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读的文学名著资料
“喵喵然”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高考必读的文学名著资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高考必读的文学名著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高考必读的文学名著资料
高考必读的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
《红楼梦》
《家》
《水浒传》
《边城》
《欧也妮.葛朗台》
《飘》
《论语》
《西厢记》
《呐喊》
《鲁迅杂文精选》
《子夜》
《馆》
《雷雨》
《边城》
《女神》
《朱自清散文精选》
《围城》
《谈美书简》
《平凡的世界》
《历史的天空》
《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精选》
《二十世纪中国短篇小说精选》
《哈姆雷特》
《唐吉坷德》
《歌德谈话录》
《巴黎圣母院》
《匹克威克外传》
《复活》
《普希金诗选》
《泰戈尔诗选》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
《 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
《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
《二十世纪外国短篇小说精选》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40篇》
《文学名著导读(高中版)》
《古文观止》
《资治通鉴》
《史记》
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方法: 一、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师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在倡导学生自主阅读的同时,更应教给他们阅读方法,使其真正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首先依照学生学段的不同推荐书籍。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比如,指导学生阅读《坐井观天》一文时,我利用学生们好奇的年龄特点,准备了一幅相关故事情节的图画,首先出示图画让学生们猜猜“小鸟和青蛙究竟说些什么呢?”学生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从而调动了学生们阅读的兴趣,急于想阅读小鸟和青蛙的故事。
其次,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激发阅读兴趣。低年级学生思维以直观思维为主,对抽象思维的理解,需要以直观形象来加以辅助,而语文教材中插图丰富,画面形象、鲜明,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形象思维特点,巧用这些插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学习《春天》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插图,并按顺序说出春天的特征,接着鼓励学生质疑,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我又将其抛给学生们讨论,并及时结合插图,给予引导,再读课文。让学生在展开讨论的过程中与同学之间进行对话练习,整个课堂充满了活跃的气氛,这样的质疑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容易激发他们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在学生对阅读已有所爱好的基础上,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朗读的形式应多样化,如范读、领读、个别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对于一篇文章也应采取多种形式朗读,不应拘泥于一种方法,如果采用的形式过于单一,往往会抑制孩子们的创造力、表现力,但是,也不是每篇文章朗读的形式越多越好,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善于选择学生感兴趣、易接受的形式进行朗读教学,以提高学生在阅读中的朗读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学生掌握了技巧,读起文章才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才能读出感情,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朗读训练的目的。比如在指导朗读《小壁虎借尾巴》的第七自然段时,首先让学生明确这一段主要写了谁?他们都说了什么?怎么说的?然后让学生根据这段内容和提示语采用适当的语调去读。教师可指导学生想:妈妈为什么笑着说?因为它听了小壁虎讲借尾巴的经过,感到孩子不懂得自己尾巴有再生的能力,不用借,同时别人的尾巴都各有用处是不能借给他的,心里疼爱小壁虎所以笑着说,读时语速要放慢,充满感情地读出关心疼爱。“小壁虎转身一看,高兴地叫起来。”他为什么“高兴地叫起来”?因为他历尽艰辛都没借到尾巴,这时候一转身发现自己又有尾巴了,该多么惊喜啊!小壁虎由不知道自己尾巴有再生能力到了解这一功能而喜出望外,读的时候声音要响亮,语速稍快,“新尾巴”要读重音,读出为自己尾巴有再生能力而兴奋的语气。再如《松鼠的尾巴》中“那条又轻又软的大尾巴就像一顶降落伞”,要求在朗读中,能表现出大尾巴的特点。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哪些东西是又轻又软的,唤起对“又轻又软的大尾巴”的感受,于是学生不约而同地用细声柔情的语调来读这句话。
三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
朱熹曾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也就是说在采用形式多样的朗读时,还需要注意要求学生们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而不能有口无心地读,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教师就要善于质疑,鼓励学生探究,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有疑问,就会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设置问题可以诱发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言语活动吸引到问题情境中,使学生集中精神,思考问题。开始训练时,可由老师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意识地读,学生明白了读课文时思考什么,思维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老师所提的问题要难易适度,要有层次性,对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要让他们回答不同的问题。比如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要解决“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这个问题,就应该分层设问,先让学生讨论:“小葫芦开始时为什么长得好?后来为什么会变黄并落下来?”继而引导学生讨论:“叶子和果实是什么关系呢?”再进一步的提问:“葫芦的叶子已经长虫了,种葫芦的人为什么认为没有必要除虫呢?”最后解决问题:“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这样,一问扣一问,使学生在边读边想的过程中理解感悟了课文的内容。再如教学《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时,课文最后只讲到青蛙取笑小鸟,小鸟让青蛙跳出井口看看外面的世界,而并没讲青蛙到底有没有跳出井口,于是我针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想象青蛙怎样跳出井口,它跳出井口看到了什么,它还会回到井底吗?学生通过想象,既练习了说话,又懂得了课文蕴含的道理。
四注重积累和培养语感
篇2:江苏高考必读文学名著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它是海明威创作并在他还在世时出版的最后一部主要的虚构作品。作为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虽然对它有不同的文学评价,但它在20世纪小说和海明威的作品中是值得注目的,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对于他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该书也被评为影响历史的百部经典之一 ;美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32本书之一 ;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48小时内卖出530万本,销量排名第一。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这样一个“硬汉子”形象,正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的小说人物。
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发表的一些短篇小说里,海明威描写了一些拳击师、斗牛士、猎人等形象,在这些下层人物身上,他塑造了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敢于面对暴力和死亡的“硬汉子”性格,《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形象就是这种性格的发展与升华。小说中的大海和鲨鱼象征着与人作对的社会与自然力量,而老人在与之进行的殊死搏斗中,表现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虽败犹荣,精神上并没有被打败。可以说,这样一个形象,完美地体现了作者所说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思想。
篇3:江苏高考必读文学名著
边城是沈从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边城》 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
沈从文通过《边城》这部爱情悲剧,揭示了人物命运的神秘,赞美了边民淳良的心灵。《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宁静的生活若和当时动荡的社会相对比,简直就是一块脱离滚滚尘寰的“世外桃源”。在这块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们充满了原始的、内在的、本质的“爱”。
《边城》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正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作者想要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翠翠与傩送这对互相深爱着对方的年轻人既没有海誓山盟、卿卿我我,也没有离经叛道的惊世骇俗之举,更没有充满铜臭味的金钱和权势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自然的男女之情,这种情感像阳光下的花朵一样,清新而健康。作者不仅对两个年轻人对待“爱”的方式给予热切的赞扬,而且也热情地讴歌了他们所体现出的湘西人民行为的高尚和灵魂的美。《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展示给读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
作者以纯净的笔触谱写出一首爱与美之歌。湘西淳厚朴实的人情世态,健美古朴的风俗习惯,新奇幽雅的山光水色,情调爽朗明快,色彩绚丽清新,是一幅优美别致的风土人情画卷。而青年男女的情爱,父子祖孙间的亲爱,人民相互之间的友爱,以及自然万物之爱与湘西之美糅合在一起,了无痕迹地融入了全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 象之中。
篇4:江苏高考必读文学名著
《欧也妮·葛朗台》是《人间喜剧》中法国生活场景的组成部分,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以吝啬鬼葛朗台的家庭生活和剥削活动为主线,以欧也妮的爱情和婚姻悲剧为中心事件,层层剖析了葛朗台的罪恶发家史和泯灭人性的拜金主义,成功地刻画了世界文学史中不朽的吝啬鬼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贪婪本性和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
《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系列中“最出色的画稿之一”,小说极为成功地塑造了老葛朗台这样一个凶狠残忍、贪财好利而又悭吝成癖的资本家形象,展现出了资本家的无穷贪欲和冷酷无情;揭示了在人的家庭幸福和道德品质上金钱的巨大破坏力量;提示了资产阶级的血腥发迹史和由金钱崇拜带来的社会丑恶和人性沦丧。小说把心理分析、风俗描绘、细节刻画、人物塑造、哲学议论融为一体,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在思想和艺术方面标志着巴尔扎克小说创作的一次飞跃。
篇5:中国必读文学名著
1、曹雪芹《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其原名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高鹗续(一说是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
2、中国名著经典《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3、罗贯中《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三国演义》作品写的是汉末到晋初这一历史时期曹魏、蜀汉、孙吴三个统治集团间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复杂斗争。《三国演义》标志着历史演义小说的辉煌成就。在传播政治、军事斗争经验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9)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0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5、吴承恩《西游记》
《西游记》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 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小说想象力丰富,将神魔与人的形象大胆地结合,创造了一系列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造型。作品格调幽默诙 谐,语言通俗简练,生动活泼。历代倍受读者欢迎,是长篇神魔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
6、刘义庆《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义庆等人。《世说新语》又名《世语》,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7、聊斋志异《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我国清初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小说近500篇,或讲民间的民俗民习、奇谈异闻、或讲世间万物的奇异变幻、题材极为广泛。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异彩纷呈的艺术形象,作者蒲松龄一生科甲不利、生活清贫,对于当时的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创作的无数个看似荒诞的故事及艺术形象,都有扎根于社会的思想内容基础,并由此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及爱憎等思想感情,其中,也熔铸了作者自己的感受,寄托了作者自己的孤愤心情。此书历来被视为小说中的翘楚之作,有“空前绝后”的美誉。
8、施耐庵《水浒》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创作时间待考证,一般认为作于元末明初,而至晚于明朝中晚期成书,是中国历史 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小说的先河,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 口。对《水浒传》及相关文化的研究被称为水浒学,简称水学。
9、王实甫《西厢记》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西厢记》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可以说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
10、吴敬梓《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清代吴敬梓作。五十六回。成书于1749年(乾隆十四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18(嘉庆八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该书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中国必读文学名著]
篇6:必读外国文学名著
1、《神曲》但丁・阿利基埃里(意大利1265~1321)
2、《十日谈》乔万尼・薄伽立(意大利1313~1375)
3、《堂吉诃德》米盖尔・德・塞万提斯(西班牙1547~1616)
4、《哈姆雷特》威廉・莎士比亚(英国1564~1616)
5、《失乐园》约翰・弥尔顿(英国1608~1674)
6、《伪君子》莫里哀(法国1622~1673)
7、《忏悔录》让・雅克・卢梭(法国1712~1778)
8、《浮士德》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德国1749~1832)
9、《红与黑》司汤达(法国1783~1842)
10、《唐璜》乔治・戈登・拜伦(英国1788~1824)
11、《高老头》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法国1799~1850)
12、《三个火枪手》亚历山大・大仲马(法国1802~1870)
13、《悲惨世界》维克多・雨果(法国1802~1885)
14、《包法利夫人》居斯塔夫・福楼拜(法国1821~1880)
15、《恶之花》夏尔啵德莱尔(法国1821~1867)
16、《萌芽》艾米尔・左拉(法国1840~1902)
17、《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居伊・德・莫泊桑(法国1850~1893)
18、《约翰・克利斯朵夫》罗曼・罗兰(法国1866~1944)
19、《安徒生童话全集》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丹麦1805~1875)
20、《玩偶之家》亨利克・易卜生(挪威1828~1906)
21、《艾凡赫》瓦尔特・司各特(英国1771~1832)
22、《名利场》威廉・萨克雷(英国1811~1863)
23、《双城记》查尔斯・狄更斯(英国1812~1870)
24、《德伯家的苔丝》托马斯・哈代(英国1840~1928)
25、《查特莱夫人的情人》戴维・赫伯特・劳伦斯(英国1885~1930)
26、《布登勃洛克一家》托马斯・曼(德国1875~1955)
27、《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1881~1942)
28、《上尉的女儿》亚历山大・普希金(俄国1799~1837)
29、《死魂灵》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俄国1809~1852)
30、《父与子》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俄国1818~1883)
31、《卡拉马佐夫兄弟》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1821~1881)
32、《复活》列夫・托尔斯泰(俄国1828~1910)
33、《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安东・契诃夫(俄国1860~1904)
34、《母亲》马克西姆・高尔基(前苏联1868~1936)
35、《静静的顿河》米哈依尔・肖洛霍夫(前苏联1905~1984)
36、《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马克・吐温(美国1835~1910)
37、《贵妇人画像》亨孙詹姆斯(美国1843~1916)
38、《美国的悲剧》西奥多・德莱塞(美国1871~1945)
39、《马丁・伊登》杰克・伦敦(美国1876~1916)
40、《毛猿》尤金・奥尼尔(美国1888~1953)
41、《老人与海》欧内斯特・海明威(美国1899~1961)
42、《戈拉》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印度1861~1941)
43、《追忆似水年华》马塞尔・普鲁斯特(法国1871~1922)
44、《雪国》川端康成(日本1899~1972)
45、《变形记》弗朗兹・卡夫卡(奥地利1883~1924)
46、《喧哗与骚动》威廉・福克纳(美国1897~1962)
47、《小径分岔的花园》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阿根廷1899~1986)
48、《局外人》阿尔贝・加缪(法国1913~1960)
49、《百年孤独》加布里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1928~)
50、《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米兰馄德拉
外国文学常识(必读)
1、伊索――《伊索寓言》古希腊寓言作家。
2、歌德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德国古典文学和民族文学最杰出的代表。《少年维特之烦恼》――德国第一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浮士德》――德国最伟大的诗剧。
3、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伟大的诗人、戏剧家。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
4、安徒生第一个赢得世纪声誉的北欧作家。名篇:《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衣》《海的女儿》等。
5、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6、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7、欧-亨利:欧-亨利的小说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他的小说构思巧妙,结局出人意料,故有“欧?亨利式的结尾”之说。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科夫、美国的欧?亨利
8、《鲁宾孙漂流记》笛福英国著名小说家,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最卓越的代表。
9、柯南道尔英国作家,其主要作品《福尔摩斯探案》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侦探小说。
篇7:高考必读书目资料
高考必读书目
《三国演义》
《红楼梦》
《呐喊》
《边城》
《四世同堂》
《红岩》
《平凡的世界》
《雷雨》
《欧也妮·葛朗台》
《巴黎圣母院》
《老人与海》
《红楼梦》
《三国演义》
《家》
《茶馆》
《边城》
《呐喊》
《飞鸟集》
《哈姆莱特》
《欧也妮·葛朗台》
《老人与海》
《子夜》
《窦娥冤》
《西厢记》
《牡丹亭》
《屈原》
《雷雨》
《茶馆》
《哈姆雷特》
读书的方法有哪些
1、可多读几遍,看完后总结内容。
2、先读一遍,再回忆一遍。
3、看书逐页逐页读,把好句读出声来加深印象
4、遇到英雄人物、科学家等记他(她)的名子并看他(她)的简介
5、先浏览,遇精彩部分再细读
6、选择好书进行精读,一些看不看随便的书可以泛读
7、先大略看一下再认真读,仔细、反复、认真去读
8、大声吟诵,以便透彻理解
9、一边读书,一边在书上做批注,摘抄好词好句好段落
10、勤做笔记,每读完一本书就做读后感
11、读书前要洗手,看书轻拿轻放,看完书将书放回原位
12、读到有关政治的信息,就将它记下来了解
13、坐姿正确,仔细去读
14、一边看一边把有用的东西画出来帮助记忆
15、有详有略,吸取精华
16、先看一看目录和简介,再细读,遇不明白再读一遍
17、有疑问,问老师、同学询问,或者查资料解决
18、先读简介,了解适不适合,合适了再去仔细阅读
19、找一段或一篇中心句细读
20、在文章最后写一写感受、启发和心得
读书的十大好处是哪些
1、开拓视野
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博识。阅读是一种巩固学习成果,丰富知识的有效手段。
2、陶冶情操
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可以知道古代岳飞、杨家将等是怎样精忠报国的;知道近代的林则徐、孙中山等是怎样爱国卫家的;知道雷锋是怎样助人为乐的,从而使自己的思想和境界得到洗涤和净化,也为自己树立远大的理想打下深厚的基础。
3、培养气质
多读书的孩子,他的言谈举止会显示出一种气质,这种气质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读得万卷书,孩子所接触的层面就会比较广,在与人交谈时也不会畏手畏脚,胸无点墨。
4、增加知识面
读书,就好比打磨玉石的过程,读的书多,在一些较难的学习领域,他就会培养出接受的能力,并能更好地理解与学习,这是任何辅导班也做不到的事情。
5、提高写作能力
读书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帮助人们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他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
6、提升理解力
喜欢读书,养成读书习惯,可以培养听力、理解力,成为“听话高手”,集中力和注意力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养成。
7、开拓智力发展
读书多的人,当他思考问题时,丰富的语言能力会帮助他更深刻地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他的钻研能力就会相提高很多。
8、培养表达能力
多读书的人,接触各种文章内容,对于书中人物的言语、行为,孩子会思考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这样一来,他的思考能力、解读能力得到培养,表达能力就自然得以培养和提升了。
9、激发交际能力
读书多的人,语言能力强了,那么他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可以与人进行更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激发其培养出良好的交际能力。
10、减轻压力
无论在工作上、个人交际中又或者日常生活中其他无尽的事情中承受多大的压力,当沉浸于一个好的故事时,所有的压力都会消失不见。一本好的小说可以带人进入另一个境界,而一篇迷人的文章将会分散你的注意力,让你享受现有的时刻,忘记压力,享受放松。
读书的方法技巧
五字诀读书法
一种读书的程序,即通过翻看、阅读、提问、背诵和温习五个步骤来读书。这一过程可简称为“看、读、问、背、习”五字诀。翻看,就是根据学习的要求,首先浏览一下内容梗概,了解这本书是否为自己所需。阅读,就是将所需之书较快地粗读一下,了解书的主要论点,然后,认真仔细地阅读,要求思考和研究,深入理解全书的内容。提问,指阅读后通过思考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背诵,指反复诵背达到熟练,这是巩固读书效果的可靠办法。温习,指经常复习减少遗忘,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审查性阅读法
美国著名学家阿德勒和多留恩在他们的著作《怎样阅读一本书》中提出了审查性阅读法、分析性阅读法和综合性阅读法三种阅读方法。所谓审查性阅读就是先对要要阅读的图书进行快速的浏览和预习,将内容加以归类,明确图书的结构和基本内容,确定该书是否值得一读。审查性阅读要回答的问题是,这本书属于哪一类?全书基本内容是怎样的?它的结构顺序怎样?作者靠什么深化他的观点和理解主题?然后做出回答这些问题的笔记。这种笔记主要涉及书的结构,而不是它的主题和细节。
分析性阅读法
所谓分析,指分析书的主题和题材,说明全书各部分的多样性与统一性,以及逻辑上的内在联系,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的学习方法。通过分析性阅读,能对书的主题观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论述。在分析性阅读中所做的笔记是概念性的笔记,既包括作者的概念,也包括读者的概念。通过阅读,这些概念被加深和拓展了。
追踪阅读法
一种追踪问题、探索真谛的学习方法。其具体运用就是:循“题”而读,挈“题”索知,觅“题”参照,抱“题”探究。(1)循“题”而读,指用书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做引导,推动阅读的步步深入。(2)挈“题”索知,指针对日常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及时找对口书刊阅读,直到获得满意答案为止。(3)觅“题”参照,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一本书中索取问题,然后参照同类和相关的书进行阅读;另一种是将书中论述的问题与实地、实物相参照。(4)抱“题”深究,当发现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时,要追踪问题,深入研究,进而又懂得书上没有的东西。
结构式读书法
在学习一本书时,注意体察书中各单元之间的有机联系,善于勾画出各单元之间的联络线索。这样学完之后就能沿着这条线索把全书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就是结构式阅读。其步骤如下:(1)整体把握,把书从整体上打量一番,了解全书的基本结构。(2)简读,以较快的速度通读全书,及时列出专题并记录在卡片上。(3)列出结构图,简读完毕,根据卡片记录,列出结构图。(4)详读,根据结构图安排详度。
【高考必读的文学名著资料】相关文章:
6.文学名著摘抄
10.文学名著读后感700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