刨木),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很好看。住在这条街上的孩子多爱上戴车匠家看戴车匠做活,一个一个,小傻子似的,聚精会神,一看看半天。

——汪曾祺《戴车匠》

这段文字表达方面的特色主要体现在词语运用和手法使用上。本题答案可归纳为:这段文字描写戴车匠做活时的情景(内容概括),①运用鲜活动词“踩”“执刀”“就料”“吐出”,形象地写出了戴车匠在车床上刨木时娴熟的动作:②恰当的比喻、拟人、排比与色彩鲜明的形容词,形象地写出了戴车匠刨木时木花飞舞灵动的景象:③侧面描写(衬托),用小孩子聚精会神,“小傻子一样”的描写。烘托出戴车匠高超的车工技艺(特色分析)。作者这样写,表达了对戴车匠技艺的赞赏(情感)。

返回目录<<<

篇2: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一、语文基础题

1.看清题干要求。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务必看仔细,看清楚。

2.先排除最有把握排除的选择项。如“词语、成语(含熟语)辨析题”可从感情色彩、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搭配得当与否、是否重复累赘等方面考虑。

3.几点常规的提醒。读音正误辨别时,注意越是你平常最有把握、人人似乎都这么读的字越要谨慎;错别字正误辨别,看题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原本是正确的反而会觉得像是错的,如无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它;选词填空题宜用“排除法”,而且要注意“搭配”问题;成语使用题忌“望文生义”的理解,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有时试题中那“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二、自然科学和社科类文章阅读

一是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第几段第几行,特别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词语、句子的理解题。

二是一般第1、2题比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据题干指向。表述一般与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确。

三是第3、4题的设题难度稍微大一点。设题的错误项大都与原文有些偏差。细微处要搞清楚。

篇3: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古诗鉴赏重在字句的理解。要从诗中找答案,各种方法要学,但关键是对本诗的理解,特别是在意境上要把握好。意境就是作者写这首诗表现的心境。或低沉、或昂扬、或沉郁、或思念、或冷漠等等,由此再落实到词句中。

记住的关键一点就是:答案在诗歌内,在字句内在作者表达的情景内,如“冷、清、寂、绝、暗、阴、闹、笺、泪”中。

诗歌鉴赏的表述,要紧贴诗句展开,可贴标签,不可夸大或缩小,实实在在的表述为好。如“折柳”,“冷、咽”的诗眼,都是据本诗内容去分析,不可硬套。当然,表述应有技巧。就是分析这个词的来龙去脉,在此处的含义。这样表述就清楚了。

篇4: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1.考查对联与场合的对应

对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常盛常新。

这种能综合考查考生语文素养的好题型,对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考查不同年龄的特殊称谓

年龄文化为中国五千年精神文明所衍生,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高雅称谓。

3.考查诗歌中的对仗常识

对仗一般有工对、宽对、借对、流水对等几种。目前高考考查的多是工对,工对一般对仗工整严谨,如李白《塞下曲》:“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但是在备考时要有所拓展,做到有备无患。如宽对,词性相同,但不同类别的词语相对。如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以“天”对“塞”是天文对地理。

4.判断文化(史)常识正误

广义的文学常识涵盖文化和文史常识,包括古代职官、教育科举、古代刑律、天文历法、地理山水、礼仪习俗、名号称谓、饮食起居、歌舞艺术、古代服饰等,考生要广泛涉猎。今年全国卷3套试卷都结合文言文进行了考查。

5.考查应用文体用语是否得体

近年来,语言得体试题频频登陆高考试卷,并越来越紧贴现实生活,突出语言的实际运用。

6.挖掘诸子散文的政治智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政治智慧、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用现代眼光对其进行省察,可以为人们认识自我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的启迪,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可以作为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指南。

7.考查援引诗词与是否合乎语境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宝藏。伤情离别、吊古怀今、社会生活、政治风云,无不在诗词中体现。任凭时光流逝,岁月更替,古老的诗词仍以它无限的魅力超越时空。能否根据语境准确援引古典诗词相关名句是一个人良好综合素养的外映,是一个人魅力四射的文化名片。

高考语文试卷结构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客观题(选择题)(3分)

将原来的多项选择题改为单项选择题(四选一)

5.主观题(4分)

6.主观题(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7.客观题(多项选择题)(4分)

将原来的多项选择题改为“不正确的两项”。

8.主观题(4分)

9.主观题(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11、12、13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4—15题:

14.客观题(侧重于句意理解、表现手法,形式为五选二的多项选择题)

15.主观题。(侧重于思想内容)

(三)名句默写(5分)

16.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21题。

原题内容不变。

四、写作(60分)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篇5: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首先,做一次深呼吸,心理给予自己积极的鼓励,尽可能在试卷上将自己思考的痕迹写下;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绝对不轻易留下空白;切记“整洁、美观、有效”的原则;然后拿起笔,进入到第一卷客观题的选择阶段: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字音辨析题】答题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2.【字形辨析题】答题技巧:“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生僻字一般不会错。平时多积累。

3.【词语运用题】凭语感去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

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先拿你最会的词语去排除,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4.【熟语(含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熟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熟语的褒义贬义中性等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要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熟语往往是对的。

5.【病句辨析题】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歧义)、不合逻辑。

答题技巧: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回忆以前做的常见病句的标志

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凭借语感。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①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②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③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④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⑤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⑥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6.【标点符号题】答题技巧:注意试卷中常考标点(顿号、引号、破折号、括号、分号、问号)的使用,重点审查这类标点的使用正确性,逐一辨析排除。

7、【排序题(语言连贯题)的考查】答题技巧: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

语段衔接,前瞻后顾,注意上下文主语的承接及逻辑的内在联系。找突破口,用排除法。做题思路是:考查陈述对象(主语)是否一致→→话题是否一致→→前后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节是否和谐等。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6-8题)

如何读懂科学类文章

注重整体阅读,说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解释的文字;议论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认真读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标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并用笔划出称代词、关联词、标志词。阅读题目,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区域。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验证。

【科学文】总体解题技巧

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正常错误有故意混淆,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颠倒因果,强加因果,胡乱划分等。

篇6:高考答题技巧语文

一.高考答题技巧语文

一、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高考语文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二、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三、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四、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五、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二.语文选择题顺口溜

国卷语文重能力,读懂答全是关键,

论述阅读选择题,找准区间细参看,

代入还原加比较,读透文本不难选。

古文古诗精细读,分分落实操胜券。

选考强项早选定,记得涂好信息点,

笔答题目分值高,赋分答案巧相联,

读懂题干分要点,序号标明①②③。

作文任务有驱动,听令而写才思显,

就事论事也不妨,联系现实巧拓展。

高考是场心理战,自信心强意志满,

时间合理巧分配,卷面颜值亮人眼。

游刃有余首场秀,旗开得胜笑开颜!

【高考语文的答题技巧】相关文章:

1.高考语文试卷答题技巧

2.高考语文成语选择题答题技巧

3.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解读推荐

4.高考语文各题型答题技巧

5.高考诗歌答题技巧

6.高考语文有五种题型答题技巧

7.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8.高一语文答题技巧

9.语文课外阅读答题技巧

10.语文答题技巧类

下载word文档
《高考语文的答题技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