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
“钮钴禄展堂”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高考历史知识点,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高考历史知识点,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高考历史知识点
一、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2)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
2.消极影响
(1)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进一步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
(3)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源远流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从未中断,因此源流分明,沿革清晰。
2.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在人神关系上,鼓吹君权神授,君权至上,以神权服务于君权。在君臣关系上,宣扬君令臣从,下级依附上级,全国依附君主。在权力配置原则上,君主一人全面垄断全国的一切大权,国家所有政治制度的设置,无一不是为了确保这种权力的集中,确保君主意旨的畅通无阻。
3.人治高于法治。人治的实质是权治、官治,是独裁统治。
4.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中国古代政治机构的设置是相当完备的,从君主到臣僚,从中央到地方,上下相依,交叉相连,统治网络严密周全。
5.宗法关系的残余严重影响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
6.在漫长的政治制度发展过程中,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各项制度与政策的依据。
篇2:高考历史知识点
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前2——公元2魏取代东汉)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
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清帝退位)
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
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
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
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如何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
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
例一:井田制瓦解(经济基础)——导致了“分封制无法维持下去”(上层建筑)——标志着奴隶制社会开始瓦解
例二: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受到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
例三: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要求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风起云涌。
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意义?
(1)定义:指全国的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执行中央政令。
(2)特点:官僚机构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最终使统治权集皇帝于一身。
(3)意义:
(A)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历代统治者都要加强中央集权)
(B)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保障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的独立。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中央和君主的绝对权利。
篇3:高考历史知识点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
一.含义:
君主专制: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权力于一身。
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中央对地方拥有统帅权,地方听从中央。
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z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兴衰过程:
⑴萌芽:战国(理论:法家思想;实践: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
⑵确立:秦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秦律》、选拨考察官吏;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车轨;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⑶巩固:西汉(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察举制和征辟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改造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特点:重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需要的指导思想)。
⑷完善: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特点:用分权强君权;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
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这既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非此不足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又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不断吸纳新生力量,保持统治基础的稳固。这正是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⑸加强:北宋。中央官制:二府三司制;
特点:强干弱枝;在中央分权的基础上地方分权。
⑹发展:元朝中央: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特点:地方行政体系有了重大发展;建立了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理制度。
⑺强化、顶峰(衰落):
明朝:废丞相,内阁制度;八股取士。
清朝: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发展到顶峰,这也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三.评价:
⑴积极影响:①政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②经济文化: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③民族关系:有利于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
⑵消极影响:①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政治:封建专制空前强化极易出现失误、暴政和腐败。
③文化:文化专制阻碍科学发展和思想进步。
⑶认识:①中央集权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多年,说明它是适应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
②分散的小农经济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维护社会安定和国家的统一,保证小农经济生产的发展;
③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人民的反抗;
④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生产力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作为上层建筑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也不可能瓦解。
⑷中国古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①加强君主权力。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王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
②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
③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等。
④注重选拔官吏和任免官吏。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决定。隋唐之后科举考试,也是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的重要途径。
⑤加强监察机制。如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地方设通判等。
【高考历史知识点】相关文章:
6.历史知识点






文档为doc格式