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七种方法202
“小玉米粒汪苏泷”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高考地理复习七种方法202,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高考地理复习七种方法202,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高考地理复习七种方法
一.高考地理复习七种方法
回忆式自我检测法
在复习中,常常发现这么一个现象,老师安排学生自己看书,往往学生就是把教材从头到尾浏览一遍,结果,考试中考查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比如“宇宙空间的特点为辽阔、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大部分学生却总是选择错误的选项。这说明学生看书后并不知道自己是否掌握了。那么,这就需要学生在看完每一章节后,合上书本,仔细回顾一下,所看过的主要内容,自我检测,如果不大清楚,则需要再次查阅。并且,地理知识点多的这一特点也需要学生有一个好的知识点检测方式。
比较法
比如,在复习天气系统时,我们可以把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图形、符号、过境前时后的天气等做比较;复习气候类型时,可以把各类型气候的分布、成因、特点做比较;复习区域地理时候,可以把岛国英国和日本的一系列地理特征做比较。还有,把东南亚、非洲、中美洲的热带作物做比较。总之,只要善于挖掘,总会发现有许多相似的地理事物。通过各项特征的比较,我们能够更好的把握比较对象的相同特征与不同特征,从而达到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的目的。
图像图形记忆法
在地理这门学科中,地图是大量地理信息的载体。并且,地图是非常形象化和直观化的地理知识。我们通过地理图像图形,可以很好的掌握许多的地理知识点。比如,亚洲季风包括很多的知识点,但我们只需要记住亚洲季风的冬夏季风两幅图,就很容易的掌握冬夏季风的各自成因、源地、风向、性质、影响地区等。地质构造对于许多同学来说也是个难点,特别是背斜和向斜,实际上一幅褶皱示意图就能解决两者概念问题。还有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也可以通过一幅“马鞍型”图来掌握。图形记忆能够很好的简化地理知识点,减少我们的记忆强度。
总结归纳法
在复习过程中,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地理知识更具价值。
在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中,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总结归纳常常采取的方式是绘制知识结构图。比如,高一上册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主要知识点可以归纳成如下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
口诀法
在地理学习中,我们会发现,如果把许多地理规律总结简化成一些简单的口诀,会使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简化。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描述极点俯视图中南北半球自转方向,可以总结为“北逆南顺”;概括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的流向可以用“夏顺冬逆”;可以用“凸高为低,凸低为高”,来总结等值线图中弯曲部位与两侧数值的高低差别。
疑难知识摘录法
在考试中,会发现许多学生都会错在一些难记忆的知识点上,并且这种错误反复出现。那么可以要求学生把自己觉得难记的重要知识点及相应图表专门摘录在笔记本上,时常查阅,反复熟悉。常见的,比如,冬春小麦的种植和收割季节,世界大洋表层洋流分布简图,有关两分两至日的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规律,全球大气环流示意图,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对比,此外,在区域地理中需要摘录的知识点更多,这需要学生自己在平时及时的整理归纳。
配套专题练习法
许多学生在复习中总是一味埋头看书,记忆知识点,不愿意做题,结果每次考试都很不理想。复习中通过各种方法掌握知识点,最终都是为了学以致用,能够解答问题。实际上,做题是巩固和检测所复习知识点的一种最好方式。在每复习一个考点之后进行相应的专题训练,运用刚复习到的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复习巩固了知识点,又培养了解题能力,提高了整体综合素质。并且这种解题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中。
二.高考地理复习方法策略
一、侧重方法,夯实基础
地理学科具有人文和自然双重属性。初中地理强调知识的基础,高中地理强调知识的原理。不同的内容,适宜不同的复习方法。其中自然地理宜采用理科的学习方法。自然地理要抓住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几大要素;人文地理强调宏观整体分析,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人文地理要抓住资源、交通、技术、农业、工业、商业、文化等要素来分析;区域地理重点是以图表为主要载体的学习方法。区域地理部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地图和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区域的分析方法。
基础知识题在高考中占的比重较大,提高这类试题得分率是地理考试的重要方面,用以上方式方法,效果明显。
二、学会放弃,突出主干
地理学科考试范围涉及八本书,内容繁多,要面面俱到,其结果是不能兼顾,一无所获。
因此地理复习要把握以下原则:
一要化繁为简,抓住重点,突出主干;
二是根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精心筛选,大胆放弃。
有些地理知识复习时来不及深入,或者很难深入,那就不如放弃。如地球运动近年来是高考必考内容,对于地方时、区时与日期的计算就必须掌握,对于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日照图的判断等就直接放弃,以求事半功倍。通过指导,突出解决难点,以求实效。
对主干知识的考查高考从不回避,考生必须对主干知识重点复习,理清知识间的内在关系,构建地理知识网络体系。
地理主干知识主要包括:经纬网及其应用(包括方位、时间计算、球面距离的估算、对趾点、最短航线等);等值线图的判读;常见的天气系统;气候的分布规律、特征和成因;水循环;地质构造极其实践应用;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人类活动空间布局区位分析;国土资源的开发与整治;人口迁移;文化扩散;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等。在复习中,将知识网络转化为自己的考试能力和技巧。
三、加强训练,规范答题
要加强习题训练,注意解题思维和技巧的培养,对客观试题(单项选择题)和主观试题(综合题)进行专项训练。
讲究规范,把握好答题技巧。如地理位置应从经度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行政区位置、经济区位置表述,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原因,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影响或条件,从相同点、不同点、联系点比较多种地理事物的差异等。表述语言必须科学、简洁、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答卷书写要规范,尽量使用地理术语,字迹清楚。
要真正实现复习的高效,基础是不能忽视的,恰恰相反,应该精心研究基础,牢牢把握基础,通过夯实基础,形成能力和知识的有机结合,无疑,对高考成功是大有裨益的。
篇2:高考地理的复习七种方法
(1)地理地图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景观图、原理示意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
(2)利用地图归纳总结该地区的地理规律或特点,用图记忆。由该地区的自然地理衍生到人文地理,这也是高考出题者常有的出题思路。
(3)做题的时候,题目出示了读图,首先要读出图的主题,然后看清地图,注意细节。
高中地理重点知识有哪些
高中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它要求同学们必须理解地理原理,然后学会应用这些原理解决地理问题。这就好比做数学题要用公理或公式一样。
⑴地理基本概念。
①能说明某种特点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
②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对这类概念特别要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
⑵地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
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⑶地理基本技能。如等值线的分析应用、各类经济图表的绘制与判读、各种地理示意图的绘制与判读、图文转换与图图转换能力等等。
⑷地理内容的文字逻辑表达能力
⑸收集、整理地理资料的能力
篇3:高考地理复习七种方法
建议1:巩固基础
研读《课标》,紧扣主干知识,以自然和人文协调、人地协调为主线,加强区域地理学习,做到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紧密结合。注重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明白彼此之间是如何影响的,注重各种图表的积累,要做到心中有图。自然地理复习关注原理;人文地理应注重深度及整体答题思路;区域地理加强运用地图的能力;尤其要重点训练从图表提取信息并解决的能力。
建议2:勤于总结
注重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善于总结错误的知识,掌握地理思维方法;对于高考试题要典例精做精析,熟悉高考题的脉络,总结自己的答题思维模板,进行活学活用;同时建立一个积累本,把我们在考试、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一时未想起的口诀,公式,答题模版,总是记不住的知识点,都可以整理在这个本子上。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看看,对错题想想是因为什么原因出的错,对不熟的知识反复记忆。
建议3:注重能力
注重知识点的思维建模,掌握地理规律以及利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思维能力;注重题目的每个细节,练题过程提高语言表达逻辑能力;强化主干知识在现实问题分析和解决过程中的迁移和应用能力。
建议4:关注热点
对于社会热点加强关注,并将热点与区域地理相结合,重视图表信息深度剖析,从而更好的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提高核心素养。
如何在第一轮复习中更好地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复习要狠抓基础
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在紧抓教材、巩固知识的同时,考生的各种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那如何在第一轮复习这个关键时期中更好地夯实基础、培养能力,高考强调在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充分表现对地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如区域空间判断、时间的推算、工业的区位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等。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考生要做到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地理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升应用能力。为此,考生现阶段复习应该按部就班,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复习。紧跟老师无疑是必要的,在课堂上跟住老师的节奏,记好课堂笔记;课后则应按照单元的顺序做一些习题。如果考生地理学得不太好,这一轮复习是查漏补缺、提高成绩的最佳时机。藉通过全面复习教材,提高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更应侧重主干知识
结合高考来看,近几年的文综试卷中地理部分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几乎每年都会把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气候、洋流、农业生产的条件、城市化、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我国不同地点降水量及其季节变化的原因,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等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作为主要考查内容,这些都是大纲要求考生掌握的重点知识,没有一道超纲题。
从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卷和各地区文综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时间的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特别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判别;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壳的变动,地壳物质的循环,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等。
对这些主干知识的复习,考生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抓住图表事半功倍
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情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由于便于考查考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分析能力,在近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往往把地图和图表作为表达和联系地理、历史和政治这三科知识的信息载体,所以地图和图表往往是学科内或者跨学科间综合题的切入口。
针对高考重视图表考查的特点,地理第一轮复习中,考生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阅读、分析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训练。可有计划地每天用教材中的地图和相应的地图册复习、练习,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转换思维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
篇4:高考地理复习的七种方法
一、回忆式自我检测法
在复习中,常常发现这么一个现象,老师安排学生自己看书,往往学生就是把教材从头到尾浏览一遍,结果,考试中考查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比如“宇宙空间的特点为辽阔、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大部分学生却总是选择错误的选项。这说明学生看书后并不知道自己是否掌握了。那么,这就需要学生在看完每一章节后,合上书本,仔细回顾一下,所看过的主要内容,自我检测,如果不大清楚,则需要再次查阅。并且,地理知识点多的这一特点也需要学生有一个好的知识点检测方式。
二、掌握知识点
我们要记知识点,我们办要把自然地理知识点掌握好,特别是有关公转自传,地球的时间差问题,这在高考时一般在选择题上出现一般是12分,而且不好做,我们解决方法是把课本上那个地球自转的地图好好掌握,好像是第五节吧,大家看看那图是我们得这12分的关键,一定要牢记的,我们要把地图记清楚,说白了我们考地理就是考地图的,如果你不记地图那么考试一定考不好的,如:我国交通线,气候,行政区域,降雨,植被等等想这些地图都应该认真记忆的,好好掌握这些地图对您的高分是很有帮助的,这里讲的都是记忆
三、图像图形记忆法
在地理这门学科中,地图是大量地理信息的载体。并且,地图是非常形象化和直观化的地理知识。我们通过地理图像图形,可以很好的掌握许多的地理知识点。比如,亚洲季风包括很多的知识点,但我们只需要记住亚洲季风的冬夏季风两幅图,就很容易的掌握冬夏季风的各自成因、源地、风向、性质、影响地区等。地质构造对于许多同学来说也是个难点,特别是背斜和向斜,实际上一幅褶皱示意图就能解决两者概念问题。还有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也可以通过一幅“马鞍型”图来掌握。图形记忆能够很好的简化地理知识点,减少我们的记忆强度。
四、预习,听讲,复习
课前预习,有些同学说地里没什么好学的,更没什么好预习的,所以就把它放在一边就等老师讲,这样是错误的,地理也是需要预习的,我们每刻都最好预习一下,这样才能为下一不听讲作准备,我们听讲也是很有技巧的,我反对上课什么都听,在高中我们学多东西是复习一遍又一遍,多一直要自己会了就不用再复习了,更不用去听讲了,我们就听不会的就行了,尤其是那些学习好的同学更没有必要什么都听,只听自己不会的就行了,把不会的记下了,到下课时自己在解决,再不会的就去问老师,这样才能提高你的成绩,这样也更能提高效率,所以一定要注意预习,听讲,复习,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五、形象思维法
这种方法就是人们利用自然形象进行思维的方法。如在进行地图教学时,由于地图引起学生形象思维有三种因素:一是空间关系,如地图的范围,经纬度等;二是地理形象,如山脉、河流、岛屿等;三是图例符号,如地图上的颜色、等高线、表示城市的圆圈等。通过对地图的观察,会从三方面引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有利于形成学生对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想象,有利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归纳思维法
归纳思维是由一系列具体地理事实材料概括出一般地理原理,或者是由一些特殊地理事物推导出一般地理原理的思维方法。如我国北方的黄河,海河,辽河等河流,除了它们各自的特性之外,都具有含沙量大,水位变化大,冬季结冰等共同特点,这些特点加以归纳,即可得出中国北方河流水文的一般特征。
七、疑难知识点摘录法
在考试中,会发现许多学生都会错在一些难记忆的知识点上,并且这种错误反复出现。那么可以要求学生把自己觉得难记的重要知识点及相应图表专门摘录在笔记本上,时常查阅,反复熟悉。常见的,比如,冬春小麦的种植和收割季节,世界大洋表层洋流分布简图,有关两分两至日的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规律,全球大气环流示意图,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对比,此外,在区域地理中需要摘录的知识点更多,这需要学生自己在平时及时的整理归纳。
篇5:高考地理复习的七种方法
一、认真听讲
仔细计算一下每天的学习时间,不难发现,我们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如果课堂上不好好听课,你成绩绝对不可能太好。学习地理的时候,听讲的过程非常重要。书上写的很浓缩,不要觉得老师讲得不好,既然讲得不好,那你学习又有什么用呢?认真听讲是学好地理最基本的一个条件。
二、必要的练习一定要有
我们都知道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做地理练习就是实践的过程,学地理的时候,总会发现考试的题目似乎和书本搭不上边,不是搭不上边,而是这类练习做少了。其实,所有的知识都是来源于课本,那些不会做的题只是高于课本一点。一定要多做做练习。
三、不懂就要问
相信大家都知道,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想办法搞明白,不然你累积的问题越多,你的成绩也就受影响越多,所以不懂的问题,一定要多问,想办法搞明白,不在知识上留死角。刚开始接触地理的时候,肯定会有一些地方不懂,甚至别的同学很容易理解的问题,放到自己那儿,总是不能理解。别不好意思了,主动去问!不要怕被笑,知识是自己的,不懂的就一定要去问。
四、记得借鉴别的同学的学习方法
孔子都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学霸们一般都有极高效的学习方法,多参考、借鉴一些优秀同学的学习方法不是什么坏事情,学习地理的目的很简单,在增加知识的同时,可以为自己考一个高分。但是如果自己再怎么努力,分数还是不理想的话。记得问问老师和其他学地理好的同学,多学学别的同学的,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高考地理易混概念
1、海陆风、季风与季风气候
海陆风是由海陆之间的气压日变化而引起的,仅出现在滨海地区,是一日之内风向转变的现象。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导致的海陆之间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或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引起的一种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但有季风的地区不一定就形成季风气候,只有在海陆对比显著、风向变化明显的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大陆东岸的季风区才是季风气候。
2、矿物、矿产与矿床
矿物是形成矿产和矿床的物质基础,矿物不等于矿产,只有当有用矿物富集起来达到工农业利用要求时才称为矿产。有矿不一定就叫矿床,只有矿产的富集地段才称为矿床。矿产是岩石形成过程中形成的,矿床则在一定地质作用下才能形成。
3、地质作用、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地质作用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壳运动仅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而地壳中的各种地质构造基本上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和证据。
4、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
前者是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如民工流动、旅游和度假等。后者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在地区之间作永久或半永久的居住地的变动。二者的区别表现在是否有较长时间变动居住地。
5、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量
前者是对污染物而言,是指环境对污染物的最大允许量。而后者是对人口而言,指一定区域内的自然资源所能养活的人数。
6、领土、国土与国土资源
领土和国土都是从国家主权的角度指一国主权管辖的也域空间。但领土是国家享有完全排他性主权的部分。国土除领土外,还包括国家享有管理和使用权利但不具有绝对占有权的海洋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部分,国土资源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内的一切资源的总和。广义的国土资源是指国家的全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口资源和社会经济贷源。
7、昼夜现象、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 昼夜现象是指由于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而引起地表向日的一半明亮,对应的另一半黑暗的现象。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产生的白昼与黑夜以一个太阳日(24小时)为周期的交替现象。而昼夜长短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除赤道外的各纬度昼夜长短产生周年变化的现象。
8、节气与季节
节气是根据天气和物候的演变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动15°为划分标准,一个回归年有24个节气。季节,是根据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动90度为划分标准;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一年中寒来暑往及物候的变更情况。
篇6:高考地理高效复习的七种方法
高考地理高效复习的七种方法
一、回忆式自我检测法
在复习中,常常发现这么一个现象,老师安排学生自己看书,往往学生就是把教材从头到尾浏览一遍,结果,考试中考查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比如“宇宙空间的特点为辽阔、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大部分学生却总是选择错误的选项。这说明学生看书后并不知道自己是否掌握了。那么,这就需要学生在看完每一章节后,合上书本,仔细回顾一下,所看过的主要内容,自我检测,如果不大清楚,则需要再次查阅。并且,地理知识点多的这一特点也需要学生有一个好的知识点检测方式。
二、比较法
比如,在复习天气系统时,我们可以把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图形、符号、过境前时后的天气等做比较;复习气候类型时,可以把各类型气候的分布、成因、特点做比较;复习区域地理时候,可以把岛国英国和日本的一系列地理特征做比较。还有,把东南亚、非洲、中美洲的热带作物做比较。总之,只要善于挖掘,总会发现有许多相似的地理事物。通过各项特征的比较,我们能够更好的把握比较对象的相同特征与不同特征,从而达到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的目的。
三、图像图形记忆法
在地理这门学科中,地图是大量地理信息的载体。并且,地图是非常形象化和直观化的地理知识。我们通过地理图像图形,可以很好的掌握许多的地理知识点。比如,亚洲季风包括很多的知识点,但我们只需要记住亚洲季风的冬夏季风两幅图,就很容易的掌握冬夏季风的各自成因、源地、风向、性质、影响地区等。地质构造对于许多同学来说也是个难点,特别是背斜和向斜,实际上一幅褶皱示意图就能解决两者概念问题。还有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也可以通过一幅“马鞍型”图来掌握。图形记忆能够很好的简化地理知识点,减少我们的记忆强度。
四、总结归纳法
在复习过程中,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地理知识更具价值。
在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中,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总结归纳常常采取的方式是绘制知识结构图。比如,高一上册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主要知识点可以归纳成如下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
五、口诀法
在地理学习中,我们会发现,如果把许多地理规律总结简化成一些简单的口诀,会使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简化。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描述极点俯视图中南北半球自转方向,可以总结为“北逆南顺”;概括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的流向可以用“夏顺冬逆”;可以用“凸高为低,凸低为高”,来总结等值线图中弯曲部位与两侧数值的高低差别。
六、疑难知识点摘录法
在考试中,会发现许多学生都会错在一些难记忆的知识点上,并且这种错误反复出现。那么可以要求学生把自己觉得难记的重要知识点及相应图表专门摘录在笔记本上,时常查阅,反复熟悉。常见的,比如,冬春小麦的种植和收割季节,世界大洋表层洋流分布简图,有关两分两至日的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规律,全球大气环流示意图,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对比,此外,在区域地理中需要摘录的知识点更多,这需要学生自己在平时及时的整理归纳。
七、配套专题练习法
许多学生在复习中总是一味埋头看书,记忆知识点,不愿意做题,结果每次考试都很不理想。复习中通过各种方法掌握知识点,最终都是为了学以致用,能够解答问题。实际上,做题是巩固和检测所复习知识点的一种最好方式。在每复习一个考点之后进行相应的专题训练,运用刚复习到的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复习巩固了知识点,又培养了解题 随着地理高考复习的不断深入,许多学生会感觉地理知识点繁杂,掌握难度很大。陷入一种不知所从,盲目学习的境地。实际上,中学地理具有知识量大、图形多、理科性质的内容难度相对较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复习过程中需要学会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复习,才能使自己的复习更轻松,且效果更佳。下面就地理教学中我自己的体会,谈谈学生复习过程中可以借鉴的一些地理复习方法,希望能很好的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率。
高中地理知识记忆策略
一、根据知识结构,注意先记什么、后记什么。
先简单,后复杂。复杂的问题未必是重点,但它一定是难点。例如,对于等高线地形图,先要“牢记”的是等高线地图的基本知识——等高线的定义、特点、各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情形、比例尺等。要在把简单知识弄清楚后,再去攻克难点。
先主干,后枝叶。“干”是纵向的、结构性的知识,如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等,“枝”是横向的、伸展性的知识,如对主干知识的阐述、应用等。毕竟“枝”是在“干”上生长出来的,其重要性当然比“干”次要些。例如,相对于“形成气候的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而言,“下垫面的比热容、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和对气流的影响状况的差异”就次要些,原因是后者是对前者的进一步诠释。
先概括,后具体。概括往往表达的是整体性的特征,具体则是局部细节上的描述。例如,气候的“海洋性与大陆性特征”,从整体性上,我们可以通过“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来理解,但在局部上我们还要弄清楚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最高和最低气温月等。再如,在一大段文字中找出几个“关键词”记住,这些关键词就对这段文字有提示作用。
二、把知识放在特定的情景中记忆。
在生活场景中记忆。把课本知识放到生活场景中,它就变得鲜活起来了,记忆的效率会大大提高。例如,“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如果借助“早上上学时太阳的高度”这一情景来记忆,就容易多了。
通过图形记忆。相对于文字来说,图形要“形象”、“生动”得多,记忆的效率也快得多。例如,夏至日全球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如果借助“夏至日日照图”记忆,效果会很好。
在联系中记忆。一根竹竿立不稳,把几根竹竿绑在一起就立稳了。知识也是一样,如果在联系中记忆,不仅效率高,被回忆起的机会也要多得多。例如,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递减、对流运动显著和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把温度的变化规律与“大气层中气温的垂直变化图”联系起来,把“对流”与气温的递减规律联系起来,把“天气”与对流运动联系起来,前后形成一个逐级因果关系的知识链,并以“气温垂直变化图”做引领。
地理知识识记歌诀汇总
1.七大洲名称及按面积排序: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世界主要矿产资源:
世界重要三矿产,煤铁石油是重点。俄巴中澳印加美,七国铁矿储量大。
亚欧大陆和北美,煤矿分布也不差。石油分布很集中,一半以上在中东。
3.世界人口超亿十国名称:
南极大洋均无他,人口超亿十国家。中美两印俄两巴,日尼外加孟加拉。
4.中亚五国名称:
哈吉塔连我肩,乌兹别克咸海边。里海岸边土库曼,中亚五国记心间。
5.中亚知识概括:
中亚距海位置远,冬冷夏热降水难。植被草原和荒漠,卡库沙漠居西南。
东和东南地势高,天山米尔边境间。北、西丘陵和平原,最大哈丘与图兰。
河流多数为内流,锡尔阿姆水量减。里海最大世著称,咸海变化危机现。
土库棉田产量增,功在卡库运河建。额尔齐斯外流河,流经三国向北穿。
产棉基地次中美,“白金之国”美名传。民族多信伊斯兰,最大城市塔什干。
6.中美地狭七国名称:
(1)中美地狭有七国,色地马拉伯利兹。萨、洪、尼、哥、巴拿马,香蕉咖啡天下知。
(2)危洪刷(萨)泥(尼)哥爸(巴)离(伯利兹),中美七国永牢记。
7.北美五大湖:
(1)北美五大湖,苏密休伊安。
(2)北美五大湖,相互连成群。冰川作用下,构成湖泊因。美加共有四,中间分界明。“伊利”、“安大略”,“苏必”与“休伦”。另一美独有,称之“密歇根”。五湖总面积,世界居第一。淡水资源丰,特别利航运。
【高考地理复习七种方法202】相关文章:
3.高考地理复习技巧
10.高考理科生复习的方法介绍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